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學論文【精華15篇】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論文的經歷,對論文都不陌生吧,借助論文可以有效訓練我們運用理論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的能力。你知道論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物理教學論文,歡迎大家分享。
初中物理教學論文1
物理計算題是初中物理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計算題教學不僅是培養學生應用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綜合考查學生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理解以及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方法。無論是期中、期末、還是競賽考試卷中計算題都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在平時教學中,要善于從素質教育的要求出發,恰當的引導學生對各類計算題進行分析。這對指導學生的解題思路,提高學生解答計算題的能力和技巧是十分必要的。
那么應如何提高學生解答計算題的能力呢?現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看法:
一、對簡單計算題的教學不能簡單
簡單計算題是指那些幾乎是直接套公式就能解的題,無需拐彎抹角。一般要求學生明確解題的格式和規范,弄清物理過程,明確套用的公式和涉及的物理量的符號,單位及意義即可。
例如:一架飛機在120分鐘內勻速飛行了1440千米,它的飛行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時?合多少米每秒?
這道題對教師來說再簡單不過了,但對于剛剛接觸物理計算題的學生來說卻未必感到容易。
先讓我們分析一下要完整規范解答次題學生應有的基礎知識儲備:1、知道速度的計算公式,公式中每個字母所代表的物理量;2、路程、時間、速度的單位及換算;3、知道規范解答物理計算題的格式和要求等。若無以上基礎知識儲備,題的計算簡直無從談起。更不要說什么思路分析、方法技巧等。
從對作業或多次考試的分析來看,學生做不出或做錯計算題的主要原因大多就是這些基礎的問題沒掌握好。如符號公式寫錯、單位或單位換算寫錯、亂套公式、亂寫單位等。因此,在解此類題時,我們要讓同學們首先掌握問題中用到的基礎知識,然后再解題。如先引導學生討論以下問題:解答物理計算題的一般格式是什么?本題中要我們求哪些物理量,它們的符號、單位分別是什么?用什么公式?從公式可看出要求這個物理量需知道哪些物理量?本題已告訴了我們哪些物理量?本題中涉及的物理量用什么單位較好?等。基礎知識有了,再由幾名同學板演,其余同學在練習本上做,完成后再集體糾錯,從而加深對問題的認識。
接下來,再請幾位同學改動題目中的幾項內容或數據,把原題改編成求路程或時間的題目,由同學們再解。或在原題的基礎上補充或去掉幾個條件改編成一道多步計算題。通過改編、補條件、或結合實際問題自編題等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解題的能力自然得到了提高。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和老師常會有許多題外的收獲。同時,也為解答較復雜的題目打下了基礎。
二、對綜合計算題的教學要層層分解、步步深入、并抓好思路指導與訓練
綜合計算題是在簡單計算題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但綜合計算題又不等于簡單計算題的簡單疊加。解答綜合題要從中找到簡單,并發現各簡單題之間的聯系,找準切入點,理清解題思路,從而步步深入,達到目的。在具體教學中要注意方法滲透,使學生學會思考。通過一定量的練習,讓學生熟練掌握一些基本的思維方法,比如綜合法、分析法等。例如:某揚水站每天需將1000立方米的水送到18米高的'蓄水池里,若由一臺離心式水泵來完成,水泵每天工作5小時,問,這臺水泵的功率至少是多少千瓦?(取g=10N/Kg)
解題時可按以下思路進行,將題分解為三道簡單的計算題,層層設問,引出目標。
如:
1、1000立方米水的質量是多少千克?重為多少牛?
2、把1000立方米的水送到18米高的地方須做多少功?
3、若水泵每天工作5小時,水泵的功率是多大?
進而讓學生討論,如果題目中沒有問水泵的功率是多少千瓦,據題中給出的已知條件和信息,你可提出幾個問題?可求出哪些物理量?經過這樣的引導,久之,學生會養成提問題,想問題的習慣,從而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自覺性。同時,在計算題的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充分利用題給信息,據所掌握的物理知識和規律采取一題多解、一題多思、一題多問、一題多變的方法,多角度、多層面地分析和解答問題,培養敏捷靈活的思維品質,努力探求解決問題的各種途徑,提高解題能力。
三、密切聯系生活,加強情境題的訓練
近年來,試題中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貼近生活的題目增多。這些試題中物理情境的取材范圍廣泛、立意新穎、構思獨特,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這類情境題今后會更多。
如:人跳高時要消耗體內的能量去做功,可提出一問題,你最近跳高的記錄是多少?計算一下,當你跳過這個記錄時,至少需做多少功?此題便是利用同學們都熟悉的跳高這一情境去研究里面包含的物理問題。這類情境題往往難度不大,但需同學們能從中抽象出物理模型,能將來自生活中的物理現象轉化為物理問題。所以要順利解答這類問題,就要求我們首先要夯實基礎知識,切實領會物理概念和規律的含義,抓住概念和規律的實質。同時,我們要注意觀察生活,關注當前的科技動態、社會焦點、熱點問題,多收集整理與物理相關的素材,加強對此類題的分析訓練,定會收到成效。
總之,基礎知識是學生能力提高的前提,老師的正確引導與學生的主動思考和反復訓練是提高能力的關鍵。只要我們按照新課標的總體要求,切實更新教育思想、轉變教育觀念,一定會有更多的收獲。
初中物理教學論文2
1諧音記憶法
在漢字中有許多字屬于同音字,有更多的字讀音相近似,在教學過程中借助這種諧音關系,賦予材料以引人入勝的意義,常能收到簡便易記而又經久難忘的效果.所以我們可以通過這種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記憶有關知識,這里筆者列舉初中物理里面出現有關諧音記憶的實例.(1)記憶滑輪組的組裝時,有一定則:偶定奇動.可是時間長了容易記亂,出現“偶定奇動”和“偶動奇定”的混亂.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筆者建議大家把“奇動”記為“激動”,這樣學生一想到“激動”就想起了“奇動”,防止了混亂.(2)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是3×108m/s.有些同學寫成了340m/s,有些同學寫成了3.8×108m/s,有些同學寫成了3×103m/s.上課時,我伸出三個指頭,并讓大家也伸出三個指頭,說:“三乘以10的‘發’次方.”
2推導記憶法
學生只要掌握了最基本的公式,再進行推理,就能得到我們需要的公式.有些數據死記硬背暫時記住了,但過幾天就忘記了,而通過推導記憶就不會忘記.
3比較記憶法
將所要記憶的內容通過對比的方法加以記憶.對相似的物理概念、現象、工作過程或實驗裝置等進行比較,確定研究對象之間的差異點和共同點,找出它們的區別和聯系,從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它們的特點.
(1)電動機和發動機能量的轉化.有些同學將電動機和發電機能量的轉化搞混淆了,筆者上課時教同學們這樣記憶,電動機是先有電才會動起來,所以是將電能轉化為機械能(動能).發電機是先動起來才產生電,所以發電機是將機械能(動能)轉化為電能.
(2)壓縮沖程和做功沖程的能量轉化.同學們也容易混淆.上課時筆者教同學們這樣記憶,活塞向上運動,干什么?壓縮里面的混合燃料,使得混合燃料的溫度升高,內能增大,使機械能轉化為內能.做功沖程是燃料猛烈地燃燒后,產生高溫高壓的燃氣推動活塞向下做功,所以是內能轉化為機械能.
4“口訣”記憶法
“口訣”有助于學生對信息的`獲取和深加工,有利于快速地對知識信息塊的儲存、重組和內化,并且省時、高效.
《凸透鏡成像規律》是初二物理學習的難點,筆者編制出以下“口訣”:口訣一:物在兩倍焦距外,像在一二倍焦距間,實像倒立且縮小,此例用在照相機;物在兩倍焦距上,像也在兩倍焦距上,實像倒立且等大.物在一二倍焦距間,像在兩倍焦距外,實像倒立且放大,此例用在投影儀;物體位于焦點內,移動光屏不成像,正立放大一虛像,此例用在放大鏡.
口訣二:一倍焦距分虛實(焦內虛,焦外實);二倍焦距分大小(二倍焦距內像大,二倍焦距外像小);實像倒來虛像正,物近像遠像變大.物理教學中還有很多記憶方法等待我們去總結、實踐證明,這些記憶的方法,使學生學習物理不再單調、乏味,相反,學習物理的興趣更加高漲,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了.只要我們善于總結、不斷創新,學生就會變得樂學、善學,進而帶動了教學質量的大面積提高.
