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從我院新聞專業實踐教學經驗入手探討民族地區新教育論文
論文摘要:今年民族地區新聞事業迅速發展,但也面臨諸多問題,實踐是新聞學教育過程中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環節,本文從我院新聞專業實踐教學經驗入手,對民族地區新聞實踐教學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建議。
論文關鍵詞:民族地區;新聞實踐教學
近年來,隨著高校的擴招,我國的新聞傳播教育呈現出高速度、大規模的發展態勢,包括在民族地區的各個高校,新聞專業也如雨后春筍般迅速發展,各高校紛紛開設了新聞課程、設立了新聞專業。民族地區新聞教育的迅速發展,對于培養少數民族地區的新聞人才,推動少數民族地區的新聞事業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下面主要從北民大文史學院新聞實踐教學的探索,來探討民族地區高校新聞教學如何搞好新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踐教學。新聞學專業是一門非常強調實踐性的學科,因此實踐就成為新聞學教育過程中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環節,在這一實踐環節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一方面將課堂學習的理論成果轉化為現實的新聞采寫的操作能力,不斷積淀新聞采寫的專業素養,另一方面還會通過實踐活動查漏補缺,不斷檢驗已有的新聞專業理論和知識系統,并進一步彌補或糾正課堂學習的不足和失誤,為下一階段的專業學習做好充分準備。
一、我院新聞專業實踐教學的探索
(一)把實踐教學納入教學計劃。教學計劃是指導教學的依據。以往的教學計劃中,雖有實踐環節設置,但沒有具體明確的實踐內容、實踐時間、實踐周期及評定方式等,這就很難把握實踐環節的教學效果。現在把它明確列入教學計劃內,并給予相應的學分,制定明確的實踐大綱,從整個專業教學體系的角度出發,確保實踐體系的具體可行。這項實踐教學剛開始是每門課程隨機安排,有很大的隨意性。2004年新聞專業獨立招生后,在專業計劃修訂中,專門設置了課程實習環節,使之在時間安排、經費使用、成績考核等方面正規化。
(二)采用集中實習方式。不少新聞院系要求學生利用寒暑假自主實習。學生利用自身的社會資源分散到各類媒體,免去了學校集中聯系實踐單位的困難,亦節省了學校安排實習的資金投入。學生寒暑假自主實踐表面看既鍛煉了學生又解決了學校的困難,但由于學生社會關系資源的有限性會導致學生實踐媒體的單一性、低層次。而學生實踐的隨意性、學校管理的松散性,往往使實踐流于形式、浮于表面。作為學生的第一次實習我們采用集中實習方式,系里幫助學生聯系實習地點、統一安排交通住宿,專業教師帶隊指導現場采寫編,增強了學生信心,保證了實踐教學效果。
(三)對實踐教學成果進行考核。為防止實踐流于形式,提高學生對實踐的重視,明確規定所有新聞專業學生必須完成這個實踐教學環節,取得相應學分,根據學生在實踐中采寫的新聞作品數量和質量評定成績,記入學分成績。考核是否客觀公正,也是影響到學生積極性和實踐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只考核小組成績,會出現有不認真的學生渾水摸魚的情況,實踐效果無法保證。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制定了分組實踐,考核個人,劃分等級的考核制度。以小組形式進行實踐,把量定到個人,整體是以小組形式完成,但等級考核要落實到個人,給每個學生打分。同時利用新聞專業的特性,拉開不同層次學生的等級,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實踐效果。
(四)新聞各專業業務課程實踐教學的有機整合。由于種種主客觀條件的限制,以前新聞專業實踐活動方式往往較為單一,各門課程各自安排實踐,缺少彼此間系統聯系,缺乏培養目標的有機整合,也很難滿足學生提高新聞綜合能力的需要。我們通過改革,把新聞采訪與寫作、新聞編輯、新聞攝影等課程實踐教學統一集中進行,滿足了學生新聞綜合業務技能的需要。
