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學論文通用[15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論文吧,論文是學術界進行成果交流的工具。為了讓您在寫論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中物理教學論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物理教學論文1
摘要:為了提升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與思維邏輯能力,文章從高中物理教學實際出發,分析了宏觀教學方式角度下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以及微觀教學實踐視角下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
關鍵詞:高中物理教學;思維能力;學習興趣
高中物理教學工作不僅是通過教學活動向學生傳授知識,更為重要的是通過日常教學實踐,在教學過程中逐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和思維邏輯能力,以達到新時代背景下素質教育的要求。傳統形勢下的高中物理教學,教師過度重視學生的應試能力培養,在教學活動中也多采用題海戰術的形式來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和考試成績,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雖然對學生的成績有明顯的促進作用,但從長遠來看,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1]。
一、宏觀教學方式角度下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
(一)激發學習興趣,培養思維發展基礎
在高中物理學習過程中,學習興趣的培養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基礎與前提。學生只有對學習物理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和求知欲才能全身心地投入物理學科學習過程中,帶動自身思維能力的培養。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首要工作就是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為了有效提高物理課堂學習效率和學習興趣,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根據實際教學情況,在傳統教學方式的基礎上靈活轉變,增加教學的趣味性與探索性。例如,在進行課堂知識講解之前可以通過相關問題進行課前導入環節,引發學生的積極思考,將原本單一、枯燥的課堂氣氛變得活躍起來,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學習,以探索的心態開始新課程的學習,為學生物理學習思維培養準備基礎[2]。
(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培養思維能力
物理學科的思維能力是一種復雜而又具有邏輯性的思考方式,其主要核心在于對已學知識進行重新分析、整理、歸納,并通過思維發散的形式在原有的知識認知基礎上進行新的創造與拓展。高中物理階段的學習是學生從定性了解物理現象到定量研究物理問題轉變的過程,教學活動中物理知識的教學與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只有在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積極獨立思考,才能有效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在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可以通過創設具體的物理情境,引導學生開展探索式的學習,又可以從整理相關物理知識點,形成完整的“思維導圖”引導學生進行歸納、比較、概括學習開始。學生在獨立思考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時,教師要積極的給予引導解答,幫助學生獨立思考相關問題的因果關系,并在教師的引導下獨立解決問題,從而最大限度地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帶動思維能力的提升[3]。
二、微觀教學實踐視角下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
(一)強化物理概念教學,建立科學思維發展意識
在高中物理學科學習過程中,學生樹立正確的物理相關概念是開展有效物理學習、掌握物理規律及解決相應物理問題的基礎。因此,加強物理概念教學,引導學生樹立科學正確的物理觀念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理論基礎。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強化物理概念教學。第一,以直觀感受為基礎進行物理概念教學。在進行物理相關理論概念教學時,既要注重技巧教學,又要注重直觀感受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根據日常生活中的某一物理現象引發學生對新課程內容的學習,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從感性入手,對該物理現象有一個初步的感性認知,在利用課堂小實驗產生直觀的視覺認識,通過這種直觀的感受教學,促進學生對物理理論概念的理解程度。第二,加強對比教學,剖析近似概念。在物理學科的學習中難免出現許多近似的物理概念和理論,在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采用類比的方式對先進的概念進行分析,加強對比講解,例如,動量與沖量的概念及其方向性上的區別等。引導學生從本質物理定義上進行區別,再通過相關概念單位及矢量等方面進行類別分析,以達到強化區分記憶的目的。
(二)優化課堂精講,促進思維活躍發展
傳統高中物理課堂教學過程多以教師為課堂講授的主體,通過對教材內容知識點進行講解,然后安排學生進行專項習題練習,以達到強化知識點的目的。這種傳統形式下的物理教學雖然對學生的知識點記憶有顯著的幫助作用,但就學生長遠發展來看,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和創新思維能力。新課程改革工作要求教師以學生為教育的主體,課堂講授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因此,新的教育背景下的物理教學活動在課堂教學中教室應該積極發揮“引導”的作用,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思維發散學習,改傳統線性思維為放射性思維。在教學過程中,在熟悉掌握教材內容的基礎上,為學生的學習設置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階梯性教學安排,引導學生逐步學會透過表層概念理論知識深入物理現象本質,從而達到對某一物理概念或規律的深化理解記憶的目的。通過教師的積極引導,幫助學生在理解記憶知識點內容的基礎上拓展思維發展,以點帶面,促進思維能力靈活發展。
(三)重視物理實驗,培養發散性思維能力
高中物理學科不同于其他學科的學習,物理學科的許多知識點,內容與理論都是建立在實驗的基礎上研究出來的,物理學科的學習除了基礎理論文化知識的學習之外,學習過程中的物理實驗必不可少。物理實驗過程不僅需要學生的循規蹈矩的觀察、記錄和操作,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基礎實驗引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在進行物理實驗時教師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優化實驗過程,發散學生思維能力。第一,引導學生對實驗現象與結論進行大膽的猜想。著名物理學家牛頓說過,“沒有大膽的猜想,就不會有偉大的發現”。在進行物理實驗之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相關實驗現象以及結論進行猜想,鼓勵學生大膽發表看法,然后再通過實驗過程進行驗證。學生大膽猜想的過程也是思維快速運轉的過程,大膽的猜想可以幫助學生突破傳統教材思想的框架,并在猜想過程中迸發創造性的思維火花。第二,改傳統驗證實驗為探索性實驗。傳統意義上的物理實驗都是對已學過的知識進行實驗驗證,在實驗的過程中學生也只是根據實驗步驟一步一步地進行操作,最終對已知的物理現象或定理進行佐證。因此,在開展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教學過程中,可以由教師引導學生開展以驗證實驗為探索性實驗的學習,在實驗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大膽的猜想,并根據實驗做好記錄、分析、歸納等工作。例如,在學習“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時可以先開展實驗教學,后開展理論知識教學,用實驗現象來表現理論知識定律,通過讓學生開展動物自由落體運動,結合打點計時器的記錄,根據計算運動過程中任意三個點的動能及重力勢能從而算出三個點位置的機械能,引導學生通過一系列的數據分析得出E0=E1=E2的結論。通過實驗教學,幫助學生激發對未知內容的學習興趣,促進思維能力的發散性發展。
三、結語
高中物理學習不僅要求學生能夠對教材內容進行數量的掌握運用,更重要是在學習的基礎上可以有效帶動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手段逐步引導學生開展高效的物理學習,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單義成.高中物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xx(6):140.
[2]夏俊.淺談高中物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J].中學生數理化(學研版),20xx(6):47.
[3]余會來.淺析高中物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創新思維[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xx(42):113.
高中物理教學論文2
摘要:高中物理是一門理論知識和實驗相結合的學科。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物理學科的特點,創造性地整合教材,用新的教學方法來調動學生的探究性,使他們在學習物理知識和運用知識的過程中發展和提高物理思維能力。在教學中,教師要構建以人為本的教學課堂,充分發揮學生的探究積極性,讓他們高效掌握物理知識,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學習主體;教學策略;合作學習
高中物理教材中包含很多抽象的知識,要讓學生在學習中充分的理解和掌握這些知識,教師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根據教材內容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探究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分析和探究教材中的新知識,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在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指導,使學生在遇到較難的物理問題時,能有效地從物理知識體系中調取有用的信息,有針對性地解決這些問題。在優化教學策略的過程中,教師要從學生的興趣入手,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提高他們的物理思維能力,使課堂教學高效進行。
一、構建以人為本的教學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傳統的高中物理教學中,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在教學時多采用題海戰術。在高強度的題目練習中,學生感到疲勞和壓抑,不能調動思維的積極性,學習效率不高。隨著素質教育的進行,教師要注重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把學生放到課堂的主體位置,引導他們積極地進行知識的探究。在學生主動探究下,他們的興趣高漲,對教材中的新知識有強烈的探究欲望,能充分運用已有的物理知識進行分析和思考,使學習效率大大提高。在構建以人為本的課堂過程中,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融入學生感興趣的教學環節,使課堂教學在學生的積極參與中高效進行。
二、深入挖掘教材,精心準備教學內容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在改變教學觀念的同時,要深入探究教材內容,根據學生的知識結構對教材進行合理有效的整合,讓學生能夠高效掌握學習內容。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要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進行,同時要根據學生的興趣和物理知識結構進行設計,使課堂教學內容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激發他們的求知欲,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究,加深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在準備教學內容時,教師要對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反思,認真分析造成問題的原因,并有針對性地解決這些問題。這樣,課堂教學內容才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運用已有的`物理知識進行分析和探究,獲得新的發現,有效掌握所學的知識。在進行教學時,教師要從學生的興趣出發,調動學生的參與性,使他們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積極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通過精心準備教學內容,使課堂教學真正從學生的興趣和自身能力出發,構建以人為本的教學課堂,這樣才能發展學生的物理思維,提高他們的探究能力,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開展合作學習,加強師生互動
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要深入到學生中間,了解他們的興趣和學習情況,并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和他們一起探討物理學習中難度較大的問題。良好的師生互動能夠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使課堂氛圍活躍起來。在進行師生互動時,教師還要注重生生互動,通過開展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小組中進行交流討論,使他們通過互動,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在合作學習中,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指導,使每個學生在小組中都能發揮自己的作用,為小組的合作探究貢獻一份力量。小組成員的分配要合理,即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學習能力進行分配,把興趣愛好相近的學生分到一個小組中,以使合作學習更好地開展。同時,在小組成員分配時,教師要把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分到一個小組中,使小組成員在探究過程中能互相幫助,共同取得發展。
四、設計開放性的題目,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學生思維的發展對于他們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識有重要作用。在教學中,教師要設計開放性的題目,給學生充足的思考空間,讓他們通過自主探究,從多個角度對題目進行分析,理清思路,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在設計開放性的題目時,教師要融入創新思想,從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入手,注重題目的質量。在讓學生進行題目探究時,教師要對他們的思路進行指導,讓他們掌握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促進學生物理思維的發展。在解決這些開放性的題目時,教師不要限制學生的思路,而是要鼓勵他們從多個角度對問題進行分析。在不斷的探究和嘗試過程中,學生能創造性地解決問題,他們的創新思維也獲得了發展。在學生遇到難以解決的題目時,教師要對他們進行啟發和點撥,讓學生深入思考,積極開動大腦,讓他們自主解決這些問題,實現高效的開放性課堂的構建。
五、注重實驗教學,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既要注重理論知識的教學,又要注重實驗教學,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認真探究,用嚴謹的科學態度進行實驗操作,通過實驗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在實驗教學中,教師要敢于創新,根據教材內容設計出各種各樣的小實驗,讓學生在操作過程中結合物理知識來進行思考和探究,加深他們對物理理論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嚴謹、科學的實驗態度。在課堂上結合小實驗進行教學,有利于激活學生的思維,讓他們通過直觀的物理操作來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和定義。在動手操作過程中,學生有強烈的探究欲望,他們敢于嘗試,在遇到問題時能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和思考,有利于更加深入地發展他們的物理思維。在實驗過程中,教師不僅僅要調動學生操作的主動性,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實驗操作中,更重要的是激發他們思維的主動性,讓他們能根據所學的物理知識,在教師的指導下大膽地改進已有實驗,甚至自己設計實驗,使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思維真正被開發出來。總之,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進行反思和總結,找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進,使物理教學在改革中不斷取得進步。教師在優化教學策略,激發學生主動性的同時,要從物理學科的特點出發,既要注重物理知識的教學,又要加強實驗教學,讓學生結合實驗操作來深入的分析和思考理論知識。在實驗教學和理論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活動中,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夠有進一步的發展,同時,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探究能力也會得到不斷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張志德.高中物理課堂有效教學策略淺析[J].讀寫算(教育導刊),20xx(9):15.
