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論文[合集15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論文吧,論文是我們對某個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的文章。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論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數學論文,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數學論文1
一、小學數學開展自主學習的方法
(一)提出自主研究問題
探索性研究強調“通過學習解決問題”。我們知道,思考源于懷疑,只有激發學生提問,才能產生學習欲望,從而促使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去探索問題的原始解決方案,并基于自己的一些知識和經驗,進行積極探索。只有這樣,學生才會進行下一步的獨立調查,大大提高獨立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進行探究性試驗
弗賴登塔爾強調“學習數學是實施再創造”的唯一正確途徑,這一點是由學生自己去學習、發現或創造的,教師的任務只是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再創造,而不是將現成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如游泳,想學游泳者要自己探索游泳的方法。所以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營造一些特殊的場景,讓學生能夠自主參與到活動中去,這樣就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拓寬研究的廣度
探究性學習不僅是問題和主線的開始,同時也是學習的目的正如哲學家卡爾波普爾所說,“問題是出發點”。因此,在每節課或每個知識點的講授時,教師都要為學生的學習鋪上一層神秘的面紗,提供一些材料,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比如,在教學五年級的“分數大小比較”后,學生知道了兩種比較大小的方法:相同的分母,比較分子大小;相同的'分子,比較分母的大小。在這一基礎上,教師可讓學生自己比較7/9和7/8哪個大,或者計算8/9與1/8的差,7/8與1/8的差,1/9和1/8的差等,讓學生在進一步的比較中,深刻掌握比較方法。總之,教師在教學時,應讓學生深切感受到數學的魅力,為學生拓寬研究廣度,這樣做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促進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需要注意的是,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只需要適時進行指導即可,盡量讓學生獨立處理問題,這樣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進而提高學習效率。
二、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自主學習的展望
自主性教學在未來的數學教學中,地位將會越來越重要。因為當今社會是一個終身學習的時代,學生只有在自主學習中不斷進步,才能為日后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不被社會淘汰。
三、結語
通過對小學數學教學中自主學習的意義和方法進行分析,不難看出,自主學習模式已經成為了教學的必然選擇。作為數學教師,我們必須在實際的教學中積極探索,努力總結出更多更有效的教學方法,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的發展提供助力。
小學數學論文2
傳統的數學教學是學生被動吸收、機械記憶、反復練習、強化儲存的過程,沒有主體的體驗。沐浴著新課程的陽光,我們“豁然開朗”:教師不是“救世主”,教師只不過是學生自我發展的引導者和促進者。而學生學習數學是以積極的`心態調動原有的認知和經驗,嘗試解決新問題、理解新知識的有意義的過程。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要讓學生在參與特定的數學活動,在具體情境中初步認識對象的特征,獲得一些體驗。”所謂體驗,就是個體主動親歷或虛擬地親歷某件事并獲得相應的認知和情感的直接經驗的活動。讓學生親歷經驗,不但有助于通過多種活動探究和獲取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在體驗中能夠逐步掌握數學學習的一般規律和方法。教師要以“課標”精神為指導,用活用好教材,進行創造性地教,讓學生經歷學習過程,充分體驗數學學習,感受成功的喜悅,增強信心,從而達到學會學習的目的。
一、 自主探究——讓學生體驗“再創造”。
荷蘭數學家弗賴登塔爾說過:“學習數學的唯一正確方法是實行再創造,也就是由學生把本人要學習的東西自己去發現或創造出來;
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去進行這種再創造工作,而不是把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實踐證明,學習者不實行“再創造”,他對學習的內容就難以真正理解,更談不上靈活運用了。
小學數學論文3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課堂教學模式教條化
部分教師為了追求教學模式的完整,課堂上閃電式地推進教學流程,雖然保證了各個教學環節的實施,表面看來是快節奏、大容量、高效益,但實則存在高耗低效的現象。
(二)教學設計不合理
很多教師沒有認真鉆研《數學課程標準》,沒有真正確立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課前也不研讀教材,更不會根據小學階段數學教材的整體特點設計教學方案,導致教學目標不明確,重點難突破,即只追求高效課堂的形式,而無高效率、高效益。
(三)課前預習不科學
高效課堂建設以“先學后教”為原則,很多教師雖然能夠根據要求安排學生課前預習,但卻不能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科學指導學生預習。預習內容過于寬泛,甚至對一些探究性內容也讓學生課前預習,導致學生在課堂上失去了對探究的興趣。此外,有的教師既不注重對課前預習的指導,也不檢查預習的結果,致使課前預習流于形式。
(四)數學課堂氣氛沉悶
課程改革初期,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形式,學生感到新穎有趣,課堂氣氛異常活躍,可是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很多學生習慣了小組合作學習,反而降低了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有的教師為了片面追求教學進度,又回歸以講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課堂氣氛逐漸沉寂下來,導致部分學生缺乏學習熱情和激情。
