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小學數學新課改論文
在學習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經常看到論文的身影吧,借助論文可以達到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目的。你寫論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新課改論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數學新課改論文1
教育改革的提出,是對傳統應試教育的一種挑戰, 這次改革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徹底性,在全社會強調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要求義務教育階段的工作者立足自身工作,從理念和行為雙向層面上做出改變。在教學思想上,數學教師要順勢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思維,找到學習數學知識的科學方式。在行動上,要為學生提供學習知識必備的材料,善于利用多媒體學習技術改善教學條件, 讓他們學會利用便捷的互聯網技術自主學習,成為知識學習的主體,有效促進教學效果,提升義務教育的質量。
一、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改革是一個尋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也不會一帆風順。改革政策的推行為小學數學教育教學帶來了多方面的推動作用,但是存在的問題也是不容忽視的。
1.對小學生數學知識接受心理的考慮不周
傳統教育史的漫長和影響至深,對教學工作者和教育工作的后續影響是短期內無法消除的。傳統教育的粗放、以教師為中心、忽視教學過程等內容都是素質教育所不容的。在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科任教師應當認識到每一個年齡段的學生對知識的接受心理和能力是不同的,教師不能從自身的立場出發來教導學生,也正是教師較少的考慮了學生的實際情況,導致小學生對部分數學知識的理解出現了偏差,最終的學習效果不太理想。
從現實狀況看,小學生對數學學科的興趣和學習習慣正在養成階段,一方面,他們對新事物容易產生較強的興趣,另一方面,他們的注意力轉移的速度較快, 對事物的興趣會瞬間消失,因此,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應當考慮心理活動對小學生學習知識的影響,不能按照自己的個人意愿對小學生施教。
2.教學內容難度較大導致小學生出現了不適應的癥狀
新課改實行之后,各年級、各科目的教材和輔助教材的內容也相應地發生了變化,一是在豐富度上有了明顯的變化,圖片、文字等內容的配合使得教材的表達手段多元化;二是在難度上有了大幅的提升,對學生各種思維方式有了更高的要求。邏輯思維、創造性思維在數學知識的學習中應用較廣,如果在思維方式上跟不上,低年級的小學生很有可能跟不上教師的講課進度。另外,新課程改革之后數學課程中的一些概念、新的知識點對小學數學教師來說是不易掌握的。 在教師理解不透徹的情況下,是很難向學生講解清楚的。因而,一些思維跟不上、基礎薄弱的小學生在數學課程的學習中出現了困難,這一點需要引起小學數學教師的注意。
3.對知識本身的強調忽略了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
任何學科的知識都是從生活中提煉出來并要求與實際生活相結合才能達到學習的真正目的。當前,一些學校和教師有時候過于強調學生的解題能力及對知識本身的理解,忽略了對小學生真正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在實際應用和知識之間無法建立緊密的聯系,達不到學以致用的目的,這也是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一大問題。需要明確的是, 只有課程改革與教學方法之間緊密配合才能通過新課程內容的講解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課程改革的出發點和目標之一也是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如果不能及時認識到這一點,也就違背了課程改革的初衷。
二、課改背景下做好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關鍵
從前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到,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既出現了一些可喜的變化,同時也存在一些需要改進的問題,對于這些問題,小學數學教師首先需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然后找準對策,爭取使問題得到很好解決。
1.體現課程內容的綜合性和選擇性
課程改革之后,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安排需要考慮教學內容的完整性和體系化,使教學內容前后銜接, 遵循由簡到難、由少到多、由一元到多元這樣一個路線。 綜合性是指數學知識教學的全面性,教學內容豐富, 重難點突出,主次分明,在教師的講解下學生能夠透徹的掌握;小學數學教學還需要在內容上有所選擇, 結合考慮教學的主要內容和學生的接受能力,對主要知識加以重點講解,對難度較大的知識有選擇的取舍, 保證課程進度的正常進行。
2.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在傳統教育時代,教師在教與學的關系中處于主導地位,學生的主體性不明顯,往往被定位為被動的知識接收者。在新課程改革的情境中,不僅要求教師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提高自身的認識,保證教學過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同時也要求學生要轉變舊有的學習方式,提高自身在數學課程學習中的自主性,培養自身獨立學習的能力;養成勤于發現問題、 善于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是對數學知識的質疑、調查、 探究能力;在發散性思維的指導下,從多個層面看待問題,做到一題多解、一問多答,鍛煉自己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手段的選擇上,小學數學教師要善于將當下應用較廣的信息技術引入課堂,創新數學課堂的教學方式和內容呈現方式,發揮新媒體在學校教學中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高效的學習工具。
3.密切課程內容與生活和時代的關系
小學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關系緊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見到家長通過簡單的加減乘除運算來開導孩子的智力。同樣,在課堂內外,教師也要注意引導小學生正確認識數學科目與實際生活的關系, 從實際生活中尋找數學知識、發現數學現象,同時也可以運用課堂上所學的數學知識教會學生處理生活中的問題,這樣兩方面相結合的教學方式能夠提高教學的趣味性,加深學生的記憶,產生較好的學習效果。
在信息化時代,數學教師不得不重視對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的利用。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利用校內圖書館、實驗室、數學教學的專用教室等,讓小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便利的信息服務方式,漸漸熟悉并掌握現代化的信息搜索技術,學會從浩瀚的信息海洋中獲取知識,提高自身的數學學習能力。
三、改進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措施
環境在變,小學數學科目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理念也在隨之發生變化。結合當前一些前沿的教學思想,本文認為小學數學課程的教學可以從以下幾點來尋找改進思路。
1.創設游戲情境激發認知興趣
小學生天性好動、好玩、喜歡做游戲,因此,在教學中我經常創設游戲式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輕松的游戲中進行學習。實踐證明,創設游戲情景,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使學生學而不厭,樂此不疲。 如教學“小動物回家”的練習時,我把全班學生分成四個隊,分別是小鹿隊、小兔隊、小狗隊、小熊隊, 老師在四個隊各放了一些不同答案的算式,各隊隊長帶著動物頭飾 ( 頭飾上有號碼 ),帶領小隊成員分別到四個小組中尋找和頭飾上號碼相對應的算式,小隊之間進行比賽。這樣設計,不僅鞏固了新知,而且調動了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2.創設質疑情境營造寬松氛圍
重視數學問題的提出和解決是數學課程標準的一個顯著特點。問題是數學的核心,問題對數學學習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它決定了思維的方向,也是思維的動因,好的數學問題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實踐證明,創設合適的“問題情境”,對于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是極有幫助的。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與新知有密切聯系的數學素材,設計出形式生動、可供探究、空間寬綽的數學問題。“問題情境”的出現,要能激起學生的認知沖突,進而引發學生的探索行為。
3.創設操作情境培養探索能力
小學階段學生的自律能力不強,他們往往需要家長和教師的正確指引才能及時完成課程的預習和復習等工作。在指導過程中,家長和教師應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教師可充分利用課堂時間,在課堂上巧用情境教學的方法,在由教師和學生一同創設的虛擬環境中提高學生探究知識的興趣,借助數學教材之外的實物、圖形、表格或符號表達出來的教學觀念進行操作的活動。如在教學一年級數學下冊 “用3根小棒可以擺出1個三角形,擺兩個這樣的三角形最少要用幾根小棒?擺3個呢?用10根小棒最多能擺出幾個正方形?”等這些問題時,在數學教師的帶領下,學生不僅學懂了這一數學知識,也能夠更加深刻的記住這個問題,獲得更高一級的學習體驗。
4.創設想象情境引發想象思維
拓展創新思維在數學教學中,我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間,挖掘學生的想象力因素,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引導學生由單一思維向多向思維發展,培養創造力。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我設計這樣的活動情境,用一根線拴住一個螺帽。
師問:如果先固定一個點,再把它快速地甩動起來, 可以得到一個什么圖形?
生:是一個圓。
師追問:想一想,圓在哪兒?說一說,圓是怎樣得到的?