[2]石磊.優化高中物理教學的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xx(21):126-127.
高中物理教學論文3
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理念強調:基礎教育的任務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改變單一的接受性學習,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通過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培養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如何在教學實踐中體現新課程理念,結合近兩年的教學實踐,談談我的看法和體會:
一、構建和諧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激勵學生建立新的學習方式
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即要求教師站在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對話和交流;過去在教學活動中由教師控制的那種沉悶和嚴肅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真誠和激情。怎樣才能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我認為:
1、教師要學會與學生合作、交流
在課堂上教師要勇于蹲下來看學生,這是一種人文關懷。不僅是身體蹲下來,心靈也要蹲下來,全身心地融入到學生中間去,與學生一起合作、交流、探究。
2、教師要學會傾聽、賞識和激勵
教師要真誠的學會傾聽,和學生共同探究,共同發展。同時教師又是一名成功的賞識者,要關注每一個學生每一件“小事”,賞識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積極表現。把“很好”、“不錯”、“真聰明”、“了不起”等常掛在嘴邊,把贊許的目光和掌聲經常送給學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中得到快樂和動力。
二、發揮教材功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新教材的特點是內容新穎豐富、聯系生活實際;欄目分明、圖文并茂;趣味性、可讀性強,這給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教師要借此基礎充分發揮教材功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我的具體做法是:
1、制定課前預習提綱,指導學生閱讀教材。課前預習可以使學生獨立思考發現要探究的新問題,了解明確新課知識中的疑點、難點、重點、激發出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興趣。
2、課堂上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自主學習問題情景,亦即把學生自己能夠掌握的學習內容讓他們通過自學、討論先行解決,然后教師再針對學生不能獨立掌握的內容進行重點講解或指導。
3、充分利用教材中“實踐與拓展”、“資料活頁”、“我們的網站”欄目,開展課外實踐活動。粵教版教材“實踐與拓展”欄目中安排了大量的課外動手實驗、調查或者搜集、分析資料等實踐活動,以及有關知識拓展性的思考等。“資料活頁”、“我們的網站”欄目中有介紹物理學家、物理發現、物理學及其技術對社會帶來的影響等與教材內容相關的知識。物理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些欄目,指導學生開展課外實踐活動。
三、積極實踐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共同發展
合作學習能擴展學生的視野,使學生看到問題的不同側面,對自己和他人的觀點進行反思或批判,從而建構起新的和更深層次的理解,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要有好的合作學習效果,要注意以下幾點:
1、合理建立學習小組。建組時教師要充分考慮每個學生的學習成績、各種能力、男女性別等,盡量保證一個小組內的學生各具特色,能夠取長補短。
2、小組每個成員應有不同的任務或角色。如在四人小組的實驗探究中,小組長、實驗操作人、記錄人、中心發言人等應明確分工;在課堂的討論和交流活動中,對同一問題的不同角度的分析或者推導證明,對多個問題的研究,小組各成員應承擔不同的任務。
3、交給學生合作學習的方法。能說:要求學生學會中心發言,語言流暢清楚,能說服其它組的同學。會聽:要學會傾聽,聽也是學問,要能聽清他人與自己不同之處,聽懂與眾不同的見解,聽好自己疑惑之處別人是什么見解。勤思:對別人的.發言不能聽而不想,要善于提出自己的疑問,要運用知識、經驗進行反駁。
四、加強探究式教學,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新課程突出強調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而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需要通過學生具體的探究活動來實現。因此,一方面,教師要認真落實教材中已有的探究內容。另一方面,教師應善于從教材中挖掘適合的內容,結合本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有計劃的在課堂內外讓學生開展探究活動。
當學生學習了電路一章后,筆者經過精心的實驗準備和教學設計,對“電源的輸出功率隨外電阻的變化規律”的教學采用了課堂探究模式,主要教學流程如下:
1、提出問題:當外電阻變化時,電源的
輸出功率如何變化?
2、猜想與假設:當外電阻為零,輸出功率為零,當外電阻為無窮大,電源輸出功率為零,故當外電阻從零逐漸變大時,輸出功率先變大后變小。
3、制定計劃、設計實驗:小組討論設計實驗方案,教師指導。
實驗室可提供器材有:干電池2節,滑動變阻器(20Ω),電阻箱,定值電阻(5Ω),電壓表,電流表,開關,導線若干。
4、進行實驗:學生開始合作進行實驗,教師巡回指導,重點關注實驗技能差一些的小組。
5、分析與論證:小組初步處理實驗數據。
6、評估:各小組實驗結果基本一致:電阻變大,輸出功率變小,與預測不相符。討論分析后發現電源電阻太小,提出改進實驗方案:采用等效電源法—給電源配置5Ω電阻,“增大”電源內阻。小組再次進行實驗。
7、交流:各小組課后完成實驗報告,并將其張貼在教室后面黑板欄內進行交流。
這節探究課是一堂探究內容豐富、深刻的探究活動。通過合作、探究,加深了學生對規律的認識,培養了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
五、教學反思
在粵教版物理新教材的教學實踐中,筆者感覺到,作為教師,應不斷學習與新課程標準和改革方面的理論,并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和總結,以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其次教和學的方式受多種因素制約,有些很難理解問題限于學生的知識水平、理解能力,即使合作探究也不會有什么效果,這就要求教師要靈活處理,不能刻意的追求某些教學的外在形式,把課堂教學版式化。
高中物理教學論文4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主要核心。在高中階段,知識點的難度相對于初中階段加深很多,學習任務較重,新課學習重要的是提高課堂效率,因此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成為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任務。
要提高課堂效率,就要做到教學 “高效性”。這就要求每個老師在單位時間內能更多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或完成同一教學任務所需更少時間、更少精力等成本代價,包含著 ‘輕負、低耗、高質’,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提高教學效益。
高中物理主要的學科模塊包含力學、電磁學、光學和熱學是選修模塊,高考重點考察力學和電磁學,而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將這兩塊學會并熟練掌握,必須要提高課堂聽課效率,進而提高解題效率。一堂課堂教學是由許多教學環節組成的,一堂高效的課堂必須經過一線教師的認真備課、細心組織才能讓學生獲益最大。教師能事先備好知識點、備好學生,才能在課堂中游刃有余,機智從容應對學生的各種疑問。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 筆者認為要做到高效課堂,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方面:
一、備課素材多樣性必不可少
在教學之前,教師必須閱讀很多相關材料。筆者認為教師在備課時,應該充分理解教材的知識脈絡,并能有針對性的對重點和難點進行突破。如果還相對缺乏教學經驗的老師,可以在備課時,遇到難以突破的知識點或者比較抽象的內容時,可以事先請教老教師,或者利用好網絡資源,以及中學物理等期刊的相關書籍進行參考,將抽象知識形象化,便于學生理解。當然現在的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越來越廣泛,在某些領域甚至比老師知道的更多,此時我們教師的職能就需要發生變化,不僅會傳授知識,更要會引導學習方向,激發學習動力,要做到這點,老師必須多讀書,讀好書。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開闊教學思路,隨手為課堂提高一些豐富有效的素材,讓物理課堂生動形象,有血有肉。
二、注重自然現象的呈現,揭示物理規律
物理是一門科學,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的現象走進課堂。比如在上選修 3 -4 第四章第 1 節 《光的折射定律》這堂課時,教師的引入可以從平時的生活經驗著手導入新課。比如放在水中筷子像彎折成兩段; 在一張紙上寫上一個字,讓學生透過裝滿水的水杯觀察這個字,發現字變大了。課前也可以讓學生做個小游戲。讓學生試著用牙簽叉靜止在水中的魚 ( 可以由彩色泡沫塊做成的) 。結果眼睛瞅準了魚,但老是叉不到。
“筷子彎折”實驗中,學生根據平時的經驗產生認知沖突,從而引發思考,為什么筷子會在水肯空氣的交界面處發生偏折? “水中叉魚”的實驗中,學生看到了魚,但是沒辦法叉到魚,這又引起了他們的思考,為什么看到的魚不是真實的魚? 其實他們只是看到魚的虛像。這是因為光線發生偏折現象,從而引出新課光的折射。
經過這兩個認知沖突,此時教師帶領學生進入新課的學習,迷惑就會逐漸解開來。所以教師應該關注每堂課的實驗教學細節,讓課堂豐富多彩!
三、巧問問題,激發學生的思索
有針對性的問題能夠促進學生的體驗與感悟,促進課堂教學的發展,激發學生的思考,使學生及時獲得啟迪,提高學生的知識轉化和應用的能力。
怎樣設置有效性問題成為每一位老師在教學前應該仔細斟酌的必要環節。新課程強調提高學生的分析、對比、歸納、概括等綜合能力。所以教師在課堂上設置的問題,應該層層深入,層層對比,使學生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教師可以針對一個知識點,提出幾個問題組成問題組,在學生解決這些問題時,也就自發地概括出相應的知識。例如在學完選修3 -1 第六章第2 節 《磁場對運動電荷的作用》中洛倫茲力的基本概念后,為了加深學生對洛倫茲力的理解,教師可以將洛倫茲力與電場力進行對比,提出這幾個問題:
1、電荷放在電場中一定會受到電場力的'作用,對不對?
學生: 對!
2、電荷放在電場中一定會受到洛倫茲力的作用,對不對?
學生 ( 思考) : 不對!
3、什么樣的電荷放在磁場中才有可能受到洛倫茲力的作用?
學生 ( 思考) : 運動的電荷
4、是不是所有的運動電荷放在磁場中都能受到洛倫茲力作用?
學生: 不是。
5、電荷做什么運動可以不受洛倫茲力作用?
