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析中職對口單招下高三學生的語文學習論文
當代,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簡稱之為論文。它既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淺析中職對口單招下高三學生的語文學習論文,歡迎大家分享。
【論文關鍵詞】
對口單招 高三學生 語文學習 教師教學
【論文摘要】
職業高中對口單招考試向來受到許多學生和家長的關注,對口單招考試要求學生掌握三門墓拙文化課和五門專業課,在這一背景下,一般職業高中在高一就開始進行專業分班教學。專業的劃分避免了精力的浪費,可是在強勢的專業課面前,學生尤其是高三的學生會不自覺地忽視語文學習,從而帶來嚴重的影響,本文主要通過對這一現象的分析,找出原因,探討解決的方法。
隨著江蘇省職業教育課程改革行動計劃的實施,根據職業高中對口單招考試方案的要求,大多數職業高中在高一下學期就按專業進行分班教學。專業的劃分避免了許多不必要的精力浪費,能夠讓學生在接受知識能力最旺盛的階段盡可能又多又好地掌握基礎文化課知識和專業課知識,所以,即使職業高中對口單招在我省一度喊停,但這個大的劃分方向一直沒有改變。
作為對口單招考試中的必考基礎科目,占分I50分的語文,對于學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許多學生,尤其是理科專業的學生,常常下意識把語文當成副課,日常學習中忽略了語文的重要性,等到模擬考試甚至對口單招考試結束,看著可憐的語文成績,才后悔莫及卻為時已晚。那么,語文在高三的復習中有沒有大的價值呢?我校歷年對口單招語文考試平均成績在100分左右,許多任課老師都反應,這中間至少有10分的上升空間,造成這一背離現象的主要原因便是學生對于語文的忽視。這種忽視并非是簡單的“重專業而輕語文”的觀念所造成的,對于學生來講,更多的是直接而感性的原因,反思這些原因,對我們改進語文教學行為,提高學生整體語文素質,就顯得尤為重要。
首先,因為專業分班的特點,學生的學習時間被專業課大量擠壓,專業課作業量大,而且難度較高,學生在完成時需耗費大量的時間,往往一張試卷就要花上一個晚自習,更何況對口單招考試專業課有五門之多。而且學生到了高三,自覺意識加強,再加上老師的監督,越是學習態度端正的學生在這些作業上花費的時間越多。然而,學習時間是有限的,語文學科的作業特點往往是非書面的,如預習復習、增加閱讀量、誦讀培養語感等,這些作業的伸縮性很大,教師難以檢查,而且一段時間內做與不做似乎沒有明顯的差別,不像專業課,如果一個階段不做題目,“后果”就明顯了。學生腦子里固然記著教師的話,固然知道不能忽略了語文,但在有限的時間內,在“強勁”的專業課作業面前,迷失方向,甚至丟掉語文也就難怪了。
其次,學習方式與學習方法決定了學生“輕視”語文的學習。專業課占分多、份量重,花時多,專業課尤其理科專業課學習方式與方法可以在學習中不斷強化、深化,隨之形成的“觀念”與“經驗”就很容易被遷移到語文學習上來了。但是專業課往往依知識的漸進形成序列,在把握知識點形成的知識鏈的同時,往往通過大量的書面作業達到鞏固與強化,達成遷移。而語文主要是一種積累與感悟。學生往往以專業課的學習經驗來評價語文學習,就覺得語文無邊無際,沒有序列,不可捉摸,花時再多也看不到效果。這就可能出現兩種情況:一是用專業課觀念來對待語文,寄希望于速成的“方法”,自然就不會有很好的學習效果。語文教師往往沒有這樣的“方法”,無非是聽說讀寫之類,于是有的同學覺得語文教師不像專業課教師那樣實在、有本事,講的太虛,進而對語文學習就有了一種不自覺的消極乃至抵觸情緒;二是一些學生用盡了各種“方法”,仍不見語文有起色,就自然而然“功利”地削弱甚至放棄了語文學習,只是為了考試在“復習”時做點模擬卷,語文能力自然難以提高。
由此看來,參加對口單招考試的職高學生,學好語文是必須的,而要學好語文,考好語文,僅僅停留在觀念上是不行的,必須尋找具體的可操作的校正措施,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更可以利用學生心理的變化需求,適時地從學法上加以引導,逐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關注度,提高學生的成績。
