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英餐桌禮儀文化比較
中國和英國的餐桌禮儀有許多不一樣的地方,從食物和餐具到儀態和氛圍,背后是兩種價值取向的根本不同,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中英餐桌禮儀文化比較的論文范文,供大家閱讀參考。
摘 要:在中國和英國的餐桌上,食物和餐具有很大的不同,人們所崇尚的儀態與餐桌的氛圍也不一樣。本文將對二者進行比較,并挖掘其背后的原因,給以建議。
關鍵詞:中英;餐桌;禮儀文化
禮儀根植于文化中,與人群相連,它的基礎在于尊重,就是說做事情的時候不能只考慮到自己,還要顧及別人的感受。但是有時將心比心未必會產生好的效果,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傳統,如果不考慮外國的禮儀而草率地使用本國禮儀對待外國友人,就會產生不必要的誤會。
中國是一個古老的東方國家,儒家推崇禮樂教化,雖然有道教的調解,但在中國人的腦海里,“禮儀”幾乎和“人品”是等同的。《詩經》有云,“人而無儀,不死何為[1]”。即使在現代社會,一個人如果不懂禮貌,做事不合禮儀,也會被說成是“不會做人”。英國是一個看重紳士風度[2]和淑女作風的國家,毫不夸張地說,英國人對禮儀的重視并不低于中國人。但兩個同樣重視禮儀的國家所重視的禮儀卻是有所區別的,這就產生了矛盾。矛盾的解決不是放棄自己來迎合對方,因為禮儀沒有高下之分,而是在彼此接觸的時候,用對方的生活方式去考慮對方的感受。禮儀并非約束,恰當的禮儀會使彼此關系融洽,雙方都會感到舒適。
餐桌是一個非常好的平臺,可以很好地加進彼此的了解,增進雙方的關系,但是在雙方初次見面或者半熟不熟的情況下,禮儀就顯得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正式的場合中。在中國和英國的餐桌上,首先食物和餐具就有很大的不同;其次不一樣的是人們的儀態與餐桌的氛圍。筆者將對二者進行比較,并挖掘其背后的原因,使讀者對中英餐桌禮儀文化有個初步的了解。
一、食物與餐具
餐具是由食物決定的,食物是由地理決定的。中國食物多以五谷雜糧為主,牲畜多以勞動力的形式而存在,因為中國人口比較密集,地理上不適合放牧業,而五谷沒有肉食鮮美,所以中國人在烹調上下功夫來滿足味蕾。烹調過后的食物因為發燙和柔軟不適合手抓,所以中國人發明了筷子。司馬遷在《史記宗微子世家》中記載道“紂為象箸”,可以推導出遠在商朝,中國人就已經開始使用筷子了。
英國有發達的畜牧業,這是因為當地的海洋氣候適宜牧草的生長。作為典型的西方國家,西餐以肉食為主,肉食需要切割,所以英國人多使用刀叉。無論中國還是英國,正確地使用餐具都是餐桌禮儀的第一步。
中國人看重人倫,在餐桌上表現為對老人的敬重上。如果餐桌上有一道魚,那么魚頭就應該對著老人擺放,表示老年人是德高望重的。在座次方面,老人是坐在上座的,老人的對面則由地位最低的人坐。在老人動筷子之前,大家都是不能夾菜的,食物的第一口由老年人來品嘗,這是中國人的尊老敬老的表現。如果餐桌上沒有老人,則推崇主人,尊重主人,這是中國人的為客之道。而主人一般會殷勤地招待客人,親手為客人加食物,這是彼此關系好的表現,也是身為朋友的榮耀。
英國的餐具使用方法是左手拿叉,右手拿刀[3],因為一般人右手有力,方便切割。刀叉分放兩側表示正在進餐,放在一起表示用餐完畢。正規的西餐會配備整套的刀叉,這時每吃完一道菜就應該換一副刀叉,順序由外向內使用。英國文化中有崇尚貴族的傾向,繁復的餐具本身就是一種優越感的象征,同時不同的食物使用不同的刀叉也保持了食物味道的純正。
二、儀態與氛圍
與中國人相比,英國人更注重餐桌上儀態的優雅。他們就坐時,身體會坐直,絕不會蹺二郎腿或將胳膊肘放在桌面上。在吐魚刺或骨頭的時候,英國人不會直接往外吐,而是用餐巾捂住嘴先吐在餐巾上。英國人在就餐的時候是非常安靜的,如果需要交談,也是悄悄地說話,必要的時候輕輕微笑,絕不會在餐桌上哈哈大笑。而且在喝湯的時候,英國人不會發出聲音,咀嚼食物的時候一定會閉上嘴巴,直到嘴里沒有食物的時候,才會開口說話。
英國人去高檔的西餐廳一定會注重儀表,穿著得體是英國人的常識。女士要穿晚禮服或套裝和有跟的鞋子,并且化濃妝,因為西餐廳的光線較暗,淡妝或素顏會讓人顯得很沒有精神。至于男士則必須要打領帶,注重整潔。當男女同行的時候,男士要有紳士風度,比如為女士打開餐廳門,讓女士走在前面,入座和點酒都以女士為先。