學生: 當電荷運動方向與磁場方向平行時不受洛倫茲力的作用。
通過這些問題的逐一拋出,加深了學生對帶電粒子受到的電場力和洛倫茲力的理解和應用。
四、合理的課堂練習是鞏固新知的關鍵
學完新課后,教師可以選擇有針對性的課堂練習對新知進行鞏固,以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課堂適應性練習不在于量多,而在于能夠突出針對本節知識的應用,同時如果教師能夠舉一反三,先舉一個例子,然后逐漸變換條件,衍生出更多的練習,讓學生逐步思考,對于加深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對知識的處理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物理是一門有趣而嚴謹的學科,學習物理能讓學生明萬物之理,發現科學規律,增強邏輯推理能力。而高效課堂能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提高,當然要做到高效課堂,除了以上幾點建議外,還要求老師們有扎實的教學基本功和良好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對老師建立了信任,師生之間形成了一種融洽、和諧的氛圍,這樣也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確保每堂課都能成為高效課堂。
高中物理教學論文5
摘 要:在我國教育事業逐漸改革的過程中,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在高中物理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通過活動教學模式的引進可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為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高中物理;發展現狀;活動教學
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對于人才的需求逐漸趨于綜合性的發展方向,因此,在我國教育事業的改革過程中,整個教育模式也就成為人們多關注的焦點。而在高中物理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學模式的.改革一定要掌握基本的課程特點,通過活動教學內容的引進,可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在積極探索的過程中掌握基本的學習技巧,在學習的過程中形成主體性的精神,從而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高中物理課程教學的發展現狀
(一)物理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形式差別
在高中物理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基本的教學模式存在很大的差異性。通過活動課程教學模式的引進可以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但是,在現階段高中物理課程教學過程中,雖然很多教師在課程講解時會運采用活動性的教學模式,也逐漸運用了快樂教學法、探究學習模式以及合作學習的基本方法等,在一定程度上為學生的發展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但是,在課堂上雖說營造了和諧化的學習氛圍,并沒有在根本上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充分的保證,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在教學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差異性。
(二)物理教師的觀念存在一定的差異性
在現階段高中物理課程的教學過程中,一些物理教師會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活動性的教學思維相對較少,大部分時間還是以教師的講述為主,而在課堂中也很少關心學生的學習情況。在相關調查顯示中可以發現,在物理課堂中學生可以自主學習的時間少之又少,從而導致整個課堂的氛圍過于沉悶,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難激發出來。而且在高中物理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有些物理教師的自身水平存在很大的不足,這也是不愛開展活動教學內容的基本原因之一。
二、活動教學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運用
(一)建立活動教學的教學情境
通過活動教學模式的引進可以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整個教學的過程中。因此,在這個過程中,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建立教學情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例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中物理課程必修二“向心力”的課程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在課前準備一個燒杯,在燒杯中放入一條小魚,讓學生思考可以通過什么方法將燒杯放到之后,燒杯中的水和小魚不會掉落,通過問題的設立學生會積極參與到整個課程之中,發散學生的思維,有的學生會說“把它放在外太空”,有的學生會說“將燒杯上方蓋上塑料片蓋,通過壓強的作用將其吸引,這樣就不會掉下來了”等,相關教師要給予鼓勵性的回答,從而為學生的學習建立一定的自信心,然后,再根據向心力中的相關內容進行以下活動,這樣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學生對向心力的理解。
(二)在教學過程中設置問題探究
在現階段的高中物理課程教學過程中,為了實現活動式的教學模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設置問題的探究,使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形成假設以及猜想的思維模式,從而通過對知識的運用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案,為學生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例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安培力磁感應強度時,可以設置相關的問題“安培力的基本概念是什么,為什么要稱作是安培力”等內容,從而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樹立學習的目標,與此同時,在問題設立的過程中一定要充分結合所建立的活動內容,從而在一定意義上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為我國人才的培養提供充分的'保證。
(三)培養學生總結規律的能力
在現階段高中物理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通過活動課程的進行,可以培養學生知識總結的能力,從而使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合理運用相關知識,也在根本意義上培養了學生的探究精神。對于高中物理課程而言,許多物理知識都要根據相關實驗的總結才能得出結論,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合理地運用活動教學模式,使學生通過知識的運用掌握基本的學習技巧,形成舉一反三的思維模式,從而在一定意義上為我國教育事業的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礎。
總之,在現階段我國高中物理課程的教學過程中,要想實現學生的綜合性發展,就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通過活動性教學模式的引進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習的興趣,為我國綜合性人才的培養奠定良好的基礎。與此同時,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基本現狀,制訂科學性的活動策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整個活動過程中,從而為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高中物理教學論文6
一、要引導學生多觀察、多提問和勤思考,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的。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地建構知識的過程,不是被動地吸收信息。所以教師在物理教學中不能為實驗而實驗,要有意識地留出時間,讓學生自己去觀察,對出現的各種現象,應多問幾個“為什么”,教師在組織學生觀察時應精心設問,啟發學生的思維。例如,在講“牛頓第三定律”時,教師可提出問題:(1)把鐵球浸沒在水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怎樣變化?圓盤測力計的示數怎樣變化?兩種測力計示數變化的關系如何?(2)兩個測力計示數的變化說明什么?這樣設問,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大膽質疑,使學生思維活躍起來,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提問能力及創新思維能力。
二、把部分演示實驗改變為師生協同實驗。
在傳統的物理實驗教學中,課堂演示實驗一般以教師為主體,學生僅僅是旁觀者,沒有直接參與,不利于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而將物理演示實驗改為師生協同實驗,讓學生充分地動腦、動手、動口,能夠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可邊提出問題,邊指導,學生進行實驗,在實驗中學生得出的結論有可能與應得的結論不吻合,經過教師的指導,學生反復實驗,直到實驗成功,讓學生在主動否定自我和超越自我中得到能力的提升。
三、重視探究實驗。
在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應當把握科學探究的主要環節,運用實驗啟示學生自主地提出問題,作出猜想與假設,設計探究方案,進行實驗操作,收集相關信息,得出相應結論,對實驗進行評價,交流實驗探究的成果。這里一定要注意有意識地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設計實驗方案,培養學生盡可能做到一個物理規律可用多個實驗方案來探究。例如,在探究“自由落體運動的加速度”實驗中,經過學生思考,分組討論設計出多個方案:(1)利用打點計時器,打出反映重錘做自由落體運動的一系列點跡來進行探究;(2)用光電門計時的自由落體實驗儀進行探究(獲得多組速度v與時間t數據,描繪v—t圖象進行探究);(3)利用直尺、停表記錄物體下落高度和所用的時間進行探究;(4)用滴水法進行探究(找一敞口輸液瓶,在其下方放一個金屬盤);(5)利用在本地拍攝的頻閃照片進行探究;(6)利用單擺進行探究。通過多個實驗探究同一個物理規律,不僅讓學生感到通過探究所獲得結論是可靠的,更讓他們感到課本上的實驗不是唯一的,而且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方法進行實驗,更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個性,活躍學生的.思維,激發和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探究與創新欲望,達到不同層次學生的創新能力都得到培養的目標。在物理實驗過程中,將同一套器材盡可能地應用于不同實驗之中,凸顯盡可能多的實驗現象,發掘實驗器材的新用途,從而實現創新。
四、拓寬實驗方法。
物理方法既是科學家研究問題的方法,也是學生在學習物理過程中常用的方法。常見的物理方法,如模型法(即將抽象的物理現象用簡單易懂的具體模型表示)、疊加法(物理學中常常把微小的、不易測量的同一物理量疊加起來,測量后求平均值的方法)、控制變量法(為了弄清事物變化的原因和規律,必須設法把其中的一個或幾個因素用人為的方法控制起來,使它保持不變,然后來比較、研究其他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等。在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會實驗的具體做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實殮技能,還要能根據典型的物理實驗,引導學生及時總結歸納研究物理問題的實驗方法。
高中物理教學論文7
探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學科領域內或現實生活情境中選取某個問題作為突破點,質疑、發現并解決問題。在學習過程中,注重學生的獨立思考和相互探討,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意識,激發學習熱情。
一、探究性學習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優勢
學生的學習可分為發現問題、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四個階段。在這個過程中,探究性學習模式貫穿始終。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在講臺上講授知識,學生在下面聽講并且做筆記。這種模式在很多學生看來是枯燥無味的,很多學生在課堂上昏昏欲睡,尤其是物理這樣理論性非常強的學科。而運用探究性學習模式,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興趣。因為其在本質上來說是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讓學生能夠自主思考、自主探索物理中存在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所起到的是引導作用,引導學生如何自己尋找答案,通過自己的思考,學習到新知識,這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對物理的興趣。
(二)增強教學的靈活性
相對于傳統的教學模式來說,探究性教學模式能夠極大地提高教學的靈活性。因為其并不是一種固定的教學模式,沒有固定的教學思路。因此,教師教學的靈活性非常高。對于高中物理而言,每一堂課講授的知識都是不同的,而每一種知識有著不同的探究模式。學習物理的方式有實驗、模型觀察等方式。教師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三)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新課改要求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探究性教學模式恰好符合這一點,其講究讓學生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應用知識。因此,通過探究性學習模式,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性和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全面提升學生的物理成績。
二、探究性學習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一)巧妙設置問題
在探究性教學模式之中,教師能夠起到引導的作用,而教師的引導很多時候是通過提問問題來進行的。因為學生的能力不一,一部分學生能夠通過自主學習掌握全部的知識點,但還有一部分學生無法通過自主學習掌握全部的知識點,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引導。教師只是引導,不能直接告訴學生所需要掌握的知識。因此,設置問題非常關鍵。例如,在講授重力的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先問:“牛頓為什么被蘋果砸?”引導學生聯想并預習重力知識。在課上,教師可以拋出問題“蘋果掉落與地球引力有關嗎?假設蘋果質量為0.5 kg,那么它掉落的速度是多少?”以此來引導學生探究重力與質量、速度之間的關系,使學生充分理解牛頓定理。
(二)注重物理實驗
高中物理也是一門實驗性非常強的課程,而通過物理實驗,一方面可以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另外一方面也有利于學生更加細致地了解所學知識點及其中所包含的疑點,提高學生對物理的興趣和學習物理的效果。例如,在講解高中物理中打點計時器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實驗室,讓學生自己使用打點計時器,并利用打點計時器來完成一系列的物理實驗,這樣學生在使用的過程中就非常容易地掌握了相應知識。
(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在學習知識時,課堂上大多學習一些理論知識,而學習理論知識的目的是為了能夠更好地運用其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例如,高中物理的比熱容知識就可以解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問題。通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對理論知識的運用能力,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觀察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現象。學生在運用所學知識解釋這些現象時,不自覺地就會加深對知識的認識。這是一個良性循環的過程,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三、結語
課程改革一直以來都是教育改革的重點,傳統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已不適合當前社會的發展。當前社會所需的人才是具有創新性、探究性、思考性的綜合型人才。因此,在日常教學中,也應著重培養學生的這些能力。在高中物理教學中采用探究性教學模式,能夠給學生自主探究的機會,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因此,高中物理教師應該重視探究性學習模式,在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都貫穿探究性教學模式的精神。
參考文獻:
[1] 徐積風。淺析探究性學習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xx(1):80.
[2] 饒永康。探究性學習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C]//新教育時代。新時代教育學術論文集。天津:天津電子出版社有限公司,20xx:2.
[3] 仇曉鳳。探究性學習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xx(16):136-137.
[4] 李婭。淺析探究性學習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核心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xx(5):49.
[5] 唐芹。探究性學習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中學),20xx(5):115.
