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文化碰撞背景下對英文字母詞的重新審視的論文
摘要:在國際文化碰撞的背景下,對英文字母詞需要進行重新審視。英文字母詞不僅具有工具性,更具有文化性。英文字母詞的使用不能任其自然,而要規范引導。英文字母詞要減少直接借形,盡快合理漢化。
關鍵詞:字母詞;文化背景;漢語規范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不斷涌動和我國改革開放的持續深入,語言接觸和文化交流越來越頻繁,傳承了幾千年的漢語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現代漢語中夾雜使用英文字母詞的現象,在新聞媒體、網絡語言中已日趨流行,甚至在行政機關的公文中也時常出現,如gdp、wto、apec、nba等,這種現象引起了語言學界的激烈爭論。以羅慶銘、曹學林、劉涌泉等為代表的贊成者,認為英文字母詞簡潔醒目,表意準確,符合經濟原則,便于對外交流,豐富了漢語的表達形式,可以創造性地運用語言,因此應當支持其存在和繼續發展。而以慧生、方夢之、李國文、徐道一為代表的反對者則認為,在漢語中使用英文字母詞有如米飯之中的沙子,是對漢語純潔性的破壞,是對漢民族文化的污染,因此應嚴格控制甚至杜絕英文字母詞的使用。筆者認為,英文字母詞雖然屬于詞匯的范疇,但不能僅僅從語言學本身去研究它,在文化相互碰撞激蕩、意識形態領域斗爭日趨復雜的國際背景下,應當注重從文化的視角去研究它,對待它。
一、英文字母詞不僅具有工具性,更具有文化性
根據語言學理論,語言具有突出的工具性特征。幾乎所有的語言學教科書都在強調語言的工具性。葉蜚聲、徐通鏘所著的《語言學綱要》說:“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王德春所著的《語言學概論》中說:“語言……是人類思維的工具,也是社會上傳遞信息的工具。”周一民在2007年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現代漢語》中說:“語言是人們傳遞信息進行交際的工具,也是思維的工具。”
語言也具有文化的屬性。“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對文化起著重要作用。”“語言反映一個民族的特點,它不僅包含著該民族的歷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蘊藏著該民族對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語言是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又能成為文化的載體。”
在與西方文化碰撞中,外來詞大多采取了音譯、意譯、音譯兼意譯的方式,具有漢化色彩。而字母詞則是外來詞的一種新形式。劉涌泉在《談談字母詞》一文中把字母詞概括為“漢語中帶外文字母(主要是拉丁)或完全用外文字母表達的詞,前者如b超、卡拉ok等,后者如cd、ufo等。它是一種新形式的外來語”。字母詞可以分為四類:一是英文字母詞,指一個詞語全部采用英文字母,主要是英文詞匯的縮略語,如ceo(首席執行官)、mba(工商管理碩士)等。二是漢字字母詞,是由字母加漢字構成的詞,如a股、c語言等。三是拼音字母詞,是來源于漢語拼音的字母詞,如gb(國標)、hsk(漢語水平考試)。四是數字字母詞,是數字加上字母構成的詞,如3d電影、mp3等。根據沈剛的統計,在這四類字母詞中,英文字母詞占總數的92%,漢字字母詞占6.8%,拼音字母詞占0.4%,數字字母詞只占總數的0.8%。可見英文字母詞占據絕對多數。由于它們保留著英文的原貌,所以承載著豐富的西方文化信息。也就是說,英文字母詞不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文化的載體。