作者:金玉龍 單位:南京市高淳區椏溪中學
初中物理教學論文3
摘要:初中物理信息化教學可以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本文的研究結論應用在實踐教學中,提升了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具有可操作性,解決了初中理論性知識和操作性知識的信息化教學問題。
關鍵詞:初中物理;信息化教學;運用研究
1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運用信息化教學的教師作用
初中物理教學的手段的多元化,一線的物理教師是有體會的,在初中物理新課改中,物理教學的信息化教學中的應用,改變了傳統的物理教學方式,進一步推動了物理教師角色的轉換的緊迫性,再這樣的大背景下,教師不能忽視自己的物理課堂上的角色定位,在物理教學中要求教師不僅僅是教學的引導者,組織者,更是要融入學生的學習過程中,這個學習參與的過程,要求教師深入分析課堂的教學內容,更要科學的評價學生的學習物理知識的全過程。例如:初中物理第十四章第一節熱機的教學中,主要的是通過技術手段的應用,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信息化教學的內容呈現,要有針對性的,對學生的物理原有學習策略進行科學合理的調整和規劃,物理課堂教學信息化學習,不僅要促進學生的物理知識的積累和物理素養的形成和發展,信息化的物理教學手段的應用,使物理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達到學習的目標,這樣初中物理教師的角色轉變才是成功的。
2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運用信息化教學的科學的教師設計
就初中物理教學而言,一是教師要利用豐富的物理教學資源,教師的角色不僅是教學內容的`組織者,教學手段的設計者,教學方式的預設者,教師還要肩負著促進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與鞏固。二是,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有物理知識的厚重,還要有學習信息化手段的學習提高。三是,信息化的教學手段優于傳統的教學方法的優勢,主要表現在多媒體為學生學習物理知識展示教學情境,重視學生在知識學習過程中主動性作用的發揮。發現新舊知識的聯系,促進知識的遷移;在初中物理信息化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一步步的教會基礎知識內容,還要有計劃的引發學生的思維的廣度的發展,最終學生應用信息技術,呈現學習成果,完成教師對學習結果的評價。在信息化教學中物理的建構主義教學手段,不僅要體現教師的主導,同時還建議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本人通過幾年的大樓學校的初中物理教學實際,對初中物理信息化教學的實踐和不斷總結。
2.1初中物理信息化教學探究式的教學手段的呈現的科學性
初中物理信息化教學手段,能夠激發學生對于課堂上物理知識的問題的思考,信息化手段的教學的優勢:教師在教學中通過信息技術在物理課堂上為學生展現物理教材中所描述的的物理實驗,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學生通過物理的實驗器具的驗證,和對教材的實驗的模擬實驗,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從而完成對物理學習中所遇問題的探究學習,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引導性的考察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程度。
2.2啟發式的教學方式,主要應用于定理講解,概念分析類為主要教學目標的課程中
教師協助探究等步驟完成教學任務,如:在信息化物理教學中,學生通過教師的指導和了解計算機的初步知識,及各個信息化手段的程序間的互動,教導學生如何填寫物理實驗數據,加深學生對于概念、如何更改實驗操作中,教程中物理模擬儀器位置的安裝及操作程序,教師力所能及的介紹物理實驗儀器的材料,激發引起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把生活經驗融入學習中,啟發學生發現問題,又發現到如何解決,這是教師引領的質的飛躍。針對學生在物理學習中所提出的問題,啟發學生圍繞主題討論,教師要給與科學指導和解答,如需要,教師也可指導學生去探究問題的解決途徑。在信息化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課前要設計好,建立課堂討論小組,教師要關注教材的重難點的教學,引導學生在學習重難點的關注上,注重物理教材所涉及的感性材料基礎上,定理的理性認識。信息化教學手段在這種方式教學中的應用,不同的信息化教學模式可以同時使用,體驗式的物理信息化教學,使學生得到真正的體驗,激發學生的興趣。探究式的信息化物理課堂的特點是開展物理信息化教學的主要活動形式。
3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加強運用信息化教學能力
教師要建立良好的信息化教學素養,即形成應用信息化教學的價值取向,教師必將經歷一個引導學生學習物理實驗的模仿,對物理知識的遷移融合,教師要加強物理實驗的研究創新,應用反思與調整,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的專業化的,物理知識及其他學科的整合應用,同事培養學生的能力發展過程。在實際教學中,無數教學案例表明:只有有效的整合,物理實驗學習才能發揮出,信息技術在初中物理實驗模擬教學中的優勢,從而實現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培養學生的素質教育,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具備創新教育的基本能力。教師信息化素養體現在充分認識信息化教學手段的重要意義,教師不再將信息化教學手段單純的作為一種技術的應用,信息化教學不是形式,轉化成為融合本人,多年農村物理教學智慧和教學理念的體現,也是物理實驗模擬的教學素質的特點。使學生在信息化教學的課堂上學有所得,在初中物理模擬實驗教學中,模擬的實際應用更加靈活自如,期中學生的成績的確是有很大進步。初中物理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形成首先在于深刻認識初中物理學科特點物理學科的模擬實驗課程學習的體驗的過程,隨著學生的物理學習的習慣的改善。這是教師信息化教學技術應用能力水平的綜合體現。主動將信息化教學能力轉化成為教學設計中的自覺意識。教師沒有過硬的信息化物理教學的素養,在教學中就不能正確應用信息化的教學手段,沒有厚重的物理模擬實驗教學的積累,只有這樣,教師的教學技巧是符號教育目標的,學生才能真正得到物理素養的提高。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信息化在物理學習中的運用能力教師在信息化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優勢,提高知識傳播的影響范圍,課堂的教學不可以局限于教室,更要關注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物理教學中的信息化模擬實驗對學生因此,他們更容易接受這些新媒體所傳播的內容。
參考文獻:
[1]王淑芳.信息化教學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xx.
[2]李玉.現代教育技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初中物理教學論文4
摘要:探究教學是基于問題的研究活動,它依賴于寓含問題的情景的合理創設,使學生的思維能夠基于問題,最終探究出相關的規律和結論。本文著重于介紹創設探究型問題情景,談談如何合理地創設探究型問題情景,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和熱情,順利地開展探究教學。
關鍵詞:探究教學;問題情景;創設;激發
一、問題的提出
在新的課程理念中,大力推行探究教學,正是讓學生以基于物理事件或物理問題的探究活動,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提出假設和猜想,設計探究方案,進行實驗,證實假設,得到規律。問題既是科學探究的起點,也是連接探究活動各個要素的主線。有了問題,才會為試圖回答問題建立假說,進而才會去制定方案,收集有關證據去檢驗假說。本人結合教學實踐,就如何創設探究性問題情景談談自己的理解和運用:
二、如何創設探究型問題情景
創設探究型問題情景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和思維水平,由教師創設一個物理真實情景,設置一個個、一組組彼此相關的、循序漸進的探究性問題,或誘發個別學生提出相應問題,引起大家關注,并加以利用,引發學生進行探究。這些問題情景,可以引發出實驗方案的改進設計或為解決問題而進行的探究。
教師要認真分析研究教學內容,精選基本教材。創設探究情景,要打破課堂教學與實驗教學的區別;動腦與動手的人為分離。讓學生領悟科學知識是經由對問題的探究過程而形成基本的科學概念,使學生樹立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探究精神。
如在學習“阿基米德原理”時常常會受一些前概念的干擾,如認為浮力大小與物體重力、物體的密度、物體浸沒在液體里的深度、物體的體積等因素有關,從而影響了后續學習。為此,筆者在“阿基米德原理”的教學之前,插入了“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探究教學片段。
(一)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呈現情景:一艘滿載貨物的貨輪在大海中航行(投影)。設疑點撥:海水對這艘滿載的貨輪的浮力有多大?顯然用前面所學的彈簧秤稱重法是無法解決的。該用什么方法解決呢?這就需要研究和浮力大小有關的因素,即把解決輪船所受浮力大小的題材轉化為研究和浮力大小有關因素的題材。
(二)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進行猜想或假設。
學生針對問題在四人小組中展開討論,提出各種各樣的猜測,這時教師可適當引導,排除一些偏差較大的猜測(如氣壓、溫度會影響浮力大小),最后匯總為浮力大小可能與物體的密度、物體的重力、物體浸沒在液體里的深度、物體浸在液體中的體積(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液體的密度等因素有關。
(三)制定計劃,設計實驗。
教師再次提問:如何設計實驗證明上述的猜想是否正確?
教師可提示學生采用以前用過的變量控制法設計探究實驗的方案,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根據本小組的猜測討論詳細的'實驗方案,并在實驗報告上填寫所需的實驗器材和合理的實驗步驟,設計記錄數據的表格,完成方案的設計。由小組代表上臺交流介紹本小組的實驗方案,全體師生參與可行性認定后,產生四個探究實驗方案,如下:
a.比較等體積的不同物塊浸沒在同一液體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來分析浮力與物體密度、重力是否有關;
b.比較同一物塊浸沒在液體中不同深度處的浮力大小來分析浮力與物體浸沒深度是否有關;
c.比較同一物塊浸沒在不同液體(如酒精、濃鹽水等密度差異較大的液體)中的浮力大小來分析浮力與液體的密度是否有關;
d.比較同一物塊浸沒與部分浸在液體中的浮力大小來分析浮力與物體浸在液體里的體積(即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是否有關。
(四)進行實驗,收集證據。
每組學生按照自己的實驗設計從教師事先準備好的實驗器材(等體積的各種物塊、彈簧秤、水、濃鹽水、酒精、細線、深水杯、大燒杯、刻度尺等)中選擇所需的器材,利用彈簧秤法(F浮=G物-F拉)測不同情況下的浮力,在表格中記錄數據。
(五)分析證據,得出結論。
學生通過數據的分析,分別得出結論:
a.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與物體的密度、物體的重力無關;
b.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與物體浸沒在液體里的深度無關;
c.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與液體的密度有關,液體密度越大,物體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d.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與物體浸在液體里的體積(即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六)交流與評價。
每個小組輪流匯報實驗過程和結果,經過認定后,匯總為:浮力的大小與液體的密度、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而與物體的重力、物體的密度、物體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無關。液體的密度越大,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由此可以分析木球從水底浮至水面的過程中浮力大小的變化。
(七)再創情景,再次設問。
教師給出一個不規則的石塊,系上細線后讓石塊浸沒在水中,并設問:這個石塊現在所受的浮力具體有多大呢?