教師引導學生充分發揮空間想象能力,讓生初步形成定點、定長、曲線等概念。讓學生想象在甩動過程中不斷把線放長可能得到的圖形,把一個簡單的判斷置換成有價值的思考,特別是對學生的空間想象力構成了挑戰。
小學數學新課改論文2
數學來源于現實,因而也必須扎根于現實,并且應用于現實。數學如果脫離了那些豐富多彩的而又復雜的背景材料,就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在日常的教學中,教材作為師生聯系的紐帶,無疑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是按照數學課程標準由國家或省編寫的向學生傳遞學習信息的載體,是師生教與學聯系的紐帶,具有一定的時間性和地區性。由于時空、經費、資源等條件的限制,他一經編寫,在一定時間內,其內容一般不作改動,這表明同一教材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時間與學生實際、教學實際存在脫節現象,它不應成為學習信息的唯一表達方式和唯一闡釋。新的課程標準指出:“數學學習的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內容的呈現應采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以滿足多樣化學習的需求。”
教師要使用好教材,必須首先樹立正確的數學觀,即數學不是符號的游戲,而是現實世界中人類經驗的總結,同時數學又是充滿了各種關系的科學,通過與不同領域的多種形式的外部聯系,不斷充實和豐富數學內容。數學學習的內容不是固定的,而是多彩多姿的生活的反應,與學生的生活具有密切的聯系。
因此,作為一個數學教師,他的數學觀,對從事的數學的教學,影響不言而喻。其次一個數學教師應該清楚,教材傳遞的是其中蘊藏的數學思想、數學方法、數學規律等,我們所培養的學生不應該只是個解題能手,學生習所得的也不應該只是解題方法。一個稱職的數學教師應善于從教材中發現其中蘊藏的數學思想、數學方法、數學規律等,結合學生的實際,再不改變教學目標的基礎上,采用與學生生活貼近的素材,激發學生探究的勇氣,愉快地進行數學化。從根本上改變數學教材的統一模樣,編出符合本地、本班實際的教材,從而使學生更容易達到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的動力。數學也會因此變得生動、豐富多彩。
事實證明,只有給教材注入生命的活力,教材這棵參天大樹,才能生生不息,枝繁葉茂;只有不斷地對教材加以改進,才能符合時代的氣息,才有旺盛的生命力;只有具有一定的鑒別、編寫能力的教師,才能與時俱進,成為一個合格的數學教師。
小學數學新課改論文3
摘 要:數學是人類數形交流的語言,數學能賦予人創造性。從學生發展角度來說,掌握各學段數學知識和技能能促進學生邏輯思維的發展。新課程改革注重教學實踐,立足課堂探究,著眼學生綜合發展。在教學中,要思考教學問題,把握課改重點,采取教學策略,促進教育發展。
關鍵詞:數學 課改 思考
小學數學教育,無論是從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活動還是教學評價、教學實踐,各個方面都在不斷更新和完善,新的“教研教改”理念也在教學環節中逐步滲透和深入,根據學科性質和學生成長需求,教材內容編排有所側重。我覺得,小學數學具有“與生活聯系密切,內容開放,注重學生個性發展,建立學生主體地位,探索式學習方式明顯,注重創新思維培養”等特點。筆者現就新課程理念下的一些教學問題粗談幾點思考,與同行商榷。
一、關注小學數學教學問題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要以課程內容學習活動為主線,發展學生的數感、符號感、空間觀念、統計觀念,以及應用意識與推理能力。筆者認為,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數學在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課堂練習等方面,應該把握以下要求:
1.要深化理念認識,立足教材內容。小學數學內容要求我們要樹立新教材觀,靈活運用教材。現行教材經過了歷次改革,融合部分國外課程及教改成功的經驗,結合義務教育普及性、基礎性和發展性特點,具有重視學生生活經驗、確立學生主體地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關注學生情感體驗、創設寬松學習氛圍等性質,教學中,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理性與感性協調發展。
2.要注重角色轉變,精細設計教學。設計教學內容時,教師在充分挖掘教材的前提下,要聯系生活,在數學中創設童真童趣教學素材,注重學生情感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根據學生差異,安排教學內容要有“彈性”,應在過去已有模式和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精心設計、靈活運用,選擇探究式教學手段和體驗式學習方式,有效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二、把握小學數學教改重點
從新課程改革思想看,小學數學要立足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數學學習興趣。
1.注重聯系生活。農村學生對數學有一種畏懼感,覺得數學遙遠,無法觸摸、感知,太抽象,不容易理解。
所以,教學時,要盡量提取學生生活中看得見、用得著、聽得懂、體會得到的內容,舉出生活實例,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到數學的趣味性和實用性,深化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增強學生學數學和用數學的信心。 2.注重主動學習。新課程改革體現了素質教育,要求學生主動、全面、綜合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保證人才規格的多樣性。按學生是主體、主動發展的教學原則,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開展合作式、探究式、自主式、交流式的學習方式。
3.注重課堂活躍。新課改要求課堂教師為中心向學生為中心轉變,由被動學習向探知科學轉變。教師要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需求,設疑誘發、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轉變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三、采取小學數學教學策略
課堂上,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創設豐富生動、富有挑戰性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積極思考、討論、動手實踐、嘗試練習,真正做學習的主人。
1.教學內容生活化。密切數學和生活的聯系是新課程基本理念之一。《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應從學生經驗和知識背景出發,提供數學活動和交流機會。教學應與學生生活充分融合,讓他們從生活中尋找數學、發現和探究數學,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2.教學過程探究化。學習數學的有效途徑是實踐再創造。探究性學習強調學生通過自己參與科學研究活動,獲得親身體驗,就是“再創造”。因此,教學時必須注重學生能力的`形成過程,親身體驗如何“實踐數學、運用數學”。
3.教學評價多元化。新課程要求注重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即時評價與長期評價來評價學生,但并不表明要完全拋棄考試分數。新課改要求不能把考試分數當“靶子”,不能讓“形而上學”泛濫,要把形成評價與考試分數有機結合使用,學生好的、正確的、新穎的觀點,應肯定和表揚,要注意表揚與批評的有機統一,注重學習成果評價導向。
數學是社會數形交流的語言,對學生一生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學階段,應立足學生數學思維“轉化”,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獨立思考、勇于創造的數學思維品質。數學教育,教學內容、教學方式還有教學評價、教學實踐等方面都在不斷更新和完善。教學中,教師能不斷思考教學問題、把握課改重點,采取教學策略,依照數學本身的發展規律來構建生動、優質、高效的教學課堂,就會不斷提高數學教學實效,促進教育發展。
參考文獻
[1]江峰數學課:亮出你精彩的結尾[J].小學教學參考,20xx。
[2]邢寶志小學數學教學如何適應新課程改革[J]教改研究,20xx。
小學數學新課改論文4
摘要:在新課改的推動下,小學數學教育模式也必須及時的改革、創新,這樣才能夠滿足新課改的發展需求,也才能夠實現預期的教育目標。本文以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育存在的問題作為切入點,簡單的探討做好新課改小學數學教育的措施。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數學教育措施
新課改的實施,對教育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比如說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精神以及新的教育要求等等,其目的就是為了能夠最大限度的促進學生的成長以及發展,從而為國家、社會培養出優秀的人才。基于這一點,小學數學教師也必須及時的整合自身的教育模式,這樣才能夠不斷的改革,不斷的符合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育的要求,最終實現預期的教育目標。
一、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
盡管小學數學不像中學數學、大學數學那樣枯燥、乏味,但是其教學的內容相比小學的其他科目,仍然會顯得不受小學生歡迎,從而導致了小學生對小學數學學習興趣不高的現象,而興趣又是教學的關鍵,如果沒有興趣作為基礎,那么勢必會影響到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以及效率。
(二)教師教學觀念比較落后
雖然教育的改革已經推行了很長一段時間,但是傳統的教育模式仍然影響到了教學的順利開展,絕大多數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觀念仍然比較落后,比如說過于重視理論教學,忽略了對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過于看重自身的主題地位,忽略了學生的主題作用等等。
(三)沒有準確的把握好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既包括了開展教學活動的教材,又應該增添學生所熟知的內容,而在就目前小學數學的教育現狀來看,教學內容仍然是一個比較顯著的問題,比如說教師刻意回避教育內容與社會發展的必然聯系、教師過于簡單化教材等等,這樣不僅僅沒有起到教育的目的,甚至誤導學生對知識的認識。
二、做好新課改小學數學教育的措施
(一)激發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以及源泉,特別是對于小學生來說,因為它們還處于認識世界的初級階段,其自身的自我約束能力以及學習模式還沒有良好的形成,對于知識、經驗的接收往往會受到興趣的影響。正是因為這樣,在新課改畢竟下的小學數學教師必須積極的、及時的激發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這樣才能夠保證小學數學教育的順利開展。
具體的實施措施包括了以下幾點:第一,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比如說以學生感興趣的例子為導體,使小學生能夠成功的通過環境進入到學習的狀態;第二,建立良好的、和諧的師生關系,以融洽的師生關系確保小學生能夠主動的、積極的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第三,鼓勵小學生大膽的探討、發言,使其能夠自覺的開展合作學習,并以合作學習的氛圍逐漸的養成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二)引導小學生開展自主學習
盡管被動的學習也會取得一定的教學效果,但是其質量必定比不上主動學習,更何況新課改的目的是要培養小學生的綜合數學能力,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必須積極的引導小學生開展自主學習,這樣才能夠轉換學習的角色,也才能夠提高教學的質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具體的`實施措施包括了以下幾點:第一,引導小學生對知識能力的自我遷移,從而真正的實現小學生自我的深化發展,強化其自主學習的能力;第二,激勵小學生質疑以及釋疑,也就是讓小學生所提出的問題與學習小組交流中產生新疑,并敢于提出質疑點,最終通過小學數學教師的點撥、啟發、誘導,幫助小學生能夠歸納、釋疑;第三,指導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自學生疑,比如說讓小學生通過自讀課文內容來發現自己能力范圍以內所解決不了的問題,最終根據問題的提出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第四,激發小學生自主學習的心理,就是在教學開始的時侯,首先創設一個能讓每個學生都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活動,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一個自尊、自信的心理機制。
(三)加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與實踐
知識、經驗的初步認識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學習,而要想推動小學生對教學知識、經驗的內化,就必須積極的加強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與實踐,只有通過不斷的應用、不斷的實踐,小學生才能夠更加全面的理解知識,從而將知識內化成為自身的東西,而這樣才能夠最大限度的保證教學的質量以及效果,也才是實現了預期的教學目標。具體的實施措施包括了以下幾點:第一,加強課堂練習。小學數學教師在完成教學活動之后,必須及時的開展課堂練習,而通過課堂練習,不僅僅能夠更加全面的掌握學生學習的狀態,更能夠幫助學生應用知識,從而加深對新知識的印象;第二,加強課外聯系。教師在完成教學之后,應該適當的、科學的為學生布置家庭作業,這樣才能夠確保學生能夠利用課外時間鞏固新的數學知識,也才能夠提高學生對新知識的應用、實踐;第三,融合知識與生活。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還應該積極的將新知識與生活聯系起來,這樣不僅僅能夠拉近小學生與數學知識之間的距離,更能夠幫助學生整合知識結構,明白這些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從而幫助學生消化知識、理解知識,最終轉換成為學生自身的能力。
三、總結
總而言之,在新課改的推動下,小學數學教師必須積極的、及時的整合自身的教學模式,正確的、客觀的認識到自身教育存在的問題,進而結合自身的實際教育特點,探索出適合的、科學的以及合理的教育模式,這樣才能夠推動新課改的實施,才能夠促進小學生的全面成長、綜合發展,最終實現預期的教育目的。
參考文獻:
[1]田紅奎.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的幾點建議[J].現代閱讀(教育版),20xx,(08).
