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童年期兒童文學的閱讀現狀調查論文
【提要】本文以徐州市200名小學生為調查對象,探究童年期兒童文學的閱讀現狀。調查表明,兒童的文學閱讀廣泛;在內容選擇上,側重于知識性、教育性、幻想與現實的統一性;在語言選擇上,偏好文辭優美、風格幽默的作品。
【關鍵詞】兒童文學;閱讀現狀態;調查分析
近年來,閱讀對于兒童知識積累和人格養成的助力作用日益受到重視。兒童文學作品也呈現出多元共生的局面,既有曹文軒的《草房子》、張天翼的《寶葫蘆的秘密》這樣經典的文學作品,也有楊紅櫻的《淘氣包馬小跳》、金波的《烏丟丟的奇遇》等通俗讀物,還有英國作家J˙K˙羅琳的《哈利波特》和日本作家黑柳徹子的《窗邊的小豆豆》等外國文學作品。由于服務對象的特殊性,兒童文學始終存在著一個讀者接受的問題。換言之,兒童對兒童文學作品的需求滿足值得我們關注與研究。本文對江蘇省徐州市一至六年級200名小學生進行了抽樣問卷調查,希望從兒童文學的接受角度來觀照兒童文學的閱讀現狀。
一、調查情況概說
根據兒童心理發展變化的階段性,我們可以將兒童時期分為幼年(3—6、7歲)、童年(6、7歲—11、12歲)、少年(11、12—17歲)三個階段。考慮到兒童的表達能力等因素,本次調查選擇以小學生作為調查對象,關注童年期兒童對兒童文學作品的需求與滿足情況。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200份,回收200份,其中有效問卷181份。調查顯示,喜歡、特別喜歡閱讀兒童文學作品的占總人數的85.64%,一般性的占13.26%,不喜歡的占1.1%。在“列舉十部你最喜歡的兒童文學作品”(問答題)這一項調查中,最受小讀者青睞的是《窗邊的小豆豆》,接下來依次為《伊索寓言》《淘氣包馬小跳》《夏洛的網》《笑貓日記》《草房子》《精靈鼠小弟》《三毛流浪記》等(ㄨ見下表),累計共有數百部作品。“列舉十部你最喜歡的兒童文學作品”結果匯總(前八)可見兒童文學作品深受學生們的喜愛。多數兒童對閱讀兒童文學作品有著積極的態度與濃厚的興趣,對多國別、多體裁、多題材、各時段的兒童文學均有涉獵,這也為本次調查結果的有效性提供了保障。
二、內容選擇上多維度的需要
1.知識性。在閱讀兒童文學作品時,童年期兒童對各類知識的吸收尤為重視。對于“閱讀兒童文學有什么收獲?”(單選題)這一問題,有56.91%的學生選擇了“積累知識”。在“閱讀兒童文學作品的益處有哪些?”(問答題)這一項調查中,有52.5%的答案提到了“知識”一詞,如“積累知識”“增加課外知識”“教會我很多知識”等。此外在“你希望今后的兒童文學作品中能寫些什么?”(問答題)這一問題的答案中,“知識”也成為出現頻率最高的關鍵詞。小學階段的兒童正處于童年期,是奠定基礎知識和學習能力的關鍵時期。這一年齡階段的孩子在學校教育的引領下,開始系統化地積累知識,具備了初步的閱讀能力。隨著視野逐漸開闊,他們的求知欲進一步增強,對新鮮的事物充滿好奇。童年期兒童愛探求的心理特征也對兒童文學提出了注重知識的要求。通過調查發現,多數兒童文學作品已具備知識性特征,但其中知識含量不夠豐厚,且知識面單一、結構固化,尚不足以完全滿足孩子們的多樣化需求。這就需要兒童文學作家們進一步提高知識素養,學廣、學深,在重視兒童生命體驗和精神世界的同時,也注重知識文化的傳遞。2.教育性。調查結果顯示,在不同體裁的兒童文學中,學生們最喜歡的是寓言,依次往下則是故事、童話、小說、科學文藝等。對于“你最喜歡的兒童文學作家有誰?”這一問題,34.3%的小學生提到了伊索,僅次于最受歡迎的楊紅櫻。雖然伊索的兒童文學作家身份有待商榷,但從中卻深刻反映出兒童對寓言形態的喜愛。此外,談及對今后兒童文學作品的期望,不少小學生表示“我希望今后看到更多像伊索寓言一樣包含道理的兒童文學作品”“在(故事)后面加上道理或我們要注意什么”“告訴我們很深的道理”等等。隨著認知能力和道德水平不斷提高,童年期兒童開始形成是非對錯的價值判斷,逐步建構起自身的價值評判體系。這種情況下,蘊含豐厚哲理的寓言故事也就成為他們喜聞樂見的文學形式。然而,多數兒童文學作家對于這一體裁的創作熱情不高,導致兒童的閱讀選擇較少。已有傳統寓言作品固然經典,卻難貼合現代兒童現實生活。3.幻想與現實的統一性。