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論文15篇(熱門)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論文了吧,論文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論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學論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數學論文1
摘要:微課資源包括著教師的短暫性視頻講授、微教案、微課件、微練習和微反思幾個組成部分,可謂是集合了以視頻、音頻、文字和圖畫等形式為一體的現代化信息教學有效策略。另外,小學數學課程是一種文字理解和數字展示相結合的課程,而對于語言知識和數字認知還處于低水平的小學生來說數學課程是一項難題,這就需要教師強化微課資源在數學教學活動中的應用,通過這一教學活動有助于多角度和多層次性開發小學生的數學思維的空間和平臺。
關鍵詞:小學數學;微課資源;教學活動;途徑
隨著信息技術手段的更新和升級,微課已經成為一種綜合應用性很靈活和很有效的信息技術輔助性教學工具,在微課資源的大量應用下許多課程教學的視域和角度得到進一步地拓展和提升,不僅豐富了教學的內容,而且生動和簡化了教學的程序,更為重要的是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認知水平。鑒于小學生自身的身心學習接受度以及小學數學教材內容的抽象性和邏輯性強特征,這就需要教師優化整合小學數學教學內容以及微課資源的切合點,從而有機地發揮微課資源對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引導和提升。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微課資源應用的必要性
一方面,從微課資源來看,它是借助于信息技術精簡教學時間集合教學視頻、教案、課件、練習和反思于一體的資源,它能夠融合和彌補各個資源之間的優勢和缺點,使這個資源最大化地組合演化為生動、具體、多樣化和可操行的教學資源,一旦與課程教學活動相結合就能夠拓展課程教學活動的深度和廣度。另一方面,小學數學課程教學活動交織著文字理解和數字展示的'活動,而小學生本身還處于不斷地學習語言文字和數字理解的認知挖掘階段,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小學生學習數學難的困境,另外,小學生的身心成長特點又決定了他們對趣味性、豐富性和新奇性等事物比較敏感。因此,如果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強化微課資源的應用,微課資源就能夠有效轉化小學數學課程展開的教學方式和風格,就有利于滿足小學生自身天性健康成長的需求,最終有利于提升小學生學習數學課程的效益性。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微課資源應用的途徑
1、注重微課資源與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契合性
微課是在原有的多媒體信息技術簡化和升級的產物,這就決定了小學數學課程的有效開展還是脫離不了多媒體信息技術的輔助,這就需要小學數學教學借助于深化和提升多媒體技術輔助工具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有機靈活性應用,以挖掘微課資源與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契合點,使得小學課程所進行的教學活動各個環節能夠詳略得當和重難點得到全面性地凸顯,那么,小學生就能夠把握數學教學活動的內在學習規律而逐漸地內化成為自己的學習方法,小學生學習數學難的困境就會逐漸得以緩解。例如:在進行小學數學第三冊《長度單位》這一數學教學活動時,教師以精簡《長度單位》的視頻展示,簡要地把長度單位的概念、分類以及公式;教學目標等通過多媒體視頻形式展示出來,特別注重以小學生熟悉的鉛筆作為長度單位的展示對象進行長短比較和之間的轉換重點性講授視頻演示,而后教師和學生一起對微練習題進行強化訓練,且通過練習題的反饋情況教師及時指出學生們對這節課程的掌握情況進行總結反思。在微課資源的交織有效應用和引導下,小學生不再感覺到數學課堂活動枯燥無味而是充滿了吸引力,并愿意配合教師的微課教學活動去認真探求適合自己的數學學習方法,那么,小學生的數學知識水平就會得到不斷地培養和提升。
2、拓展微課資源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的延伸
小學數學知識包含著大量的知識體系和內容,同時,小學生的思維認知和學習承受度的有限性,單一性地靠短暫的課堂四十分鐘數學教學活動,小學生難以有效地消化對所學課程內容的理解和應用。這就需要教師通過微課資源對課堂知識點教學的精簡應用制作成課后微課視頻,通過教師的微信平臺群或者教師的公共號進行發布,以便于小學生在離開學校以后當遇到數學學習難題時,可以讓家長把教師的微課視頻進行播放讓學生在進行知識點的再現解讀,從而小學生就能夠通過教師的微課視頻再次回憶起遺忘或者存在誤區的知識點部分,由此可見,這種微課資源在數學課堂外的拓展就是對課堂活動的進一步延伸,成為小學生隨時隨地有效學習數學的良師益友,最終有助于小學生在不斷反復琢磨數學知識點和應用的過程中成功地找到適合自己的數學學習策略。
三、結語
顯然,教師與時俱進加大微課資源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的應用,是小學數學教學活動與時代發展特征緊密相結合的現實性要求,也是滿足小學生成長天性健康發展的個體性訴求,更是小學生數學自身課程教學進一步挖掘和提升的限制性需求。只有教師充分發揮微課資源對數學各個課程環節的貫穿和引導,小學生的成長天性優勢才得以進一步地挖掘,也才能夠引起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增強他們學習的自信心,更有利于破解小學生學習數學難的困境。
參考文獻
[1]梁培斌.微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xx,(12):50-52.
[2]何曉園.小學數學微課資源的開發與應用研究[D].寧波大
小學數學論文2
傳統的教學過于注重教師的教,把學習建立在人的客體性、受動性、依賴性的一面上。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注重學生的學,重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情感、態度、價值觀與個性的發展。倡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體驗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等新的學習方式。
新課程強調,數學課應是活動課,且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理解、相互啟發、相互補充的活動。在這個活動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觀念和理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由傳統的嚴格意義上的“教師教”與“學生學”變為“師生互教互學”。真正實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性。提高課堂的互動性,有利于提高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參與性,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更能培養學生的合作與交流能力,以及團隊精神和創新精神。要提高數學課堂的互動性可從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培養良好的人際交往關系,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
“你不可能指望一個厭惡你的人或害怕你,對你唯唯喏喏有恐懼感的人來與你友好合作,愉快地交流。”初中生的逆反心理、自卑心理、嫉妒心理等異常心理常常使得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心理距離,態度分歧,興趣背離。教師也就很難真正根據學生的需求來進行教學,學生也很難給予教師以積極配合,有計劃、有目的、利于學生發展的課堂教學交互自然也就無法實現。要實現有效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需要一個和諧的課堂氛圍。需要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感情融洽,關系協調,沖突較少,心理距離小。
合作學習的過程也是人際交往互動、情感交流、思維碰撞、信息溝通、資源共享的過程。而交往是這個過程的支持系統。學生自主活動與人際合作需要相互支持,平時良好的師生關系,同學間相互團結、友好關系,有利于教師創設一個民主、平等、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這樣才能使其樂于發表自己的意見,進行大膽地猜想、探索,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要提高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人際交往關系,需要教師公平、公正、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才能消除學生的逆反心理、嫉妒心理。在學生有困難時,教師要主動地傾力相助,細心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異常言行,及時與學生談心。消除學生對老師的敵意與戒備心理,化解同學間的小矛盾。要理解學生,寬容學生。只有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崇高的人格魅力、班集體的溫暖,才能讓每一位學生都積極地主動地參與到課堂的教學活動。
培養良好人際交往關系的方法:
1、心懷與人為善,友好相處的愿望。要讓老師、同學都感受到你的善和誠意。
2、消除偏見和成見。對老師、同學有偏見和成見時,要時常自己擺脫其影響,并且逐漸會用全面的、發展的眼光看待對方,多想想對方好的方面。多開展師生交流會、集體活動,也能很好地拉近師生距離,消除誤會。
3、認真傾聽。即或有不同的意見,或使你感到惱火,也要克制忍耐聽到底,然后再發表自己的看法,反駁須有分寸,有禮貌。
4、如果發生爭吵,先冷靜幾分鐘,然后經過友好地辯論,迅速了結,不存積怨。課堂上學生不服時,最好讓其課后到辦公室再勾通。
5、保持善意的幽默氣氛,面帶微笑。切忌當眾挖苦、貶低或嘲笑對方。
二、創設好的數學問題、數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數學學習過程充滿著觀察、實驗、猜想、類比、推斷等探索性和挑戰性活動。教師要改變以例題、示范、講解為主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投入到探索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中,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受教師“先入為主”的觀念制約。
