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論從一位農婦的追求中看女性文學論文
[論文關鍵詞]《菊花》;斯坦貝克;小說;外國文學;追求
[論文內容提要]美國現實主義小說家約翰斯坦貝克的《菊花》,通過“平淡”的對話和細節的描寫,展現了女主人公伊莉莎的生存狀態本文從環境人物象征手法等方面解讀女主人公,展示女主人公渴望追求自由的生活的心路歷程
當代美國著名現實主義小說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斯坦貝克的小說《菊花》,被譽為“斯坦貝克藝術上最成功的小說”“世界上最偉大的短篇小說之一”
《菊花》這部短篇小說創作于1938年,是一篇關注平民生活的短篇小說故事發生在斯坦貝克的故鄉——加利福尼亞州薩利納斯山谷丘陵地帶的阿蘭牧場小說中的女主人公伊莉莎是一個典型能干的35歲的家庭主婦,她沒有兒女,十分擅長種植菊花,和丈夫亨利一起在薩利納斯峽谷中過著平淡如水的生活然而,一位流浪補鍋匠——“那男人”(Theman)的無意造訪使得伊莉莎對男人的世界充滿了幻想與渴望,渴望走出峽谷去領略別樣的生活的風光但男人世界的虛偽欺騙冷漠暴力又使她的夢想變為泡影
在小說的開頭,作者便定下了沉重壓抑的基調“飄蕩在半空中的冬霧呈現出灰法蘭絨色,將薩利納斯山谷嚴實地罩了起來;同時也把它與外界分隔開霧氣鎖著山頭,四面象頂蓋子,而山谷則成了一口蓋得嚴嚴實實的深鍋……不過,現在時至臘月,山谷里沒什么陽光”女主人公生活在一個人煙稀少單調閉塞幾乎令人窒息的自然環境中——寓意著故事將要展開的整體氛圍——一種完全與世隔絕的封閉與壓抑狀態它襯托出當時的社會環境給人帶來的一種壓抑,無形中吞噬著女性內心對自由浪漫的渴望
但是作為農村女性的代表,伊莉莎與小說中的兩位男性的個性有著鮮明對比和深刻沖突與丈夫亨利補鍋匠對物質利益的追求相比,伊莉莎擁有更多精神上的追求
一珍愛生命熱愛生活
通過小說中女主人公伊莉莎做園藝時外表的描寫——“她今年三十五歲,臉龐瘦俏并透著堅毅,一雙眼睛清澈如水由于穿著園藝工作服,她顯得鼓囊囊的有點兒笨拙她頭上戴著一頂男式的黑帽子,拉得很低,直到她的眼睛腳上是一雙粗笨的鞋子下面穿的印花裙子幾乎全給那個大號的燈心絨圍裙遮蓋了起來圍裙上有四個大口袋,用來放她干活時用的剪刀泥鏟刮管器種子和刀干活時她戴著厚厚的皮手套,免得弄傷手”——我們不難發現,盡管伊莉莎干的是農活,外表的裝束男性化且有點兒笨拙,但在那的笨重的工作服下面卻是“印有圖案的衣裙”為了保護雙手,伊莉莎“干活時總戴著一副厚厚的皮手套”這些描寫展現出女主人公對自身身體的愛惜,女性對美麗的追求珍惜再從“她身后整潔的白色農舍,紅色的天竺葵緊緊地簇擁著,直到窗戶附近看得出這座不大的屋子好好打掃過,窗戶也曾細心地擦拭過,就連前面臺階上的擦鞋墊都收拾得干干凈凈”——我們可以看出在當時男權的社會里,女性的生活圈子非常小,她們所能做的只是整天待在家里,用心服侍丈夫做好家務,充分扮演著家中“天使”的角色雖然伊莉莎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農婦,但她并沒有哀怨生活,而是積極地改造環境,
力求做一位稱職的妻子如果沒有遇到那個補鍋匠,伊莉莎的生活也許會一如既往
二酷愛培育菊花