[2]陳其冰.新課改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方法的研究與實施[J].新課程學習(上),20xx,(05).
小學數學新課改論文5
摘要:四年級數學課程教學是我國小學學校教育教學中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科學、有效的課堂教學對增加學生數學知識儲備、培養其數學思想,提高學生該學科學習水平等均具有重要意義。但現階段,已有多項教學研究報告指出,目前我國許多小學四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中尚存在多種問題,課堂教學有效性不高,教學效果不佳;故當前環境下,任課教師在新課改背景下需及時探索新型的數學教學策略,以增添課堂教學的靈活性,增強教學效率,提高教學質量。主要從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現狀及其凸顯出的主要問題出發進行分析,研究并探討了新課改背景下小學四年級數學課堂中的有效教學策略。
關鍵詞:新課改;四年級;數學;教學策略
數學課堂教學是小學四年級教學活動中的重要內容,在學生小學階段的學習過程中占據重要地位。但就目前情況來看,我國許多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中存在教學觀念落后、教學方法單一以及缺乏信息化教學技術應用等多種問題,學生學習興致不高,課堂氛圍沉悶,教學效果不容樂觀;故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在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中需積極思考和探索新型教學策略,以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本文筆者收集并整理了多項相關的文獻報道,主要探討了新課改背景下小學四年級數學課堂的有效教學策略。
一、巧設課堂導入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課堂導入是一節課教學的'關鍵環節,良好、有效的課堂導入等于成功了一半。故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在小學四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中需遵循新課程標準,依據本節課教學內容,充分結合班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巧妙設計課堂導入方法,以激發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三角形的特征”的實踐課堂教學中,教師在課堂開始時不直接教授學生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知識,而是先利用課件為班級學生展示“橫木在電線桿上上下晃動”的情景圖片,并提出相關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怎樣做才能使橫木固定不動呢?以此種生活問題開展教學,可在短時間內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其學習興趣,同時教師可指導班級學生積極討論;待課堂討論后,有學生回答:在晃動的橫木上加一根支木,使幾條邊構成一個完整的三角形,就可以穩定橫木了。之后,教師可依據學生所講使用電腦演示完成這一操作過程,并順勢引入新課知識,使學生能夠快速進入課堂學習狀態,增強教學效率。
二、積極聯系現實生活,增強課堂教學實效性
從本質上來講,數學學科知識教學具有較強的實用性,與我們的現實生活聯系密切。故現階段,教師在小學四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中需提前熟悉和了解教材內容,并積極聯系學生的現實生活開展教學活動,將學生的課堂學習從抽象、枯燥的公式、符號中解脫出來,增強其學習主動性,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認識”的實踐課堂教學中,由于本節課的課堂知識比較抽象化,學生自行理解起來難度較大,自主學習效果不容樂觀。故此種情況下,教師可從學生的現實生活情境入手引入課堂知識,指導學生認真觀察現實中的一些生活用品或建筑物,并鼓勵其積極開動腦筋,用數學眼光觀察生活形狀,使其于腦海中形成抽象、立體的長方體與正方體圖形,增強其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與掌握。同時,在同版教材四年級上冊的“角的分類”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也可引導學生從實際生活出發,讓其自行捕捉與本節課教學內容相關的生活素材,使其在腦海中建立“角”的概念,培養其自主探究意識,增強課堂教學實效性。
三、適當利用信息化技術,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四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不能單單依靠任課教師的言傳身教,還需積極與先進的信息技術相接,將現代化教育手段滲透到實踐課堂教學中,利用其多面的優越性增強教學的靈活性,活躍課堂氣氛,豐富教學內容,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整體教學效率。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圖形的運動”的實踐課堂教學中,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本節課課堂知識之后,為了加深班級學生對“圖形運動”的認識與記憶,可充分借助多媒體技術中的圖畫、動畫形式展現教學內容,將數學教材中抽象的、代表特殊含義的圖形與符號直觀化、形象化地呈現出來,通過多媒體圖形動態性的平移展示,增強學生對“圖形平移”這一重點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同時,教師也可利用計算機網絡資源對數學課堂中的教學內容進行延伸搜索,為傳統的數學教學增添活力,開闊學生視野,使其能夠在廣闊的知識海洋中培養和發展思維,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總之,目前我國許多小學四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中仍存在諸多不足之處,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整體教學效果不理想。針對此種教學現狀,本文筆者建議教師在小學數學四年級實踐課堂教學中需巧妙設計課堂導入方法,快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依據教學內容積極聯系現實生活,增強課堂教學實效性,同時也可適當利用信息化技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增強數學教學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秦玲.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策略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xx(2):97.
[2]張榮山.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策略分析[J].好家長,20xx(1):196.
[3]張偉.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研究[J].海峽科學,20xx(4):96-97.
小學數學新課改論文6
摘要:新的小學課程教學改革對教師的教學工作提出了更高之要求,不僅要求教師更新教學觀念,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能動性,還要求教師創新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基于此,文章從創設問題情境,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開展實踐教學,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利用微課教學,優化小學數學課堂結構;加強合作探討,提升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四個方面論述了新課改視域下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數學;高效課堂
小學教育新課改從小學生的身心實際和學習情況出發而制定,更加關注學生整個學習活動中的感受及體驗,注重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更加關注學生的能力培養和綜合素質發展,以促使學生掌握相關學習技能,更好地成長。因而,本文結合具體教學實踐,從四個方面探討了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
一、創設問題情境,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
眾所周知,興趣不僅是實現高效學習的首要前提,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在深入挖掘教學素材的基礎上,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多媒體優勢創設問題情境,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提高課堂學習效率。例如,在進行“分數”教學時,教師事先準備了一張蛋糕圖片,并創設了如下情境:“媽媽過生日,爸爸買了一個蛋糕回來,東東十分歡喜,并跟媽媽說他想吃蛋糕。媽媽告訴他可以吃二分之一,但東東覺得二分之一太少了,想吃四分之一。同學們,如果換成是你,你選擇吃二分之一大的,還是選擇吃四分之一大的呢?為什么?”在學生進行充分思考與討論后,教師通過圖片折疊的方式進行了實際演示,并對兩個概念進行對比,這樣學生不僅加深了對分數的思維認知,而且明確了二分之一大于四分之一的原因。在問題情境中,學生學習興趣得到了有效激發,并實現了抽象概念的形象化轉換,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開展實踐教學,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可將知識點轉化為具體任務,并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探究,使學生加強理性認知和生活感悟,進而拓展學生能力,提高教學效率。例如,在進行“比例尺”教學時,教師利用互聯網搜索到北京城市地圖,并制作成簡易地圖利用多媒體PPT向學生呈現出來。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在該地圖上標注了天安門廣場的.具體位置,然后給出天壇、八達嶺長城、鳥巢水立方、頤和園、北京大學等景點到天安門廣場的直線距離和方位,讓學生自己動手在簡易地圖上利用所學知識標出各景點的具體位置,開展實踐教學活動。通過動手制作簡易地圖,學生自主探究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獲得了一定的提升。
三、利用微課教學,優化小學數學課堂結構
微課是以微視頻為核心教學媒介和手段的現代課程。在信息技術支撐下,開展微課教學實踐,能夠有效優化小學數學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由于微課的知識主要是通過學生自學來獲取,因此,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把握也更加深刻。例如,在進行“時、分的認識”教學時,教師通過相關主題的微視頻,在具體學習任務的引領下,組織學生自主觀察和挖掘鐘表背后的數學知識。如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個大格,鐘表上有大格12個,小格60個,一小時等于60分鐘等。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生活認知和經驗,可以初步讀出某個具體時間。所以教師將此作為微課教學的切入點,讓學生結合實際展開自主學習,若是遇到問題就進行反復觀看、認真思考,直到全面掌握所有相關知識點。這樣,不僅能夠有效縮短教師講解新知識的時間,優化課堂結構,而且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有助于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養成。
四、加強合作探討,提升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
分組合作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方法之一,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數學探究積極性,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思辨能力。例如,為了考查學生數學綜合應用能力,教師設計了如下問題:“小鵬要與2個朋友去西安旅游4天,總共的旅游費用為2500元,且至少要游覽5個景點,請為他們計劃具體行程,設計最佳旅游方案。在設計中一定要注意住宿、交通、游覽景點、時間與經費安排等問題。”接著,教師要求學生分組討論,共同搜集資料、設計方案。在學生完成任務后,組織學生集體探討,互相指出各組方案的不足并提出改善建議。如此,學生在合作探究之中既發散了思維,也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果。
五、結語
構建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需要師生共同努力,教師需想方設法保持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其主動思考、積極探究,學生也需擺正心態,正視學習是自我成長和發展之必由之路,需付出辛苦與努力。如此教學相長,才能成功打造高效課堂,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曾玉清.淺談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J].黑河教育,2016(1):85-86.
