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檢索課程服務學科建設的思考論文
信息檢索課程面臨發展窘境,存在諸多問題。需要對課程內容、設計進行改革,加強與院系合作力度,實行嵌入式教學,以課題為抓手,將學科特色融入信息檢索課程教學中,發揮具有一定學科背景的學生的積極作用,整理好課題,形成學科專業數據庫,為學科建設服務。
近年來,關于信息檢索課程建設及教學改革的文章不少,對圖書館開展學科服務的探討文章也日益增多,但把兩者關聯起來分析的論述很少,本文力圖在信息檢索課程建設及教學改革與圖書館開展學科服務的結合方面進行探索。
一、信息檢索課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 課程受重視程度不夠
目前,國內信息檢索課程內容大多是講授數據庫利用方面的內容和方法這方面的教學內容,對實踐教學較少涉及,不夠重視,表明了我國高校信息課程改革還停留在課堂教學內容和方法的層面。[1]
信息檢索課程地位不高,學校不夠重視,在大數據背景下,信息課程建設遠遠落在時代的發展的后面。
目前大部分高校信息檢索課是作為公選課開設的,課程隨意性比較大,上課時間經常放到周六、周日,會受到學生因要參加英語等級考試、計算機等級考試等各種考試的影響,上課出勤率無法保障。[2]
(二)教學模式單一,課程設計存在嚴重缺陷
教師課堂講授仍是主要的教學模式,學生接受知識,實踐教學環節薄弱。信息檢索課一般以公共選修課形式開課,學生選修率低,學生來自不同院系、不同專業,也就是說,大學各個階段的學生都能選修這門課程。由于學生學業層次不同、專業不同,他們對信息檢索的需求也會不同,這給任課教師在課程設計上、課程教學帶來了不少壓力,為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在理論教學與實踐指導完全一樣,很難做到分類指導,因需施教。[2]造成了在教學方式上只重共性,不重個性。提高教學質量,要求教師把大量的時間用到課程設計、課程教學中,而目前我國高校普遍存在強調論文、課題、經費的現狀,不少教師在課程設計、課程教學方面花費精力較少,影響了教學質量提高。
(三)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意識淡薄
學生自覺利用信息的意識比較薄弱,學習熱情不高,對自己專業的學術動態關注不夠,存在比較嚴重的拿學分思想,對于信息檢索課程,很多學生沒有認識到其重要性,不能體會這門課程對提高自己綜合素質有多大的幫助; 現代網絡環境下成長的這一代孩子,不少具有一定的檢索技能,覺得這門課程是多余的,信息檢索自己就可以學會。[2]
(四)教材存在的問題
教學內容和教材相對陳舊,專業針對性不強。根據讀秀學術搜索統計,按“文獻檢索”書名一詞檢得中文圖書831種,按“信息檢索”書名一詞檢得中文圖書1076種。教材眾多,但信息檢索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材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教材主要是介紹檢索理論和基本檢索技巧,課程教學與學生專業聯系不夠緊密,學科針對性不強。[3]
(五)課程考核存在的問題
科學、合理的`課程考核方式是評估學生學習效果的一個重要環節。傳統的考試方法很多是筆試,考題側重于檢索基礎理論和檢索技巧的考核, 題型有填空、判斷、簡答、論述等項目,只要背熟課本及課堂筆記就容易獲得高分,對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信息獲取能力和信息分析能力考查不出來。[4]
(六)專業師資隊伍缺乏的問題
目前我國高校信息檢索課程開設有兩種情況,大部分由圖書館的圖書館員負責開設,部分由院系的專業教師負責開設。目前國內圖書館員沒有像醫生那樣嚴格從醫資格準入制度和嚴格的從業標準,缺乏具有較深學科背景和良好信息檢索能力的人才。[5]
二、信息檢索課程服務學科建設改革的對策
學科服務是圖書館界的一種先進的辦館理念和全新服務模式。1998年清華大學圖書館成為國內最先引進學科館員制度的圖書館,2006年,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開始實施“融入一線、嵌入過程”的新型學科服務。此后,不少圖書館也陸續開展了學科服務,學科服務的發展勢頭很猛,然而目前國內學科服務尚未成熟,服務水平、質量參差不齊,最主要的原因是圖書館缺乏具有學科背景和文獻檢索能力相結合的人才,地方高校這方面的人才尤其缺乏,有必要尋找更為有效的途徑解決學科服務中存在的許多問題。應對信息檢索課程進行改革,尋找服務于學校的學科建設的契合點,見圖1。
(一)更新教學理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貫徹實施“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 改變教學內容,以課題為導向,引導學生自主完成。通過課題導向來構建人才培養途徑,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主選擇問題,主動圍繞問題進行探究性學習和實踐,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有利于實現研究與教學的統一,逐步形成基于課題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6]
改變教學內容,以課題為導向 。采取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把教學內容劃分為幾大知識模塊,見表1,以課題為抓手,促成同學帶著問題去實踐。
改變教學方式。傳統的教學方式側重于知識授受,而大學參與性教學提倡的是學生在參與探究中獲得知識、發展情感以期得到全面的發展。有三類比較適合學生參與的大學教學方式,即討論參與模式、研究參與模式和實踐參與模式。[7]泛信息環境下,當前的教學方式應該由教師引導學生自覺學習,以一定任務來驅動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5]課堂教學時引導學生提問題為主,注意互動討論。為了提高學生的興趣,教學時盡量舉一些學生身邊的例子說明各個知識點,啟發學生思考問題。
