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搞好物理實驗教學論文
摘 要:初中學生對實驗有著天然的興趣。物理學是一門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科學,人們的許多物理知識是通過實驗,經過認真的思索而總結出來的,因此物理實驗教學在素質教育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為此,在物理教學中應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真正落實素質教育。
關鍵詞:初中物理 實驗教學 創新 素質
俗話說得好:“文要念,數要算,理化定要做實驗。”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這門學科對實驗要比其他自然學科更具依賴性,所以我們應該把物理實驗看作是物理教學的主要手段。那么,在物理教學中如何搞好實驗教學呢?由于學生對物理實驗大多存在為難情緒,所以我認為學生要做好物理實驗,必須了解物理這門學科的特點。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一、物理實驗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在初中物理中,實驗現象往往是形成興趣的思維基礎,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形成持久穩定的學習興趣,是學好物理的重要環節。下面以初中物理八年級上冊的《序言——科學之旅》為例,談談我的做法與看法。因為物理是初中學生的一門新課,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可用一系列的實驗吸引學生。如:冷水能讓燒瓶中停止沸騰的水重新沸騰;會跳舞的小人;硬紙板能托著裝滿杯的水;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乒乓球,用手托住,然后從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氣,乒乓球不會下落……使學生一開始就感受到大自然的物理現象是生動的、有趣的,要想知道其中的奧妙得認真地學好物理知識,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在此教師應抓住時機結合教材上的物理知識循序漸進地為學生一個一個地解開奧妙。如果讓學生一開始就接觸一些較難理解掌握的概念、定理、公式、單位、計算,就會使學生產生的好奇心在難學乏味中消失。
實驗是物理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當今國際上的物理教學正在進行著深刻的變革,加強實驗是國際物理教學領域中改革的共同趨勢,也是我國基礎教育落實科學素質教育的重要措施。
二、提高實驗教學的有效步驟
1.實實在在抓好學生實驗
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凡是涉及到實驗操作技能的內容,一定要舍得花時間在課堂上逐項對學生進行訓練,按照“講清原理、示范操作、學生練習、鞏固提高”的四步曲訓練操作程序,培養學生的實驗習慣與能力。具體做法就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實驗編組,二到三人一組,強弱搭配,優化組合,教師跟班輔導,然后嚴格考核學生實驗。
2.利用興趣正確引導,提高實驗效果
當孩子們看到別人做成了某件事情的時候,他們也都有試一試的沖動,這就是興趣。
所以在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實驗興趣,在這基礎上,鼓勵他們嚴格按照實驗步驟大膽動手。同時應該提醒學生在做實驗時需要注意的某些細節,使學生逐步養成精益求精的實驗精神,提高實驗效果。
3.重視課本中的`小實驗和習題中的實驗題
初中物理教材中共有小實驗三十個,大致可分為四類:A.自制測量儀器;B.應用要領測定物理量;C.研究性的小實驗;D.制作性的小實驗。對這四類小實驗要有針對性地進行再創造,使其變為能發展學生智力的重要手段。比如:
(1)將研究性的小實驗改為演示實驗。如“真空不能傳聲”、“紙鍋燒水”、“分子力”等研究性實驗就可改為演示實驗。
(2)有些研究性小實驗可以改為科技活動實驗。如“用自制滑動變阻器控制小燈泡的亮度”“兩只燈泡串并聯的轉換”、“自制指南針”等。
(3)對于制作性小實驗完全可以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制作完成。如“制作針孔照相機”等。學生制作后全班進行評比,評選出制作小能手和優秀作品并進行獎勵。
(4)把習題中的實驗題歸納入實驗習題課。如“測凸透鏡的焦距”、“用已知電阻值的電阻R及電表連接成電路,測量未知電阻”等,都可以讓學生按實驗習題課的要求完成。
小實驗給學生提供了施展才智的舞臺,拓展了他們的知識領域,使他們體會到了物理的研究方法,養成了觀察和實驗的習慣,同時也發展了學生的智能,使他們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4.注重在實驗中培養學生的設計能力
設計,充滿人生和社會的各個領域,大到科研項目,小到一道習題,真是無處不在。因此,在實驗教學中,應特別注重學生設計能力的培養。
首先,要讓學生明確,物理實驗中訓練出來的設計能力,不僅能解決物理問題,還能遷移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人終身受益,可以舉愛迪生、伽利略的事例來證明。
其次,在實驗中要有針對性地加強培養學生設計能力的訓練。在完成設計性實驗后,要及時拿出針對性的習題讓學生練習設計。如“用電度表測量用電器的功率”、“用彈簧秤測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浮力的大小與浸入液體的深度有關”等就是很好的設計性較強的習題。
總而言之,實驗教學是物理教學的重要內容,多數的物理現象都是通過實驗才能解釋,所以我們在物理教學中千萬不能忽視實驗教學。只要我們認真堅持實驗教學的指導思想,正確執行實驗教學的各個環節,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搞好物理實驗教學。
【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搞好物理實驗教學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