我們已探究出浮力大小和液體密度、排開液體體積有關,那么三者有沒有確定的數量關系呢?
引導學生用彈簧秤吊著體積不同的金屬塊,浸沒在盛滿水的溢杯里,用空杯盛接從溢杯里被金屬排出的水,觀察金屬塊漸入水中直至浸沒時彈簧秤讀數及空杯中水量的變化。
讓學生分析、比較后得出結論:浮力大——排開水多;浮力小——排開水少。 教師接著提出問題:浮力大小和排開的水的多少是否有必然聯系?從而引導學生用實驗去進一步探究物體排開液重和所受浮力之間的關系。
學生在親手用彈簧秤測得被物體排開的水重后,驚奇地發現浸在液體里的物體所受的浮力,竟和排開的水重正好相等,從而探究出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體里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開液體的重力”。接著教師再引導學生討論如何去計算石塊及船所受到的浮力。
在上述的過程中,以教師的演示為引子,創設出一個個問題情景,引起學生的注意,并在引導學生進行探究設計,而在探究過程中,也以問題的形式逼迫學生思考,從而使學生在探究能主動探索,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學習物理知識與技能,并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感悟科學家的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探索精神和實踐能力。
又如焦耳定律的教學中:
(師)同學們都知道,白熾燈、電爐、電飯鍋通電后會發熱,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的熱量和哪些物理量有關呢?
(生)思考后提出猜想:可能和導體兩端電壓的大小、通過導體的電流的大小、導體的電阻大小、通電時間的長短等有關系。
(師)其實U、I、R三個量之間有一定的關系(純電阻)。我們只討論產生的熱量與電流、電阻和通電時間的關系。請思考,如何設計相關實驗進行驗證?
(生)思考方法。
(師)引導:既然這里要研究的Q與I、R、t可能有關,該用什么樣的科學方法設計實驗,才有可得出相應有效結論?
(生)要進行變量控制。
(師)該如何實現相應變量控制?請你設計。
(生)設計一:用兩個阻值大小不同的定值電阻、電源、電流表、開關、導線等,組成一個串聯電路,用溫度計測出通電后,阻值大小不同的兩個電阻的溫度,以溫度的大小變化來確定產生的熱量是否與電流大小相關。
(師)肯定方法基本正確后,提出:測的溫度是否準確?
(生)(改進后)設計二:把電阻放在水中,用溫度計測出水的溫度大小。
(師)(繼續引導)若電阻放在水中,水是否會導電?電流表顯示的電流是否為每個電阻中的電流?你該用什么水?
(生)設計三:改為用純水。
(師)你能讓純水在較小電流時溫度發生很明顯的變化嗎?為什么?
(生)設計四:改為電阻絲放在比熱更小的液體(如煤油)中,當電流通過后使煤油的溫度升高,測出溫度變化來研究熱量和電流之間的關系。
(師)的確,煤油的比熱較小,可使水的溫度發生比水更明顯的變化,可是這溫度變化是否真的明顯到能夠測出?若不明顯,對實驗結論的得出有何影響?
(生)設計五:用煤油的體積變化反映熱量大小。
(師)你能明顯看出煤油的體積變化嗎?畢竟溫度變化是不多的。
(生)此后學生雖經思考,仍無辦法可施。
(師)是否記得老師在體現物體受到壓力時發生形變的實驗?(用玻璃瓶裝水,擠壓后觀察細管中的水面上升情況)
(生)設計六:用“放大法”觀察體積變化。
通過上述情景創設,使學生始終被問題所困惑,逼迫學生思考如何改進,直至最終設計出合理實驗方案,也更加理解書本中采用這套裝置的原因。之后再讓學生進行變量控制指導下的另外相關實驗設計,并通過實驗,得出相應的結論。需要注意的是,在探究教學中,具有一定難度的問題材料,實質上是為學生提供一個極佳的“憤悱情景”。因此,在探究教學中,應側重于“怎么辦”型和“怎么樣”型的問題。有時為了激發學生進行有目的的探究,教師要把“是什么”型和“為什么”型的簡單問題進行轉化。課堂教學中探究性問題創設的有效性,將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為保證課堂教學中探究性問題創設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彭前程:《創新實踐探索》物理教師20024
[2]李友興:《關于問題情境與創新意識的培養》物理教師20024
初中物理教學論文5
摘要:為了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新型人才,我國的教育正在進行不斷改革.一系列具有創新思維的教學方法隨教育改革的深入應運而生.本文以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為研究對象,闡述了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創新思路.
關鍵詞: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創新思路
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是通過實驗的方式,將抽象的概念轉化成具體的現象.包括演示實驗、學生實驗、課外小實驗以及課堂內外進行的一些實物觀察,對物理現象及物質形態的變化作出總結,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欲,培養學生的物理素養.下面對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創新思路進行探究.
一、開展探索式教學
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要采用探索性實驗方式演示實驗,增加學生動手、動腦的機會,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例如,在講“阿基米德原理”時,我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物體浮力的大小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有的學生認為與液體的深度有關,有的學生認為與物體的密度有關,有的學生認為與物體的形狀有關.然后讓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實驗.這樣,激發了學生的探究興趣,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和觀察能力.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對物理實驗現象進行思索和研究,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同時,教師要打破傳統的教學理念的束縛,敢于對實驗設計進行創新,引導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對物理實驗現象從一種非常規的角度進行思考,研究出物理現象的多面性,從而透過現象看到物質的本質.
二、創設實驗情境
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要創設情境,啟發求異,引導學生用發散思維,從多方面、多角度、不因循常規地思考問題,并進行大膽嘗試,提出合理、新穎的設想.初中物理課本中介紹了很多與人們的生活實踐息息相關的物理知識,其中包括浮力、大氣壓強、光與聲音的傳播以及電學等知識.這些都和我們的實際生活存在密切的聯系.例如,在講“大氣壓強”時,我提出問題:同學們想象一下,如果你們面前有一個很大的抽空氣泵,充上電以后用它來抽取我們教室里的空氣,會發生怎樣的現象?由于學生還沒有學過壓強,所以臉上都一片茫然.可能有些學生聽到過相似的故事,回答“教室會倒”.然后追問:為什么會倒?這時學生就解釋不出來了.這時候,我拿來一個塑料袋,先把里面充滿空氣,然后把它緊緊封住,用手使勁地按壓塑料袋,空氣卻出不來;再把袋子打開,擠出里面的空氣,塑料袋就會變癟.接著提出問題:誰知道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嗎?學生不能給出準確、清晰的答案.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促使學生開動腦筋主動思考,而且能增加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默契度,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三、拓展實驗空間
如果在學校建立開放型實驗室,學生就能隨時進入實驗室進行物理實驗,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雖然教師帶領學生做實驗的傳統的實驗模式能夠保證實驗室內的衛生清潔和實驗設備的安全性,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培養.對于一些具有創新性想法并渴望去探究它的學生,傳統的實驗室模式不能給他們提供良好的平臺去驗證自己的想法,打擊了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積極性,長此以往會對學生的創新思維的培養造成障礙.而建立開放型實驗室,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彌補傳統實驗室的`缺點.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要通過穿插課外實驗與小制作的方式來加強物理實驗教學情境的創設.對于實驗室中缺少的一些實驗器材,教師要引導學生動手制作.利用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制作實驗器材,能使學生在實驗時不會顯得陌生,操作更方便.這種課外實驗趣味性強、制作簡單、經濟實用,更能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綜上所述,物理實驗是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也是重要的教學方式.因此,教師要大膽創新、不斷嘗試,研究出適宜的教學方法,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與積極性,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張倩.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方法的創新思路[J].學周刊,20xx(24).
2.陳揚清.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方法的創新思路[J].教育教學論壇,20xx(02).
3.殷正用.關于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方法的創新思路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xx,12(08).