(五)加強實踐教學的安全工作。全系教師全力以赴、確保安全第一。為明確安全責任,實踐前系里要求每個學生簽訂了《北方民族大學文史學院新聞傳播系校外教學實踐安全保證書》,每個教師分組負責,除了進行業務指導,還負責紀律安全管理,由于組織有序、措施得力,幾年實習過程中,在學生人數多、教師有限情況下,未出一件大小事故,安全圓滿完成了實習任務。
(六)實行專業教師和媒體從業人員聯合的雙導師指導。這樣對學生的實踐指導既有專業教師的理論高度,又有媒體記者豐富的實踐經驗,提高了指導學生實踐的效果。截至2011年5月,已帶領五屆學生四百多人,先后前往寧夏石嘴山、吳忠、固原、中衛、靈武等縣市城市、農村、工廠進行采風,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學生采寫的一些優秀稿件,在《吳忠日報》、《固原日報》等地方媒體上大量發表。通過教學實踐,使學生體會了從事新聞采寫的甘苦,鍛煉了吃苦耐勞的能力與團結協作能力,提高了新聞采寫編評的實際操作能力,激發了學生對新聞的熱情,提高了學生作為未來新聞人應具有的社會責任感。
二、民族地區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育觀念滯后。由于歷史人文等原因,西部的教育觀念相對滯后,基本上沿用的仍是傳統的報紙新聞學的理念,對現代新聞傳播理論缺乏相應的吸納,教學內容封閉性較強,社會實踐活動少,不能很好地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對當代最新科技成果在新聞實踐領域中的應用少有介紹,現有教學硬件設備老化,致使教學環境與當代社會科技發展狀況脫節。一些人認為民族地區經濟科技發展比較落后,今天所說的數字化、多媒體,對于邊遠地區的一些學生來說可能聽到沒聽過。學生畢業后這套系統與技術也不見得在一些地縣立即實行,學生只有掌握了現有的新聞學知識,到地區級或縣村級的單位就算不錯的人才。花大量的資金和人力物力投入到最新的技術學習上,在民族地區太過于超前,沒有這個必要。其實按照我國廣播影視科技事業“十五”發展規劃,全國各地縣鄉已基本完成數字化網絡化建設,迫切掌握現代科技技術能力的要求離我們并不遙遠,現有的技術教育手段及觀念急需更新,少數民族地區的人才培養目標必須具備前瞻性。我們應當不遺余力地把有限的資金投入到最新設備的購置中,如中等檔次的數碼相機、攝相機、非線性編輯機等,讓民族學生有機會在學校當中就接觸到最新的知識與資訊用國際化數字化的概念武裝其頭腦,這對他們以后到一個暫時比較落后的地區開展工作更能發揮作用。
(二)實踐教學師資力量匱乏。在民族地區新聞師資力量不足現象尤為突出。在目前民族地區成立的新聞院校或系級單位中,原班人馬幾乎都是中文系的教師。當前高校進人至少要求必須具備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然而目前新聞傳播類碩士、博士研究生相對還比較缺乏,此類人才畢業后多留在大城市的媒介或較好的科研單位,以報寒窗之苦。如果沒有特殊的優惠條件,這些人才很難來到民族地區新聞院校工作。因此民族地區高校如果不采取靈活優惠政策主動出擊,恐怕師資匱乏的現狀難以改變。從客觀實際來講,新聞教育不同于別的文科教育,它在實踐方面有著更高的要求。教師如果缺乏具體的新聞實踐經驗,他們所傳授的內容多是從理論到理論,不能很好地了解市場及傳媒需求,難以給學生在具體實踐方面提供有效的思考和建議。 (三)實踐教學基地的缺乏。一方面,大部分院校開設了新聞實踐基地,但由于經費的缺乏使教學基地流于形式;另一方面,民族地區相對于東部發達地區,新聞媒介事業比較落后,報紙、廣播、電視等媒體數量相對較少,容納新聞專業學生實踐實習數量有限。實踐教學基地的缺乏成為制約民族地區新聞專業學生的瓶頸之一。
三、關于民族地區實踐教學的建議