愛因斯坦指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更有意義。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僅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等舊的問題,卻需要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為了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要指導學生善問。為此,應在課堂上給學生適當地點撥、示范,指導學生提問的方向和思考問題的途徑。教給學生正確的質疑方法。在教學設計上,應多給學生一此探索、猜測的'空間,逐步養成學生的問題意識。由于創新源于問題,問題生于情境,要使學生能提出好的問題,就必須為學生創設一個好的問題情境來啟發學生思考。
所謂數學情境,就是從事數學活動的環境,產生數學行為的條件。從它提供的信息,通過聯想、想象和反思,發現數量關系與空間形式的內在聯系,進而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同時伴隨著一種積極的情感體驗,其表現為對新知識的渴求,對客觀世界的探索欲望,對數學的熱愛等。
數學情境的創設,其素材可以源于生活,源于數學本身,還可以源于其它相關學科。在此過程中,通過給學生呈現刺激性的數學材料信息,引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啟迪思維,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發現欲,產生認知沖突,誘發質疑猜想,使學生從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離開了數學情境的創設,數學問題的產生就失去了肥沃的土壤。因此,創設數學情境的目的就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合作學習的欲望,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自主創新思維。
數學情境的創設不要脫離課堂教學目標,要圍繞既定的數學知識點,恰當處理“復雜的情境”。
數學情境的創設要具有科學性、探究性、趣味性和發展性。
數學情境的創設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及數學思維發展的實際。
數學情境的創設應與學生的數學認知發展水平相適應,接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數學情境的創設要盡量貼近學生生活實際。
三、多開展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動手能力。
數學課應是活動課,通過多開展數學活動,豐富教學形式的多樣性,調動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學習積極性,使每一個學生樹立參與意識、合作意識。數學課應盡量為學生創設交流與合作的機會,讓每一個學生能交流地學習數學和學習數學地交流。其中后者是極其重要的,因為學生在這一系列過程中,要內化數學語言,并學習用其反映自己的思考,將語言與思考邏輯地連接于數學世界,從而促進思維的發展。因此,數學課應盡量創設獨立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機會,促進學生積極地學習。
在小組數學活動中,學生獲得的不只是知識的技能,更重要的是獲得合作的快樂、學習的方法等。課堂互動的成敗,關鍵要看教師是否敢放手,是否會引導。首先教師要敢于放手。剛開始開展數學活動時,學生會不知所措,不知如何探索,不知如何表達、交流,課堂秩序有時較混亂。但教師要把“眼光放長遠些”。要敢于放學生,信任學生,讓學生自由探索、自由討論、猜想。同時,要把活動的目的與要求明確地告訴學生,使學生朝著預定的目標發展,使課堂互動性更有效。要防止“放羊式”讓學生漫無目的地活動。誠然,有時學生的探索與討論很費時費力,甚至做無用功。這時教師要有耐心,并進行適當的點撥與指導。啟而不發時千萬不能著急,亂了陣腳,更不能罵學生笨。注意點撥要適當,不能代替學生思考,要信任學生,鼓勵學生,學生才會更好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我在數學課上常采用“組內合作交流”和“組與組之間競爭交流”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課堂上學會數學地表達,學會質疑,質疑教材,質疑同學,互問互答,鼓勵學生超越老師。盡量多創設機會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參與合作交流,調動大家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自己在數學活動中,經歷觀察、實驗、猜想、類比、推斷、歸納總結等活動。讓學生不僅在用自己的腦子思考,更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聽,用自己的嘴說,用自己的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體去親自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親自感悟,教師不能越俎代皰。如在學《數據的收集與描述》時,我把全班分成四個小組,讓每個小組分別去調查本班或其他班同學的身高、體重、年齡、視力情況、某科考試成績,自已近三年來學習成績的變化等等。然后讓各小組繪成某種統計圖。因為學生在學自己身邊的事,在做自己的事,所以很感興趣,做得也很快,學得也很輕松。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參與性越強,互動性越高,學生學習效率也越高,教師上課也越輕松。所以在數學課堂中,盡量讓學生多用手操作,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說,用腦想,強調“活動”,強調“操作”,強調“實踐”,強調“考察”,強調“調查”,強調“探究”,強調“經歷”。
四、完善評價和激勵機制,使學生樂學、勤學。
我在數學課堂上經常采用“隨機抽點”、“舉手發言”和“小組推薦”相結合的方式,實行給每個人加分,每個組加分的方法,一天一小結,一周一總結。每周評3名學習積極份子,1-3名進步星,一個優秀組。及時表揚表現突出的學生,同時也要鼓勵大部分學生。不僅關注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的獲得情況,更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學習方法,以及相應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在數學課堂中,巧妙地運用激勵性語言,撩撥學生上進心和創新的欲望。盡量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對書本的質疑,敢于指出老師的錯誤。要相信任何一個學生都可變得更好,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學生,激勵每一位學生,使其進步。切記“賞識導致成功,抱怨導致失敗”。
要激勵學生,還要讓學生消除自卑心理,幫助其樹立理想,增強信心;要指導學生正確對待失敗,消除挫折感;讓學生學會“避已之短,揚已之長”。塑造好學生健康的人格,才有助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更好地互動。
小學數學論文3
一、人教版小學數學實驗教材的分析
人教版小學數學實驗教材是秉持“以人為本”的基本設計思想來設計編排的,其實現了將數學知識點由難到易的排版,讓學生有一個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教材在教學內容上與生活實踐相聯系,讓學生學會在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比如,在三年級下冊的教材中,就有“制作年歷”和“校園設計”這兩個實踐活動,這兩個實踐活動能夠鍛煉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在數學算法的要求上更是多樣化,這樣能夠幫助學生培養多方面思考問題的能力,避免學生學得的知識范圍過于狹隘。
二、教學實踐的具體要求
1、結合教材要求,站在學生的立場進行教學安排
教師對教材的使用也是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一個主要因素。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更多地與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了解學生的學習動向,結合本班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制訂有效的實踐教學方案。在實際教學中發現學生學習的薄弱點,然后進行針對性的訓練,幫助學生完成小學數學學習。比如,在第二冊數學實驗教材中,要求學生學會認識時間,而一些學生在對時間的學習上存在著一定的困難。在進行時間認識的教學前,教師可以先問學生:“同學們知道現在是第幾節課嗎?”樹立起學生的時間觀念,在接下來的課堂教學時,可以先講解時針的轉動規律,接著介紹分針與秒針,由難及易,步步深入。
2、將課堂作為教學實踐基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小學數學的教學形式主要是課堂教學,教師應當充分地利用課堂教學的時間,指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是學生學好小學數學的關鍵,教師可以進行教學方式多元化的教學,結合教材要求,開展一些與數學學習相關的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趣的最好方法就是進行游戲教學,比如,在進行10以內的加減教學時,教師可以結合實際生活,設置一個讓學生買菜的情境,讓學生在買菜的過程中體會到數學加減法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情況,幫助學生進行算術練習。
3、課后進行教學反思,優化教學方式
每次的實踐教學結束后,教師應該及時地對教學進行反思,找到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并且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地優化。在教學工作中,不斷地吸取先進的教學理念,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小學數學實踐教學是一個漫長的探索過程,教師應當很好地結合小學數學實驗教材,在新課標的要求下進行教學,讓學生更加全面地學好小學數學知識,為學生今后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小學數學論文4
“學會”與“會學”——淺談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加強學法指導
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實踐,是素質教育的培養目標中使學生達到“四會”的基本要求。學會學習,是素質教育的主要任務和目的,而如何學會學習是我們課堂教學改革的主要內容,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只有加強學法指導的研究,才能真正使學生學會學習,從而全面落實素質教育的培養目標,使學生成為具有全面素質的社會人才。那么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加強學法指導呢?