初中物理教學論文6
一、新課程標準下初中物理教學創新的重要意義
1.對“應試教育”從根本上進行創新。新課改下的物理學教育是完全不同于“應試教育”的新的教育模式。[1]它提倡發散學生的思維,打破以往“老師教,學生學”的“填鴨式”的教學模式。通過物理教學模式的創新,提高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和與老師“教學相長”的能力。真正為學生打開一扇學習物理學的窗戶,為以后高級教育階段的物理學習打下好基礎。因為它走的完全是不同的一個路子,所以教學效果完全不同。它所要達到的是“多維度”的教學效果,有利于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學生腦力、動手能力、創意意識多方面的培養。
2.學生動手實踐綜合能力的培養。之前的初中物理學教育是真正的“課本教育”,學生學習的流程是“聽課—做題—考試”,而新課程所提倡的初中物理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思考能力。物理學本身就是生活的科學,雖然初中物理學內容比較簡單,但是與生活息息相關,奇妙的生活實驗和現象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其積極投身物理學習中。這就要求我們在課程設置上增加動手的機會,具體來說,就是增加課堂實驗和生活實驗,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動手操作,在課堂進行探討學習,真正“取之生活,用之生活”。
二、初中物理教學創新要從思想創新開始
古往今來,歷史上任何一次的思想變革和思想爭鳴都會引起社會各個階級的變化,包括經濟和社會生活。新課改下的物理教學也不例外。所以創新要從思想開始,這里的創新不僅僅是教師思想的創新,教學是一個互動的過程,還包括學生思想的創新。
1.教師要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引入有效教學模式。教師要不斷進步,一定要敢于打破常規,改變自己。初中物理學教師更是要改變自己的角色,不要認為自己是高高在上的“圣人”,而是要深入學生的學習一線,了解學生的`學習難處,思考怎樣用更加生動形象的例子對學生進行講解,使學生如歷其境,而不是活在書本里。與學生共享學習探究物理學習的經驗,真正把物理學教育變成一個開放的學習模式,做好帶路人的角色。
2.鼓勵學生放棄舊的學習模式,成為物理學習的主人。新課程標準下,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老師起引導的作用。教師要經常鼓勵學生,讓學生充分開發自己的潛能,親自動手操作實驗,主動寫實驗報告。
三、實際操作中物理教學創新的探究
1.支持學生大膽質疑。我們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用實驗驗證自己的想法,進一步帶動學生動手能力的提高。學生質疑的過程就是一個自主學習的過程。
2.根據生活情境和社會實踐進行教學。物理學科雖然是一個經典學科,但不代表它是靜止不動的,恰恰相反,它是時時更新的,教師應當在枯燥的課堂教學中多引入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例如電磁產生的原理,熱能的轉化。把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教學中,設置生活情境,更易于學生理解,并思考物理學內容和原理。
3.充分利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沖突。沒有矛盾就沒有發展,只有學習的時候有沖突,才會有進步。我們要利用好學生學習沖突這個時機,全面系統對其進行知識的傳授,從而完成教學任務。
4.培養學生講課說理能力。我們要“讓學生來講課”,培養學生講課的能力,發揮引導作用,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解答。學生說理能力的培養,不僅僅是對書本知識的串講,還是在這個過程中應用物理,強化學習效果,印象更深刻。說理能力的培養,是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四、結語
要上出一節生動有趣的初中的物理課,全面貫徹新課標精神,轉變教學方法,改變教學模式缺一不可。[3]通過各個環節和維度的變革,實現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人格素養的提高,真正通過物理學科的學習,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初中物理教學論文7
一、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良好的教學情境對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有重要的作用。在平時的物理教學中,教師要注意運用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手段來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以激勵和喚醒學生的求知欲望,促使他們更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去。如,在學習“物態變化”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在學習之前先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一些物態變化的圖片,并讓學生思考這些現象產生的原因。如:
(1)炎熱的夏季,我們在吃冰棍時會發現剛從冰箱里取出來時,冰棍的包裝紙上會有一層白色的“粉”,而剝開包裝紙后冰棍又會出現“冒白煙”的情況;
(2)衣柜里放置的樟腦丸時間長就不見了;
(3)發燒時,用濕毛巾敷在額頭上可以幫助退燒。通過多媒體為學生播放這些生活中的畫面后,可以把學生帶入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并使學生產生極大的好奇心和神秘感,從而可以激發他們學習新知識的興趣,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通過問題來巧妙設疑,引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巧妙地設疑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興趣,從而增強他們的學習動機。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認知需要進行巧妙的設疑,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促使他們最大限度地發揮個人潛能。如,在學習“牛頓第一定律”時,教師可以在上課開始時先向學生詢問兩個問題:(1)為什么地上放置的一個桌子或者一輛小車,你不用力推它,它就不會移動?(2)同時為什么用手拉動的桌子或車子,一旦松手就會立刻停下?在學生經過片刻的思考之后,教師可以再次詢問:物體產生運動是因為力的存在,對嗎?通過這樣有針對性的問題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產生原因的欲望,并引發他們的積極思考。經過學生討論和思考之后,教師可以告知學生正確的答案,即力不是物體運動的原因,也不是物體維持運動狀態的原因,而是促使物體運動狀態改變的原因。而這個結論就是牛頓第一定律中最關鍵性的一點。通過這樣巧妙的問題設疑可以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去探索問題產生的原因,并在激烈的討論和問題爭辯中加深對問題的理解,且經過討論之后再得到問題的正確答案,會給學生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從而在不知不覺中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興趣,并促使教學效率的提高。
三、通過開展有趣的物理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物理學作為一門實驗科學,其學科中的原理、概念和規律等都是在一定的實驗事實基礎上產生的。并且實驗作為研究物理學知識的重要方法,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只有重視實驗,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論知識,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因此,在平時的物理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新奇有趣的物理實驗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增強他們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如,在學習“大氣壓”這一部分的內容時,可以用一個硬紙片蓋住裝滿水的杯子后再將其迅速地倒過來,而這時學生會發現水并沒有流出來,而且紙片也沒有掉落。這樣學生就會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從而激發他們的研究欲望,促使他們更積極地進行新知識的學習。再如,在學習“流速與壓強的關系”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做這樣一個實驗,即把兩張豎直平行的軟紙拿在胸前,并使它們之間的距離保持為1~2厘米,這時讓學生思考如果向兩張紙中間吹氣會有什么樣的現象發生。當學生思考之后,教師再繼續進行實驗,學生很快會發現兩張紙片并沒有因為吹氣來分開,這是什么原因呢?這時教師再進行知識講解,學生就會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并且增強對新知識的學習興趣。
四、通過第二課堂的開辟,增強學生的探知欲望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除了可以通過創設教學情境、巧妙設疑和物理實驗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之外,還可以通過第二課堂的開辟來鞏固學生的課堂知識,提高他們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第二課堂作為課堂教學的深化、補充、延續和拓展,其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知欲望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教師可以在第二課堂中引導學生開展一些課本中的小實驗,并讓學生在觀察實踐中感受到物理學科的奧秘和學習物理知識的樂趣。如,在做筷子提水、紙鍋燒水、浮在水面上的硬幣、細線割冰和瓶吞雞蛋等實驗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自己所學的物理知識來解釋這些現象產生的原因,這樣不僅可以鞏固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還可以思考和動手實踐,提高求知欲和自信心,從而讓他們在學習中真正感受到物理知識的實用性和趣味性,并激發學習興趣。
五、小結
興趣作為學生進行知識探索的重要動力,也是學生提高學習效率的前提和基礎。在初中物理課程教學中,教師要注意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和途徑來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以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促使他們學習效率的提升。
初中物理教學論文8
一、利用網絡,做好課前的預習
課前預習是非常必要的,因為它可以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效率和質量,而借助網絡進行課前預習的工作是非常關鍵,因為網絡上面的資源是豐富多彩的。舉例來說,當我們在學習眼睛和眼鏡的區別時,教師根據授課的相關內容提出讓學生們預習的內容,如什么是遠視眼;什么是近視眼;你知道正常人眼的明視距離、近點和遠點嗎;你的明視距離、近點、遠點分別是多少呢。根據教師提供的網址,學生上網查閱資料來尋找答案。實踐后,發現效果非常明顯,學生能充分利用上計算機課的時間,學習的熱情非常高,在課堂上同學們也分小組進行了一些討論和交流,如自己的學習心得和查找的相關資料等。這種課前利用信息技術進行預習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二、利用多媒體,巧妙引入新課
現在初中生的注意力還處于不斷提升的階段,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提高學生們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進而讓他們將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放在上課的內容上。初中的物理課程每個章節前都有提綱,綜合了這一章節需要解決的難題,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如果平鋪直敘,不會激發學生們的積極性。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或許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壓力和壓強》一節的教學中,壓強是教學重點和難點,學生是第一次接觸,對壓強在生活中有哪些應用他們很茫然,不知道如何去學。如果在引入新課時,用多媒體展示在雪中艱難行走的步行者陷進雪中和愉快的滑雪者輕松前進的動畫,學生定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引入新課的目的成功達到。從而在較短的時間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和改善學生的理解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三、能以往所不能,模擬實驗,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是物理教學的重要一環。特別是課堂演示實驗,它是初中物理教學采用的最重要的手段,它對學生掌握和理解概念、總結規律起著決定性作用。但是有些實驗,由于過程太快或太慢,可見度不大,學生難以觀察得出結論;有些實驗受條件限制,無法完成。信息技術在此領域正好可以彌補這些不足。例如,在學習《分子的熱運動》一節時,學生是看不到物質內部分子的運動的,因此難以理解,可用多媒體計算機模擬分子運動和碰撞的過程;在講述擴散現象時運用多媒體技術,加上“特技”,把氣體分子的擴散、液體分子的擴散、固體分子的擴散活靈活現地展現在學生面前。無需教師反復講解,學生很快就能從模擬實驗中直觀地知道其中的道理,化繁為簡。而且我們發現,對于實驗器材缺乏的農村學校,信息技術似乎更有用武之地。
四、展現宏觀或微觀的物理現象,世界在眼前
