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素養對技能人才培養的重要性探析論文
[摘要]“崇德尚能,學以致用”是職業教育培養技能人才的終極目標。近年來,國家在職業教育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形成了“一技之長謀發展,不以學歷論高低”的社會氛圍,促使學生對職業技能的認識更為全面,并積極參與到技能學習中。同時,國家對職業教育的工作目標也發生改變,要求高校著力培養人才核心素養,為社會發展提供更多具有專業技能的高素質人才。從素質培養角度出發,對文學素養與技能人才培養之間存在的關系進行淺析,充分詮釋了文學素養對技能人才培養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職業教育;技能人才;文學素養;重要作用
一、文學素養和職業道德
在技能型人才培養過程中,職業道德素養作為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存在。通過對用人單位、社會企業的調查發現,用人企業對學生吃苦耐勞、團隊意識等職業道德操守的要求高于學生專業技能要求。由此可見,學生職業操守是企業所需的核心要素,也是當前社會進步、市場發展的迫切需求,也是學校對社會應盡的責任和義務。職業教育的內涵范圍可以劃分為敬業和樂群兩大模塊。其中“敬業”指的是學生對自己所學的專業技能具有充分的學習熱情和專一程度,并在實際工作中對工作認真負責、有始有終;“樂群”指的是學生在學習和生產活動中表現出的積極向上、樂于助人、共同協作的`工作精神。“敬業”和“樂群”作為高度統一的整體存在,二者相輔相成、密不可分。在文學素養方面,文學素養是一個人審美、情趣、言談舉止間流露出的可視品質,擁有專業文學素養的技能人才在生活、生產活動中都具有良好的職業操守。文學素養的培養工作是一個長期的積累過程,文學素養的培養核心是人格品格的塑造過程,其對人個體價值體系影響不容小覷。如果在專業技能人才培養工作中只重視專業知識的培養,而忽視文學素養的培養,將會導致學生發展的不全面性。
二、文學素養與審美能力
審美能力作為人對世界中存在的各類事物的感官感受,并不是單純依靠分數能夠衡量判定的,而這種感官感受對高素質技能人才是必不可少的素質構成。技能型人才在實際工作中初步從事制造、維修等基礎工作,通過自身發展需求進階到產品設計工作,這樣的工作變化對其審美能力的要求也隨之提高。在實際創造工作中,工作成品不再是東拼西湊的產物,而是一幅原創的工藝藝術作品,在這個過程中實現自我的不斷突破。當前我國正處于產業轉型的重要階段,技能人才需要通過文學素養的培養進而擁有一雙具有獨特審美的眼睛,才能充分發掘身邊的工業之美,并通過對工業產品的細致分析,實現二次加工與創造,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將技能工作升華為工業藝術創作,為我國產業升級做出實質性貢獻。文學素養的培養工作要求教師對文學作品中所擁有的文化特質充分利用,實現學生在感知、想象、直覺等審美感性意識等方面充分培養。對美的感知力、想象力、創造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需要校、師、生三方面共同努力。文學素養的充分培養對理工科高校學生抽象思維將產生有利互補,避免了學生在教育中存在感知能力低下、想象貧庸、缺乏創造等負面思維,實現學生內在素養的全面培養。
三、文學素養與“工匠精神”
我國當前階段對“工匠精神”的全面宣導,使大眾對其充分認知,“工匠精神”作為技能人才的最高目標而存在。國家大力提倡“工匠精神”是為了驅使更多專業技能人才能夠恪盡職業操守,追求精益求精,實現“中國工匠”覆蓋面廣而全,“工匠精神”作為一種精神、一種品質、一種目標、一種氛圍而存在。對學生文學素養的培養工作正是實現“工匠精神”有力傳達的重要環節,文學素養是對學生全面發展提供思維基礎保障,與“工匠精神”的培養目標趨于一致,在培養工作中二者相輔相成。無數的文學作品作為感性和理性的統一表達形式,作品其中實現了知識的有力傳承、實現了美德的充分傳遞,作為創造的源泉而存在。具有優良文學素養的技能型人才,其在職業道德、專業技術技能、工作能力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先進性,而技能人才文學素養的充分培養,是“工匠精神”有力傳導并充分實踐的重要途徑。綜上所述,本文通過文學素養和職業道德、文學素養與審美能力、文學素養與“工匠精神”三個板塊的分析,講述了文學素養對技能人才培養的重要性,希望我國廣大職業技術高校在培養技能人才的過程中對文學素養培養高度重視,實現文學素養對學生職業品德、價值體系等內在素養的充分助力,最終為我國產業轉型提供具有高素質、高技能的人才。
參考文獻:
[1]蔡夢錐.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職大學生文化價值觀的構建[J].文學教育,2013(4).
[2]俞圓.論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J].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2).
[3]孫杰遠.多元文化背景下學生信息素養的文化屬性及其培養[D].廣西師范大學,2012.
[4]張伯宏.探析高職院校學生文學素養的培育與職業影響[J].高等教育,2011(8).
【文學素養對技能人才培養的重要性探析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