- 相關推薦
論述禮貌原則對英語教學的啟示
摘要:在跨文化交際中,只有充分尊重雙方的語用文化和價值規約,才可能盡量減少語用失誤,達到禮貌、得體、成功并且最有效的交際。
關鍵詞:禮貌準則 跨文化交際 語用失誤 價值差異
一、Leech和顧日國禮貌準則
Leech提出的禮貌原則包含有六項準則,各項準則之間有很多交叉點,說話的著重點各有不同。例如,贊譽準則和謙遜準則是同一問題的兩個方面。前者規定如何看待他人,后者規定如何看待自己。
Leech的禮貌原則之所以被大家所接受和認可,是因為禮貌是普遍現象,是各民族都講究的。但是,在不同語言和文化的國家,人們都有自己的禮貌方式。中國歷來就被稱為文明古國和禮儀之邦,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中華民族比其他民族更講禮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禮貌。
然而,eLech的禮貌準則并非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他提出這套準則主要還是針對自己國家的情況。禮貌的應用應該和該國的文化價值聯系起來。針對這一點,顧日國提出了另外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的禮貌準則。1992年,他對禮貌準則問題作進一步探討,總結了與漢語言文化有關的禮貌準則共五條:(1)貶己尊人準則;(2)稱呼準則;(3)文雅準則;(4)求同準則;(5)德、言、行準則。
總的說來,顧日國提出的五條禮貌準則和eLech所提出的禮貌準則共同注重了某些方面,但是前者所提出的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禮貌準則,尤其是稱呼準則和文雅準則最為典型地反映出中國文化的特色。這是由中國的價值觀念系統所決定的。言語交際雙方根據需要來確定談話雙方的身份和稱呼。談話雙方的身份、地位直接影響到相互的稱謂。例如,稱呼地位相對較高、年齡相對較大的人,一般不能直呼其名,而應當根據發話人與受話人之間的社會關系采取相應的稱呼。所以說,中國的稱呼體系是比較復雜的。尤其當一個人的地位發生了改變的時候,對于他們的稱謂也要發生相應的改變,這體現了對對方的尊重和認可。
因此,所謂獨具中國特色的禮貌行為是有其深刻的背景知識和含義的,是由中國和說英語民族國家不同的價值觀念系統所決定的。每一種文化都有其獨特的文化系統,而文化又是盤根錯節、復雜的體系。這套價值體系,或價值觀念對人類的活動起著規定性的或者指令性的作用。然而,賈玉新(1998)認為,一個人內心的價值觀念無論多么錯綜復雜,甚至自相矛盾,都必然在他的生活方式中表現出來。跨文化交際學的價值觀念系統告訴我們,每個國家都會有其不同的生活習俗、期望值,其中也包括每天都會涉及到的禮貌行為。不同的文化要求不同的行為,這是一種文化規約。在跨文化交際中,關于禮貌的論述,我們可以發現英漢禮貌存在語用和文化價值方面的差異。
二、跨文化交際中語用失誤的具體分析
何自然(1996)認為,在語言表達中,如何防止語用失誤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語用失誤不是指一般遣詞造句中出現的語言運用錯誤,而是說話不合時宜的失誤,或者說話方式不妥、表達不合習慣等導致交際不能取得預期效果的失誤。
語用語言方面的失誤有以下六種情況:(1)違反操英語本族人的語言習慣,誤用了英語的其他表達方式。(2)不懂得英語的表達方式,套用母語的表達結構。例如,售貨員接待外國顧客的時候用Whatdoyouwant?(3)將漢、英詞語等同,造成失誤。(4)只了解字面的意義,沒有弄清楚說話人的真正意圖。(5)濫用完整句,忽視完整句在特定場合下可能帶來的特殊含義。何自然同時指出,學生濫用完整句同教學失當有很大的關系。這一點是所有教學人員必須要注意的。(6)混淆同義結構的不同使用場合。例如,我們在國外搭乘出租車的時候,對司機說:Wouldyoupleasetakemetotheairport?在這里,這樣的完整句就沒有必要。一句Aiprort,please既恰當又得體禮貌。
