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土木工程災害及防御初探論文
摘要:土木工程對于人類的生存至關重要,但受某些因素影響也會引發很多災害。土木工程災害一般分為兩類,分別是自然災害與人為災害,不同類型的災害具有不同的特征。自然災害是人類無法控制的,但人為災害是可以有效規避的。之所以許多土木工程災害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其防御能力不強,防御災害的水平較低,具體表現為選址不合理、設防標準不科學、設計不當、違規操作以及后續管理不善。為了減輕災害給人類帶來的危害,本文將深入探究土木工程抗災能力不強的具體表現,并依據存在的問題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議,做好土木工程災害監測與預防工作,提升防御設計能力與災后處理能力,爭取最大限度地將災害所帶來的損失減到最小。
關鍵詞:土木工程;自然災害;人為災害;有效措施
1引言
土木工程受自然天氣影響較大,尤其在建造過程中極易遭遇災害。為了將災害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不僅要厘清災害的類型以及其具有的特點,還要對無法防御的因素與預防的能力做出客觀的分析,據此準確地制定出有效的防御對策。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土木工程建設者應積極運用技術手段處理問題,對可控因素與不可控因素做出科學的分析,逐漸提升對土木工程實施前、實施中以及實施后的監控水平與抗災能力。
2土木工程災害的類型
土木工程災害主要包括自然災害與人為災害,兩種災害具有不同的特征。自然災害是由自然界引發的,主要是因某些地質運動和物質改變而導致的災害,包括氣象災害、地質災害以及次生災害。例如,震級較大的地震可以使房屋瞬間坍塌,變為廢墟,導致家破人亡;暴雨乃至洪澇可毀壞農田和村落,不僅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甚至使人無家可歸;過度干旱容易致使土地干裂,導致農民顆粒無收,無法保證人們的生存問題;泥石流導致山體滑坡,沖毀房屋與村落;火山噴發的高溫巖漿可以將所經地的一切事物燒毀等等,這些都屬于自然災害,不僅會給人們帶來經濟財產的損失,還會對人們的生命構成威脅。如果自然災害屬于“天災”,那人為災害就是“人禍”,主要是由人類的某些不當行為而引發的,最終使人類反受其害。
3土木工程抗災水平較低的原因
3.1選址不合理
有些建筑的選址缺乏合理性,建在泥石流經過的地區,或地震斷層處,容易引發坍塌,因為質地不均勻的場地不適宜建設土木工程。如果迫于選址壓力,只能選擇此類場地,那么就要提升預防風險的能力。但目前這種能力恰恰是我們所缺乏的,還不能很好地預防或阻止災害的發生。而且要想建設完備的監測與預防災害的體系需要大量的資金,過高的建設成本也是亟需解決的問題。因此,為了減少損失,最恰當的做法就是盡可能地避開高風險的場地,在建設工程前就應做好規劃,選擇合理的場址。在汶川地震時,北川縣城是受災較為嚴重的地區,這個地區經常發生不同程度的泥石流和滑坡,不適合進行土木工程建設。
3.2設防標準不科學
設防標準影響工程的抗災程度,較高的防災水準有助于提升工程防御災害的能力。圖3的第一幅圖片是震后的唐山,幾乎成為廢墟。在1976年,唐山市受到地震的影響,建筑幾乎全部倒塌,出現此種現象,也許是設計者與施工者受到當時土木工程建設技術的制約,或對此地區地震程度的判斷有誤,建筑物基本上沒有對地震設防,進而造成嚴重的損害,使許多人失去了寶貴的生命,也為國家帶來了極大的損失。由此可見,土木工程建設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而較低水平的設防技術可能會使整個工程失去效用。
3.3設計不當
高水平的工程設計既要以現有的經濟水平為基礎,對災害進行準確的認知,還要具有較強的承載災害的能力。例如,在2012年,哈爾濱市一輛大車發生了橋道側翻事故,一方面是因為大車承載貨物量過大,另一方面也存在橋道結構設計不科學的問題。其實,不僅僅是因物質條件限制而導致的質量問題,之所以一些事故會發生,是因為存在許多不科學、不合理的土木工程設計,而不當的設計與人對災害以及工程設計的認知和能力有關。土木工程設計能力不是僅憑借理論知識就可以提高的,而是需要在多次實踐中逐漸提升。
3.4違規施工與管理不善
