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多元文化下兒童傳統美術教學論文
一、讓“感悟”體驗
“傳統”是保留藝術性的傳承所謂感悟,即是無需法則等抽象理解上的直覺感受和體會。在這個階段,表象上是完全的涂鴉,實質上是視角、表達方式的啟蒙,是對筆、紙、墨、水等工具、材料性能的開放式體驗。這種體驗,看似放任自由,實際上是老師有意安排下的過程。對筆墨的濃淡、粗細、強弱、長短,在這時完成是真實心理的反映,沒有任何符號化、程式化訓練的局限與束縛。這也是說,要讓筆紙水墨成為他們意識的自然延伸。在循序漸進的課程上,我們認為,孩子們的學習過程就是歷時性地再現前人的經歷。因此,這種“創新”的方式本身就是建立在美術史的“傳統”之上。對于知識從零開始的兒童,選擇與之相應的人類早期美術門類(以中國書法繪畫為例),并加以適當的因材施教的方法,他們便欣喜地開始了“人類美術”的第一步。在課程進展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是價值評判。價值評判的失誤對教育的影響是致命的。兒童自身并不知道他們的作為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無善無惡心之體”,告訴他們好或不好的,往往是有“善惡”觀的我們。兒童的作品如果有令我們驚訝之處,他們對此卻并不訝異,因為他們處于“自然境界”,而不是“天地境界”。因此,感悟過程中,對孩子們作品應如何評價,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施教者用善惡概念去灌輸或打擊了正在某一良好感悟階段兒童的美術行為,將對兒童階段的藝術天性———這一原生態的藝術能量產生誤導、打擊或是扼殺。因此,感悟傳統的教學理念也就是“道法乎天”“以史為鑒”,看似新奇,實質上其始終在傳統之中,并未越雷池半步。藝術教育除了要對美術發展和藝術精神加以重視外,不能忽略掉教育的接受者“孩子”的特點。教育對象的特點不被忽略,美術教育才能保證其藝術性,而非技術性。
二、書畫同源在兒童傳統美術教學中的意義和具體實施
書畫同源。中國畫“寫意”的要點,在于形象以外的抽象表現。“寫”比起“畫”來,不求細節的真實,而求性情意氣的傳達。孩子的作畫過程往往是天生的“寫意”,而非“寫真”,他們是通過筆墨來表達自己的喜樂。所以無論書法或是繪畫,在這時都是寫意畫。孩子們作畫的旨趣不在于呈現完美的形象,也不是有意地夸張扭曲造型,他們只是在要求畫面能順從他們個人獨有的觀感和筆勢律動的要求罷了。我們或許可以說這就是傳統中國畫的“畫如其人”。許多兒童水墨畫在追求物形和水墨效果中,忽視了用筆的法度,使筆法正軌消弭于物形的輪廓和水墨的滲化中,殊不知筆法是傳統書畫的精神和靈魂。“書畫同源”的畫字訓練,其著眼點正是放在漸被人們淡忘的筆法上,以圖從書畫最基本的形象環節恢復中國畫的筆法基礎。培養孩子對甲骨、鐘鼎、石刻書法的感情,是要加深其理解、記憶,養成以金石書法為坐標的審美眼光,用之審視古今繪畫流派的筆墨質量。中國古代的視覺造型形式,一種是書寫、銘文和符號,另一種是圖畫、紋飾和雕塑。我們的教學是讓孩子關注介于兩者之間又與兩者互有重疊的視覺造型———“圖形文字”。彌漫著無窮魅力的幾千年前的圖形文字是遠古時代宗教信仰、禮樂制度、藝術風尚的載體,也是幾千年史前文化孕育、積淀、發展、創新的結晶。它既有延續性,又有靈活性和感性的外觀,這些正符合孩子的視角和興趣。孩子的畫是無法復制的,甚至他們自己都無法復制自己,因為這些畫都是特定的時空里,有意無意娓娓道出的真實和自然。好的兒童畫是“超再現藝術”,它們是反裝飾和反寫實的,孩子自身所特有的質樸、純真、率意、自然等藝術氣質會自然而然地展現在作品中,這些氣質是無法由后天學習苦練能得到的。