伊莉莎酷愛培育菊花,她種的菊花又大又美,但是她的丈夫亨利——個農場主看到菊花時,首先想到的是它長得雖然結實,但是卻不能賣錢,他希望伊莉莎能做些更實用的事情:“但愿你在果園里也能這么干,種出像大菊花那樣大的蘋果來”而妻子的回答也是很自信的:“她目光犀利地望著他,或許我也能我的確在種植方面有一手,我媽媽也是那樣她隨便把什么東西往地下一插,就能活她說是因為有了莊稼人的手才知道怎么去種植”菊花是伊莉莎心靈寄托者,精神慰藉者當補鍋匠一談到菊時,“急躁的冰冷的神情立時從她臉上消溶了”“目光頓時變得活躍而熱切”,說話的聲調也“高”了,“雙眼這會兒炯炯有神”,“伊莉莎興奮地沿著兩邊都是天竺葵的小路跑到房子后面”,為“那男人”取良種菊苗,并主動拿出花盆,移栽兩盆優良菊苗送給他,再三叮嚀他好好看待菊花“打苞的時候最需要好好照看,”“我只能給你說說那是什么感覺那是在你摘掉那些多余花蕾的時候一切都聚集到你的手指里,你看著自己手指的活它們在自己干著活兒,你能感覺到那是怎么一回事兒它們在不停地摘著,摘著,不出一點兒差錯它們與莊稼是天生的搭檔,你明白嗎?莊稼和手指間你可以感覺到,一直到你的手臂它們知道該怎么做,從不出錯你可以感覺到只要這樣,你就不會出什么錯你明白嗎?你聽懂了嗎?”這種感覺是那樣神秘,那么幸福,又是那么的妙不可言!伊莉莎之所以對外面的世界充滿向往,是因為她對男性世界充滿了好奇,她渴望走出去,總以為外面的男性世界能夠接納她,即使自己走不出峽谷,只要她的菊花能被帶出去,也就等于自己走了出去但是現實卻將她的夢想擊的粉碎
小說中伊莉莎與丈夫亨利的夫妻關系缺乏激情和深層理解,我們可以從以下的分析中獲得支持在果園里是種“菊花”,還是“蘋果”,這實際上是代表了當代社會中兩種截然不同的價值取向:“菊花”能滿足女主公人的精神需求——愛好;而“蘋果”能為丈夫亨利帶來物質財富——鈔票身為農場主,亨利在他的言談中表現出不滿妻子種菊花,而希望她改種蘋果而伊莉莎則把種植菊花當作精神寄托,當作自己熱愛的事業丈夫提到的“蘋果小牛”只屬于低層次的人類基本的生存需求,而妻子培育菊花渴望與人交流則屬于高層次的精神需求丈夫僅僅停留在滿足妻子衣食住行安全等基本生活的層次,而沒有意識到如何滿足妻子渴望浪漫需要別人欣賞的高層次需求
三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
伊莉莎十分向往與自己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向往一種沒有壓抑沒有隔閡,浪漫和諧開放的世界她渴望掙脫土地的束縛,過上象補鍋匠那樣云游四方自由自在的生活作者對當時女人狹小的生活空間和呆板的生活狀態予以理解與同情,同時意識到了女人對自己身份特征的質疑小說里“篷車”帶著“那男人”流浪四方,伊莉莎對這種生活充滿好奇,“睡在篷車里一定很有意思,肯定美極了我希望女人也能這樣生活”——補鍋匠的馬車可被看作是草原大篷車的一個隱喻,它暗示了與伊莉莎的生活截然不同的世界——一種自由的自給自足的開放的世界”“那男人”卻在強調她的女人身份,“這種生活對女人不合適”但伊莉莎卻拒絕接受男人們強加給她的種種限制,“你怎么知道?你怎么能這樣說?”當“那男人”暗示她作為女人的弱勢地位時,她表現出不滿與反抗,“我會磨剪刀,也會敲平底鍋,我可以讓你相信這些事女人也能做”自身力量的強大使伊莉莎意識到自己具備與男人抗衡的實力,也使她對進入男人世界充滿自信 伊莉莎力圖掙脫被束縛在土地上,力圖沖出狹小的生活空間,去擁抱更豐富更自由的新生活小說寫出女性渴望與男性平等地工作生活等補鍋匠走后,伊莉莎注視著遠方,喃喃低語道:“那邊霞光萬丈,多么亮啊”那是什么在發亮發光?——是女主人公理想中的一種浪漫的自由的新生活
四追求平等浪漫的愛情
