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
校園文化是以學生為主體,以課外文化活動為主要內容,校園文化建設是以學生為主體,校園為主要空間,涵蓋院校領導、教職工在內,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群體文化。下面小編整理的淺談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歡迎閱讀收藏。
所謂校園文化;是指通過一定的物質環境和精神氛圍,使生活在學校校園內的每一個成員都能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在思想觀念、心理因素、行為準則、價值取向等方面與現實文化發生認同,從而實現對人的精神、品質、心靈、性格的塑造。校園文化作為一種文化形態在一定程度上受社會文化的制約,但是又具有相對的獨立性、超前性、滲透性特點,社會文化對學生的作用,往往是以校園文化為中介來實現的。通過積極向上,富有品位的校園文化的影響力,對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全面素質的提高,培養目標的實現起著重大的作用。校園文化主要包括校園文化觀念與文化活動兩個方面。它是以學生為主體,以課外活動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為主要活動空間,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征的群體文化,是素質教育的具體環境。在素質教育得到重視的現階段,我們應重視校園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是陶冶學生情操、警示學生不良行為的無聲管理機制,是使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它的育人功能我們認為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陶冶學生。
陶冶;即以優美的校園環境陶冶學生。校園文化的教育性是有意識的,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從校園文化產生之日起,在氛圍和環境的有形、無形方面已經發揮了教育主體的職能。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學生在校園走廊墻上、在活動的房舍里看到的一切,對他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大的意義,這里的任何東西都不能隨意安排,孩子周圍環境應當對他有所啟示。”在班級里建立“榮譽角”、“學習角”等;學校里綠地、草坪、花草、樹木,校園里掛上諸如“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和“校風”之類的大幅標語,這些精心設計和規劃的教育環境,可以有力渲染教育氣氛、陶冶學生情操,達到“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二、感染學生。
感染,即以一定的教育機制來感染學生。校園文化設施地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時時向周圍輻射著文化的氛圍和氣息,給學生以強烈的精神影響和啟迪。因此,首先,必須加強校園文化基礎設施的投入,營造健康的,優秀的環境。要根據教學、生活的需要,科學安排校內各個功能區。要大力改善校容校貌,搞好綠化美化和校內建筑物的裝飾,開辟有利于學生學習、活動的娛樂休閑專場所,建立各種宣傳欄,購置必要的娛樂健身設備和器械等,起到環境育人的效果。
再如校園的隊室、宣傳窗、閱報欄、紅領巾廣播站,芻鷹優化站隊報等這些校園文化的重要設施,為學生提供活動場所,在這里,他們將會不斷得到藝術的熏陶,哲理的啟迪,榜樣的激勵,從而受到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校風的熏陶作用。校風的建設是校園文化的主體工程。所謂校風,即學校富有鮮明的個性特點的教學意識、育人意識、道德意識、文明意識以及為全校師生認同的目標感、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校風主要表現在學生的學風、教師的教風、班級的班風和學校干部的作用上,它具有很大的同化力,促進力和約束力。良好的校風,可以使學生在一種無形的力量推動下受到激勵,健康成長。榜樣的激勵作用。
校園文化榜樣是校園這個特定區內涌現出來的正面典型,是師生員工公認的學習楷模。他們集中地反映出師生員工的精神風貌、價值觀念,思想道德素質和生活行為方式。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它既是校園精神的生動體現,又是校園文化的形象教材。充分發揮榜樣的激勵作用,對于弘揚正氣、優化校風、培植校園精神、建設校園文化具有現實而深遠的意義。
三、結合教育教學,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
經常舉辦各種學術報告和時政講座,增強學術研究信息,擴大與外界交流,了解國家大政方針,探討熱點問題,積極開展社團活動,舉辦讀書會、報告會、討論會、演講會等,使學生培養興趣、發展特長、展示才華,培養學生求知、進取、開拓的意識。校園文化是以隊員為主體的。如娛樂型、求知、思維型、時事型的各種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既可以展現個人才華,又可以學習知識、擴大交際,增強實踐能力,以生動的形象和濃厚的感情色彩,將真善美融為一體。它與學校的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相互滲透,遷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知、情、意、行,使少年兒童受到熏陶,對隊員德、智、體全面提高發揮積極的作用。
總之,校園文化是一項系統的校園工程,必須從整體出發,從育人出發,精心設計,綜合治理。既要培育學校傳統,又要吸納時代精神,既要建設精神環境,又要重視物質環境。只有這樣,校園文化才能產生新的活力,煥發新的精神,展示新的風貌。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還應旗幟鮮明地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和社會主義教育,使學生樹立遠大理想,抵制不良文化和思潮的侵蝕;要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引導、教育學生克服不良行為,形成良好的行為規范,增強自尊、自愛、自強、自立、自信意識,真正把學生培養成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美國著名教育家布盧姆說過:“人在學習上的潛力是極大的,只要教育得法。”幾年來,我們用以上幾種方法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生活,有力地提高了育人功能,受到了較好的教育效果。
四、 校園文化的認識
