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考亭學派文風論略
摘要:朱熹本是南宋一代文章大家,對文章之道尤為關注。考亭一派在文章創作上亦不無特色,他們崇尚自然、平易、樸淡的風格,行文質實,不事雕琢,用語但俗,無所潤澤。由于稟賦不同,旨趣有所偏重,考亭學者的文風也難免存在差異。相對而言,黃鞣醇正。陳淳篤實,真德秀繼承了朱熹的平直之風,魏了翁發揮了朱熹的卓犖之氣。 關鍵詞:南宋;朱熹;考亭學派;散文藝術
朱熹重視學術思想的傳授,一生四處建精舍、創書院,講學、刻書、立祠,廣收門徒。朱熹弟子中,蔡元定、蔡沈、黃棘、陳淳等人對其思想的傳播做出了巨大貢獻;其再傳或私淑弟子如真德秀與魏了翁等,對朱熹思想走向正統化居功至偉。元朝以降,程朱理學意識形態化,即使一些不仕者私奉其學,但其學派意義已基本消失。要對考亭學派的散文風格有所闡發,朱熹之外,當以黃口、陳淳、真德秀、魏了翁等人為典范。《慶元黨內禁》淪朱熹一派文章為“對偶偏枯,亦如道家之科儀;語言險怪,亦如釋氏之語錄”。所謂“偏枯”,其實就是指他們的行文質實,不事雕琢;所謂“險怪”,亦即用語俚俗,無所潤澤,異于時文。朱熹一派,大多發揮了儒家平正質實的一面,文風之醇實毋庸置疑。不過,同以平淡、質實、醇和、中正為宗,同樣是闡發心性、討論性天,由于作者稟賦不同,旨趣有所偏重,文章的風格也會存在一定的差異。
一
黃榦少從朱熹,深受其倚重。后來,朱熹把女兒嫁給他,希望代為講習。朱熹臨終之時,還有以衣缽授之、薪火相傳之意。在朱熹諸弟子中,黃棘最能堅守師說,始終不貳,并把師道的傳承轉化為一種自覺的行動。黃棘之文,也頗為醇正,態度溫和,語氣平直,緩緩道來,毫無焦躁之氣,故紀昀等評論說:“其文章大致質直,不事雕飾,雖筆力未為挺拔,而氣體醇實,要不失為儒者之言。”
黃榦進一步強化了朱熹內省的傾向,把立德放在首要位置。他在《黃西坡文集序》一文中指出:“善學者先立其本,文詞之末,達而已矣。然本深者末必茂,不務其本,而末焉是先,未見其能工也。”他所寫的文章,觸目盡是性理之辨、修身之說,書牘之文如此,序跋之文如此,連歷來頗具文學性的記體文字也無例外。如論《楊恭老敬義堂記》論“敬”、“義”對存養省察的必要性,《鄭次山怡閣記》論兄弟之誼的重要性,《家恭伯重齋記》論為學之要在用力于“《大學》之道”。至于學記、祠堂記、書院記更是教誨之詞連篇累牘。同為寫蓮,周敦頤的《愛蓮說》寫得風神卓越,情致盎然。黃榦之《郭圣予瑞蓮堂記》,直述其事,直陳其理,毫無婉曲,一覽無遺,了無情趣,與《愛蓮說》在藝術上的距離之大,自不可以道里計。其言時事,也少徑遂直陳,為文力求溫厚柔和,往往多方鋪墊,以轉引出所論之事。如其《右門擬與兩浙陳運判》述浙西之民困苦之狀,以期待有司有所改正。但書信先顧左右而言它,未敢直陳。其后左轉右轉,牽引到所言之事,又輕輕一筆略過,隨即引經據典加以表白,惟恐直露疏狂。南宋文所受的“平弱”之譏,紀昀等所言“筆力未為挺拔”,都由此可見一斑。但黃榦深知“致知、主敬兩事,相為經緯”。他強調道德修養,也強調踐履,強調務實,在南宋諸儒中,又以政務著稱,并因此屢受排擠。作為實干家,黃榦所論多有的放矢,不為空言。其行文雖平直而不膚濫,雖略嫌板滯而不迂遠,雖多緩和之語,間或亦有憤激之時,如其《與李玨書》,連《宋史》本傳也以為其言激切。黃榦書信、題跋雖多平實,不露聲色,但不乏神采飛揚、豪氣干云之作,其信亦仿佛之,顧盼自若,熠熠生輝。
