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中美籃球文化的差異論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論文吧,論文是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論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淺談中美籃球文化的差異論文,歡迎大家分享。
Abstract:Basketball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sports today, at the same time we can see that there is much difference between China and U.S. Culture about basketball. Now I’m trying to analyze the source of the difference and talk something about it. In this way we can have a sober introspection of our country’s basketball development.I study the difference by observing the players’ performances and fans’ behavior. Of course the Chinese players in NBA(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 )is a good way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In fact, the successful development of our basketball is what we real focus on and hope to.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 always tries to look for the ”Golden mean” so that Chinese have built a courtly atmosphere in CBA(Chinese basketball association) when American advocate the heroism and personalization in NBA.
關鍵詞:籃球;中美文化差異;CBA;NBA
自1891年詹姆斯·奈斯密斯博士發明籃球運動至今120余年,籃球已經成為當今最受歡迎的集體運動項目之一,并形成了三大流派:以美國為代表的美洲流派,以西班牙、法國等為代表的歐洲流派以及以中國為代表的亞洲流派,顯而易見的是各大流派的形成是源自于各自的民族文化的,并形成了各自獨特的籃球文化同時指導著各自的籃球運動水平的發展。在此,為方便討論我們先約定一個籃球文化的概念:在籃球運動中球員、管理層和球迷共同創造并體現出來的精神上的共同意識以及物質上的財富[1]。提到中美籃球人們首先會想到NBA(美國職業籃球聯盟)CBA和(中國職業籃球聯賽),此文中我們將用此二者管窺中美籃球文化的差異。
一、中國籃球文化的一些特點:
“中庸”是中華民族文化中的精髓之一,在中國籃球文化中便有著充分的體現。比如一場比賽之前記者問到球員對于比賽的預期,回答基本都是“對手實力不俗,對我們來說是一大挑戰,不過我們會努力的”,從這一句我們足可見“中庸”文化的影子,球員總是對對手充滿了尊敬與肯定,對自己保持著謙虛的態度。這種中庸的態度對聯盟的和諧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同時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從事這項運動必需的激情并影響到競技水平的發揮。同時,球迷也體現出了“中庸”的特點,多數的CBA球迷并無非常穩定的支持球隊,對CBA的關注基本是走馬燈式的瀏覽,更不會像NBA球迷那樣瘋狂地崇拜“中職籃”球星。不可否認,這是CBA球隊盈利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仁義”也是中華文化的代名詞之一,甚至在CBA的比賽規則中都得到了體現。