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舞蹈藝術的特征研究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或多或少都有了解過舞蹈知識,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于舞蹈藝術的特征研究相關內容,歡迎分享,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舞蹈藝術的特征研究
1、舞蹈藝術的動作性
舞蹈創作嚴格依據“動作性”這一藝術特性,以人體流動的美的動態為語言來塑造舞蹈形象,表現廣闊的社會生活。古今中外優秀的舞蹈作品,無不是由于動作新穎、具有特色、塑造了生動的藝術形象而取得成功的。因此,舞蹈的動作性還表現為舞蹈所獨有的造型。這種造型也是以人體動作為基礎,表現為舞蹈過程中,舞蹈者手勢動作、表情姿態、以及身段呈現出相對靜止的狀態。這種相對靜止的狀態體現了舞蹈藝術“形”“神”結合的特征。在舞蹈過程中,舞蹈者動作相對靜止,體現的是生活片段剎那間的凝固,深刻體現了舞蹈一種雕塑感,是一種獨特的靜態的藝術形象,具有良好的藝術表現力,并留個觀眾以深刻的印象和聯想。例如,在很多舞蹈和開場和結束時,都善于運用這種相對靜態的造型,創造出獨特的藝術空間,并給人以新奇的美的享受和聯想。以人體動作為表現手段的舞蹈,還要求全部人體形態動作,按照一定的節奏有規律的連貫地、流暢地發展,這種富有韻律感的動作稱為“律動”“律動”使舞蹈動作與生活動作相區別,也與戲劇動作相區別。律動的基礎是節奏,節奏是聯系動作的強有力的紐帶。如果說動作像一串分散的珠子,那么、通過節奏這條線,把它串聯起來,并形成有規律的動作組合。離開了它就不可能產生有韻律感的舞蹈動作。舞蹈藝術動作性特征的靈魂是舞蹈者的表情。假如沒有表情融入到舞蹈者的動作之中,即便再完美的動作,也不會具有感染力和生命力。可以說,舞蹈藝術的動作特征是由舞蹈者的內在的情感與外在動作相統一的節奏體現和反映出來的,舞蹈的“律動性”也就體現于此。
2、舞蹈藝術的抒情性
舞蹈的抒情性是舞蹈藝術的重要特征。舞蹈作為人體動作藝術,自古以來是表達人類感情的集中的表現形式之一。古人曾說,“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磋嘆之;磋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實際上,相比詩歌或者音樂抒發人的感情,舞蹈抒發感情的效果要更好。一般情況下人們都習慣用文字和語言來表達感情,只有在這兩個方面還不能充分表達感情的情況,才會通過手舞足蹈來抒發感情。我們知道,動作性是舞蹈藝術的首要特征,舞蹈過程中,舞蹈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這需要舞蹈者的每一塊肌肉、每一個關節和每一個部位都要積極的參與到舞蹈的動作之中,通過一連串的動作來表達和抒發某種情感。舞蹈抒發感情的過程是以身心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的,通過動作表達情感,以情感來引起動作。如果舞蹈脫離了抒情性,就不會成其為舞蹈,只是一般的雜耍而已,更稱不上藝術了。舞蹈藝術的抒情性有多種表達方式。一是直接抒發。