1抓住趨利因素,有效組織教學
到了高三,由于升學問題迫在眉睫,趨利因素是影響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主要因素。高中生較少涉及社會利益,對那些長遠利益的感受一般不會非常強烈。而到了高三,由于升學壓力的驅動,這個時候的學生學習語文的自覺性一般比高一、高二強。教師應抓住這個有利時機組織教學,以提高復習的功效。但另一方面,趨利心理是以取得某種具體利益為目標的,一旦不能達到,必然會造成十分沉重的負擔。高三學生處于青春期,心理上還比較脆弱,對提高語文成績的艱辛認識不足,一旦在學習中遇到挫折,成績不能提高,就會給他們帶來沉重的心理壓力,這種壓力,最終會反過來影響學習語文的興趣。在調查學生對語文沒有興趣的原因中,費時多收效少占了主要的因素。所以,在語文教學中,使學生認識到語文學習的艱苦性、積累性、長期性,從而培養學生堅韌的學習精神,是一項重要的任務。
2求同存異,強化心理認同
高三的語文教學,大部分時間要用來總復習,教學方法跟高一、高二相比,必然有較大的不同。由于各種原因,到高三時,學校還可能對任教教師作一些調整。教師教學個性的差異必然會使習慣了前任教師教法的學生跟新任教師之間存在著一段時間的磨合期,能否盡快適應高三教學與新教師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的學法與教師的教法及學習環境中的其它因素較好地吻合起來,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高三語文復習的質量。在教法方面,教師還有一定的挖潛必要。教育心理學認為,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和他們的認知風格有一定的關系。在課堂教學活動中,不同認知風格的教師會表現出自己所偏好的習慣性的行為方式,而教師又容易以自己的認知風格來要求或評價學生,跟自己認知風格一致的學生,容易受到老師的欣賞或贊揚,學習中傾向于給評價高的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線索,或提出一些小問題來幫助他們找到答案,在課外,這些同學跟教師的交流和接觸也比較多。而對學法跟自己認知風格不一致的學生,在提問題時教師會直截了當告訴他們錯在哪里或說出答案,課外的交流和接觸也比較少。同樣,不同認知方式的學生也會根據自己的特點對教師提出一種評價和理解,對教師產生不同的期望。若教師出現的行為與其所預料的行為大相徑庭,則會影響到師生的合作。學生的認知風格如果跟教師的一致,則容易接受這個教師的教學方法。比如女生心理比較細膩,感情也比較豐富,認知風格和她們基本一致的女教師比較受她們的歡迎。
3合理計劃,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高三語文的學習大體上有一個復習計劃,而在制定計劃后的學生中真正能完全落實計劃和基本能落實計劃的一半都不到。因此,總體看來,有近一半的學生的語文復習處于無計劃或有計劃不能落實的狀態。這種情況,必然會給語文復習的質量帶來一定的影響。造成計劃不能落實的原因,部分是由于別的學科功課多,擠占了時間,也不排除學生自制力不強,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這一因素。有些同學語文成績長期不能提高,學習自信心不足,與此不無關系。
學生的語文學習習慣跟學習的效果有密切的關系。在語文學習中,不少學生往往表現出一定的依賴性,具體表現在,上課不是努力思考,而是等待教師分析講課材料,公布答案。離開了教師的指導,就不知如何著手去閱讀一篇文章或解答問題。所謂認真聽講,也只是將老師的板書記下而已。作業拖拉,總是不能按時完成。考前不認真復習,而是希望教師縮小復習范圍,透露信息。作業、作文靠抄襲,考試靠作弊,更是缺乏獨立性品質的突出表現。一般調查表明,高三學生中有接近百分之二十的學生認為自己語文學習的習慣不好,一半多的學生認為自己的習慣一般,說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還有待于我們繼續努力。
