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農村校園文化建設策略論文
廣義文化是指人類創造的一切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的總和。狹義文化專指語言、文學、藝術及一切意識形態在內的精神產品。在中國的古籍中,“文”既指文字、文章、文采,又指禮樂制度、法律條文等。“化”是“教化”、“教行”的意思。文化是由人類進化過程中衍生出來或創造出來的文化是后天習得的。其特征是文化是共有的,文化是一個連續不斷的動態過程,文化具有民族性和特定的階級性。而校園文化是學校的整體文化,包括校容校貌、教學內容與管理制度、全校師生的共識及所遵循的價值觀念與行為準則,以及由此產生的一種濃烈持久的精神氛圍。它由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組織制度文化三大部分組成。有陶冶功能、社會化功能、教育促進功能。新時期下,大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充分發揮其功能和任務,是一項重要的研究課題。
一、圍繞“幸福教育”核心價值觀,確立“福文化”
學校核心價值觀是學校文化的靈魂。進行學校文化的策劃,先要確立學校核心價值觀;然后,以學校核心價值觀為指導,進行各個領域、各個項目的具體策劃,將學校核心價值觀有機滲透到學校文化建設的方方面面。“福”,一個亙古不變,經久不衰的話題,從先民創造社會的那天起到現在,“福”就像一條長長的索鏈貫穿在人們的生活中,牽動著人們的種種生活行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內容豐富、博大精深,作為中華文化這一滄海中的一粟,“福”文化以其碩大的光芒閃耀在文化大河中,照亮著整個中華民族燦爛歷史。而“幸福教育就是在教育中創造、生成豐富的'幸福資源。”“教育是使人在幸福上免于異化的有效途徑。”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各種教育思潮洶涌澎湃,不少的教育專家提出了教育應以人為本的先進理念。以人的和諧發展為目標,希望人的本性、人的尊嚴、人的潛能在教育過程中得到最大的實現與發展,最后達到人人都擁有幸福人生的終極教育目標。具體而言,就是讓學生享受幸福教育,讓教師享受教育幸福。結合地域特色和學校現狀、現代教育理念,近年來,一所山區農村學校根據地域名稱“福田”——詮釋為“幸福的田園”,學校名稱“福田小學”及一百多年的辦學歷史,并探索校園文化實際,確立了“幸福教育”的核心價值觀。以“磨礪幸福教師、培育幸福學生、建設幸福校園、成就幸福人生,促進幸福成長”為抓手,豐富“福文化”的內涵,探索農村校園文化建設。
二、以“成就幸福人生,促進幸福成長”為終極目標,建設“福文化”品牌
品牌是學校的一面旗幟,當一所學校的文化品牌被普遍認同之后,會產生強大的凝聚力量。因此,成功的學校無不把品牌尤其是文化品牌視同學校的生命。1、培育“三種愛”,實踐“福文化”。三愛,即愛家鄉、愛學校、愛祖國。小學生對愛的含義不夠明晰,特別是愛祖國,因為很空洞。“愛家鄉”,展示家鄉美麗的風景,家鄉特產圖片,愛家鄉的文章,每年為家鄉的發展做一件實事等;“愛學校”,愛護學校建筑設施,愛護學校花草樹木,不在學校亂涂亂畫等,為學校發展獻一件良策;愛祖國,師生每周參加一次學校升旗儀式,并要求教師在國旗下演講,邀請社會社會名流到校演講。了解祖國悠久燦爛的文化,關注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每晚準時觀看新聞聯播,了解國家大事等。2、堅持“四個比”,建設“福文化”。四比,即比文明、比心靈、比語言、比行為。細化為安全習慣、學習習慣、生活習慣。養成好習慣,幸福到永遠。在家比,在家愛父母長輩,感謝他們的養育之恩;不亂花錢,不比吃穿,不鋪張浪費;節假日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減輕父母負擔;每學期給父母寫一封信匯報在校學習情況和表現情況;教師家訪時要隨訪家長,了解學生在家表現情況,在家做個好孩子。在校比,比領巾佩戴是否整潔、教室環境衛生,負責的公共區域是否干凈,服裝是否端莊整潔。站標準、座端正,即是否有站相、有座相,桌凳擺放是否整齊、教室環境是否亮麗,用餐無聲音,排隊講秩序,書包背肩上,桌上文具書本擺放整齊;不隨地吐痰、不亂扔紙屑,集會時快靜齊;上下樓梯將規矩,是否使用文明用語,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在社會生活中比,節假日活動是否是文明市民,外出游玩是否有不文明行為。教師家訪時詢問社區、村委會,校外當個好公民。3、扭住“五個福”,成就“福文化”。五福,即幸福教師、幸福學生、幸福校園、幸福成長、幸福人生。培育幸福學生就是讓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幸福學習、幸福活動,感受學習的幸福與快樂;建設幸福校園就是讓校園成為師生幸福的樂園、回味的夢境;幸福成長就是教師在學校獲得專業成長、學生學識獲得進步、心靈得到凈化;幸福人生是學校建設的終極目標,教師在學校工作生活是幸福的、學生在學校學習活動的幸福的。