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蒲松齡傳說的主題與形象建設論文
在個人成長的多個環節中,大家都接觸過論文吧,論文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一篇什么樣的論文才能稱為優秀論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蒲松齡傳說的主題與形象建設論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摘要:蒲松齡傳說植根于他的生平經歷,在文人傳說典型主題的基礎上,根據蒲松齡的個性品格,結合他所創作的《聊齋志異》,按照民眾的期許對他的形象進行了加工與創造。本文將從蒲松齡的生平、蒲松齡傳說的主題和蒲松齡傳說與形象的構建三個方面對蒲松齡傳說進行闡述。
關鍵詞:蒲松齡傳說;文人傳說;民間傳說;
“民間傳說是勞動人民創作的與一定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地方古跡、自然風物、社會習俗有關的故事。”[1]其中一個重要部分就是人物傳說,它是人民群眾根據自己的理解,攝取某一人物的部分生活側面,結合有關傳聞,再根據對其人物形象的期許進行加工與創造,大多都是片段性的故事。
古往今來,我國涌現了許多杰出的詩人、作家,這些文人為發展中華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一直受到人民的懷念和敬仰。以他們為中心的文人傳說深受人們喜愛,流傳至今。優秀的文學作品具有長久的生命力,文學作品的生命力同樣會滋養其作者的民間傳說,這也是文人傳說始終受到歡迎的原因之一。其中,文學作品創作者的傳說同時受到其文學作品內容的影響,是其文學作品的一種投射。蒲松齡相關的民間傳說就是一個例子,是人民創作文人傳說的一個典型例證。
一、蒲松齡的生平
文人傳說創作的基礎是文人的生平經歷,就此進行藝術加工、幻想虛構,形成生動有趣的故事。民間流傳的蒲松齡的民間傳說,也都是植根于他的人生經歷。
蒲松齡,字留仙,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人。他出生在明末清初社會動亂時期,當時多地爆發農民起義,民不聊生,淄川一帶也陷于戰亂。蒲松齡的父親蒲磐棄儒從商,一生樂善好施,父親對百姓的關愛對蒲松齡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蒲松齡十九歲參加童子試,他的文章雖然格式不符合要求,但因為才思非凡,被考官破格給予佳批,縣、府、道三試均位列第一。他和當時結識的五名考生結成“郢中詩社”,雖然詩社聚會次數不多,但青年時結交的好友在蒲松齡往后潦倒的人生中給了他幫助。
蒲松齡娶妻劉氏,分家時只分得了微末的家產,家中貧寒卻始終堅持參加科考的他不得不在私塾教書來維持生計。后又前往寶應為知縣孫蕙做幕僚,以不同于普通百姓的視角體會到了官場黑暗和百姓疾苦。第二年,蒲松齡辭幕歸家,繼續準備科舉考試。依舊以失敗告終,適逢淄川大旱,為了全家的生計,蒲松齡前往王觀正家做館。后兩次的鄉試依舊是名落孫山,科考失敗的蒲松齡開始整理素材,編撰文本,將之前二十年搜集、撰寫的文本結集成冊,定名為《聊齋志異》。其中多為狐鬼志怪,揭露了封建統治的黑暗,抨擊了科舉制度的腐朽,展現了百姓生活的疾苦。
此后三十年,蒲松齡一直在畢際有家做館,畢際有非常賞識蒲松齡的才華,為他的學習和創作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康熙二十三年(1684),蒲松齡為孫蕙族人欺凌壓迫百姓一事上書孫蕙,他這一不徇私情的做法贏得了百姓的敬愛。然而接連兩次的鄉試,一次因“越幅”逐出考場,一次犯規被取消資格。他始終沒有放棄,直到古稀之時才終于援例出貢。這期間蒲松齡的創作主要為方便民生的通俗讀物和為民請命的文章,挺身而出為百姓與災荒時期的貪官污吏作斗爭。
隨著年紀的增長,蒲松齡的健康狀態每況愈下,妻子和親人的接連離世給他帶來了沉重的打擊,兩個孫子先后夭折更是雪上加霜。弟弟的去世是壓彎他的最后一根稻草,在弟弟去世的第二天,蒲松齡也離開了人間,享年七十五歲。
蒲松齡為民書寫的一生是困窘而又悲痛的。他飽覽百姓的悲慘遭遇,深恨貪官污吏對百姓的壓迫,挺身而出用紙筆為百姓抗爭。他用瑰麗的想象和凌厲的筆鋒留下了不朽的著作,入木三分地刻畫了明末清初社會的境況。后世流傳的蒲松齡傳說,也都是依據他的生平經歷和性格品性進行加工和創作,構建了一個傳奇的文學藝術家形象。
二、蒲松齡傳說的主題
