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探討中外建筑史發展的特征
0、引言
縱觀歷史的長河,建筑作為人類文明的產物和遺產之一,它是還原歷史的~個縮影,它如一面鏡子般照亮人類發展的進程。對于歷史的價值是絕對不可估量的,我們在進行建筑和規劃設計的時候,大多都以地域、文化、歷史、民族人手,從各個方面展現當地特色,從而體現建筑與人類的和諧共生。
1、外國建筑發展的先進性、開放性和在封建統治下的封閉性
國外建筑的發展對于國人來說,和我們的差距不在咫尺,原因在其自己的先進性。在西方國家從建筑設計開始,他們對于材料的選擇到施工的技術和基于社會相對的開放性和自由性,許多大師對于建筑都有自己獨到的看法。每一個時代都有層出不窮的杰出建筑師和建筑理論,而每一個時代都會影響一個人,相信他們的先進性和社會、經濟、政治有很大的關系,還有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和人們不同的思考方式和敢于批判的精神,對于建筑理論的推進具有積極的作用,從而造就了其先進性的產生。而國外“現代主義建筑”的產生,更是影響整個世界對于建筑的解讀,它強調建筑要隨時代而發展,強調建筑師要研究和解決建筑的實用功能和經濟問題;主張積極采用新材料、新結構,在建筑設計中發揮新材料、新結構的特性;放手創造新的建筑風格;主張發展新的建筑美學,創造建筑新風格。主張建筑師要擺脫傳統建筑形式的束縛,大膽創造適應于工業化社會的條件、要求的嶄新建筑。具有鮮明的理性主義和激進主義的色彩。這種創新大膽的建筑設計理念,很快在全球風靡開來,直到今天“現代派建筑”的思想仍然在建筑設計中占有一席之地? 。
可以看得出西方建筑歷史理論的發展和建筑有著緊密的聯系。西方建筑史的著名建筑遺產,有意大利威尼斯小鎮、圣馬可廣場等等,體現了規劃布局上的開放性和建筑的包容性。記得日本的蘆原義信先生在其著作《外部空間設計》和《街道的美學》中他多次的提到意大利小鎮的布置形式,街道形式布置簡單而又復雜,簡單是講居住的人口是面向街道的,復雜是講在同時期其功能的考慮和布置是有一定先進性和復雜性的。再看看古代圣馬可廣場的布置,在當時巴洛克的思潮下將巴洛克的理論體現的淋漓盡致,面向海岸線的開敞和內部空間的開放視角,廣場內以三個梯形的平面布置,建筑的體量和景觀的布置等等都提倡了社會主義、人文主義的思想。
而我們對于中國建筑史要認識到自身的封閉性。對于中國古代的國家社會形式,封建主義有其極盛、黑暗和衰落,中國曾有過大唐盛世,也曾被日本一度的模仿,同時還是世界排名第一的大國,被外國人稱為遍地黃金,可是我們的建筑理論和一些文化的發展為什么會在后期衰落,原因在于我們的社會形態和社會形式,基本以皇權為主,封建統治以官宦和封建商人掌握著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在皇權的管制下,人民辛勤勞作,被統治階級剝削,敢問連溫飽都有問題,誰還有時間和空間去研究關于建筑的領域,即便是官宦說話也要非常的注意,很容易就被定上作亂犯上的罪名,加之建筑又是皇權的象征之一,敢于對建筑說話,首先要敢于對皇權發起挑戰,可想而知誰敢對建筑有一些自己的看法,連開問形式、屋頂、顏色、平面柱網都有很森嚴的等級制度。也就是說沒有人會去研究更深層次的建筑形式和空間組成,那么也就沒有自己的建筑理論,這不僅限制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同時也限定了建筑以及理論的發展,就更不要提建筑設計了。
2、外國建筑發展的批判性和在封建統治下的限制因素
外國建筑發展有其批判性,這里我們舉例說明,記得在拜讀王受之先生的《世界現代建筑史》的時候有這么一段,在l9世紀西方高度工業化的社會背景下,經濟、科技、技術高速發展,在世博會上出現了早期的水晶宮和后期的埃菲爾鐵塔及機械館,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有自主意識的積極知識分子在見慣了工業化的產物后,以拉斯金為首的建筑歷史理論家開始了西方的工藝美術運動,他們提倡像中世紀的哥特式學習,吸收自然的設計理念,自然的才是好的。他的思想引領了一個潮流,他在報紙上對高度工業化的產物的批判和深惡痛絕的言論引發了這個時代很多建筑師的共鳴和響應。雖然這樣的運動包括后期的新藝術運動、浪漫主義運動等等,甚至現代建筑運動等等,都是對社會的一個批判和反思,這也是不同的社會背景造就的不同歷史行為,西方世界強調言論自由,但是同時期在中國沒有人敢有這樣的言論。其次社會封閉性和限制性也不會造就敢于批判的思想,國外提倡文化自由,同時期歐洲的畫家已經分割了很多的派系,而封建社會的文化被國家緊緊限定,我們并沒有什么自己的理論對其現實的建筑有一個支撐作用。