高中物理教學論文8
一、物理生活化探究的緣起
《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高中物理課程應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主動參與,樂于研究,勇于實踐,勤于思考,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學態度與科學精神。
1.新課程的研究
新課程的核心思想是“面向全體,因材施教”“力求滿足不同類型、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我們要正視學生的個別差異,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從學生的個別差異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進步。
2.高考改革的要求
高考改革的目的主要不是追求公平,而是保護兒童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是追求教育的效率。實行高考與學考兩種不同的形式,就要求我們進行分層教學、分組學習、選課制和“走班”教學等改革嘗試。
3.物理課程的特點
中學物理課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是使學生獲得一定的能力。要求學生能識別所觀察到的現象中的變量,會整理觀察到的信息(例如,觀察和記錄電流改變時導體上的電壓),要會處理信息,以便研究找出關系(例如,作出電壓與電流的關系圖線),會根據簡化的假設粗略地進行估算,會把空間信息轉化成其他形式(例如,理解實際電路與電路圖的關系)。
4.專家的研究
北京語言大學謝小慶在20xx年就說:我們進行改革,主要是為了提高教育的效率,為了改變青少年的普遍厭學狀況,為了保護青少年的好奇心和發展青少年的創新能力,為了改變“讀一本書、教一本書、背一本書、考一本書”的局面。
5.學生的感受
一個早就畢業的學生在某個論壇中就說道:我讀高中的時候,物理就爛得不得了。當時覺得興趣不在上面,現在發現不是,其實問題還是在應試教育上,老師講的就是做題,和生活實際脫節了。不過最近看了部日劇,叫《神探伽利略》,作者把推理和物理結合起來,讓我又來了興趣。還專門去圖書館找了物理書來讀。所以說,學習的關鍵還是在興趣,知識也要活學活用到生活的各個方面。我高中畢業十幾年了,前不久我才知道鋁箔紙包住手機可以屏蔽手機信號,而這個知識點我也是從《神探伽利略》里面學來的,而我的高中物理老師從來不講這些,據說他還是省里的高級教師。
二、物理生活化研究的原則
我們在研究物理與生活的時候,教學目標是從學生認知能力出發,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根據學生能力的最近發展區來研究教材。
1.適度性原則
根據學生實際的知識結構來研究教材,符合學生認知能力。知識的.學習不宜過早,不宜過難。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較弱,因此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同時也是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宜增加教學難度和深度。
2.發展性原則
結合選修教材3-1中電學知識內容,結合生活中的常識,讓學生能夠認識到書本知識的實用性和趣味性。在學習一些電學知識的同時,也能對家里的電器進行簡單維修。為此,需要比較全面地學習一些電學常用技能。通過實踐操作訓練,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發展性原則的另外一個體現是在原有知識和能力上適度創新。有些生活中遇到的難題可以用我們所學的知識進行解決。比如,生活中經常出現的電瓶車、手機等電器充電時間過長,對電瓶或電板造成損傷的事情,我們可以創造出電路,解決好這個問題。這樣的小發明、小創造是我們學習物理知識最大的成就。當學生掌握這些技能后對物理知識就不僅僅是喜歡,而是非常熱愛這門學科了。
3.可操作性原則
高中生擁有比較多的物理知識,從理論上說可以完成很多生活中的電學應用,甚至可以進行一些簡單的電器維修。但實際上很多學生連基本的生活電器常識都不清楚。因此,我們需要解決一個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問題。通過一定的銜接性課程,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常用工具,學會一定的實用技能。然后通過一些案例分析,學會相比原有物理書本上更加實用的電學技能和應用知識。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合作學習、小組協作等方式培養學生不同程度的技能水平,也提升學生的研究性學習能力,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提供更好的實踐訓練。
4.綜合性原則
在制定目標時要以學生實際知識能力和操作實踐能力為基礎,既要體現教學內容的針對性,又不能忽視教育過程的系統性。在教學中,還要能體現良好的合作精神,畢竟學生在學校學習是為了今后參與社會活動做知識和能力上的準備。
三、物理生活化的研究策略
高中物理生活化的教學方法主要是采用“三合一”的方式,即以“學習知識+培養能力+創新意識”為目標來培養學生能力和興趣為主的特色教學。1.基本能力培養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各種生活中實際用到的電學基本技能,強化實踐動手能力,使學生獲得實踐的體驗,進而影響他們的學習態度和價值觀,從而增強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2.實踐操作教師根據學生學習的技能水平,提出相應的課程要求,讓學生完成一定的具體工作,在實際中提升自己的各種操作能力,熟悉各種常用設備的應用。這是師生、生生之間的雙向互動的過程。3.案例分析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根據一些其他同學曾經完成的研究案例,通過分析比較,掌握基本的研究方式和特點,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4.小組調查為了完成自己小組的研究課題,了解具體的相關信息,必須進行一定的分析和調查。確定研究內容是否具有研究價值,研究的方案是否科學,研究的內容和材料是否真實。通過各種不同的調查方法從而獲得第一手資料。
5.作品展示
這是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向學生提供展示自己作品的平臺,通過集體對比和討論,不斷完善研究成果,真正有效促進學生各項能力的提升。
四、物理生活化的實踐
在實際教學的設計中,我們有意識地根據新高考改革特點,大力培養學生職業技能和實踐操作能力,利用高中階段的電學知識和生活相結合,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家用電學知識,并能根據實際情況做一點科技創新,增強學生的成就感。在實際操作中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結合物理教學中部分選修知識和實踐相結合的方式,有目的、有步驟地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和實踐操作能力。
1.對學習選修3-1后的一些理論知識的深化
電學中的一些書本知識需要教師進行一定的強化教學,讓學生能將書本知識生活化,了解和掌握一定的電學電路知識。比如,多用電表是電學上一個比較重要的儀器,通過教材上的原理學習,知道多用電表的內部結構,了解測量原理和讀數的特點;學會用多用表測量小燈泡電阻、二極管等元器件;探究用多用表測量和區分新舊干電池。比如可以提出如下的探究問題:有同學通過多用表的紅黑表筆分別測量三節干電池(一節新電池、一節舊電池和一節廢電池)。他發現了一些有趣的現象,通過這些讀數,很快分辨出哪一個電池是新的,哪一個電池是舊的,哪一個電池是廢棄無用的。請同學們實踐操作一下,找到分辨的方法。通過對多用電表不同量程的估計分析,提升學生實踐操作和理論結合的綜合能力。對生活中常見電器測量和診斷則結合實際情況,了解家里實用電器的功率和實際電阻,為今后學習判斷電路是否正常和維修打好基礎。同時有條件的同學可以學習電工筆的正確使用。同時能區分各類電容器,并了解和實踐測量二極管的正向電阻和反向電阻。
2.電學應用入門之實踐操作
了解一些常用電學維修常用的工具,并通過一些理論分析了解這些設備的實用特點和注意事項。可以通過多樣化課程等形式,動手操作掌握電學運用于生活中的基本功。可以分成四個環節:第一節:電烙鐵的認識和使用。通過理論學習,培養學生掌握基本的電烙鐵使用方法,了解一些和電烙鐵有關的操作要求和相應的配套措施。第二節:實踐操作動手,這一節課讓學生實踐操作使用電烙鐵。在實踐中學習操作拆焊和點焊,逐步提升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可以用電烙鐵完成對一塊廢棄電路板的若干元器件的拆卸。認識白熾燈的控制電路,動手安裝一個控制開關。第三節:門鈴制作,認識門鈴的主要結構,要學習和了解各類門鈴特點,學習簡單門鈴內的主要元器件和電路圖。重點學習三級管的主要特點和基本的判斷技巧。第四節:實踐操作制作簡易門鈴,這節課是學生實踐操作為主,通過實踐安裝門鈴,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可以通過現場指導方式一步步示范各種實踐技能,讓學生感受到真正的學有所用。
3.生活中的電路和簡單維修
物理應用于生活中,要更加關注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讓學生知道,有時候家里的一個插座壞了,一個吹風機壞了或電茶壺壞了,我們總覺得扔掉可惜,但是去維修點維修的話,他們也不太愿意維修。其次,了解家用電路的特點,學習家用電路圖的識別和比較。生活中各種電器有各自不同的符號,這個內容比書本上更加細化,讓學生了解各種生活電器的特點。當然,在電路安裝中也有許多小技巧,學生可以通過這樣的學習掌握更加實用的電路安裝技術。再次,讓學生嘗試用工具更換插線板的連接線,或焊接脫焊的節點。通過電吹風等小家電的簡單維修實踐,學生可以學習各種電吹風的主要結構,學習各種常見問題的處理,通過實踐案例告訴學生電學維修的各種小技巧。
4.科學探究和調查報告
通過案例,提升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和科學探究的積極性,培養團隊合作的意識。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一定的課題研究,完成相關的研究報告。并通過集中展示評比的方法,對學生研究進行考核。部分優秀的成果進行改進后參加上級各種活動評比,增強學生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學會做科學探究的調查表。通過實踐調查掌握第一手資料是科學探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實踐分析,制作和完善一些科學探究的調查表。這樣的能力也是今后學生非常有用的職業技能。深入研究,完成課題報告是以《充電保護器的設計和制作》為例進行說明如何不斷完善科學探究過程,如何進行科學報告的撰寫和完善,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探究的真正價值。當物理教學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時,物理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發起學生學習和解決物理問題的興趣。因此,物理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滲透生活化元素,從生活中尋找學生感興趣的學習素材與問題,引導學生用物理的思維方法去觀察和認識周圍環境,這樣才能幫助學生真正獲得富有生命力的物理課堂知識,使他們不僅理解所學的知識,而且能夠應用,從而切實體會到物理在生產、生活、科技與社會領域的應用價值。通過理論學習、實踐維修,培養學生動手參與生活中的各種有意義的活動,提升學生學有所用的意識。通過開展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科學探究的常用技能,為實現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為今后的職業道路提供一個可以參考的實用技能。
高中物理教學論文9
摘要:高中物理作為一門自然學科,對于學生的理性思維以及邏輯思維的要求較高。在我國正式進入微時代之后,教育領域也受到微時代的影響,使得微課在教學之中得到廣泛地應用。分析微課的含義與特點,這樣才可以運用微課,讓高中物理教學變得簡簡單單。
關鍵詞:高中物理;教學;微課
隨著高中物理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針對現有的教學模式,其本身相對傳統,對于物理知識的講解也顯得相對枯燥,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得不到有效地調動。隨著高中物理課堂與微課的相互結合,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樣才能滿足高中物理教學目標的實現。
一、微課的含義及特點
微課,基于課堂教學視頻作為核心,從而形成囊括教學反思、素材課件、學生反饋、練習測試等一系列在內的教學模式。通過教學主題的利用,能夠為學生營造一個獨立的學習內容和學習環境,從而實現知識集中性的講解。就微課本身而言,其存在的特點在于:第一,時間短。微課本身就體現出一個微字,在教學之中,不需要長篇大論,只需要截取重點的知識呈現在微視頻之中即可,一般在5-8分鐘最佳。這樣才能確保學生能夠充分地集中注意力;第二,內容精。所謂的精,也就是要求微課的內容能夠最大幅度地精簡,教師要為凸顯課堂教學的某一個知識點或者是針對某一個教學環節來進行精簡化地處理,這樣才能確保微課的內容條理分明,并且內容主題也足夠清晰。當然,微課的精致,也要求教師在制作視頻的時候可以通過相關的信息技術手段來修飾教學的內容,進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三,使用方便。在實踐教學環節,當教師做好視頻,將其上傳到網絡之中,通過網絡設備就可以進行自由地觀看與下載,這樣的方式,就能夠讓課堂教學的空間和時間變得更加靈活。
二、高中物理教學之中運用微課的有效途徑
(一)在課前預習中微課的應用
對于高中學生而言,物理課前預習對學生有著重要的幫助作用。因為高中物理本身的特殊性,所以部分學生沒有進行預習。這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微課的制作,引導學生進行預習。如在描繪小燈泡伏安特曲線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提出問題:需要測量哪些量,才可以對小燈泡伏安特進行描繪?如何去測量?之后,讓學生自行進行思考,利用電壓表來對小燈泡的電壓進行測量,用電流表來對小燈泡的電流進行測量。結合初中已經學習過的知識,學生就可以通過外接法使用。在這一個環節,教師可以向學生演示一下實驗,在電源上直接接上已知阻值的小電阻,然后通過外側法的方式來測量其電壓和電流,并且讓學生求出具體的電阻,同時比較已經給出的電阻,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實現電流表的內接,最終讓學生得到實驗結果,從而找到具體的原因。利用視頻之中的電壓表以及電流表示數,讓學生將具體的電阻求出來,然后比較給出的電阻,做好相對應的引導,這樣就可以實現電流表的內接,讓學生能夠結合實驗,找到實際的原因。通過視頻之中所呈現出來的電流表與電壓表示數,利用最初的實驗獲取電阻,總結相應的規律。通過這樣的視頻,就可以達到相關知識的豐富,并且通過實驗數據的分析,也可以自己找尋規律,提升學生的總結能力以及觀察能力,讓其能夠充分地了解實驗。并且,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利用微課來開展課前的預習,還可以節約大量的課堂時間。
(二)課程創新設計中微課的應用
長期以來,物理學科都備受爭議,主要是因為很多無法理解的概念與實驗。在傳統的物理課程之中,講解知識主要是利用書本和PPT,很少會在實驗室里進行實驗。這樣的純教學模式,很容易讓學生感覺到厭倦。但是微課背景之下的課程設計,就可以很好地改良這種授課方式,將原本的抽象化概念直接具象化,讓物理教學變得生動而形象,這樣不但有利于學習積極性的提升,同時還能夠幫助學生激發探索未知領域的激情。另外,課程的設計也需要具備一定的邏輯性,通過情景式的體驗,就很容易讓學生發現生活之中的點點滴滴。物理現象本身就是解釋生活之中的現象,微課的利用可以進一步強化這一種情境。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生的思維格局也能夠得到進一步地擴大。微課不僅是網絡化的課程體系,同時也是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以及知識的獲取方式,課程的創新設計就成為教學質量得以衡量的.重要指標。在對成效進行衡量的同時,還可以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微課本身所帶來的課程新體驗,也是傳統課堂教學本身無法比擬的。
(三)實驗設計中微課的應用
通過實驗,就能夠為學生展示出原本枯燥的概念,但是并非所有的演示實驗都存在進行的條件,這就需要利用微課來進行教學。通過微課開展相應的教學,重點在于幫助學生實施引導,能夠真正地從“微”入手。如,在光電效應概念的講解中,傳統的板書模式很難讓學生得到直觀的認識,在進行實驗的時候有需要考慮到周圍氣候的干燥性,并且與鋅板之間的連接電器在實驗的過程中也會有一定角度地張開,并且電荷也會出現中和的情況,導致實驗無法正常的進行操作。但是微課的利用,就可以讓學生看到生動的視頻,同時還能夠加深學生對其的記憶與理解,從而確保學生在光電效應習題的練習中,能夠大幅度地降低錯誤率。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高中物理教學之中應用微課,就是為了實現教學方式與學科教學之間的相互融合,這也需要教師的不斷探索。教師分析物理學科的特殊性,再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這樣就能夠實現在學習興趣與主動性方面的突破,并且能夠進一步地提升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最終使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得到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李航宇.微課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科技經濟導刊,20xx(03):176.
