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之舞看網絡文學優秀論文
一、網絡文學理論研究的深化
難能可貴的是,陳定家能夠對其中的個別問題進行深入探討。他的《比特之境:網絡時代的文學生產研究》研究的是網絡文學生產問題,他的新作《文之舞》則集中探討了網絡文學的文本問題。作者沒有面面俱到地論述網絡文學,而是從網絡文學的生產研究轉向文本研究,涉及的都是網絡文學研究中一些較中觀或微觀的問題。作者苦思冥想,把書名定為“文之舞”,“文之舞”即“屏文之舞”或文本之舞,是“互文性理論支撐下超文本的系統關聯與普通貫通”,較好地概括了網絡文學文本的特征。在作者看來,“超文本”和“互文性”是理解網絡文學的核心關鍵詞,它們是“當代文學世紀大轉折的根本性標志”,改寫了“我們關于文學與審美的思維方式和價值標準”,是“理解網絡文學的媒介化、圖像化、游戲化、快餐化、肉身化、博客化等時代大趨勢的核心內容與邏輯前提”。對于“超文本”與“互文性”兩者之間的關系,作者更凸顯“互文性”的意義和作用,他說:“從文論視角而言,如果說‘超文本’研究是理解網絡文學的關鍵詞,那么互文性作為體現超文本本質特征的核心要素,可以說是研究網絡文學的關鍵詞中的關鍵詞。”作者不僅指出了“互文性”之于網絡文學的重要性,而且在互文概念的基礎上進一步延伸,將“互文”“互視”和“互介”集于“文之舞”一身:“……網絡寫讀者,常常無意于品鑒文本韻味的深淺和濃淡,他們更關心的往往是信息發布的新舊與多寡。網絡寫讀,是聲音與畫面交相并作的文本舞蹈,是視覺與聽覺回歸本性的復合與狂歡。這就是我們所謂集‘互文’‘互視’‘互介’于一身的‘文之舞’,……”從“超文本”到“互文性”,從“互文”到“互視”“互介”,可見作者的研究是步步深入,體現了他的獨到思考和創新,值得網絡文學理論研究者的肯定與學習。
二、網絡文學的跨學科研究
網絡文學文本,不僅僅是單一的語言文本,還有聲音、圖像等文本超鏈接在一起,并與歷史上其他各種類型的文本“互文”。所以,研究網絡文學,單憑傳統的文學研究方式是不可能的,它必然涉及到圖像學、技術美學、語言學等多學科的研究方式。從事網絡文學研究多年的陳定家對跨學科研究的必要性有著清醒的認識,他說:“近幾十年來,文學研究從學科化封閉走向跨學科開放、從技術性‘區隔’日益走向人文性融合的趨勢已經形成了一種大的時代潮流,從一定意義上講,互文順應了這種潮流,為文學研究開辟了新的路徑。”需要指出的是,網絡文學理論研究不僅順應了當前的跨學科研究潮流,而且其也是出于網絡文學文本自身特點的需要。這一點,作者也有清醒的認識。在看到賴澤民將耗散結構理論與馬克思的歷史觀結合起來寫出《人類歷史科學原理》后,他不免有這樣的感慨:“雖然某些觀點還處于探索階段,但以耗散結構理論研究歷史與哲學,這的確是一個值得認真試探一番的學術路徑。事實上,網絡文化就是一個標準的耗散結構系統,值得好好總結和反思。”這種跨學科研究,必然要依據并突破傳統的“互文性”研究,“通常意義上的互文性研究,著重考察文學與文學自身的關系,即文學作品與文學遺產、文學史、文類傳統的關系,以及作品自身所攜帶的文學記憶和讀者文學‘閱’歷之間的關系”。對于傳統的互文性研究,陳定家也非常重視。在他看來,互文現象在傳統文學中也存在,但是互文性不是傳統的文學特征,“互文性,從根本上講,它只是傳統文本的一種尚未完全開發的潛能,在‘絕對聯系’的意義上說,超文本只不過是互聯網成功地開發了傳統這種‘互文性’潛能的副產品而已”。可以說,“互文性”將網絡文學與傳統文學聯系在一起,而“超文本”又將網絡文學與傳統文學分別開來,正如作者所言:“網絡文學與傳統文化最大的不同是基于載體變化造成的‘文本轉向’,在傳統文學的線性文本向網絡文學超文本的轉化過程中,有許多值得密切關注的學理問題被我們忽略了。”
由此可見,考察網絡文學與傳統文學的關系,是網絡文學互文研究或網絡文學理論研究的重要內容,但不是唯一內容。基于網絡文學的超文本和互文性的特點,網絡文學理論研究必然要涉及技術、傳媒和影視等內容,這些內容在《文之舞》中都有體現。互文性革命是建立在網絡技術的基礎上,所以研究網絡文學必須要了解計算機技術和數字技術。在當代的藝術生產過程中,“賽博文化利用技術手段、技術材料、技術方式,從藝術生產的操作層面不可抗拒地滲透到藝術生產的觀念層面”,作者宣稱“科學技術已成為一種‘本體性’的存在支配著當代藝術生產”。可以看出,技術是了解和研究網絡文學的重要維度。離開了技術維度,許多網絡文學新現象是無法解讀的,比如上海中學生梁建章的“計算機詩詞創作”,這些詩作跟傳統詩人作品之間的差異在哪里?以寫出《背叛》的“布魯圖斯一號”為代表的寫作軟件,能否顛覆傳統文論有關知人論世的論述?人工智能能否“誕生一種全新詩學或文論的可能性”?這些問題,可以說是網絡文學理論研究的難點所在,也是研究的新方向所在。在網絡文學中,技術往往是與傳媒聯系在一起的,作者往往把“互文性”“超文本”“互聯網”三個概念不加區分地用在相近似的語境中,“實在是因為它們在許多場合具有幾乎相同的特征和秉性,專就文本而言,三者的相似性或同一性是如此顯而易見,以致在許多情況下它們相互替換而不會出現任何問題。”