土木工程建設既要選擇合適的廠址,也需要制定精確的施工計劃,以確保施工順利進行。制定嚴格的施工準則以及實施全面監控的施工管理是確保工程建設有效完成的重要因素,也是對廣大群眾負責的表現。但土木工程建設常常會出現不合乎規范或標準的操作,進而導致各種問題或多種工程事故的出現,為工程建設增添許多不必要的麻煩,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財力。此外,工程建設完成后,在使用期間也會出現一些問題,例如,工程維護以及管理方面的問題,有些土木工程有其特定的適用標準,但部分管理部門沒有對其作出明確的規定,而引發一些事故。由此可見,土木工程的管理機制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4提升防災與抗災能力的有效措施
4.1災害監測
及時與科學的監測對于土木工程建設至關重要,尤其在施工前,應對建設土木工程的地區進行災害監測。嚴格監測工程選址,應最大限度地避開滑坡、泥石流、地震斷層等地質活動較為頻繁的地帶,對工程建設所涉及的各種災害因素進行全面監測。在監測時,相關監測人員應積極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實時監測,及時獲得相關災害監測信息,并利用技術軟件對所獲得的信息進行分析、處理以及整合,準確認知和牢牢把握災害的演變規律,逐漸形成災害監測系統,提升對工程災害的監測能力。
4.2強化抗災能力設計
抗災能力是土木工程需具有的重要能力,而抗災設計能力是建筑設計人員必須加強的能力。在土木工程施工中,設計人員要具備判斷災害程度的能力,依據工程建設場地的實際地質狀況,利用科學的儀器準確地制定施工標準,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抵御災害的對策。首先,要對防災、防火措施做出技術設計,提升工程的防災能力。其次,要在有限的物質條件支撐的基礎上,充分遵循場地的地質規律。最后,善于利用科技手段準確分析出可行且可靠的實施辦法,進而制定出嚴密的操作流程,使管理者或施工人員在進行操作時有章可循,可以嚴格按照規范做事,減少失誤。
4.3做好災后工作
在災害發生后,善后處理工作也是極其必要的。對于在建的土木工程而言,災后工作主要包括災后恢復生產與重建工作。這就要求相關人員對災害發生的具體要素進行合理的分析,總結致使災害發生的原因,據此研制科學有效的處理方案,盡早恢復正常建設。此外,相關人員應從災害中積極汲取經驗,以此進一步加強災害監測,盡可能從源頭預測災害發生的可能性,及時做好防災工作。在完成工程建設并投入使用前,工程建設的管理部門應明確規定此項工程的承重量,以及正確使用的方式,避免出現誤用現象。同時,還要做好后續維修與完善工作,建立相應的保障機制,以確保施工安全與有效管理。
5結束語
土木工程與人們的實際生活密切相關,工程的質量影響人們的生活水平。在工程施工中,有些自然災害也許是無法完全規避的,但管理者與負責人應提前做好監測工作,盡可能地將災害給人們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而部分人為災害是可以有效預防的。因此,在建設土木工程的過程中,應盡量減少人為失誤。我們既要在失敗中總結經驗,攻堅克難,還要積極借鑒國外先進的技術水平,逐漸提升我國土木工程建設抵御災害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王全鳳,楊勇新等.FRP復合材料及其在土木工程中的應用研究[J].華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1):1~6.
[2]張偉.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分析[J].煙臺職業學院學報,2013(2):87~89.
[3]吳瀟杭,錢杭偉.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分析[J].中華民居,2013(7):222~223.
[4]安逸群.土木工程施工技術中存在的問題與創新[J].江西建材,2016(1):64~66.
【土木工程災害及防御初探論文】相關文章:
農業氣象災害影響的評估及防御措施探究12-09
探析德慶縣柑桔種植的氣象災害及防御對策03-20
納米材料初探論文12-01
地理生態課堂初探論文11-03
企業物流成本管理初探論文11-21
企業知識管理問題初探論文03-31
土木工程論文05-31
土木工程論文05-15
土木工程論文(經典)06-12
小班幼兒感恩起步教育初探論文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