[2]胡閃閃.微課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xx(01):32.
[3]韓仲文.高中物理光學微課設計與應用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xx.
高中物理教學論文10
多年來,我一直致力于培養優秀學生,并努力探索培養物理優秀學生的一些規律性的東西.1991年以來,我校涌現出一批又一批政治思想健康、學習成績優異的好學生,為國家輸送了一大批優秀科技人才的后備力量,特別是王泰然、任宇翔、楊亮、謝小林、陳匯鋼等五位同學分別在第22屆、第25屆、第26屆、第27屆國際奧林匹克物理競賽中獲得金牌,為祖國爭得了榮譽.我校學生在全國物理競賽決賽中獲一、二等獎各8人次,獲上海賽區一等獎94人次,20人參加國家集訓隊.在令人矚目的成績后面,一般都有科學規律的東西.
有人可能認為培養優秀學生主要靠課外小組和個別輔導,與課堂教學關系不大,這種看法是片面的,實際上課堂教學也是至關重要的.本文著重從高中物理課堂教學這一側面來總結取得這些成果的經驗.
我們十多年來的課堂教學經驗可以總結成三句話:追根尋源真一點,實驗研究多一點,能力要求高一點,簡稱三點教學法,因此我們稱自己的教材為三點法教材.
我們的三點法教學完全是根據國家教委頒布的高中物理教學大綱編寫的.因為我們面對的是全班學生,不可能而且也不應該把課堂教學變成物理競賽輔導,我們確確實實通過課堂教學明顯提高了學生的素質和能力,為學生在高考和物理競賽中取得優異成績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一、追根尋源真一點
一個學生學習物理,首先接觸到的就是物理定律.因此,怎樣搞好物理定律教學,必然是每個物理教師首先要考慮的問題.
在進行某一物理定律教學時,我們有意識補充了大量的與這一定律的建立過程有關的內容,這就是所謂的溯源教學.任何一個重要物理定律的建立,都有一個艱辛而漫長的過程.探索定律的工作只所以能成功,這個定律最后只所以能夠確立起來,其中一定有很多科學的研究方法和正確的推理思維方式,這些內容毫無疑問是屬于物理學科中最重要的東西,是人類一筆寶貴的知識財富,也是我們物理教學的寶貴財富.
在講授牛頓萬有引力定律時,我們從第谷對行星進行幾十年的觀測積累的大量第一手資料講起,然后是開普勒在擁有這些數據的基礎上,通過大量計算總結出描寫天體運動的經驗規律(開普勒三定律),最后才是牛頓用定量的動力學原理對這些規律予以解釋,終于發現了對天上、地上的物體具有普遍意義的萬有引力定律.在學習牛頓萬有引力定律的過程中,我們還著重向學生介紹了歸納法、理想化和間接驗證三種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
在學習庫侖定律的過程中,我們糾正了學生由于大多數教科書敘述籠統而形成的錯誤觀念,使他們明白:1.庫侖當年只用扭秤做了兩個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的實驗,而未做兩個異種電荷互相吸引的實驗,因為在后一實驗中的平衡有可能是不穩定的.庫侖是用電擺來完成后一實驗的;2.無論是扭秤還是電擺,精確度都是很有限的,根本無法確定兩電荷之間的作用力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更不是和距離的1.98次方或2.02次方成反比.當年的庫侖(實際上還有更早的卡文迪許),以及后來的麥克斯韋、普林普頓等人都是用另一種實驗方法將指數的精度逐漸提高,直至今天的2310-16,終于使庫侖定律成為當今物理學中最精確的定律之一.結合庫侖定律的建立過程,我們還向學生介紹了類比和演繹驗證的方法.
在學習歐姆定律的過程中,學生一開始都以為研究通過導體的電流和導體兩端的電壓之間的關系是不困難的,只要用電流表、電壓表再加電源和可變電阻器等組成電路即可.可是我告訴他們,在歐姆那個年代,非但沒有電流表、電壓表等儀器,連電壓、電流和電阻的定義和單位都沒有,歐姆所面臨的困難之大是可想而知的.他到底是怎樣得到這個電學中最重要的定律的呢?學生頓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學習歐姆定律誕生過程的同時,我們還結合歐姆的實踐,介紹了用圖線探究新規律的方法.
此外,我們還結合牛頓運動定律介紹了理想實驗、推理、實驗研究等方法,結合氣體定律介紹了分析法,結合能量的轉化和守恒定律介紹了綜合法.使學生比較系統地掌握了一些重要的科學研究方法.有的同學深有體會地說:物理定律是寶貴的,但研究物理定律的科學方法更寶貴.誰掌握了這些方法,誰就能不斷地去探索大自然層出不窮的奧秘.
在物理定律的教學中,我們在課堂上經常采用設問的方法,不是直接告訴學生某個定律是怎樣建立起來的,而是不斷地提出問題讓學生去思考,擺出困難讓學生去克服,提出任務讓學生去完成,制定目標讓學生去實現.這樣可以有效地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們要求學生在課外進行大量自學.早在公元前4世紀,古希臘蘇格拉底明確強調過:好的、正確的教學不是傳遞,而是對學生的自學輔導.我一貫強調學生要學會自學、討論、研究.我教的優秀學生,學得的物理知識,最多只有一半是在課堂上聽我講的,其它一概由他們自學.到一定階段,我開始指定幾個學得比較好的學生輪流給其他學生上課.每次課分兩部分,前半部分由主講同學講,后半部分由全體同學提問、討論.像王泰然和任宇翔在高二階段就給其他同學作過二十幾次講座,楊亮、謝小林、陳匯鋼等同學也不例外.
我們這種自學討論式教學還延續到學生畢業以后.獲金牌或學有所成的學生進了大學甚至出國留學后,有機會還回來給小同學談自己的體會.例如1994年暑假任宇翔從美國回國探親一個月,來學校給95、96屆學生講了10次課.他向小學友介紹物理學中一些新進展、中美物理教學中的差異以及他們當年學習過程中曾激烈爭論過的問題,使聽課的學生大受裨益.1996年暑假,謝小林和陳匯鋼兩位金牌獲得者又為97、98屆同學講了十多天課.他們既講物理知識,又講國家集訓隊隊員奮發學習的感人事跡,使小同學們大開眼界.
這樣的訓練方法也得到了權威人士的肯定.1992年10月,在上海召開的.全國物理特級教師會議上,原中國物理學會副理事長、現全國中學物理競賽委員會主任、北京大學沈克琦教授在他的題為國際物理奧林匹克競賽與中學物理教學的報告中說:我聽到兩名得金牌的上海學生講他們的老師如何培養他們的情況,我認為這個經驗倒很值得推廣.他們說他們的老師不是采取灌輸的辦法,而是啟發引導,要求他們給同學講課,這對他們搞清概念原理和科學地進行表達都非常有幫助.我想這可能是提高優秀學生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那么自學為什么會對提高學生的能力起這么大的作用呢?從心理學角度來看,自學與聽課可能有以下兩點不同:
(1)人類的思維活動表現為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等過程.一個學生在自學某一個新的物理內容時,少不了理解、思考、建立正確的物理模型等工作,這里面充滿了分析、綜合、比較等過程.因此相對聽課而言,自學對學生的思維活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而使他們得到更大的鍛煉.
(2)人們的注意可分為無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種.事先沒有預定的目標,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叫做無意注意;有預定的目標,在必要時還需作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叫做有意注意.一個學生在自學的時候,他的目的一定是十分明確的,而且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否則難以堅持),因此學生在自學時,可保證在絕大多時間內都處于有意注意的狀態,這一點對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能力都是很有好處的.有的學生在自學中往往會十分投入,進入一種旁若無人的境地,而相對來說,這種情況在聽課時就比較少.一個學生堅持自學一段時間之后,便能漸漸地從有意注意轉化到有意后注意,即不需要意志努力也能夠將自己的注意力長期保持在這項工作上.有意后注意是一種高級類型的注意,它既有明確的目的,又不需要用意志努力來維持,是人類從事創造性活動的必需條件.學生一旦進入這種狀態,他們的物理學習效率就會大大提高,學習成績就會有明顯進步.
二、實驗研究多一點
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物理學中的每一個概念、規律的發現和確立主要依賴于實驗.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加強學生實驗方面的訓練,無疑是提高物理教學質量的一條必由之路.
目前中學物理教學大綱中安排了相對數量的學生實驗和演示實驗,不難發現,這些實驗存在著某些不足,主要表現在下面幾個方面:
第一,教材中幾乎所有實驗是為配合所學內容而安排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因此學生不易通過這些實驗掌握一些重要的實驗方法.
第二,課本中每個實驗的實驗原理及操作步驟都講得十分清楚,學生只需按部就班地完成實驗操作即可.這樣的實驗只能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而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訓練是不夠的,也無法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三,目前課本中的實驗大多是驗證性實驗,學生只要學懂了書上的定律,一般都能輕而易舉地完成實驗.這種安排違反了教育應該走在學生智力發展前面的原則,對培養學生的能力是不利的.
針對以上不足,我們對實驗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了改革,使實驗教學為發展學生的智力,提高學生的素質服務.在實驗內容的改革方面,我們主要采取了以下三條措施:
(1)增加實驗數量.
不論是在課堂演示實驗,還是在學生實驗或小實驗方面,平均增加了60%的實驗.其中有一部分新實驗,學校沒有現成的儀器,安排學生自己制作,對學生有較高的要求.
(2)重視實驗誤差討論.
物理實驗離不開測量,測量是實驗科學最本質的東西.從某種意義上講,結果準確的實驗就是成功的實驗,反之就是不成功的實驗.因此在培養優秀學生的過程中,應該讓他們掌握一些必要的實驗誤差的基本知識.在設計實驗方案時,要求學生們盡量消除實驗的系統誤差;在選擇實驗器材時要考慮它的精確程度;在處理實驗數據時,要采用盡量科學的方法.