(五)小組合作缺乏時效性
小組合作學習是高效課堂的主要載體,但在調查中我卻發現有的學生不積極參與小組合作學習,認為小組學習對自己沒有什么益處。小組合作討論時,主要是組長發言,組員傾聽。即使有的組員參與討論也是各說各的,學生之間沒有思維的真正碰撞,缺乏有效的交流、討論。
(六)練習設計不科學
部分數學教師沒有認真鉆研教材,不會根據教學內容設計數學練習,導致練習設計形式單一,沒有層次和梯度。另外,在調查中我還發現有的教師設計練習過于簡單,缺乏對教學內容的拓展練習,有的教師設計練習難度太高,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七)課堂評價形式單一
有的教師不關注課堂評價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很少對學生的給予激勵性評價;有的教師雖然注意到了課堂評價的重要作用,但是因為語言平乏,經常使用相同的語言評價,導致學生對教師評價不感興趣,課堂評價不能真正發揮作用。
二、解決問題的對策
(一)學習課程標準,鉆研教材
在校本培訓中,學校要組織教師開展對《數學課程標準(修訂稿)》的學習,舉辦新課程標準專題討論,組織新課程標準知識競賽,讓廣大教師真正把握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另外,還要督促教師課前研讀教材,根據新課程標準理念和農村學校學生的實際知識水平設計教學方案,從三個維度設計教學目標,做到重點明確,難點突破。
(二)創新模式,探索策略
我校雖然構建了五環節自主合作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但是對每一個環節操作技術層面的研究還不夠深入。學校要組織廣大教師繼續學習該模式內涵,把握該模式精髓,認真備課、上課,組織教師認真聽課、說課、評課,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反思、研究數學課型,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探討課堂教學模式的'變式,探索高效課堂的操作策略,以提高教學效率。
(三)科學預習,提高效率
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就要抓好課前預習,提升課堂教學的針對性。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要讓學生課前預習,像一些探究性教學內容,在課前最好不讓學生接觸,這樣才能在課堂上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欲望。我們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知識水平確定預習要求,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層設計預習提綱,以提高學生的預習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教師也要檢查預習的結果,搜集學生碰到的疑難問題,以梳理、整合設計出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
(四)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教師要遵循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識規律,根據他們的生活儲備創設教學情境,以滿足他們的探究欲望,活躍課堂氣氛;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做游戲、講故事、直觀演示、做實驗、動手實踐等活動中提出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
(五)科學分組,加強培訓
建立學習小組是小組合作學習的前提。分組一定要科學、合理:既要考慮學生的成績,又要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既要保證小組成員的相對穩定,又要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調整,不斷優化小組結構,建立科學和諧的學習小組。組員分工要明確,組長、副組長、記錄員、發言人、聯絡員要職責分明,各司其職。實施組員角色定期輪換制度,讓全體組員都得到不同的鍛煉。同時,要采用集中培訓和分散培訓相結合的方式加強組長、組員培訓工作。學校要定期組織通識培訓,使組長明確自己的工作職責,掌握主持小組討論的技巧,讓組員學會如何傾聽他人發言、與人合作討論、表述自己的觀點。值得強調的是,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根據情況適時點撥,在實踐中讓學生學會小組合作學習。
(六)分層設計,有效練習
數學練習既是學生鞏固知識的主要手段,又是教師檢測教學效果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教師要重視數學練習的設計,緊扣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設計練習題,體現基礎性、層次性、多樣性。具體來說,練習設計既要注重練習的多樣性,設計基礎題、探究題、實踐題等,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又要關注數學基礎知識,檢測學生對基本知識的掌握情況,還要根據學生的不同知識水平,分層設計,以不斷提高他們的數學能力。
(七)關注評價,構建機制
我們既要重視課堂語言評價,又要構建高效課堂的評價機制。教師要善于捕捉學生在課堂上的閃光點,對學生正確的或者有創意的回答給予充分肯定,或點頭稱贊、或微笑表揚,同時對學生錯誤回答也要認真傾聽,而不能諷刺和嘲笑。此外,我們還要根據根據高效課堂的教學要求,借鑒各名校課堂教學評價的先進經驗,結合農村數學教學情況和學生實際構建小組評價的新機制。
小學數學論文4
摘要:在小學的課程中,數學教學占有重要的位置,其內容相對比較抽象,在教學中需要根據數學學習特點進行教學。數學的學習在小學期間就開始打基礎,并對學生進行邏輯思維的訓練,在教學中需要以小學生為教學中心,根據小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教學,同時還要結合學科特點、教學特點以及學生特點構建科學合理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以促進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順利開展數學教學。針對小學數學的教學特點對教學產生的影響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同時提出改進措施,提升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影響;教學特點