[2]彭潔.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創新模式探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11):77.
[3]高書琴.論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J].考試周刊,2014(13):75.
小學數學新課改論文7
最新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把“以學生發展為主”作為新課程的基本理論,提出“改變過去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研究,勤于動手。”“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普遍應用,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及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新課程指導綱要突破了以往歷次教學改革著重從教師教的角度研究變革教的方式轉為從學生學的角度研究變革學的方式。因此,本人在教改實驗中,就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作了如下幾方面的探索。
一、自主探究——讓學生體驗“再創造”
荷蘭數學家弗賴登塔爾說過:“學習數學的唯一正確方法是實行再創造,也就是由學生把本人要學習的東西自己去發現或創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這種再創造工作,而不是把現在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實踐證明,學習者不實行“再創造”,他對學習的內容就難以真正理解,更談不上靈活運用了。如:學完了“圓的面積”出示一個圓,從圓心沿半徑切割后,拼成了近似長方形,已知長方形的周長比圓的周長大6厘米,求圓的面積。乍一看似乎無從下手,但學生經過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長方形的周長不就比圓的周長多出兩條寬,也就是兩條半徑,一條半徑的長度是3厘米,問題迎刃而解。教師作為教學內容的加工者,應站在發展學生思維的角度,相信學生的認知潛能,對于難度不大的例題,大膽舍棄過多,過細的鋪墊,盡量對學生少一些暗示,干預,正如“教學不需要精雕細刻,學習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讓學生像科學家一樣去自己研究、發現,在自主探究中體驗,在體驗中主動建構知識。
二、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新一輪課程改革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在教學中更重要的是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等方面的發展。就數學而言,學生一旦“學會”,享受到教學活動的成功喜悅,便會強化學習動機,從而更喜歡數學,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注意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的特點選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努力創設一種合諧、愉悅的教學氛圍各各種教學情境,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比如我在講“循環小數”這一部分內容時出示蝸牛4分鐘看爬行7米,蜘蛛3分鐘行駛5米。讓學生自己提出想知道哪些數學問題,當提出想比較兩種動物誰跑的比較快時,自己去找尋答案,在計算過程中遇到循環小數的問題時,由于好奇心自己依靠課本這位“老師”找到答案。在講“三角形面積計算”中出示課件讓學生幫助農民伯伯計算不同圖形的菜地的面積,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在課堂上給予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的權利,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
三、聯系生活——讓學生體驗“用數學”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體現生活性,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教師要創設條件,重視從學生出發,學習和理解數學;要善于引導學生把課程中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應用于生活實際,既可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到數學的價值。如我在講“圓的周長”時,讓學生幫助農民伯伯設計圓形的牛欄。激發學生的興趣,用不同的方法求得籬笆的總長度。再如:公園的門票每張10元,50張可以購買團體票,每張8元,我們班一共有45人,該如何購票?學生們通過計算、思考得出多種解法,在比較中選擇最佳方案。
四、變“權威教學”為“共同探討”
教與學都要以“做”為中心,讓學生找找、量量、拼拼……因為“你做了你才能學會”。皮亞杰指出:“傳統數學的'特點就在于往往是口頭講解,而不是從實際操作開始數學教學。”“做”就是讓學生動手操作,在操作中體驗數學,通過實踐活動,可以使學生獲得大量的感性認識,同時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欲,在教學中,我大膽放手,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角,成為知識的主動探索者。我經常告訴學生:“課堂是你們的,數學課本是你們的,三角板、量角器、圓規等這些學具也是你們的,這節課的學習任務也是你們的,想學到更好的知識就要靠你們自己。”如:在教學“三角形面積時”,學生結合平行四邊形面積推導過程和對三角形的認識,用自己準備的兩個完全一樣的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拼成自己以前學過的圖形,自己總結出三角形面積是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公式。由自己總結出的知識點,可以很好的應用到實際生活中。讓他們真正參加到教學中,讓他們去創造性的學。
五、合作交流——讓學生體驗“說數學”
這里的“說數學”指數學交流。課堂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合作交流,能夠構建平等自由的對話平臺,使學生處于積極、活躍、自由的狀態能出現始料未及的體驗和思維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因為只有為數學共同體所一致接受的數學概念、方法、問題等,才能真正成為數學的成分。“因此只有學生和老師交流,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交流,才能順利地共同構建新的教學體系。例如學習“分數化成小數”,首先讓學生把分數一個個去除,若像教材上一樣將各分數的分母分解質因數,看分母里是不是只含有2或5,最后得出判斷分數化成有限小數的方法,這樣哪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呢?學生的表情是木然的,像機器人一樣,如此沒有興趣學習,效果又能如何呢?可以先讓學生猜想;這些分數能化成有限小數,是什么原因?可能與什么有關?學生好像無從下手。可以把學生分成各個小組,找到自己辯論的觀點,小組之間展開辯論,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達、爭辨,在體驗中“說數學”能更好地鍛煉創新思維能力。
課改在九年義務教育中處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標,教育的價值,主要通過課程來體現和實施。因此,課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新的課程體系將改變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學習方式,它也將改變教師的教學生活和教學方式。新課改可能會改變學生的一生,新課程中的教師也將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教師將與新課程同行,將與學生共同成長。
小學數學新課改論文8
新課改提出了一系列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思想,更加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數學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更應該走在教學改革的最前沿。新課改對于數學教學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我們不能再抱著舊觀念、舊模式,而是加強學習,勤于實踐,勇于創新,這樣才能構建高效課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現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對小學數學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與策略來展開論述。
問題一:忽視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是教學成功的前提條件,學生學習興趣不濃這是制約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數學知識非常抽象,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許多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常常會采取以教師為中心的“滿堂灌”的教學方式,無視學生情感的激發與培養,造成學生消極情緒滋生、厭學現象嚴重。小學生雖年齡小但活潑好動,追求創新,喜愛新鮮有趣的事物與活動,如果教師依舊照本宣科,強制灌輸,只會讓學生更加反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消極地面對學習。
對策一:精心設計,激起學生參與的主動性
教師要重視學生積極學習情感的激發,引導學生作為鮮活的生命個體來展開主動學習。而要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科的學習興趣就要從學生的角度來設計,彰顯數學學科的魅力。
1.設計懸念吸引學生。小學生雖小但有著強烈的好奇心,針對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我們可以精心地來設計富有探索性的問題,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以讓學生帶著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展開主動學習。
2.收集故事吸引學生。故事是學生的最愛,教師可以收集一些數學家的趣聞逸事,或是數學探究過程中的小插曲,抑或是教師自主創編的趣味故事來吸引學生、感染學生,營造愉悅的教學氛圍,帶給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以引發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
3.設計游戲帶動學生。游戲教學更加符合小學生好動愛玩的天性,這正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手段。如計算較為枯燥,我們就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計算大賽,寓教于樂,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