(3)加強重要實驗方法教學.
在實驗領域中有一些重要的方法,比如減小實驗系統誤差的方法、減小實驗偶然誤差的方法、實驗探究規律的方法、迂回測量的方法等,這些方法不是在個別實驗中,而是在許多實驗中都有應用,因此具有一定的普遍意義,這些方法一定要讓學生很好地掌握.在必要時,我們甚至根據實驗方法來安排實驗內容,集中安排幾個某種方法體現比較典型的實驗,這樣便于學生深刻領會和熟練掌握某一種實驗方法.
在實驗教學方法改革方面,我們做了以下嘗試:
(1)在課堂上創設一些實驗問題讓學生研究.
在高中階段,每周至少有4節物理課,充分利用物理課中碰到的各種各樣問題,可設計一些供學生討論的實驗題目,并引導他們一步一步地探索、解決.
我在講功率一節時,設計了這樣一個實驗題目:要求測定一個人騎自行車的功率.在自行車由靜止啟動的過程中,人做的功除了增加人和車的動能之外,還要克服空氣阻力和地面的摩擦力,其中哪些因素是主要的,哪些因素是次要的?學生根據自己騎自行車的經驗,認為空氣阻力是很明顯的,不能忽略,而地面和車輪之間的滾動摩擦一般比較小,可以忽略.接下來的問題是怎樣測量人克服空氣阻力做的功?學生都有這樣的體會:頂風騎車時,騎得越快風的阻力越大,因此可以設風的阻力和車的速度成正比.車的速度怎樣測?風的阻力和車速成正比的比例因數是多少?問題一個接著一個地出現,被大家一個又一個地解決,終于找到了一個大家都比較滿意的實驗方案.接著全班同學興高采烈地到操場上去做實驗,最后再回到教室里,師生一起處理實驗數據,作出圖象,得出實驗結果.在整個實驗過程中,除了實驗題目是由老師提出的外,實驗方案和解決問題的途徑都是由學生討論研究出來的,因此他們都覺得很有意思,收獲很大.
(2)對課本中一些重要實驗進行深入研究.
物理課本中有大量現成的實驗,有時可以對這些實驗進行一些討論和改進.
在做直流電路的實驗時,我們讓學生對伏安法測量導體的電阻這個實驗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用簡單的伏安法電路,不論是采用電流表內接還是電流表外接,都有系統誤差.結合這個問題,我給學生介紹了補償的思想,然后由學生自己設計了電流補償和電壓補償兩種線路.補償法解決了由于實驗電路不完善帶來的系統誤差,但這個矛盾解決了,電流表和電壓表不夠準確的問題上升為主要矛盾.怎么辦?經過進一步研究改進,大家認為可以用準確度高得多的電阻箱來取代電壓表和電流表,再輔以靈敏度很高的電流表,便可以明顯提高實驗結果的準確度,這就是常用的惠斯通電橋.接下來學生分別用簡單伏安法、補償伏安法和惠斯通電橋測量了同一個標準電阻,比較測量結果,可以證實先前的想法.在歷史上,從伏安法到惠斯通電橋是有一個很長的過程的,而在我們這堂實驗課中,學生經歷了這么一個碰到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完整過程.這樣的實驗課對增強學生的能力是很有幫助的.
(1)和(2)實際上都是不斷地給學生提出新的目標,誘導他們提高實驗水平,我們有時稱之為目的誘導法.
(3)給特優學生安排一些特殊實驗.
我校有一批進口物理儀器,性能比較好,涉及的實驗內容面也比較廣.這批儀器的說明書是英文或日文的,我指定一名學生準備某一個實驗,要求他先翻譯好說明書,準備好器材,然后帶領其他同學做實驗.這個主講的學生還要準備好一些討論題,在實驗后供同學們討論.學生對這樣的實驗非常感興趣.此類實驗雖然有時和高考、競賽沒有直接的關系,但是這種帶有研究性的實驗對優秀學生很有好處.
三、能力要求高一點
物理習題教學是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在解習題上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因此,習題教學的改革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就本質來說,物理習題是人們編制的一些假想物理場景.毫無疑問,物理學家是不會去做物理習題的,而他們是在研究那些真實的、尚未發現的物理規律.同樣,發明家也是不會去做物理習題的,他們是在力圖應用已有的物理規律去解決一系列實際問題,那么我們為什么要讓學生做那么多人為假想的物理習題?目的無非是要培養學生的理解、分析、推理等能力.所以物理習題教學應該圍繞這個目標來進行.
我們常用以下兩種方法來進行習題教學:
(1)按照解題方法組織習題教學
一般的習題都是按力、熱、電、光的順序來講授的,但我們比較傾向于按照解題方法來講解物理習題.例如理想化法、整體法和隔離法、等效替代法、小量分析法、疊加法、對稱法、圖象法等,這樣比較有利于學生掌握一些重要的解題方法.到學習的某一階段,集中將一批用解決方法相同的習題安排給學生練習,使他們由不會用到會用這種方法.在以后的學習中,每隔一定階段讓這種方法再出現一次,以加深這種解題方法在大腦中的印象,達到牢固掌握,應用自如的目的.
(2)采用臺階法幫助學生掌握一些難度較高的解題方法.學生有一道難題不會做怎么辦?老師不是直接告訴他怎么做,而是另外出幾道與這道難題內容相似,難度較小一點的題讓他去做,或者是出一道內容完全不同,但所用方法有某些類似之處的題讓他去做,直至他領悟出這道難題應該怎樣解為止.我們稱這種方法是搭一個臺階讓學生自己往上爬,用這種臺階法進行習題教學能使學生自己提高自己的水平,比被動地聽老師講解那道難題的效果要好得多。
高中物理教學論文11
摘 要:信息技術在物理實驗教學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通過多媒體CAI進行演示實驗,不僅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而且提高了實驗的精度。借助于通用軟件如EXCEL和數字信息系統實驗室對物理數據進行分析和研究,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化學推理和歸納總結能力。
關鍵詞:實驗教學 數字化 信息技術 整合
信息技術與物理實驗教學整合,實現了實驗手段多樣化和現代化,能夠創建有利于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課程實施環境,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有利于學生獲得直觀體驗
傳統的物理實驗教學以學生掌握和鞏固知識為目的,對實驗在知識、能力、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綜合科學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認識不足。實驗教學基本上是以教師為中心演示實驗,教師操作,學生觀察,教師引導學生總結物理規律。由于課堂的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以及實驗儀器、實驗設備的性能制約,多數演示實驗的操作過程以及物理現象可見度較低,無法讓全體學生同時獲得有效的刺激,難以形成直觀的感性認識。
新課程理念重視學生對物理實驗的理解。演示實驗,不僅要求學生關注所觀察的實驗現象,同時要求引導學生理解該物理現象是用來說明什么問題和怎樣說明問題的、了解實驗裝置的工作原理。學生分組實驗,要求學生明確實驗目的、理解實驗原理,設計實驗,獨立操作,重視學生實驗技能的提高,使學生能正確使用高中物理實驗中的儀器和工具,獲得準確的實驗信息,避免刻板的技能訓練,以適應對技能要求的不斷變化。實驗是了解、研究自然規律的重要方法,是信息獲取、信息演繹、歸納的過程。演示實驗鼓勵學生參與其中,獲得直接觀察經驗,體驗物理規律的發現過程;學生分組實驗采用探究式教學,根據探究活動的需要,增加學生在實驗室的活動,練習使用各種實驗儀器、實驗設備,嘗試實驗設計,收集實驗數據并歸納、總結實驗規律。
二、有利于學生探究物理本質
1.動畫模擬與真實實驗相結合。
在傳統實驗的基礎上,可利用實驗模擬動畫,展示實驗現象發生的全過程,利用交互功能控制過程的進行,強化觀察主體,引導對物理現象的分析,增強實驗效果;可應用信息技術疊加分析性信息,搭建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的“橋梁”,使學習者更深刻地理解客觀物理規律及其應用。在“平拋運動”的教學中,利用實驗演示平拋運動的物體和做自由落體運動的物體同時開始運動、同時落地,得出平拋運動在豎直方向的分運動是自由落體運動的結論,現象不明顯,結論的'得出略顯牽強。而利用Flash動畫模擬、重現運動過程,過兩個小球連一條直線,使直線隨小球一起下落,放慢動畫速度,發現直線始終保持水平,學生自然、合理地接受了實驗結論。 2.利用動畫技術模擬無法用傳統實驗演示的物理現象、物理過程,創設生動形象的物理情境。在“波的形成和傳播”的教學中,僅利用繩波的演示,學生很難發現質點的運動與波的傳播的關系。而Flash動畫演示,繩子被形象地分解為一個個質點,動畫模擬波的形成和傳播、質點的運動,清楚、直觀地演示質點的運動與波的傳播的關系,在教學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模擬實驗規則不允許操作或進行的技能訓練。模擬物理實驗不受實驗一般規則的限制,學生可自由地進行模擬實驗的“操作”。在虛擬物理實驗室中利用相關課件,可讓學生在網絡環境中去獨立“操作”。例如觀察課件所模擬的電流表或電壓表的接線柱接反、測量值超過了量程、電源短路等誤操作情況下發生的現象,既保護了儀器又規范了學生的操作習慣。虛擬實驗室為學生提供了全方位的、開放性的操作環境,如學生在虛擬場景中拆解游標卡尺,練習測量(如測量圓柱的直徑、圓桶的深度和內徑等),根據得到的反饋信息(測量方法和讀數)進行針對性訓練,完成了對游標卡尺的結構、測量方法及讀數的意義建構。
三、有利于實驗數據的統計分析
信息技術能使實驗信息處理高速化和智能化,一些通用軟件(如Excel)的數據處理界面非常接近實驗數據的分析方式,數據以圖表的形式顯示,有利于分析實驗數據。如測定電源電動勢和內阻的實驗,用記錄表中的數據創建Excel數據表,生成點線圖,有助于學生發現相關物理量之間的關系。
DIS可以替代打點計時器、彈簧秤、溫度計、壓強計等儀表,可以測量傳統儀表無法測量的物理量,如測量瞬時速度(光電門)、磁感應強度(霍爾傳感器)、微電流(微電流傳感器)等。替代不是簡單的功能重復,而是測量范圍的擴展,是測量精度、速度的提高,是對電磁學實驗中暫態現象的觀察與記錄。
信息技術與實驗教學整合,發揮傳統實驗與信息技術各自的優勢,優化實驗教學過程,促進學生學習并應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能夠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有效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吳朝勁以信息技術促進物理實驗教學的探索與開放.《教育信息技術》,20xx年,第9期。
2.李明淺談物理實驗中多媒體的運用.《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xx年,第3期。
高中物理教學論文12
摘要:在日常教學中,結合對學生容易發生差錯的一些問題的分析,探討提高物理概念教學效率的策略和方法,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學生的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建立起學生學習物理的信心。
關鍵詞:高中物理 概念 方法 能力
物理概念是物理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好物理定律、公式和理論的基礎。在物理教學中正確建立物理概念是學生學習過程中一個質的飛躍,是物理教學的任務,也是提高物理教學質量的關鍵。物理概念來源于物理實踐、物理事實,它是由實踐得來的感性認識而上升成的理論認識,再回到實踐中去,用來指導實踐,并予以檢驗和深化。若學生只知道物理事實,而不能上升到物理概念,就不能說學到了物理知識;若學生對物理概念不理解或理解片面,就談不上對物理概念的認識掌握;若學生對物理概念理解不透、混淆不清,就難以進行判斷、推理等抽象活動,更不能正確地應用定理、公式來解決實際問題。
一、用多種方法,形成物理概念
從認識論的角度來看,物理學家探索物理的方法與物理教學的方法基本上是一致的。不過前者是物理學家尋覓直接經驗,后者是學生在教材、教師的安排、引導下有目的地學習間接知識。所以物理教學不可能像物理學家創立概念、發現定律那樣親身經歷、事事實驗。這就是說,一些比較抽象的物理概念的形成,就可能因無法通過實驗,而只能采用其它方法。
1、類比方法:如用水流類比電流,用水壓類比電壓,用電場類比磁場等。
2、比較思維:如比較電場與重力場,從而講清電場概念。
3、演繹推理:如根據磁場對電流的作用力。公式推導出洛侖茲力公式等等。
4、比喻方法:如用地勢降落的陡度比喻電勢降落的陡度,使“電勢降落的陡度”這一概念一目了然。
5、理想化思維:在物理學中,實際研究對象和它所處的環境一般比較復雜,決定的因素和受約束的條件很多,如果不分主次輕重地考慮一切因素和條件,那么必然會使問題復雜化而無法研究。為了方便研究,暫時拋開次要的或非本質的.因素,割斷事物的某些聯系,保留實際對象的某些主要性質和主要條件,加以概括,這種形成概念的方法,就稱為理想化思維。物理學中所研究的對象一般都是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研究物理學如果不采用適當的物理模型,那么就很難理解物理現象的本質,一個物理模型勝過無數個事實。
二、幫助學生深化物理概念
學生掌握了物理概念后,在用它解決問題過程中,對概念的理解將會更深刻,內容也會更豐富,且易于鞏固。