小學階段是整個學習過程的基礎階段,在此階段內小學生初次接觸到邏輯思維,并將邏輯思維應用到學習中,邏輯思維的形成和應用為以后的學習過程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所以小學數學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小學教學中需要根據小學數學的學習特點進行調整[1]。由于小學生初次接觸到數學,沒有完整的思考方式,教學中需要結合小學生的特點以及學習能力進行教學,因材施教,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合理的小學數學教學方式能夠培養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升教學質量,降低教師在教學中的誤差率,提升小學生的學習能力。本次調查針對小學數學的學習特點進行了調查,并分析了其對教學的影響。
1小學數學學習內容特點
1.1小學數學學習內容具有典型的形象性和抽象性:小學數學是學生接觸數學的基礎階段,其主要的特點是具有形象性和抽象性。由于小學生對于數字不能夠完全理解其表達的意義,教學中會以兒童化的卡通形象來表達數字的概念,這樣一方面保留了數學的高邏輯性,同時有趣的卡通形象又能夠向學生展示數字的意義[2],教材在內容安排上兼顧了邏輯性和趣味性,由此可見,形象性和抽象性是小學數學學習內容的一個顯著特征,比其他學科表現的更加明顯,這就說明,小學數學的內容展現上是抽象的,但是在展現形式上確是具體的,能夠讓學生對數學內容有充分的理解,同時也展現了小學數學內容抽象性與小學生心理發育水平的相互影響。1.2形象性與抽象性特點對于小學數學教學的影響:小學數學的形象性與抽象性對小學生的學習產生了很大的制約作用,因為在教學中既要求老師表達明確、形象,又要兼顧其抽象性,需要調節好抽象性與具體性之間的關系,在實際教學中需要注意一下問題。1.2.1合理的體現數學的抽象性以及具體性:在教學的表現形式上可以結合小學生的特點進行講解,例如以生動活潑的卡通形象進行展示,表達出小學數學內容的具體性,同時也要顯示出其抽象性,避免過度展現其形象性而忽略了抽象性,降低了小學生對于數學的理解。課堂上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大部分來自于內容上豐富多彩的體現形式,此時,老師需要提取內容中存在的抽象數學知識,并將抽象性的知識結合到生活中來[3],將生活中相關的數學內容提升為具有科學性的數學知識。例如在“等式性質”的講解中,課堂上老師會拿出天平作為教具,展示天平兩邊放有同樣質量的物品時,天平是平衡的,此時學生對天平的平衡狀態產生了很大的興趣,但同時教師需要強調平衡的原理,讓學生理解為何會平衡,而不是天平上物品的形象。1.2.2讓學生認識數學的實質:小學的教學內容中經常應用的一種方式就是結合具體例子表現數學的概念。在教學中避免學生機械性的使用數字和符號,需要學生理解了數字和符號的含義后,利用自己的思維邏輯性運用符號,只有理解了符號的概念后才可以運用到學習當中,這樣也提升了學生對于數學的理解。
2教學中的系統性與漸進性
2.1系統性與漸進性在教學中的體現:在小學的教學過程中,首先需要系統化的學習過程,在過程中循序漸進,讓學生充分的理解教學內容。首先系統化教學是數學教學中的'本質要求,但是在小學數學的課程中,需要觀察學生的理解能力行為進行系統教學,由于小學生的心理和邏輯性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4],導致教學中必須循序漸進的進行講解,如果不然,不僅教師課堂進展會受到制約,學生還理解不了教學內容。所以說系統化以及循序漸進的教學方式是教學中的特點。2.2系統性與漸進性在小學教學中產生的影響: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遵循系統性對課程進行合理安排,包括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確定教學方案之后根據學生特點進行漸進性的教學。首先系統性教學內容要遵循數學本身的邏輯,另外還需要結合學生的認知順序進行安排,這就需要我們在教學前詳細分析教材中的內容[5],清楚其教學思路,然后研究出最佳的教學方案。漸進性在教學是在系統性教學的基礎去逐步實現,在課堂上將教學知識逐漸分解,分部進行,通過每一節課,每一個細節來完成整體教學。
3探索性和接受性的學習方式
通過學習,小學生邏輯思維逐漸完善,在學習過程中能夠自行探索一部分比較簡單的知識,但是大部分知識不能夠通過探索的學習的方式來完成,都是以接受性的學習方式進行,根據老師在課堂上的講解進行學習。探索性和接受性的學習方式對小學數學教學的影響:在學生的探索性學習過程中,學生不能夠確定學習內容,老師需要掌握學習內容的難易程度,并做出適當引導,避免學生進入誤區,接受性學習,是學習的主要方式,教師需要做好教學規劃,保證學習內容的科學性。
4總結
小學數學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的基礎,老師需要注重教學質量,保證小學生能夠掌握學習內容,并對數學產生學習興趣。小學數學學習特點具有形象性、抽象性、系統性、漸進性、探索性以及接受性,老師需要根據特點設計教學方案,以保證學生能夠聽懂并理解。其教學特點對教學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是在教學中,需要兼顧小學生在數學中學習的特點以及心理發育和理解能力,做到合理科學的設置教學內容,提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更登格西.關于小學數學學習特點對教學的影響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6(29):111-112.
[2]笪鴻明.小學數學學習的思想方法之例談[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4(2):139-141.
[3]李洪毅.基于小學數學學習特點的教學影響研究[J].新課程,2016,(02):236-237.
[4]董智娟.小學數學學習特點對教學的影響研究[J].新課程,2016,(04):12.
[5]高立紅.小學數學學習特點及對教學的影響[J].考試周刊,2016,(41):63.
小學數學論文5
這學期媽媽給我報名參加了一個奧數班,是在每個星期天的早上上的,這個早上我們學了第5講 流水問題,課后還布置了一題作為家庭作業,柴老師說: 當天的作業當天做完,頭腦的思緒最為清晰。 所以我回到家早早的就開始做。
這題的題目是:甲乙兩港間的水路長252千米,一艘船從甲港開往乙港,順水9小時到達,從乙港返回甲港,逆水14小時到達。求船在靜水中的速度和水流速度?
我盯著題目努力理解題意,手握緊了筆,心想:這題怎么這么難,還有柴老師說的是什么理論,我現在明明思緒最模糊。媽媽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說道: 不要著急,你先想一想,柴老師上課怎么說的,講了什么流水問題的.關系式。 我一下子明白了這題怎么做就靠關系式了,我又想了想,老師寫了六條關系式分別是:
順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 水速
(順水速度+逆水速度)2=船速
(順水速度 逆水速度)2=水速
路程=順水速度 順水時間
路程=逆水速度 逆水時間
我用上了關系式,把所有能替換的數字,都替換成了關系式上所講的逆水速度順水速度什么的,很快算出了這題的答案,答案是:
2529=28(千米/小時) 順水速度
25214=18(千米/小時) 逆水速度
(28+18)2=23(千米/小時) 船速
(28 18)2=5(千米/小時) 水速
答:船在靜水中的速度為23千米/小時,水流速度為5千米/小時。
做這道題我明白了:遇到難題時不要著急,要仔細的審題,細細的回想老師所講過的內容,做題其實就很簡單!