比如,在一些舞蹈作品中,為了塑造一定的人物形象,編排的舞蹈就需要通過動作表達特定的感情,同時感染觀眾,也使觀眾身臨其境。無論表達喜、怒、哀、還是樂,舞蹈都能夠通過人物的情感,舞動其中,將無形的情感變為有形的動作。二是間接抒發。舞蹈作品間接抒發感情,是指舞蹈過程中,舞蹈者通過動作展示的形態類似于動物的情態、植物的特征、或者自然界中某些景物的形態變化等,來間接表達舞蹈編排者想要表達的情感。如,女子群舞《小溪,江河,大海》、《荷花賦》、《金鳳回巢》以及獨舞《金蛇狂舞》等,就是屬于通過河流、荷花、鳳凰以及金蛇間接表達情感的作品。這些作品的最大特征,是編排者將要表達的情感融入到外界的景物之中,并形成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舞蹈節奏與風格,反映需要表達的生活畫面。三是敘事與抒情相結合的方式表達突出抒情。本質上,抒情并不排除敘事。這種敘事抒情是通過有情節的舞蹈或舞劇來展現編排者情感的抒情性的表達方式。實際上,抒情和敘事往往更容易結合在一起。盡管與話劇、歌劇、和小說相比,舞蹈的敘事相對并不明確,但是具有敘事內涵的舞蹈,其抒情性更為突出。在舞蹈中,敘事和抒情往往能夠更好的相互滲透,糅合在一起。比如,蒙古族大型舞蹈《森吉德瑪》就是將敘事與抒情相結合的典范。舞蹈中,通過精細的情節發展,如戀人的鐘情、定情、抒情到最后的殉情,來不斷的刻畫人物心理的復雜的感情,很好的將編排者需要表達的感情表現出來,使觀眾也為劇情與人物的命運受到感染和牽動。
3、舞蹈藝術的虛擬性
虛擬性也是舞蹈藝術的重要特征。舞蹈作為一種藝術,要想生動的表現和反映出社會生活特殊性,必然要采取虛擬的手法。舞蹈的虛擬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類是對人體日常生活動作進行抽象概括后的擬動作。比如通過舞蹈在舞臺上表達的虛敲進門、爬山涉水、騎馬行舟,以及割稻洗衣等動作,都是舞蹈虛擬性的重要表現。比如,京劇《打漁殺家》中,虛擬性的動作包括,穿的顛簸、水的流動以及船上的人的動作等都表現出來了;而在舞蹈《木蘭歸》中,木蘭飾者的表演的騎馬回家的情景,以及在舞臺騎馬的動作,觀眾一眼就可以看出來。這種對生活動作的扮演,并不是一種簡單的模仿,而是對日常生活的一種升華,是以日常的生活經驗為基礎,以深厚的舞蹈功底展現出來的動作。另一類,則是通過對社會和自然事物的動態抽象和模擬呈現出的舞蹈藝術的虛擬性。這種虛擬性特征一般要通過借助想象力,并且運用特定的手法才能達到虛擬的效果。在模擬自然界和社會典型動作中,舞蹈者需要利用需要特定的外形、神態、色彩等屬性,通過夸張、濃縮,等手法,表達情感,并借助于觀眾的想象力得到理解。盡管絕大部分模擬并沒有可資借鑒的經驗,但是,舞蹈者表達的思想、情感和行為,卻通過這些特定的模擬動作間接表現出來。這種模擬形式的“虛擬性”能夠真正起到“以假代真”、“以形傳神”的藝術效果。比如雙人舞《追魚》,就是舞蹈者通過魚老人之間的追逐和嘻嘻嘻,表達對生活的熱愛和向往。
4、舞蹈藝術的綜合性
