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論文15篇(精華)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論文吧,論文是學術界進行成果交流的工具。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論文該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物理論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物理論文1
實驗目的:
實驗器材:
實驗步驟:
①在燒杯里放入適量 ,將燒杯放在石棉網上,然后把 插入水里。 ②把酒精燈點著,給燒杯加熱。 ③邊觀察邊記錄。
④做好實驗后,把器材整理好。 觀察記錄:
①水溫在 60℃以下時,隨著水溫不斷升高,杯底上氣泡 ,有少量氣泡 。 ②水溫在60℃~90℃之間時,杯底氣泡逐漸減少,氣泡上升逐漸 。 ③在90℃~100℃之間時,小氣泡上升越來越 。 ④水 時,大量氣泡迅速上升,溫度在 不變。 ⑤移走酒精燈, 停止。
圖象分析:
繪制水沸騰時溫度與時間變化的圖象。
實驗結論:
①沸騰是在液體 和 同時進行的' 現象。 ②水在沸騰時,溫度 。
物理論文2
一、什么是課堂提問
物理課堂提問是以教師的問題誘發學生產生疑問,進而提出問題,或者教師設計情境啟發學生發現問題,通過師生對話、學生獨立思考或討論等方式解決問題。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努力使學生獲得體驗,喚起學生思維的活力,并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有機融合,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健康發展。
二、課堂提問的好處
1、提問是最好的反饋方式通過提問所接收到的語言反饋信息,比其它形式的反饋信息具有準確性、具體性、即時性和簡潔性。它可以使教師當堂了解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從而及時地調控教學程序,改變教學策略,使學生能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例如:對速度概念的教學,提出問題:一般情況下,兔子和烏龜誰跑得快?在“龜兔賽跑”的故事中,我們能說兔子跑得快嗎?
2、提問可以提高學生聽課的注意力如果注意力集中,大腦中只有一個學習興奮中心,聽課效果就比較理想。學生在答問時精力集中,而在聽講時有時散漫。教師光靠靜講、維持課堂紀律來保證學生的注意力是達不到要求的,而應以授課的內容來吸引學生,用一個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問號"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緊緊地把學生的思維鉗住,激發學習興趣,賦予學習動機。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3、提問可以讓學生發現不足對于一些重要物理概念,一般水平的學生往往以為自己能復述就算懂了,其實不然。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現象和過程的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所以教師在課堂上要針對概念提出一些題意明確清楚的實際問題,誘發學生思考,幫助學生克服盲目的自滿情緒,這樣對提高學習效率、突破教學難點很有用。特別是在學生一般認為理當如此的地方,可提出與常規看法相悖的問題,展開深入討論,培養學生的思維靈活性、獨特性和創新意識。同時引導學生對已解決的問題,進行深入的探索,或以題目的本身提出疑問或變換題目的條件,來拓寬學生的視野,誘發學生發散思維,增強學生的應變能力,培養思維的廣闊性和深刻性。
4、提問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觀察能力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總是和語言分不開的,課堂提問便是培養學生正確地掌握學科語言表達能力的契機。如在教師做演示實驗的過程中,采用邊做邊提問讓學生回答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例如:《電阻定律》的教學,教師提供“220V100W”和“220V25W”的兩個白熾燈泡,請學生觀察。提出問題:二燈有何差別?二者的電阻是否一樣?教師演示日光燈燈絲電阻隨溫度變化的實驗。提出問題:讓學生猜想現象如何?再演示,讓學生觀察。提問學生和由學生發問,可以通過對話培養學生善于提出問題的`良好習慣。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也是一種重要的能力,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設疑,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要冷靜考慮,合理處置。通過提問,教師可直接表達關心學生的思想情感。讓學生體驗學習的樂趣和發現的喜悅,有利于師生之間的相互溝通和信息交流。
三、怎樣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
提問意識是人與生俱來的,是人的天性之一,從這個角度看,學生的提問意識首先不是需要培養,而是需要保護。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保護學生的提問意識,呵護學生問題的天性,任何時候都不能扼殺學生寶貴的提問意識。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有些教師經常斥責學生的“奇談怪論”,或經常不自覺地嘲笑學生的“無知”,殊不知,這樣做會打擊學生的提問意識,挫傷學生提出問題的主動性,長此以往,使得學生不敢向教師提問題。我們不僅要切實保護學生的提問意識,還應該通過創設自由寬松的課堂氛圍和精心預設教學環節,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與分析問題的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應該給學生提問的機會與時間,要克服教師“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切實改變教師的課堂語言霸權,應給予學生提問權,允許學生疑問、質問、反問或追問。讓課堂上教師的聲音少一些,讓學生的聲音多一些。教師還應該坦誠地對待學生的課堂提問,對一時不能回答的問題,教師應該如實承認,不必害怕在學生面前暴露自己的“無知”。只有這樣才能創造民主、求真的課堂氣氛,才能真正保護學生的提問意識。
四、教師課堂提問常采用的幾種具體方式
同一物理問題,可以從不同側面提出,提問的角度不同,效果往往不一樣。課堂上,教師若能根據具體的情況形成各種不同的問題情境,就可以使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現象、專題或概念上來,從而達到優化課堂教學結構的目的。"設疑式"可以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和獨立思考;"逗趣式"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深思;"對比式"可以誘導學生通過比較發現共性、區別個性、加深理解,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和求同思維;"刨根式"能幫助學生揭示物理現象的本質,促使學生對問題認識的深化;"比喻式"能幫助學生發生聯想、想象,有利于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的提高;"輻射式"能引導學生從多方面去分析解決問題,有利于對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求同式"能引導學生從相異的事物中,找出相同的特征,有利于學生頭腦中形成一定的思維模式;"伏筆式"能鋪路架橋,暗示出事物的途徑或方向,為研究新理論留下伏筆;"自成靶子式"的提問,會使學生的思維處于"高度警戒"的敏銳狀態,從而從反面鍛煉了其思維的判斷能力,培養了探索和追求真理的精神。
總之,在物理教學中,教師應認真分析教材,結合認知理論,努力創設問題,并根據創設的問題情境,積極鼓勵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的提問意識,還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應當提出的是,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是一種教學手段,不同的使用,就有不同的效果。
物理論文3
摘要:在新課改這樣的一個大的背景之下,對于高中物理的教學要求也在進一步的提高。為了使得學生對于物理的學習興趣有所加強,老師在平時的教學之中一定要注重強化探究教學。在強化的過程之中,更新教學理念,完善教學方式。本文將結合自身的高中物理教學經驗,來試著分析一下應該如何在高中物理的教學過程之中強化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探究教學;高中物理;教學效率
在以往的高中物理教學課堂之上,為了滿足應試教育的要求,老師基本上都采取了較為單一的“傳輸—接收”式教學模式,這樣的教學方式在一定的程度上會束縛學生的思想,使得他們的思維難以發散,不利于挖掘學生的興趣點以及潛力。針對這樣的一種現象,老師在平時的高中物理教學之中,一定要多方面的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以此來幫助學生提高物理學習水平,這樣一來,老師就需要強化探究教學,多角度與學生進行思維碰撞。接下來,本文將以人教版的高中物理教學內容為例,來試著分析一下在高中物理的教學過程之中,老師應該如何強化探究教學,提高高中物理的教學效率。
一、結合實際,進行教學優選
想要使得學生對于高中物理教學的內容更能理解,那么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之中,我們一定要注意轉變我們的教學理念,最大程度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自信心才能夠得以激發,最終認識到知識的本質。例如,我們學習的《運動的認識》這節內容,這個小節的教學目標主要是引導學生來認識運動是宇宙中的普遍現象以及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此外,還要培養學生熱愛自然,關心科技發展,勇于探索的精神。那么,在這一章節,如何結合實際,來幫助學生提高對于高中物理知識的理解呢?首先,老師可以在課前準備一些有關這節內容的結合實際生活的圖片,如“雄鷹、小鳥在空中飛翔,飛機在天空中劃過,行星、衛星在宇宙中運行”等,這些都是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可以看見的,或者是很簡單的人的行走,這也是運動。通過這樣的與實際生活聯系密切的例子,來幫助學生加深對這節內容的理解。運用這樣的方法,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不僅可以使得學生能夠掌握更多的物理理論知識,在另一個方面還能夠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他們的這種能力在提高的同時,其學習效率也就隨之跟著提高了。由此,在平時幫助學生進行備課的時候,我們就要掙脫傳統教學思想的束縛,結合學生的需要,從實際生活出發,來“深入淺出”的探究物理知識。
二、深入引導,創設教學情境
我們在平時的高中物理教學之中,如果想要使得課堂的教學氛圍更為活躍,那么就一定要懂得結合學生的心思。在應試考試的壓力下,高中生的學習生活過于枯燥,如果在物理教學之中,也是采用這種單一枯燥的教學方法,那么,教學效果很有可能不盡如人意。針對這樣的一種現象,我們可以進行深入引導,采用情境創設法,來幫助他們進行強化練習。例如,我們在學習《時間和位移》這一小節的時候,這個小節的主要教學目標有兩個,其一是引導學生通過時間—位移的學習來了解生活與物理的關系,同時學會用科學的思維看待事實;其二便是帶領學生學習這一節的知識,學會通過用物理量表示質點不同時刻的不同位置以及不同時間內的不同位移或者是路程的體驗。那么,針對這一節的'內容,如何來進行情境創設呢?首先在課前的幾分鐘,老師可以通過一些語言來幫助學生進行情境創設,如“宇宙萬物都在時間和空間中存在和運動,我們每天按時上學、工作或者是回家。從幼兒園、小學、中學,時間也在不斷地流失。所以我們對于時間這個名詞其實并不陌生,你能準確說出時間的含義嗎?而我們又是用什么來量度物體位置的改變呢?”通過這樣的語言引導,來將這節課的知識進行合理導入,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在老師所創設的情境之中發散思維,跟隨老師的節奏進行思考。如此一來,課堂氛圍得到活躍,物理學習效率便會隨之增強。
三、注重實驗,培養動手能力
物理這一門學科其實和化學是一樣的,都是在一定的程度之上幫助學生培養動手實踐能力。而且,這樣的一門理論與實驗相結合的科目,如果想要讓學生對于一些物理知識有一個更深入的理解,那么在平時的教學中,便可以帶領學生對這一物理現象進行實驗操作,通過學生的親自實驗,來再一次驗證那個物理原理,這樣一來,學生的印象便會更為深刻。當然,在實驗的過程之中,還要幫助學生懂得對實驗的過程進行思考,明白每一個實驗步驟的含義。如此一來,不僅幫助學生將實驗現象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連,還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學生的思維以及動手能力。經過這兩方面的強化之后,學生的高中物理的學習效率便會有所提高。
四、結語
總的來說,想要使得學生的高中物理水平有所提高,那么一定要注重探究教學,如結合實際,進行教學優選;深入引導,創設教學情境;注重實驗,培養動手能力。通過這樣的一些強化,來提高高中物理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劉文慶.高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反思能力的理論與實踐[D].南京師范大學,2005.
[2]蔣蕾.如何發揮實驗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作用[D].華東師范大學,2011.
物理論文4
伴隨著課改的逐步深入,“探究式教學”模式備受重視,在動手實驗、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的能力.對于高中物理而言,觀察和實驗是學習物理過程中的中心環節,通過物理實驗使學生獲得知識和技能.而“非常規”物理實驗更能通過生活化、趣味性、自創性的教具最大程度的激發學生參與動手探究、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的積極性,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真正實現“學中做,做中學”.下面,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就“非常規”實驗下的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學略談幾點淺見.