問題二:忽視學生主體地位
長期以來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教師將學生視為信息的接收者,認為學生只要記住教材上的知識點就可以,視學生為接收信息的容器,只重學習的結果,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學生的思維過程。教師封閉落后的教學觀念不符合現代化教學的要求,在課程內容的設計上缺乏創新,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的數學教師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不透徹,無法從自身做出轉變,依然按照應試教育的要求去教學,使數學課堂缺乏生機,學生缺乏創新能力。甚至有教師錯誤地認為如果學生占據了課堂的主體,那么數學課堂將會失去秩序,不便于管理。按照這種教學方式培養出的學生只是一味地聽從教師的安排,沒有自己的想法,嚴重制約了學生的個性和差異。
對策二:主體探究,讓學生成為探究的主人
在新課改下我們要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實現由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教學到以學生為中心的探究式教學的轉變,以徹底改變學生的被動參與與機械接收,讓學生成為探究的主體,在探究中自主地構建知識。為此在教學中教師不要一講到底,教師的講解代替學生的閱讀與思考,而是要為學生提供更多思考的時問與空問,引導學生展開主體參與與獨立思考。如在學習三角形內角和這一內容時,我們就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自主探究,來探究三角形內角和是多少度。這樣就可以給予學生更多思考與探究的時問,讓學生有更多的主動權與選擇權,這樣更能展現學生的個性,引導學生富有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如有的小組將三角形畫在紙上,然后逐一測量內角度數,相加得出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有的小組用紙板制作三角形實物模型,將三個內角剪下來拼接成一個角,測量后得出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此時教師再次引導學生思考:探究的三角形只是個別的',那么內角和是180度這是個別現象還是本質屬性。這引發了學生進一步的思考,此時再讓學生將一個三角形剪切成兩個,將兩個三角形拼接成一個,來探究剪切與拼接前后三角形內角和是多少度。經過學生的一番探究與思考,在教師的啟發下使學生總結出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這一規律性認知。
問題三:忽視培養學生數學能力
往往數學教師在課堂中設計的教學環節都是備課時提前設計好的,缺乏針對性和實踐性。同時,教師為了確保教學內容在有限的時問內講述給學生,在一些提問或者練習的環節上存在走過場的現象,對學生來說是不負責任的。數學教師沒有理論結合實踐,只關心學生的成績,忽視了對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在實際教學中有一些數學教師單純地給學生布置練習和作業,希望以此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如果不能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只通過練習是達不到要求的。數學知識繁多,如果教師不能幫助學生總結和歸納,只會使學生的負擔越來越重,在學習中出現越來越多的漏洞。
對策三:激活思維,引導學生創造性學習
現代教學的目標不是將學生培養成知識的容器,機械的運用者,更為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展現個性,運用知識來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為此在教學中教師不要以所謂的師道尊嚴、教材的權威來壓制學生,將學生的思維束縛在教材內,而是要鼓勵學生敢于挑戰,勇于質疑,敢于提出不同見解,以引導學生展開富有個性化的學習,創造性的學習。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要以教師與教材的經典與權威來限定學生,而是要以富啟發性的問題來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展開獨立思考,激活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尋求解決問題的新途徑、新方法。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學到教材基本知識的基礎上,開發智力,活躍思維,掌握基本的數學思想與方法,學會自主探究,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總之,教無比境,我們要以新觀念、新思想為指導,在實踐中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才能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為學生打造富有活力的課堂,實現學生的快樂學習、主動探究,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小學數學新課改論文9
摘要: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教育行業在國家戰略地位當中占著越來越多的比重,通過參考西方發達國家的教育理念和結合我國的實際國情,我國正從應試教育逐漸向綜合素質教育的發展,于是“新課改”應運而生,新課改指導學校改變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學校是教會學生各種知識和方法的殿堂而非知識培養考試機器的工廠;因此,改變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效率成為了現階段學校的重中之重;而數學作為我國歷史上非常重要的學科,十九世紀以前我國的數學還是領先于世界水平的,況且如今數學作為探索世界奧秘是必不可缺的運算工具,就更應該讓學生從小學做起,高效的學習數學知識,理解掌握數學的技巧和精髓。新課改提倡解放學生思維,激發孩子的聯想創造力,讓小學數學課堂成為學生開創自我的平臺。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數學;高效課堂;初探
一、引言
新課改對于我國幾千年來的傳統思想形成了強有力的沖擊,它迫使相關教育部門和學校做出非常大的教學調整,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小學數學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何使學生熱愛數學、喜歡數學、鍛煉數學思維等一系列問題擺在了大家面前。想要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效率,就必須要改變以前老師強制學生學習這樣的一個現象,不能再是“黃金條子出好人”這樣一個傳統私塾理念,為了讓學生能夠自主積極地學習數學,為了能讓他們成長為國家的棟梁之才,學校必須圍繞新課改,積極創新探索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方式方法。
二、傳統教學方法存在的.問題和新課改下需要改變的方向
中國幾千年的教學理念根深蒂固,通常在數學課堂上,老師以講課為主,學生沒有養成自主預習的習慣;一來,學生上課容易跟不上老師的節奏,造成學生不想學、不愿意聽的局面,學生上課效率低,接受消化的知識點少,不易記牢;二來,這樣的教學方法對于學生發散思維的建立沒有任何幫助,會造成嚴重的工科思維即遇到什么問題都想生搬硬套。此外,傳統的數學教學是每講到一個新的知識點都會讓學生練習大量的例題;老師喜歡采取題海戰術,只是這樣一來,對于小學生的數學興趣會有很大的降低,學習效率也沒有保證,讓學生感到枯燥,沒有學會方法,感受不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更有甚者會對數學產生厭煩的情緒。建立高效數學課堂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不言而喻,學校應該根據新課改相關文件建立探索一種高效的課堂模式,以適應當代教育行業的快速發展;要盡快從傳統教育模式過渡到新課改所要求的標準。“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育教學”,是老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互相交流互相學習共同進步的過程,課堂之上的互動環節是新課改的核心內容,因此融洽的課堂氛圍是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的基礎,課堂上老師應注重從數學知識本身出發,側重建設與當代小學生生活環境和學習環境的背景息息相關的學習情境,做到將數學知識直觀現實化,還原數學知識與應用的生動場景,使死板的知識點靈動化,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此外老師也應該改變自己的傳統理念,不能跟不上時代的變化節奏,不能自己高高在上不與學生溝通;要知道小學生思想敏感、認知不完善,老師更要加強教育他們這方面的認識,總之,要讓他們真正的喜歡數學,課堂上才會有高效的學習,新課改才有效果。此外,老師應做好課堂引導工作,以一些教學軟件等備課方式,以網絡課堂為輔,做好系統性知識網絡;通過適當的課堂提問來強化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度,加強他們的思維運轉,以活躍但不缺嚴謹的課堂氛圍與小學生溝通,這些都是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所需要具備的,只有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數學課堂上的效率才會真正有效。
三、加強小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應用
新課改的理念就是把“自主性探索學習”作為提高數學課堂效率的核心,從原理基礎上改變以老師教、學生學的傳統教學方式。學習的主體自然是學生,必須要盡可能展現小學生的主體性,改變他們的主觀意識,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性和自學能力;應當成立數學學習小組,讓小組成員充分發揮各自的數學天賦和發散思維,而不應該像以前那樣強制學生接受傳統數學理念,這樣對數學的發展也沒有好處;每個數學學習小組之間要有合作也要有競爭。課堂說到底是學生的課堂,老師要做的就是教會學生做人做事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學會理性思考數學問題、人生道理,真正學會掌握解決問題的策略方法,為學生的以后數學學習打好基礎。“數學來源于生活,但必須返回到生活”,新課改可謂是這句話的精髓所在,生活當中充滿著數學問題,老師在課堂上給學生講課實則就是在教學生活,小學生自然個個熱愛生活,所以新課改的要求亦是要讓學生覺得學習數學就是在生活,想要課堂效率高就要將數學內容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通過教或者帶領小學生觀察生活、運用數學知識,會讓學生對老師、對數學產生發自內心的喜愛,自然會有高效的課堂。
四、結束語
要做好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途徑,就是需要老師結合傳統教學和新形勢下小學生的思維模式根據新課改要求,積極創新教學方法與途徑。小學數學課堂需要在形式上不斷充實、方法上不停改進,這樣才能有更強的適用性和進步。老師應該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發揮自己的觀點,以更加民主的方式,在討論中解決問題,讓學生體會到自己的學術成果,從而愛上數學,愛上學習。
參考文獻:
[1]王建嶺.創設情境優化小學數學教學[J].現代教育探索.
[2]王召玉.小學數學教師實現高效課堂的幾點做法[J].科教導刊.