物理本身就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自然學科,物理概念都是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所以只有把物理概念應用于實踐,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才能體現出物理概念的價值與作用,才能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使物理知識不在抽象、難懂。
三、作概念圖,建構網絡
根據人的記憶規律,如果把所學的概念納入一個網絡,就不容易遺忘,而且在解決問題時也更容易快速檢索出所需的概念。在概念網絡中激活任意一個網點,都將引出相關的聯想。
概念圖是表示概念和概念之間相互關系的空間網絡結構圖。概念圖包括概念、分支和層次、概念間的連接線和連接語、例子等幾部分。概念圖的制作可以用紙和筆,還可用專門的繪圖軟件。
雖然概念圖的制作沒有嚴格的程序規范,但要制作一個較完整的概念圖,一般有以下幾個步驟: 選取一個熟悉的知識領域,羅列出盡可能多的概念; 確定關鍵概念和概念等級; 初步擬定概念圖的縱向分層和橫向分支; 建立概念之間的連接,并在連線上用連接詞標明兩者之間的關系。
通過制作概念圖可以促使學生積極動手和思考,使他們能夠從整體上掌握基本知識結構和各個知識間的關系;通過制作概念圖,可促進新舊概念的整合,形成概念網絡;隨著知識的積累,網絡的編織將更加完整。
另外,概念圖的形成是學生經歷一次頭腦風暴的過程。這既是原有思維的呈現,更是創造性思維的激發過程。當用概念圖把知識展示出來時,知識結構會變得更加清晰,這時很容易產生新想法。概念圖中的交叉連接需要橫向思維,是發現和形成概念間新的關系、產生新知識的重要一環。
實踐證明,制作概念圖是學生樂于接受的一種學習方式,因為它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思維工具,為學生主動建構概念開啟了一扇門。
四、重視物理概念比較法教學,提高學生概念應用能力
物理概念按不同的劃分標準,可分矢量和標量,狀態量和過程量,特性量和屬性量等。掌握了概念的種類后,學生對概念就會有更深的理解。概念的種類是概念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步,如果講得不清、不透徹就會影響學生解決相關物理問題的能力。如講授加速度概念時,首先讓學生知道這是一個人們為了研究運動規律的需要,通過對運動現象的觀察、分析、抽象概括出來的概念。再引導學生將加速度和速度兩個概念用比較法進行分析。此外,提醒學生要明確加速度跟速度、速度增量的聯系與區別:加速度的方向決定于物體所受合力的方向,跟速度增量的方向一致,但不一定跟速度的方向一致;負加速度不一定就是勻減速運動,反之亦然。
綜上所述,物理概念教學是物理教學中最重要的環節,只有搞好物理概念教學,才能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為進一步學習物理規律和定律打下良好的基礎。
高中物理教學論文13
摘要 目前的高中物理教學仍是傳統的一刀切、千人一面的教育方式,統一的教學評價嚴重挫傷了部分學生物理學習的積極性,壓抑了學生的個性發展。為了改變這種局面,高中物理教學應實施有差異的教學策略,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為學生的差異發展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那么,在高中物理教學中什么樣的差異教學策略才能滿足學生的差異發展,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實施這些策略,成為廣大高中物理教師急需探究的問題。因此,本文通過查閱大量文獻資料,并結合本人多年的教學經驗進行探討,分析差異教學策略的構建原則,提出構建高中物理個體差異之教學策略。
關鍵詞 高中物理 個體差異 教學策略
一、差異教學策略的構建原則高中物理教學存在著個體差異,我們要承認差異,尊重和利用差異進行課堂教學。
( 一) 尊重差異,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物理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體現在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主導,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自己的興趣、需要以及能力來選擇學習內容。如:可選擇教材中的開放性欄目“科學足跡、STS、做一做”等內容,讓學生探究、合作、自主的學習,并可將學習成果以自己的方式展示、討論和交流。這就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并提供給他們展示自己、發展個性、體驗收獲與成功的機會。如:學習了人教版物理必修的第一章第4 節后,學生對本節內容有了基本了解基礎上,為照顧學生的差異性,教材中安排了做一做“借助傳感器用計算機測速度”,這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也培養了學生把現代技術手段應用到學習上的能力。讓學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邊,對科學技術運用產生深厚的興趣,從而自覺的.培養科學的精神和素養,學會以更加科學的眼光看問題。
( 二) 創設差異情境,促進學生主動構建的原則學生產生認知需要的關鍵是物理問題情境的創設,創設不同的、有差別的物理教學情境,可以使全體學生積極參與物理知識的建構,這就需要考慮不同學生的需求和認知水平。教師在物理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興趣差異、性格差異、經歷差異創設不同的教學情境,促進學生積極理解知識、構建知識,也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生動逼真的物理實驗情境,來吸引學生,還可以讓學生自己查閱資料,收集信息,組織材料進行自學學習,促進知識的主動構建。
( 三) 通過合作完成差異教學的原則他們在異質小組中彼此通過對話、合作,完成一項教學任務,實現了差異資源的共享。小組合作不是幾個同學一起完成一項教學任務這樣簡單,分組時充分注意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不同學生特點進行分組,使每個同學都能參加小組活動,即發揮了他們各自的優勢,又使他們從其他成員中學習了自己的弱勢。通過相互合摘 要 目前的高中物理教學仍是傳統的一刀切、千人一面的教育方式,統一的教學評價嚴重挫傷了部分學生物理學習的積極性,壓抑了學生的個性發展。為了改變這種局面,高中物理教學應實施有差異的教學策略,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為學生的差異發展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那么,在高中物理教學中什么樣的差異教學策略才能滿足學生的差異發展,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實施這些策略,成為廣大高中物理教師急需探究的問題。因此,本文通過查閱大量文獻資料,并結合本人多年的教學經驗進行探討,分析差異教學策略的構建原則,提出構建高中物理個體差異之教學策略。
二、構建高中物理個體差異教學策略
( 一) 激發物理學習動機的策略
1. 挖掘教學內容本身蘊含的情感因素,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物理教師可以利用物理學科的特點,培養學生的學科興趣,產生積極的學習情感。準備幾個有趣小實驗,如“小魚煮不死”的實驗,使學生對物理課充滿興趣。教師要充分挖掘并借助于情境、活動等感染學生,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
2. 學習內容要聯系生活實際,激發學生內在學習動力教學要聯學生生活實際,從而使學生對學習產生內在需要,激發內在動力。如:物理老師在教授共振知識可以從洗衣機的振動說起;教學反沖運動內容可以和航天火箭聯系;教學離心運動可和騎車拐彎減速說起,使學生感到物理就在身邊,生活需要物理。
3. 提高物理教師自身魅力和教育水平俗話說“信其師,聽其道”,大多學生喜歡某門課程,往往是從喜歡某位老師開始。
而決定教師在學生中地位的因素是教師的職業道德水平和知識水平以及教育水平。教學是一門技術也是一門藝術,有經驗的教師往往從學生的需要出發,自如的駕馭教學,還能用自己的神態和語態、豐富的媒體、幽默的故事牢牢的吸引住學生。當然,為了使學生能夠對學習產生強烈的動機,老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優勢領域,給他們創造展示的機會,體驗成功的快樂。
( 二) 構建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策略有效的教學方法需要教師課前預先籌劃,如上課時給學生什么直觀材料,提供哪些問題,做哪些示范,怎樣組織探究學習。
對不同的學生采用哪些不同方法,不同方法之間如何有機結合,甚至還要提前估計可能出現的情境。是討論式教學還是講授式教學,是小組合作還是個人自學,是利用計算機輔助還是演示實驗,這都需要教師精心籌劃。但無論哪種教學方法,都應體現啟發式教學的思想,要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尊重學生的不同學習方法,并加以指導。無論哪種教學方法都要注意讓學生積極主動的獲取知識,探究和構建知識,這是因為未來的社會要求有主體精神的人,有創新精神的人,要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合作。
另外,從照顧差異角度來說,只有當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教師才有時間和經歷去照顧差異。老師應該根據學生的情緒表現不同,需要靈活的調整教學方法而這正需要教師的教育機智。
( 三) 創設優越的教學環境
教學需要一定教學設施如:實驗儀器、多媒體平臺等,這些設施能夠影響學生的創造力,動手能力的培養。同時,教學是一個信息傳遞的過程,學校可以通過電視廣播,網絡各種社會關系與外界進行交流。
處在豐富信息環境中的學生,與處在閉塞信息環境中學生其見識水平、學習效果是有差異的,學生對信息的處理和加工程度也不一樣,教師要及時給以指導。同時在座位編排上教師也應兼顧學生的差異,對于學習自制力差、注意力易分散、愛做小動作、學習較困難的學生應盡量安排在教學活動的“行動區”,使其處于教師課堂監控的有效范圍內,學生自然能夠約束自己的行為,認真聽課。教師也可以通過眼神、表情、舉止將自己對學生的關注和期望傳遞給學生,使他們產生心理共鳴。
三、結論
本文對高中物理差異教學的設計原則及教學策略進行了具體的探究,通過理論分析,文獻的分析探究出了高中物理個體差異教學的具體教學策略。希望能夠通過這些策略為當前的基礎教育改革的實踐提供參考。鑒于筆者的研究時間、能力、文獻資料的搜集能力和教學實踐經驗的限制,本研究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高中物理個體差異教學策略有待進一步探究,希望廣大的高中物理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探索出更多更好的辦法。
參考文獻:
[1] 華國棟, 差異教學策略[M].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2] 朱文紅. 差異教學的課堂組織策略研究[G]. 山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xx.6[3] 李吉. 差異教學一一一種有效的課堂教學策略[J]. 基礎教育參考,20xx.47-50
高中物理教學論文14
摘要:伴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逐漸深入,高中物理教學當中的實驗教學內容越來越多,學生必須掌握,傳統的高中物理實驗教學方法與學生的學習需求的沖突愈發凸顯,教師需要在教學中不斷創新實驗教學模式。根據現有的研究資料,結合自己在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一些經驗,就云思想在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闡述了一些意見,分析了云思想在高中物理實驗教學模式的基本框架,提出了“云”實驗模式的概念和實現步驟,希望能夠對高中物理教學提供一些幫助和啟示。
關鍵詞:云思想;高中物理;實驗教學
實驗教學是高中物理教學的重點,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在老師的組織和指導下,以各個物理實驗為基礎進行,這種教學模式割裂了不同實驗教學之間的關系,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和實驗能力的提高。
一、基于云思想的高中物理實驗教學模式的內容