社交語用失誤主要發生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常見的分為以下四種情況:(1)舉止方式差異導致社交語用失誤。(2)稱呼差異引起的失誤。例如,課堂上學生舉手提問,稱呼老師為TeacherJohnson。(3)價值觀念差異帶來的失誤。(4)不注意談話對象的身份或社會地位而導致的失誤。例如,我們對朋友說:Couldyoupleasehelpmewiththeluggage?這里的口氣就太見外了。
其實我們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碰到的語用失誤的例子還真不少。例如,在我們的初中課本中仍然有諸如What’syourname’?.Howoldaleyou?等問題。這一系列的問題及其回答目的是為了讓中國學生掌握一些特殊句型,學到一些交際的技巧。但實際上,根據語用學的原理,這些都是語用失誤最簡單、最常見的例子。
陳忠(1999)也舉過類似的例子。他說,中國人見面的時候,往往并沒有固定的形式限制,根據當時的情景找一句話說就可以了,隨意性很大。因此,我們常常使用“干什么去?‘吃了嗎?”等等問候語,實際傳遞的是人際關系潤滑信息,說話者表達的只是寒喧的信息。而西方人的反應不同,他們認為這是動機性很強的言語行為,有干涉個人自由之嫌,甚至超越個人隱私的界限,因此對這種“問題”持消極、防范、反感的態度。其實,這些問題在部分中國人看來并沒有不尊重對方的意思。
關于語用差異,語言學家對此做了許多的研究。王德杏(1990)做了一次語用能力測試,探討學習英語的中國學生容易發生語用失誤的幾個方面,以及英漢文化規約和語言規約的一些差異,最后的結果涉及到了以下幾個方面:稱呼、問候、介紹、寒喧、告別、請求、詢問、提議和道歉。這個測試結果和顧日國提出來的有關中國特色的禮貌準則的針對點和著重點大部分是相一致的。例如:在街上看到一個外國人像是迷路了,你想幫助他,應該怎么說呢?學生大多選擇了WhatCanId0foryou?王德杏指出,這句話用在這種場合下不太恰當,因為愿意提供幫助的意愿表達得過于直截了當,好像別人肯定需要你幫助似的。其實,問話者并不能肯定那外國人真的是迷路了。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用CanIhelpyou?就比較恰當,它表達的意愿比較一般,不是十分直接與肯定,帶有試探的口氣。這樣的話,說話人即使遭到拒絕也不會感到難堪。
語用的得體問題現在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電視節目、廣播、電影、報刊和雜志等大眾傳媒也經常會涉及,并且,一些教科書中也會有這樣的練習告訴中國學生到底什么才是得體和合適的交際。例如: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學英語聽力》(修訂本第三冊)第五課就有一個名稱為conversationalformulas的練習,里面的十道題都涉及到了語用方面的規范。他們包括了問候、贊賞、感謝、寒暄、請求、提議、道歉和告別等諸多方面的內容。這個范圍和王德杏總結的中國學生語用方面容易失誤的類型頗為相似。也就是說,跨文化交際中,中國學生確實有可能會覺得這些是難點。這個觀點也值得我們中國的英語老師借鑒。
跨語言、跨文化的言語交際,由于語言理解上的裂痕或錯位,失真、歧義、誤解是難以避免的現象。由于文化和習慣上的
【論述禮貌原則對英語教學的啟示】相關文章:
再談英語寫作的禮貌原則赤峰學院外國語學院05-10
對于旅游英語教學感受海外文化差異論述論文08-04
淺探語用學理論對英語教學的啟示05-30
刑罰裁量的原則研究06-04
物權法定原則淺析06-05
論民事調解自愿原則06-07
淺論物權法上的區分原則06-13
論述隱性物流成本-物流管理論文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