一、運用非常規物理實驗,提高學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新課改反對一味的“滿堂灌”,反對失去自主的包辦代替,倡導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這一切都離不開教師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激發,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非常規性的物理實驗,以學生熟悉的實驗器材,在富有個性、親身體驗的學習中產生進一步探究的欲望.例如學習“動量定理”時,筆者根據“胸口碎大石”的氣功表演,在課堂上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實驗“蛋全瓦碎”的趣味實驗,即:在椅墊的四個角上分別放上4個雞蛋,在雞蛋上面放上一本書,書上再放3層磚,再在磚上放一片瓦.拿錘子砸瓦片,讓學生猜測是瓦碎蛋全還是蛋碎瓦全.在錘子砸下的那一刻,學生都屏住呼吸,看到蛋全瓦碎的結局,那些原本猜測瓦碎蛋碎、瓦全蛋碎的學生一片驚訝,很快就對接下來“動量定理”的新課學習充滿了好奇.可見,“非常規”物理實驗的趣味性、生動性使學生不再對物理課感到害怕、恐懼,自然而然地調動起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運用非常規物理實驗,避免探究過程中的思維障礙
物理概念的形成需要逐步遞進,其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極易讓學生產生思維障礙.而“非常規”物理實驗利用隨處可見的生活物品,促進學生手腦并用,幫助學生真實、直觀、形象的理解物理概念,排除非本質的干擾,避免思維障礙,這不僅能培養學生更加科學、全面的思維模式,也能調動學生的`創造動機,為學生的自主探究提供有利的支持.以高中一年級“自由落體實驗的探究過程”為例,高一年級的學生由于知識的不夠全面往往會認為“質量相等,下落速度也相等”,為了避免這樣的思維障礙,筆者先演示從同一高度將黑板擦、粉筆、紙張等不同物體同時下落的過程,并引導學生大膽猜測:不同物體在同一高度下落時快慢是否相同?有哪些因素會影響物體下落的速度呢?一系列的問題情境引發了學生的積極思考,在眾說紛紜中放手讓學生利用身邊的實驗器材進行實驗探究,做好觀察與記錄,在小組內交流驗證:實驗一在同一高度,將事先準備好的面積相同的一張小紙片和一個小鐵片,同時靜止釋放,猜測并驗證哪個物體先下落.實驗二拿出二枚一元硬幣,并順著硬幣的邊沿用剪刀剪下與一元硬幣面積相同的紙片,貼在其中一枚硬幣之上,在同一高度,將二枚硬幣同時釋放,猜測并驗證哪枚硬幣先下落.實驗三準備二張一模一樣的紙片,將其中一張紙片揉成紙團,在同一高度同時釋放,猜測并驗證哪張紙片先下落.通過三組實驗,學生可以自主探究并得出相應的結論:質量大的物體下落得快,當質量相等時,較小體積的物體下落的快,而當物體體積相同、質量不等時,下落過程一樣快.為了能讓學生進一步認識自由落體的實驗過程,理解物體下落的快慢是因為受到空氣阻力,教師可在此基礎上,讓學生以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進行牛頓管實驗:將金屬片、軟木塞、羽毛三樣不同的物體同時放入玻璃管中,在抽氣機抽出管內空氣后將玻璃管倒置,讓學生觀察三種不同的物體的下落速度.然后打開氣閥,再次倒置玻璃管,讓學生觀察打開氣閥后三種不同的物體的下落速度.這樣的遞進式實驗不僅避免了學生知識的負遷移現象,進一步激發了學生自主探究的熱情,同時也能讓學生學會多思考、多發現,學會從不同點、多方向的去思考和解決問題.
三、運用非常規物理實驗,提高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非常規”物理實驗可以利用學生身邊熟悉的、廢舊不用的生活物品做實驗,這些“設備”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利用到實驗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對物理現象不再感到陌生,也打通了物理教學與學生真實生活世界的通道,在學生自己收集、自己動手的過程中,更能善于思考問題,自主進行實驗探究,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才能.例如在探究向心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時,筆者首先以生活中的“水流星”表演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用繩子的兩端分別拴著一個盛有水的小桶,通過迅速倒換使水桶旋轉起來,當上面的水桶口朝下時水也不會流出來.再讓學生利用課前準備好的線繩、大小不同的幾個小鋼球,通過實驗親身體驗帶繩的小鋼球產生的不同向心力:用手握住繩,讓鋼球圍繞手轉動,使學生感覺到用同一個鋼球進行實驗,線繩長度固定時,轉動速度越快,手被拉的越厲害,說明向心力越大;在速度差不多時,繩長一定時,質量越大的小球,向心力越大;用一個小球,轉動速度差不多時,繩越長,向心力越小,試驗后,學生知道了向心力大小與小球的質量、轉動速度、繩長的具體關系.通過實驗,讓學生感受到向心力的存在,課堂氛圍變得活躍起來,這不僅使初高中的新舊知識做到自然銜接,也使得向心力概念的引入顯得自然、流暢,為接下來探究物塊在旋轉的平臺上做勻速圓周運動實驗打下知識基礎,讓學生猜想拉力的大小可能與鋼球的質量m、線速度的v、角速度、周期T、半徑r有關,大大提高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綜上所述,高中物理教學中“非常規”物理實驗在豐富感性認識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理論聯系實際中增強了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教師應積極、恰當合理的運用生活中學生熟悉的事物引入“非常規”實驗,使學生獲得知識有真實感,促進對知識的建構和鞏固,在“樂于探究、勇于實驗、勤于思考”中使探究式教學獲得最佳地教學效果.
物理論文5
1.以培養語言思維能力為目的,改革飛行員物理課程教學方法
在世界各國科技交往日益頻繁和密切的今天,迫切需要既有豐富專業知識,又精通外語、能進行國際交往的高科技復合型人才,對于飛行員來說尤其如此。因此把飛行學員的物理教學作為雙語試點授課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在為學員滿足任職需要打下持續發展基礎的同時,也為終身事業的發展打下基礎,使得學習活動延伸到院校教育體系之外,讓學員享用終身[1]。當然《大學物理》雙語教學不是純粹的語言學習,而是以外語為工具對學員進行物理專業知識技能、專業思維方法訓練的過程。雙語教學課通過營造英語使用環境,例如授課過程中的看、聽、說,使學員達到能夠看懂、聽懂、并能夠使用英語參與互動,實現既提升學員英語使用能力和水平,又掌握物理知識的目的,但主要的目的還是提升學員運用物理知識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員在實施雙語授課的過程中,把握好使用英語的度和時機。由于多數學員的外語水平并不高,因此,學員在雙語課程的初始階段將面臨很大困難。為保證物理教學的有效性,要求教員在雙語教學實施過程中必須研究雙語教學方法,講究策略,提高授課效果。在雙語授課時,盡量多地使用多媒體,使學生邊看邊聽,采用循序漸進,逐漸增加英文授課比例,幫助學員逐漸從傳統的中文思維方式向英文思維方式過渡。盡量使用課堂交流用語。在教學過程中還適當插入美國MIT等公開課視頻,使用原版教材電子版,引導學員看懂原版教材,體會英美思維方式,經常讓學員來讀英文例題、概念、定理,調動學員的學習興趣,鼓勵學員的課堂參與熱情,加強互動,營造出一個偷快的雙語學習氛圍。
2.以培養自主學習為目標,轉變教育理念推行飛行學員自主學習模式
優化飛行學員思維品質,推行自主學習模式有助于改善飛行學員的知識結構、提升綜合素質,有助于革除學員中的“輕理論學習,重飛行訓練;輕技能培養,輕素質養成”等不良思想。引導飛行學員開展自主學習還有利于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從而最大限度地激發學員思維的能動性,使得飛行學員的性格情感品行學識能力等綜合素質均得到提高[2]。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物理教員應注重教學方法的運用和教學技能的有效發揮在采用啟發式教學活動中應遵循教為主導,學為主體,思維訓練為主的教學原則,根據理論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由易到難,由表及里,引導飛行學員積極思考,深刻剖析問題,主動探索事物現象背后的本質培養飛行學員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敢問問題,會問問題的能力,同時通過預設情景啟發引導—質疑—釋疑—互動交流—歸納結語鞏固—提高等措施積極引導他們開展自主學習,從而引導學員就某個問題展開自主式學習,促進他們掌握研究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學會對信息進行收集處理,并對學習結果進行歸納結語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員應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模式,鼓勵應用“同伴學習法”即是自主學習方法的一種體現。“同伴學習法”面向全體學員,主張學員共同參與問題的研究,互相取長補短,切實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使學員學會交流與合作,增強協作精神和團隊意識。“同伴學習法”重視知識、方法和技能的應用,而不只關注于掌握知識的數量。
3.總之
現在的飛行學員,再也不是過去只知道學習課本知識的學員了。他們可以通過網絡知道先進科技的發展,飛行領域的前沿,更可以找到他們感興趣的任何知識。因此,在這種信息時代,更加考驗教員的知識水平。對于學員的'培養,也需要教員更加努力的研究。作為軍事院校的物理教員只有把握世界前沿軍事發展趨勢,掌握本學科和相關的工程應用技術、專業技術及理論知識的有機結合,才能把教學重點、難點問題和教育對象的素質教育要求相結合,從而更好培養學員所需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物理素質教育培養的目標。我們通過對飛行學員物理教育改革的研究,突出構建具有飛行員自身特色的教育教學體系,建立相對獨立的理論教學體系,教學方法體系和與之配套的教材體系,確保人才培養質量。目前,如何才能培養出適應高科技時代的新型飛行員,是擺在飛行員教員面前的重要課題。
物理論文6
一、有效課堂教學應遵循的主要原則
1.“低耗高效”原則
有效課堂教學要體現教師巧講、精講,學生多練多講,以最少的時間去學習掌握教學目標,不走彎路或者少走彎路,盡量少做無用功,每個環節、每時每刻都有收獲。
2.“以學生為本”原則
我們在備課、制定教學目標之前,一方面要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知識水平、認知技能和個性發展;熟知班級學生在物理學習方面的共性和個性。另一方面要透徹理解教材,明確知識重難點,以學生如何“學”來確定教師如何“教”。
3.分層遞進原則
教學內容層次化,不同層次的學生完成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教學問題遞進化,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層次的思維要求;作業分層,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的作業,不搞“一刀切”;輔導分層,如果是全體性的問題,在全班講評,如果是個別性的問題,則個別輔導。
4.實效性原則
有效課堂教學既要體現學生學到知識,又要體現各種能力都能得到發展,真正具有實效性。
5.師生互進原則
有效課堂教學要求教師與學生共同進步,共同發展。
二、有效課堂教學的實施策略
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要求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教學內容,在學習過程中積極思考,多合作交流。要做到“有效課堂教學”,我認為必須做好以下幾點。
1.研讀教材,有效備課