二
陳淳是朱熹晚年的高足。朱熹晚年講學,多次寫信招致。陳淳一生致力于訓童與講學,偏居一隅,生活一直極為平淡,其主要精力都用于讀書思辨。《宋史》本傳稱他“無書不讀,無物不格,日積月累,義理貫通,洞見條緒。”長期的訓蒙生涯和讀書生活。讓陳淳訓練出了極強的概括能力,他對“道之體統,師友之淵源,用功之節目,讀書之次序”頗為熟諳,既“嘆陸、張、王,學問無源,全用禪家宗旨,認形氣之虛靈知覺為天理之妙,不由窮理格物,而欲徑造上達之境,反托圣門以自標榜”,所以亦“堅守師傅,不失尺寸”,在朱門中維護師道最為用心。其所著文章,大旨都在辨明儒釋之別,以針砭金華一派。“篇篇探心法之淵源,字字究性學之蘊。”即以記、序而論,所作均為《貫齋記》、《仁智堂記》、《韶州州學師道堂記》之類,闡發圣教,從無旁逸斜出。
在文學思想上,陳淳也最為堅守理學家立場。他曾總結出讀書之法,其《北溪大全集·敘述》即認為“須字字句句曉其文義,然后通全章以會其旨歸文義。旨歸既通,然后吟哦諷誦以玩其底蘊。固不可只皮膚上淺淺獵涉,亦不可就字旁生枝節支離。但虛心玩味,浹洽日久,自然有得。”讀書要求循序漸進,作文也注重條貫通達,意思清楚明了。他以傳朱子之道、授儒家之業己任,為求隨事辨詰,毫發不遺,出語極其直白。如其《佛老》條分縷析,娓娓道來,不褊不躁,平白質實,使人讀之一目了然。“訓童”的心得,使他認識到經書“字艱而文澀,非幼學之便”,他由此成功地編纂了兩部兒童讀物《啟蒙初誦》與《訓童雅言》。他也把這種淺顯直露的寫作習慣帶進書、序、記等諸文體當中。所以王環翁序其《北溪大全集》,認為陳淳所作,不僅是對孟子、程朱之道的承接,而且還是對其“矢口成言,下筆成書”寫作方式的發揚。王環翁反復強調:“讀先生之文,當如菽粟布帛,可以濟乎人之饑寒。茍律以古文馳驟,連篇累牘風形月狀。能切日用乎否。”紀昀等^也說:“其生平不以文章名,故其詩其文皆如語錄。然淳于朱門弟子之中,最為篤實,故發為文章,亦多質樸真摯,無所眙怖。……是雖矯枉過直之詞,要之儒家實有此一派,不能廢也。”
三
真德秀與魏了翁為朱熹之后南宋最為重要的理學大師。在學術思想上,二人“如鳥之雙翼,車之兩輪,不獨舉也”。在文學方面,兩人也對朱熹的文學觀念各有所承又相互補充。朱熹論文,既以平正為宗,又標舉奇偉;雖重道,亦不完全忽視古文藝術。故其文章,從容自適之中,不乏豪宕之氣。相對而言,真德秀更強調文章之用,更多地繼承了朱熹的平直之風;魏了翁則更具原刨性,更多地發揮了朱熹的卓犖之氣。
【考亭學派文風論略】相關文章:
試論“形似體”論略11-22
中國楹聯特征論略03-20
中國楹聯起源論略03-19
論明末科舉文風的文學效應11-27
經濟學的哲學傳統論略03-07
當代中法公共關系論略12-06
論阿爾都塞學派的馬克思主義文論03-19
五代莆田狀元徐寅考略03-19
職業生涯規劃的若干問題論略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