小說通過對伊莉莎藝術愛情自由等精神追求的描寫,與亨利補鍋匠相對物質化的追求形成鮮明的對比伊莉莎洗完澡以最美的女性姿態出現在丈夫面前時,本希望得到丈夫的欣賞贊美,可當亨利看見妻子時,驀地停下來盯著她:“嘿,伊利莎,你看起來真棒!”“棒?你覺得我很棒?‘很棒’是什么意思?”“我不知道我是說你看起來有些不一樣,強壯快活”亨利結結巴巴地說“強壯?是的,我很強壯這又是什么意思?”他顯得有些迷惑不解“你在玩兒什么游戲,”他無可奈何地說“你在玩游戲你顯得很強壯,可以在你的膝蓋上劈死一頭小牛;又很高興,能象吃個大西瓜那樣把它吃掉”一時間她僵硬的神情沒了“亨利!別那樣說你不知道你在說什么”她又恢復了原來的樣子不解風情的丈夫看到的是強壯的可以弄死小牛的農婦,此時,伊莉莎是多么的失望痛苦!亨利眼里的女性的美麗標準只不過在于她們是否“結實”“快樂”當亨利夸伊莉莎時說:“你美極了!”但當反問說:“你的‘美’指什么?”他卻只說“又結實又快活”在他眼里,諸如蘋果牛等自然物越大越實用越好,而婦女越“強壯”越能夠操持家務越好
偶遇補鍋匠,伊莉莎以為自己遇到了知音,她覺得自己不再孤獨:有人欣賞她的勞動果實,有人理解她的精神追求,而且有人與她分享快樂于是,在她看來,她不再僅僅是個整天圍著家務活的主婦,她是一個能與外面的世界進行交流的女性但是當補鍋匠在路上扔掉了象征美浪漫和夢想的菊花,只是帶走了能賣幾個錢的紅花盆時,她的夢想破滅了如何使受傷的心靈得到撫慰,失落的情感得以宣泄呢?伊莉莎提議跟丈夫一起喝酒,甚至提議看拳擊在她看來,看到別人疼痛,看到血腥的場面也許自己可以得到某種滿足,獲得些許報復帶來的心理平衡但最終伊莉莎還是猶豫了,因為在這個男權的社會里,她雖然希望改變自己和社會,但卻沒有足夠的勇氣和力量她能做的是——“只好翻起衣領,躲著亨利,像個老婦人一樣無力地抽泣起來”
在現實的婚姻生活中,伊莉莎就像籠中鳥,雖然渴望自由和豐富多彩的生活,渴望與別人溝通,但這一切都以失敗告終,她的心境一下子變老了她和亨利的人生道路還很漫長,但是他們“再也回不去了”——假如他們曾經擁有幸福的話
五結語
在《菊花》中,作者通過環境的描寫人物的心理刻畫,運用象征手法,塑造了伊莉莎這個孤獨的令人難忘的悲劇人物借助伊莉莎的菊花情結,以亨利輕視菊花和忽視伊莉莎的情感需求與流浪漢騙花棄花的行為作為隱語,暗示在這個男權的社會,女性永遠是處于從屬的次要的地位那么,女性怎樣才能成為一個獨立的人呢?女權主義批評家西蒙德波伏娃(SimonedeBeauvoir)曾經說過:“為了要做一個獨立的人,和男人一樣平等,女人一定要走進男人的世界,正如男人也要走進女人的世界一樣,一切應該是完全對等的交流”
[參考文獻]
[1]約翰斯坦貝克.菊.斯坦貝克選集:中短篇小說選[M].張澍智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
[2]劉海平,王守仁.新編美國文學史:第三卷[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3]孟芳.“不再存在精神問題”——斯坦貝克《菊》的主題闡釋[J].中州大學學報,2007,(1).
[4]馮瑞貞.伊莉莎阿蘭的心路歷程——解讀斯坦貝克的《菊花》[J].鎮江高專學報,2003,(4).
[5]翟艷霞.渴望的目光,自由的呼喚——評約翰斯坦貝克短篇小說《菊花》[J].河南大學學報,2005,(4).
[6]R.S.Gwynne.TheChrysanthemums[M].NewYork:Longman,1998.
【論從一位農婦的追求中看女性文學論文】相關文章:
從交往教學論中看自考英語教學論文08-17
語言文學畢業論文-論溫庭筠詞中的女性形象08-26
論喜劇文學的美學品質論文08-21
女性文學對傳統文學的重要性論文07-25
畢業論文提綱-論女性的平等權07-05
生態女性主義文學批評論文10-07
論析自覺的和諧追求是文學創作的內驅力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