在教學中,教師必須研讀教材,厘清知識結構,理解知識邏輯順序和教材編寫意圖,確定教學目標和授課體系。授課體系主要從學生“學”的角度來考慮。與此同時,教師還應進行有效的備課,備課中要著重思考這節課安排幾個活動,每個活動多少學生參與,如何安排;教師在活動中如何指導,怎樣與學生互動,怎樣評價等。其次,還要考慮在活動過程中,學生可能出現或者遇到的問題,教師應該如何進行調控,等等。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育學家第斯多惠曾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能喚起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和熱情。要保證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學生有激情,人人都敢說、敢問,新課引入尤為重要。在新課開始10分鐘之內必須激起學生的興趣,活躍學生思維,使學生處于一種急切想要解決問題的心境。因此,新課引入時可借助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提出問題的圖片、動畫、視頻、故事等資源。如學習“聲音的產生”時可用會跳舞的火焰實驗引入;學習“光的折射”時則用鉛筆放入裝水的玻璃杯中的實驗現象引入;學習“物態變化”時用雨、霧、露、霧凇、冰山等圖片引入;學習“壓強”時用鐵釘釘板Flash動畫引入……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個好的課堂導入能迅速讓學生進入學習狀態。
3.師生互動,小組合作
有效課堂離不開有效管理,有效管理離不開小組建設。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和發展,打破了傳統授課制的束縛,實行小班化和小組合作學習;不再是“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而是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鍛煉機會,營造師生互動、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開展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保證。因此,教師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應做好以下幾點:
①分組合理,公平競爭。小組間盡量減小差異,男女均衡,公平競爭。
②分工落實,目標明確。每個成員擔任一個角色,保證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
③獨學優先,合作交流。讓學生根據導學案先自己獨立學習,然后小組內交流、討論答案的對錯,突出學生的“學”。
④搶答展示,課堂活躍。通過搶答的方式來展示問題的答案,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
⑤實施激勵評價,激起學生的榮譽感和自尊心,使組與組之間競爭激烈,勇于質疑、搶答,誰都不愿落后。
4.分層教學,兵兵相教
每個班都幾十個學生,他們的性格、思維、知識水平都不一樣,有些相差很大。所以,教學中我把學生分成幾個層次,把教學內容進行層次化,難的、抽象的問題暫時不講,也不要求學生掌握。當學完一定內容以后,學生有了解決前面遺留問題的能力,再回頭去探究、討論。課堂上教師以最快速度、最少時間讓思維活躍、基礎知識好的學生完成教學任務,達到目標要求。然后由這第一層次的學生對第二、三層次的學生進行“兵兵相教”,讓優秀生和后進生結成“幫扶”對子。最后還不懂的學生由教師課后進行輔導。“兵”教“兵”活動不但能解決學困生的問題,也能促進尖子生的學習能力、表達能力、分析能力的提高,使尖子生的綜合素質得到進一步提高。為了避免“優生吃不飽,差生吃不消”的現象,我把物理練習也進行了分類。這樣分層處理后的物理課堂,學生、教師都省時省力,減少做無用功,這也是有效課堂教學的有力保證。
5.加強反思,提升教學有效性
“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的確,任何一堂課,無論教師怎樣考慮,在課堂上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意想不到的問題。哪怕是千錘百煉的示范課,當我們課后靜靜反思時,也總會覺得還有不足和遺憾。然而,正是在不斷尋找策略、調整教學結構、更改不足、彌補遺憾的過程中我們的課堂教學有效性才有了一次又一次的提升。如“我們都講了好幾遍,為什么學生還不懂呢?”我們要反思講授時是否適時、適度、適合。過早學生不注意,過晚學生則會厭倦;講太多、時間太長,學生會覺得煩;講太少、不充分,學生難以理解;學生不想學時去講,則是做無用功。又如“我們的課堂練習是否合適?課堂時間分配合理嗎?課堂結構還可以調整嗎?”……只有這樣不斷反思,我們的課堂教學才會越來越有效。總之,有效課堂教學是基礎教育課堂教學的永恒主題,是一種理想的境界。一堂課結束,要給學生留下思維、留下探索的興趣、留下解決問題的能力,變被動為主動,變學會為會學,既傳授知識,又培養能力。只有這樣才能說是“有效教學”。但它的實現需要一個過程,需要我們教師去思索、實踐、提升,變為現實。
物理論文7
摘要:社會對工程實踐及科技創新人才的需求,要求高等學校教學要不斷地向應用型人才培養方向改革。物理學是整個自然科學和現代工程技術的基礎,在工科專業中具有支配性地位,對于培養學生具有足夠職業勝任力的高校,課程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是改革的重點。
關鍵詞:大學物理;應用型;課程改革;職業勝任力
為了適應快速發展的信息化社會,進一步深化和發展教學改革及研究,在完成中學物理與大學物理銜接研究、大學物理與相關專業課程間的橫向研究的基礎上,調研國內其他高校大學物理改革狀況,采取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方案,建立建設物理科技創新實驗基地,將物理理論知識搬到實驗室,讓學生親手制作教學儀器、演示儀器,提升大學生學習大學物理的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1國內研究現狀
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創新素質的應用型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斷地增加,高等教育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發展對人才各項能力的需求,大學教育教學改革成為社會發展的必然。大學物理作為高等院校公共基礎課程中最重要的一項,教學質量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到學生對相關專業課程的學習,因此,其教學質量的好壞,也將直接影響我國當今社會發展所需的高素質創新人才的培養質量。所以,對于大學物理教學的改革尤為突出和重要,大學物理教學改革要建立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特殊問題特殊對待的教學理念,優化教學方法,堅持與時俱進,跟上社會發展的潮流。
2大學物理教學面臨的問題
2.1中學學習物理實踐課程的弊端
由于各中學教學環境受各種教學條件的限制以及對高考升學率的一味追求,對物理實驗教學重視不夠,學生對物理實驗普遍掌握較差,動手能力沒有得到培養,因此,物理實踐教學在中學物理教學中是一大弊端。
2.2大學物理課堂教學問題
學生中喜愛物理課學生的比例有降低的趨勢;大學物理公式繁多,涉及面廣,實驗基本都是一些測量和驗證性實驗,挑戰性、興趣性不高,導致學生學習物理的熱情不高;每次期末考試的成績也往往不理想。再加上非物理專業的研究生入學考試普遍不考物理。因此,教師對該門課程的要求會逐漸降低,為了提高通過率,教師通常會優化考核方式。
2.3高校采取的措施
針對當前大學物理存在的教學問題,各大院校格外重視實驗室的建設,實踐證明,物理實驗室建設得好,對學生有吸引力,他們學習物理的熱情就會高漲起來,他們對物理概念的理解也會更加深刻和準確。
3改善教學狀況,提倡實踐性教學,培養應用型人才
目前,全國各地都比較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職業勝任力的培養,推出各種競賽項目,可以基于這些競賽平臺,搭建大學物理科技創新實驗基地。物理科技創新實驗基地的建立,對于學生職業勝任力培養、動手能力培養具有轉折性的意義,在實驗基地中,學生可以根據現如今科學技術的發展,對物理實驗器件、教學儀器進行制作、改革與創新。將物理傳統教學與現代化教學相結合;邏輯思維與定性分析相結合;誘導啟發,注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論聯系實際,將經典理論與現代科技相結合;物理課堂演示實驗和學生課后制作演示儀器相結合;課堂教學與課外第二課堂教學相結合;優化訓練手段。在優化課堂訓練的同時,優化課外實踐,加強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力度。
4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基地建立的指導意義及價值
4.1促進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課堂演示
實驗是大學物理教學不可忽視的內容。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改善教學條件,學生、教師們將開展自制物理演示儀器的研究實踐活動。為了充分發揮這些教具的作用,采用開放演示實驗室讓學生動手制作,真正親身體驗物理理論在實踐中的應用。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物理科技創新實驗基地,是大學物理課程由理論到實踐轉化的十分重要的環節。實驗基地為開放性試驗室,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在實驗基地結合物理知識制作與物理相關的實驗器件、教學儀器等科技器件,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使得教與學、學與應用緊密結合。
4.2應用型人才培養得以深化
該實驗基地的'成立,能夠更好地滿足學校培養具有職業勝任力的應用型人才的需要,對于學生動手能力、應用能力、創新能力等各個方面都得到鍛煉和提高,為以后從事本與電子、通信、計算機類工作打下堅實基礎。創建物理科技創新實驗基地,使得科技創新內容與大學物理課程教學內容和當代科技技術發展相結合,以培養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為目標,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激發學習興趣,引導自主學習,鼓勵個性發展;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重能力培養和素質教育。努力營造一個有利于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和創新意識的教學環境。
4.3基地建設優化教師隊伍、提高學生競賽技能
大學物理這門課是學科基礎課,基本是所有的工科專業的必修課,從職業勝任力、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角度出發,以教改、優秀課為教學改革支撐,以物理科技創新實驗基地為孵化基地,將教與學、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逐步結合,打造良好的教學團隊,學生物理科技競賽團隊,讓大學物理這門歷來難教、抽象,學生不愛學習的一門課,變成具有趣味性、興趣性、競賽型的基礎教學科目。
5結語
物理教學改革是一個長期的探索性工作。只是做了初步的實踐探索,將來的研究和探討路線還比較深遠,但是我們有信心把這門課程改革的更好。
參考文獻
[1]李榮,尹學愛,劉偉波.基于卓越工程師培養目標的應用型本科大學物理教學改革[J].物理通報,20xx(1):15-16.
[2]徐志君,施建青.大學物理課程研究性學習模式的構建[J].中國大學教學,20xx(4).
[3]趙瑞娟,劉興來,楊艷,等.大學物理教學中“知識能力素質”的融合[J].物理通報,20xx(2):21-22.
[4]雍永亮,李小紅,陳慶東.基于“卓越計劃”的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物理教學改革研究[J].科教導刊,20xx(1):88-89.
[5]勁松,盧洵,王春迎.大學物理模塊化教學的實踐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xx,35(4):91-92.
[6]林智群.多層面分層的大學物理教學改革思考[J].高教學刊,20xx(5):165-166.
[7]史建新,陶平.工科大學物理教學與學生專業結合的教學模式改革[J].科技信息,20xx(34):98.
[8]雍永亮,陳慶東,李小紅.應用型本科院校數學物理方法課程的教學探索[J].科技展望,20xx,26(2):182,184.
[9]何麗娟,盧鑫.大學物理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探索,20xx(2):55-56.
[10]張靜,姜波.獨立學院大學物理教學改革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xx(22):32-33.
[11]李宏榮,王小力,田蓬勃,等.以創新人才培養為目標的大學物理教學改革[J].中國大學教學,20xx(8):19-21.