加強教學實踐環節。課題始終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實踐課教學在圖書館、QQ群講授與演練。實踐教學部分還采用編寫檢索題目,要求學生利用各種所學的手段解決問題,提交檢索報告,隨時根據學生在實習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答疑。
整個教學過程中,將本課程的講義和課件放在QQ群上,要求學生通過遠程下載的方式來學習相關內容,平時的作業要求做成電子版,并用 E-mail、ftp、微信等方式進行提交,有意識地鍛煉學生的計算機網絡應用能力和獲取資源的能力。在大數據背景下,信息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流程、方法等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課堂獲取知識的重要性下降,學生通過網絡利用慕課、精品課程、公開課、專題論壇等豐富資源,按自身的需求自主學習、閱讀。教師利用 QQ群、微信、飛信、微博等平臺與學生進行交流,分享信息資料,增強師生的互動和學生彼此間的協作。 [3]
改變課程考核方式。采取調研報告或文獻綜述作為考核方式,見圖2。
將學科特色融入信息素質教育。把同學根據課題、問題或興趣愛好進行分組,每組成員最多5人,少則3人,分組后每人提出1-3個本人關注的與信息素養有關的生活、學習問題,之后分組認領并討論,然后派代表回答,沒有認領的問題師生共同關注討論。要求全體同學真名加入QQ群,方便課后學習討論。每個同學獨自完成1份PPT作業,內容包含:個人簡介、家鄉風土人情、信息檢索與利用課程學習的心得體會,畢業班學生結合畢業論文選題,提高檢索能力和運用信息解決問題能力,寫下自我信息素養提高的總結。每組成員根據專業特點選擇課題,完成所選課題的檢索報告。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知識能力選題,獨立完成課題報告,也可以自愿組成小組,共同查找資料、匯總與整理資料、以小組團隊的形式合作完成課題報告。
通過課題報告的形式,一方面能激發學生對專業領域的研究興趣,大大提高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一方面獲得了信息檢索、信息利用等技巧,為今后的科研活動打下堅實的基礎;小組團體合作方式讓學生增強了分工協作精神,鍛煉了自己在團隊中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自信,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利于創新能力的養成。[8]
(二)整理課題,建設學科專業數據庫
依托互聯網,通過信息課程對學校有特色的學科作資料的收集整理,利用學科平臺將收集起來的資料進行資源梳理、集中整合、規范共享。通過教學實踐活動,根據課題內容進行分類,逐步建設學科專業數據庫,既提升學生自主的專業學習和科研能力,又促進學科建設。
龍巖學院圖書館利用購買的LDSP圖書館學科服務平臺,圍繞學校最具特色的紅色文化、客家文化品牌,廣泛收集這兩方面的資料,幫助用戶利用好各類電子資源,以專業的素養面向用戶開展多樣的個性化服務。前幾年開設信息檢索課時,布置作業讓學生結合自己專業來收集有地方特色的資料,一方面通過學生更廣泛搜集到紅色文化、客家文化方面的材料。另一方面激發學生對本土文化的研究興趣,經整理,按課題整理成學科專業數據庫取得一定成效。
目前龍巖學院圖書館得到中央財政項目支持,正在建設客家文化數據庫,通過政協、文史辦及熱心的同志多方努力,收集了相當數量的客家文化資料,其中不少資料很多是非正式出版物,也比較珍貴。利用北京世紀超星信息技術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的客家文化特色庫管理平臺,將225000頁的客家文化書刊、報紙數字化,這項工作已經完成,對客家文化的研究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就龍巖學院圖書館來說,客家文化數據庫建設解決了平臺問題,有了良好的開端,今后還要解決的問題有:
一是資料收集困難問題。這些資料散落在研究團體、機構和民間上,需要不少人力去搜集。對策:多與這些團體、機構聯系,加強合作;利用熱心的師生多留意幫忙收集。二是專職建庫人員少問題。對策:通過信息課程把具有一定學科背景的學生組織起來,參與建庫工作。三是圖書館與院系合作,構建學科平臺建設與院系共同建設專門學科資源,整合紙質資源和數字資源。數字資源的整合,主要是做好學科資源導航工作,在頁上體現學科的學術動態、研究熱點,提供學科資源的使用指南,收集設置學科博客、微博的鏈接。
加強與院系合作,信息課程實施嵌入式教學,讓具有一定學科專業知識的學生選好課題參與到信息課程教學中,選題既要緊密結合實際,突出地域的特點;還要緊密結合學科專業興趣,突出學術性。[6]紅色文化是龍巖中心城市文化的靈魂,龍巖學院圖書館要加強與經濟與管理學院的合作,在旅游專業開設信息課程,課程內容要把龍巖的紅色旅游結合進來,讓學生按課題完成報告,經整理逐步建設紅色文化數據庫。與生命科學學院加強合作,跟專業老師合作,讓學生在信息課程中參與省級重點學科——獸醫學的學科導航、學科百科、學科博客、學科動態等建設中。
建立信息共享空間,開展學科服務。借鑒學習上海交大圖書館首創的IC2 創新服務模式,促使信息素養教育與學科服務得到有效的融合。上海交大圖書館提出了“信息共享空間”(Information commons)與“創新社區”(Innovation community)兩種理念的職能互補和整體優化,將信息素養教育當作學科服務的重要內容之一,以滿足讀者的需求為導向,倡導信息素養教育要有多層次、多維度的拓展與創新。[8]
三、結束語
學科服務任重道遠,探索信息課程改革之道,加強與院系合作,將學科服務嵌入教學工作中,既解決了圖書館缺乏具有學科背景和文獻檢索能力相結合的人才問題,又能充實學科服務的內涵,提升學科服務的層次,拓展學科服務的廣度,實現課程改革和為學科建設服務的雙贏。
【信息檢索課程服務學科建設的思考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