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簡論綠色媒介生態與媒介生態文化
摘要 本文對“綠色媒介生態”內涵與特征及其與媒介生態文化的關系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 綠色 媒介生態 媒介生態文化
媒介生態學研究源起于北美。從本世紀初開始,我國以邵培仁、童兵、崔保國、陳力丹、何道寬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學者開始了對媒介生態學的探索和研究,在短短不到十年時間里。他們“采用學科建構的原理與方法、學科演變的與現狀、媒介生態的核心概念、傳播過程的重要因素、媒介生態的種群結構等相結合的方法,通過充分地分析研究,逐步提煉出一整套完全不同于西方研究傳統和研究范疇的、具有特色和自身特點的研究范式和理論體系”,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在這些成果中,我國著名學者、清華大學教授崔保國先生的《媒介是條魚!——理解媒介生態學》一文是重要的媒介生態學經典之一。在這篇文章中崔保國教授把媒介比作一條有生命的魚,把信息資源比作水。盡管有人對此存有異議,認為應該把人比作魚,媒介比作水。盡管筆者比較贊同崔保國教授的觀點。但是,從宏觀上思考和理解,筆者認為如果把整個媒介生態環境比作“水”可能更貼切。因為雖然信息資源是構成媒介生態環境的核心要素,但它畢竟只是諸多元素之一。任何一種元素出現問題都會導致媒介生態環境的惡化。而“媒介生態環境的惡化會導致媒介的大量死亡,就像漂在水面的死魚”。從生態學角度看,我們只有建構一汪沒有污染的、清純潔凈的“生態水”,即“綠色媒介生態”,才能為“媒介魚”的生存與提供永恒的綠色空問。那么,“綠色媒介生態”的具體內涵究竟是什么?它有哪些特征?筆者以為,這是我們在建立綠色媒介生態時首先要弄明白的問題。其次。在建立綠色媒介生態進程中。我們還要建構和弘揚一種文化理念,一種“媒介生態文化”。筆者在此就綠色媒介生態與媒介生態文化進行一些粗淺的探討。
一、綠色媒介生態
我們知道,媒介生態是指在特定的媒介時代,媒介系統內部結構之間、同質異質媒介之間、媒介與其生存環境之間的要素、結構、功能的相互影響與調控機制。‘
“綠色”一詞是近年來用得頗為廣泛的時尚詞,凡形容“的”、“安全的”、“不受污染的”、“和諧的”,統統以“綠色”二字冠之。從這個意義上講,“綠色媒介生態”應該是指媒介系統內部結構之間、同質異質媒介之間、媒介與其生存環境之間的要素、結構、功能的相互影響與調控機制在和諧、平衡、良好的媒介環境中運行。綠色媒介生態應該具有以下四個方面的基本特征:政策環境寬松利好、資源環境豐富暢通、技術環境高新先進、競爭環境公平有序。
1 寬松利好的政策環境。政策環境對綠色媒介生態的形成有舉足輕重的影響,綠色媒介生態的特征之一就是政策環境寬松利好。所謂政策環境,是指圍繞公共政策運作的外部情況。它是直接或間接影響、作用于政策活動的各種客觀因素的總和。凡是影響政策的存在、發展及變化的因素皆構成政策環境。政策環境對政策制定會產生深刻影響。進入二十一世紀。特別是2002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中國進一步融入世界貿易體系,經濟發展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這種變化深刻地影響到了國家對相關政策的制訂。例如在2003—2004年度新聞出版總署、國家廣電總局相繼出臺的一系列政策,不僅為我國報刊、圖書出版、發行的投融資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利好條件,同時也最大限度地放寬了國內外各類資本對我國廣播影視產業的市場準入條件和投融資渠道,極大地延長和拓寬了我國廣播影視業的資本運營的產業鏈條。
2 豐富暢通的資源環境。資源環境是媒介生態環境的核心要素。在綠色生態媒介環境中,其資源環境必須豐富通暢。資源環境包括信息資源環境和市場資源環境,信息資源環境是指信息資源產生的現實社會環境,市場資源環境則是指受受眾、客戶、銷售渠道和公眾影響力制約的市車成長。而且也會對整個社會的和諧產生重要的維衡作用。