小學數學新課改論文10
小學數學課程設置的核心動機,便是在學習合理知識的基礎知識前提下,鍛煉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因此,創新教學理念和引導模式在數學教學實踐中貫穿沿用至今。而新課改階段下最富有代表性的改革成果便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模式莫屬,其主張將各類生活狀況融入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之中,令學生快速掌握相關知識要點并自覺在生活中檢驗認證,在深刻體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特殊輔助效用基礎上,進一步激發深層次的數學知識研習解析欲望,為今后小學數學教學水平大幅度提升奠定基礎。
1 如今我國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生活情境流于形式
須知現代小學生活化教學改革的核心動機,主張將數學教學活動和現實生活狀況予以動態化融合,令學生深刻體驗到邏輯思維的原理。可與之相互沖突的是,部分教師在開展該類實踐活動過程中,始終未能消除傳統理念約束效應或是未能深切感悟生活化教學概念,引發生活現象和教學內容嚴重脫節的現象。如此的行為模式絕非真正意義的數學生活化教學,至于生活化教學的特殊輔助效用也難以得到切實性發揮。
讓生活走進課堂。使課堂變得豐富多彩,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而現實生活本身又是一個巨大的數學課堂。這些都是從學生生活實際入手,不僅讓學生感受數學無處不在,而且也增強了學生理解和應用數學的信心,同時又強有力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其實不是每一節數學課都是貼近生活,有一些生活情境得你自己去琢磨。如:在學習多位數乘多位數的'知識。怎樣能讓學生多練習,而不敢到乏味呢?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設計了一個這樣的教學環節:制作了幾個大蟲子卡片,這些卡片上的數學算式都有錯誤。告訴學生們一棵大樹爺爺生病了,你來幫助大樹爺爺找害蟲。學生們踴躍的行動起來。在一陣陣歡呼聲中,練習做完了。愛護樹木的德育也滲透了,一舉兩得。
1.2情景設計不夠簡易
情形設置在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工作中,是一類極為關鍵的工序流程,唯獨如此,才可以密切聯系諸多生活現象和數學知識,令學生數學知識生活化應用技能得到前所未有的激發鍛煉。不過實際規劃布置期間,因為教師對該類概念認知不夠精準,經常引發情景設計工作過分關注問題。在此類背景下,教師通常會在課堂上設計并講解一些不是十分重要的情形,這類偏激行為無疑令原本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嚴重浪費,最終無法順利達到預設的教學規范指標。如:在講三角形的特性時,教師出示三角形,讓學生觀察,并說一說你有什么發現時,各別學生會說出它具有穩定性,這時教師可以隨機應變,而不是一定要照教案來講。
2 新課改方針執行過程中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改革的具體措施
2.1維持數學課程內容和生活實際狀況聯系的緊密程度
在進行全新課程講解前期,教師需要督促學生盡快做好上節課的復習任務,爭取做到溫故而知新。在講解過程中鼓勵學生細致聽講并將不明白的問題標記出來,之后師生則聯合生活實際進行探討,令學生快速劃分課程內容的主次結構,進一步減輕身心壓力并大幅度提升學習實效。歸結來講,課前預習和復習是小學數學教學規范體系中不可輕易省略的結構單元,對于學生邏輯思維技能激活和改善,有著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如:在教《統計》一課,教材上創設的情境離學生生活較遠,學生興趣可能不高,教師可以結合班級情況,提前讓學生進行統計。在第二天上課來譚,學生會覺得數學離自己生活很進,而且也能切身體會,這樣更能提高課堂的氣氛,而且可以使授課的效率提高許多。
2.2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組織豐富且有趣的實踐活動
為了愈加清晰化地認證不同學生課前預習狀況,教師需要在課堂上講解關鍵性知識點的同時,針對學生提出合理的較有難度的問題并順勢檢驗學生的自學效果。特別是在新課改方針大力推廣執行過程中,教師需要聯合諸多生活實際現象設置多元化實踐活動,令學生主動結合已學知識點和諸多實際狀況,分析教師提出的生活化課題。如:在開展體積和容積課題教學時,為了確保學生能夠清晰化辨別哪類容器可以裝更多的水,可以在課堂之中放置裝滿水的杯子和塑料桶,之后透過親手操作計算出要用多少杯水才能裝滿這個塑料桶。經過親身操作和體驗過后,小學生思維之中并快速浮現出關于容積和體積的概念,特別是在生活實例牽引作用下,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主動性明顯得到全方位激活,敢于踴躍回答教師設置的延伸性問題,其余學生在如此深刻互動的環境下亦可加速知識消化進程,最終提升課堂整體教學質量。
2.3透過階段化培養提升教師專業技能和職業道德素養
如今我國小學數學教師團隊實力參差不齊,特別是農村小學數學教師,礙于技術和經濟條件的不足,便更加有必要時刻強化自身專業技能,所以應多參加學校組織的賽課、評優課、繼續教育等活動。并加強自身的職業道德素養。使教師有較強的專業技能和高尚的道德素養。讓自己成為一個專業技能過強,道德素質過關的好教師。
3 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模式的布置要點,便是在提升學生數學思維技能水平的前提下,結合創新技術手段和生活化情境應用貫徹寓教于樂的目標,最終令學生在消除以往沉重學習壓力的基礎上,獲取更為理想的學習成績。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積累愈加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保證在以后教學活動中持續理想化既有教學方案,真正提升自身業務水準并為小學教育事業做出更多的支持服務貢獻。總之,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改革是為了教育事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應使我們教師重視。
參考文獻:
[1] 陳寶秀。論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J].考試周刊,20xx,39(36):123-146.
[2] 東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探析[J].考試周刊,20xx,33(30):79-84.
[3] 王歷婧。 淺論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J]. 教師,20xx,12(03):110-136.
小學數學新課改論文11
數學思考能力對于人一生的學習是很重要的。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的起點,在這個階段重視對他們思考能力的培養更將影響著他們的未來。所以說,注重對小學生思考能力的培養,提高他們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和素養,加深他們對數學知識、方法、規律等的認識,訓練他們的數學思維就顯得尤為重要。從數學的學科任務來說,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也應該是小學數學教學追求的主要目標,是數學教育的重心。從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的模式來看,更多的教師強調的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教學。在這樣的教學思想主導下的課堂體現的是教師的思考或者是個別優秀學生的思考,大部分學生更多的時候只能是充當“收音機”的角色,是極其缺乏學習主觀能動性的。從新課程改革的理念來看,這樣的教學方式是對學生思考本能的抑制,是對學生思考能力的限制與摧殘,是非常不可取的。新課程改革提倡的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學習方式,把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放在首位的學習目標。所以說,小學數學教師要從根本上扭轉傳統落后的教學方式,切實把培養小學生數學思考能力提到教學的中心工作中來。那么,新課程改革背景該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呢?