云思想是在“云計算”基礎上形成的一種思想,這是一種基于互聯網產生的超級計算模式,利用遠程的數據中心和大量的電腦和服務器聯系在一起,形成一個強大的運算能力,用戶利用各種終端設備接入到數據中心當中,利用數據中心可以進行存儲和運算。可見,“云計算”就是將各種數據、程序和資源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強大的數據庫進行集合利用的一種處理方式。在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當中,可以借鑒這一思想,形成一種新的物理實驗教學模式,也就是“云”實驗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結合了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大部分內容,包括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大部分“操作程序”,不同教學參與者之間可以進行資源共享,在應用的過程中也可以以實驗問題為導向,通過選擇、組合等程序來形成具體的實驗教學方案和教學模式。“云”實驗教學模式的基本框架是:新課改理論指導→新課改教學目標→操作程序→新課改實現條件→新課改教學評價,在這種模式當中操作程序處于核心地位,利用“云端”思想建立一個物理實驗“云端”數據庫,由學生、教師共享資源,利用數據庫中的資源解決物理實驗當中的具體問題。
二、高中物理“云”實驗教學模式的特點
1.操作形成開放的特性
“云”教學模式是從宏觀的角度結合高中物理教學的程序,形成一個操作程序的數據庫,針對物理實驗教學當中出現的問題,尤其是具體操作中的問題,開放“操作程序”要素,從而形成程序集合+問題解決的教學模式,在實驗教學當中選擇和使用哪些程序,這些程序如何具體運用的主動權掌握在學生的手中。
2.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作用
素質教育要求高中物理教學當中,必須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物理實驗教學對任何一個高中生來說都是一種挑戰,實驗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索精神和實驗創新能力。在高中物理“云”教學模式當中,教師處于輔助地位,在教學當中重點放在物理實驗方法上,對于具體的物理實驗問題,在教學當中學生根據教師教的方法,針對物理實驗問題自己選擇操作程序,形成具體的實驗方案,當然實驗教學方案需要教師進行審核,確保其在實施的時候不會出現安全性問題,明確實驗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并在實驗過程中對學生的實驗進行指導。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審核的時候只審核實驗方案是否安全,以及實驗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對于實驗方案是否正確不審核,實驗方案是否正確需要學生在實驗當中自己驗證、自己改進。
三、高中物理“云”實驗教學模式的實驗步驟
高中物理“云”實驗教學模式的基本步驟包括以下幾步:第一,根據實驗教學的模式,確定各個物理實驗的“理論指導”和“實驗教學目標”,這一點在實驗課上教師必須詳細地向學生作出說明,只有了解了實驗的目的,學生才能根據具體的實驗目標,選擇合適的實驗程序或器材。第二,詳細檢驗各個物理實驗的具體條件要求,比如實驗當中所需的各種物質材料,實驗過程中所需的實驗器材,實驗的時間要求、地點要求、形式要求,以及實驗所要達成的目的。比如說研究平拋運動,這個實驗需要記錄平拋運動曲線,在實驗當中需要平拋物、一定的平拋環境等,這些都需要在這一環節當中確定,這些都需要學生自己完成,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可以給予一定的`啟示。第三,制定和完善各個實驗的具體評價體系,包括評價方法、評價內容和評價方法,主要對學生完成實驗的質量及其結果進行評價,也可以對教師的學習成績和教師的教學活動作出評價,并詳細地記錄在實驗報告當中。第四,根據以往的實驗教學材料和教材上的實驗教學要求,建立高中物理實驗“操作程序”庫,高中的所有實驗都可以納入到這一數據庫當中,各個實驗的“操作程序”不限于教材上規定的程序,完成實驗、達到實驗目的的其他程序也可以納入這一程序庫當中。教師可以將實驗教學當中出現的問題分為可解答的問題和不可解答的問題,教師之間進行討論交流,建立“問—答”文本庫,作為物理實驗教學的重要參考。總之,伴隨著高中物理教學思想的發展,傳統的實驗教學思想已經不適應當前的發展需要,高中物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探索和創新物理教學方式,利用新的教學方法來增強物理實驗教學的實效性,在此基礎上不斷提高學生的物理實驗能力和物理學習水平。
參考文獻:
[1]張亦弛.高中物理實驗學習策略探討[J].科技資訊,20xx(29).
[2]張文超.高中物理教學中創新實驗的設計方法探討[J].科技創新導報,20xx(21).
高中物理教學論文15
一、問題提出
復習是學習過程的重要環節,是知新的過程、是補缺提高的過程、是系統化的過程。從教學角度看,復習是防止遺忘的基本方法。復習的目的,不僅是鞏固知識,更重要的是要促進學生的發展。現在的物理復習教學模式一般是先進行知識的回顧與梳理,然后利用大量習題進行訓練與鞏固,主要教學方式以教師講、學生聽和練為主,如“炒飯式”、“電影式”、“堆積式”、“操練式”等。這就導致學生對學過的內容缺乏新鮮感、能力的不同導致積極性的缺失、習題難度大缺乏成就感、知識羅列缺乏聯系性,教師講解使學生缺乏思維主動性。因此復習教學中教師滔滔不絕,學生昏昏欲睡,老師講得興起,學生聽得乏味。
二、運用創新實驗復習高中物理的原則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也是系統性很強的學科,根據物理學科和學生的特點,將物理實驗融入復習教學是強化復習效果的有效方法。但是復習教學中的實驗應注重以下幾個原則:(1)指向性。復習教學要打破原有的章節限制,按照知識的內在聯系重新組織教學,內容多、范圍廣的復習不能平均用力,而要重難點突出,實驗就是要突破其中的重難點,因此要有明確的指向性。(2)趣味性。復習教學中的實驗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課堂參與度,讓學生在趣味性的引領下想看、想做、想說、想思,并且將興趣延伸到課后的探討與實踐,以強化復習效果。(3)簡潔性。實驗應短小、簡單,節約時間、取材方便,以便在有限的時間內達到最好的效果。(4)拓展性。實驗要體現思維的廣度和深度,要能夠給學生的思維“留白”。(5)關聯性。一方面實驗要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相關聯,另一方面實驗要關聯多個問題或知識點。
三、運用創新實驗提高高中物理復習有效性
1.利用實驗有效創設復習情境
正如余文森老師所說:“情境之于知識,猶如湯之于鹽。”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是激發學習內驅力、啟迪學生思維、開發學生智力的重要途徑,也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重要手段。建構主義理論更是把教學情境的創設看做是構成學習環境四大要素中的首要因素,是學生進行“意義構建”的最新一步。物理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物理實驗能夠凸顯物理知識的形成過程和物理研究方法,因此利用實驗創設復習教學情境,可以更好地提高復習課的知識性與趣味性,揭示物理現象本質,探究物理規律,彰顯課堂活力。如在《互感和自感》的復習中,可以利用“千人震實驗”創設“驚”的情境。2節干電池能夠讓10名學生同時有被電擊的感覺。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形成強烈的心理反差,激起進一步深入研究的興趣,在復習課堂中“動”起來;將實驗與教學情境的創設進行融合,利用實驗的“驚”、“險”、“奇”和“趣”等特點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和提升思維的活躍程度,以改變物理復習單調、機械和枯燥的情況,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以實驗創設有效復習教學情境的方法很多,可以通過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創設復習情境;通過老實驗新做法或者新思考創設復習情境;通過生活化的實驗創設復習教學情境,等等。
2.利用實驗有效鞏固基礎知識復習
基礎知識是物理復習的重要內容,落實“雙基”,打好基礎是學生綜合提高的前提。物理基礎知識、基本概念、基本規律等,不能單純依靠記憶,而要抓住其本質進行深入理解。只有深入理解,才能把握聯系從而將知識進行融會貫通,并用它們解決相關的物理問題。許多物理概念和規律都是通過實驗再現物理現象并通過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歸納得出概念,使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中建立和總結出來的。美國教育家戴爾指出:教育教學的最大失敗,在于使學生記住了許多普遍的法則和概念時,沒有具體經驗作它們的支柱。在高三物理復習中,不能就基礎講基礎,學生會背、會說、會寫就可以了,而是要求學生通過對物理現象、過程獲得的必要的`感性認識的再現深入理解和構建。而實驗的直觀、形象恰好為學生的復習提供了符合認識規律的環境,建立了“具體經驗的支柱”。如在靜電場復習時,可以利用輝光球、氖管等器材讓學生體驗到電場的特性。輝光球通電后,用手接觸輝光球的外表面,輝光球中的“閃光”將隨著手在求表面的移動而移動,這是由于手接觸點的電勢較低造成的;將氖管逐漸靠近輝光球,氖管開始發光并逐漸變亮,這說明輝光球外存在電場,電場強度隨著距離而發生變化,而且可以估測出氖管發光點的電場強度。將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直觀觀察相結合,鞏固基礎知識并加以靈活應用。物理實驗不僅能為學生提供生動、鮮明的直觀形象,還能為學生提供符合認知規律的環境,激發學習物理的興趣和求知欲,融境、趣、疑、究為一體,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的重要途徑。
3.利用實驗有效突破重點難點復習
物理復習應以重點和難點的突破為抓手,它是既是學生學習的困難之處,又是高考考察頻率較高之處,如果重難點內容長期解決不了,就會對學生進行物理學習的心理造成影響如連接體問題。如何突破重點、難點就成為高三物理復習的關鍵。重點、難點可以通過教師精彩而逐步深入的講解突破,但是缺乏直觀性,造成學生理解上的不足而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教學實踐證明,做好實驗,對學生突破難點、重點是非常關鍵的一步。
4.利用實驗使知識系統化復習更有效
復習是要診斷和彌補之前課堂學習的不足,將已經掌握的知識進行重組和建構,形成系統化和網絡化的知識結構,從而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但是復習教學中只注重知識的羅列和再現,忽略知識之間的聯系,因此很難達到理想的復習效果。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的過程是學習者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知識是由圍繞著關鍵概念的網絡結構所組成的。因此,我們倡導以實驗為突破口,讓學生通過實驗進行知識的自我建構和重組,優化復習效果。如在電磁感應復習中,可以利用“模仿法拉第實驗”將感應電流的產生條件、楞次定律、右手定則、電磁感應現象的兩類情況等知識點串接來,進行自我構建和重組,形成“一個中心(電磁感應現象)”、“兩種說法(切割說和磁變說)”、“三個方面(感應電流的條件、大小和方向)”的知識系統,增強學生對電磁感應現象的整體把握和更深層次的理解。
四、結語
將物理實驗融入復習課,是由物理學科的特點和學生認知規律決定的。教師可以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進行嘗試,通過教師的設置和引導,以物理實驗為途徑,體現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拓展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培養和鍛煉學生的能力,從而扎實有效地提升復習課的實效。
【高中物理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高中物理教學論文05-27
高中物理實驗教學論文05-17
高中物理教學實驗研究論文11-11
高中物理教學論文(精選11篇)02-17
高中物理教學在美育教學中的應用論文11-10
高中物理實驗教學論文(實用)05-17
高中物理教學優化策略論文11-10
淺談高中物理實驗教學論文12-09
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論文03-27
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學模式初探的論文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