舞蹈是一種以人體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的舞臺藝術,它的美蘊藏在動作、音樂、服裝、道具、舞美燈光等的整體效果中,因此舞蹈的形象是一種綜合性的藝術形象。當代社會,隨著舞蹈藝術表現更趨復雜和多樣化,以及反映社會生活內容的需要,特別在產生了舞蹈劇、舞劇這些舞蹈體裁后,就使得舞蹈藝術更朝著綜合性藝術方向發展。首先,與舞蹈聯系最緊密的要數音樂。一定意義上,舞蹈離不開音樂,舞蹈必須在音樂的特定的節奏下才能夠更好的展現出來。我國舞蹈家認為,“任何舞蹈在藝術形象上,都必須通過音樂,才能把它的意思完整地表現出來。”他還從實踐和理論兩個方面對舞蹈和音樂的關系進行了驗證。他認為,即便是一個沒有任何聲音伴奏的舞蹈,但是從舞蹈表現的動作也能使人感受到舞蹈動作體現出的音樂的節奏型。經過某些舞蹈家為了強調舞蹈藝術的獨立性,認為舞蹈某些舞蹈可以不需要伴奏音樂。但是,實際上這些所謂的無聲伴奏的舞蹈,更多通過手鈴、胸鈴等飾件獲得了音樂的節奏,取代音樂伴奏舞蹈。可以說,有節奏的音響就是特定形式的音樂。因為這些節奏本身就有律動、音高和音色。比如,我國舞蹈家王曼力等編導的舞蹈《無聲的歌》,盡管是一個無聲的舞蹈作品,但是舞蹈中為了展現革命烈士獄中斗爭生活,風聲、水聲、鐐鍺聲、鞭打聲等音響效果來伴奏,也是音樂的重要表現形式。其次,舞臺的上的美景布置、燈光、服飾等內容也是舞蹈藝術綜合性的重要體現。舞蹈也是舞蹈表演藝術,舞臺上的背景、燈光、演員服飾等都是說明時代環境、渲染氣氛的重要因素,同時這些因素對于揭示人物的思想和情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中,舞臺美術在舞蹈藝術中成為重要的表現手法之一。比如,大型音樂舞蹈劇《中國革命之歌》,就通過巨型花崗石的浮雕“雕塑幕”將觀眾一開始就帶入到艱苦斗爭的革命年代,喚起人們對革命先烈的回憶。這種舞臺美術不僅增添了劇場的嚴肅氛圍,而起很好的烘托了革命的主題。同時,舞蹈者的服飾也是舞蹈藝術的重要表現形式。舞蹈者的服飾不僅僅表現了舞蹈所表達的時代背景和社會層次,而且特定的服飾與特定定舞蹈是相輔相成。特定的服飾限制人體動作形成了特定的舞蹈風格。最典型的要數傣族姑娘穿的筒裙導致了蹲提步、送胯的舞步;彝族的大提裙,形成了提裙、甩裙的動作。再次,舞臺燈光也是舞蹈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舞蹈燈光具有塑造空間和風格情調,烘托色彩氣氛的重要功效。如獨舞《敦煌彩塑》,舞臺上只用一個二道幕拎起的椎限,在燈光精心的照映下,卻成了一個很美的洞窟。隨著舞蹈表演。迫光、側光、流動光在演員身上緩緩變化著各種不同色彩色調,塑造著美的舞蹈形象,給了人很好的藝術享受。舞臺燈光在生動的畫面上,像一把揮灑自如的畫筆,伴隨著舞蹈的每一個段落節奏的轉折起伏進行冷暖明暗、虛實隱顯的展示,不斷地創造著舞臺構圖色彩上奇異的效果和感人的藝術魅力,給人以無盡的遺想。綜上所述,“動態性”、“抒情性”、“虛擬性”、“綜合性”等是舞蹈藝術的最基本的特征,成為舞蹈所特有的表現手段和方法。當然,在舞蹈欣賞過程中,需要從舞臺的整體藝術特征出發,才能從中更深刻的感受和撲捉舞蹈藝術的內在品質,深刻認識舞蹈作品的內涵及其反映的社會生活。
舞蹈藝術概述
舞蹈藝術的歷史非常久遠,群眾基礎非常廣泛,舞蹈藝術的發展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通過演變,形成了現代舞、民族舞、古典舞、爵士、芭蕾和街舞等豐富的舞蹈種類。這些舞蹈的編排方式和演繹風格不同,但是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通過人體動作傳遞舞蹈作品的主題,表達舞蹈作品的感情,使觀眾的情感得到升華,具有深刻的審美藝術特征。舞蹈藝術的審美構成要素包括舞蹈內容、舞蹈形式和舞蹈情感。其中舞蹈內容包括舞蹈題材、舞蹈主題和舞蹈意蘊;舞蹈形式包括人體、舞蹈動作和舞蹈語言。