語言是沒有階級性的,是任何人都可以使用的工具,但語言的文化性是有民族性、階級性的,語言承載的文化信息對人們潛移默化的影響是無法估量的。英文字母詞的過度使用,會使其使用者不斷親近西方的文化和傳統。正如國家語委副主任、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司長王登峰在《2010年度北京市語言文字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所說:“一個人說什么語言、寫什么文字,就浸染了這一語言文字所承載的文化。我長期在高校工作,大學里學外語的學生,差不多在校園里一眼就可以認出來,而且基本上可以說出來他學的是哪門外語,因為學哪一門外語,他的言談舉止就帶有這種語言所承載的那個文化的特點,因為學這種語言就受這種文化的影響。我們所有學校差不多都在學英語,學英語的結果不僅僅是學會了英語,同時還潛移默化地接受了英語所承載的西方價值觀。最近新加坡的心理學家進行了一項研究,他們研究新加坡的華裔大學生,把他們分成兩組,一組是喜歡漢語的,一組是喜歡英語的,然后再看這兩組大學生的價值觀。同樣都是華
裔大學生,喜歡漢語的特別重視中國的文化傳統,而喜歡英語的就特別重視西方的價值觀。所以人們在使用一種語言的時候,其實也在不斷受到這種語言的文化熏陶。如果中國人說漢語越來越少,那么我們離自己的文化也將越來越遠;如果中國人說英語越來越多,必須用的時候用,不必須用甚至不應該用的時候都用,那勢必也就會不斷親近西方的文化和傳統。”
許多國家和民族在面對外來語言的沖擊時,都在努力維護自己語言的民族性、文化性。法國為了維護法語的純潔性,曾強烈抵御強勢語言入侵。韓國把他們的首都“漢城”改成了“首爾”。客家人有“寧賣祖宗田,不賣祖宗言”的古訓,才使他們沒有在粵語包圍中失去自我,成為了今天獨具特色的七大方言之一——客家方言。《中國教育報》曾就字母詞問題登載了題為《用科學態度維護祖國語言文字主權》的文章。文中指出:“一個國家的法定語言或官方語言就像這個國家的國旗和國徽一樣,是國家主權和尊嚴的象征,也是國家身份和民族認同的主要紐帶,因此,要從維護中華文化主權的高度建立祖國語言文字的主權意識,自覺維護祖國語言文字的主權,自覺抵制霸權主義和優勢語言的侵犯。”這段話對語言文化性的強調無疑可以作為對英文字母詞運用的正確導向。
二、英文字母詞的使用不能任其自然,而要規范引導
對于英文字母詞,“任其自然”的觀點十分流行。一種表現是“詞競眾擇,適者生存”。從社會語言學的觀點來看,不同年齡、性別、職業、地域、階層的人群,由于種種不同的原因,可能會選用適合自己的語言符號,這當然是語言使用者的自由,無可厚非,也無法限制,他們可以說“再見”、“cu”或“see you”,他們可以說“e-mail”、“e郵件”、“電子郵件”或“伊妹兒”。正如語言學家胡明揚所說:“這個問題最終還得由使用漢語的廣大群眾來作抉擇,他們的裁定是最終的裁定,語言學家沒權說三道四。”另一種表現是漢語具有超強的自我調節能力。“我們的母語——漢語是世界上最發達最富有表現力的語言之一,它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并不是那么弱不禁風,那么脆弱的。”“語言”具有“自我調節”的能力,“比某些人為的規范還奏效”。
在英文字母詞的問題上,完全遵從語言使用者的意見、過分相信語言的自我調節能力顯然是不合適的,應該有必要的規范和引導。對此國家有關部門已經從戰略的高度作出了明確的規定。2010年4月7日,國務院辦公廳秘書局下發了《關于加強對行政機關公文字母詞審核把關的通知》,針對近年來行政機關公文中出現的使用字母詞增多、影響公文嚴肅性的情況,提出了規范行政機關公文用字的四點意見。一是強化在公文中依法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意識,在制發公文時自覺使用規范漢字,為全社會做出表率。二是制發公文時一般不得使用字母詞,確需使用字母詞的,應在文中首次出現時以括注方式注明已經國務院語言文字工作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審定的漢語譯名。三是切實加強字母詞的翻譯審定工作。國務院語言文字工作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制定外語字母詞的譯寫規則,對新出現的字母詞及時翻譯,定期向社會推薦規范譯名及漢語簡稱。四是加強對公文中涉及字母詞的審核把關,發現不符合規定和要求的,應及時予以糾正。