4加強學法指導.強化有目的的積累記憶
語文學習重在積累。積累大體上有兩種方式。一是有意識的記憶,二是靠潛移默化的陶冶。后者主要靠平時廣泛的閱讀,前者主要靠有目標的誦讀。.而誦讀離不開一定的記憶方法。記憶的基礎是反復,但沒有目標的反復經實踐證明其效率是極低的。在實踐中,我們可以發現,無目的誦讀在學生中占了比較大的比例。記憶方法的不科學,決定了記憶效率的低下,而記憶效率的低下,又容易使人失去記憶的興趣,對記憶產生厭煩情緒。因此,對學生進行記憶方法的指導,應該作為學法指導中的一個重要內容。
對口單招高三的語文復習一般要經過三個環節,一個是聽老師講,一個是寫,就是大量做題,一個是想。“聽”是聽老師作解題的分析,明白解題的思路。“寫”是通過大量做題,將自己掌握的理論知識及背景知識轉化為具體的解題能力。“想”是領會考題的一般思路和能力要求,了解解題的關鍵在于什么,在解題思路和解題實踐中間搭一條橋梁,尋找解題規律,盡量縮小兩者之間的差距。三個環節中,“想”是核心的環節。如果不“想”,“聽”和“做”都沒有用處。大量地不經過消化地做題,占用了“想”的時間,不能提高復習效率。然后在學習實踐中.真正能夠有意識地把思考與聽講、練習結合起來的學生并不多,這種情況,值得我們注意。
對口單招下的高三學生,三門基礎文化課和五門專業課同時展開全面復習,每一門功課都不能放棄,于是時間便顯得非常緊張。在各種因素都相等的情況下,時間投人的多少,便成了決定成績的一個重要因素。在高三學生的語文學習調查中我們可以發現近一半的學生除了上課基本不花時間在語文上。高三學生一天的實際學習時間,除了上課,往往在六小時以上,每科平均時間應不少于1.2小時,用在語文上面的時間,并沒有達到平均數。沒有投人,就不可能有產出,語文學習也是如此。
盡管語文學習重在平時,即高一高二的基礎,但跟其他學科一樣,沒有最后階段的沖刺,不用相應的時間去梳理知識,去強化記憶一些必考的內容,去把握命題與答題的思路,是難以取得理想的成績的。正因為理科學生的語文學習存在多方面的阻礙因素,所以更需要教師在高三教學中抓住學生心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提高語文成績。
議論文開篇技巧
1、直接引論法
開篇直接點明觀點,表明的立場。
例1:《讓紀念閃耀理性光芒》
紀念是內心情感的涌動,但又不是感情的無節制的揮霍;紀念需要行動來升華,但又需要理性的引導。
真正的紀念是心靈的回響,是歷史的回音;它審視過去,啟迪未來……(總領下文,過渡自然)
黑格爾曾經自夸德國人天生就是哲學家。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天生嚴謹自律的民族,就在一個狂人的引誘下,陷入了戰爭的淵藪。60年前的那幕慘劇:生靈涂炭、妻離子散、血流成河……勝者在對往昔的審視中找到了道德的標桿,也找到了紀念的理由。
點評:本文是一篇典范的議論文,審題準確,入題快捷。文章一開頭就直接提出中心論點:“紀念需要行動來升華,更需要理性的引導”,立意較高針對現實,有時代氣息,論證過程中引材料恰當,緊緊圍繞觀點展開。突出優點就是點題不繞彎子,由材料直接入題。
例2:《找準位置,綻放光彩》
虎嘯深山,魚翔淺底,駝走大漠,雁排長空。世間萬物自有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生命的玄機是找到自己的位置,綻放屬于自己的光彩。(排比,列舉四種具有審美意義的典型意向,并緊扣中心觀點)
找準位置,需要認清自我,審視自我,用一顆平靜的心聆聽自我價值的呼喚,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
例3:《談追求》
人的一生要有追求,沒有追求的生活是毫無意義的,沒有追求的人是無所作為的。我們中學生,擔負著祖國的未來,更應有所追求。
例4:《不要輕易說‘不’》
人是脆弱的,經歷太多的風浪,總有一天會慢慢枯萎,但千萬不要輕易對生命說“不”,因為我們內心里潛在著的,還有一種精神的力量,它支撐著我們在荒野中踽踽前行。
2、設問引用法
例1:《穩中求勝》
梁山智有吳用,道有公孫,武更是好漢如云。英雄如雨,卻已宋江為首。蜀國謀賴孔明,勇讓關張,卻以劉備為王,東木西金,南水北火,卻以戍土居中。何也?