舞蹈藝術的特別之處在于舞蹈藝術和其他藝術形式的聯系非常緊密,對各種不同的藝術精華進行吸收,但是舞蹈藝術卻不同于其他藝術形式。在現代社會舞蹈藝術已經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各種文藝晚會、企業宣傳、婚慶等領域都會運用舞蹈藝術。舞蹈藝術工作者以自己獨特的視角關注這個現實的世界,從中獲取靈感,創作和編排舞蹈,直至形成完整的舞蹈形式,為物質世界增添美感。
舞蹈藝術的審美特征
舞蹈藝術的審美特征比較豐富,可以給觀眾帶來視覺聽覺的享受,同時情感上也能得到熏陶。對舞蹈藝術審美特征的分析有助于觀眾提高對舞蹈作品的鑒賞水平。以下主要探析舞蹈藝術的審美特征。
(一)舞蹈藝術具有較強的動作性。舞蹈藝術可以通過舞者的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展示舞蹈作品的情感,是一種特殊的情感表達方式。舞蹈藝術的展開需要人聲伴奏或樂器伴奏,舞蹈的藝術表現方式就是各種不同的肢體動作。因此舞蹈動作和步伐的挑選和編排非常重要,在編排時要選擇美感較強,能夠傳達內心情感和審美氣息的動作,通過富含思想和情感的優美動作創造和展示生活中美好的氣息。大部分舞蹈動作來源于人的自然動作,同時也包括對植物形態和動物動作的模仿。舞蹈動作性藝術性較強,如果只是簡單的動作模仿并不能真正形成具有較強美感的藝術動作。舞蹈藝術需要生動、規范的舞姿,對動作有更高的要求,通過一系列相互配合的動作表達鮮明的形象,通過故事情節的發展使感情得到傳遞。總之,舞蹈最重要的藝術特征就是動作性較強,觀眾可以直觀地感受到舞蹈藝術之美。
(二)舞蹈藝術具有較強的時空性。人體的各種優美動作和線條造型構成舞蹈藝術之美,因此舞蹈藝術具有較強的時空感。時空感屬于流動的三維立體形態,具體表現是在時間的長河中流動,在舞蹈上找尋更大的展現空間。只有具備一定的空間條件,舞蹈家才能有一定的舞蹈活動范圍。因為舞蹈藝術的時空性較強,因此綜合性比較強,觀眾可以通過感官感受舞蹈藝術之美,在情感上和舞蹈者形成共鳴。
(三)舞蹈藝術的抒情性比較強。舞蹈藝術最先起源于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勞作。人類在日常生活和勞作中摻雜的豐富的情感。因此,舞蹈藝術的主要特征就是抒情性較強,可以表達人類情感。舞蹈者通過肢體傳達語言,進而抒發某種情感,可以使觀眾通過舞蹈感受到某種深刻的情感。因此舞蹈動作不是機械化的簡單動作,其動作的感情色彩比較濃烈。
(四)舞蹈藝術具有節奏性。構成舞蹈藝術的三要素包括節奏、表情和動作。完整的舞蹈必須包括這三個要素,三者相互滲透,缺一不可。舞動藝術的重要審美特征之一就是節奏感,因為舞蹈是在動作、音樂和伴奏下形成的,所以動作必須符合音樂的節奏感。
舞蹈藝術特征
一、舞蹈藝術是優美多姿的形體語言
舞蹈藝術以優美多姿的形體動作為語言,每一個動作姿態都向人們表達了豐富的感情。舞蹈,是一種形體動作、肢體語言的表達,而所謂舞蹈語言通常就是指一些有節奏韻律和有組織變化的人體動作和姿態。舞蹈與其他借助外在道具和環境的藝術種類不一樣,舞蹈的表現手段主要是人體及人的動作、表情本身,是舞蹈演員所表達的舞蹈語言。因此舞蹈的動作姿態是優美的,其中包含多種多樣的思想內容和內涵,而且在不同的觀眾眼中舞蹈具有不同的審美特征,舞蹈語言有著自己獨特的表達方式。
