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醫學物理教學中的記憶困難及應對措施論文
【摘要】 從醫學物理學的特點、學生的不良學習習慣及教師的教學理念等方面初步分析了醫科大學學生在《醫學物理學》學習中出現記憶困難的原因,并討論了相應措施。
【關鍵詞】 醫學物理學; 記憶困難; 教學措施
1 問題
近年來,我國在高等教育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高校合并、學科交叉、教育資源重組等等,這些都是高等教育面向未來,面向世界,面向現代化的大舉措。其目的是促進高校培養21世紀社會需要的具有堅實的理論基礎、出色的科學實驗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人才。醫學物理學作為醫學和物理學的交叉學科,應該成為培養醫學生具有創新能力的重要基礎學科。但剛剛步入醫科大學的學生,接觸到開設在第一學期的《醫學物理學》常會感覺不適應。對大部分同學,這種情況可能要持續很長時間。
我們曾在2007級臨床醫學招收的本科生中作過問卷調查,直到半個學期后,仍有70%的學生沒能完全適應課程要求。在諸多的不適應性中,其中最顯著的表現之一是:知識再現能力差,存在記憶困難。讓學生在學習中被動地逐步適應大學學習方式,增強記憶能力,需渡過較長的適應期,其代價往往是學生學習興趣的減弱。要幫助他們克服記憶困難,縮短不適應期,需要教師根據相關因素進行積極干預。基于此,我們結合幾十年的教學經驗就記憶困難產生的原因作一初步分析,以求對解決這個問題有所幫助。
2 原因
2.1 課程本身的特點對記憶的影響
首先,醫學物理學和物理學一樣不具備其它課程那種從簡單開始,循序漸進的結構。美國學者C·基特爾等曾說過:大學物理課開始部分是最困難的,學生要接受的新思想、新概念和新方法,要比以后學習中多得多。一個學生如果清楚地理解了力學中所闡述的基本物理內容,即使他還不能在復雜的情況下運用自如,他也已經克服了學習物理學的大部分困難[1]。
其次,課程所接觸的醫學知識為全新內容,醫學生無法與高中物理已儲存的相關內容進行比較鑒別,建立聯系。必須另開辟一個儲存單元,記憶深度受到一定限制。再者課程又兼備了醫學課程初始階段新內容密度大、教學內容大幅增加、需要記憶量直線上升等特點,再加上缺乏高等數學、醫學等預備知識,學習跨度過大,也造成了理解困難,加重了記憶負擔。
再次,記憶還需要通過多次循環往復、反復深入理解才能達到步步加深的程度。而醫學物理學課程各章節間的聯系相對較少,再加上按統一教學大綱教學,教學內容偏多,教學時數偏少等因素,使學習過程中循環加深理解、記憶教學內容等教學環節和中學相比明顯減退,導致記憶的再生強度較弱。
面對課程的這些特點,學生缺乏足夠的思想準備,感到記憶負擔非常沉重,進而產生緊張、厭煩和情緒上的對立,思維游離于教學內容之外,也對記憶起著一定的阻礙。
2.2 學生不良學習習慣的影響
由于眾所周知的應試教學的弊端帶來的影響,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都存在嚴重問題。為數眾多的學生在學習上缺乏主動性,自學能力較差,對教師的依賴性強,且不去鉆研教材、閱讀相關參考書和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分析的習慣。學生只依賴例題和習題進行記憶,否則記憶深度就會受到影響。尤其在高中最后一年,學校只對高考知識重點反復模擬,使學生出現一段接受新知識的空白期。對于大量教學信息涌入大腦,又缺少和過去相同的、足夠的練習時間、練習力度,學生會出現較強的“逆反心理”,大腦思維無法積極參與,從而出現記憶阻礙。要想改變不良的學習習慣需外力推動,但這種外力不能過于突然,過于猛烈。否則會產生事與愿違的效果。
另外醫學生學習負擔較重,缺少自修時間,也是使記憶處于淺層次的一個重要因素。
2.3 教師教學理論等的影響
教師的目標定位和教學理念,主宰著整個教學過程,對教學效果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有兩種較極端的教學傾向:一是強調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無視學生的基礎和學習能力,走教學“理論化”、“數學化”之路;二是對“少而精”的原則誤解,在生源較差的醫學院校,通常的錯誤教學思想是:教得少一些,教得細一些,讓學生減少理解難度,減少教學信息量。這種教學的結果,可能會使學生分數有所提高,但教師機械、重復地強調和復習不僅不能較快的解決引起記憶困難等的關鍵問題,還會增加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減弱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學習能力,并引起厭煩進而形成惡性循環。
3 措施
3.1 教師的目標定位一定要準確