小學數學論文6
1電子書包在小學數學學科教學中的具體應用模式
小學數學具有自己的個性特征,它的教學需要借助于一些真實的教學情境來增強學生的理性認識,加深對于一些抽象數學概念的理解;需要學習者能夠通過一定的練習來深化對一些概念的理解,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需要數學教師可以對數學知識進行及時的反饋與點評,提高學生自我評價與反思的能力。那么,教師就應該在小學數學學科教學中借助于電子書包來構建兩種模式,即獲得教學模式和掌握學習教學模式。獲得模式這是小學數學概念形成的一種教學模式。小學數學是一門基礎教育學科,它的教學往往離不開一些基本的概念,比如數學定義和數學公式等,而且數學邏輯思維能力也是建立在這些概念基礎上的。因此,小學數學學科教學對于電子書包的應用就應該從這個角度出發,讓電子書包幫助小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概念,并基于此來切實提高他們進行數學運算與應用的能力。這是因為數學知識有些較為抽象,數學教師可以通過運用電子書包來提供一些感性的教學材料,讓學生在電子書包創設的真實教學情境中獲得更為豐富的數學知識,通過自身的體驗來加深對數學概念的了解。此外,小學數學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探究與主動學習,從而使得電子書包在小學數學學科教學中發揮出積極有效的作用,并通過監控系統來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實時監控,有利于促使學生形成數學思維習慣的同時,提高數學教師的教學能力與教學質量。
掌握模式增強小學數學教學效果,不僅需要利用電子書包對數學知識進行形象生動的展示,更需要利用電子書包對數學知識進行進一步的深化教學。這就需要根據掌握學習理論來對小學生進行數學知識的反復練習與測評,根據實際測評結果來強化對小學生的數學練習。實際上,小學數學練習環節對于小學生的數學學習來說有著非常關鍵和重要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它可以進一步鞏固和加深小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并對數學新課的知識進行必要的補充與不斷的延伸。應該說,獲得教學模式可以讓小學生對于數學知識與概念形成一個較為初步的認識,即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電子書包來對數學知識進行鞏固與復習,讓小學生通過一定的數學練習來加深對數學概念的理解與把握,真正透徹地應用數學概念。此外,它還可以引導小學生進行正確的`自我學習評價,及時進行自我完善。
2小學數學學科電子書包教學模式的具體應用方法
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根據電子書包的測評結果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計劃電子書包能夠及時反饋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那么,這就有利于數學教師對小學生進行數學學習情況的實時測評與跟蹤。這也對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提出更高的要求,應該根據電子書包給出的相關測評結果來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計劃,尤其是要對課堂教學進行動態性調整,對少部分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讓小學生可以在電子書包的及時反饋系統下獲得更為個性化的數學學習,有利于減少不同學生間的學習差距,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利用電子書包來引導學生進行多元化學習電子書包作為一種新型的移動教學終端平臺,它有著跨越時空的獨特優勢。但是,由于其在我國的小學數學學科教學中的應用仍然處于起步階段,很多學校對于它的應用也只是局限在教室內部,反而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其作為無限網絡連接的移動終端的功能。那么,小學數學教師就應該把電子書包的多種功能進行最大化的利用,讓其把數學學科的教學過程進行課內與課外的有效連接,讓學生采取個性化且多元化的學習方式。當然,還應該對電子書包的各項功能進行不斷的完善與更新,讓其成為一個更為高效的數學教學輔助工具。
小學數學教師應該采取與電子書包相匹配的課堂使用與管理策略雖然說電子書包可以引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但是一些學生過于專注于電子書包這樣的新型電子產品,反而分散了他們的學習注意力。鑒于此,小學數學教師就應該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制定并嚴格實行電子書包的課堂使用制度,經常性地提醒并督促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讓電子書包創設的真實教學情境真正引領小學生進行積極主動的數學學習,避免出現小學生過于沉浸于電子書包平臺中的不良學習狀況。當然,數學教師也應該提醒小學生在應用電子書包時不必緊張或亂答。此外,小學數學教師還應該把教師板書同步給學生,并重視資源、電子書、搜索、反饋、診斷報告、補救教學等六個教學要素的合理應用,真正讓電子書包成為小學數學學科教學的得力助手。
小學數學論文7
1故事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作用
1.1激發學習興趣
對于小學生而言,故事在課堂教學中的魅力較大,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過程中講故事容易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帶領學生進入學習狀態。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注意將數學問題穿插于故事中,應用故事教學的方式開展課堂教學活動,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好奇心,進而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同時,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還能深刻記憶,這有利于學生對數學問題進行回想、思考、探究,培養學生的數學知識素養。
1.2發揮教育作用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選擇具有教育意義的故事,既能讓學生在故事中學到相關的數學知識,同時也能讓學生了解故事中所包含的故事寓意及人生哲理,在潛移默化中灌輸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念的思想,幫助學生在健康的環境中更好地成長。
2故事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措施
2.1注重故事的選擇
小學數學教學中引入故事,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其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故事對小學生的影響力巨大,須注意對故事的選擇。對小學階段故事的選擇,不僅要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征,同時還要有利于小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及終身發展。例如《葫蘆兄弟》、《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等,這些故事中都含有與數學問題相關的數字,教師通過選擇這些故事應用于數學教學中,不僅與學生特殊的心理各年齡特點符合,同時也能幫助小學生分清善、惡、美、丑,有利于小學生的健康成長,為小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奠定良好的基礎。
2.2將數學問題融入故事中
講故事既然當做一種教學方法應用于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學會有效將故事與教學進行有機結合,注意將數學問題融入到故事中。故事能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數學問題融入到故事中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例如,教師在進行一年級加減法(10以內)的教學過程中,若簡單地對學生描述“2+5=7”或“6-3=3”,然后便要求學生記住,然而這種方法不能幫助學生理解,自然是很難記憶的。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妨應用講故事的教學方法,將這些數字融入到故事中,以加強學生的理解,便于深刻記憶。