舞蹈語言具有流動性,舞蹈藝術是美的藝術。舞蹈的動作即舞蹈語言是由一系列有節奏和情感的動作集中展現的,與音樂一樣是極具流動性的,因為舞蹈語言不可能只停留在某一個動作上面,這對于舞蹈的完整性和表達性是相悖的。因此,舞蹈語言舞蹈動作是具有流動性的,是一種自然流暢的美。
人的肢體語言往往是為了表達各種情感和需要,在舞蹈藝術中,人的情感會自然地通過演員的動作和姿態流露出來。舞蹈還是表情藝術,它通過或剛或柔或收或舒的優美動作來表達對生活的態度,傳達深刻的思想情感,展現藝術形象的特定性格和心理活動。而這就是舞蹈藝術最基本的審美特征。
例如古典芭蕾舞臺劇經典中的經典《天鵝湖》,便是以芭蕾舞的曼妙動作為語言,表達了故事的跌宕起伏和深刻思想情感。《天鵝湖》配以節奏不一的音樂為我們講述了一個純潔感人的愛情故事,奧杰塔公主純潔的內心世界和齊格費里德王子的陽光活力都為這個舞蹈表演帶來了別人的柔情和優美。《天鵝湖》是芭蕾舞的經典劇目,又芭蕾舞又是舞蹈中動作極為溫婉優美的舞種之一。姿態優美的芭蕾舞步以及純潔感人的故事內容,這兩者結合在一起就為觀眾奉上了一出優美感人的視覺盛宴。
二、舞蹈藝術是塑造形象的動態藝術
舞蹈藝術是塑造形象的動態藝術,每一個動作姿態都體現著多樣的形象特征。舞蹈是靠舞蹈演員的動作姿態以及微妙的表情來塑造藝術形象的。舞蹈藝術語言是具有流動性的,而這種流動性為舞蹈中的藝術形象的塑造創造了可能性,也使得舞蹈藝術更趨于完整。舞蹈中的藝術形象的塑造是整個舞蹈思想內容和情感的關鍵,是人們欣賞舞蹈的根本目的之一,也是整個舞蹈藝術的重要表達內容。而舞蹈藝術形象塑造的成功是舞蹈動態動作語言的完整表達,而舞蹈動態動作語言的完整表達是依靠舞蹈動作的流動性來完成的,這就是“動態”的舞蹈藝術。
舞蹈藝術是塑造形象的動態藝術。舞蹈藝術通過舞蹈演員的一系列的連貫的有組織有節奏的動作塑造一定的藝術形象,這個藝術形象是舞蹈動作的表達內容之一,是舞蹈藝術的中心思想和情感的凝聚。舞蹈藝術的根本目標之一就是根據舞曲的內容伴隨著音樂而塑造出不同的藝術形象,并賦予其藝術形象以鮮活,從而使觀眾的欣賞舞蹈的過程中在欣賞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的過程中獲得來自內心。
舞蹈藝術發展特征
一、中國舞蹈早期的“娛神”特征
任何藝術的起源和發展都具有不同的歷史軌跡和規律,中國戲曲作為中國藝術領域最為輝煌的藝術形式之一,在最初的形態就具備“娛人”與“娛神”的雙重功能,與中國戲曲不同的是,中國舞蹈最初的形態只具備了“娛神”的單項功能,其原形結構則為原始的“宗教禮俗”。這些特征從我國目前發現的古代崖畫舞蹈圖中可以略見一斑。
原始社會時期,舞蹈是原始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并不是出于審美的目的,而是出于原始生活的需要,那時的舞蹈主要表現在“圖騰崇拜”“祭祀祈神”“生殖崇拜”“狩獵儀式”等領域。圖騰是原始先民氏族神的標記,每個氏族都有自己的圖騰崇拜和圖騰信仰,圖騰崇拜滲透到原始先民生活的各個領域,生活在圖騰崇拜下的原始先民,用舞蹈的形式來表現圖騰儀式中他們的思想和行為。如彝族“十二獸神”的舞蹈記載:“舞蹈伊始,男女巫列為一行,各執一柄扇形羊皮鼓,為首女巫擊鼓起舞時,笙樂吹奏虎嘯聲,群巫按笙樂節拍舞蹈,舞蹈的主要情節是由為首的女巫帶頭表演仿效十二獸的聲音和動作,以象征祭日十二獸的降臨……”我國各民族之所以有眾多的模擬鳥獸的舞蹈,與原始圖騰崇拜的文化基因是密切聯系的。中國民族民間舞蹈也是從這里開始起步的,從這里可以尋求到其文化原形結構。