在NBA規則中,攙扶跌倒的對手球員是大忌,因為裁判極有可能認為這是一個沖突動作而做出“技術犯規”判罰;而在CBA這種行為是不被反對的,因為它體現了雙方球員之間的友好和諧。這樣的“仁義”規則往往會造成判罰規則的模糊性,但是它確實避免了很多的沖突,個人認為這是可取之處。而在NBA,球場上是只有競技的,因此也引出了很多的“丑聞”,比如2004年活塞主場對陣步行者時的“奧本山宮殿打架事件”就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而在CBA賽場上“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經典口號可謂是中國籃球文化里“仁義”本質的最集中體現。“不為人先”也在CBA賽場得到了體現,主要體現于球員相互之間的謙讓,于是我們很難看到像NBA那樣瘋狂得分的球員。CBA的單場個人最高得分記錄是由孫軍保持的70分,而在NBA是由威爾特·張伯倫保持的100分,同時科比·布萊恩特也有過單場81分的表現,需要強調的是單場70分這樣在CBA堪稱傳奇的得分在NBA并非獨孤求敗者,諸多的球星都有過這樣的表現。“不為人先”的球風影響到了球員個人水平的提高,同時也使球賽觀賞性遜色不少。隨著中西籃球文化的交融,“不為人先”的格局受到了強烈的沖擊,嘉伯、李本森、JR·史密斯、馬布里、布魯克斯、麥蒂等一大批前NBA球員陸續來到CBA賽場并帶動了一波又一波的得分沖擊波,這些外籍球員場均40余分的表現讓本土球員黯然失色,使得球迷對中國籃球更加的失望,可見是時候做出改變了!不過,相比美國人的個人英雄主義,中國人的籃球場上與生俱來的擁有一種團隊精神。在中國這樣一種“中庸”“不為人先”“仁義”的文化環境中,團隊精神的建立往往比在美國容易得多,這也是中國籃球面對西方列強的最主要優勢。說完球員的文化,再來看球場外的文化。最近幾年,中國的運動員選拔體制飽受病詬,籃球運動員的選拔更是在倫敦奧運會小組賽全敗之后被推上了風口浪尖:很明顯,當前的體制下明顯的偏于注重選拔高個子運動員,說明領導層很片面的把競技水平和身高做了一個比較唯一的對應,導致中國很少有高水平后衛的出現,少有的幾個國際級球員基本都是內線球員,在美國球場上呢,艾弗森、納什、博伊金斯等矮個球員則有效利用了“身高優勢”在聯盟掀起了一波波華麗的后衛攻擊,可以說從選拔上中國籃球就已經廢了一條腿。再一點,國內球員多數是從小“棄文從武”的,導致了其文化素質難以保證、籃球理論研究難以進行的局面,而在NBA最運動員的學歷要求至少是高中,并且實際上只有極少數球員沒有取得學士學位。另外,新人得不到鍛煉機會也是選拔制度上的一大問題。
二、美國籃球文化的一些特點
林書豪掀起“林旋風”,湖人隊(NBA,洛杉磯球隊,隊史共獲得16次總冠軍)季前賽8連敗,德懷特·霍華德加盟洛杉磯等等話題紛紛成為搜索引擎頭條話題不斷地向人們證實NBA已經代表美國籃球進入了高度娛樂化的階段。在此,我們簡要分析一下美國籃球娛樂化的基礎土壤即美國籃球文化。美國是一個多國移民構成的、歷史短暫的超級大國,因此“求變”“創新”成了美國人最主要的特質,這種特質使得美國籃球步步走向了巔峰。規則上的創新:為了限制傳奇球星喬治·麥肯而擴大三秒區、制定防守干擾球;為限制威爾特·張伯倫肆虐禁區而再次擴大三秒禁區、制定進攻干擾球規則,并規定底線發球高度不能超過籃板;為了限制巴克利的大屁股推人,聯盟又做出了禁止“背身五秒”的規定,這一系列的規則的改變使得NBA籃球越來越具有觀賞性,這是籃球娛樂化的必經之路。戰術上的求變:每一場NBA的比賽猶如一場干戈相向的戰爭,球隊將帥不斷想出新的戰術以攻克對手,而那些戰術一成不變的球隊往往不能成為常勝之師,湖人的三角戰術、掘金的鐵拳戰術、公牛的籃板—擋拆—切入戰術、太陽的跑轟戰術[2]等等數不勝數的著名戰術足以證明這一點、這種氛圍在考驗主帥比賽閱讀能力的同時也讓資深球迷為之津津樂道。再者是球員個人的改變:為了適應新的戰術、新的球隊或新的隊友,球員們往往頻繁的做著個人的改變,例如詹姆斯·哈登從雷霆轉會至火箭后從原來的替補后衛一躍成為球隊領袖,其打法也從進攻的組織者轉變為進攻的發起者,并且收到了不錯的效果。“競爭”是美國文化的精髓之一,在NBA聯盟里,競爭貫穿于球場上下。球場上的競爭是雙方面的,一方面是來自于對手的競爭,因為雙方都是沖著比賽的勝利而來的,因此每一個球都是雙方爭搶的重點,為了爭搶一個球權而滿地打滾并不是一件罕見的事情。另一方面,競爭還來自于隊友,因為在NBA的體系里每個球隊都有著權勢逼人的“老大”,爭取提高個人得分、籃板、助攻是他們的重要任務,這關系到個人在球隊中的地位,誰能否認科比·布萊恩特、勒布朗·詹姆斯的地位是隊內競爭的成果呢?