宋公明為人沉穩,劉備做事敦厚,戍土謙穩厚實,終脫穎而出,施展風采,各得其所,故曰:為人沉穩,穩中求勝,吉。(回答問題,提出中心論點)
例2:《心靈絕唱》
天行健,宇宙的選擇。
博大有容,海洋的選擇。
那么,什么是心靈的選擇呢?
大寫的人,必有偉大的精神。心靈的選擇,擇一顆博大的心,可受天下之善;擇一顆赤誠的心,可結天下之友;擇一顆專一的心,可治天下之學;擇一顆寧靜的心,可悟天下之理;擇一顆恒久的心,可善天下之事。
3、抒情議論入題
例1:《捕捉理性的靈光》
求知的瞳孔放飛彩色的希望,那方黑色的沃土貯滿流連,赫然印著“感情用事與理性分析”。是的,站在雨季邊上,綿亙于高三的歲月,即將步入社會的熔爐,憑 借直覺和感情親疏去認知這個紛繁的世界,還是邏輯分析,理性判斷,助長理性的羽翼?我愿意讓生命噴薄,把羽翼淬火,去捕捉理性的靈光。(運用比喻的修辭手 法,鮮明地表達觀點)
例2:《帶著感動出發》
窗外風兒清清,鳥兒啁啾。窗內陽光跳動,夢兒甜甜。時間之舟悄悄駛進夢境,拉開惺忪的眼簾。生活的風車每天都周而復始的轉動,而我卻不感覺到那是一座褪色的雕塑,因為感動每天與我同行。
生活中處處存在著感動,哪怕是一草一木,一花一石。帶著感動出發,我發現生活之河中,每一種水滴碰撞聲都是那樣清脆悅耳。
4、解題引論
一開篇即詮釋題目內涵,明確中心論點。通過詮釋概念來挖掘其深意,明確論述方向。
例1:《學不可以已》
“學不可以已”,出自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勸學》一文,這句話的意思是,學習應該堅持不懈,不應該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否則就會前功盡棄,一無所得。
例2:《誠信》
誠信是什么?在我看來,誠信是一種無畏的敢于說真話的勇氣,誠信是一份高尚的敢于負責任的純真,誠信是偉大的人格那耀眼的閃光點,誠信是人生財富那最瑰麗的明珠。我們應該好好握住誠信背囊,千萬不能拋棄它。
5、比喻引題
以比喻開頭,入題迅速,富有思辨色彩,語言講究,有文采,令人耳目一新。比喻能夠使復雜的道理簡單化,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借助形象說理,生動活潑,增強吸引力,讀者能夠比較容易地掌握作者所要闡明的觀點。
例1:《天平和七弦琴》
理智和情感是人類生活中的兩只腳印,人類在認知事物的道路上的每一次成長都和他們的理智與感情有關。(將理智和感情比作是人類生活中的兩只腳印,首句即入題)
例2:《談勤奮》
勤奮是打開知識寶庫的一把鑰匙,勤奮也是人們的良師益友。勤奮的人,也像一顆明珠,無時無刻不放出光芒;而懶惰的人,像生了銹的鐵一樣,即使放在光彩奪目的玉盤上,也不能贏得人們的敬重。
例3:《心靈的守望者》
心是門,為你打開一道前往求知世界的入口;心是路,為你指引一條通往成功的道路;心更是風箏,帶你遨游無垠的天際。如果心是門,那么,鑰匙在你手中,明 天的世界由你選擇;如果心是路,那么道路在你腳下,通往何方任你掌握;如果心是風箏,那么線握在你手中,飛翔的天空由你隨心所欲。那么,做好你心靈的守望 者,不要讓世俗與卑劣將你污染,給心靈一個真實的選擇吧!