大多人文人傳說的主題都離不開出生離世、求學生涯、創作經歷等主題,又根據每個人的特點有所偏重。如李白的民間傳說很多都與修仙問道相關,屈原的民間傳說則很大一部分與他汨羅江懷石自殺相關。縱觀蒲松齡的一生,他慷慨陳詞為百姓訴求,刺貪刺腐嘲諷朝堂,創作狐鬼志怪的奇幻故事,都是百姓心中他的特點。由此蒲松齡的民間傳說大概可以分為三個主題,分別是《聊齋志異》的創作故事、智對貪官污吏與權貴、蒲松齡與鬼狐的故事。
(一)《聊齋志異》的創作故事
蒲松齡創造的《聊齋志異》,是我國短篇小說創作的一座高峰,圍繞他創作《聊齋志異》的過程民間一直有很多傳說。
《聊齋志異》以傳奇的方法來志怪,把各類花妖狐鬼描寫得細致入微。民眾認為《聊齋志異》揭示了各類精怪行騙誘惑世人的行徑,自然就會有各種鬼怪前來阻撓他的創作。鬼怪以各種方式威逼利誘來阻止他,而蒲松齡不為所動。這是這類主題傳說的主要模式,這種模式的傳說有《蒲松齡月夜斗鬼狐》[2]。
又因為《聊齋志異》描寫了很多惹人憐愛的女妖形象,才子和美人的旖旎故事一向也是人們所津津樂道的內容,于是流傳至今的相關《聊齋志異》的創作故事中也有不少是記敘蒲松齡和女妖之間的相處。如講述女妖為了報答恩人,紅袖添香陪伴創作的《蒲松齡和狐貍女》[3]。
在人民流傳的故事中,《聊齋志異》這樣與官府對立的文學創作會引起官員的不滿,自然有統治階級變相地阻撓他創作。這類故事往往是以蒲松齡不畏強權,繼續以辛辣凌厲的筆鋒刻畫統治階級的腐朽和人民的艱難困苦為結局。如《逐鬼》[2],就是講皇帝派人偽裝成鬼怪嚇唬蒲松齡,好讓他不再繼續寫作,最后以失敗告終。
古往今來,人們都會對一部偉大作品的誕生原因產生無盡的好奇,關于《聊齋志異》的來源也流傳著很多民間傳說。《聊齋志異》究竟是受誰的啟發進行創作,又是怎樣進行創作的,有部分傳說就講述了這些問題。如《蒲松齡的狐貍情緣》[5]認為蒲松齡是受狐貍救助,日后才寫了許多有關狐妖的動人故事;《蒲松齡和駝背老大爺》[6]則是說蒲松齡受了駝背老大爺的指點進行這樣的寫作。
(二)智對貪官污吏和權貴
蒲松齡一生關心百姓疾苦,從不徇私情上書孫蕙,再到為淄川漕糧挺身而出,始終都在和貪官污吏作斗爭。他心系百姓,用智慧與統治階級斗智斗勇,民間就流傳著很多這一主題的傳說。這一主題下主要有兩類故事:一是智斗權貴,二是智戲權貴。
智斗權貴的傳說大多是蒲松齡運用自己的才智和權貴進行斗爭,為百姓爭取權益。《柳泉居士》講述了蒲松齡為幫助百姓保住滿井和村霸、縣官進行斗爭。《蒲松齡斷案》則是講蒲松齡為了保護良家女孩,用智慧瞞騙縣官。這一類的傳說還有很多,還有不少是根據蒲松齡為孫蕙做幕僚和他怒逐蠹吏康利貞這兩件事為基礎進行創作的,如《放生池》[7]《計懲歹徒》[5]都是在講蒲松齡為孫蕙解決難題,《逐蠹吏》[7]則是講蒲松齡用計趕走污吏康利貞。
智戲權貴的主題在文人傳說中大多是通過拆字、諧音、對聯等文字游戲體現。通過對文字的巧妙運用,一語雙關地戲弄嘲諷權貴是這一類型故事的主題,也是民間文人故事敘事傳統在蒲松齡傳說中的體現。《森森堂》即運用了拆字來對縣官們進行嘲諷。《糶糧》則用諧音暗指地主們是跳蚤,《妙改對聯》[10]運用對聯戲弄當地村霸。作為文人傳說的典型主題,這一類的故事還有很多。
(三)蒲松齡與鬼狐的故事
因為書寫了如此多與鬼狐相關的故事,百姓認定蒲松齡是一定可以分辨并且和鬼狐溝通的,他的身份被認為有兩種:一種是上天下凡的仙人,所以可以洞察精怪的真身;另一種是認為他是掌握仙法的道士,一路捉鬼捕妖。基于這兩種身份的想象,也有很多和鬼狐有關的傳說。如《蒲松齡與呂洞賓》[7]就講述了蒲松齡斬妖除魔的傳說。
這三個主題是蒲松齡傳說中極具個人特色的主要主題,蒲松齡傳說中很多篇目主題也都是相互重疊的。通過這些傳說的主題,我們可以推斷出蒲松齡在廣大人民心目中期許的形象,也反映了人民在創造加工文人傳說時所傾注的自己的精神寄托。
三、蒲松齡的傳說及形象建構
文人傳說往往有著相對固定的模式,在固定模式上根據人物的特點進行加工。按照人民對于該文人的形象期許加以修飾,塑造出一個符合大眾期待的人物形象,這是人物傳說在人民群眾中流傳的基礎。而和文人本人相契合是這些傳說在流傳中不喪失意義的保障。如果文人故事不能很好地和本人的生平、性格貼合,那么一定會在跨越時間和地域的流傳中喪失特色和依據,最后會變成無根的故事。和文人創作的文本內容相互呼應是文人傳說始終保持活力的最重要原因。文人創作的文學作品往往會在他的傳說上形成一種投射,將其作品的特色與本人形象聯合在一起,很多傳說都是植根于文學作品的。只要文本的魅力沒有消散,關于作者的傳說就也不會消逝。觀察蒲松齡傳說,正因為這些傳說兼顧了以上三個要點,才能始終受到人們的喜愛,保持活力。
蒲松齡傳說在文人傳說常見主題的基礎上,還根據他出生地的人文特色、所處時代特點、創作內容的特殊性進行改造。文人傳說中文人往往是文曲星、文魁星一類與文學相關的仙人轉世,在蒲松齡這里除了被認為是文魁星轉世以外,還被認為是病僧轉世[7]。僧人通常是妖魔鬼怪的對手,可以辨別并制服邪魔,在大眾想象中,蒲松齡是擁有法力的降妖師,和僧人有著一定的統一性。病僧轉世這一想象其實就是個人特點對傳統主題的改造。