因此,保護這些特質并將他們與傳統經典藝術相融通(因為這些氣質也是真正優秀傳統的氣質),是我們所要關注的課題。通俗地講,作為授方,我們應該在最好的時機把握最好的火候,而不是適得其反地用工藝去模仿手藝。孩子畫畫不是根據記憶中的形象,而是在他們看來被認為是主要的特征,是應該畫出來的東西。作為外形的線是最顯著的,看得最清楚,所以孩子們的作品往往著重線條,忽略墨色變化。我們正以此來培養他們對線條(及用筆)的審美能力和表現能力。孩子們作品的透視因素是把各個部位用巧妙的方法拼湊起來,這種畫法利用了特定時刻的目視印象,卻不管各種特征能否同時看到。他們的這種透視方法和傳統的中國畫的散點透視是如此的相似。
三、社會多元文化對兒童傳統美術教學的影響
我們看到,在孩子們的藝術中存在兩種元素,一種是給人以藝術的享受,另一種是形式本身具有某種含義,這些隨意揮灑的點線雖然并不一定表現具體的對象,但有時是代表較為抽象的思維。正因為學校美術教育的展開無法完善化進行,因此,家庭文化背景此時顯得十分重要,可以說是教育的一部分。而社會文化背景也應發揮其積極的現實作用,納入到美術教育中來。真正的教育本就是多元化影響下的教育,教師之外,家長、社會背景對孩子們的影響其實至深。在孩子們恣意揮灑他們的天性才能時,往往吸引家長駐足觀看,此時,需要家長不能以成人的習慣審美條框加以評判或是誤導,會與老師的教育相矛盾。一旦家長融合其間,就給予了孩子寬松的發展空間。此外,家庭不同的文化背景,也是孩子們在課后得以交流的基礎。家庭文化背景的特點是單元不可替代與復制,其優點是個體差異,其缺點是不具備社會化意義,但就文化本身的多元而言,這又是其優勢。當今中國家庭文化背景的構成,與三十年前的差異已經非常之大。學歷、經濟、觀念均有所提高,因此,在這個大趨勢下,家庭文化背景、家長觀念對美術教育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我們經常看到美術類招生考試的火熱,實質隱藏著許多家庭文化觀念的影響。家長的決策、觀念和選擇是早期對孩子的決定性影響。家庭之外,豐富的社會文化資源也應該成為美術教育的組成部分。博物館、風景區、古跡、園林、名人故居、書店、民俗民藝等等,這些公共文化資源都應成為校外的課堂,在美術教育中,讓孩子們從小從歷史和自然、人文中不經意地發現到與課堂知識相對應的內容,讓他們能發現美,欣賞美,認識到美術就在身邊。而深藏在城市的各個地方的藝術家、藝人,也是孩子們應該接觸的大善知識。這有助于孩子開闊各藝術門類的眼界,觀察藝術家的創作和生活,學會初步的交流,這些都有助于廣闊的藝術視野和藝術活動習慣的養成。因此,我們認為,以感悟傳統作為美術教育新的契機,綜合課堂上的個性化引導、家庭不同文化背景的熏陶、社會文化資源的滋養,組成多元化的美術教育模式,將是中國美術傳統獲得真正傳承的可貴探索。
【多元文化下兒童傳統美術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多元文化兒童文學論文10-30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漢語言文學教學論文07-22
多元文化對小學音樂教學的應用論文08-04
多元化美術教學論文201807-26
論多元傳播格局下的民間傳統藝術發展論文10-02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漢語言文學教學畢業論文08-04
探析世界多元文化影響下大學生文化自覺意識的培育的論文09-01
淺談多元文化結構下的廣南古城09-22
多元信息視角下的歷史Seminar教學案例淺析的論文06-21
小學傳統文化教學論文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