物理是一門自然學科,主要以實驗和觀察為主,但不是所有的物理知識都能夠通過觀察和實驗總結出來的,如涉及一些抽象的和宏觀的.物理知識時,用實驗演示是不能解決的。初中生的學習知識和生活經驗是非常有限的,光靠教師的講述學生是很難明白的,教師的講述也帶有相關的主觀性和片面性,學生們不能夠理解和明白,自然就不會相信教師,進行懷疑,感到困惑。這樣知識也無法掌握。如果能夠利用多媒體進行授課展示這些抽象或宏觀的現象,效果就可能大不一樣。例如,在《光的傳播》一節的教學中,有分析日食和月食成因的內容,如果直接說這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造成的,學生疑惑,不能接受。但若采用多媒體動畫模擬地球和月球的運動,學生能觀察出當月球轉到太陽和地球之間時,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它就擋住了太陽射向地球的光線,地球上出現了陰影,就是日食。由于模擬了具體的形象,學生看得明白,自然知識就會牢記不忘了。這樣就符合學生思維的漸進性,學生學得輕松,印象深刻,能較好地構建物理知識。
五、課堂反饋,節時節能
對學生所學的知識進行測試是非常必要的,而利用信息技術可以很好地發揮這一功能,通過刺激學生的視覺和聽覺來達到增強學生的記憶和理解的目的。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不能盲目使用“題海戰術”,應該通過具體的聲音、文字、圖像、視頻來達到教學的目的,加強學生和教師的互動性,展開教師與學生、正確與錯誤的對話和反應。例如,在學習《串聯和并聯》一節復習檢測中,可以將學生連接的易犯錯誤的電路圖挑選出來,利用多媒體將學生的電路的連接過程重新展現出來,并演示閉合開關后的電路狀態,讓學生判斷電路故障,并找到正確的連接方法,也以多媒體演示。非常的直觀,大大地提高了學習效率。
六、課外輔導,方便快捷
長期以來,農村學校課后輔導都采用學生找教師問,或者教師找學生輔導,或者在自習課時教師進入教室進行輔導,而其他非在校時間如果學生有問題就很難找到輔導教師,而如果通過手機等通訊工作輔導也顯得不直觀、不方便。有了網絡后,學生在課后有了更多的選擇。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具有在線免費課程和免費服務的網站,讓學生進行在線學習。現在已經有很多學校建立了自己的網站,在網站上面學生和家長可以進行在線咨詢,教師在線輔導也成為了一種時尚。如果教師和學生都能夠利用網絡進行學習和交流,這樣一定可以提高課外輔導的效率和質量。
七、小結
總之,運用信息技術是優化物理課堂教學,推進素質教育的有效手段,也可以產生事倍功半的效果。同時也是開展創新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有力保證。當然前提是我們恰當、合理地運用,否則會事與愿違。以上就是我在工作中總結的一些小經驗,也希望各位同仁能在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不斷探索,開拓創新,為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創造出一個充滿活力的新境界。
初中物理教學論文9
初中物理的教學法很多,面對眾多的教學方法,選擇哪些方法對自己當前的教學情境來說是最恰當的呢?怎樣使這些方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用呢?這既是理論問題,又是實踐問題,更是藝術問題。筆者根據多年來的教學實踐,對在不同的教學情境下可以選用的一些教學法,提出自己淺薄的見解與同行探討,此乃拋磚引玉之舉。
例如在上《探究串聯電路中電壓的規律》這節課時,根據課程按排內容和課標的要求,可以設計這樣一個教學流程讓學生自主探究:①創設情景,誘發提問。即先在示教線路板上連接一個有兩只燈泡串聯的電路,使燈泡發亮,讓學生觀察、討論、交流,然后提出問題:我們前面學習了串聯電路的電流規律是處處相等,而串聯電路中的電壓是否也處處相等呢?②啟發學生針對疑問,大膽猜想,鼓勵各實驗小組多提出不同意見;③各小組對提出來的猜想和假設進行討論交流,制定計劃,設計實驗;④進行實驗,記錄數據;⑤分析數據,歸納總結出規律;⑥各小組評估探究過程中的得失;⑦交流體會,拓展實驗,在探究串聯電路電壓規律的基礎上,布置各小組回去制定探究并聯電路的電壓規律的實驗設計。采用這種的教學設計能把學生置于動態、開放、生動、多元的學習環境中,自主學習、自主探索,獲得一種新的學習體驗,同時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和團結協作精神得到有效的鍛煉,可以說能很好地完成課標所要求的教學目標。
從這節課的教學設計可知道主要選用了科學探究法,同時也用到了啟發法、實驗法、歸納法、討論法等,這些教學法在這里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運用,共同完成了各項教學目標。因此,在一個具體的教學情境中,選用什么樣的教學法,所選教法是否有機的結合起來靈活運用去完成各項教學目標,是評價一節課成功不成功的關鍵,同時也是評價一位教師選用教學法藝術水評高低的重要標志。
又如在上《眼睛和眼鏡》這節課時,根據課程內容的設置和新課標理念要求,可以把眼睛與照相機做比較進行教學。因為眼睛從結構上看,非常類似于照相機(或者說類似于攝像機),而照相機成像原理前面學生已經很熟悉了,所以眼睛的教學過程可以主要采用類比法,眼睛的晶狀體相當于凸透鏡,視網膜相當于底片。在教學過程中輔助用教學課件講解眼睛的構造、成像原理,學生很容易理解,掌握起來較容易,印象也深刻。可見這節課除了用類比法教學外,還用到了講授法、啟發法、觀察法等等,這些教學法在這節課的教學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再例如在上《光的折射》這一課時,因為學生前面對光的現象已有一些簡單的認識和了解,所以本節課可以考慮采用演示實驗法。教師把光的折射現象通過實驗演示給學生,讓學生通過對實驗的觀察、分析和推理,最后在教師的啟發點撥下,共同歸納總結出光的'折射規律。這里把演示實驗法、觀察法、啟發法和歸納法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運用,讓學生在獲得新知識的同時,提高了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實現了教與學高度統一。
當然對于這節課,不一定采用以上的教學法,如果學校實驗器材充足,學生基礎比較好的話,也可以采用以探究法為主的教法。讓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對光的折射現象進行實驗探究,然后通過收集材料,進行分折和歸納,最后歸納總結出光的折射規律出來。可見對于同一內容的的教學,選用那種教法并沒有固定的模式,應根據具體的環境、條件和情景而選用,有時即使是各種情況都相同,而不同的授課教師在選用教學法時也會不盡相同,甚至完全不相同。因此,教學中的教法可以說是千變萬化,沒有什么固有規律可循,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好好去把握。
初中物理教學法多種多樣,不同的條件和情景有不同的配搭運用模式,在這里不可能一一言盡。例如在教學中常用到的還有閱讀法、練習法、發現法、談話法等等,它們各有優勢和特點,應用時條件和范圍也不盡相同,但絕大多數情況下,它們不是孤立出現,而是互相滲透,互相包容,相輔相成,交互混雜在一起運用。如為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團結協作精神,可采用科學探究法、歸納法、討論法、啟發法;為了提供豐富的感性認識,發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可采用演示法、觀察法;為了使學生正確理解物理概念和規律,可采用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啟發法、發現法;為了加強物理實踐,培養學生技能,可采用實驗法、練習法等。
總之,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選什么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要根據具體的教學目的和任務、教材內容的特點、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教師的特點進行綜合分析,才能選擇出最恰當的教學法,創造性的加以運用,以求達到最佳的教學成果。
初中物理教學論文10
摘要:
新時期,初中物理教師應該注重對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的創新,以打造高效的課堂,促進實驗教學質量的提升。立足于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現狀,主要分析了新時期初中階段物理實驗教學策略。
關鍵詞:
初中教育;物理教學;實驗課堂;教學現狀;教學策略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學生進行物理實驗操作有利于理解基本概念和物理公式,實驗操作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占據了重要地位,物理實驗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所以,實驗教學成功與否決定初中物理課堂的實際效果。教師應積極備課,合理安排學生進行實驗操作,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
一、構建物理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物理是一門枯燥乏味、艱澀難懂的學科。教師要積極備課,將物理知識融入情境中。這樣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有利于學生理解物理概念。例如,在學習物態變化這一章節時,教師可以在課前導入時,提問學生:同學們,你們在生活中有沒有發現某些東西會突然出現或者消失呢?比如說冰在0℃以上的溫度里熔化成水;水在0℃以下的溫度里凝固成冰;濕衣服在陽光下衣服里的水蒸發;把冰棍從冰箱里拿出來,冰棍上會出現的白煙。同學們,你們可以思考一下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神奇的現象呢?這些例子都是生活中常見的例子,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學生會和同學進行討論并思考,教師還可以事先準備一些冰塊,讓學生觀察冰塊融化的'過程。教師合理地設計課堂實驗,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教學效果,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
二、讓學生明確物理實驗的意義,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創新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原動力,所以教育工作者要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初中物理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方面具有先天優勢,教師可以改變傳統物理實驗,例如,在探究“彈簧測力計原理”的實驗時,傳統教學是由教師演示實驗,再讓學生自己操作。教師可以采用邊實驗邊講解的方式,讓學生跟著教師進行操作,可以充分地將物理知識應用到物理實驗的探索中。學生熟練基本操作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創新型實驗,比如將兩個彈簧測力計對拉,看看兩個彈簧測力計顯示的力分別為多少。這種創新型的物理實驗有利于學生深入思考,掌握課本知識。物理是一門比較復雜的學科,課后需要大量的練習才能幫助學生掌握知識。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用課文自主實踐代替傳統的練習題,讓學生根據所學知識,自主選擇實驗材料和實驗活動,并在完成實驗后提交實驗報告。這種實驗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學生在自主實驗中鍛煉了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
三、以學生為主體,發散學生思維
初中物理教學的主體是學生,傳統物理實驗教學都是由學生跟著教師做實驗,這種刻板的教學方式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教師可以采用創新型的物理實驗,讓學生獨立制作實驗方案、自主選擇小組成員、實驗時間等,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擁有完全自主性,讓學生有條件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傳統的物理實驗操作方式是由全班學生在統一時間進行操作,因為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考方式不同,需要的時間也不同,有限的實驗課不利于學生充分思考,培養創新意識。需要注意的是,學生在進行實驗操作時,教師要在一旁協助學生完成實驗,以免學生由于經驗不足,發生意外事故。
四、利用創新科技,提升物理實驗的效果
初中物理實驗有很多都是在理想狀態下完成的,由于我們生活中有摩擦力和重力等影響,不能達到理想狀態,學生不能完成實驗,相關的物理知識不能理解、吸收。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資源,輔助教學實驗。例如,在學習初中物理“伽利略的斜面實驗”時,由于實驗要求一個無限長的斜坡和理想狀態,實際沒有辦法達到,教師可以播放3D視頻給學生觀看,并整理相關資料,對資料進行分析整合,在學生觀看過程中教師進行講解,學生就可以理解課本知識。利用高科技教學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本知識,將物理定理直觀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物理教學目的。
五、幫助學生認識基本的實驗儀器
在上實驗課前,教師要將相關儀器的操作方法告知學生,保證學生在進行實驗操作時不會產生誤差。例如,學生要熟練掌握游標卡尺、天平等測量儀器的使用。游標卡尺的讀取方式與常規的直尺有何不同,在讀取時需要讀到多少位?這都是學生需要掌握的。學生對實驗儀器的掌握程度將直接影響學生實驗效果。總而言之,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識和操作方法,還要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創新能力。教師要利用各種資源,最大限度地保證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自主操作實驗,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物理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何昆紅.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現狀及其策略[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xx(1).