同時這些“巢內競爭”也是娛樂媒體最喜歡的炒作對象,科比和沙奎爾·奧尼爾的斗爭曾經是美國最熱的話題甚至是引起了球迷的相互攻擊,可以說在現今的NBA里球員的斗爭行為已經成為籃球文化的主要部分之一。第一次看NBA的球賽時率先吸引球迷注意力的不是比賽而是球星的造型,因為這是一個個性化的聯盟、一個個人英雄主義的時代。NBA球員的發型、穿著往往和時尚界一起引領著風尚,比如20世紀初,艾弗森的地壟溝發型曾經引領了一代美國孩子的發型潮流,甚至90年代出生的孩子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更喜歡吐舌頭,因為邁克爾·喬丹就是這么干的,后來科比的光頭、卡梅羅·安東尼的紋身都曾經成為時尚。同時,這是一個個人英雄主義張揚的聯盟,每場比賽都有如一部好萊塢的大片一樣扣人心弦、場面驚險,“片中”有著領袖、有著英雄、有著災難、有著跌宕起伏的情節。在個人英雄主義的氛圍下,整個聯盟名人效應尤其突出,擁有布萊恩特、霍華德、納什這樣超級陣容的湖人隊史從來不為收益發愁的,而一些平民球隊可是經常需要向賺錢球隊要補貼的。在今年休賽季,CBA強隊上海大鯊魚隊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進行了一場交流賽。比賽在第三節就進入了垃圾時間,最終UCLA大勝大鯊魚,這不禁讓國人徹底看衰了中國籃球。那為什么中國頂級的專業球隊會慘敗給美國大學校隊呢?這還得來看美國的籃球人才儲備機制。美國有著十分完善的各年齡階段的專業、非專業的聯賽組織,使得每個年齡階段的籃球人才都有著表現自己能力進一步開發潛力的機會,所以大學層次的美國籃球運動員其實已經具備很高的競技水平了。這也是我們國家的籃球文化中最嚴重的短板!
三、以上我們對中美籃球文化做了一個簡單的比較,那么當中美籃球文化相碰撞是什么樣的情景呢?
我們試圖從姚明、易建聯、林書豪的身上找到答案和警示!可以說姚明是最成功的外援之一,其NBA職業生涯一共得到9247分,場均19.0分;籃板球4494個,場均9.2個;封蓋920次,場均1.9次;助攻769次,場均1.6次,另外除2007年傷停外其余賽季全部進入西部全明星陣容[3]。姚明在球場上明顯表現出中國文化里的仁義、和諧,如果NBA有道德風尚獎那么它非姚明莫屬,但是他也很好地將美國文化的競爭意識植入腦中,比如我們常常可以看到他肆虐禁區、大吼暴扣,將當時錢德勒、霍華德等一干中鋒名將打得找不著北。很可惜,我們并沒有在易建聯的身上看到姚明的影子,國人總是發現易建聯在NBA或國際賽場上的水平發揮遠遜于在國內的比賽,其實在NBA賽場上易建聯的水平還是時有閃光的,不過他的打法過于軟弱而并不適合NBA這種高強度的比賽。2012年2月一個華裔球星在NBA突然崛起并掀起了一波史無前例的瘋狂旋風,是的,他就是林書豪。一直以來我們一直將本土籃球的發展滯后歸罪于中國人的身體特征,但是林書豪這個擁有標準的中國身材的華裔美國人卻給出了否定的答復,在瘋狂的一個月里,他在突破、防守、身體接觸、速度上紛紛體現出了優勢,原因只是他從小打球、從小苦練!他的經歷告訴我們在NBA打出優勢是華人可以做到的。
四、小結
通過比較可以發現,中美籃球由于各自的傳統文化表現出了巨大的差異,中國的籃球文化更加的趨向于“和諧運動”“中庸”,“仁義”“團隊”是主要的精神,但隨之而來的是我們的球員缺乏舍我其誰的霸氣,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比賽的觀賞性和運動的長遠發展;美國籃球則更趨向于“激情運動”“英雄主義”,“個性化”“娛樂化”是他們的主題,當然也衍生除了一些沖突、爭執問題。客觀來看,我們的籃球運動和美國還有較大的差距,發揚我們的優勢,同時吸取美國籃球里的適合我們的因素才是正確的發展方向,完善人才儲備體系并讓更多的球員有機會到世界頂級比賽中進行鍛煉,中國的籃球可以發展成世界一流水平!
【淺談中美籃球文化的差異論文】相關文章:
淺談我眼中的中美教育的差異12-10
中美商務談判風格差異中的文化差異03-19
淺談文化差異與習語翻譯探討03-19
淺談泰國文化與中國文化的差異與互補06-27
淺談東西方文化差異02-25
淺談中英日常對話文化差異03-19
淺談中美博物館的文化異同03-28
中美文化差異在廣告用語上的反映03-11
淺談初中美術課后服務論文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