在英國餐廳里不會有人大聲吆喝“服務員”,而是耐心地坐在那里等待服務員上來點餐。在就餐的時候,如果需要服務員的幫助,則會用眼神或揮手對服務員示意。而且,英國人即便是就餐時,“對不起”和“謝謝”也是不離口的。
而中國人的餐桌氛圍與英國正好相反,中國人認為安靜地用餐是主客雙方過于拘謹的表現。大家喜歡互相勸酒勸菜,說兩句俏皮話,笑聲不斷,越是放得開,越顯得關系好,餐桌上的氣氛熱鬧而親切。中國人認為真正的朋友之間是不該有太多講究的,所以中國人在就餐時不怎么注重儀態,只要別出丑態就行。
不同于英國的AA制,中國人喜歡請客,今天你請,明天我請,請來請去就會有一種“人情”在其中。主人在餐廳里會特別熱情地招待客人,而客人一般也不會太見外。因為中國的餐桌是崇尚熱鬧的,所以在吃飯之余,大家還喜歡做游戲,正如在《紅樓夢》中,劉姥姥進大觀園與眾人一起喝酒行令,是典型中國傳統餐桌的寫照。現代的餐桌游戲有許多種類,猜拳是比較接地氣的一種,其他還有數數字,成語接龍,老虎棒子雞等等。
如果中英兩國都站在自身的立場上去看對方,中國人可能會認為英國人吃飯時好拘謹,而英國人則認為中國人在餐桌上吵吵鬧鬧沒禮貌。其實,中國人并不是不會在餐廳里安靜下來,只是中國人追求的本身就是一種熱烈的氣氛,在這種氣氛里,人與人之間開放、包容,帶著無限熱情的生命力。所以,不是說中國人不懂禮儀,而是按照中國的禮儀,餐桌上本該如此。
三、原因與建議
中國和英國之所以在餐桌禮儀上有這么大的差別,其實是因為兩者的價值取向不同。中國人注重集體主義和分享,認為彼此心無芥蒂是最好的相處狀態。中國人的人格中有一種坦蕩的霸氣,不怕外人猜,也沒有什么秘密,誰都活得有理。中國人害怕冷清,不喜歡獨處,這是因為中國人一向很多,從來都沒有獨處的必要和機會。這種性格多少有點孩子氣,但中國人到老也還是小孩。中年人稍成熟一些,但沒有多少成熟的快樂,只有對中年人生的抱怨,中國人是不喜歡成熟的。
英國人沒有美國人那么開放,其實整個歐洲人都有一種歐洲氣質。這種歐洲氣質既進取,又保守。英國崇尚個人價值,但這種個人價值卻先被包裹在優雅的生活藝術之中,所以沒有顯示出一種肆意酣暢的暢快。英國人在餐桌上選擇安靜地進餐,對朋友的尊重,是出于對私有化的尊重。每一個人都像是一個貴族,禮貌而節制,即使是對待服務員也會給予禮貌的尊重。優雅本身是帶有疏離的,英國人卻不覺得彼此疏離了,反而認為人與人的相處就該是這樣。
筆者所討論的中國人和英國人只是一般意義上具有某種共性的族群,人和人的差別其實很大,也有喜歡清靜的中國人和愛好熱鬧的英國人。餐桌禮儀是相對的,一般來說在家里吃飯就沒有在外面那么講究,在小餐館里吃飯和在高檔餐廳又很不一樣。而就餐者的親疏遠近也決定了禮儀的繁復簡約。禮儀是死的,人是活的,雖然文化傳統根植于人的血脈,但絕不可以由此而過度保守。所以筆者認為,在中英兩國的人就餐時,應該在注重禮儀的基礎上學會察言觀色。
在餐桌上,不是說對方是哪一國的人就該以哪一國的禮儀去對應,而是你要看對方的態度,他喜歡熱鬧的時候,你就多說笑,他一聲不響了,你安靜地吃飯就好。不管是在哪里,識趣又知變通的人總是受歡迎的。
總的來說,中國和英國的餐桌禮儀有許多不一樣的地方,從食物和餐具到儀態和氛圍。背后是兩種價值取向的根本不同。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樣參照著來看,兩個國家的餐桌禮儀就顯得更清晰分明了。你可以選擇入鄉隨俗迎合對方,也可以展示自己的獨一無二,讓對方感受異國的文化氣韻。只要餐桌上的氣氛和諧舒暢,選擇哪一種禮儀方式都是正確的。(作者單位: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
參考文獻:
[1] 張明輝主編.詩經賞析[M].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7):47.
[2] 蔡穎.淺議英國的紳士文化[J].湖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6)
[3] Table Manners in UK[J].英語畫刊,2011.(5)
【中英餐桌禮儀文化比較】相關文章:
語言層面上中英文化內涵比較的論文04-29
論從餐桌禮儀看中西文化差異(精選7篇)03-18
對英漢習語中的文化比較03-18
中西倫理文化源頭比較03-28
有關英漢習語中的文化比較03-18
關于英漢習語中的文化比較12-12
文化誤讀與比較新聞學12-08
時間行為的跨文化差異比較03-07
中英親屬詞的文化內涵分析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