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困擾跨文化傳播的幾個問題文學論文
摘要:隨著全球化的蔓延,文化領域面臨全球化的趨勢。各國的跨文化交流逐步增多,尤其是以影視為載體的文化產品交流,但因為各國文化價值觀等因素的差異,跨文化傳播始終面臨難以逾越的鴻溝。本文以內地翻拍境外電視劇這一類型影視劇作品為個例,分析跨文化傳播中的困擾。
關鍵詞:內地 翻拍 境外 電視劇 跨文化傳播
拉里·A·薩默瓦將跨文化傳播定義為:“擁有不同文化感知和符號系統的人們之間進行的交流,他們的這些不同足以改變交流事件。”①影視劇作品以其生動性、可看性,成為跨文化傳播交流的重要載體。內地翻拍境外電視劇作為其中一類即是:取材于境外知名電視劇劇本,經過一系列改編,重新拍攝的內地本土電視劇。顯而易見,此類劇首先將跨文化的境外劇本進行解讀、吸收,然后將劇本進行本土化改編后重新制作播出,投放本土電視劇市場。實質上,是將跨文化傳播的影視媒介進行內化,并最終以本土的方式和面貌二次傳播。
內地翻拍境外電視劇作為一種電視劇模式,近年來在內地成為風潮。《丑女無敵》、《一起來看流星雨》、《加油!優雅》等翻拍劇取得不錯的收視率后,紛紛跟拍續集。浙江衛視翻拍自韓劇《夏娃的誘惑》的電視劇《愛上女主播》已經播出。此外,很多日韓美劇的版權也被相繼購買,翻拍已經提上日程,呈現“你方唱罷我登場”的火熱局面。
內地翻拍境外電視劇的數量多且呈現熱播勢頭。湖南衛視《丑女無敵》第一季收視率在年輕觀眾中份額高達11.58%,累計到達率為31.8%。②《一起來看流星雨》和《愛上女主播》也都取得了不錯的收視成績。與高收視率相對,受眾不留情面的評價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雷人”、“山寨”的批評不絕于耳,“口水”、“板磚”橫飛。
內地翻拍境外電視劇作為內化的跨文化傳播作品由于各種因素的交織,始終難以逾越跨文化傳播的鴻溝。內地翻拍境外電視劇“叫座不叫好”,在文化層面上,受跨文化傳播中文化價值觀等因素的束縛;在受眾層面上,難以沖破受眾的接受障礙;在市場層面上,面臨難以把握市場需求,無法獲得長久效益的困境。
難以逾越跨文化傳播的文化差異
境外劇本承載異域文化價值觀。美國社會學家戴維·波譜諾曾從社會學和人類學的角度將文化定義為:“人類群體或社會的共享成果,這些共有產物不僅包括價值觀、語言、知識,而且包括物質對象,盡管文化共享,但它仍然需要每一新生代通過社會交往的方式來學習,文化因世代相傳,不斷積累。”③對境外劇本不同程度的移植和改編也不能將其滲透于全劇的文化價值觀做徹底的轉化。荷蘭心理學家霍夫斯特德指出比較不同文化價值觀的四個維度: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權力距離、不確定性規避、男性化與女性化。如此比較,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價值觀與我國的傳統價值觀相差甚遠。中國古代講求“天人合一”和諧共處,因此堅守中庸的理念,更多注重集體主義和他人利益。而且中國人表達感情的方式往往比較含蓄。而美國的價值觀核心點為:個人主義、崇尚競爭和金錢至上。堅持每個人均可根據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主宰自己的命運,因此美國人的表達方式都較為直接,認為每個人擁有同樣的機會通過競爭去取得成功。美國社會物質財富是對努力工作的獎賞或回報,是評判人生成功、劃分社會階層的標志。美國人對金錢的崇拜是一個基本價值觀。作為文化載體的電視劇,往往融入很多本國的價值觀和文化理念。比如:《丑女貝蒂》中在美女如云的時尚雜志社中,赤裸裸的競爭環境,辦公室中開放復雜的男女關系,在美國社會自由開放的文化背景中很容易接受。中國一向對男女關系問題持保守和傳統的態度,受“男女授受不親”觀念的影響,情節如果安排發生在中國辦公室中,觀眾顯然無法接受。引入翻拍劇本較多的日本和韓國雖都屬東亞文化圈,但社會制度和背景不同,文化價值觀也不盡相同。日本劇本《花樣男子》中炫富的色彩就很濃重,描述了四大貴族家庭的奢華生活,與普通人的生活構成鮮明的對比,陷入了拜金主義的漩渦。人作為社會性的存在,總是生活于一定的文化情境之中,并時時處處受到本土文化價值觀的制約和指引。因此這種跨文化的影視劇本在以本土身份的二次傳播中,效果也會面臨不同程度的“文化折扣”,即“某些作品,根植于一種文化,因而在那種環境里具有吸引力,但在其他地方可能吸引力減弱了,因為觀眾發現很難認同其所論及的事物的風格、價值觀念、信仰、制度和行為方式”?