2.3把握故事的講述時機
在教學中引入故事雖然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但教師在應用這種教學方式時,應注重把握故事的講述時機。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入故事時,應結合教學課程的進度,適當選擇講故事的時機,且不能占用一節課中大部分的時間甚至是整節課的時間來講故事。以免學生太過于關注故事,而忽略了學習。同時,數學教師還要學會靈活運用和變換故事,巧妙地將教學內容與故事結合教學內容,合理安排該課時應運用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或將故事結合其他教學方式(如多媒體教學、情景教學、合作教學等)展開教學。而不是每節課都運用同一個故事、同一種教學方法,以免不能達到故事教學的目的。
2.4注意故事的創新性
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引入故事時,可根據具體的教學目標、教材內容及小學生的心理及年齡特征,對故事有所創新。如一些故事過于深奧、冗長,教師可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將故事進行整理、改編,最后轉化成一個簡短精湛、易于小學生理解的小故事。而有些故事則因其普遍被講授而失去了新鮮感,致使學生提不起興趣,難以達到故事教學的目的,教師則應注重對故事進行創新和改編,對傳統的故事“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有利于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和提高。
3小結
總之,故事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具有重要性意義,具體的應用措施也有很多,教師應注意結合具體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展開故事教學,才能有利于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提升學習效率,提高教學質量。
小學數學論文8
以《數學課程標準》為指針,以網絡技術為依托,通過開發網絡課件,進行網絡教學;建立專題學習網站,培養信息素養;開展網上論壇,實現互動交流;設計網上答題,實行適時評價等方面的探索,努力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積極構建新型的數學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把數學課堂在空間上、時間上、教學內容上都延伸擴展了,網絡本身又給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活動空間,思維空間和表現空間,有利于學生進行研究性的學習,有利于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有利于學生信息素養的形成,也給學生帶來了積極的情感體驗。從而讓網絡更走近小學數學課堂。
網絡能力素質
我國教育專家郁欣說過:“網絡近乎是天然的教育傳播手段,同時又具有個性化互動、群體化互動的功能……”隨著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與風行,網絡技術與學科的整合又一次把“學習的革命”推向了另一個制高點。
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廣泛深入地運用,推動教育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一是教學形式正從教師用黑板和粉筆按課本內容進行單向灌輸式的課堂教學,向著現代多媒體網絡化教學轉變。二是教育模式正從封閉式的校園教育向著開放式的網絡化教育轉變;超越了傳統的教育時空,為基礎教育開辟了廣泛的前景。三是教學內容正從內容相對統一、固定、滯后的教科書,向著既要保證基礎,又要不斷更新,追蹤世界科技前沿知識的網絡教育發展。四是教學組織形式正從固定的一組層次結構向著二維矩陣式靈活結構發展。如何發揮網絡及先進的現代化技術設備的功效,使之更有效地為教學服務,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能力和素質,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研究課題。
一、開發網絡課件,進行網絡教學,創設理想的學習環境。
當今,網絡化教學已成為現代教育發展的趨勢和方向,網絡教學課件應運而生。好的網絡課件不僅能在教學中為學生提供感官刺激,培養學生的直覺思維和想象思維,還可以帶來“學與教”方式的全新改變。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依據現代教學理論和教材內容的不同特點,就能設計制作出符合學生學情的優質網絡課件。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者是在與環境的交互作用中主動建構知識的。多媒體等先進的信息技術走進課堂,可以創設一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并緊密聯系生活的學習環境,從而促進學生自主建構、自主探索與創新。
例如,教師在設計《平移與旋轉》的網絡課件時,創設了以下一系列的學習情境與操作活動:物體運動錄像(視頻),感受并區分平移與旋轉;課件演示金魚等物體的平移,感知平移的特征,判斷平移的方向和距離等活動;學生在電腦上操作,按要求平移圖形等練習;綜合實踐活動:聰明的設計家;還有新聞聯播片段:上海音樂廳順利平移66.4米的真實記錄等等。課后教師還讓學生繼續收集關于平移與旋轉的生活知識,寫進數學日記,在班級網頁里發表展評。
課堂上,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下,在網絡知識的海洋里探索知識的奧秘,感受學習的樂趣。一系列關于“平移與旋轉”的真實畫面展現在學生面前,引發學生聯想與思考,為學生積極主動建構概念知識的意義創設了理想的環境。在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系列活動中,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并且最重要的是,學生感受到了數學來源于生活,學好數學可以更好地為我們的生活服務。
二、建立專題學習網站,開闊學生視野,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
專題學習網站是一種基于網絡環境的協作式學習系統,它通過在網絡環境中向學習者提供專題知識、專題資源庫、協作學習交流工具、在線學習評價系統和專題學習活動設計,營造出科學高效的網絡化學習環境,讓學習者自主選擇探究任務、研究課題或進行項目設計,協作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習者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和發布信息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習者良好的創新意識與信息素養。簡單的說,專題學習網站從內容和功能上來看,應包括專題知識、專題資源庫、協作學習工具、學習評價和學習活動設計五個方面。
我校數學教研組曾把“年月日”一章內容制作成一個能在我校校園網上運行的網站,并用其進行網絡課講授,該網站主要是以教學內容為基礎,教師多方面收集素材(包括互聯網、圖冊、錄像、光盤等)制作的,包括:在線學習(適于學生自學,包括本章所有內容);資料薈萃(收錄了與本章內容聯系較為密切的各類資料,分成“科學人物”、“科學史實”、“科普回答”、“常用數據”、“專題圖庫”等五類);同步訓練(收錄了與本章內容相關的有關問題,分為“典型示例,潛能測試、新題賞析”三部分);課堂討論(建立起學習群體之間的相互交流與協作);有問必答(通過校園網的BBS進行師生間課堂外的雙向交流,及時釋疑解惑);請您留言(加強與同行的切磋交流,及時獲得反饋,以利不斷更新,不斷完善)等六大板塊。在課堂使用時,學生每人一臺計算機登陸到校園網站,在教師的引導下開展自主學習,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
從使用后的情況來看,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優化了課堂教學,學生期望教師繼續用這樣的方式上課。另外,由于此專題學習網站在學校的服務器上發布,學生不僅在課堂教學中可以瀏覽,還可以在家里隨時上網繼續瀏覽學習或者復習,這樣就將課堂教學在時間和空間上延伸擴展了。在整個專題研究學習過程中,學生的知識面得到了擴展,學習興趣得到了提高,數學觀念和意識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加強,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利用互聯網獲取信息、處理信息、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了學生的信息素養。