我們缺乏創造性,我們是四大文明古國,也有四大發明,有很多自己傳統文化,但中國人很內斂不喜歡彰顯個性,在封建統治下彰顯個性的人與那個時代是格格不入的。所以建筑從大唐開始到清朝沒有什么太大的變化,對于理論更沒有什么見解。
3、國內外建筑師在歷史中的地位
造就今天這種現狀的原因之一也是建筑師其特別的社會地位,在古代我們可以說沒有什么建筑師,他們叫做匠人,他們的地位低下,他們為了皇族而服務,沒有自己的話語權,中國在近代可以稱得上是建筑師的應該是清朝晚期一個雷氏家族的出現,他們開始為皇族做一些模型,稱為“燙樣”,人們把他們稱為“樣式雷”,他們的家族的建筑技術是不可外傳的,正是由于這種封建禮制的影響,阻礙了一個時代的建筑發展水平,就更不要提什么所謂的建筑理論了,我們可以找到的中國建筑理論就是《營造法式》《說園》《周立考工記》,第一本的描述其實還是一本建筑技術方面的書記,后面兩本更多的在說一些園林和城市規劃的思想,因為匠人的地位低下而沒有人愿意去研究一個匠人所研究的事物。而我們再看看同時期外國的建筑師,他們有自己正規的院校,比如著名的法蘭西藝術學院,賓夕法尼亞大學等等,他們很早就開始了建筑理論的教育和研究的工作,在當時建筑師的地位就是資本主義的上層人群,他們可以往來于任何的場合而不受限制,更多的在于他們敢于在實際和理論的探索中去思考,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看法,同時他們也是社會的政治家、藝術家。可見中西方歷史上建筑師的地位的差別有多么的懸殊,那么所導致的今天的結果也是顯而易見的。
4、結語
種種的這些都造成了我們的落后和閉塞,歷史是存在偶然性的,可是這種現象的出現絕對不是偶然發生的,和我們的社會體制,經濟發展有著很大的關系和影響。對于上述外國建筑理論的發展我其實更多的是在結合我們中國自己的文化來寫的,而且關于中國的建筑理論的研究,國內的學者和專家做的也比較多了,那在這里我就淺顯的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老師、同學共同的討論。當然上述所有的見解都帶有個人的感情色彩,主觀臆斷過于強烈,只是對歷史過程中我們不足的淺析,以利于我們在今后更多的改進和完善。
參考文獻:
[1] 樊麗.西方建筑歷史長河中的璀璨明珠——現代派建筑[J].大眾文藝(理論),2009(4):22-23.
[2] 潘谷西.中國建筑史[M].第6版.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
[3] 陳志華.外國建筑史(19世紀末葉以前)[M].第4版.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
[4] 羅小未.外國近現代建筑史[M].第2版.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
[5] 王受之.世界現代建筑史[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9.
【探討中外建筑史發展的特征】相關文章:
中外旅游小企業發展特征比較05-25
建筑給水體系技術特征探討優秀論文10-04
對綠色建筑設計發展趨勢的探討10-19
我國建筑涂料行業發展戰略的探討10-23
建筑電氣自動化設計及發展趨勢的探討06-16
魏晉玄學發展史08-05
淺述材料發展史09-15
農民山泉的品牌發展史05-31
數學發展史小論文07-03
民營企業文化特征探討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