本土呈現擊碎“文化幻想”。人們常說“距離產生美”,相比于內地翻拍劇,原版的境外劇恰恰與觀眾保持了一定的距離,社會背景雖具有諸多差異,但人類的情感等普適因素也體現其中,這種若即若離的距離給受眾提供了一個幻想的空間。幻想的快樂就在于它為幻想的主體提供了一個機會,使他在現實生活中不能假設的東西,通過幻想他可以超越每日生活的局限,而去探討其他更加值得期待的場景、身份和生活。幻想的魅力在于它能創造出想象中的世界,超越于現實世界中可能的或可接受的一切事物。“滿足感的獲得不是通過使幻想成為現實,而是通過幻想本身的活動。”如今,內地翻拍境外劇以本土的身份將劇本進行呈現,與受眾的空間距離拉近,但內容卻很遙遠,造成了受眾以本國現實的視角去觀看,一方面發現與現實狀況不符,另一方面,展開幻想被近距離的現實擊破,無法獲得電視劇幻想的滿足感。
“拿來主義”易入“文化混合”。內地翻拍境外電視劇為了收到良好的經濟效益,往往趕檔期制作,奉行“拿來主義”,制作脫離精品化路線,其中很多跨文化元素沒有進行細心的本土化轉換,保留其中,造成一種不合理的文化混合。所謂“文化混合”指的是亞洲、非洲、美洲、歐洲文化的混合,將全球化文化制作成全球性雜燴——在這個過程中對邊緣與中心、全球性與本土性、獨裁霸權與少數派、政治組織與反文化或亞文化之間的那種等級進行一種模糊、反穩定化或者顛覆。“文化混合”雖然有利于影視作品的全球化傳播,但倘若跨文化元素融合不當,會極大影響作品質量。對內地翻拍境外電視劇來說,會造成作品感覺表里不一,不倫不類。
難以契合跨文化傳播的接受心理
受眾難以轉換“境外”與“本土”情境。由于內地翻拍境外電視劇劇本來源的境外化,受眾很難靈活地調整思維方式和評價標準。有研究學者表明思維方式的差異是文化的根本差異。看原版境外劇時,受眾會盡量用國外的思維方式去理解情節,換位思考用包容的心態去彌合文化差異,即傳播參與者在跨文化傳播中的“體驗”。用自己的感覺去“體驗”他人的感覺,因此在跨文化傳播中的“移情”也就是傳播參與者暫時懸置自我的文化視界而通過他種文化的生活思維方式感知、認識、判斷世界,體驗他種文化的身份認同,然后再回到自我文化的情境中審視這一過程。比如:在觀看美劇《越獄》時,雖然整個故事情節是脫離中國現實的,但受眾會理智地“移情”,將其放在美國社會的情境下去理解,忽略地域差異,僅僅抓住其精神內核。但翻拍劇是以本土情境呈現,受眾自然被帶入中國情境,用傳統的思維方式去理解,如本土化程度不夠保留過多異域文化情境,受眾會發現是與現實相左的國外內核,難以找到兩種思維方式之間的平衡點,無法完成電視劇的“移情”體驗。
受眾難以沖破“先入為主”。有學者研究將影視受眾的文化消費心理分為以下幾層:
(1)品牌認知心理;
(2)懷舊心理;
(3)評判心理;
(4)對于機械復制時代的藝術品特殊的審美接受心理。
受眾由于懷舊的心理,原創性缺失的翻拍劇在面臨評價時就難以逾越受眾“先入為主”的心理接受需求,原版是受眾心目中的標準和典范,“第一印象效應”作用明顯。第一印象也叫做首因效應,是指一個人同他人初次接觸時所形成的最初印象。對某人的第一印象一旦形成,就會影響到人們對他以后一系列行為的解釋。原本是心理學家對人與人相處的研究,現在也普遍運用于其他領域。而且基于受眾對影視作品的評判心理,很容易陷入對原版和翻拍版的掛鉤比較評判中。比如:提到林黛玉,大家就將陳曉旭的形象作為模板;提到《藍色生死戀》中的崔恩熙,宋慧喬的一顰一笑就浮入眼簾。
因此,受眾的矛盾心理使得主創人員只能無奈地選擇在堅守與創新之間做權衡和博弈,艱難地取一個相對平衡的點立足。固守原版會面臨“抄襲”、“山寨”的批評,選擇創新又會面臨情節、內容、人物等原版故事架構的束縛。改編元素過多或者不合理會被視為對原著經典的褻瀆,打破了受眾對原版保留的美好回憶。所以,主創人員一方面借用原劇本樹立權威,將其經典化;另一方面又標榜創新,為翻拍可能性進行去經典化。11翻拍劇無法與原版站在同一起點上來接受受眾的公平評價。