一、讓小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鍛煉思考能力
《小學數學教學大綱》明確指出:“小學數學要選擇日常生活和進一步學習必需的、學生能夠接受的、最基礎的數學知識作為教學內容”。由此可見小學數學學習之于生活的關系密切。所以,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積極創設與數學學習相關的生活情景,讓小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去感受、體會、思考,進而使他們的數學知識能力、思維能力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小學生如果能在與數學緊密聯系的生活情境中進行學習,那么他們就能夠充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并在學習中積累豐富的感性經驗,獲得對數學概念的認識。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只要我們小學數學教師稍加指導就能促使他們在具體可感的情境中進行積極思考和相互交流,引導他們主動探索,把感性的認識上升到理性的認識,并且在活動中不斷提高思考能力。數學概念往往是比較抽象的,要想讓小學生對數學概念理解透徹就需要小學數學老師善于去創設情境。例如我校一位數學學科帶頭人在教學《周長的認識》的時候就創設了這樣的情境:“體育課上,小明和小強在操場上賽跑,小明沿內圈跑,小強沿外圈跑,這樣的比賽公平嗎?”通過這樣的情境創設,小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了,經過短暫的討論,同學們很快就認識到這樣的比賽是不公平的,也因認識周長的概念。經過這一環節之后,接下來的教學就簡單順當多了。
二、讓小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鍛煉思考能力
教育學研究表明,學生在課堂上單純的依靠聽和看的學習,效率是極其低下的,而課堂上的動手操作的學習效果卻是最佳的。所以說,小學數學教師應該轉變以往簡單地傳授、灌輸知識的習慣,盡可能地創造機會讓學生動起手來,讓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去發現、嘗試,去驗證猜想、去碰撞思維。只有學生經過分析、思辨、比較、反駁等思維活動之后他們才能從對表象的粗淺認識深入到對本質和內在聯系的認識上,才能真正完成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就好比始終站在岸上死記游泳口訣是永遠也學不會游泳的道理是一樣的,當學生遇到對抽象概念理解障礙的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們去動手操作一下。比如說在教學“可能性”的時候,不讓小學生動手去驗證種種的可能性而是不停地用言語講授是沒有效果的。所以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放手讓學生去動手操作是充分尊重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是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是培養他們的思考能力的最佳辦法,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三、讓小學生在合作交流中鍛煉思考能力
合作交流是被許多國家地區普遍采用的富有創意的教學理論和方法。合作是指兒位學生圍繞相同的學習目的而進行的行動上配合的過程,交流是指兒位學生針對共同的學習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實踐證明,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是一種高效的學習方式,它有利于學生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增進理解,從而提高他們的社會適應性。總之,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鍛煉機會,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他們的全面發展。合作交流也是要講究時機的,簡而言之,合作交流是要在有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基礎上來進行的。小學數學教師如果在合宜的時候進行學生小組間的合作交流的話是能取得預料之外的效果的。例如我在教學《軸對稱圖形》的時候,為了研究對稱圖形的特征,我讓前后桌的四位同學組成一個學習小組,讓他們聯想見過的所有圖形,要求他們以小組為單位先把圖形畫出來,然后再動手把這些圖形折一折,看看它們到底有兒條對稱軸。正是因為有了組內成員間的通力合作,這項浩大工程才有了完成的可能,同學們都在合作交流中體會到了成功的快感,既復習了以往學過的圖形知識,又加深了對當前學習任務的理解。
總之,不管是以前、現在還是未來,數學思考能力的培養都將是數學教學的重心,是小學數學老師們永恒的話題。但是,小學數學思考能力的培養能否達到預期的目標是要看數學老師能否更新教學觀念,能否堅持通過創造具體情境、組織學生動手操作和引導學生合作交流等方法來進行有效培養。
小學數學新課改論文12
隨著新課改的逐步實施,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給數學課堂帶來了生機和活力,讓課堂有了情趣,學生不再感到數學學習枯燥無味。從四個方面論述怎樣落實新課改精神,演繹快樂小學數學課堂: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采用游戲教學法;采用鼓勵性原則;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模式。
由于傳統觀念的根深蒂固,現在仍然有很多老師在固守著“教師講、學生聽”的陳舊教學方式,學生只是被動接受知識,只是按照教師的思路“依葫蘆畫瓢”。這樣的課堂激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沒有自由,沒有快樂。隨著新課改的逐步實施,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給我們的數學課堂帶來了生機和活力,讓我們的課堂有了情趣,學生不再感到數學學習枯燥無味。因此,作為一名新形勢下的教師,怎樣落實新課改精神,演繹快樂小學數學課堂是一項很重要的教學任務,下面就針對這一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僅供大家參考。
一、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中國的數學教育相對于其他國家來說起步較早,從而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是,因為受經驗主義的影響,現在的.小學數學教學還是存在很多不足,比如,教學環節設計不和諧,過于注重傳授知識,教學手段單一,教學方式陳舊等等。這樣的課堂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課堂是教師的“獨角戲”,學生只是 “聽眾”“看客”,因此,學生對此不感興趣,更談不上快樂學習。所以,在學習新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時,需要積極轉變陳舊的教學觀念,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性,允許學生選擇他們喜歡的學習方式,針對學生的不同需求制訂學習計劃,與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努力樹立為學生服務的意識。這樣,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發揮出來,學生成了課堂的主人,他們的心情是愉悅的,是快樂的。
二、采用游戲教學法
游戲是兒童認識周圍環境、模仿他人的一種較為自由的活動,在游戲過程中,學生不僅有更多機會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還能鍛煉自主學習能力,充分發展他們的個性。在課堂教學中運用游戲教學法可以讓學生邊游戲、邊學習,給學生帶來輕松愉悅的感覺,同時,游戲是一項集體活動,學生可以在游戲過程中學會互相合作、互相幫助、互相促進。因此,在學習新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時,我常常根據小學生好奇、好動、好勝的特點以及數學學科特征設計游戲情景,例如,在學習“簡單的計算”時,組織學生進行搶答游戲,把全班學生分成4個小組,每組選派10個代表,學生每做對一題就換下一名學生,10個學生最先做完的那組就是優勝組。這樣的方式學生喜歡,使他們的學習熱情高漲,整個課堂一片歡樂、一片祥和。
三、采用鼓勵性原則
新課改精神積極倡導轉變評價方式,采用激勵性評價原則。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這樣說:“在人的心靈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原則,那就是渴望被人賞識、被人肯定”,特別是小學生,他們的這種愿望更加強烈。因此,在學習新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時,我總是采用鼓勵性原則,例如“你真聰明,這么難的問題你是怎么想出來的?”“老師真佩服你,你簡直是一個數學天才”“你的作業真認真,值得大家學習”等。例如,在學習“認識鐘表”一課時,平時愛調皮搗蛋的張曉同學,可能是對本節課的內容感興趣,他表現得異常安靜,還正確回答了一個問題,于是,快下課時,我這樣對學生說:“張曉同學今天的表現真棒,同學們,你們發現了嗎?張曉同學這節課的表現真好,我相信,他會這樣堅持下去的,你們說對嗎?”從此以后,他的表現越來越好,我們的課堂再也沒有因為他而不愉快、不高興。
四、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模式
僅僅只有教師掌握這種新式教學方法還遠遠不夠,正如信號的傳輸過程一樣,發射信號沒有問題,而接收信號出現問題,信號便無法正常傳輸,同樣道理,學生便是信號接收器,倘若機器出現故障,那么教師所做的也只是無用功。因此,為了讓學生適應這種教學方式,首先要讓學生充分認識這種方式,然后再逐步適應。小學生學習數學時容易分心,喜歡胡思亂想,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小學生天馬行空的想象有助于開展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例如,看到數字9,教師可以問問同學們想到了生活中的什么,有人回答豆芽,有人回答蝌蚪,還有人回答是6在倒立,這些五花八門,令人啼笑皆非的答案卻也體現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而且這些答案都是他們從不多的生活閱歷中總結得到的,既有趣又生動,數學學習過程仿佛一下子擺脫了乏味無趣的魔咒,知識竟然已經存在于腦海中,這就是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魅力。
新課改猶如一股煦暖的春風吹到了課堂的角角落落,使我們的課堂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繼續踐行新課改精神,用新穎的教學方式演繹快樂的小學數學課堂。我相信,我們的課堂一定會因新課改理念更精彩,我們的課堂定會因新課改理念更快樂、更祥和。
小學數學新課改論文13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我們樹立了“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數學教學理念。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將數學問題與實際生活緊密地聯系起來,讓學生對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有一個初步的體會,激發起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從中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對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與實踐能力進行培養,讓他們在廣泛的數學實踐中體驗數學的價值。
一、運用生活化的數學語言,加強學生對數學的理解
教師運用生活化的數學語言是引導學生理解數學和學好數學的關鍵手段。本人在教學活動中注重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認知特點及心理特征等個體差異,以不影響知識為前提,對數學語言進行加工和裝飾,讓數學語言富有情趣、通俗易懂。例如,在認識“”、“”時,我引導學生學習順口溜:“大于號、小于號,兩個兄弟一起到,尖角在前是小于,開口在前是大于,兩個數字中間站,誰大對誰開口笑。”對于小學生來說,區別這兩個符號具有一定的難度,而這個富有童趣的順口溜能夠幫助學生進行有效區分。這樣的教學能讓學生們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
二、設置生活化的數學問題,讓學生對數學有更深的感悟
新課程標準對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從生活中捕捉數學問題,探索數學規律,主動地運用數學知識分析生活現象,自主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做出了更多的強調。在數學教學實踐中,我善于從學生的生活中探索數學問題,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對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加以設計,并采用豐富多彩的形式在學生面前展示出來,讓學生對數學和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有所感悟。如在教學估算課時,我會讓孩子們估算一下鳳尾完全小學的學生人數、估算每天晨跑需要的時間等。這樣就會讓學生們對數學無處不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有一個真真切切的感受。
三、創設生活化的數學情境,讓學生從中體驗數學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創設問題情境,努力使數學問題生活化,對學生的思維進行激發,讓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去學習。創設生活化的數學情境主要有以下幾點方法:(1)借助故事情境;(2)模擬生活情境;(3)再現生活情境。這樣的情境創設,有效溝通了現實生活和數學學習、具體問題和抽象概念之間的聯系,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樂趣,帶著興趣去學習,有效發揮了他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四、布置生活化的數學作業,學會運用數學