三、開展網上論壇,實現互動交流,促進學習方式的變革。
新的'課程標準強調學習應重視過程,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每一個人對事物都有獨特的理解,不同人之間的交流可以影響學習者對知識的建構,個體會在與他人的交流中逐漸豐富、深化對主題的理解。
可見,有效的交互是網絡課堂教學的靈魂,在學校網頁或教研組網頁上設置自己的數學論壇,教師和學生都可以提出討論主題并張貼上去,然后開展討論。如:一年一定是365天嗎?怎樣理解“循環小數?”24小時法與普通計時法有何區別?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和人機互動,這“動”起來的課堂才能真正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在網絡課《軸對稱圖形》創設的學習情境中,師生、生生能通過廣播、監控、電子舉手、發短消息求助等功能進行交流,教師根據監控系統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展評學生的學習作品。課件里還有“交流園地”為學生提供了討論與交流的空間。在這樣一個開放互動的環境里,這種共同對學習內容的考查、協調、辯論和交流,使得學習群體(包括師生)的思維和智慧可以被整個群體所共享,學生不僅理解和掌握了數學知識,學會了對信息技術的利用和創新,更重要的是在合作與交流中分享了學習的快樂。
四、設計網上答題,實行適時評價,關注學生的發展。
新課標明確要求,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他們情感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化和發展。評價是調動學生主體性的有效機制,通過教學評價能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熱情,使其積極性得到充分發揮。在這里關鍵的問題在于面向全班幾十個學生的情況下,如何做到及時、準確地對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活動做出評價。我們可以設計網上答題,實行適時評價,對學生學習進行自動診斷、評價、反饋和強化。對于做正確的習題應及時給予確認并加以鼓勵;遇到有困難的習題通過動畫提示,降低難度,使其邁過“門檻”;一題多解的習題設計反饋時還注意提醒學生“是否想再次迎接挑戰”等等。最后,計算機會把評價結果,包括姓名、習題、用時、成績等主要數據上傳到網上。這樣,教師可以及時掌控到第一手數據,隨時調整教學策略。這種評價實際是人機交互式的評價,也稱“實時評價”;另外,還有一種叫“文件夾式的評價”,也稱“發展性評價”,這是一個新的評價模式,其具體做法是在網絡服務器上建立FTP站點,并給每個學生創建自己的文件夾,將每個學生在課程學習期間形成的“作品”上傳到服務器上的相應目錄中,并按要求對這些材料重組,最后制作成個人主頁或PowerPoint演示文稿。評價者可以隨時通過網絡了解其文件夾的動態變化過程,并以此為依據對學生的學習做客觀的評價。這種評價模式比較適用于較長時段的評價,如一個學期、一個學年某課程的學生學習情況的評價,更能反映出學生的成長軌跡。
利用網絡來進行“課題整合”的實踐,使我認識到: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把數學課堂在空間上、時間上、教學內容上都延伸擴展了,網絡本身又給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活動空間,思維空間和表現空間,有利于學生進行研究性的學習,有利于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有利于學生信息素養的形成,也給學生帶來了積極的情感體驗。
小學數學論文9
同學們在平時的生活中因粗心大意解答數學問題而出過糗嗎?我在這一方面就有著深刻的教訓呢!
因為我對數學特別感興趣,媽媽經常叫我用數學解決一些我們家廠里的事情。這天,媽媽叫我到離廠不遠的供電局交電費。我發現廠里的`用電繳費標準是這樣的:用電量不超過14000千瓦時,就按每千瓦時1.2元收費,如果用電量超過14000千瓦時,超過部分的單價可下浮10%。
我們這次的用電量是27138千瓦時,該交多少錢給供電局呢?我拿起筆在草稿紙上飛速地計算起來;
27138-14000=13138(千瓦/時)
14000×1.2=16800(元)
13138×[1.2×(1-10%)]
=13138×[1.2×90%]
=13138×[1.2×0.9]
小學數學論文10
素質教育開展至今已有若干年頭,各個學校的教育工作者們都在摸索中前進。筆者所在學校一直很重視素質教育,結合崗位,筆者對利用生活中的具體情景開展小學數學教學進行了淺析,對小學數學的有力開展做了一些探索。
1、新課改文件指出數學作為人類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和環節,可以幫助人們在生活中進行必需的計算、推理等日常操作,同時數學也可以為其他學科的發展提供賴以發展的思想和方法,是其他技術進步的基礎。利用生活中的.情況開展小學數學教學,能讓小學生對生活中常見的現象抽象成數學理論和模型,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和積極性。同時由于在生活中對數學知識進行了鞏固和深化,容易對所學知識進行升華。
2、利用生活中的小例子進行小學數學教學能將生活進行抽象化概括,讓小學生從心里喜歡數學、愿意學習數學知識。由于小學生的心理認知能力相對較低,理解力有限,數學作為一門抽象的學科,需要使用一定的教學策略讓抽象的數學變得形象起來,這樣學生才能有較高的學習熱情,學習起來也更加有激情、有活力,效率也更高,效果會更好。
3、利用生活中常見的一些例子、場景對小學生進行數學學習,對于改變學生傳統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和想象能力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完全符合新課改的要求。如果數學老師在講課中,將生活中的一些小例子、小場景巧妙地融入課堂教學中,并讓他們在一定的情境中發揮自己的想象,這樣能更好地培養孩子的實踐能力和操作能力。為了減少高分低能現象的普遍發生,相關教育工作者從小學開始就要注意實踐能力的培養,而在生活中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無疑將成為一種有效的手段。本文對如何在生活中進行小學數學教學進行了探討,指出了在生活中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為在生活中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提供了有益探索。
小學數學論文11
一、人教版小學數學實驗教材的分析
人教版小學數學實驗教材是秉持“以人為本”的基本設計思想來設計編排的,其實現了將數學知識點由難到易的排版,讓學生有一個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教材在教學內容上與生活實踐相聯系,讓學生學會在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比如,在三年級下冊的教材中,就有“制作年歷”和“校園設計”這兩個實踐活動,這兩個實踐活動能夠鍛煉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在數學算法的要求上更是多樣化,這樣能夠幫助學生培養多方面思考問題的能力,避免學生學得的知識范圍過于狹隘。
二、教學實踐的具體要求
1、結合教材要求,站在學生的立場進行教學安排
教師對教材的使用也是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一個主要因素。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更多地與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了解學生的學習動向,結合本班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制訂有效的實踐教學方案。在實際教學中發現學生學習的薄弱點,然后進行針對性的訓練,幫助學生完成小學數學學習。比如,在第二冊數學實驗教材中,要求學生學會認識時間,而一些學生在對時間的學習上存在著一定的困難。在進行時間認識的教學前,教師可以先問學生:“同學們知道現在是第幾節課嗎?”樹立起學生的時間觀念,在接下來的課堂教學時,可以先講解時針的轉動規律,接著介紹分針與秒針,由難及易,步步深入。
2、將課堂作為教學實踐基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小學數學的教學形式主要是課堂教學,教師應當充分地利用課堂教學的時間,指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是學生學好小學數學的關鍵,教師可以進行教學方式多元化的教學,結合教材要求,開展一些與數學學習相關的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趣的最好方法就是進行游戲教學,比如,在進行10以內的加減教學時,教師可以結合實際生活,設置一個讓學生買菜的情境,讓學生在買菜的.過程中體會到數學加減法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情況,幫助學生進行算術練習。