一、學會閱讀數學課本
課本既是教師教學的主要依據,又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來源。教會學生閱讀數學課本是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第一步,因此,在教學中應重視引導學生使用課本,養成閱讀課本的良好習慣。
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閱讀課本的指導可從以下三方面進行。一是可以指導學生課前預習,課前可讓學生先預習課本,對于將要學到的新知識先自學,看哪些能看懂,哪些看不懂,課堂上帶著問題聽課。這里要注意的是,學生看書時往往只重視回答問題,尋找答案,忽視思考探索的過程。我們要通過提出一些關鍵的有探究性的問題,指導學生重點看過程。二是指導學生在課堂上看書,一般是新授之后,讓學生閱讀課本,給學生留有質疑的余地。有時教師也可以有意識地創設情境,讓學生質疑,以培養學生的興趣。有的內容學生看書就能看懂理解的,教師不必講解。如比例中什么是前項、后項、比號;圓的各部分的名稱等。三是指導學生課后自讀課本,其目的是對所學的知識消化品味,如一些文字長或難記憶的概念,則需要學生加深理解和記憶。另外,課后學生還可以閱讀一些教師推薦的數學課外讀物,以豐富自己的知識,這比較適合學有余力的學生,如果教師引導得力,則會對這些學生產生不可估量的積極影響,如一些數學競賽成績突出的學生大多都有自學的興趣和能力,這將使他們終生受益。
二、學會動手操作
小學生數學概念、技能、數學思想方法的形成,往往需要借助操作活動。通過對感性材料的觀察、比較、分析來實現,正確的操作才能真正發揮操作的功效,而學生正確的操作來自于教師對操作方法的指導。如學習“長方形的計算”時,為什么長方形的在面積等于長乘以寬?長、寬與面積之間有什么聯系?這是教學中必須突破的難點,我們讓學生擺面積單位學具,求出一個長方形的面積,然后再問:“如果求長方形操場或更大的長方形面積,用這種方法行嗎?”接著讓學生動手操作,用12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個任意的`長方形有幾種拼法?拼好以后思考以下問題:(1)這些圖形的面積各是多少平方厘米?(2)這些圖形的長、寬分別是多少厘米?(3)你發現每個圖形的長、寬與面積之間有什么聯系?隨著操作,學生的思維也隨之展開。他們通過動手、動腦很快發現長方形的長有幾厘米,沿著它的邊就可以擺幾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長方形的寬有幾厘米,在這個長方形里就可以擺幾排這樣的正方形。再通過直觀演示和共同討論,發現每個長方形的面積都剛好等于長和寬所含厘米數的乘積,于是推導出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這樣學生從直觀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不僅理解了公式的含義,更明白了公式的由來。
三、學會質疑問難
所謂質疑問難就是要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它是學習過程中極重要的一環。如果學生善于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使這些問題經過教師的引導或者學生的討論得到解決,則不僅會促進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學知識,而且還能從中培養獨立學習的能力。小學生受知識、年齡等限制,有的膽小不敢質疑問難,有的滿足于一知半解,不愿質疑問難,更多的是難以把握知識要點,不知所云,不會質疑問難。我們要創設條件,努力營造氛圍激發學生質疑問難。例如,教學三角形的認識,在引導學生按角度的不同把三角形分成三類后,為了使其更進一步理解三角形概念的外延,可以啟發學生對這三個概念進行質疑: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只根據三角形中有一個角是直角或鈍角就可以判斷,為什么銳角三角形要根據三個角都是銳角才能得出呢?對此設疑進行分析:逐個用紙板遮住三角形的兩個角或一個角,判斷它是什么三角形。通過討論分析比較后,學生自己提出的疑問得到了解釋:因為三角形的三個角中,鈍角、直角最多只能有一個,而銳角可以有三個,所以判斷銳角三角形必須三個角都是銳角才能確定。這樣才能使學生對這個知識達到真正融會貫通。對小學生來說,雖然質疑問難的學習方法開始時較難掌握,需要教師的啟發引導,但養成習慣后,他們會提出許多我們意想不到的問題。
四、學會總結學習過程和方法
科學的學習方法來源于成功的學習實踐。在進行學法指導時,要注意在學生主動參與認知的過程中不斷引導學生回顧學習過程,幫助他們從一點一滴零散知識的學習中揭示出學習規律,以便今后自覺運用這些規律去探求新知。中、高年級學生通過回顧學習過程,不僅可以領會掌握知識的方法,而且可以進一步完善知識結構。例如學生在學習《圓柱體的認識》時學生通過觀察形成圓柱幾何圖形有概念和探索掌握圓柱體圖形特征的兩個階段學習后,圓柱的空間觀念已經形成,于是讓學生閉上眼睛,回憶今天是怎樣認識圓柱體的,怎樣發現圓柱特征的,進而意識到學習的新知識是通過觀察、操作、讀書、想象、練習等一系列學習活動去嘗試,去認識,去發現而得到的。再如學習小數乘、除法計算法則時,在總結出小數乘、除法實際上就是在整數乘除法的基礎上,增加了積、商的小數點定位知識,進而意識到小學數學新知識大都可以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在學習新知時就能主動地“見新思舊,化新為舊,以舊學新”。
總之,把學法指導滲透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掌握學習方法,引導學生由“學會”向“會學”發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加強學法指導,是素質教育的需要,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小學數學論文5
一、數學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
素質教育提倡各科教學都要體現出“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觀念,基礎階段的教育更是如此。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當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充分體現“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這一觀念,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重視學生個性的發展,及其實踐能力的提高等。教師作為學生的引路人,新教材的實踐者,只有具備與之相適應的新觀念,才能充分地、準確地理解新課程的理念,把握新教材的宗旨,領會教材編者的意圖,才能使自己在教學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雖然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已經深入到了廣大教師的心中,但是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多年的應試教育使學生習慣了跟隨教師的思維,他們成了學習的機器,只是一味地接受教師的灌輸,缺乏主觀能動性,更沒有創造性。這種習慣與新課程標準倡導的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提高他們的素質是背道而馳的。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真正樹立學生是教學主體的觀念,在課堂上充分關注學生,并尊重和關心他們,營造一個寬松和諧的數學學習環境,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以最佳的狀態投入到數學學習中。
二、教師要營造發展學生創新思維的教學氛圍
創新是一種較為復雜的腦力活動,它是我們發現新知識、新問題、新方法的過程。在小學數學學習中,學生是創新的主體,沒有學生的參與,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就像無源之水、無根之木,無從談起。而在輕松、自然、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學習,會產生好奇心,激發自己的求知欲,進而形成創新意識。因此,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要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學習環境,讓他們在無拘無束的氛圍中展開想象、開闊思維,激發創新意識,促進自己創新能力的形成。為學生營造創新學習的課堂氣氛需要教師從以下幾點做起,首先,要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實行的是“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教師是課堂的主角,學生只能是配角和觀眾。新課改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應當打破師道尊嚴的模式,要充分尊重學生,以平等、寬容的態度對待每一位學生,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這種寬松和諧的氛圍中,學生能夠無拘無束,并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創新能力。其次,教師要為學生營造充分的思維空間和時間。傳統的以教師為權威的教育教學方式嚴重阻礙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和創新性,因此新課改下的小學數學課堂,需要教師把自己放在指導者的位置,引導學生主動學習,鼓勵他們大膽發表見解,互相交流思想,進而激活自己的創新思維,促進創新能力的發展。