物理論文8
摘要:在實施創新教育的物理教學中,我們的教學思路應體現出“學為主體,教為主導,練為主線,思為主攻”的“四主”教學理念。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有針對性地布障置疑,提出問題,設計出有目的的實驗,創設問題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的積極思考。
關鍵詞:創新教育;物理教學;教師
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課堂教學的活力,從而實現學生的自主性發展。
教師豐富的科學知識內涵為科學性指導提供可能。只有教育者的智力、創造力的開發,才能引導和帶動學生智力、創造力的開發。人們常說“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要有一桶水。”在現代飛速發展的社會,教師若不思進取,不及時地汲取營養,那就會落后,跟不上時代的步伐,教出的學生又怎能有創新精神呢?更何況高科技時代的今天,物理應用非常普遍。若教師們不繼續學習,那學生的創造性也將會被消滅在萌芽狀態。為此,只有教師的腦筋開化、發展了,才能給學生以科學性指導,帶動學生進入創新的學習環境中。
教師無論再怎么學習,知識和能力也是有限的。若借助教育網絡或參考一些課外資料,則可突破這個局限性。信息資源的利用,可以使科技教育內容迅速地傳遞給學生;使科技教育的內容與學生感興趣的空間相接近;科技教育本身發展很快,開拓網絡可以讓學生無限下載并在第一時間把前沿的科技教育內容告訴學生,使學生的知識面進一步擴大。新課程在章節后面都注明了網址,也就是說新課程體系已經構建了讓學生上網的有利條件,從中也充分體現了它的必要性。完善的科技教育網絡可激活學生的科技潛能、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為學生提供動手和研究的可能;激活學生不斷發展自己特長的潛能。
當前的教育不僅僅是學校的事情,家庭、社會要與學校相互溝通、積極配合,才能使學生得以全面協調的發展。家長和教師之間的溝通,對學生的發展可以起到補充作用,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和諧一致才能使學生樹立主體意識、參與意識。
現代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而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是培養和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它可以促進學生將學校所學的知識進行實踐論證并加以創新;另外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物理學正是理論和實踐的完美統一,讓學生走出教室,走向實驗室和工廠,走向實踐的各種平臺。
教師的思想境界包括教師主導、學生主體、開發智力、培養能力的教學思想。要造就一批有科學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學生,教師的觀念一定要新,要打破陳舊的教育觀念,給學生留有自主思維的空間,唯我獨尊是不可取的,否則只能給學生造成一個壓抑的環境,讓學生無形中形成一種恐懼心理,以至于不敢伸展、不敢求異,更何況創造性的學習和發揮呢?物理學科與生產、生活聯系密切,學生往往會提出一些課外的問題,我們要耐心地解答并予以表揚和鼓勵,不要輕易地拒絕,從而保護和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另外,教師要多運用各種現代化教學手段,加強學生的自主性學習研究意識。
例如在物理教學中穿插介紹伽利略敢于懷疑、不盲從權威的思想,介紹布魯諾為堅持真理而獻身的`精神,學習牛頓的勤于思考、善于總結,學習居里夫人的刻苦鉆研、勇于實踐,充分挖掘科學家崇尚科學的情感和價值觀、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良好的品格修養,追求科學的頑強毅力和獻身科學的奉獻精神,發揮科學史可以給人以智慧的功能,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的目的。同時,教師通過給學生適時講授有趣味的故事,可以滿足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以精神激勵。如在講電學時,把愛迪生和白熾電燈的故事講給學生,讓學生了解科學家的成才之路,并使其深深地體會到“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這一道理;在講到玻意耳——馬略特定律的時候,介紹定律的來歷以及不同國家對定律的不同稱呼,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進一步學習創造良好的氛圍等等。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很多物理知識都是在觀察和實驗的基礎上,認真總結和思考得來的。比如:平面鏡成像、慣性定律、磁現象等,因此實驗教學也就顯得尤為重要。在物理教學中,如能正確地演示和指導學生實驗,不僅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促進學生掌握知識、運用知識,還可以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筆者認為作為教師應該敢于創設條件,指導學生自己制定實驗方案,設計實驗步驟,準備好實驗器材,由個人或自由組合成實驗小組,親自動手操作實驗,觀察現象,分析結果,揭示初步的規律和實質。比如:在探究“電阻上的電流跟兩端電壓的關系”時,讓學生先猜想或假設,學生可能會想到與電壓、電流等有關,然后讓學生帶著疑問去進行實驗,這樣學生不僅能積極主動地思考、提出問題,還能通過探索去解決問題,既掌握了知識又培養了能力。通過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增強對物理學的興趣。
物理學研究的主要是關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學生面對著多種多樣、千變萬化的物理現象,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神秘感,覺得一個個物理現象是一個個謎,總想把它們解開。做好物理實驗,是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去解開這些謎團的有效途徑。實驗教學可以在課上,也可以在課下,可以使用實驗室所配備的器材,也可以自備自制教具,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甚至可以使用日常生活中學生身邊的現有物品做實驗,如用鉛筆和小刀做壓強實驗、用雪碧瓶做液體壓強與深度關系的實驗、用汽水瓶做大氣壓實驗等等,通過創設條件,讓學生充分地動腦、動手、動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培養。同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將一些演示實驗改為學生探索性實驗,讓學生選擇器材、設計實驗方法,在實驗中發現問題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總之,物理學中要實現自主性學習,實現自主發展,一方面要有教師的科學指導,另外還要有信息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具體的實施辦法以及家庭、社會的大力支持。
參考文獻:
[1]張民生.中學物理教育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何德.實驗教學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初探[J].物理教學,20xx(6).
物理論文9
關鍵詞 物理建模 教師 學生
一、要有建立物理模型的意識
高中階段的物理模型有很多,一般可分三類:物質模型(質點、輕彈簧、理想氣體等)、狀態模型(氣體的平衡態、原子所處的基態和激發態等)、過程模型(勻速直線運動、勻變速直線運動、勻速圓周運動等),而物理題目的設置均是圍繞著這些物理模型展開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物理模型的意識,讓學生逐步認識到華麗包裝的題目后就是赤裸裸的常見的物理模型,做題時要剝離出題目本質,聯系舊有知識,促進知識遷移。也就是說,要有把問題轉化成為物理模型來研究的意識和習慣。例如關于摩擦力有這樣幾個常見判斷題:滑動摩擦力(靜摩擦力)的方向可以與物體的實際運動方向相同嗎?相反嗎?能成任意角度嗎?運動(靜止)的物體可以受靜(滑動)摩擦力嗎?很多學生迷惑在這些概念題中不能自拔。但當學生心中有了擦黑板、走路、傳送帶、手握瓶子任意方向運動等情境時,這些問題便極易解決了。打個不是很恰當的比喻,高中物理學什么?無非是彈簧彈來彈去,滑塊在斜面上滑來滑去,子彈與木塊碰來碰去,帶電粒子在電磁場中飛來飛去。
二、及時對已學過的物理模型歸納與總結
教師要善于為學生對已學物理模型進行歸納與總結,更要善于引導學生自己進行這項工作。例如我們在講《功》這一節,必然要講到摩擦力做功的問題:滑動摩擦力能做正功嗎?負功呢?能不做功嗎?靜摩擦力呢?雖說這是功的內容,實際上如果學生對關于摩擦力的相應物理模型很熟悉的.話(擦黑板、走路、傳送帶、手握瓶子任意方向運動等),這個問題會很容易被解決,而我們很自然地就把重難點轉移到一對兒滑動摩擦力或靜摩擦力做功代數和為何值這個問題上。總結知識,積累經驗是必要且重要的!
三、怎樣培養物理建模能力
(一)多媒體的應用。
隨著信息技術與多媒體技術的飛速發展,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上課已經成為一種常規的教學方式。事實說明,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教學的直觀生動性、方便知識復習、習題練習等很多方面都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也給我們的物理學科教學帶來了極大的方便。我們用flash可以更加直觀生動地展現那些抽象的無法用手工教具展現的物理模型,從而加深學生的印象與理解。
(二)物理學史的幫助。
了解物理學史是學習物理課程的一項重要內容。它不僅能提淺談高中生物理建模能力的培養蘆 斌(開封市第二十五中學 河南省 475000)摘 要 在物理知識體系中,物理建模的思想與方法貫穿于其各類分支,具備物理建模能力是幫助學生構建物理學體系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本文就高中生物理建模能力的培養提出幾點想法與建議。
關鍵詞 物理建模 教師 學生
高學生對物理的學習熱情,更是培養學生物理建模能力的一種有效手段。例如在《萬有引力》的學習中,從古埃及的托勒密,到意大利的伽利略,到第谷開普勒,波蘭人哥白尼,再到牛頓,科學家們在對宇宙的研究過程中都是提出各自的物理模型來比對現實中的現象,從而確立距離實際最接近的理論。牛頓為什么能夠解決困擾科學家們的三大問題從而得出萬有引力定律?正是由于他抓住了事物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對實際問題進行科學抽象化處理,得出一種能反映原物體本質特征的理想物質、過程或假設結構,而這種理想物質、過程、假設結構就叫做物理模型。
(三)利用好實驗室。
物理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做實驗是檢查學生是否真正掌握某一物理模型規律的重要手段,是培養物理建模能力的有效途徑。沒有清晰的物理模型概念學生就不會開展實驗過程;沒有習慣性的建模意識和正確進行實驗的科學指導思想,學生就不能通過實驗來培養自己的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創新能力。讓學生帶著物理建模的意識走進實驗室,多進實驗室,才能讓學生真正走進物理學的精妙之門!(四)培養熱愛生活與觀察的情感態度。
新課標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是一項很重要的內容。
教師要善于利用機會引導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觀察。知識來源于生活,觀察取決于興趣。一個熱愛生活與觀察的人必然精力充沛,富有生機與創造力。伽利略看見吊燈的晃動而發現單擺的等時性、阿基米德因洗澡時水的溢出而發現浮力定律、奧斯特因小磁針的偏轉而發現電流的磁效應……物理模型正是來自于生活!(五)物理教師要不斷提升自己。
社會在進步,科技在發展。從光電管到磁流體發電機,從宇宙飛船到粒子物理……現在每年高考題幾乎都會有關于新技術應用方面的題目出現。這就要求教師也要不斷進行學習。三尺講臺是教師展示魅力的地方,優秀的教師能夠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文化魅力、道德魅力征服學生,抓住學生的眼球與思維,從而潤物無聲、水到渠成。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只有“征服”學生才能有效地在工作中貫徹落實我們的想法。
從伽利略開創近代物理先河開始,實驗觀察加科學推理的研究方法一直是物理學發展中的指導思想。而理想化模型即物理建模正是為適應這樣的研究方法而提出來的。具有物理建模意識,具備物理建模能力,是每個學生學習物理學的目的之一,也是高中物理教師必須完成的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
參考文獻:
[1]物理課程標準(實驗)解讀[M].廖伯琴,張大昌.湖北教育出版社,20xx.
[2]論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建模能力的培養[M].左雄.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xx,28(4).
[3]物理教學藝術論[M].唐一鳴.廣西教育出版社,20xx.