開展讀書節。沒有學習、沒有讀書,人的精神就會變得枯萎。每年五月的“讀書節”活動是師生的傳統節日,學校要求每位教師必須至少兩本教育雜志,訂閱教育雜志學校補貼一半經費,定期舉辦讀書心得交流會。學校都會組織教師集中學習各類書籍,借此幫助教師提升理論素養、更新教育觀念。學生“讀書節”期間,展示讀書心得、手抄報、讀書筆記、演講比賽等,好的作品在學校廣播站播送,并推薦發表。強化專業提升,學校開展“走出去,請進來”的發展策略,加強校際交流與合作,尋求專家、教授的指導,經常邀請專家來校指導、上示范課、作講座等。培養一支高水平的骨干教師隊伍是學校落實“成就幸福”目標的又一重要舉措,學校成立骨干教師工作室,制定骨干教師培養目標,希望通過優化環境,強化機制,活化行為,使教師由“要我成為骨干教師”的被動發展狀態轉變為“我要做骨干教師”的自主發展狀態。在職務晉升、崗位評聘、評優選模上傾斜。加強課題引領與校本培訓,每學期重點定一個月為教研月,開展師徒結對,新人新課、微講座、微課制作等活動。開展小課題研究,解決教育教學中實在的問題,帶動教師的行動研究和研究行動,形成了一個系統的課題研究網絡;讓教師在自身業務水平持續提升的過程中,體驗成長的幸福。學校堅持科研興校,努力實施“科研育師”的發展戰略,以“打造科研型教師團隊”為抓手,積極鼓勵、大力支持教師參與課題研究:通過開展教學研討、舉辦理論講座、開展學術沙龍、組織著書立說提高教師的教研反思能力;鼓勵教師積極參加教育學會及各種學術團體,通過參與學術交流,提高學術水平;組建教研組研究共同體,引導教師抓住教學中突出的問題,有目的、有層次、有重點、有實效地開展研究。辦好體育節,我運動、我健康、我幸福。一年一度的體育節,學校已經堅持了16屆,時間定在每年冬季。內容豐富,體操、跳繩、跳高、跳遠等,既有競技項目,又有表演項目,辦得隆重又實在。既有學生參與,又有教師參與,是“六一”兒童節后,師生的又一盛會。師生感受到運動的幸福、健康的幸福。4、強化“六種美”,創造“福文化”。師德美。愛學生并得到學生的愛,從學生身上獲得幸福感。一是不收費補課,不強迫或變相強迫學生購買學習資料,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二是至少為2名留守兒童或貧困兒童當愛心爸爸(媽媽、哥哥、姐姐),每學期開展愛心活動不少于5次;三是幫扶至少2名學困生,每期進行學業幫扶不少于5次。評審時以社會反映、學校調研和查閱活動記錄為準。學習美。業務上的收獲,從自身的專業成長中獲得幸福感。一是積極參與學校每周組織的政治和業務學習;二是自主政治業務學習。學習筆記每期不少于5000字。教學美。教學上取得優異的成績,從教學中獲得幸福感。一是課堂無不良行為(如坐著講課、打接電話、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罵學生等);二是“三開”落實,無隨意調課現象(以教導處組織巡查記錄為準);三是常規等級在優等以上;四是學科教學合格率不低于95%。科研美。科研上取得的成果,從科研中獲得幸福感。一是每期自行申報上1節優質公開課,由組長、教導處組織聽課評課,并作上課記錄;二是參與小課題研究,小課題研究按計劃推進,納入月常規檢查,沒按時開展研究的當月取消課題;三是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反思和經驗文章評選,并至少獲校優秀及以上等級;四是學期聽課不少于20節。服務美。家長的認可,從家長身上獲得幸福感。積極主動做好家、校之間的溝通,學期不少于32人次,評審時以電話回訪家長和查閱記錄為準。信任美。領導的賞識與肯定。從領導的肯定獲得幸福感。選擇教師這一職業,也就意味著選擇辛苦和汗水,可能沒有非常優厚的待遇,工作之余可能還要完成一些臨時性的、瑣碎的事務。只要自己用心去做,即使所做的事不一定能取得很大的成功,領導也會看到你進步了,你成長了,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和工作成績贏得領導的賞識和肯定。領導的肯定也會讓你體會到幸福感。以“六美”為標準每期評選幸福教師。符合條件的教師自行填寫《“幸福教師”申報表》,并上交個人有關印證材料。由學校對材料進行嚴格審核并確定符合條件的是否達到標準。公示初評人員(公示期滿無異議者當選,公示期如有異議者,學校將按有關程序處理。)學校召開“幸福教師”表彰活動。在新一學期開學前將“幸福教師”入選學校幸福墻。學生開展“六美”評比。儀表美、行為美、語言美、學習美、活動美、心靈美。大隊部制定出“六美”班級、“六美”學生評選細則,大隊部與值周學生、教師一起每周評比出“六美”班級并公示,作為班主任班級管理評比、班主任考核的重要依據,每學期學校評比出“六美”學生并不定數量。入選學校師生幸福墻。校園文化體現的是學校團隊持久恒定的價值取向,凝結的是一代代師生積累下來的文化內涵,是學校生存發展的巨大向心力,還需要一代代的師生不斷努力,精心規劃,細心呵護,耐心發展,凸顯自己的特色,使之繼承、延續、發展,經久不衰。當然,“福文化”校園文化建設道路漫長,必須堅持不懈,才能見成效。
【淺談農村校園文化建設策略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