作業是學生思維拓展與創新的廣闊天地,是課堂教學的有益延伸。比如在教學完數的認識后,讓學生去尋找生活中的數;教學完方向與位置后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辨認方向、找位置等。又如在學習了應用題后,讓學生嘗試著根據生活中的場景編應用題;學習完時間單位時、分、秒及認識了鐘面后,讓學生回家自己去體驗1小時、1分鐘和1秒鐘的時長,統計家里人在這些時間都能做些什么。這就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開展了積極、主動的學習,開闊了思維,激起了興趣。
五、在數學課堂中積極引導,指導學生學習數學
在新課程標準下,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與組織者。含而不露,指而不明,開而不達,引而不發是引導者的特點。引導可以表現為一種啟迪,在學生迷路時教師不是輕易地告訴方向,而是引導他辨明方向;引導可以表現為一種激勵,當學生畏懼登山時,教師不是拖著走,而是將他內在的精神力量激起,鼓勵他不斷向上攀登。
1、加強引導,扶放有度。
如在教學一年級的分與合時,既是拓展前面所學的認數知識,又是為學習加與減的學習奠定基礎,是由認數過渡到運算的學習。但考慮到學生在幼兒園已學過了2~9的分與合,并且大多數學生對1O以內數的加減法都已經學會。這時教師就不應機械地傳授知識,僅僅是單純地教學生如何分、如何合,而是要以引導者的身份,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去擺、動腦去想,在自己動手實踐和探索的過程中,將物體的分與合推廣到數的分與合。而對“有序分”這一教學難點,
教師就要將“扶”的'工作做好,從無序到有序,從無序擺放物體的分與合到有序放置,最后抽象到有序思考,讓學生體會到有序分與合的美,初步體驗到數學的美感。不管是在“扶”還是在“放”的過程中,教師都應加強引導,努力培養學生自主思考、有效合作和動手實踐的能力,盡可能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得出結論,并適時地給予表揚和鼓勵,從而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成果學會欣賞,從而獲得學習的快樂。
2、抓住時機,引導到位。
教師在引導過程中,還應注意把握好時機。如在教學統計知識時,在將簡單的統計圖表呈現出來以后,可要求學生據此提出問題。開始時,一些學生提出了關于“和”的問題,如“小猴和小狗一共有多少只”等,但更多的問題都沒有切入到教學目標上。這時若不進行及時有效的引導和點撥,一味地讓學生提下去,就會錯過教學時機。據此,我及時改變教學策略,通過舉例說明,把問題形象化、具體化,使學生的思維得以激活,很多學生提出了求和、求差或比多、比少的問題,教學效果良好。
總之,數學知識與生活密切相關,數學是生活的縮影。在新課程標準下數學教師應積極地創造條件,架起數學與生活之間的橋梁,熱情地牽著孩子們的手,溝通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讓學生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不但形成能力,還要讓他們獲得樂趣,并且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價值。
小學數學新課改論文14
一、當前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方法
當前,小學高年級的數學教學方法種類比較多。老師不同教學方法就千差萬別,數學老師在教學的時候會根據課程內容進行規劃,然后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難易的搭配,然后運用適當的教學方法。但是,教學方法的制定未必就能帶來學生成績的變化,很多情況下,老師制定了教學方法,可是由于多種原因,在現實教學中不能實施,或者是實施起來并不能收到想要的教學效果。這就需要老師在制定教學方法的時候要注意貼近性,不要只追求新、變,而失去了教學方法的真正意義。一般情況下,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出現最多的教學方法就是,老師通過板書在講臺上講解,然后學生進行被動的接受。這種教學方法存在著極大的缺點,首先,教學方法呆板、無趣,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及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學生在數學課上并不積極。其次,這種教學方法,讓學生成為了學習的被動者,學生應該是課堂的學習主體,而這樣的方法使得學生不能自由發揮自己的想法,使得思想受到了束縛。再次就是這樣的教學方法需要學生全神貫注的聽,因為數學是一種連貫性、思維性極強的學科,所以一旦其中一個環節沒有聽到就會導致后面的整個內容都不能理解。但是這種教學方法的一大優勢就是可以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取足夠多的知識。還有一種常見的方法就是通過向學生提問來進行數學知識的講解。這種教學方法,在實施中有很多的問題。首先,學生剛剛接觸一個新的'知識點,并沒有一定的基礎,采取這種方法,會有很大的難度,而且這種方法降低了教學進度。使得教學緩慢,而且學生理解上也會存在一定的偏差。在當前新課改的背景下,作為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師應該努力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進,在原有的教學方法上,提取精髓,摒棄糟粕。幫助學生提高數學能力。同時,還要進行教學方法的創新,這樣的做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求知欲望。
二、新課改背景下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方法
隨著小學數學教學的改革,為了緊隨教學的改革,就需要小學數學老師不斷的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進行方法的總結,不斷的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改革,提高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還有自身的數學能力,為學生以后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結語
小學高年級教學是由老師與學生共同配合才能順利完成的,高年級數學教學對學生日后升入初中、高中學習數學有著極高的影響力。高年級數學教學不能只進行數學的知識的講解,還要教會學生如何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在新課改背景下,老師應該不斷的改進教學方法,緊跟教育發展的形勢,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的實施。
小學數學新課改論文15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實行,在小學教學活動中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學習效果,注重學生的學習情感體驗,提倡構建高效課堂。為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探索和創新教學方式和方法,圍繞提高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展開教學活動。為此,探討了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構建高效課堂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新課改;對策
一、增加實踐,提高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小學數學的學習有著較強的實踐性,只有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動腦才能獲得豐富的感性知識,才能順利掌握各個知識點。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為學生動手動腦提供大量的機會,可以及時消化所學知識,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如在學習《圓的周長》一節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分別用硬紙片剪出直徑為3、4、5厘米的圓,然后在有刻度的直尺上滾動,可以直觀地看到圓的周長,再要求學生將得到的圓周長除以圓的直徑,將三次得到的最后結果進行對比,從而幫助學生自己歸納出圓周長與圓直徑的關系,大多學生都能想到:圓周長是直徑的三倍多一點,教師及時點出本節重點:這個三倍多一點就是圓周率,將學生的關注點拉回到課本,這種教學模式不但可以保證全體學生集中注意力,而且也可以使其積極參與到課堂探究活動中,提高了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又如,在學習《角的度量》一節時,先講解三角尺與量角器的度數與使用方法,然后要求學生自己畫一個120度的角,接著提問:“不使用量角器,能不能使用三角尺畫出120度的角呢?”很快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與好奇心,會主動投入到思考當中,開始動手嘗試各種辦法,有的學生很快就能想到“三角尺上有一個90度的角與一個30度的角,將二個角合在一起就能畫出120度的角。”“三角尺上還有一個60度的角,連續畫二次就能得到120度的角。”在學生親自動手畫出來后,可以對這一知識形成深刻印象,還會聯想到很多角的畫法,激發了學生的探究興趣,可以創建高效課堂。
二、因材施教,關注個體,鼓勵學生參與課堂學習活動
老師都喜歡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極有可能忽視中下等學生的存在,導致這部分學生學習信心不強,不能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這是與新課程標準相違背的。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具有濃厚的學習興趣,能夠積極參與學習活動是幫助學生學習成功的前提。因此,教師要做到尊重每一名學生,要認識到學生由于生長環境、性格特點、興趣愛好等不同,在接受能力上也會表現諸多不同,要更加關注學習處于中下等的學生,對其多鼓勵多表揚,在其取得進步時一定要及時肯定學生,才能真正將學生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使這部分學生主動投入到學習中,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
三、設計新型導入模式,促進課堂教學效率提升
“良好的開端則意味著成功”,新課導入環節成功,則可以迅速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一節課的學習中處于興奮狀態,從而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活動。所以,教師設計新型的、趣味性的導入模式,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第一,故事法。每一名小學生都喜歡聽故事,教師則可以在導入環節為學生講一個與本節內容有關的故事,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在學習“時、分、秒的認識”一節時,則可以講一個與時間有關的故事:小紅、小明、小豐在完成老師留下的作業時,小紅用了一個半小時,小明用了110分鐘,小豐用了6200秒,但他們三個人都說自己用的時間最少,同學們想一下,到底誰用的時間最少呢?自然可以將故事與本節的學習內容聯系在一起。第二,游戲法。小學生都喜歡做游戲,教師也可以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導入新課,如在認識“左右”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要求學生用右手握手,用右手摸自己的左耳,用左手摸自己的右耳,再指出同組伙伴的左耳與右耳,看誰的速度最快,學生不但在快樂的游戲過程中掌握了知識,同時也創建了輕松活潑的學習環境,有利于創建高效課堂。
四、幫助學生做好課后復習,鞏固學習效果
小學生年齡還小,本身還不具有完善的思維能力與較高的接受能力,有時一個知識點的學習要利用幾節課的時間完成。因此,教師要幫助學生利用課后復習將其串連在一起,將不同課時學習的知識聯系起來,才能順利開展后面的學習,如在學習數學應用題的解法時,可以先復習上一節學習的方法,再與本節內容對比,指出二者的不同點,可以提高解題速度。
五、結束語
總之,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小學數學教師要真正將學生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提高他們的動手動腦能力,創新新課導入方式,做好知識的復習,有利于創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余非凡.對新課改下的小學生數學參與學習活動的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06).
[2]黃銳武,朱偉鋒.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研究[J].新課程,2017,(08).
[3]侯明明.新課改下小學數學六年級高效課堂教學的探索與嘗試[J].新課程,2017,(09).
【小學數學新課改論文】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新課改論文08-16
小學數學新課改論文【精華】08-17
小學數學新課改論文(推薦)08-19
小學數學新課改論文(通用8篇)04-22
(集合)小學數學新課改論文15篇08-18
新課改下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構建論文11-14
淺談數學新課改的認識論文01-01
小學數學的論文12-11
新課改下小學音樂課堂設計思考論文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