難以真正把握電視劇市場需求
內地翻拍境外電視劇風潮日盛,是制作方為了追求經濟效益選擇的一種電視劇拍攝新路子,更有激進者評論其為市場催生下的畸形模式。片面的迎合,粗糙的“拿來主義”,對經濟效益的過于重視,反而欠缺了對藝術和社會效益的追求。選擇市場號召力較強的境外劇本進行翻拍,并不是抓準了市場,反而會喪失對受眾需求和電視劇市場調查的動力,從深層次上顯示了我國影視原創性的虛弱。筆者認為,大眾真正需要的電視劇應源于中國現實生活并富有時代特色元素,不失時機地彰顯本土文化元素。比如:趙寶剛推出的《奮斗》、《我的青春誰做主》、《婚姻保衛戰》等代表作品就將受眾定位為20世紀80年代的年輕人。服裝休閑個性,情節設計彰顯個性,人物對白上俏皮、后現代,是80后生活的真實寫照,受眾大呼“真實”。翻拍劇往往徒有包裝和宣傳而不見對自己民族文化的彰顯,倍感空洞和脆弱。不管是翻拍的境外電視劇還是原版的中國電視劇,都有待于將原劇中境外的文化因素轉變為本國的民族文化元素,推廣出去,成為中國的名片。這些真實源于中國社會現實、具有中國本土特色的電視劇才是受眾所喜聞樂見的。
結語
內地翻拍境外電視劇熱潮究其深層還是無法跨越跨文化傳播中的各種文化因素,受眾的跨文化接受心理也是無法回避的阻礙因素。翻拍劇本身就暗示了原創性的缺乏。翻拍境外電視劇這條道路能走多遠?迎合市場的同時,嚴格把握文化產品的質量,真正貼近現實生活才是長久之計。中國內地電視劇如何增強自主創新,真正起到文化推廣平臺作用,還需要我們不斷探尋。
注 釋:
①④拉里·A·薩默瓦、理查德·E·波特:《跨文化傳播》,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47頁,第73頁。
②邵芷蘭:《〈丑女無敵〉翻拍劇的創新探索》,《視聽縱橫》,2008(6)。
③戴維·波譜諾[美]著,李強等譯:《社會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⑤張牡霞:《試析美劇在中國的跨文化傳播》,《消費導刊》,2008(3)。
⑥劉啟升:《從跨文化傳播視角解讀美國影視劇對中國大學生的影響》,《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09 (6)。
⑦江·比斯特著,胡靜譯:《作為混合的全球化》,轉引自張英進:《影像中國——當代中國電影的批評重構及跨國想象》,上海:三聯書店,2008年版,第352頁。
⑧王金禮:《跨文化傳播的文化邏輯》,《新聞愛好者》,2010(8)。
⑨唐冰南:《影視“翻拍”熱的受眾心理分析》,《西部廣播電視》,2007(11)。
⑩師曙光:《“第一印象”淺析》,《太原大學學報》,2005(9)。
11李琳琳:《翻拍怪相連連看——解讀電視劇翻拍熱潮》,《新聞愛好者》,2009(11)。
【困擾跨文化傳播的幾個問題文學論文】相關文章:
從跨文化傳播角度探討翻譯中的幾個問題07-14
文學與新聞傳播互動研究論文10-03
傳統音樂之美及內涵的跨文化傳播論文06-15
網絡文學傳播對傳統文學的影響論文07-21
傳統文學新媒介傳播影響論文07-29
跨文化廣告傳播:試論文化的趨同他與多元他07-07
現代文學研究困擾的相關問題論文10-30
從跨文化傳播視角淺析記錄片的傳播策略07-24
古代文學傳播學改革分析論文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