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舞蹈藝術的特性及規律論文
一、虛擬性。
虛擬的戲曲身段是憑借生活動作而來的,在舞臺上,對于需要和可能的就用“實”來表現,對于不需要,不可能的,就用“虛”來表現。如車、船、房屋、馬等大物、活物和針、線等觀眾不易看得見的小玩意,就通過演員的虛擬身段來表現。一般來說,戲曲身段的虛擬,是戲曲舞臺的主要表現方法,如表現行進的坐轎、騎馬、乘船;表現勞動的推磨、喂雞、做針線;表現環境的上下樓、開關門;表現游覽的觀燈、賞魚、摘花、捕蝶等等,都是虛擬動作。
戲曲身段的虛擬方法,既反映了戲曲舞臺的個性,也反映了藝術創作的共性。就如走一個圓場可以是悠悠千里,邁幾下方步可以是跋山涉水,劃動一條木槳可以表現驚濤駭浪,揮舞幾下馬鞭可以表現萬馬奔騰。這不僅給觀眾一種視覺效果,還可以使演員更自由地表現生活的巨大場面,在這同時也給演員在表演技巧上提出了嚴格的要求,要有鮮明的實物感、分量感和分寸感。上樓要有爬樓向上感,下樓要有俯視傾下感;挑擔、推磨要有重量感;跨門抽閂要有尺寸感。因此一個戲曲演員要生動地刻畫一個人物形象,雖然舞臺上的物是虛的,但神形必須顯實,技法必須嚴謹、厚實。
二、節奏性。
戲曲身段的起止、動靜、快慢、抑揚、高低、強弱均是節奏的外部表現。戲曲身段的內在節奏(心里節奏)則是情緒的抑制與興奮狀態,它的依據是人的性格、氣質和思想感情。人的思維活動是復雜多變的,而且是相當微妙的。戲曲身段能把人物復雜紛紜的內心活動,如喜、怒、哀、樂、驚恐、慌亂、失望、迷茫等清晰地展現在觀眾眼前,讓觀眾既感覺到人物的心理節奏,又能看得見這些細膩的變化和發展,這些都是通過打擊樂的鑼鼓經來表現的.。
三、戲曲舞蹈的規律。
嚴格的運動規則和格律,構成了戲曲身段美的旋律。它渾圓曲弧,含蓄穩定,動靜相益,規整統一。
1、渾圓曲弧。
有人說,戲曲身段“勁”如太極拳,“形”如圓圈兒,是“畫圓圈兒的藝術”。這個說法沒錯,比如“云手”是雙手在胸前作交替性圓圈;“偏腿”是單腿在面前向身體外側畫圈;“旋子”是展開四肢作平面旋身轉圈;“涮腰”是上半身作磨盤式轉圈;槍花、刀花、扇子花、手絹花,都是用連續不斷的各種圓圈連接而成的。
戲曲身段中的手指、手腕、手臂均有豐富多變的動作,但這些動作萬變不離其宗——靜止姿態要求臂空腋空,富有功架式,運轉動作要求宛轉自如,不見棱角。戲曲身段,造型豐富多彩,樣式千姿百態,其形體姿態多為曲線。所謂曲線造型多是以“頸”“腰”為軸心的,讓上下身和頭部分別置于三個方向,構成三面或兩面身型。調度的線路運行,也是以弧線為基礎而演變成曲線、圓線、波浪線的,很少用直上直下,直來直往的線路。人物上場多半走一個小弧線至臺中處亮相,下場身段一般也是走曲線。舞蹈身段的調度也多是迂回進退,宛轉自如的。戲曲身段的美,很重要的一點是流暢連貫,老師常講的一句話叫做“欲前先后,欲左先右”,這就說明了戲曲身段是首尾銜接,環環相扣的。
2、含蓄穩定。
戲曲身段要求上身端莊正直,收腹夾臀,特別是旦角,不允許前后搖晃,上下顫動,下肢也要柔韌有余,內緊外松。下肢是上身的支撐,步伐是身段的基礎,下肢動作輕飄柔韌,步伐明快,有了扎實的圓場功,方能更好地發揮上身的語言動作和深入地刻畫人物。戲曲身段是規范化的表演,非常講究動作的規矩,動作的大小、速度的快慢、姿態的方位、音樂的節奏、感情的分寸和身段的神韻,這都不能隨心所欲的亂做,就是說手、眼、身、法、步必須規整統一。手、步、身是體現姿態的部分;臉、眼、氣是體現內心情感的部分。
手動則步動,步動必身隨,三者動作搭配自如了,姿態才美,在這個基礎上,再將面部表情、眼睛神態、呼吸狀態配合好,才是一個有血有肉,美侖美奐的藝術形象。戲曲身段含蓄穩定,干凈利索,沒有大扭大擺,歪脖舞臀,也沒有連蹦帶跳,粗獷奔放。現代舞蹈和芭蕾要求挺拔、伸展和舒暢,兩者截然相反。雖然表現形式有所區別,但其目的都是一樣的,都是反映生活、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從中獲得美的享受的藝術門類。
【談舞蹈藝術的特性及規律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