教育部、國家語委高度重視國辦文件在教育系統的貫徹落實工作,及時向各省級教育和語言文字工作部門、部屬各高校、部內各司局、各直屬單位轉發了文件,并提出具體要求。一要將國辦文件精神傳達到省級教育部門機關、各單位及各地(市)教育部門,高校各行政部門及各院系,并以此為契機加強國家語言文字法律法規宣傳,增強依法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慎用字母詞的意識。二要對本地區、本單位公文進行一次全面的自查自糾,建立落實國辦文件要求、嚴格規范使用公文中涉及的字母詞的規章制度。三要有效行使管理本地區、本單位語言文字使用的職責,遵照國辦文件精神,加強對本地區、本單位其他機關公務活動、各級各類學校教育教學活動、媒體宣傳及公共服務行業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指導、監督、檢查,對不符合要求使用字母詞的情況予以糾正。
有關部門之所以規定“一般不得使用字母詞”,是“為進一步維護祖國語言的規范和健康發展,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增強民族自信心、民族認同感”。
三、英文字母詞要減少直接借用,應盡快合理漢化
有不少學者認為,英文字母詞簡潔醒目,如“nba”、“apec”等,因而主張直接借用英文詞形,當然主要是英文縮略詞形。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對于語言使用者來說,如果不知道該縮略語的英語來源,是最難懂的。比如“wto”,在剛開始時,曾有領導干部不知其為何物,在大會念作“wu ti ling”。后來通過新聞媒體、各種講座的大力推廣,人們才明白它是“世界貿易組織”的意思。類似這種詞語的簡潔性,是以大量宣傳和語言使用者的大量時間投入為代價的。
外來語民族化,是世界所有語言的共有規律。英語是擁有50萬個詞匯的強勢語言,但是它在吸收外來語言成分時,卻十分注意將它們轉化為自己的語言。例如在英語中,我們看不到英語文字中夾雜漢字的情況,因為英語在吸收漢語時無一例外地將它們轉化為自己的語言形式。如漢語中的“功夫”、“麻將”、“太極拳”、“磕頭”等,英語分別轉化為“kung-fu”、“mah-jong”、“taiji-boxing”、“kowtow”等。
外來詞語漢化也有歷史的依據。漢語歷史上幾次大規模地吸收外來詞的時期,如漢唐時期、五四時期,都是運用傳統的音譯、意譯、音意譯結合的方法,使外來語言成分漢化,用本民族的語言元素表示,使外來語言成分都“只用漢化的方式進入我們的詞匯系統”。漢化的方式既保持了漢語的純潔性,又豐富了漢語語言的表現力。
從改革開放后的情況來看,許多英文詞漢化之后甚至成了生命力強大的詞綴。如英語“bar”,漢語譯作“吧”,并組成了“酒吧”、“吧女”、“吧臺”、“泡吧”、“氧吧”、“陶吧”、“書吧”、“畫吧”、“琴吧”、“聊吧”等。再由“taxi”音譯而來的“的”,形成一系列的詞語,像“打的”、“的哥”、“的姐”、“摩的”、“面的”、“飛的”、“轎的”等。
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長李宇明對記者表示,國家語委對字母詞的使用持比較謹慎的態度,希望能盡快漢語化,以符合中國人的表達習慣。這為英文字母詞的漢化指明了方向。
把英文字母詞置于國際文化碰撞的背景下重新審視,有助于揭示在英文字母詞認識上的偏頗,厘清對待英文字母詞態度上的偏差,促進中西文化的更好融合,推動漢語的健康發展。
【文化碰撞背景下對英文字母詞的重新審視的論文】相關文章:
美術課堂教學的重新審視論文11-20
重新審視發回重審制度03-18
社會背景下的成人教育論文12-04
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歷史教學論文04-26
中國現當代文學經典建構的重新審視11-30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漢語言文學教學畢業論文01-01
對職業指導工作良策的重新審視03-18
論文化背景知識對英語學習的影響03-28
新課程背景下歷史教學模式的轉變論文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