[4]物理學科教育學[M].齊際平.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
物理論文10
一、構建生活化的實驗情境
在傳統的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往往按照教材一步步地講解,對于一些操作簡單的實驗,才讓學生進行實踐操作,其重點在于讓學生記憶實驗后的結果和內在的物理原理,從而使學生對物理實驗失去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主體.要想學生主動探究物理實驗內容,教師就必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初中物理實驗內容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聯性.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構建生活化的實驗情境,以學生熟知的生活內容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在講“力”時,筆者將吹好的'氣球放在桌子上,用手按氣球時,氣球的形狀就會發生變化.筆者輕輕推動氣球,氣球就會在桌子上滾動.之后,筆者提出問題:通過我剛才對氣球的動作,氣球被按時形體會發生變化,說明了什么?輕輕推動時,氣球還能移動,又說明了什么?通過這樣直觀的生活情境,學生很快就認識到力能使物體的形態發生變化、力能夠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學生都可以感受一下,然后用物理知識進行闡釋.這樣,將學生最熟悉的氣球引入課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一個短小的生活情境作為實驗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探究實驗,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使學生感受到物理是一門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
二、選取生活化的實驗器材
初中物理本身屬于實驗性較強的學科,每個中學都配有物理實驗室,然而實驗室中的東西大都是用特殊材質制作的,顯然與學生的生活有著一定的距離,學生在做實驗時只是為了實驗操作而操作,了解了物理知識的原理,卻感受不到其實用性,從而使實驗教學不能發揮更多的作用.在生活走進課堂教學的今天,要將物理實驗與生活相融合,強化學生的物質認知和運用,就必須開展生活化的實驗教學,即選取生活化的實驗器材.在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實驗內容,引導學生選擇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再加工自制成實驗器材,深化學生對物理實驗的印象.例如,在講“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時,筆者鼓勵學生選取生活中的用品作為實驗器材,如紙片、乒乓球、吸管、蠟燭、塑料杯、軟管、通草泡沫球、硬幣、錫紙、水槽等;在講“熔化和凝固”時,筆者選取生活中的冰箱為實驗器材;在講“物體的浮沉條件及應用”時,筆者選取生活中“熱氣球”為實驗器材;等等.引導學生從生活中選取實驗器材,拓寬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大膽進行實驗,獲取物理體驗,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三、實踐生活化的物理實驗
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目的,不僅是讓學生通過實驗獲取相應的物理知識、感悟物理原理,還要培養學生對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這就決定了物理實驗教學不能局限于課堂,應走向生活,以實際生活來深化學生對物理實驗的認知、了解和操作.在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帶領學生走向生活,鼓勵學生從生活中選材,實踐物理知識,做到“物理從生活中來,再到生活中去.”同時,教師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小實驗、小制作為案例,鼓勵學生自制物理實驗器材、教學用具等.例如,在講“彈力”后,筆者引導學生根據物理原理制作彈簧拉力計;在講“滑輪”后,筆者引導學生制作滑輪嘗試提拉東西;等等.初中物理實驗本身是生活的一種理論化體現.這樣,讓學生在生活中進行物理實驗,進行一些小發明,一方面能夠深化學生對物理知識的運用,感受物理規律,另一方面有助于學生自我創新能力的提高,真正意義上感悟物理科學精神.總之,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是實踐性的,并且與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性.在生活教育理念下,教師應運用學科的生活性,充分挖掘生活素材,將生活引入課堂,進而鼓勵學生將課堂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使學生感受到物理理論是實實在在存在的,進而增強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的信心,提高學生的物理技能和素養.
參考文獻
1.白秀英,王較過.初中物理有效教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
物理論文11
摘要: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情況下,網絡信息技術的運用非常廣泛,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還提高了人們的工作效率。目前,信息技術運用在課堂教學中,使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內容有機整合,特別是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運用,促進了多媒體信息技術與物理教學課程的改革,同時也對高中物理教學模式和物理教學內容、物理教學實驗策略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從教學的發展而言,信息技術的運用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也讓陳舊的教學模式有了新的突破和改變,同時還優化課程教學,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能在全身心投入的情況下學習,從而提高了物理教學質量。
關鍵詞:信息技術;高中物理;課程整合;教學設計
在科學技術發展的過程中,社會在不斷的進步發展,課堂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也在不斷的更新發展,目前,在信息技術的發展過程中,高中物理教學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促進了信息技術與物理課程的整合。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由于高中物理課程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并且高中物理的實驗教學比較多,因此,運用信息技術能將抽象的物理教學內容轉化為直觀的視覺圖像,同時也能將物理教學內容更形象地展示給學生,幫助學生理解記憶。運用多媒體教學,教師不僅能給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而且能激發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有利于物理課程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機結合。
一、高中物理教學的課程標準
高中物理教學的最大特點是實驗操作內容比較多,并且物理知識也是與實驗相結合,物理理論與實驗構成了高中物理教學,就高中物理教學的內容分析,主要包括研究物質的基本構造、物質與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同時也包括物質運動的規律,當然這些方面的研究都需要學生與教師動手操作才能完成,因此也能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在高中物理教學中還要對其課程標準進行分析,才能促進高中物理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有機結合。
1.教材特性分析
高中物理是高中階段的一門基礎性學科,能夠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與思維能力,通過物理實驗的操作,學生既可以學習物理的理論基礎,也可以掌握物理實驗的操作技能,使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深入學習,對物理理論有全新的認識。此外,在物理理論教學的過程中,能夠引導學生培養創新能力,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讓學生通過對教材的學習建立正確的世界觀。
2.高中物理教師的教學理念
在高中物理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教師要以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為主,在教材的分析方面也要從綜合性的角度思考,目前,我國的高中物理教學形成了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主要以物理課程的基礎知識與基礎理論教學為主,讓物理教學具有時代性與基礎性,進而還要不斷地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讓物理教學與時俱進。
3.物理課程整合教學設計分析
在具體的物理教學中,根據教材教學內容與高中物理實際情況,將教材的教學內容以修學分的形式讓學生選擇性地學習。將教材的內容分為12個教學模塊,然后,將每一個模塊分配一定的學分進行進修,學校將學生必修的內容安排為4個學分,這4個必修課需要學生學習,獲得合格后,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喜歡的學習模塊進行選擇。學生通過選擇學習,能夠鍛煉自主學習能力。
二、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教學整合設計的意義分析
1.在高中物理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整合,還能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由于高中物理教學的內容比較枯燥,教學方式也比較單一,而且教師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占主導地位,使學生對物理學科的學習沒有很高的學習興趣。在信息技術運用到物理教學中后,有將近1/3的學生轉變了對物理的學習態度,同時也有將近30名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表現活躍,還有15名以上的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探究物理實驗。在信息技術運用在物理教學中后,在期末的綜合考評中,有82%的學生物理學習有進步,與之前學生的學習相比,在學生活躍程度方面增加了10%,在學生主動學習方面增長了將近20%。學生的變化說明信息技術運用在物理教學中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2.在物理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還能豐富教師的教學手段
由于傳統的物理教學比較枯燥,教學方式也比較單一,在物理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能夠改變這一現狀,同時也能增加物理教學的方式和手段,同時還能豐富物理課堂教學方式。教師在運用黑板教學的同時,讓信息技術作為輔助工具,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3.在物理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還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新課程教學中,由于物理學科的特殊性,課堂教學對物理教師的要求比較高,教師不僅要具備理論教學能力,還要掌握一定的物理實驗操作技能,而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期間,也要具備實驗分析能力。物理學科的內容比較抽象,不容易理解,而在物理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能夠將抽象的物理知識轉化為直觀的數字或視頻,讓學生在理解物理內容方面降低難度。讓學生理解物理教學內容,并不斷地開拓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空間。
三、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教學整合設計的'具體措施
1.教師要樹立創新改革教學的理念
在信息技術發展的今天,信息技術已經向數字化方向發展,在這種情況下,要將信息技術與物理教學相結合,在物理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就要求物理教師改變自己的教學觀念,學習新事物,并不斷地尋求物理教學的改革創新方法,從而快速地提高物理教學的有效性。當然,在物理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教師在運用信息技術的過程中要注重其與物理教學內容的協調性,要運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將兩者有機結合。其次,在運用信息技術的過程中,教師要將學生的學習發展放在首要位置,讓引進的信息技術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第三,在運用信息技術的同時,教師要與學生達成共識,然后再開展信息技術教學,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想法,并結合學生的想法和感受,不斷調整信息技術在物理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方式,從而促使信息技術與物理教學課程的有效整合。
2.教師要對信息技術手段進行不斷的豐富
如今,信息技術的發展速度日新月異,信息技術運用的范圍也越來越廣泛,其中在學校課堂的運用對學校教育教學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為了進一步促進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需要不斷地引進多種信息技術教學手段,讓物理課堂教學不斷的豐富。運用微課教學,可以將復雜的物理教學內容拆分成多個小內容,然后教師對拆分后的小內容進行詳細講解,并且針對性比較強,學生也能在短時間內掌握學習的重點。微課一般只有15分鐘左右,既不占用學生的時間,還能讓學生學習的內容簡單易懂,針對性強。運用多媒體技術主要針對與物理教材相關的視頻等進行播放,或者教師制作教學視頻,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對學生的學習內容創設相對應的場景,從而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交互電子白板是一種先進的教學工具,它是將計算機軟件和硬件技術集于一體的教學黑板,是一塊能顯示計算機教學內容的屏幕式黑板。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教學能夠讓物理教學的效率進一步提高。教師可以通過感應筆書寫教學內容,也可以通過計算機軟件操作給學生展示有關物理教學的內容,并且還能不斷地延展學習,隨時查閱展現學生不理解的內容。
3.利用信息技術還能模仿物理實驗
在傳統的物理教學中,學生學習物理學科只能通過教師的講解加自己的想象來理解物理教材中的實驗現象,而在運用信息技術教學后,信息技術可以為學生模仿物理實驗,學生對教材中的物理實驗能夠有直觀的感受,并且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理解程度重復播放實驗視頻,提高學生對物理實驗的理解程度。此外,利用計算機技術軟件模仿實驗,能夠增加物理實驗的真實性與安全性。同時,學生也可以參與其中,通過師生之間的互動學習,提高物理教學的效果。總之,在傳統的教學中,物理教學是一大難題,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高,整體教學水平比較低。信息技術運用在物理教學中后,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也在不斷豐富教學方式,從而提高了學生的物理綜合素質。此外,教師在物理教學模式上不斷的創新,讓信息技術與物理課程教學有機結合,進而促進高中物理教學的有效性發展。
參考文獻:
[1]耿廣曉.淺談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教學整合設計[J].學周刊,20xx.
[2]方建平.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教學整合設計解析[J].中國校外教育,20xx.
[3]李敏.論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教學整合設計[J].課程教育研究,20xx.
[4]李德武.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教學的整合[J].理科考試研究,20xx.
[5]馬鑫.淺談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教學的整合[J].中華少年,20xx.
物理論文12
一、對協作學習進行分組
把全班學生進行有效的分組,并讓他們承擔小組中與他們的興趣相關的任務,這樣才能做到物盡其用,使小組完成任務的效果達到最佳,讓小組成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學習任務.比如,在教學生測小燈泡電阻的實驗時,可以讓學生收集一些有關電阻、電壓、電流的資料,讓有的小組成員測電壓,有的小組成員測電流,有的小組成員進行電路接線,還有的小組成員進行數據記錄,熟練掌握電流表和電壓表的應用,并了解三者之間到關系以及公式的意義.這樣一節課下來,學生在愉快的合作中進行學習,對電阻、電壓、電流的知識輕松的掌握在頭腦里,并運用知識理論聯系了實際.當然,在分組時教師還應該結合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動手能力、學習能力和興趣愛好進行分組,另外還要考慮學生的性別比例、經濟條件和脾氣等.由于每個學生是不同的個體,這就讓小組成員能夠提出多種多樣的意見,能夠使小組內部學生互相幫助,同時正確的分組,還能使每個小組的質量達到統一,有利于各個小組的公平競爭.通過小組協作還能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使學生的個性和智能達到充分發揮,從而達到小組協作的目的.