6、對比引論
例1:《真情誠可貴,理智價更高》
有時候感情是一劑善變的藥,溶在愛人的酒杯中,苦澀里也終能品出甘潤;有時候,感情是一把雙刃劍,握在敵人手里,縱輕輕揮下也覺傷痕累累。朋友,鐵血的男兒也有情,沙場的將士也有淚。感情支配著心靈,左右著靈魂。可是,小心啊,切勿讓其變幻了你評判的目光。
例2:《說勤》
古今中外,凡在事業上有所成就、取得成功的人,沒有不是用辛勤的汗水換來的;反之,那些懶惰平庸的人,就不會成就事業。由此可見,勤則成事,惰則敗業。
7、敘事引論
例1:《季節》
曾經,想要做一個豪放不羈的文人,行走在羽扇綸巾之間,在落花中獨立,看微雨中飛燕,綠柳如煙中墨筆生香,只求在宋代那華美的錦緞上留下自己韻短而味長的一筆;曾經,也想學易安凄柔幽婉,隨手斟杯青酒,便能盛滿離人的眼淚,書頁間曼曲輕歌,便能道盡萬古癡情。
例2:《穿越百年的芬芳記憶》
“你是誰,讀者,百年之后讀著我的詩?”一個頭纏白布,身著素衣的老者向我走來,默默微笑看,“我無法從春天的財富里為你送來一朵鮮花,無法從遠方的云 彩里為你送來一縷金霞,打開門向四周看看,從繁華盛開的園里采擷百年前消失的鮮花的芬芳記憶,讓歡愉的聲音穿越百年時光……”
泰戈爾就這樣一步一步向我走近,在我的耳邊低語,告訴我奉獻的美麗,它如一抹春日的陽光,親吻著每一個生靈。
8、類比引論
類比引證就是用同類事物進行比較,做出論斷的方法,即用與甲事物性質相近的乙事物來比照論證甲事物,從而說明它們具有某種共同點,這種方法屬于類比推理在論證中的使用,用同類事物進行比較,使得道理淺顯易懂。
例1:《學然后知不足》
雄鷹只有當它搏擊藍天時,才知道天空是多么遼闊,而自己又是多么渺小;小溪只有在奔入大海時,才知道海洋是多么寬廣,而自己又是多么微不足道;同樣,一 個人只有當他學得愈來愈多時,才知道學海無涯,而自己學到的知識只不過是滄海一粟,他才懂得要永無止境地進取,即“學然后知不足”。
例2:《且放云帆濟滄海》
小船升起云帆,橫濟滄海的航程中難免會有風吹浪打;小樹初有新芽,茁壯成長中難免會遭受雨雪風霜;小溪向前奔流,一路上不只有泉水叮咚,也有險灘漩渦。 青少年的成長亦如此。成長的過程便如登山的旅程,難免會跌跤,會有荊棘的劃痕,會有一次次的摔打和磨礪。這些都是正常現象,家庭、學校和社會都不必太在 意,以一顆平常心去看便好。
9、材料入題(最推薦!)
材料作文的寫作中,以材料直接入題,以簡練的語言來明確觀點,開宗明義。這樣的開頭引題,既緊扣材料,又緊扣觀點。
例1:《老鷹哲學》
南太平洋上的小龜縱然聰明,不過,最終還是葬身鷹腹!自然界中鷹享有盛譽,仔細總結,發現其有以下三個特點,稱之為老鷹哲學。 (簡述材料,抓住要點,明確中心)
老鷹哲學之一:看清事實
看清事實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基礎。小龜們看到偵察兵爬進了大海,便以為一切安全,便心安理得地爬出了出來,結果呢?只能遭受滅頂之災。而老鷹卻正好相反,它們看清了還有成千上萬隱蔽在沙中的小龜,結果大獲豐收!
其實生活中的我們也應該看清事實,否則會讓我們遺憾終生!司馬家族不就因此而中了諸葛亮的空城計而遺憾惱怒嗎?我們不也經常因廣告效應而買到一些偽劣產品嗎?所以,我們需要看清事實。看清事實是一種智慧。
例2:《杯中窺人生》
一棵蘆葦并不會快樂,當她快樂了,是因為她開始了思考。——題記
在一堂課上,老師往空杯中放一塊石頭,再向其中充入沙子,然后是加水。一個杯子裝上石頭滿了嗎?安于現狀的人說滿了;裝進了沙子后滿了嗎?聰明的人說滿了;善于思考的人說還可以加水。
【淺析中職對口單招下高三學生的語文學習論文】相關文章:
淺談普通高校對口單招美術應試輔導論文11-19
對口單招成本會計教學創新探討論文11-15
淺析中職學校藝術教學創新論文11-28
淺析小學語文寫作教學論文06-14
淺析新媒體環境下的數字報紙文學論文11-19
項目教學法下中職物理教學精選論文12-08
淺析新課程改革下的初中歷史教學論文05-23
淺析小學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的論文06-13
關于中職學生美術教學論文03-31
淺析中職教學中如何教“活”語文課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