三、鼓勵學生探索多種解題思路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想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培養和提高,其前提和基礎是要充分發揮學生的'發散思維,鼓勵他們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觀察和實踐,探索多種解題思路,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也將運用于生活,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教學的目標之一,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由此及彼”的能力,即讓他們通過解決一個數學問題,就有能力通過這種解題思路和方法解決其他類似的問題,進而提高他們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所以說,數學教師應當提倡和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見解和想法,提出多樣化的解題思路。另外,要想讓學生提出不同的見解,需要教師的科學引導,對此,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多設置一些問題和懸念,層層遞進,引導學生逐步深入地進行探索,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使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實現創新。
四、通過教師積極的評價和鼓勵引導學生不斷創新
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接受水平都不相同,因此,同一個班級的學生學習同樣的內容會有不同的表現,這就要求我們小學數學教師要認識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對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及時對提出的問題進行反思,若一連幾名學生均未答出,表明問題可能難了,或者幾個學生均是一個層面水平,那就應采取調控措施。如果問題有難度,就應把問題分解或換個角度,降低難度;如果不是問題有難度,那就應該讓不同類型的學生回答,并講究一下回答順序,這樣,在同一個問題的答問中,不同差異的學生都能受益。同時,教師在分層教學過程中,要及時了解并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積極評價學生的創新思維,對有困難的學生,及時給予關注與幫助,鼓勵他們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嘗試用自己的方式去解決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對他們的點滴進步,及時肯定,對他們出現的錯誤,耐心地引導,鼓勵學生自己去改正,增強他們學習教學的信心,進而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綜上所述,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應當以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為指導,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質疑,并對學生的學習做出恰當的評價,促進他們創新能力的發展。相信通過我們教師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培養出符合新時代要求的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
小學數學論文6
[摘要]文章對新課程標準下的小學數學創新教育進行探討。文章提出,在小學數學課堂中,要營造和諧平等的氛圍,讓學生敢于創新;充分發揮主體作用,讓學生主動創新;開展積極評價,讓學生善于創新。
[關鍵詞]小學數學 創新教育 教學氛圍 主體作用 積極評價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應貫穿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深入挖掘教材的多解因素,要勤于鉆研,吃透教材,鼓勵引導學生從多種角度、多側面、多方向思考問題。這不僅能提高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和解題技巧,而且還可以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營造和諧平等的氛圍,讓學生敢于創新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教師必須首先堅持教學民主,在課堂內營造一個民主、平等、寬松、充滿信任的教學氛圍,讓學生產生自覺參與的欲望,無所顧忌地充分表達自己的創意。我在教學中非常注重教學情景,在教學上做到由單一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知心朋友、指導者、幫助者與合作者,轉變為和學生共同探索的伙伴。例如,在教學《長度單位》一課,我轉變了自己的角色,與學生融為一體,將自己和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和學生一起比身高、度量身高,將所有人的身高記錄起來,然后每個小組進行,看看誰最高,高多少,當時的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我就抓住時機,在歡快的課堂氣氛中引入課文內容、講解課文內容、練習課文內容,學生也就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中學習接受了新知識。
二、充分發揮主體作用,讓學生主動創新
創造性思維是一種具有主動性、獨創性的思維方式,它是思維過程中的最高境界。在教學中我們應充分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多啟發、多引導,給學生以創新的機會。引導學生開展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維訓練,使他們在處理問題時能隨機應變,觸類旁通,培養他們思維的流暢性和獨創性。
基礎知識與智力發展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要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抓好學生思維訓練,小學數學教師應立足課堂,更新教育觀念,從下面幾個方面引導學生把課本中的基本概念、法則、性質、定律等內容學懂、學實、學好、學活。
動手操作過程中進行思維訓練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善于將抽象的內容具體化、形象化,將乏味的內容生動化、趣味化,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愉快地探索數學的認識規律。在教學中,要精心設計操作過程,讓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建立表象,豐富學生的直接經驗和感性認識。把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使學生比較全面、比較深刻地理解知識。如小學六年級學完圓柱體、圓錐體的計算后,為進一步細致探究圓柱、圓錐在不等底而等高等體及不等高而等底等體的幾種情況下二者的關系,可以布置學生課前做圓柱、圓錐的學具,并設置如下習題:
(1)一個圓錐的體積是18立方厘米,底面積是9平方厘米,求高?
(2)把一個圓柱體削成一個最大的圓錐體,削去部分的體積是圓錐體體積的多少倍?
(3)一個圓柱體和一個圓錐體底面積相等且體積也相等,已知圓柱的高是4分米,圓錐的高是多少?
(4)一個圓柱體與一個圓錐體高和體積分別相等,已知圓錐底面積是18平方厘米,圓柱的底面積是多少?好奇好勝的學生會用渴求知識而又疑惑的目光審題。教師就可抓住時機給予點拔,通過學生自帶的學具:圓錐、圓柱、沙子、大米、大豆等演示和動手操作,裝一裝、量一量、比一比、看一看、試一試、議一議,找出二者之間的規律以及解這種題的方法。學生通過實踐就可以對圓柱體和圓錐體的認識已從感性升華到理性,并從形象思維發展到抽象思維,進而培養其創新思維。
小學數學論文7
小學數學是數學思維的啟蒙階段,為將來的高等數學打下基礎。然而,現在的小學數學教育并不是那么樂觀,大多數家長為了升學率,給孩子報大量的補習班,這就滋生了題海戰術所帶來的弊病———缺乏獨立思考能力。獨立思考能力不僅是在數學中有相當重的地位,而且它還幫助孩子解決生活中的困難,所以筆者就獨立思考能力的養成提出了以下建議。
一、營造民主和諧數學教學環境,增強小學生自信心