[2]丁萬青.農村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一些做法[J].學周刊,20xx(14).
初中物理教學論文11
摘要:隨著現代技術的不斷發展,電子白板在物理課堂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電子白板為教師提供了更加廣泛的教學平臺,有效提升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互。交互式電子白板的應用極大的改變了傳統的物理授課模式,促使教師根據學生特點設置新穎的教學內容,轉變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在物理課堂中,直觀的觀察物理現象,促使學生學習能力得到提升。
關鍵詞:交互式電子白板;初中物理;教學實踐
交互式電子白板就是以黑板為原型,融入了多媒體、互聯網技術,讓電子白板既可以發揮普通白板的作用,又可以實現計算機功能,促使學生與教師之間更多的互動,增強學生對物理學科的興趣,進一步推動初中物理教育更快的發展,向素質教育目標邁進,拓展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開闊學生的知識面,促進初中物理教學的進一步發展。下面簡單分析交互式電子白板在物理教學的有效應用。
1合理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激發學習興趣
教育工作者都知道教學不僅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學問,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合理利用教學工具,激發學生的興趣,就在于教師是否能夠發揮資源的有效性,促使課堂更加活躍。教的過程必定是一個變化的過程,初中物理教學使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發揮物理課堂有效性,就要教師充分了解教學內容,根據學生學習水平、教學環境、課堂氛圍等因時制宜地使用電子白板,促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更多的物理知識。教師使用交互式電子白板,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在物理教學中,有一些具有觀察性的內容依靠教師講是很難讓學生理解的,通過電子白板的多媒體技術就可以很好的展示出來,提升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但是,還存在一些教師忽視交互式電子白板的輔助性,無論教學內容是否需要借助電子白板,都開展輔助教學,就容易出現學生注意力分散,以及課堂氛圍沉悶的現象。這就是忽視了教學內容與教學課件的有效銜接,不注重教學過程循序漸進的結果。比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昧的追求課件色彩的斑斕,而忽視了利用課件上課的原本目的,使用色彩靚麗的顏色容易讓學生的眼睛產生疲勞,課件利用結果適得其反,教師可以根據物理教學內容選擇一些圖片代替一些色彩亮麗的文字,讓學生能夠通過一個遞進的方式學習課件內容,教師還可以在課件首頁插入音樂,進行本節課的有效導入,讓學生能夠產生好奇心,在課堂集中注意力,進一步提升初中物理課堂的有效性。所以教師在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的過程中,不僅要注意課件內容的豐富多彩,還需要注意對課件使用的有效導入以及在課件使用結束后進行總結,讓學生能夠通過課件學有所悟,不斷激發學習興趣。
2合理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增強動手能力
物理學科必然伴隨著一些操作性實驗,學生就需要在實驗的過程中,學習物理知識。在初中物理課本上有著許多固定性的內容,容易讓學生形成思維定式。但是交互式電子白板的出現,就極大的改變了物理授課模式,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教師可以利用展臺,為學生展示實驗的細節部分,讓學生實驗操作的每一步都能夠有所參考,避免因過多的操作失誤,打擊操作信心的狀況。在物理操作課上,不管是操作實驗還是演示實驗,教師要給予學生動手的機會,讓學生能夠在實驗中感受物理操作重要性,同時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對學生的`操作進行反饋。比如在學習力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先利用電子白板教導學生利用控制變量的方法,探究什么可以影響力的大小、方向,緊接著讓學生在親自動手的過程中進行探索,到底是什么影響了力的大小,最后通過課件,為學生總結影響力的大小,方向的條件,進一步增加學生對科學研究的興趣。尤其在自主實驗的過程中,利用電子白板互聯網功能,不僅能夠培養他們分析數據,觀察過程,總結的思維能力,還能夠增加他們的創新能力,教師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進行授課,一定要注意對每件事情都不要親力親為,對于一些操作簡單、實驗性強的操作,不要只是給學生進行示范,可以利用課件給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能夠自己動手去做,鼓勵學生不要怕出錯,讓學生能夠多多動手參加到實驗中來,不斷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發揮課件的有效性。
3合理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引發學生思考
問題教育的提出對于學生的思維能力有著促進作用,學生對于一個問題的思考,可以培養他們的發散思維能力,同時增強創新能力,問題的思考是來源于老師創造的不同的問題情境,教師可以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為學生展現一些抽象的物理問題,將一些抽象化的問題變得更加直觀,讓空間變大或者縮小,讓時間靜止,對一些現實無法實現的實驗操作,都可以在交互式電子白板中展現出來,讓學生對于問題產生好奇心,從而產生興趣,能夠進行接下來的探索求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在我們的物理實驗操作過程中,教師對疑的引導至關重要,學生對于教師問題的探索可以鼓勵學生主動參加實驗,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學生的主動創造能力也會得到提升。比如我們在學習“磁感線”時,學生對于磁感線整體性認知度不高,學習積極性不高,教師就可以利用電子白板為學生展現整體的磁感線畫面,通過一種三維立體的方式,幫助學生充分認識磁感線的分布、結構、變化等,讓學生能夠產生空間性的認知,培養學生的空間思考能力。另一方面,教師對學生進行物理現象展現,要注重給予學生思考時間,讓學生能夠發揮自我想象,提出觀點問題,同時對于不同的觀點要加以鼓勵,尊重不同學生的個性特點,對于學生提出的觀點,也可以通過交互式電子白板展現,讓學生通過直觀的印象發現自我觀點的正確與否,樹立物理學習信心,鼓勵學生大膽進行科學探索,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創新能力,從而達到提升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質量的目的。
4結語
交互式電子白板的出現為我們的初中物理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師要結合教學實踐合理利用,促使電子白板能夠發揮最大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思考能力,促使思維發散,物理學習效果顯著增強。
參考文獻:
[1]孫恒盛.交互式電子白板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考試周刊,20xx(87):140-140.
[2]邢耀剛.交互式電子白板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xx(6):33-34.
[3]張愛霞.電子白板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交互性研究[D].西南大學,20xx.
