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有關體育行為對促進中職學生心理健康的研究
摘要:面對21 世紀的激烈競爭,中職學生除了掌握先進的知識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強健的體魄、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質。
體育行為能夠發展中職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質和健康的心理。
關鍵詞:體育行為心理健康研究
心理學家英格里斯(H. B. Engl is h) 認為: “心理健康是指一種持續的心理情況,當事者在哪種情況下能進行良好的適應,具有生命力,并能充分發展其身心的潛能,這乃是一種積極的豐富的情況,而不僅僅是免于心理疾病。19 46 年,第三屆國際心理衛生大會曾給心理健康下了這樣一個定義: “心理健康是指在身體、智能,以及情感上能保持同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并將個人的心境發展成為最佳的狀態”。面對21 世紀的激烈竟爭,社會的發展,未來人才不僅要掌握現代化的科學技術,具有較全面的能力,而且要有強健的體魄、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質。智力發展、品德培養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創新意識、競爭能力、自主人格、適應能力的形成和發展都要受心理素質的影響。而健康心理素質的培養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范疇。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學生(以下簡稱職校生)的年齡一般在十五六歲至十八九歲,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這一時期是人的心理變化最激烈的時期,也是產生心理困惑、心理沖突最多的時期. 而從實際情況看,隨著普高(普通高校)熱的升溫,中等職業技術學校(以下一般簡稱職業學校)的社會地位日見低下,中考后半段考分的學生進了職業學校,學習上的差生、品德上的差生和行為上的差生成為現階段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學生構成的主要成份.職校生中的大多數是基礎教育中經常被忽視的弱勢群體,這也決定了他們的心理問題多發易發而且日益復雜,是一個需要特別關注的特殊群體。如何通過體育教學正確引導和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是每個體育教育者思考的問題。
影響學生體育行為的心理學因素以及消除辦法強迫癥狀強迫癥狀主要指明知沒有必要,但又無法擺脫的無意義的思想、沖動、行為等表現,還有一些比較一般的感知障礙,如“腦子都變空了”,“記憶力不行”等。學生能對一些基本的事情進行感知意行,但豐富多彩的世界讓一部分學生無所適從,難以做出決定,有時難以完成任務,但有必須去做,因而要做得很慢以保證正確,并且要反復檢查。以上體育課程只不過是做簡單地跳、跑、投練習,只起到了活動筋骨的作用,學生身體受到教師被動的調遺,學生積極性不高,思想上根本沒有意識到加強體育鍛煉對于自身心理健康及智力開發影響。
際關系的敏感癥狀人際關系敏感癥狀主要表現不能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的相互關系,在人群中感到不自在,自信心不強,缺乏人際溝通的技能技巧,與人相處時有著較強的就戒備、懷疑和嫉妒心理,在人際關系上存在著種種困惑。體育鍛煉可以誘發積極的思維和情感,這些積極的思維和情感對抑郁、焦慮和困惑等消極的心境狀態具有抵抗作用。在體育運動過程中,學生通過觀察、記憶、想象、思維等認知活動積極參與競爭.接受挑戰,從而體驗到和滿足感,使自信心得到增強。體育教學能夠讓學生樂于同其他人交往,能融于集體當中,相互之間的態度(如友善、同情、信任)強于消極態度(如猜疑、嫉妒、敵視) ,在社會生活中有較強的適應能力,使人際關系和諧。
憂郁癥狀憂郁癥狀主要指優郁苦悶的情感和心境,它包括對生活興趣的減退、缺乏活動愿望、喪失生活能力等癥狀。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正處在朝氣勃勃、蒸蒸日上的時期,學習相對比較輕松,作業負擔較輕,但是由于一部分學生來自不同的地區,各地區的經濟條件以及就業形勢不同,而且家庭情況不同,就會產生不同的抑郁癥狀。心理學研究表明,輕松、愉快、樂觀的心境,不僅能使人產生超強的記憶力,而且能活躍創造性的思維,充分發揮心理潛能; 而焦慮不安,悲觀失望、憂郁苦悶的心境,則會降低學生的活動水平。因此,消除不良心境,保持良好的心境狀態,是創造性學習,提高教學效果的一個有效的途徑。通過器械練習(跳繩、球操) 和徒手操(如韻律操、藝術體操等) 可以增強學生的審美觀,讓體育鍛煉深深吸引他們,使學生從成功中獲得快樂的體驗,用于戰勝自我,充分挖掘自己的潛力,真正做到生活的強者。