二、詩、樂、舞三位一體的綜合性形態
遠古時期,音樂和舞蹈是相伴而生、相輔相成、并肩發展的,樂和舞密不可分,“樂”時必有“舞”,“舞”時必奏“樂”。在《詩經》時代,隨著民間詩歌的興起,樂、舞又和詩歌緊密結合起來,形成了詩、樂、舞三位一體的文化特征和文化傳統。對于這類中國舞蹈題材來講,發展到唐代以至頂峰,主要有《陰康氏之樂》《葛天氏之樂》《云門大卷》《大咸》《大韶》《大夏》《大鑊》和《大武》、唐代的《立部伎》《坐部伎》《十部樂》等古代大型的綜合性藝術。
據《呂氏春秋》記載,《葛天氏之樂》就是遠古時期一個部落的樂舞,該樂舞共分為《載民》《玄鳥》《遂草木》《奮五谷》《敬天常》《達帝功》《依地德》《總禽獸之極》八個樂段,每段都表現鮮活的主題,表現了先民們對豐收的祈求、對天地祖先的崇拜以及對人類的贊美。
三、既“娛神”又“娛人”的雙重發展特征
隨著人類社會歷史的不斷前進,奴隸社會制度和封建社會制度的相繼建立,舞蹈也逐漸地告別了它的原始形態,如果說原始社會先民們的最初舞蹈是生命形態的原始記錄的話,那么,到了奴隸社會,先民們不自覺地從原始時期的那種神秘崇高的生命形態中走出來,并從全民性的活動逐漸演變為一部分人的藝術活動和宗教政治活動。至此,中國舞蹈就在“娛神”與“娛人”的雙重縱深發展。這類舞蹈主要表現在周代的巫術舞蹈、儺舞蹈和漢代的百戲類舞蹈。
巫術舞蹈是巫術祭祀儀式中的舞蹈,是原始宗教信仰的產物,舞者和祭祀者希望通過祈禱、獻祭等行為,求得與神靈的相通,達到一種“天人合一”的境界。如商代的《隸舞》,就是為求雨而作的一種祭祀行為。儺舞也是一種以驅鬼逐役為目的的祭祀儀式,歷經歷史的洗禮至今也盛行在我國民間,后來逐漸發展成今天的“儺戲”。
在漢代,“百戲”是一種包含音樂、舞蹈、雜技、武術、滑稽戲等多種民間技藝的綜合性的演出形式,民間舞蹈成為宮廷樂舞的主要內容,舞蹈通常融于“百戲”中表演。主要有《巾袖舞》《劍舞》《刀舞》《棍舞》《建鼓舞》《巴渝舞》等。舞蹈過程中的以舞說戲、依戲作舞的表演,成為了中國早期戲曲藝術形式的源頭。
四、舞蹈發展的程式性與專業性特征
唐代舞蹈在整個中國古代舞蹈發展史中具有很高的歷史成就,以其宏大的演出規模,納多國、多民族的舞蹈演出模式,以及雅俗共賞的姿態贏得了世人的喜愛,從宮廷的最高統治者到民間的老百姓無不好之,達到了一種頂峰時代。宋代舞蹈在歷史的轉折面前,獨辟蹊徑,以其獨特的方式創造出新的舞蹈的劃時代歷史,那就是具有程式性特征的“隊舞”,繪制了一個新的舞蹈形式。王建《宮詞》有云:“青樓小婦砑裙長,總被抄名入教坊,春設殿前多隊舞,朋頭各自請衣裳。”就是有關隊舞的歷史文獻記載。由于明清時期戲曲藝術的發展,舞蹈作為戲曲藝術表現的手段之一,戲曲表演的程式性特征決定了舞蹈表現的舞姿身段的固定性,形成了宋代戲曲舞蹈的高度程式性和綜合性的美學特點。
【舞蹈藝術的特征研究】相關文章:
電影色彩藝術的美學特征研究論文08-21
傣族舞蹈的基本特征分析02-24
淺析漢代雕塑藝術的寫意特征論文04-13
淺析招貼藝術中圖形語言的特征02-28
數字媒體藝術的新美學特征分析05-03
兒童舞蹈的藝術特點論文04-15
試析賀綠汀《游擊隊歌》的藝術特征02-23
淺談數字媒體藝術的美學特征的表達分析論文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