初中物理教學論文12
一、推陳出新,培養創新意識
課堂教學作為一種群體活動,所呈現的氛圍直接決定了作為學習者的學生所處的環境是怎樣。在過去的教學中,教師講、學生被動接受是教學的常態,這也就導致了許多學生的學習是被動接受的過程,他們所接受的知識以及所受到的影響都是被動的、缺少思考的。久而久之,學生的思維將會受到禁錮和抑制,最終走向僵化。為此,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首先就應該改變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推陳出新,善于采用新穎的、前所未有的方式方法指導教學。換句話說,就是改變單一的教學方式方法,善于利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段指導教學,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會創新,善于創新。比如,拋棄單一的教師講授,改用引導式教學,如創設問題情境,注重引發學生的思考和探索,讓教學過程重于教學結果,進而讓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下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并逐漸產生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并最終指導實踐。
二、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活躍創新氛圍
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否得到發揮和體現,是直接影響學生參與課堂,發揮自己的創新能力,讓自己的創新潛能得到挖掘的關鍵所在。具有創新意識也就是具有創新的激情和愿望。可是如果在課堂上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發揮,那么他們的激情和愿望也就會被打壓、抑制,最終得不到施展。因為在沒有激情、沒有愿望的情形之下,即使有再好的創新機會,最終都會與之失之交臂。所以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關鍵就是要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才是課堂的主人,樹立主人翁意識,進而不斷地發揮出自己的潛能。這一方面需要教師注重創設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不把自己看成是“傳道授業解惑”的“布道者”,而是在教學中與學生共同探討,共同進步的學習者;另一方面,還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抓住學生的特征,利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法,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引導學生主動地參與到知識的探索中來,同時在此基礎上得出自己的認識,并發掘出新的知識和看法。
三、平等民主,充分尊重學生個性的發展
初中生正處于思維比較活躍,思想開始趨于成熟的階段。他們對周圍的事物感到好奇的'同時,又開始有了自己的思考,能夠正確意識到事物的兩面性,同時也開始了自己對人生的思考。這種情況下,他們更渴望與教師交流,在教師面前表達自己的想法。同時他們也希望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得到教師以及同學的認可。為此,教師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意志和思想,對他們的觀點和對一些問題的看法多給予正面的評價。即使有時他們的思維甚至是行為方式是幼稚,也應該對他們做到充分理解和尊重。因為這不僅是他們這個年齡段的心理特征所決定的,更是因為這樣的學生才不會對課堂產生畏懼感,才會更有勇氣對知識或者是對任何一件新鮮事物發表自己的見解。特別是物理這一科,涉及許多未知和值得探索的領域。這些領域就是留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去主動探索,主動尋求的。然而只有在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得到充分尊重的情況下,學生才會大膽地去探求新知,并逐漸樹立善于探索,敢于創新的好習慣。當然,要實現這一點,除了剛才說到的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善于聽取學生的思想外,還需要教師一定要注意改變傳統教學中“我講你聽”的教學模式,最為重要的就是教師一定要摒棄在課堂上“我就是權威”的觀點,正視每一位學生所發表的疑問和看法。只有這樣的教學才會成為一種增長知識、發展能力的開放式教學。也只有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創造能力才會得到發揮和發展。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對有效教學的呼聲愈加強烈。在新課改理念和素質教育不斷推進的情況下,有效教學直接體現的就是促進學生能力的提升和全面素質的提高。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如何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已經成為一線教師探究的重點問題。這需要每一位初中物理教師對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進行精心、系統的認識和設計,同時還要不斷地對自己的教學效果做反思,努力改進不足,以逐漸提高課堂質量,達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目標。
初中物理教學論文13
1.學前診斷,初定起點
學生在尚未系統學習“壓強”這一物理知識之前他們根據已學知識及生活經驗會對壓強有一些普遍的前概念加混淆壓力與重力的關系從為壓力即重力,又如壓力受重力影響其方向始終是豎直向下等等。這些普遍的、錯誤的前概念可以說正是體現了學生的起點水平,同時也影響著學生對壓力物理知識的學習。而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應用學程導航教學模式時為了更好的對學生進行學前診斷教師在教學《壓力》課程前還需要進行更為詳細的調查,以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初定教學起點及確定課程教學的重點。
2.巧搭“支架”,指導“先學”
這一環節是初中物理學程導航教學模式的重點,教師先將“先學,’提綱列出并指導學生根據提綱要求開始自主先學。當然,學生的自主先學并不是盲目的敷師會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巧搭“支架,’進而引導學生一邊自主學習教材內容,一邊積極完成教師布置的教學任務激勵學生發揮主體能動性。如教師可以通過以下兩個教學實驗任務為學生巧搭“支架,’,指導學生自主先學相關的壓力知識。一是以一支一端削好的鉛筆為實驗道具赴學生用兩只手的食指分別夾住鉛筆的兩頭稍稍用力感受兩邊手指的疼痛程度。教師指導學生通過實驗和觀察來認識壓力與重力的本質區別從中讓學生分析壓力的特征并總結壓力的定義。學生通過親身體驗能夠把握壓力作用效果的`影響因素對壓力的概念有進一步具體、深入的理解。而后教師將初中物理教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引導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釋常見生活現象的原理進而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學習物理的樂趣與重要性。
3.檢查反思,了解學情
在這一環節中占主體地位的仍是學生由于學生在之前的先學環節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困惑因而在“檢查反思,了解學情”這一環節中教師可以收集與整理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通過相互交流來解決困惑。因學生存在認知差異性、不平衡性所以每個學生都有擅長之處,這時教師就需要鼓勵學生積極為同學解惑同時也促進學生自信心、自我能力的不斷提高。但又因學生認知的局限性所以還需要教師針對學生遺留的難點問題進行集中指導,以此幫助學生了解自身不足之處通過檢查反思為下一環節的學習做好準備。
4.自主學習,適時指導
學生通過上述三個環節的學習已經掌握了“壓力”這一知識點為了鞏固與加深學生對壓力知識的理解于是在“自主學習適時指導”的環節教學中教師通過精心的規劃與設計來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以幫助學生掌握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因此在這一環節中教師需要為學生“把舵”使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遵循一定的方向進行學習包括習題練習、設計探究實驗等。如此,以學生自主學習為重點教師對學生進行適時指導從而幫助學生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5.反思總結,提煉升華
學程導航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與“學,’裸堂上教師的重心是指導學生有目的、有計劃的自主探究學習,以此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積極應用學程導航教學模式堅持以學生為自主學習的中心教師則為學生“把舵護航,’從而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發揮主體性作用充分挖掘自身的潛能進而在教師指導下順利前行。
初中物理教學論文14
一、發揮學生主動性,提倡邊學邊實驗
初中物理教學中,單純的以演示實驗來引導學生觀察,雖然通過師生互動可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實驗中所涉及的知識點,讓學生形成知識構建,但畢竟學生沒有親自參與,體驗不夠深刻。初中物理教學實踐中,不僅教師要優化演示實驗讓學生獲得更直觀的感知,還要注重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讓學生“動”起來,邊學邊實驗。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就其中的一個片段、一個例子、一個問題引導學生展開小實驗。提倡多學,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提出問題、多參與互動。多實驗,讓學生在經歷實驗中掌握物理知識,培養其探究能力。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提倡邊學邊實驗,雖然小實驗不會像演示實驗那么順利進行,但對學生的應變能力、探究精神的培養都具有積極意義。以“磁場”的教學為例,對于磁場的磁性和指向性、磁體有兩個磁極和磁極間的相互作用等知識點,要是講授的話很快就完成了,然后再讓學生背誦,學生也能很快記住,但卻不能讓學生較好理解。故而在教學中教師可先引導學生準備一些小物品,如硬幣、大頭針、木塊之類,在教學中先引導學生用磁鐵去嘗試能吸起那些物品,引出磁鐵具有磁性的知識點,然后再引導學生玩磁鐵對對碰游戲,增強學生對“磁極間的相互作用”的感知,讓物理課堂教學更加有效。同時,在物理教學實踐中引導學生邊學邊做,可較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小實驗來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二、改革實驗教學模式,提倡分組實驗
初中物理教學實踐中分組實驗是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把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然后展開實驗探究。一般初中物理教學中分組實驗以測量性、實驗性和實用性的實驗為主,更多的讓學生在分組實驗中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識,通過操作活動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從當前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分組實驗來看,學生實驗的效果并不是很好,一方面是教師在實驗前沒有組織學生對實驗進行預習,學生在實驗中對實驗目的不夠明確,另一方面是學生實驗過程中教師的指導作用沒有較好的發揮,從而導致學生對實驗步驟、結論不夠清楚。因此,組織學生展開分組實驗,一要做好課前預習指導,二要注重在實驗中引導學生參與互動和探究。以“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的教學為例,在導入環節中引導學生復習小燈泡的電阻測量方法引出電功率的測量,引導學生根據測量要求和之前討論的實驗方案選擇實驗器材,引導學生實驗,實驗中教師巡視并根據學生實驗情況進行指導。如調節滑動變阻器時因實際電壓超過了額定電壓導致小燈泡燒壞,而學生對這一現象的原因并不明確,此時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實驗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的實驗步驟進行引導,實驗中可先根據學生的實驗方案作出指導,教師幫助學生修改方案后再實驗。如調節滑動變阻器這一環節,要使小燈泡兩端電壓為額定電壓值的1。2倍,然后觀察燈泡發光情況,記錄電流表、電壓表示數,學生設計方案時就可能忽略額定電壓值,教師檢查學生實驗方案時就應做出指導。學生實驗后教師要先引導小組學生對實驗結論進行總結,然后再根據實驗現象進行點撥。