課堂環境中教師起主導作用,小學生是教學的主體,良好的課堂環境應該是教師引導,學生思考。然而,如果教師總是偏愛好學生,忽視所謂的差生,不利于整個班集體的發展。有的學生會產生消極的想法,認為反正學不學都是差生,所以,教師應該創建一個民主的教學環境,才能使學生愿意投身到學習中去。課堂上教師提出的某個問題,學生經過思考回答問題,若學生回答的教師不滿意,表情不滿意,也會使學生喪失再次思考問題的能力。良好的課堂環境是需要教師以和藹可親的態度,耐心教導學生學習,即使回答問題錯誤,學生也會重拾思考問題的耐心。比如教師提出一道雞兔同籠的問題,籠子里裝了雞和兔一共13個頭,雞和兔的腿總共有344條,問雞和兔一共有多少只?有的學生想法很好,13個頭也就是有13只動物,首先把所有的雞都當成兔子來算,也就可以列出式子腿總共會多出這么多(13×4-44)條,于是有些學生就直接用(13×4-44)÷4來算,學生認為每只兔子共有4條腿,所以用都算的兔子腿來除以4合情合理。這個時候教師可以先夸獎學生正確的地方,然后語重心長地告訴他是不是除法間應該講求對應關系呀?多出來的腿應該對應的是每只雞多出來的腿啊?剩下的時間交由學生思考,大多數學生都能恍然大悟,由對應關系來看,雞的數量=多出來腿總量÷每一只雞多幾條腿,學生便可以很快將錯誤改正為(13×4-44)÷(4-2)。學生在教師的耐心點撥下,通過獨立思考完成的題目會更加有成就感。
二、選擇活躍合適數學教學課程,提高小學生參與度
小學生身體、心理發育不健全,有時對于枯燥無味的課堂很難提起興趣,更不要說獨立思考某些問題了,數學教學課程的優劣直接影響學生的參與度和熱情,怎么樣才能增加小學生的參與度呢?根據小學生活潑好動的這一特點,教師可以增加合適有目標明確的數學課程,邊玩邊學是最好的境界,但是活躍的數學教學課程有可能使學生們產生心態過于浮躁,無心學習厭學情緒的一種現狀,這種現象的產生是由于無序的'數學課堂節奏,游戲時間過長所造成的,所以,教師要課前做好充分的應急準備、教案分析,把握好課堂節奏。比如說學習“計量單位”中的“人民幣進率”,教師都會認真在黑板上給出公式讓學生背下來即可,其實教學可以不必這么拘泥,教師課前就布置好任務讓學生從家里找來一分、一角、一元若干,小學生們肯定大部分已經能認識人民幣,教師提問:怎么用一分表示一角?學生們便從準備好的錢中拿出十個一分錢來表示一角錢。教師繼續提問:怎么用一角錢表示一分錢?學生隨即擺出十個一角錢。這回教師提高難度:怎么用一分錢表示一元錢?學生會苦惱沒有那么多錢怎么辦?有的學生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找來另外9個學生一塊湊夠100個一分錢,這回學生們自己就可以總結出分與元間的換算方法了,學生們也就更加樂意自主學習。
三、培養趣味活躍的課后觀察交流,引導小學生獨立思考
課后的時間仍然可以被利用,數學源于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教師經常與學生進行心得體會交流溝通才能了解學生薄弱在哪里,良好的師生溝通不僅幫助師生關系更加融洽,而且能解決師生間的代溝問題。小學生大多數比較天真爛漫,喜愛觀察事物,教師可以布置課后家庭實踐作業,認識你身邊的幾何體,目的讓學生能夠透徹認識教材中所講的幾何體,思考這些幾何體的形狀和性質。有些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可以發現家中的有些桌子腿和凳子腿是三條腿,這正驗證了教師告訴大家三角形具有穩定性的特點,有的學生還會興奮地告訴教師家中墻角也是三角形,有些學生就會問教師為什么房子要做成長方體而不是錐形呢?這里就會延伸到幾何體的體積問題了,但教師指點學生細心觀察同底同高錐體和長方體的大小時,學生很容易得出結論長方體的體積要更大一些。這樣問題就迎刃而解了,通過觀察的事物更加直接,小學生理解起來更加輕松。另外一方面,教師應及時與學生交流數學心得體會,教師耐心地聆聽很重要。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性格,有的說話可能會很慢,但是不一定觀點就是錯的,教師以大朋友的身份去了解學生的問題,從這些問題中指點一二,學生自己獨立思考得出結論,教師再幫助學生修正錯誤觀點。還有些學生想法總是與眾不同,教師可以以嘲笑的姿態去對待學生的看法,教師耐心講述和學生溝通,問清楚該學生為什么有這樣的想法后再予以判斷。總之,小學生數學獨立思考能力是創建在一個相對民主、和諧,課堂氛圍良好,師生課后觀察和交流的基礎上產生的,師生共同的努力會促進學生的進步,習慣并不是一朝一夕養成,小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也需要師生間長期堅持。
小學數學論文8
教學活動在實現教學設計有效性中發揮重要作用,但是現階段的教學活動形式較為單一,難以滿足趣味性的要求,也導致學生的熱情和創造力沒有實現合理的激發,難以實現最佳的教學目標。
3提高教學設計有效性的方法
3.1教學目標明確化
實現教學目標的明確化離不開內外結合法,這種表述方式可以同時兼顧學生的心理和行為,學生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實現自身興趣的培養,樹立起學習的信心,推動教學目標在行為和心理上的雙重實現。
3.2對教材進行創造性分析
首先教師應該對教材的理念有著系統的把握和認知,其次是對教材內容的具體化分析。比如不同版本的教材實際上具有不同的例題,這就需要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把握住不同教材的思想體系和價值,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對教材的創造性分析,幫助實現最佳的教學效果和目標。
3.3結合實際,對學情進行合理的分析
對于學情的分析決不能太過隨意,一定要采取科學的方式進行調研,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結論的科學合理性,才能幫助教師制定出效果最佳的教學設計方案。這里所說的科學方式包括很多種,其中問卷、訪談等等是較為常見的方式,通過調研將獲得的結論和教師自身多年的實踐經驗相結合,從而得出較為科學的學情。問卷一般情況下需要教師根據本班學生的行為表現特點自行設計,而訪談則可以實現學生和教師的.自由溝通,幫助教師深入了解到學生自身的學習情況和現階段存在的問題。除此之外,觀察也是可采取的方式,包括對學生課上表現和課后作業完成情況的觀察,在這個過程中加強對學生課后練習的批閱頻率,這些方式都有利于實現學情分析的科學性。
3.4堅持數學教學本質不動搖,展現特色
小學數學的教學設計一定要體現出數學教學的本質和特征,創造性地實現知識、思想和具體活動的有機結合,防止形式化教學的出現。教學設計應該堅持調動學習主動性為目標,充分保證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數學教學的活動中來,積累學習經驗并在經驗中總結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實驗、證明、推理等都是數學教學所特有的活動方式,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幾種活動來實現教材和教學實踐的有機結合,保證教學設計的有效性。
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應該充分體現出科學性的特點,同時也要兼顧藝術性,必須要遵循數學教學的規律,同時也應該充分展現出學生自身的特質,實現素質教育和個人特長的展現。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數學教學的課堂活動可以給設計的進行帶來靈感,而教學設計也可以實現教學活動的豐富性,在實踐中應注意兩者之間的關系。
參考文獻
[1]王光明,康玥瑗.小學數學教學設計[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xx:7.
[2]劉樹仁.小學教學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62-63.
小學數學論文9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課堂教學模式教條化
部分教師為了追求教學模式的完整,課堂上閃電式地推進教學流程,雖然保證了各個教學環節的實施,表面看來是快節奏、大容量、高效益,但實則存在高耗低效的現象。
(二)教學設計不合理
很多教師沒有認真鉆研《數學課程標準》,沒有真正確立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課前也不研讀教材,更不會根據小學階段數學教材的整體特點設計教學方案,導致教學目標不明確,重點難突破,即只追求高效課堂的形式,而無高效率、高效益。
(三)課前預習不科學
高效課堂建設以“先學后教”為原則,很多教師雖然能夠根據要求安排學生課前預習,但卻不能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科學指導學生預習。預習內容過于寬泛,甚至對一些探究性內容也讓學生課前預習,導致學生在課堂上失去了對探究的興趣。此外,有的教師既不注重對課前預習的指導,也不檢查預習的結果,致使課前預習流于形式。
(四)數學課堂氣氛沉悶
課程改革初期,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形式,學生感到新穎有趣,課堂氣氛異常活躍,可是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很多學生習慣了小組合作學習,反而降低了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有的教師為了片面追求教學進度,又回歸以講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課堂氣氛逐漸沉寂下來,導致部分學生缺乏學習熱情和激情。