3、課后進行教學反思,優化教學方式
每次的實踐教學結束后,教師應該及時地對教學進行反思,找到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并且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地優化。在教學工作中,不斷地吸取先進的教學理念,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小學數學實踐教學是一個漫長的探索過程,教師應當很好地結合小學數學實驗教材,在新課標的要求下進行教學,讓學生更加全面地學好小學數學知識,為學生今后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小學數學論文12
[內容摘要]
小學階段是學生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提高學習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獲得成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終身受益。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著重抓以下幾點:
一、認真聽講的習慣。
二、積極思考的習慣。
三、大膽發言的習慣。
四、養成動手操作的習慣。
五、“認真作業”的學習習慣的培養。
[關鍵詞]學習習慣、養成、引導、創造、滲透
[正文]
我國當代教育家葉圣陶曾明確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小學階段是學生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提高學習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獲得成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終身受益。在數學教學中,如何扎實有效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呢?我在教學實踐中著重抓了以下幾點:
一年級是學生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提高學習效率,收到事辦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獲得成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終身受益。在數學教學中,如何扎實有效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呢?我在教學實踐以下幾點;
1.認真聽講的習慣。
聽講是課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門。學生聽講能力強弱與否,是決定接受信息多寡的首要因素。課上我要求學生全神貫注地聽講,主要采取正面引導的方法,看到某某學生聽講特別認真,我就表揚。而看到個別不認真聽講的學生,教師可用目光加以暗示。一年級學生很單純,都愛受表揚,因此正面引導的效果會好些。
一年級學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齡特征,其思維更形象性。在教學中,我注意教學形式的多樣化與直觀性,盡量利用教學課件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采取多種游戲方式進行練習,這樣學生在課上就不容易“走神”,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學習中去。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上課認真聽講的良好習慣。
2.積極思考的習慣。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如果不積極動腦就不可能學好數學。在教學過程中,我不是單純地“教”知識,而是通過引導幫助學生做、去想知識。學生原有知識水平參差不齊的情況也引起我的注意。如在進行10幾減9的減法時,我才剛開講,有的學生就叫起來:11-9=2、12-9=3??千萬不要以為學生都會了,知道答案的學生都是上過幼兒圓的學生,而那些沒有上過幼兒圓的學生則一無所知。另外,即使那些能說出答案的學生,理解水平也是不一樣的,有的算法清晰,有的則僅是形式上會背出答案而已,而對于具體的思考過程,計算方法并不是很清楚。于是我問那些能說出答案的學生,你們是怎樣算出的?你能當小老師說給其他同學聽嗎?這就使那些能說出答案的學生不得不沉下心來考慮如何解釋。對那些不會計算的我則引導,同學們,他們都能算出,我們不能輸給他們,趕緊想辦法。這樣不同層次學生的思維就幾乎能全部掉動起來了。
3.大膽發言的習慣。
發言需要學生將自己的思考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要把內部的知識轉化為外部的語言,必須表達清楚,使別人能聽懂。發言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和表達能力。我在課上盡量創造更多讓學生發言的機會,注意學生表達的準確性。但1節課要學生能發言的機會畢竟有限。有的學生按捺不住,提意見:“該到我了。”我向孩子們解釋,不可能全班的小朋友都來回答問題,只有敢于舉手的老師才叫。這節課叫不到你,下次有機會一定叫到。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如果正確,那是再好不過了。如果學生回答錯了,說明他們對知識還沒有真正理解透。而他們的錯誤回答往往能代表部分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如果能很好的引導,就會有助學生掌握知識。
4.養成作業認真的習慣。
作業是教學的升華,作業可以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鞏固課堂學到的知識,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
(1)認真審題。審題是正確解題的前提。在課堂上教給學生讀題方法,要求學生邊讀邊想,理解題意。
(2)規范書寫。教給學生寫作業方法,格式書寫整齊美觀,寫數字清楚規范要求學生限時內完成作業。
(3)細心演算。演算是小學生數學學習中最基本的技能。我們訓練學生沉著、冷靜的學習態度。計算必須慎重,切勿草率從事。不管題目難易都要認真對待。對認真演算有進步的同學給予鼓勵表揚。
(4)檢驗改錯。在數學知識的探索中,有錯誤是難免的。我要求學生在做完作業以后認真檢查,發現并改正錯誤。
總之,一年級學生由于特殊的年齡特征,光靠老師的工作是不夠的,家長的力量不可忽視。所以,我借助每一次家長會向家長滲透學習習慣的重要性,讓他們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并和家長交流一些輔導學生學習的方法,爭取家庭輔導與學校教育達到和諧統一。只有多渠道、堅持不懈地抓學生良好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工作,提高學生學習的動力,才能培養出大批具有良好數學素質的有用人才。
小學數學論文13
一、教學模式生活化是小學數學教學現狀的必然要求
1.現在小學生的教材要求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改革
目前,教育學界已經深刻地認識到小學數學的教學應該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在進行小學數學教材內容編寫的時候應該注意與生活密聯系。但是,現在小學數學的課本的內容缺乏,題目陳舊,明顯落后于時代的步伐。要求數學課本的編寫老師結合實際情況,充實并改造教材內容。
2.現在的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要求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改革
目前小學生的數學教學課堂還是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以老師講授為主,比較注重邏輯的推理,往往忽略背景知識的介紹,課堂教學的工具仍然是黑板、粉筆等傳統教學工具,極少有老師選用多媒體的教學方法。學生所學到的知識基本全部來自老師的講授和課本的內容,老師的法寶仍然是滿堂灌和題海戰術。學生一節課都在面對老師喋喋不休的講解,下課還要面臨大量的課后作業,這樣的情況很難使學生對數學感興趣。但是,迫于升學的壓力,他們只能選擇埋頭苦學,結果就會導致學生對數學越來越反感。所以,對于現在教學課堂的教學效果來說,我們必須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改革。