三、緊密聯系生活,注重拓展課外實驗
以往的初中物理教學,課外實驗很少,因為教師更注重讓學生掌握教材中的實驗以應付考試,而這對學生的終身發展沒有太大意義。其實,生活和物理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就初中物理而言和生活的`聯系很密切,很多物理知識都在生活中得到了廣泛應用,物理實驗教學中提倡聯系生活,讓學生從生活中去了解物理,在生活探究中學習物理,這不僅可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對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科學素養都有積極意義。初中物理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切實把握好實驗對學生發展的作用,在課后引導學生展開實驗探究,以此來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如“光的折射”的教學后,讓學生在生活中用不同的實驗去驗證,如引導學生根據所學知識自制望遠鏡、顯微鏡等,如“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的教學后,引導學生對生活中常見的物質吸熱情況進行實驗探究。組織學生展開課外實驗,一要考慮安全性,要保證學生能安全地進行實驗,最好能在家長或教師的監督下進行,二要注重實驗后引導學生總結,讓學生能從實驗中獲得感悟。
四、總結
實驗是物理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初中物理教學實踐中,教師定要明確實驗對學生發展的積極作用,綜合應用好演示實驗、課堂小實驗、分組實驗和課外實驗,以此促進學生更好地構建物理知識,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初中物理教學論文15
第一篇
一、緊密聯系生活,創設情境,引出物理問題
教材知識是經過抽象概括的,初中學生雖然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但形象思維依舊起主要作用。要讓學生對抽象的物理知識有深入的理解,那就需要在課堂中,結合教學內容從生活中選取學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引入物理知識(現象),并提出相關的問題啟發學生思維,這樣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學習物理。首先,要注重引導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感受物理現象。初中學生好動、思維敏捷,但歸納概括能力不強。在物理教學中,教師以生活現象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在操作中提出問題,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聲音的產生和傳播”教學中,學生剛接觸物理,對一些物理現象還較為陌生,雖然學生在生活中都知道聲音是什么,但對聲音產生的條件還較為模糊。為此,教學中教師先引導學生利用身邊的課本、課桌、手等制造出聲音,接著再提出問題“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從而順利引入課題。其次,要注重結合多媒體展示生活現象,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入課題。在物理教學中借助多媒體的演示和播放功能呈現物理現象,直觀而生動,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熔化和凝固”教學中,為更好地讓學生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教師以多媒體展示鐵礦石在高爐中熔化為鐵水,從高爐中倒出的鐵水凝固成鐵板;實驗室里在低溫狀態下制得液態氧、氮和固態氧氮;不同季節、氣候下的水的狀態變化,然后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說熔化的例子,從而引入學習內容。
二、借助生活經驗,探究分析物理問題
初中物理所研究的內容大多和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學生對很多物理現象有常識性認識,但沒有經過抽象概括。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經驗來探究和分析物理現象,通過對多個具有共性的物理現象的分析,找出其本質屬性,從而抽象出物理知識,促進學生的知識構建。首先,借助生活現象引導學生分析問題。如在“動能和勢能的相互轉化”教學中,要讓學生理解動能和勢能之間可以相互轉化是難點,教學中教師先用幻燈展示地面上的兩個大小一致而深度不一的鉛球留下的印記,讓學生分析哪個印記是較高處鉛球落下時留下的,學生根據“爬得高、摔得狠”的生活經驗很容易知道印記深的是較高處鉛球落下時留下的。那么,為何更高處鉛球落下時所留下的印記就深一些呢?以此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生很快明白鉛球越高,下落到地面時的速度越快,在此基礎上引入實驗探究,學生就比較容易理解動能和勢能之間的相互轉化。其次,要注重借助小實驗引導學生分析物理問題。在物理教學中經常出現一些學生生活中沒有看到或很陌生的現象,此時要讓學生理解這些現象,教師就可借助小實驗幫助學生理解。如聲音的傳播中關于“真空不能傳播聲音”的知識點,因學生生活中真空現象很少,教師直接講述效果不是很好。教學中教師可將一個小鈴鐺放入燒杯,讓學生搖晃并聽其發聲,然后利用注射器抽出其中的空氣,再讓學生搖晃聽,這樣,學生對這一知識點不但印象深刻,也能很好地理解“真空不能傳播聲音”。教學中,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動手實驗,自制實驗儀器進行實驗,引導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理解物理知識。
三、結合生活問題,利用知識解決問題
新課改下的初中物理更加注重對學生科學實踐能力的培養,通過課堂教學引導學生構建物理知識,教師要注重結合教學內容和生活實際,設計具有可行性的實踐問題,引導學生利用課堂知識分析和解決這些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實踐能力。首先,要引導學生借助物理知識分析生活中的現象。課堂教學后,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借助課堂中所學的知識分析生活中的現象。如汽車駕駛室外面的觀后鏡為什么是一個凸鏡?轎車上裝有茶色玻璃后,行人很難看清車中人的面孔?工人師傅在砌墻時,為何常常利用重錘線來檢驗墻身是否豎直?如何檢驗?其次,要引導學生利用物理知識分析和解決生活問題。如夏天天氣太熱,有什么方法降溫?汽車發動機常常用水來散熱,如果不用水,又有什么好辦法等。
第二篇
一、入門階段的現象引入
初中的物理知識對于學生來說是既陌生也熟悉。說它陌生,是因為其中包含有大量的物理專業知識和概念,這是學生以前所不曾見過的,而且有的概念非常相近,稍微不注意就會造成混淆。說它熟悉,是因為所學習的知識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好像在小學的自然科學課程里面學過,但是稍微深入一點,學生便弄不清其中所存在的一些物理原理。因而對其來說,怎樣恰當的引入物理課題成為了教學的重點所在。事實證明,采用與生活實例相結合的方式來引入所產生的效果是值得肯定的。比如在初中物理的“摩擦力”概念引入中,我們可以從班上挑選出一名身體比較結實強壯的男生,然后挑選出一名嬌小的女生。讓穿上旱冰鞋的男生和穿著平底鞋的女生之間進行拔河比賽。讓同學們預測拔河的結果,最后對所有的同學進行追問道,為什么男生會輸給女生呢,是因為男生的力氣不夠大嗎?此時同學們紛紛就剛才看到的現象討論起來,有人說是由于鞋子的原因,而有人說這是運氣造成的結果。這時我在順勢的拋出“摩擦力”這個概念,這樣產生的教學效果比起直接切入來要好得多,同學們也能夠從這次拔河比賽中體會出更多的“摩擦力”,從而對于課堂學習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講解時期的實例闡述
初中物理的學習中存在著大量的定律需要學生去學習,這些定律不僅讀起來拗口,記憶起來也不是很方便,許多同學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打消了對于物理學習的信心。物理定律就像我國古代的文言文一樣,其闡述的并不是什么高深的內容,只要經過適當的翻譯,將其與現代生活關聯起來,理解其中的內涵并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因此,從在抽象的物理定律與具體的生活事務間搭建一座橋梁,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中找到突破口則為我們教學提供了一條捷徑。比如在講解到牛頓第一定律時,學生對于力只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而不是使得物體運動的原因這一解釋感到難以理解。這時我們引入生活中踢足球的例子來說明。足球為什么會從靜止的狀態突然動起來(運動員的腳給予了足球一個向前的,改變運動狀態的力作用)、足球為什么會在空中運動這么長的`時間(運動中并沒有力來維持這個狀態)、足球最后在草地上的速度會減為零(足球與草地之間的摩擦力作用使得足球的速度降為零,足球的運動狀態再一次受到力作用而改變)。如果我們以上述方式來講解牛頓第一定律中所蘊藏的規律,那么學生學習起來也就相對容易的多,學習的時效性就會有一個顯著的提升。
三、實驗過程的生活回歸
在初中的物理教學中,實驗環節是必不可少的。在實驗環節中學生們可以體驗到動手帶來的快樂。但是當前的初中物理實驗存在著一個小的問題,那就是實驗過于的簡化,以至于顯得與生活脫節。本來初中的物理實驗都是以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現象為藍本的,為了方便學生學習,將其進行一定的簡化,但是有時候這種實驗在簡化后反而看不到生活中的影子,偏離了原有的教學軌道。因而怎樣還原實驗的本身,讓其回歸生活,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成了我們所必須解決的問題。比如在對于摩擦力方向的判定上,同學們往往拿捏不定,我們不如擺脫現有實驗條件的束縛,邀請學生到結冰的草地上,讓其擺出加速滑冰的姿勢。學生們一只腳向前滑動,另外一只腳使勁的向后蹬地。這時人體應該受到兩個方向的摩擦力作用。而人體前進的方向正是摩擦力較大的那個方向,同學們在親身體驗這一差別之后,自然而然會做出摩擦力方向的正確判斷,這比通過簡單的物理實驗判斷出方向來要好得多。
四、習題作業中的問題融入
目前,很多學生能夠在課上對于所學習的物理知識有一個很好的掌握,但是到課后面對生活中的一些具體問題,卻難以用物理的角度去解答。這就暴露出學習初中物理是為了什么這個弊端。學習是為了什么,當然是為了解決實際生活中所存在的問題。但是現在的初中物理課程學習好像并不是以這個為出發點的,反而是以為了對付考試為主要目的,顯然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我們所能夠做的,就是要想方設法的讓學生走出應試教育這個瓶頸,幫助他們發現和發掘這其中背后所蘊藏的物理原理。為此,在課后習題中融入與物理有關的生活現象將會是一個非常好的解決方案。比如可以給學生布置一道這樣的家庭作業,讓學生在課后統計出家中家用電器的功率,學生在完成這個作業的過程中,便會對于電功率這個概念有一個更為深刻的認識。也可以讓學生在保證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去查看家中的電表,嘗試著讀出上面的示數,這樣學生立馬能夠將課上所學的知識轉化為現實生活中的某些技能。還可以讓學生對著這個月的用電賬單來核對下家中的用電情況,根據賬單上的數字,要求學生從用電金額中換算出實際的用電量,學會千瓦時和度數之間的相互轉換。綜上所述,要想實現中學物理教學與生活之間的緊密結合,我們必須抓住物理教學的四個主要方面,即入門、講解、實驗及作業。在入門階段用清晰,淺顯易懂的文字描述,在講解中輔助以生活實例,在實驗課上走出實驗室的束縛,在課后的作用中加強與鞏固。只有這樣我們在教學中才能夠真正達到提高實效的目的。
【初中物理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初中物理教學論文07-14
初中物理教學論文01-01
初中物理教學論文07-15
[薦]初中物理教學論文07-20
(精)初中物理教學論文07-21
初中物理教學論文[優]07-21
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論文05-21
淺析初中物理概念教學論文11-23
初中物理教學論文范文11-17
初中物理教學論文(15篇)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