調查發現,童年期兒童一方面要求“書的想象力再豐富一些”“多一些奇人奇事”,另一方面也希望“創作可以多觀察生活”“多講些我們身邊的故事”“真正描寫到真實的小學生”。兒童的理性思維的發展偏弱,現實感不強,常常在超越現實的時空中徜徉。因而,兒童文學作品中展現的幻想世界能與他們的心理、愿望一拍即合,打開一扇通向幻想王國的大門。另一方面,兒童在閱讀時也渴望尋求共鳴,注重感同身受。現實感強的兒童文學作品能對應兒童的生活經驗,貼近兒童的心理活動,讓他們在字里行間看到自己和朋友的身影,從而引起情感共鳴,產生現實影響。可以說,“幻想”與“現實”是兒童文學作品中不可或缺又不可分割的兩個維度。兒童文學中的幻想不是胡思亂想,更不是空穴來風,而是立足現實的思維延伸。幻想的目的,是為了更集中、更典型地反映現實,以藝術的真實來表現主題。兒童文學中的現實是一種從兒童生活中來,又能放到兒童生活中去的真切體驗。其中不可避免地會使用虛構、幻想等手段將其與真、善、美相融合,以益于兒童的接受與學習。
三、語言選擇上文辭優美與風格幽默
對于“你喜歡的兒童文學的語言風格如何?”(單選題)這一問題,選擇“優美”的學生人數最多,占48.07%。童年期兒童的審美情感日漸豐富、審美理解能力不斷提高,其思想、情感的容量和力度都有了加強,開始有意識地追求美的享受、鍛煉美的感覺。這反映在兒童文學閱讀形式上,就是更加注重語言的美感,包括語詞的精準、句式的整齊和聲音的和諧。這其中,來自習作的壓力也是重要的原因。在“閱讀兒童文學作品的益處有哪些?”這一項調查中11.6%的答案與“寫作”有關,如“會寫作文”“提高寫作水平”“寫作文有感情”等。兒童語言能力的發展極為迅速,可塑性強,會有意無意地從作品中吸收“好詞好句”,進而提升表情達意的能力。因此,兒童文學創作者們需要進一步扎實語言文字功底,尋求詩意化的表達,結合文體特點調節筆墨的輕重濃淡,使兒童閱讀更興趣盎然。兒童對富有趣味性的作品也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在“你希望今后的兒童文學作品中能寫些什么?”這一項調查中,有24.3%的小學生在回答中提到了“搞笑”“有趣”“幽默”等詞,如“多一些搞笑有趣的作品”“增加點搞笑的地方”等。兒童的生理及心理特征決定著兒童對外界事物的注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事物本身的趣味性。但這里強調的趣味性不是指在敘述上追求油滑式的“惹人發笑”。趣味性的核心要義應屬于美學范疇的幽默,是表層的輕松愉快與深層的反思啟迪相結合的產物,擁有快樂和智慧這兩個品格。兒童的心智尚不成熟,他們的生理、心理現狀與成長愿望之間的天然矛盾常常成為幽默的源泉。兒童文學作者要善于捕捉兒童生活中有意思的素材,通過錯位、夸張、想象等手法進行巧妙構思,從而揭示其中的矛盾與不協調,產生引人思考幽默效果。誠然兒童缺乏閱讀素養,對兒童文學作品的鑒別與評判常帶有主觀性、表面性和片面性。但我們不能忽視這“原始的權威”,對于兒童的合理訴求,成人作者與批評家應該尊重與珍視,多去聆聽兒童的心聲,多創作出為兒童所喜、又為他們所用的優秀作品。
參考文獻
1.應玲素2006《論兒童文學與兒童閱讀能力的培養》,《課程教材教法》。
2.曾媛2016《小學生兒童文學閱讀現狀與對策研究——以江蘇省無錫市為例》,《圖書館研究》第3期。
3.姜云峰2017《神性失落與形象降格——《神筆馬良》改編劇的比較研究》,《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第1期.
【童年期兒童文學的閱讀現狀調查論文】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教學中兒童文學的應用現狀論文11-09
兒童文學教育論文11-28
特殊教育現狀調查研究論文12-02
社區護士健康教育現狀調查分析論文12-02
研究生畢業前論文發表規定的現狀調查03-19
大學新生入學教育現狀調查對策探究論文12-02
兒童文學閱讀中的喚醒教育分析11-16
兒童文學的功能及應用分析論文11-10
音樂高考的現狀與隱憂論文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