所以,作者在著作中由“互文性”到“互介性”的論述是很自然的事情。因為“超文本和超媒體的結合,極大地促進了文學圖形化與聲像化的步伐”,所以文學與影視之間的互文現象非常普遍。作者以“百家講壇”節目為例,詳細分析了兩者之間的互文,認為該節目成功的原因在于:一方面以雅俗共賞的方式發揮文學的特長,運用設置懸念等說故事手法讓文學經典大眾化;另一方面利用強勢媒體的圖像化優勢,運用視聽元素做到講解、形象、畫面和音樂的結合,取得良好的觀看效果,以達到經世致用的目的[4]203。不僅有文學與影視之間的互文,還有影視與影視之間的互文,比如張藝謀的《十面埋伏》與李安的電影,《武林外傳》與金庸影視劇等。根據這些藝術現象,作者進行了理論提升,認為米爾佐夫創造的'“互視性”是“互文性在影像世界的翻版”。既然文學與影視之間存在互文現象,那么可以說從影視的角度看網絡文學,是研究網絡文學的一個新視角。但如果缺乏圖像學知識,我們是難以達到預期的研究效果的。
三、理論寫作的限度與互文性
看完陳定家《文之舞》一書,我們可能有這樣的感覺,書中涉及到的網絡文學的具體作品并不多。如“互文性語境中的文學經典”一章,分析的作品有不少是傳統文學經典。當然,研究文學經典不可能繞開傳統文學經典,但是讀者還是希望看到更多的網絡文學經典,以及網絡文學經典的包括影視化在內的互文現象研究。還有“身體寫作的互文性闡釋”一章,所涉及的例子不少是諸如秦巴子的《身體課》、衛慧的《上海寶貝》和綿綿的《糖》此類的傳統形式文學作品,也讓讀者有看完“互文性語境中的文學經典”一章的遺憾。造成此種遺憾,有多方面的原因,如目前對網絡文學是否有經典有較大的爭議,也有作者刻意為之的選擇,作者在“后記”中就說:“本書有意回避具體的網絡文學作品,是因為筆者下一本《中華網絡文學史》將會大量分析和評介網上的名作名家。”不可否認,作者這樣處理肯定有一定的風險,容易引起讀者的批評和詬病。但換一個角度看,作者這樣的選擇正是彰顯了理論寫作的限度與互文性之間的關系。對于互文性概念,它的提出者克里斯蒂娃在《詞語、對話與小說》中是這樣闡釋的:“一切文本都是互文性文本”,“任何作品的文本都是像許多引文的鑲嵌品那樣構成的,任何文本都是對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轉化。”可以說,作者獨立完成的文本是不常見的。學界注重運用“互文性”概念去分析文學文本、圖像文本以及包括服飾、飲食在內的文化文本,而較少去分析理論著作的文本。實際上,許多學術著作不僅與其他作者的著作有一定的互文性,而且與自己的著作也存在互文性。互文性理論,不僅能夠指導人們去閱讀各類作品,也同樣引領著學者們有效地去進行理論寫作。在陳定家看來,《文之舞》可以看作是《比特之境》的演繹和補充,《文之舞》與《比特之境》之間存在一定的互文關系。如《比特之境》的“網絡時代文學生產與消費的技術文化背景”與《文之舞》的“后現代癥候:從‘互文性’到‘互介性’”,《比特之境》的“文學生產的網絡化問題”與《文之舞》的“網絡文學關鍵詞:超文本與互文性”,《比特之境》的“數字化語境中的文學經典”與“互文性語境中的文學經典”,等等。當然,這兩者之間的互文性并不是簡單重復,而是后者是對前者的補充、演繹和深化。
所以,閱讀《文之舞》必須要看《比特之境》,才能知曉許多問題是怎么提出的。同樣,閱讀《文之舞》造成的遺憾會在《中華網絡文學史》中得到一定的彌補。同一作者理論著作之間的互文現象,也并不少見,如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胡有清的《文科理論教學論》與《文藝學論綱》《文藝學擷英》《文藝學研習》就存在較強的互文性關聯。同一作者理論著作之間的互文現象存在,與當代社會的性質有密不可分的關系。李玉平于2003年撰寫的博士論文《互文性研究》,就認為互文性是后現代文化的一個重要特點。在陳永國看來,互文性“作為一個重要批評概念”,“出現于20世紀60年代,隨即成為后現代、后結構批評的標識性術語”。在后現代社會之前,互文現象自然存在,但不是社會文化的主要特征。而在后現代社會中,互文性現象卻異常顯目。由于信息革命的到來,碎片化或零散化成為后現代社會的主要特征之一,人的存在是碎片化的,時間是碎片化的,我們缺乏寧靜的整體的時間和空間;學者的著作只能對某一問題展開局部的探討,鴻篇巨著少了,讓人頂禮膜拜的大師少了。只有將不同作者的許多著作或同一作者的不同著作結合起來,我們才能看到“鴻篇巨著”的存在。其實,零散化的文化現象并不可怕。作為網絡文學理論研究的工作者來說,我們沒有必要進行“宏大敘事”,可以就某些理論問題展開深入探討,發前人之未見。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我們的研究沒有連續性,我們可以對一系列的問題展開持續研究,像陳定家那樣從網絡文學生產到網絡文學文本、網絡文學作品、網絡文學作家展開不懈的研究,也能取得不俗的成績。
【文之舞看網絡文學優秀論文】相關文章:
3.踢踏舞大河之舞
4.關于網絡文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