系統地記憶本課程的全部知識點并不是學習的最終目標。知識是學生鍛煉抽象思維和培養自學等各種能力的載體,所以對于一部分知識并不一定要求死記硬背。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需要時可通過查找有關參考資料獲得。比死記硬背更重要的是,要使學生通過學習掌握自己獲取知識的能力和方法。而對于重點、難點則必須要求熟練記憶,它是形成、改變學生整體知識、智能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基于以上目標定位,在教學中有必要優化內容,對教材內容進行科學、合理地彈性處理,要認真地確定每次課的重點難點內容。
3.2 在講授醫學物理基本原理過程中多采用與醫學相聯系的實例
如“聲波多普勒效應”一節,可列舉多普勒診斷儀測血流速度等實例,這樣即理解了物理原理又同時了解了物理原理在醫學上的應用。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把光波的多普勒效應及其在星系觀測中的應用或相對論的基本知識作為專題講座讓學生進行討論。實行一種把基礎知識教學和專題講座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可根據學校的具體情況采取兩者穿插或分階段進行。在專題講座中介紹現代醫學物理學的新知識和最新研究成果,以拓寬學生視野,為今后的醫學基礎和醫學專業課打下牢固的基礎,也為學生在記憶過程中更好地去利用聯想提供豐富的題材。
3.3 基礎教學應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主要原則
在進行基礎教學時,要注意防止出現前緊后松狀態,易采用從慢到快,逐漸加速,激發學生興趣的教學原則。要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調整教學進度,既要引發學生求知熱情,又讓學生接受足夠的教學信息量,跨越一定學習臺階,使學生由“學會”到“會學”,從而獲得不可替代的記憶能力和其他學習能力的訓練。同時在上第一次理論課時教師要首先交待學科特點及正確的學習、記憶方法,使學生對將要面臨的困難有足夠的心理準備。一般《醫學物理學》在第一學期開設,是和《高等數學》同時進行,所以在前階段教學中要注意不要用高等數學進行大篇幅的公式推導,以防由于復雜推導給學生設置許多難以逾越的記憶阻礙,而是應該定性講授醫學物理學的新概念或與醫學應用有關的基礎知識。
3.4 建立知識結構圖及其聯系,提高記憶效率
知識結構化不僅能幫助學生較深刻完整地理解教學內容,也是減輕記憶負擔的有效方法,所以在教學中要指導學生通過復習構建知識結構圖、邏輯結構圖和信息傳輸圖等,指導學生把教學內容分成若干組塊,掌握組塊間的聯系,組塊和整體結構間的聯系,達到提高記憶效率的目的。在教學中還要及時對醫學物理學相似的概念、規律、公式進行歸類、辨析、比較,使學生了解確切內涵,防止其回憶時用一種知識代替另一種知識,產生記憶混肴。
3.5 充分發揮好作業的作用
課后作業是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用以矯正學生不良學習方式的重要途徑。但不能僅僅局限于通過作業鞏固基本概念和定律的應用,而是應該根據學生的基礎及教學的實際情況自己編擬或精心選擇一些題目,包括預習、復習提綱、小型研究課題等作業。在學習開始階段要在作業中加大對預習、復習的督促力度,提前對可能引起較大理解困難的內容作適當的鋪墊。
3.6 采用多元化教學評價標準
傳統的考試方式,很容易導致有的學生在學習時知之不多,但在考試前花大量時間突擊記憶,考試結束后,知識記憶所剩無幾,記憶效率極差的現象。針對這種現象,教師可采用更靈活的考核方法。如撰寫小論文,在學生撰寫論文的過程中,教師加以必要指導,一方面可使學生視野更開闊,思路更活躍,充分調動學習的主動性;另一方面也可達到對部分內容加深理解,提高記憶深度,從而使知識獲得良性遷移。
總之,在教學實踐中只要悉心探索,采用科學的,切實可行的教學措施完全可以縮短學生的不適應期,幫助學生克服記憶困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牢記,課堂并不是充分展示各種教學技巧的舞臺,自己只是一個引路人,培養學生自己獲取知識及各種學習能力才是教學的真正目的。
【參考文獻】
1 未奇,物理問題分析方法. 江西:江西教育出版社,1986,1.
【醫學物理教學中的記憶困難及應對措施論文】相關文章:
論文答辯應對措施08-05
預防醫學教學現狀與改革措施論文10-15
臨床醫學本科教學問題及應對措施09-09
物理困難生的心理及對策教學論文06-28
初中物理教學中物理圖景的應用論文08-01
淺談提高物理教學質量的措施論文10-10
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論文05-21
簡述高職高專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應對的措施論文09-26
內部審計風險及應對措施探討的論文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