(五)小組合作缺乏時效性
小組合作學習是高效課堂的主要載體,但在調查中我卻發現有的學生不積極參與小組合作學習,認為小組學習對自己沒有什么益處。小組合作討論時,主要是組長發言,組員傾聽。即使有的組員參與討論也是各說各的,學生之間沒有思維的真正碰撞,缺乏有效的交流、討論。
(六)練習設計不科學
部分數學教師沒有認真鉆研教材,不會根據教學內容設計數學練習,導致練習設計形式單一,沒有層次和梯度。另外,在調查中我還發現有的教師設計練習過于簡單,缺乏對教學內容的拓展練習,有的教師設計練習難度太高,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七)課堂評價形式單一
有的教師不關注課堂評價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很少對學生的給予激勵性評價;有的教師雖然注意到了課堂評價的重要作用,但是因為語言平乏,經常使用相同的語言評價,導致學生對教師評價不感興趣,課堂評價不能真正發揮作用。
二、解決問題的對策
(一)學習課程標準,鉆研教材
在校本培訓中,學校要組織教師開展對《數學課程標準(修訂稿)》的學習,舉辦新課程標準專題討論,組織新課程標準知識競賽,讓廣大教師真正把握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另外,還要督促教師課前研讀教材,根據新課程標準理念和農村學校學生的實際知識水平設計教學方案,從三個維度設計教學目標,做到重點明確,難點突破。
(二)創新模式,探索策略
我校雖然構建了五環節自主合作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但是對每一個環節操作技術層面的研究還不夠深入。學校要組織廣大教師繼續學習該模式內涵,把握該模式精髓,認真備課、上課,組織教師認真聽課、說課、評課,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反思、研究數學課型,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探討課堂教學模式的變式,探索高效課堂的操作策略,以提高教學效率。
(三)科學預習,提高效率
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就要抓好課前預習,提升課堂教學的針對性。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要讓學生課前預習,像一些探究性教學內容,在課前最好不讓學生接觸,這樣才能在課堂上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欲望。我們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知識水平確定預習要求,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層設計預習提綱,以提高學生的預習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教師也要檢查預習的結果,搜集學生碰到的疑難問題,以梳理、整合設計出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
(四)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教師要遵循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識規律,根據他們的生活儲備創設教學情境,以滿足他們的探究欲望,活躍課堂氣氛;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做游戲、講故事、直觀演示、做實驗、動手實踐等活動中提出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
(五)科學分組,加強培訓
建立學習小組是小組合作學習的前提。分組一定要科學、合理:既要考慮學生的成績,又要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既要保證小組成員的相對穩定,又要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調整,不斷優化小組結構,建立科學和諧的學習小組。組員分工要明確,組長、副組長、記錄員、發言人、聯絡員要職責分明,各司其職。實施組員角色定期輪換制度,讓全體組員都得到不同的.鍛煉。同時,要采用集中培訓和分散培訓相結合的方式加強組長、組員培訓工作。學校要定期組織通識培訓,使組長明確自己的工作職責,掌握主持小組討論的技巧,讓組員學會如何傾聽他人發言、與人合作討論、表述自己的觀點。值得強調的是,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根據情況適時點撥,在實踐中讓學生學會小組合作學習。
(六)分層設計,有效練習
數學練習既是學生鞏固知識的主要手段,又是教師檢測教學效果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教師要重視數學練習的設計,緊扣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設計練習題,體現基礎性、層次性、多樣性。具體來說,練習設計既要注重練習的多樣性,設計基礎題、探究題、實踐題等,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又要關注數學基礎知識,檢測學生對基本知識的掌握情況,還要根據學生的不同知識水平,分層設計,以不斷提高他們的數學能力。
(七)關注評價,構建機制
我們既要重視課堂語言評價,又要構建高效課堂的評價機制。教師要善于捕捉學生在課堂上的閃光點,對學生正確的或者有創意的回答給予充分肯定,或點頭稱贊、或微笑表揚,同時對學生錯誤回答也要認真傾聽,而不能諷刺和嘲笑。此外,我們還要根據根據高效課堂的教學要求,借鑒各名校課堂教學評價的先進經驗,結合農村數學教學情況和學生實際構建小組評價的新機制。
小學數學論文10
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習興趣
“感人心者先乎于情”,教師應加強與學生感情的交流,增進與學生的友誼,關心他們,愛護他們,熱情地幫助他們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做學生的知心朋友,使學生對老師有較強的信任感、友好感、親近感。當教師的情感灌注在教學內容中,激起了學生的學習情感時,學生就能夠更好地接受教師所教的數學學科上了,達到“尊其師,信其道”的效果。和諧的師生關系,能產生情感期待效應,使每個學生都感受到教師的期待,教師對學生深切的愛,從而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每一節課,教師要滿腔熱情,讓學生從教師的“精神”中受到激勵,感到振奮;要熱愛關心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使每個學生都感到“老師在期待我”,提倡“微笑教學”要用自己的眼神、語調、表達對學生的愛,創設一種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
二、注重直觀教學,誘發學生的興趣
根據心理學研究成果表明,初中生正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在數學上,他們比較喜歡認識具體和形象的事物。重計算,輕概念,重記憶,輕理解。如用“字母表示數”,由于字母在表示數字上的任意性和不確定性,具有“代”和“變”的抽象性,他們原有的對數的認識就感到不太適應,所以教師根據這一思維特征對數學概念的引入法則的說明,特別注意加強直觀形象和具體的教學,把教學內容處理成符合學生原有認識上的東西,用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數軸”概念的教學,教師是拿著實物溫度計上課,溫度計上有刻度,根據溫度計上液面不同位置就可以讀出不同的數,測量不同的溫度;與溫度計類似,我們可以在一條直線上畫刻度,標出讀數和方向,用直線上的點表示正數、負數和0,那么這樣的直線叫什么?于是引出了數軸的定義,這樣的講解生動具體使學生看有實物、想有形象、記有特征,不但使他們學得有感、記得牢固,而且使他們理解得也較為準確和深刻。這樣處理教材的例子是相當多的,任課老師如果加以充分利用,會取得較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同時教師也注意到直觀形象教學的局限性,不能濫用,要特別注意類比的事物與新的概念法則間的內在聯系,慎重考慮他們之間比較的科學性。
三、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激起學習興趣
好奇是學生的天性,是人自發認識客觀事物的一種意向。好奇心是創新的動力是創新意識的萌芽,學生的好奇往往是表現在對一些新鮮事物,自己不懂的東西有一種突如其來的感覺,他們總愛問個為什么,或者異想天開,教師要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求知欲,這是學生主動觀察、思考探索事物的強大動力,是興趣的先導。
1.利用他們的好奇心,教師把一些教學內容轉化為有趣的問題,吸引住學生,從而激發他們的求知欲