二、小組協作學習時應當注意的問題
小組協作學習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在于實施的過程中,在小組協作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適當進行合作,啟發學生的思考能力,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意識.首先,積極主動相互依賴的學習是進行小組協作的關鍵因素,相互依賴的學習能夠把每個小組成員聯系起來,這樣就深刻體現了協作學習的本質,使學生意識到每個學生都是小組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只有每個小組成員都努力才能使小組協作取得成功.其次,還要組織教師和學生進行面對面的指導學習,使小組成員和教師能夠彼此幫助,一起把小組任務完成,取得優異的成績.這就要求教師引導學生進行互動和積極交流,并對學生進行鼓勵和支持.這樣才能使學生達到相互依賴學習的效果.當然,如果小組成員在學習中不進行溝通,那么協作學習就很難起到它的教育效果.最后,一定的`交際技能是學生間相互協作的基礎,協作學習應當注重學生的需要和意愿,應該在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建立一定的交往關系,這樣才能在協作學習中創立合適的人文環境,對協作學習的交流很有益.同時,良好的社交能力還對學生的發展很有益,不僅能使學生在協作學習中學到很多知識,還能在學生與朋友和家人的交往中起到重要作用.對未來的事業也是非常重要的.雖然在協作學習中,學生之間是經常交流,經常幫助的,但是還是有可能發生各種各樣的矛盾,這就需要教師能夠及時進行調節,告訴學生在解決問題上應當互相幫助[2-3].
三、對小組協作學習的成果進行科學的評價
大量研究事實表明,小組協作學習最后取得的效果,不僅取決于學生在小組協作過程之中獲得的收益,同時還取決于教師對小組的評價.通過對小組團隊的科學評價,可以使學生成員能夠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和差距,同時小組成員之間還能進行互幫互助.教師在對小組協助進行科學的評價時應當注重兩個問題:第一,要重視小組評價和個人評價之間的關系,第二,要對注意對學生的學習過程的評價以及小組最后取得的結果的評價.當然這些科學的評價是綜合的,包括學生的合作態度和參與程度、交流、協作等.對表現優秀的小組還要設置一定的獎勵制度.
四、結語
總之,協作學習在物理教學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教師應當針對初中物理教育的高度,了解當前傳統物理教學的弊端,在教育教學中采取協作學習的教育方法,使學生能夠受益其中,在提高學生成績的基礎上,還能夠刺激學生發揮潛力,同時使學生正確處理人際關系.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理論聯系了實際,對所學知識有充分的認識和了解,使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獲得不斷提升.
物理論文13
內容摘要:技工學校的學生大多數是公認的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群體,普遍對理論文化課的學習存在種種困難,傳統教學體系強調灌輸、傳授;學生的獨立性、主動性、創造性受到了抑制,扼殺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所以,技工學校的教學工作必須轉換教學角色、改進教學方法,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提高技校生的教育教學質量,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市場經濟不斷完善的今天, 社會要求每一勞動者應具備多種能力:有一個人的創新能力、自主學習能力、與他人的合作能力等等,在培養這些能力方面,進行研究性學習是極其有效的。這種學習方式的突出特征就是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由選題、自主探究和自由創造,與以往的學習方式相比,研究性學習更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它跟接受性學習功能各異,相輔相成。本文就研究性學習在技校物理學科教學過程中的應用提出一些個人的看法與觀點。
關鍵詞:研究性學習 物理教學 引導 滲透
在當今大力提倡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育的背景下,物理教學要注意讓學生體會某一知識或規律產生或發現的過程,將當初科學家們研究這一問題的過程適當地重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體會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樂趣,進而掌握某種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意識,這才是物理學科教學的最終目標。作為一名物理學科教師,如何通過自己的教學活動和引導,使這一教學目標最終實現呢?經過幾年的實踐與探索,我認為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去著手:
一、充分認識研究性學習的內涵和特點以及必要性
1、概念
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老師指導下,根據各自的不同的興趣、愛好和自身條件,選擇不同的研究課題,通過知識與經驗并重的主體性探究性活動,實現自我發展,培養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一種學習方式。
2、研究性學習特點
從教育心理學講,研究性學習屬于發現學習。發現學習的特征是學習的主要內容未直接出現,只呈現有關線索或例證,必須有學習者去獨立發現,自己得出結論,然后再將發現內容和結論內化。而接受學習的特征是把要學習的全部內容或多或少地以定論的形式呈現給學習者,不需要學習者任何形式的獨立發現,只需要學習者把學習材料加以內化,把新舊材料的內容有機地結合,即新學習的內容與認知結構中的有關內容融為一體,并存儲下來。可見,發現學習過程比接受學習過程多一個即解決問題的階段。前者比后者復雜。根據發現學習的特征我認為研究性學習的特點有:
①自主獨立性 研究性學習的基本目標之一是培養個體的創新素養,這就決定了開展研究性學習要求學生自主獨立性,能根據自己的特點,選擇獨立的方法、自主探索、自研交流,獨立地解決學習中的問題。
②探索性 科學發展史,本身就是一部對奧秘的探索與對問題的解答歷史。研究性學習要求學生親身體驗,善于探索,所謂那些沒有受過未知物折磨的人,是不知道什么是發現的快樂的。
③過程性 研究性學習注重學習的過程、思維方法的培養,它強調的是學習的過程,而不是學習的結果或研究的成果,也就是說學生是否掌握某項具體的知識技能并不重要,關鍵是學生通過研究性學習是否能對所學的知識有所選擇、判斷、運用去解決一些基本的問題等。
④全體合作性 研究性學習主張學生全體參與,她重過程而不重結果,她目的是盡可能激活所有學生的潛能,研究性學習中無“尖子生”和“學困生”之別,成績平平者的同學,很可能具有研究和創造的潛質。同時,研究性學習工程往往是自主學習和與他人合作學習的結合,她需要合作者的集體智慧和分工協作,學會與他人合作,與他人合作進行研究性學習,去解決一個問題,這也是研究性學習的一個特特點。
3、在技校物理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很有必要
物理是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其教學理應作為創新教育的主戰場,有其高而深遠的價值,有著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作用。當前技工學校的物理教學,存在著許多困惑,令人深思與反省。一是技工學校的學生大多數是公認的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群體,普遍對理論文化課的學習存在種種困難;二是受傳統的應試教育影響,家長、社會對學校的認可標準,實際的教育是脫離了物理教學原有的本質。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物理教學應有的勃勃生機。在一個變革的社會中,每個人都需要科學技能,在培養這種技能方面,讓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比其他的教學更為有效。
根據美國當代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Bruner,J。S。,1915~)的認知—發現理論。布魯納認為,教育不僅應當盡可能使學生牢固地掌握科學內容,還應當盡可能使學生成為自主且自動的思想家。這樣的學生當他在正規的學校教育結束后,將會獨立地向前邁進。布魯納認為,學生掌握學科結構的最好方法是發現法,發現法有助于提高智慧的潛力;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內部學習動機,最好的學習動機莫過于對學習材料本身具有內在的興趣,有新發現的自信感,發現法利用學科內部概念造成新奇、誘惑,引起學生對學習本身的興趣;發現法有助于學會發現的`探索方法;有助于記憶。
因此在技工學校的物理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引入研究性學習,以提高我們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二、在技校物理教學中滲透研究性學習
目前階段技校的教學形式仍然以班級授課制為主,因此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實施研究性學習這是一個非常實際的問題。技校教學中研究性學習的開展,關鍵是要把研究性學習的思想滲透到學科教學中,對于物理學科而言這一點就顯得尤為重要。布魯納認為,教學不應當使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而應當讓學生成為發現者。在教學中運用發現法,要根據學科和學生的特點進行,其靈活性較大,老師教學時應注意:1、鼓勵學生有發現的自信心;2、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產生求知欲;3、幫助學生尋找新問題與已知事物的聯系;4、訓練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5、協助學生進行自我評價;6、啟發學生進行對比。參考布魯納的觀點,我的具體實施方法如下:
1、在教科書的框架內盡可能多的擴大學生的自主學習空間
研究性學習的指導思想就是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我們的教科書已經給定了學生學習的知識框架(學生不可以自主的選擇學習的內容),作為教師就應該在這個框架內盡可能多的擴大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
①首先,要注重啟發學生對某一知識根據自己的經驗提出問題和猜想(即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在技校物理教材中有許多內容都可以用來培養這一能力,如采用控制變量法研究的一些問題: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影響因素、物體加速度的研究過程、電阻大小的影響因素,歐姆定律的研究過程、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影響因素、磁場對電流的作用規律、焦耳定律的研究過程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學生提出的猜想其中可能有一些是不正確的,或者說存在概念錯誤,還有可能某些真正的影響因素他們根本沒想到,這時我們教師千萬不可單純為趕進度,將這一過程留于形式,而應該耐心仔細的引導學生根據他們平時的生活經驗和所學的物理知識進一步分析,從而提出更多的猜想,這樣對于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大有好處。