描述勤奮刻苦的故事更是文人傳說中的典型主題,蒲松齡傳說中也有著《臨摹崖和墨池》[7]這樣凸顯他刻苦學習的篇目。年幼就展現出驚人的才華這一典型主題在蒲松齡傳說中則和他一生科考不順,只有與青年童試時拔得頭籌的人生經歷相聯系并進行改造。《險遭狐精》[5]中將童試之后屢試不中的原因歸為得罪了狐精,《蒲松齡與駝背老大爺》認為并非他才學不精,而是因為皇帝的不公平。這體現了百姓對于一個偉大文人的期許,他的不被賞識都一定是受人迫害。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將文人神化,對他的經歷進行美化,以符合百姓心中的期許形象,也利于百姓在流傳文人傳說時對世人進行教育。
與權貴和貪官的智斗也是文人傳說的典型主題。蒲松齡傳說中他始終與各路官員權貴斗智斗勇。然而,反觀蒲松齡的一生,他與統治階級長期保持交往,并不像傳說中那樣始終蔑視權貴。但傳說刻意回避了這些情節,塑造的是一個純粹的為民請命、與權貴斗爭的剛正形象。傳說塑造的形象,是人民幻想加工的產物,人民渴望在艱苦的生活中有這樣極具才華又大義凜然的勇敢文人為他們爭取吶喊。這個完美的形象寄托著民眾擺脫現實痛苦的渴望,傳達著他們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向往。蒲松齡的形象滿足了群眾的這一需求,承擔了這樣的精神寄托,無論在哪一個朝代,或是哪一個地域,飽受權貴欺壓的百姓都需要這樣的偉人。于是蒲松齡的神話,才能在更廣闊的時間和地域維度里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代代相傳。
文人創作了偉大的文學作品,文學作品又滋養了文人傳說。蒲松齡的很大一部分神話都與狐鬼精怪相關,正是因為他創作的《聊齋志異》描寫了大量的鬼狐。《聊齋志異》中的情節又在傳說中形成了一種投射,魅惑人心的狐妖、謀害人命的惡鬼、身世可憐的妖女等形象都在蒲松齡傳說中再現,甚至一部分傳說的情節也與小說中情節有相似之處。《聊齋志異》賦予了蒲松齡傳說最重要的特色,也因此在后來的流傳中衍生出更多的內容。
綜上所述,蒲松齡傳說主要圍繞著“《聊齋志異》的創作故事”“智對貪官污吏和權貴”“蒲松齡與鬼狐的故事”三個主題,以他的人生經歷為基礎,根據文人傳說的典型主題,結合他個人及創作的特色進行幻想和加工,是文人傳說的一個典型例子。他的形象寄托了民眾的希望,深受民眾的懷念與敬仰,故其傳說始終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
四、參考文獻
[1]鐘敬文.民間文學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83.
[2][4]王一奇.中國文人傳說故事[M].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2.351.349.
[3]王一奇.中國古典小說家傳說[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1992.245-247.
[5][8][14]趙曉明,王聿發.淄川民間故事[M].濟南:齊魯書社,2009.297-300.301-303.285-286.
[6]祁連修.歷代文學藝術家的傳說[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1.210-211.
[7][9][11][12][13]葉桂桐,葉蔚.《聊齋志異》的傳說[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1993.64-69.167-173.174-179.1-3.126-128.
[10]杲紅星.蒲松齡的故事[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86.122-125.
【蒲松齡傳說的主題與形象建設論文】相關文章:
從狐女形象看蒲松齡的女性文化心理03-06
解讀《詩經》中豐富的婦女形象論文01-10
走向新世紀的中國形象文化論文11-15
淺析塑造人物形象的論文提綱12-01
人物形象英語畢業論文提綱04-02
形象思維在英語學習中的運用論文11-26
班級文化建設的論文05-15
淺論文學形象的敘事翻譯和語用翻譯03-18
班級文化建設的論文(薦)05-16
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與文學作品教學論文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