如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共同搞了這樣一個游戲:讓同學每人都默記住一個數,先將這個數乘上5倍,再將所得結果加上25并除以10,最后將結果告訴老師,那么老師即能猜出你默記的哪個數。為什么?許多學生覺得老師很神,此時教師將其中的奧妙是解了一個一元一次方程講給學生,他們恍然大悟,對學習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興趣更濃了,新教材中安排了許多有趣味的數學典型故事和游戲,如“填幻方”,以及古代數學家丟番圖的“墓志銘”“代數的故事”等等,教師都用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和新鮮感,使他們的求知欲在好奇心的驅動下,由潛伏狀態轉入活躍狀態,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2.利用好奇心,收集圖片資料,利用模型實物,激發學習興趣
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教學中,新教材中配有不少教具,提供了大量的立體圖形、平面圖形。目的是讓學生通過直觀感知、操作確認等實踐活動加強對圖形的認識和感受。在配套教具的.基礎上教師不妨收集一些世界著名的有代表性的建筑物的圖片,如金字塔、清真寺、中國的古塔等等,再搜集生活中的一些規則的和不規則的物體,如乒乓球,易拉罐、玻璃杯、底面呈六邊形或八邊形的茶葉筒、魔方等等。讓學生感知這些建筑物都是由許多幾何圖形組成的,從而認識到學習這些知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時盡可能地讓學生多觀察各種幾何體和實物圖,通過大量的模型、實物例子形成對各種幾何體的直觀認識,這樣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認識和理解數學概念的同時,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好這些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例如,在課本中有一個例題,要求畫水管的三叉接頭的三視圖,如果教師準備了實物教具,讓學生從正面、上面和側面仔細觀察所看到的平面圖形,學生就有了一個直觀的認識,在實踐中體會了物體的不同呈現方式,這樣,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3.利用學生的好勝心理,教師經常在教學中安排一些小競賽
如講完“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應用題”后,教師將相同類型的課后練習題一次布置給學生,只要求他們列出應用題的方程即可,看誰列得既快又對,教師作為平時成績給予打分,對答得快和對的學生進行鼓勵。平時,教師在教學中,特別注重師生間的感情交流,培養他們學習上的爭強好勝心決不挫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我深深體會到教學中多給學生提出思考問題,并引導他們從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問題,努力做到讓學生思考問題力求讓學生獨立思考,并以鼓勵為主、努力創造課堂教學和諧的氣氛,對待學生作業,教師每次及時批改,通過迅速的反饋了解自己教學效果,對學生作業中普遍出現的錯誤,教師首先要從自身中找毛病,然后師生共同分析,加以糾正。對待差生的作業,教師總是精心批改,抱著滿腔熱情的期望分析錯誤的原因,排除其學習的障礙,使其保持對數學學習的信心,進而逐步產生對學習的興趣。
4.利用學生的好勝心理,激發他們學習成功的欲望
我們教師特別重視用課外時間因材施教,讓優生和差生在數學上都有所進步,培養數學優生,成立數學競賽輔導小組,每周活動一次,出一些有趣味的習題(包括新教材中的閱讀思考、教學活動的內容)讓學生解答。輔導數學差生,班級成立了幫差小組。教師特別注意喚起他們學習的自信心,除了在課堂教學中加以關照外,還給吃“小鍋飯”,對于他們,教師給予他們的關心和贊揚更多,讓他們也享受到成功的樂趣,得到心理的尊重和滿足,逐漸對數學產生興趣。
【摘要】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說:“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要獲得持久不衰的學習數學的動力,就要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然而,中學階段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的課堂上存在一種可怕的危險——這就是一些中下學生坐在課桌后面無所事事,課堂對他們來說是多么的索然無味,我們的教師也認為他們的大腦像一潭湖水,平淡無奇、不可開竅,這些學生整天就生活在這種惡性循環中,日復一日。針對這種教育現象筆者痛心疾首,極力呼吁同行們共同努力,拯救這些學生的學習興趣,喚醒他們的僵化的數學思維。
小學數學論文11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在我們數學王國里也有許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在我現在的第九冊的練習冊中,有一題思考題是這樣說的:“一輛客車從東城開向西城,每小時行45千米,行了2.5小時后停下,這時剛好離東西兩城的中點18千米,東西兩城相距多少千米?王星與小英在解上面這道題時,計算的方法與結果都不一樣。
王星算出的千米數比小英算出的.千米數少,但是許老師卻說兩人的結果都對。這是為什么呢?你想出來了沒有?你也列式算一下他們兩人的計算結果。”其實,這道題我們可以很快速地做出一種方法,就是:45×2.5=112.5(米),112.5+18=130.5(米),130.5×2=261(千米),但仔細推敲看一下,就覺得不對勁。其實,在這里我們忽略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就是“這時剛好離東西城的中點18千米”這個條件中所說的“離”字,沒說是還沒到中點,還是超過了中點。
如果是沒到中點離中點18千米的話,列式就是前面的那一種,如果是超過中點18千米的話,列式應該就是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所以正確答案應該是: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和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兩個答案,也就是說王星的答案加上小英的答案才是全面的。
在日常學習中,往往有許多數學題目的答案是多個的,容易在練習或考試中被忽略,這就需要我們認真審題,喚醒生活經驗,仔細推敲,全面正確理解題意。否則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犯以偏概全的錯誤。
小學數學論文12
以趣誘思。
如在教“圓的周長”時,教師先讓學生分別量出事先準備好的直徑3厘米、4厘米、6厘米的三塊圓形硬紙板的周長,學生得出了它們的周長分別是9厘米多一些,12厘米多一些,18厘米多一些。這時,教師提出一個問題:“有一個圓形的場地直徑是100米,用剛才的方法量周長方便不方便?”接著教師說:“現在看誰最聰明,不用量就可以知道這個直徑100米的圓周長大約是多少?”這樣就極大地調動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學生很快算出了是300米多一些。教師稍作點撥,使學生很快理解了圓周率的意義,得出了圓周長的計算公式。
以疑激思。
如在教“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時,教師先讓學生隨便報數,教師很快說出了這個數能否被3整除,然后讓學生驗算,結果全對。
接著順勢誘導:這樣一個一個去除太費時間,能不能不用除法,一看就知道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呢?學生思維活躍,興趣很高。又如在教“面積和面積單位”時出示一塊長方形木板,正反兩面都擺滿小正方形,讓左、右兩邊學生分別觀察正面和反面,數一數,擺了幾個小正方形。一方觀察時,另一方要閉上眼睛。觀察結果,一方說是12個,一方說是18個。老師便引導學生討論,使之懂得了:用擺小正方形的`方法度量面積,必須用同一大小正方形來度量。這樣就自然引出了面積單位的問題。教師通過演示質疑,在關鍵處激疑,組織學生討論解疑,逐步把學生的思維引向高潮。
以比促思。
根據神經系統的對稱規律,兩種性質不同或類似的對象同時或先后出現,由于大腦皮層的相互誘導規律,可以提高感知效果,增強思維的興趣。因此,在數學教學中,也要善于運用比較的方法,幫助學生分清知識的聯系和區別,以便加深對知識的思考、理解和記憶。如在教“三角形的認識”時,先讓學生拿出事先準備的6個三角形,看每個三角形的三個角各是什么角?把具有共同特征角的三角形歸為一類,看能分幾類?然后總結出三類三角形的相同點(都有兩個銳角)和不同點(另一個角分別是銳角、直角、鈍角)。這樣進行觀察比較,學生邊看邊比邊想,很快掌握了三角形的不同種類及其特點。
糾錯暢思。
學生在做題常常出現一些錯誤,教師要善于以學生解題之錯作為探究錯因之源,引導學生糾正錯誤,認識錯源,以便暢通正確的思路,如在教完《比的基本性質》后,為了強化鞏固這一性質,教師出了這樣一道題:“3/8這個比的前項加上6,要使比值不變,它的后項要加上幾?”有的學生不加思索地回答:“要加上6”。有的則答不上來。為了糾正錯誤,疏通思路,教師引導學生思索:(1)什么是比的性質?(2)比的前項加上6等于9,就相當于把比的前項乘以幾?(3)要使比值不變,比的后項應該乘以幾?這樣巧設提問,使學生不僅糾正了錯誤,而且找到了思維的落腳點,尋到了解決問題的途徑。
以變活思。在應用題教學中,對已知條件進行適當的變化,不僅可以深化對應用題的理解,掌握規律,防止知識的負遷移,而且可以活躍思維,開闊思路。如一道分數應用題:“修一條路,面積是1600平方米,修了全路的3/4,修了多少平方米?”可以變為:“修一條路,面積是1600平方米,第一天修了全路的1/2,第二天修了全路的1/4,修了多少平方米?”