②其次,引導學生在提出問題的基礎上自主選擇解決問題和驗證猜想的方法、途徑和工具(培養分析探究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大膽的提出了許多猜想,隨后再根據各自的猜想將他們分成幾個小組,引導各個小組的學生自主的選擇驗證各自猜想的方法,可以通過自己設計小實驗去驗證自己的猜想(由于此過程是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進行,所以教師應盡可能多的準備一些實驗器材,以供學生選用),對于學生設計的某些典型的實驗,教師還可將它介紹給其他小組,其他小組的學生還可以提出改進意見,這就充分發揮了他們學習的自主性,培養了他們團結協作的精神。
例如,在講授技校物理教材中第56頁,第三章第二節《牛頓第二定律》時,可提出需研究的課題:在上節課的基礎上,本節定量地研究“加速度a與外力F和物體質量m的關系”。要求設計解決方案,包括實驗裝置、實驗器材、要觀察測量記錄哪些物理量、根據數據分析得出什么樣的結論。
經一番思考討論,學生會得出一些實驗裝置,然后教師加以引導并指導學生閱讀書本,讓學生統一認識到書本裝置的好處。(之一小車勻加速直線運動便于控制),此時學生會提出書本圖中用光滑木板,而這是理想的木板,我們實際并不能找到如此的木板,我們實際用的木板,當小車在木板上作勻加速直線運動時必然要受到摩擦力,此時小車受到的合外力實際應為F合=F繩—F摩,考慮到實際中摩擦力測量并不容易,而本實驗要解決的問題中如何解決這個摩擦力問題是十分關鍵的。由此學生再次展開討論;如何來平衡這個摩擦力,經分組討論,學生很快提出:只需把木板一端略抬高些,讓木板與水平面形成一個傾角θ,讓小車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Gx=G·sinθ來平衡這個摩擦力F摩,使小車放在這個木板斜面上恰好能做勻速直線運動。
解決了摩擦力平衡問題后,學生情緒高漲,為自己探索的成功而興奮,緊接著,趁熱打鐵,讓學生思考本課題核心,加速度a與合外力F和質量m的關系,加速度a與合外力F、質量m兩個變量有何關系,應如何研究。由于學生們在初中自然科學中學習電學《歐姆定律》時已學過類似方法。很快學生答出:采用“控制變量法”:先讓兩小車質量相同m1=m2,(控制一個變量不變)而讓兩小車受到的繩子拉力不同,測出相同的時間小車經過的位移,再由位移公式S=(1/2)*at2得a=2S/t2,從而研究加速度a與合外力F關系轉化為位移S與合外力F的關系;再控制兩小車受到的拉力這個變量相同F1=F2,讓兩小車的質量不同,測出相同時間小車經過的位移,仿前步驟,研究加速度a與質量m的關系轉化為位移S與質量m的關系,綜合兩次實驗結果,同學們很快會得出,a∝F和a∝1/m的結論。
在實驗基礎上,教師歸納牛頓第二定律,得出F合=ma。采用研究性學習這種模式后,整個學習過程充滿樂趣,學生的情緒一直處于緊張而興奮的最佳點,思維活躍,能對課堂上的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
③另外,對于某些同學提出的設想,倘若短時間內無法在課堂內用實驗驗證,我們還可以鼓勵他們課后去驗證,當然也可以采取其它的方法來幫助分析,例如,有同學認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運動速度有關,而這一實驗又不便直接驗證,那么我們還可以采用極端假設的方法來反駁,我們假想滑動摩擦力的大小隨速度的增大而減小是正確的,那么必然會存在這樣一種可能性,當速度達到一定的程度,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將等于零,物體的運動將不再需要動力裝置來克服阻力,這顯然是錯誤的。對于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積的大小無關也可采取這樣的分析方法來反駁,假設滑動摩擦力的大小隨接觸面積的增大而增大是正確的,那么反過來說,滑動摩擦力的大小隨接觸面積的減小而減小,也應該是正確的,試想,當我們推一重物很費力時,是不是只要將它與地面的接觸面積縮小就可以實現省力的目的呢?顯然這樣的設想是荒謬的,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采用這種反證法的思想來證明自己的觀點,對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大有益處。
④提高學生學習自主性的最后一個環節就是鼓勵學生從事實(物理現象)中得出自己的結論。學生在自主選擇的基礎上想方設法去驗證自己的猜想,最后不管他們的猜想是否正確,都應該鼓勵他們大膽地把他們的親身體驗小結成結論或經驗。雖然這樣的結論并不是非常全面,但對于提高學生口頭表達能力以及分析總結的能力是非常有幫助的,當然在這個基礎上,教師還需要再引導學生做更為深入的分析,最終去偽存真,綜合分析得出更科學的結論。
2、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采用類比法擴大學生自主學習空間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擴大學生自主學習空間的另外一種做法也值得一提,那就是采用類比法促使學生將所學到的新知識與自己生活中的經驗進行類比,擴大他們思維的空間,以加深他們對新知識的理解。在現行教材中適合采用這種方法的教學內容非常多,如聲波的傳播形式可比作水波的傳播形式、電流可比作人流或水流、電壓可比作水壓、原子核與原子體積大小的關系可比作乒乓球與地球的大小關系等,這些形象的類比是將學生平時的生活經驗有效的融入課堂,對于某些抽象知識的理解非常有利,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自己的智慧打一些恰當的比喻幫助學生理解,同時也可以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自己來打比喻,加深理解。比如在學習導體電阻大小的影響因素時,教師首先引導學生分析猜想對電阻大小可以造成影響的因素有哪些,然后采用控制變量法對一個個因素逐一研究,然后為了加深學生的理解,還可以引導學生將自己的理解用比喻的形式表達出來,就有幾位同學在講解電阻隨導體橫截面的增大而減小時,打了這樣一個比方:將電荷通過導體比作千軍萬馬過橋,若橋越寬則軍隊越容易過橋,阻礙越小,那么電荷通過導體時導體橫截面積增大,電荷通過時受到的阻礙也會越小,電阻越小。經過許多這樣訓練我認為既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類比能力,同時還可以檢驗學生的理解是否出現偏差,效果十分理想。
3、在課堂教學中適當增加一些體驗性的活動
研究性學習的最根本的出發點就是讓學生充分體驗獲取知識的過程,在實踐過程中豐富體驗,構建知識。如:1牛的力是多大,20牛的拉力是多大,這完全可以讓學生去親自體驗:用手托起兩只雞蛋所需的力約為1牛頓,用手拉開易拉罐所需的力約為20牛頓。再如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三要素有關,我們也可以讓學生在開關門的過程中體驗力的作用效果與三要素的關系;用彈簧測力計測量物體重力時測力計要保持靜止,這一點也可以讓學生將測力計加速上升或加速下降進行具體體驗,顯然通過這種方式獲得的知識,要比在牛頓的著作中或在一本教科書中搜尋答案更有意義,這種“真正的體驗活動”不僅可以讓學生獲得對知識的真正理解,而且還可以讓學生得到“如何去獲得知識”的能力,而這正是研究性學習的一個很重要的宗旨。
三、課后輔以一定的課題研究
課題研究是目前嘗試開展研究性學習最常用的一種形式,物理學科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生產科技結合十分密切,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適當開展一些與本學科知識有關的課題研究,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知識的應用能力都非常有益。
1、課題研究要選好題目
要搞好這項活動首先是選題的問題,研究課題的來源可以源于課本或從現實生活中選擇與學科內容相關的內容。
如:用學過的物理知識分析車床刀架上車刀受力問題、自行車上的力學問題、探究熱水瓶內所盛開水的多少與保溫性能的關系、調查不同服裝材料的保溫性能及其發展狀況、學會抄讀家用表(水表、煤氣表、電能表)、裝配直流電動機模型的體會、調查城市中的熱島效應等,這些問題都是非常有趣而且貼近生活的好課題。當然課本中的小實驗和小制作,也可以作為學生課外研究的內容,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進度適當布置。此外,我們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從他們平時現實生活中選取一些他們所關心的話題,結合自己所學的學科知識加以應用,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如:冬天到了,大風天氣很多,許多同學到了室外都喜歡躲到樹后或墻后避風,但兩者的避風效果顯然不同,同學們之間展開熱烈的爭論,我就把這個問題作為一個課題————“障礙物對氣流的影響”讓他們課后通過實驗討論并驗證自己的結論,結果全班同學都參與了這個課題的研究,得出了許多重要結論,在交流討論時,大家又做了改進,學習討論的熱情非常高。
2、課題研究的分組研究、總結成文
課題研究的第二步就是分組研究、總結成文。教師可以有計劃地組織學生根據各自的興趣愛好選擇相應的課題,然后按照課題的種類將全班同學生分成幾個專題研究小組,分別制訂研究計劃,進行合理的分工合作,通過查找資料、動手實驗、社會調查等親身實踐獲得對研究問題的直接感受,這個過程可能要持續相當長的時間,教師在整個過程中都要作為一個參與者,參與每個小組的討論,同時可以給于適當的引導和幫助,讓各組成員定期進行中期匯報,教師做好跟蹤記錄以防個別小組半途而廢,最后要求各組按照規范的格式總結成論文,以便進行班內交流。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興趣,我們還可以將每個學期學生課外課題研究論文裝訂成冊。
3、課題研究的討論與交流
課題研究的最后一個環節就是討論與交流。交流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可以采用演講的方式、做報告的方式(可配帶電腦PowerPoint制作的幻燈片)、答辯的方式等多種形式,交流過程中其它組的學生還可以提出一些改進意見,這樣不僅有利于提高論文的深度,也有利于其它組學生拓寬知識面。充分體現了學生為學習主體的教學理念,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受到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四、結束語
以上就是我在物理學科教學過程中,滲透研究性學習的一些做法,這里我談了許多研究性學習的優點,但這并不是說我們在學科教學的過程中都應該采用這樣的教學方法,原因有二:第一,教學時間不允許;第二,每一種教學方式都各有所長,“研究性學習”在積累直接經驗、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方面有其獨到之處,而“接受性學習”在積累間接經驗、傳遞系統性學科知識方面,其效率之高是其他方法無法比擬的,因此這兩種學習方式在學科教學中都是必要的,而且是相輔相成的,通過接受學習獲得的知識可以用來解決問題,而發現學習也有擴大知識和檢查知識理解得如何的作用,絕對不能以此來反對或摒棄其他學習方式。我相信只要我們正確處理好兩者的關系,在教學過程中適當運用“研究性學習”的思想,使它的優勢充分發揮,我們最終的學科教學必將變得豐富多彩,教學成果必將無比豐碩!
參考文獻:
1、《教育心理學》唐衛海 劉希平著南開大學出版社20xx年12月第一版
2、《物理》(第三版) 全國技工學校通用教材
3、《有效教學方法》 [美]加里D鮑里奇著,江蘇教育出版社20xx年版。
4、《物理教學探討》20xx。1
5、《論研究性學習》王升(課程·教材·教法) 20xx年第5期P11~P15。
6、《研究性課程的構建》謝樹平.教育研究,20xx,(6).
7、《基于問題式學習》張建偉.教育研究與實驗,20xx,(3).