焦慮癥狀主要指無法靜息、神經過敏、緊張以及由此產生的軀體癥狀(如震顫等) ,那種游離不定的焦慮以及驚恐發作的征兆。在體育教學中根據中職學生的性格特點,通過一些器械訓練,可以幫助學生克服害怕、緊張的心情,讓學生在一中積極的、富有行動熱情的心理狀態之中鍛煉自己的身心,不斷完善自己,促進心理健康。用健美的體魄、微笑的語言、信任的目光、認真的傳授、嚴謹的態度,把知識傳遞給每一位學生,讓其愉快學習,興趣廣泛,全面發展。
偏執癥狀一偏執癥狀主要指思想方面,如投射性思維、敵對猜疑、關系觀念、妄想、被動體驗和夸大等。中職業體育教學一定要在學生的意志力、毅力、合作與競爭、互相尊重等人格上多下功夫,讓學生明白體育教學不僅僅只是教學生強身健體,更重要的是如何通過身體鍛煉這種手段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并形成“終身體育”思想。
體育行為對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功能與作用身體活動和運動鍛煉是發現和消除學生心理障礙的重要手段體育教學是進行知識、技術和技能的傳授過程,這個過程也包括情感上獲得成功感的愉悅體驗。情緒是心理健康的晴雨表、學生在學習過程和身體活動過程中的行為、表情、意志等外在表現是其心理狀態的真實反映,很容易發現存在不同心理障礙的學生。
另一方面,通過運動鍛煉可以減緩和治療某些心理障礙、疾病,使緊張、憂愁、焦慮、壓抑、沮喪等不良情緒得以宜泄,使人輕松愉快,心情舒暢。
體育競賽活動是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有效途徑學校體育通過體育競賽( 包括竟技體育) 這一特殊的身體活動形式,采用公開的、共同認可的方式和規則,以相互間身體運動能力(包括智力) 優劣比較的形式進行挑戰極限、超越自我的競爭活動,使學生自覺按照真、善、美的尺度,變外在必然為內在心然,變他律為自律,從而在滿足精神需要的過程中,體驗生命存在的價值、生命延續的價值和超越生命的價值,并不斷滿足學生強身、交往、竟爭和發展需要. 體育競賽永遠伴隨著成功與失敗,可以使學生承受挫折與失敗的能力得到鍛煉,克服困難、不屈不撓等良好意志品質得到增強。體育競賽有著嚴格的紀律與規則要求,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紀律性與自制力、公平競爭與創新意識以及團結協作與開拓進取的精神。體育教學競賽環境通常是風吹日曬,尤其是炎熱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學生不僅要經受大自然的考驗,而且要承受機體的疲勞和肌肉的酸痛,這對于培養學生堅強的毅力、吃苦耐勞精神無疑是最好的實踐與鍛煉。
體育群體活動是提高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有效方法我國著名的醫學心理學家丁肇教授指出: “人類的心理適應,最主要的就是對于人際關系的適應,所以人類的心理病態,主要是由于人際關系的失調而來。”體育教學以班集體形式進行,人際交往呈群體多向性。這種師生、學生之間群體多向的人際交往與互動,培養了學生的人際溝通能力。從社會文化的視角來看,體育尤其是體育游戲、竟技體育和體育競賽實質上是社會生產和社會生活的一種模擬,體育精神是現代社會精神的縮影。因此,體育教學本身就是一個“課堂社會”,許多教學活動的內容和形式實質上就是對社會生活的一種模擬。在這些活動中,學生將獲得順利與挫折、成功與失敗、優勢與劣勢、群體與個體、合理與不合理等種種體驗。如果教師能夠有深度地加以引導和教育,使學生通過這種體驗去認識體育,認識生活,認識社會,并使這種認識升華到信念、世界觀的層面上,將對學生情感的陶冶、人格的塑造、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結語體育教學能夠發展中職孚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質,提高學生的意志品質。通過各種教學手段和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其樂于在教師的指導下參與體育鍛煉。以一種積極、豐富而持續的心理狀態,發展其身心潛能,正確處理和適應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環境的相互關系,完善和發展個人思想與生活,促進其心理健康發展。
【體育行為對促進中職學生心理健康的研究】相關文章:
中職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研究論文10-12
淺談中職學生數學建模思想研究10-19
體育與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的論文10-21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論文07-10
中職學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淺析論文07-02
試析游戲中的模仿行為對電子化學習中的促進性因素的研究08-12
中職體育教育論文10-23
中職學生的分層次德育教育研究論文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