還可變為:“修一條路,面積是1600平方米,修了3/4,還剩多少平方米?”等等。
這樣幾經變化,使學生掌握了解答分數應用題的不同思路,思維更加活躍。有些應用題有多種解法,教師要引導學生變換思維角度,廣泛探求解法。
在數學教學中,運用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興趣,啟發學生積極思維,是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好方法。
小學數學論文13
數學是什么呢?單純的算式、枯廖乏味得標題?數學,不就是數的學問嗎?那你就太不了解數學了。
我們說,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一門科學.它在現代生活和現代生產中的應用非常廣泛,是學習和研究現代科學技術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數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我們的一切日常幾乎都用到了它。如:
“水利方面,要考慮海上風暴、水源污染、港口設計等,也是用方程描述這些問題再把數據放進計算機,求出它們的解來,然后與實際觀察的結果對比驗證,進而為實際服務.這里要用到很高深的數學。”
“要用數學來定量研究化學反應.把參加反應的物質的濃度、溫度等作為變量,用方程表示它們的變化規律,通過方程的“穩定解”來研究化學反應.這里不僅要應用基礎數學,而且要應用“前沿上的”、“發展中的”數學。”
“生物學方面,要研究心臟跳動、血液循環、脈搏等周期性的運動.這種運動可以用方程組表示出來,通過尋求方程組的“周期解”,研究這種解的出現和保持,來掌握上述生物界的現象.這說明近年來生物學已經從定性研究發展到定量研究,也是要應用“發展中的'”數學。這使得生物學獲得了重大的成就。
在買衣物時,物品所進行的優惠就運用到了數學中的折扣
與分率的知識運用。
談到人口學,只用加減乘除是不夠的.我們談到人口增長,常說每年出生率多少,死亡率多少,那么是否從出生率減去死亡率,就是每年的人口增長率呢?不是的.事實上,人是不斷地出生的,出生的多少又跟原來的基數有關系;死亡也是這樣,由此可見數學的廣泛性。
應用數學則是一個龐大的系統,有人說,它是我們的全部知識中,凡是能用數學語言來表示的那一部分。應用數學著限于說明自然現象,解決實際問題,是純粹數學與科學技術之間的橋梁。
廣泛的應用性也是數學的一個顯著特征。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生物之謎,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20世紀里,隨著應用數學分支的大量涌現,數學已經滲透到幾乎所有的科學部門。不僅物理學、化學等學科仍在廣泛地享用數學的成果,連過去很少使用數學的生物學、語言學、歷史學等等,也與數學結合形成了內容豐富的生物數學、數理經濟學、數學心理學、數理語言學、數學歷史學等邊緣學科。
各門科學的“數學化”,是現代科學發展的一大趨勢。
現在數學中角的運算出現了跨科學趨勢,這是知識發展的結果,相信會有更多更新的綜合題在這種趨勢中產生,只希望我們能夠迎著趨勢,一同進步﹗
小學數學論文14
1電子書包在小學數學學科教學中的具體應用模式
小學數學具有自己的個性特征,它的教學需要借助于一些真實的教學情境來增強學生的理性認識,加深對于一些抽象數學概念的理解;需要學習者能夠通過一定的練習來深化對一些概念的理解,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需要數學教師可以對數學知識進行及時的反饋與點評,提高學生自我評價與反思的能力。那么,教師就應該在小學數學學科教學中借助于電子書包來構建兩種模式,即獲得教學模式和掌握學習教學模式。獲得模式這是小學數學概念形成的一種教學模式。小學數學是一門基礎教育學科,它的教學往往離不開一些基本的概念,比如數學定義和數學公式等,而且數學邏輯思維能力也是建立在這些概念基礎上的。因此,小學數學學科教學對于電子書包的應用就應該從這個角度出發,讓電子書包幫助小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概念,并基于此來切實提高他們進行數學運算與應用的能力。這是因為數學知識有些較為抽象,數學教師可以通過運用電子書包來提供一些感性的教學材料,讓學生在電子書包創設的真實教學情境中獲得更為豐富的數學知識,通過自身的體驗來加深對數學概念的了解。此外,小學數學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探究與主動學習,從而使得電子書包在小學數學學科教學中發揮出積極有效的作用,并通過監控系統來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實時監控,有利于促使學生形成數學思維習慣的同時,提高數學教師的教學能力與教學質量。
掌握模式增強小學數學教學效果,不僅需要利用電子書包對數學知識進行形象生動的展示,更需要利用電子書包對數學知識進行進一步的深化教學。這就需要根據掌握學習理論來對小學生進行數學知識的反復練習與測評,根據實際測評結果來強化對小學生的數學練習。實際上,小學數學練習環節對于小學生的數學學習來說有著非常關鍵和重要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它可以進一步鞏固和加深小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并對數學新課的知識進行必要的補充與不斷的延伸。應該說,獲得教學模式可以讓小學生對于數學知識與概念形成一個較為初步的認識,即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電子書包來對數學知識進行鞏固與復習,讓小學生通過一定的數學練習來加深對數學概念的理解與把握,真正透徹地應用數學概念。此外,它還可以引導小學生進行正確的自我學習評價,及時進行自我完善。
2小學數學學科電子書包教學模式的具體應用方法
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根據電子書包的測評結果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計劃電子書包能夠及時反饋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那么,這就有利于數學教師對小學生進行數學學習情況的實時測評與跟蹤。這也對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提出更高的要求,應該根據電子書包給出的相關測評結果來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計劃,尤其是要對課堂教學進行動態性調整,對少部分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讓小學生可以在電子書包的及時反饋系統下獲得更為個性化的數學學習,有利于減少不同學生間的學習差距,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利用電子書包來引導學生進行多元化學習電子書包作為一種新型的移動教學終端平臺,它有著跨越時空的獨特優勢。但是,由于其在我國的小學數學學科教學中的應用仍然處于起步階段,很多學校對于它的應用也只是局限在教室內部,反而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其作為無限網絡連接的移動終端的功能。那么,小學數學教師就應該把電子書包的'多種功能進行最大化的利用,讓其把數學學科的教學過程進行課內與課外的有效連接,讓學生采取個性化且多元化的學習方式。當然,還應該對電子書包的各項功能進行不斷的完善與更新,讓其成為一個更為高效的數學教學輔助工具。
小學數學教師應該采取與電子書包相匹配的課堂使用與管理策略雖然說電子書包可以引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但是一些學生過于專注于電子書包這樣的新型電子產品,反而分散了他們的學習注意力。鑒于此,小學數學教師就應該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制定并嚴格實行電子書包的課堂使用制度,經常性地提醒并督促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讓電子書包創設的真實教學情境真正引領小學生進行積極主動的數學學習,避免出現小學生過于沉浸于電子書包平臺中的不良學習狀況。當然,數學教師也應該提醒小學生在應用電子書包時不必緊張或亂答。此外,小學數學教師還應該把教師板書同步給學生,并重視資源、電子書、搜索、反饋、診斷報告、補救教學等六個教學要素的合理應用,真正讓電子書包成為小學數學學科教學的得力助手。
小學數學論文15
在新課程實施中,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被置于很重要的位置。下面我就新課程中,如何指導小學學生學習數學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注重引導學生構建知識模式。在學生構建知識模式的過程中,教師的講解并不是直接將知識傳輸給學生,教師要作為組織者、合作者和引導者的身份,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整個過程中去。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思維的主體性,引導學生分析知識的成因及特點,通過學生自己歸納總結得出知識模式。學生對某一知識的構建過程,也是學生求簡意識得到發展的過程,但學生自己不一定能構建好“最簡”模式。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利用多種手段,幫助學生構建最簡單、最科學的模式。要完成這一任務,往往要通過大量的信息整合與多次模式的漸進來完成。不少數學問題都可以刪繁就簡,尋求解題的捷徑。例如,加法能用乘法進行簡便運算,減法能用除法進行簡便運算。
二、注重培養學生進行知識歸納與思維拓展。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歸納、類比、猜測、反思等活動,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進一步培養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教師處于教學第一線,大量而繁雜的知識需要教師整理、歸納和總結。倘若教師能引導學生自己歸納、總結,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這一過程中始終貫徹求簡原則,則對培養學生的求簡意識大有裨益。例如,用量角器度量角的方法可以概括為“中心對頂點,零線對一邊,它邊看度數”;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體的體積可統一歸納為用“底面積乘高”求得。
三、注重引導學生進行知識命名。對某些知識,經常訓練學生給予準確而精練的命名,是培養學生求簡意識的有效途徑。一方面,教材中有很多知識就非常簡練,教師要引導學生細心領悟。例如,角中的“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比例中的“正比例和反比例”;分數中的“真分數、假分數和帶分數”等。另一方面,要啟發學生自己給知識命名,這樣就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并簡化知識,合理地利用,達到為我所用的目的。
四、注重數學問題解法上的刻意求簡。數學為人們交流提供了一種有效、簡捷的手段。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教學中要創造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使教學相長,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數學在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的基礎上,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并進行應用。這一過程除了邏輯和證明外,充滿著探索與創造。
五、注重發展學生的簡縮思維,增強學生的直覺能力。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由于把數學解題過分地嚴格化、程序化,把成功歸于解題的功勞,學生的直覺能力得不到重視,學生的內在潛能無法被激發出來,思維能力更得不到鍛煉,同時,也喪失了數學學習興趣,這種現象應該引起數學教育者的重視與反思。數學教學中要注重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讓他們在學習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認識問題,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激發數學學習的探究精神與創新思維。
【小學數學論文】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論文07-15
小學數學論文07-15
小學數學論文11-23
淺談小學數學論文01-01
淺談小學數學論文06-07
【必備】小學數學論文10-20
小學數學論文(實用)10-25
【實用】小學數學論文07-04
小學數學論文(推薦)07-05
淺談小學數學論文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