媒介生態概念緣于生態學。生態文化要求我們以價值論為指導,建立起符合生態學原理的價值觀念、思維模式,法則、生活方式和管理體系,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及協同。媒介生態與自然生態有著諸多相似之處,因此,我們提出一個“媒介生態文化”理念。媒介生態文化將媒介與人、媒介與社會、媒介與媒介之間的和諧作為重要的價值追求。致力于建立一種和諧、平衡、良好的“綠色”媒介生態。媒介生態文化要求各質媒介以真實為生命,以正義為精魂。以誠信為本色。以和諧為要義,在和諧、平衡、良好的媒介生態環境中,充分發揮輿論引導功能和輿論監督功能,弘揚真本善良、鞭撻丑陋邪惡,弘揚正直誠信、鄙棄奸佞虛偽,弘揚孝慈仁義。抨擊忤逆不道,讓受眾對優秀傳統美德內化于心,外化于形,進而促進社會大眾的生存方式、思維方式、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的轉變,以推動和諧社會的發展進程。具體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
1 媒介與人攜手傳通,共建新聞求真理念。媒介生態文化要求媒介與每一個“自然人”攜手傳通,把追求“真本”作為自己畢生的使命。真實是新聞的生命。每一個傳媒人從入行那天起就懂得這是對新聞本質的要求。媒介與新聞主體、受眾都能坦誠直面所發生的新聞事實,媒介能真實全面地傳播新聞事實,不造謠,不傳謠,不謊報,不虛報。同時,媒介也能坦然真誠地面對受眾的質疑和詰難,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媒介與傳媒人要將其作為媒介生態文化因子融入血液中,在以此為基礎建立的媒介生態環境中,視真實為新聞之生命,以傳播虛假新聞為恥辱。對于媒體上的“虛”與“假”,傳媒人和受眾同憤之,共討之。
2 媒介之間協同發展,共筑社會正氣長虹。媒介生態文化要求各質媒介在有序的競爭中協同發展,高舉正義大旗,共筑正氣長虹。傳媒人之所以擁有“無冕之王”美譽,就因為他們的職業基因組序列圖上閃耀著大寫的“正義”二字。在受眾的心目中,傳媒人不畏權勢,不懼邪惡,一身正氣,大義凜然。當然,即或在綠色媒介生態環境中,各質媒介在生存與發展的過程中,相互間的競爭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正常和有益的。但是,這種競爭必須是良性的、有序的,對眼前的利益要“正當競”,取之有道。媒介之間在競爭中協同發展,舍小利,為大義,共同維護傳媒人清譽,高擎正義之劍,堅持正義操守,同護正義精魂,共筑和諧社會的正氣長虹。
3 媒介社會和諧共生,同享仁義誠信天下。媒介生態文化要求媒介與社會以及構成社會的各個要素和諧共生,媒介與社會各個元素融為一體,在社會架構上潤滑地、靈動地運行。媒介生態文化還要求各質媒介以誠信為本色,以仁義行天下。孟子日:“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孟子:離婁上·第十二章》)孟亞圣不僅把誠信視作自然,而且還把誠信當作人們的道德行為規范。媒介為社會先鋒,更應該以誠信為本,樹立社會標桿,致力于創建一個誠信社會。在這樣一種文化氛圍中,各質媒介以自已的傳播手段和方式倡導誠信,社會大眾在這樣一種輿論環境中,潛移默化地繼承和弘揚人類優秀文化的誠信傳統,在建設和諧社會的過程中,誠信報國,誠信待人,誠信經營,誠信上作,賦予古老的誠信更多、更新、更美好的時代內涵。
4 高揚和合文化靈旗,共建和諧大同世界。和諧文化源干中華民族的和合文化。中華民族在漫長的發展進程中,創造了博大精深的和合文化。中華和合文化體現為“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的人與自然的和諧、“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媒介生態文化要求作為社會先鋒的大眾傳媒,以和諧為要義,不僅自身與人、與社會要和諧共生,而且還要在整個社會推行和維續“大和諧”文化,包括人與人和諧,人與社會和諧,人與自然和諧,以達到人與人之間,求同存異、團結友愛,和睦相處、增進融合,人人都能用正確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觀察社會,用寬容的態度看待和處理各種問題,形成團結和睦的社會氛圍,最終實現天人合一的大同世界。
【簡論綠色媒介生態與媒介生態文化】相關文章:
媒介生態學研究的基本原則03-21
淺析文化批判視閾內的媒介文化03-18
媒介產業集群研究03-22
媒介融合的內涵、典范及意義01-01
淺論媒介對信息傳遞的影響03-23
試論語言文化的生態保護研究-兼談藏語言文化的生態保護02-28
關于綠色生態建筑之思考03-20
簡述以語言為媒介的德育方法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