8、《活動教育引論》田慧生等.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xx
物理論文14
摘要:中國的教育以脫節為特點,如果說你高中物理學的不好,不會特別影響大學物理。但是大學物理確實是高中物理在各個方面的延伸。不同的專業對于物理的能力要求是不一樣的。高中的物理在教學方面還是不夠嚴謹的,但是不能夠說錯誤,因為都是特殊情況。大學的物理學是真正一般的物理學,現象也從最一般開始,這主要是因為數學工具的應用.這也更加符合物理學的發展規律。
關鍵詞:比較;聯系;區別
真正的物理課程只有一門,那就是《大學物理》,一般情況下會在一年內學完.涵蓋的面積比較廣泛,但是不深入,可以說就是高中的基本知識的延伸,但是角度不同,不能再用高中那種特殊的眼光去分析問題,因為問題在這里變得更加一般。
對于我們這些工科的大學生來講,物理不是一門全新的、陌生的課程,我們從初中開始接觸物理知識,高中又學過三年的物理,這可能有助于大學物理的教學,因為我們已具有一定的物理基礎知識,也可能不利于大學物理的學習,因為大學物理和中學物理在教學方法、學習方法等各方面有許多不同,我們已習慣于中學物理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已經形成了一定的思維定勢,將對大學物理的教學和學習帶來負面影響,正如俗話所說:一張白紙上好畫畫。所以,盡量做好大學物理和中學物理的銜接教學,使學生盡快地從中學物理過渡到大學物理的學習,是大學物理教學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
我國中學物理教材和大學物理教材是按照物質運動形態從低級到高級的邏輯順序展開,即以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原子物理學的順序排列.大學物理是在中學物理基礎上的高一級循環.是深度、難度的增加;應用數學手段的不同(從應用初等數學到應用高等數學);是由定性分析過度到定量研究;中學階段主要講均勻變化,大學則進入非均勻變化狀態.中學物理絕大部分概念、定律、定理、公式、法則在大學物理中都會再現,所以兩者可比性強.它們之間的這種聯系,要求每一個中學物理老師當講述某一物理概念或規律時,應知道這在大學教材中是如何講的;也要求每一個大學物理老師當講述某一物理概念或規律時,應明確該內容在中學教材中是如何處理的。
一.教材的區別。
從教材的種類來看:中學物理教材種類少,只有必修教材和選修教材二種版式;而大學物理教材種類多,據我們調查,現在各高校比較流行的大學物理教材版式有十多種。
從教材的內容來看:中學物理教材的`內容雖然包括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和原子物理五大部份,但都是五大部份的一些基本知識,而且與數學知識的結合不是非常緊密,物理中要用到的數學知識,學生已在數學課上學過,所以難度較小;而大學物理教材的內容雖然也是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和原子物理五大部份,但在深度和廣度上都有加深和拓展,而且與高等數學知識的結合比較緊密,大學物理中要用到的高等數學知識,有許多內容學生在高等數學課還沒學過,所以難度增加了。
從教材的編寫體系和書寫風格來看:中學物理教材一般由演示實驗、生產實際、生活經驗等引入相關知識,配有較多的插圖,所以比較形象生動;
二.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區別。
中學物理由于教學內容少,課時多,所以教學進程相對較慢,老師有時間對內容進行詳細講解、分析,對學生進行提問,并通過課堂演練題目的形式邊講解、邊討論、邊練習,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在每一章節或每一部分內容結束后,安排課堂練習或習題課,幫助學生總結歸納本章節的主要內容。大學物理由于教學內容多、課時少,課堂教學的信息量大, 很少有時間進行課堂練習、介紹各種類型的習題, 課堂上以老師講解為主,要使學生當堂理解和掌握課堂內容有很大的困難,要求學生課后自己總結和歸納。中學物理教學,以物理知識點的傳授為主,將知識點講深講透;大學物理教學,以物理思想和知識整體結構講解為主,主要是物理思想、方法的運用。中學物理中的許多物理現象都可通過實驗進行演示,大學物理教學中由于種種原因,基本不使用課堂演示實驗的手段進行教學。
三.教學信息反饋方法的區別。
中學物理老師和中學生平時接觸時間多,學生會隨時隨地向老師反饋有關信息,大學物理老師和大學生除上課外,平時接觸時間比較少,學生平時很少向老師反饋有關信息,并且平時很少進行單元測驗,課堂練習等,只能通過作業得到學生平時的學習情況,由于部分學生有抄作業的現象,所以這樣的反饋信息有一部分是不真實的。
四. 學習方法上的區別。
中學生,課后很少仔細閱讀教材,課余時間用來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外,就是求解大量的題目, 學習的主體意識不強,對教師的依賴性較強。大學生必須做到課前預習,帶著問題去聽課,課堂上抓住重點、難點,做好課堂筆記,課后及時復習,總結,做的題目不在多,而在精;要有比較強的學習主體意識。學習方法在大學物理的學習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掌握得好,事半功倍;掌握得不好,事倍功半。 1.中學的題海戰術和大學的理解分析大學物理的學習中要注重物理概念的理解和物理問題的分析。物理理論是高度概念化和定律化的知識體系,中學物理由于數學上的局限,很多物理概念無法用數學公式形式表示出來,只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稍復雜一點的問題就要設法化為用初等數學可以解決的形式。使得學習的難點在數學技巧上,所以要多做計算練習,熟能生巧。而大學由于微積分的引入,使得各類物理問題大都可用相應的公式形式表示出來, 2.自學和課后復習大學學習也是一個自學能力培養的過程,大學的學習要注重課后復習和自學。中學時往往一個星期只學一個概念,一個公式,老師舉一反三,學生在課堂消化理解;而大學往往是一堂課下來已翻過幾十頁,一個章節同時出現好幾個公式。考慮到大學生應該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大學課堂上老師不會再像中學那樣面面具到,只是將問題的重點提出來,也不可能在課堂內消化全部內容,所以課后一定要自習,通過自學,獨立思考,提出問題,才能真正學到知識。如果還像中學時一樣完全依賴老師和課堂時間,勢必會感到力不從心,學習跟不上。從學校到社會就好比一個人學走路。中學階段是老師攙扶著行走,那么大學就是老師在旁看著,提醒你障礙,摔倒了扶起。最終才能走向社會,獨自行走。大學就是這樣一個從依賴走向獨立的過程。在這過程要練習自己走,才能學得更快更好。從中學到大學,不僅僅是學習內容上的深入和發展,更重要的學習方法的學習和練習,是一種思維鍛煉。能否順利地從中學學習過渡到大學學習不僅關系到大學能否學好知識,更重要的是在今后的工作和學習中能否掌握和應用正確的學習方法,處理實際中遇到的問題,適應社會環境,
而大學物理的學習又剛好是處于這個過渡時期,希望本文對這個特殊時期的教學和學習能有所啟迪。
五.學習目的和目標上的區別。
世界是由物質組成的,而物質是在不停的運動;物質的運動形式多種多樣,它們既服從共同的普遍規律,又各有其獨特的規律;對各種不同的物質運動形式的研究形成了自然科學的各個分科,而物理學是研究物質運動最基本最普遍的形式,因而物理學所研究的規律具有極大的普遍性,可以認為,物理學是除數學以外,一切自然科學的基礎,同時也是當代工程技術的重大支柱,物理學的發展是推動整個自然科學發展的一個最重要的動力。
雖然中學物理教學大綱已經明確規定了學習中學物理的目的,但現實中大多數的中學生學習物理的目的是為了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考入理想的大學, 因為目標明確,所以大多數中學生學習比較刻苦、自覺。同樣,雖然大學物理教學大綱已經明確規定了學習大學物理的目的,但現實情形是,剛考入大學的許多新生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目標不確定;一些學生學習大學物理的目標是在期末考試中能夠及格,拿到學分即可;
六.總結
大學物理的目的是解決問題。高中物理只是大學物理的基礎。物理難,化學繁,數學習題做不完。嘴里說的大學物理和高中物理,其實無非都是物理,不過是從淺至深,從易到難。
能不能學好物理,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你對物理概念能否理解得透徹,物理概念因其抽象性,總有:“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之感,比如“能量”、“慣性”等等這些概念,單靠老師的“言傳”并不能傳神地表達出概念的真諦所在,而只有自己做到了“意會”才能真正領略出它的全部內涵,這種“意會”的感覺就只有靠我們對概念的反復分析、琢磨才能體會得到,所謂“師傅引進門,修行在個人”意義正在于此。例如“摩擦力”這個概念,書中是這樣下定義的:“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它們發生相對運動時,就會在接觸面上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種力就叫做摩擦力”,經過分析,我們可首先找出概念中的關鍵字句,“互相接觸”、“相對運動”、“接觸面上”“阻礙相對運動”然后琢磨、體會這些字句的含義。“互相接觸”說出了摩擦力產生的首要條件,并由此可聯想到它與重力、磁力等的不同,但是不是互相接觸的物體就一定有摩擦力呢?顯然不是,一個“當”字揭示出了“摩擦力”的產生必然是伴隨著“相對運動”,那么什么是“相對運動”呢?“相對”二字應該是指這“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由此意識到判斷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之間是否產生摩擦力的依據應該是看這兩個物體是否發生了“相對運動”而不是看這兩個物體是否發生了“運
動”,“接觸面上”告訴了我們摩擦力產生的位置,而“阻礙相對運動”則說明了“摩擦力”的作用和方向,它的作用是阻礙“相對運動”而不是“阻礙運動”,那么它的方向就應該與“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而不是與“運動”的方向相反,并由此可恍然悟到摩擦力并不總是阻力。經過這樣的反復分析、琢磨,我們對摩擦力產生的條件、位置、作用、方向自然就會清楚、透徹,哪里還會有似是而非之感呢。
物理論文15
一、生活教育理論的涵義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最早提出生活教育理論,該理論的核心思想主要包括以下三個部分:其一,生活即教育。陶行知認為,生活具有教育的作用和意義,是教育的決定性因素,而教育要最終回歸生活,為改造生活服務,也就是說生活與教育之間是密不可分的關系;其二,社會即學校。學校要與社會緊密聯系起來,通過開展社會生活實踐活動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該教育思想主張學校將教育范圍擴大到社會生活中,將社會生活展現給學生,力求實現學校生活社會化,并引導學生運用知識改造社會生活;其三,教學做合一。是指教學本身就是教、學、做的統一,要加強三者的緊密聯系,強調教法要適應學法、學法要適應做法,教學要以“做”為中心,即以實際生活為中心。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蘊含著終身教育思想、大眾教育思想,是符合中國實際教育情況的教育理論,對明確教育發展方向有著重要指導意義。
二、生活教育理論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運用
生活教育理論的三大核心思想符合高中物理新課標提出的“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教育理念,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應以生活教育理論為指導,提高物理教學的有效性。
(一)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生活教育理論主張生活與教育要緊密聯系。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創設生活化的物理教學情境,將抽象的學科知識生活化、形象化、具體化,借助實際生活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從而充分發揮生活教育理論在指導物理教學中的重要作用。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應具備問題性、真實性、生活性的特征,要使教學情境貼近現實生活,但不是照搬生活情境,而是要對生活情境進行加工和凈化,使其符合物理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的要求。教師要讓學生在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中產生認知沖突,建立起物理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以及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幫助學生建構當前學習的重要意義。例如,在學完力的合成與分解之后,教師可以創設這樣的生活化情境:取一根繩子,在繩子中間系上一個重物,讓兩名學生分別拽著繩子的.兩端,要求學生將繩子拉直,并保持重物處于平衡狀態。但是,無論這兩名學生怎么努力都無法拉直繩子,這時教師再提出問題:為什么無法拉直繩子呢?誰能運用剛學習的知識解釋這種現象?在引導學生回答完畢后,教師最后應對本節課所學知識的應用范圍進行歸納和總結。
(二)激發學生探究實際生活問題的興趣
物理學的發展離不開科學家對物理規律的探究,如伽利略在斜面實驗研究中證明了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奧斯特在大量實驗中發現了電流磁效應的存在,法拉第經過十年研究發現電磁感應現象等。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應將探究作為激發學生學習欲望,活躍學生思維的最佳途徑,通過引入生活教育理論,讓學生在實際生活經歷中探究生活物理問題,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物理,將物理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而不能只重視學生的學習結果,尤其要關注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情感變化和探究體驗,使學生在物理課堂上自主探究知識、獲取知識,并能夠將物理知識運用到解決生活實際問題中去。例如,在教學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時,教師可在課堂導入環節讓學生觀察兩個不同的手電筒,一個手電筒是生活中常見的裝有電池的手電筒,另一個手電筒是手搖式、里面沒有電池的手電筒。教師讓學生思考:為什么手搖式手電筒沒有電池也可以發光?學生的探究欲望被喚醒起來,這時教師打開手搖式手電筒的外殼讓學生觀察內部裝置,發現手電筒里有磁鐵和線圈,學生必然會想到手電筒發光與這樣的裝置有著某種聯系。而后,教師再因勢利導引入這堂課的內容,引導學生探究電磁感應規律。通過將生活問題與物理規律相結合,能夠讓學生在主動探究中獲取知識,提高學生物理學習的成效。
(三)引導學生學以致用
生活教育理論強調教育要為生活服務。對于物理教學而言,就是要運用學習到的物理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進而改變生活。但是,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往往只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造成學生普遍存在高分低能的現象,只會運用知識解決書面上的習題,而不會運用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為此,物理教師必須轉變這一教學現狀,運用生活教育理論指導物理教學,將實際生活與物理教學緊密聯系起來,放手讓學生探索物理現象的本質,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物理,再用物理改變現有生活。例如,在講授完牛頓第三定律之后,讓學生運用已學知識解釋以下生活問題:在拔河比賽中,甲隊戰勝乙隊的原因;人為什么能跳起;馬為什么能夠拉動車。如此一來,學生可以獨立運用物理知識解釋生活中的常見現象,不僅能夠引導學生發現并揭示物理現象的本質,增強學以致用的能力,還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使學生獲取成功的體驗。
結論:
總而言之,將生活教育理論運用到高中物理教學中,其實質是利用實際生活與科學研究之間關系,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使學生能夠活學活用物理知識,提高物理學習效率。所以,物理教師要在教學中深入挖掘教材,積極找尋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生活問題素材,通過加強生活與物理之間的聯系不斷提高物理教學質量。
【物理論文】相關文章:
物理論文06-07
物理教學論文11-19
物理建模論文11-21
物理的小論文05-16
(經典)物理論文06-07
(實用)物理的小論文05-22
論文:學好物理的方法11-24
物理論文與小結11-09
初中物理教學論文07-15
[集合]物理的小論文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