(一)適應媒體融合的需要,開設媒體實務課。隨著西部大開發以及全球化,民族地區對內對外交流日益頻繁、傳媒彼此交融,界限日益模糊的的大趨勢下,大力加強民族地區學生融合新聞傳播原理與網絡傳播特性的能力。媒介實務課程的開設應是全媒體的,以適應媒介融合的需要。要根據專業的不同分別確立專業必修專業限選和自選課幾個類別。比如,新聞學專業學生必修《報紙媒體實務運營》《網絡媒體實務運營》,可選修《廣播媒體實務運營》《電視媒體實務運營》等;廣電專業的學生必學《廣播媒體實務運營》《電視媒體實務運營》,可選修其他實務課程;對學新聞學專業網絡傳播方向的必修《網絡媒體實務運營》,選修其他實務課。實務課要全仿真地開展,從捕捉新聞線索開始,到最后做出版面、電視節目和網絡新聞來形成報紙、電視或網絡媒體的真實模樣與形態,并傳播到受眾。為此,學校要從硬件投入、課程建設等方面對媒介實務教學予以政策扶持,加大相應的科研支持力度形成從師資、硬件、流程,到理念的系統歸納、總結和升華,構筑“全能培養”的核心陣地。
(二)整合校園媒體,打造媒介“整合新聞”的實踐教學平臺。美國新聞人才的培養基地——密蘇里新聞學院一直以自辦商業報紙、電臺、電視臺為榮。該學院多年以來一直實行著被其他新聞院校所推崇的人才培養模式——“密蘇里模式”,其核心理念是:新聞實踐,是培養新聞人才的最有效的途徑。在密蘇里新聞學院,新聞課堂和報社編輯部、教授辦公室整合在一起。“密蘇里模式”相當獨特,目前我國大多數高校的新聞傳播專業都難以復制,但“密蘇里模式”所倡導的注重實踐的教育理念,對我們今天探討媒介融合背景下新聞人才的培養有相當的啟發和借鑒意義。
在我國大多數高校主要采用建立實踐基地來完成實踐環節,但民族地區高校實踐基地建設存在經費緊張、容納學生有限等諸多困難,這使得學生專業實踐的穩定性受到制約。目前,多數校園媒體存在的最大問題是管理體制上缺乏統籌規劃,校報、廣播站和校園網隸屬于不同部門,各自有一套相對獨立的采編隊伍和運作機制,資源未能有效地整合,媒體間缺少互動,因此,若學校能整合校園媒體,建立一支統一管理的采編隊伍,專業教師參與,學生分批到校園媒體進行實踐,把學生的實踐成果納入課堂教學的范圍,這樣統籌匯總校園信息,實現人力和設備資源共享,不僅能提高校園文化的宣傳效果,更能為學生搭建“融合新聞”的實踐平臺。
(三)建立與“全能培養”相匹配的教學科研多元化評價體系。鼓勵師生從實踐性成果的角度獲得價值認可,與業界新聞實踐活動接軌。高校對論文發表都有激勵措施,其實建立對新聞實踐活動取得成果的價值等同的評價體系也非常重要。比如,教師帶學生到媒體實踐,應折合成與課堂教學相當的工作量;教師在實務教學時進行新聞策劃,被媒體采納、報道后反響良好的,應視為與科研同等重要的成果加以獎勵;教師攜學生在媒體開專欄,發表報道或評論效果良好的,應視為教學成果予以獎勵;教師發表的有影響力的新聞或獲獎作品可作為科研成果享受學校獎勵等等。
(四)當前民族地區具體發展條件還不能對新聞教師提出學歷與經驗的雙重要求,為使現有教師了解新聞界的最新動態與需求,學校應選派新聞專業的青年教師輪流到媒體任職,以增加其對新聞工作的感性認識。這一措施的執行,即可避免青年教師因缺乏新聞實踐,從書本到書本,講空頭理論的弊端,同時這些教師亦可擔當學生與媒體單位的協調者。
新聞實踐教學是新聞教育體系的關鍵組成部分,這一節的教學質量直接影響到了整個新聞學教育的效果,影響了新聞專業學生畢業后的工作能力。新聞實踐教學體系的完善取決于不同環節的鏈接和整個體系的系統性。總之,只有不斷加強新聞實踐教學的系統性才能使學生獲得更強的實踐能力,從而適應個人與媒體的發展需求。
【從我院新聞專業實踐教學經驗入手探討民族地區新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新聞專業實踐教學的探究論文07-01
關于探討高校歷史專業的實踐教學的論文10-20
高職金融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探討的論文06-30
機械自動化專業實踐教學探討論文07-21
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探討論文08-14
談談我院教育碩士的“論文答辯”07-23
體育新聞對體育教育的作用探討論文08-01
關于高校新聞傳播專業實踐性教學的論文08-26
探討歷史趣味教學中學教育論文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