作為校園文化的基礎——校園場所,對師生具有長久、深遠的影響,它時時向周圍幅射著文化氛圍和氣息,給師生以強烈的精神影響和啟迪,使之獲得心理上的平穩,默化價值觀念,改變師生的工作學習方式,使環境進一步美化、凈化、綠化、新化,優美的校園環境是一首優美的詩,一幅絢麗的畫,一曲動人的歌,在這里師生們不斷得到藝術的熏陶,哲理的啟迪,榜樣的激勵。提高文化品位和文化含量,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增強愛國意識,發揚學校的優良傳統,形成良好的品質。
80年代以來,校園文化建設的理論探討方興未艾。然而對什么是校園文化,人們的觀點不一,可謂見仁見智。這一方面反映出在校園文化建設的實踐中認識的豐富性、多樣性和不確定性,另一方面也說明人們的認識本身經歷了不斷深化的過程。近年來,人們試圖從不同角度對校園文化的內涵作出科學的界定,提出了許多看法和觀點。
我們認為,校園文化作為社會亞文化現象,是學校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稱,它包括精神文化、物質文化和制度文化,是學校師生長期教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反映著人們在價值取向、思維方式和行為規范上有別于其他社會群眾體,并且有校園特色的一種團體意識和精神氛圍,是維系學校團體的一種精神力量,對培養青少年的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和審美觀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校園文化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在學校的具體體現,是一所學校獨特的精神風貌。作為一種環境教育力量,優良的校園文化不但有利于陶冶學生情操,構建學生健康人格,還有利于發揮學生的特長,增長才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也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五、德育的培養
1.可陶冶學生高尚的情操。優美的校園環境,合理的設施布局,以至于校園的建筑、教室的布局,校園的花花草草、師生的言談舉止,都會對學生有巨大的影響。在優美的校園環境中,學生就容易受到好的影響和感染,使他們觸景生情,“近朱者赤”,進而激發學生熱愛學校,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高尚品格。在安靜的環境中學習的學生,會覺得舒心怡神,從小培養他們的環保意識。在校園生活豐富多彩、健康高雅的環境中生活,對一些庸俗的和不合理的消極腐敗的思想可以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所有這些都有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
2.可規范學生良好的行為。健全的監管框架和健康的輿論環境對學生的生活和思想起著巨大的規范作用。在合理的規章制度和健康的環境中學習、生活,當學生的思想言行不符合制度規范及集體輿論的要求時,他就會很快的認識到,并自我進行調節矯正。有時候,學生可能不接受老師的教育,但學生不會去反駁同學們的建議、批評,沒有人愿意成為“眾矢之的”。從有名的“破窗效應”就可以看出:優美的校園環境,還可以規范學生的行為,試想:你會在干凈的地上扔紙屑嗎?會隨地吐痰嗎?會在干凈的白墻上亂涂亂畫嗎?當然不會!
六、智力的培養
1.可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校園文化建設是以整個學校為集體為單位的,所以應注意學校的集體形象。這就要求學生必須處理個人和集體之間的關系,注重同學之間的相互合作、協調。如果有必要,也應該為集體利益而犧牲個人利益,否則會受到一個集體的人際壓力。這種來自外部環境和自身發展的需要的壓力,就會要求學生主動去處理好個人和集體的關系。同樣的道理,在一個團結、和睦友好的小組里的學生也會親身體會到集體的溫暖,感受到集體力量的偉大,這也便于他們建立“個人要服從集體,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集體主義思想。
2.可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學校教育應該培養學生豐富的精神生活,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興趣愛好,所以校園文化的建設要適應學生多樣化,個性化的特點,以避免對學生教育的“一刀切”,造成學生單一的性格傾向。而是應該使那些個性特長較突出的學生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內容和形式,并在活動中看到自己的價值,從而激發他們的自主性、自尊心和自豪感,樹立一個真實、完整、積極的自我意象,形成積極向上的生活學習態度。
現在的學生的心理適應能力相對較差,而優美的校園環境,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和諧相處的人際關系則能培養學生較強的心理適應能力。學生置身于優美的校園環境中,會感到輕松愉快,在輕松的心境下,打開心窗,可增強學生的進取心,從而自愿接受困難的挑戰。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一方面擴大了學生的交往圈,使孤僻不合群的學生能夠找到好的朋友,擴大胸懷,另一方面也使學生因沉浸在歡樂或業余愛好中,因注意力轉移而沖淡和忘卻不愉快的心理因素。
七、審美的培養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學生也不例外。然而,在處在少年時期,小學生在追求美的過程中有明顯的弱點:他們容易受到外界的各種影響,可能認為凡是少、新、奇的就是美;同時也有很強的虛榮心理,只求外在美,而忽視真正的內在美,容易形成扭曲的審美觀,認為儀表的漂亮就是美,而不懂得美具有廣泛復雜而深刻有內涵。而優良的校園文化有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及創造美的能力。
環境美可以升華為情感美。比如校園里的宣傳欄,走廊上的板報,教室的名人名言、學習園地等等,這些都是廣大師生勞動的結晶,也是貼近學生生活、學習的知識,均可誘導學生鑒賞美、追求美、創造美。在一系列審美活動中,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到美是社會實踐的產物,是勞動創造的;感受到心靈美、語言美、行為美、環境美的深刻內涵;真正懂得和體驗到 “大方”、“優雅”、“和諧”、“風度”等這些描述美的有關詞匯的含義,從而把這些詞匯的內涵變成他們自覺的行為,使追求美、創造美成為他們生活的需要。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受到熏陶,必然會收到很好的效果,也會培養他們的審美情操。
【淺談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相關文章:
淺談校園文化的育人作用07-16
淺談網絡文化環境下的校園文化育人功能10-29
校園文化建設及育人功能論文09-15
潤物細無聲-淺談心理周記的育人功能08-07
淺談高校管理育人05-31
生物教育的育人功能分析論文07-19
企業文化功能淺談09-11
淺談中學數學教學與育人09-18
淺談校園文化的教育影響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