3.根據國際數學比賽的成績要求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改革
在各項大型的國際數學比賽中,我國中小學生的成績一直是名列前茅,受到了教育界的好評,同時也引起了全世界的廣泛關注,使我國數學的`教育地位大大提升。但是相對于日本和美國來說,我們國家的小學生在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的能力明顯比較低,應用的意識淡薄,應用的能力差。因此,面對這樣的狀況就必須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切合學生的實際生活情景,并且從學生比較熟悉的實際問題中提煉出與數學有關的問題,讓學生體會到數學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從而培養學生運用自己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對進行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思考和建議
數學的學習要求聯系生活是有一定限度的,并不是每節課、每個知識點都要求聯系生活,也就是說并不是每個小的知識點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小學數學包括應用數學和純粹數學,對于純粹數學來說,教師完全可以不聯系生活實際,但是對于應用數學來說,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內容適當地聯系實際問題,這樣才可以加深學生頭腦中的知識點。對于生活化來說,我們應該把它看作是教學的工具,利用它進行輔助教學,使教師容易教,學生容易學,使生活化完全服務于老師和學生。但我們要注意的是,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不要失去數學本身的嚴密性和邏輯性,這樣才能使教學具有生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對小學生實施數學教學的生活化改革必須要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律,注重小學生的知識形成過程,注重小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引導小學生把所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踐行素質教育,讓學習的過程變得有趣、生動,使數學的教學變得更有活力。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可以把學生帶入到其熟悉的生活環境之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調動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把數學學得更加扎實,使小學生不僅僅是純粹數學方面的天才,更是應用數學方面的能手。
小學數學論文14
在生活中,有許多的數學問題。也許是圖形的分類,可能是解方程,或許是小數知識和應用題。在這里我給大家主要講一下小數吧。
在一個周末,我媽媽帶我去公司玩。我興高采烈地和她一起去了公司。在路上我看見了一些小數,例如:加油站的油7。84/升,九毛九長壽面60。99元。街上的衣服15。5一件 媽媽問我說:你把上學期學的小數說一下。 我點點頭。
到了公司,我不慌不忙的打開電腦,媽媽說: 先別急,你先把小數題做一下。 我的臉上充滿了苦笑。啊!我從來把小數不看作一回事的。結果我一做,咦?好簡單呀!我一口氣把它做完了。媽媽說: 做的不錯,可我要檢查一下。 我下面的任務當然是去玩電腦了。不一會兒,媽媽走了出來,說粗心了吧?有錯題的哦。我好郁悶呀,我細看了看,原來是粗心時把得數寫錯了。我不好意思的`低下頭,媽媽問我,知道小數的意義嗎?我說知道,小數是由整數部分、小數部分和小數點組成。當測量物體時往往會得到的不是整數的數,所以古人就發明了小數來補充整數。小數是十進制分數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媽媽說,不錯,記住以后不要粗心嘍。我說好,我一定會加油的。
在生活中一定有許多數學問題,只要我們細細觀察,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你做到的。
小學數學論文15
新的一輪課程改革,進一步促使數學生活化,數學與生活進一步接軌是指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過程。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滿著數學。因此,數學教學內容應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設計數學問題,讓學生真正體驗數學與生活的關系,從而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為此,教師要經常引導學生提供他們所熟悉的經驗,充分利用學生現有的知識經驗和他們所熟悉的事物組織教學,把學生的生活經驗課堂化,將抽象的數學轉化為有趣、生動、易于理解的事物,貼近生活,這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學要與生活進一步接軌。
一、數學情境與生活
教師將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問題作為數學活動的切入點,能讓學生感到數學來自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增強學習的好奇和興趣,從而進入一個良好的學習狀態。在日常教學中,用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作教學實例,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學習數學知識。
如:在教學《分桃子》一課時,我創設情境:先要求每個學生拿出9個桃子放在盤子里,每盤放的個數一樣多,有幾種放法,可以放幾盤?當學生操作完之后,從中選擇五種:(1)每盤放3個,9÷3=3(盤);(2)每盤放9個,9÷9=1(盤);(3)每盤放2個,9÷2=4(盤),多1個;(4)每盤放4個,9÷4=2(盤)多1個;(5)每盤放5個,9÷5=1(盤)多4個。接下來引導學生觀察上面五個除法式子,并提問:可分成幾種情況;學生于是很快的觀察到:一類正好分完,另一類分完后還有剩余的。于是老師再畫龍點睛地指出,正好分完的除法和除法算式,這是我們以前學過的;分了以后還剩余的算式,我們就把它叫做“有余數的除法”,這樣創設生活情景,可以使課堂教學更接近現實生活,使學生身臨其境,輕松的接受新知識。
二、數學理解與生活
生活是數學的源泉,生活中更是充滿著數學問題。善于捕捉生活現象,溝通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聯系,把生活中的問題逐步抽象成為數學問題,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使之產生學習需要的有效方法。新的課程標準更多地強調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從生活中捕捉數學問題,探索數學規律,主動地運用數學知識分析生活現象,自主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教學中我們要善于從學生的生活中抽象數學問題,從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出發,設計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給學生,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數學無處不在,生活處處有數學。
如:在教學兩位數乘法后,安排這樣一個數學問題,學校組織師生去公園游玩。老師28人,小朋友150人。公園門口寫著:門票成人每人30元,學生每人15元,團體30人以上每人20人。請同學們設計一種你認為最好的購票方案。對這個問題,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設計方案:
1、全買團體票:(28+150)×20=3560元
2、不買團體票:28×30+150×15=3090元
3、一部分買團體票,一部分不買:(28+2)×20+(150-2)×15=2820元
通過不同的方案的比較,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理財的意識。
三、日常生活“數學化”
孩子們的知識應該是在對話中形成,在交流中重組,在共享中倍增。在今天的“課堂超市”環節中,這一切體現得淋漓盡致。如:我先出示了文具價目表:籃球95元/個,排球50元/個,之后出示了一個數學問題,“買4個排球和6個籃球共要多少錢?”。這樣的數學問題,沒有用新教材的學生一般的解題思路只有這一種“95×6+50×4”,可是使用了新教材的孩子們卻出現了多種解決方法:(1)95×6+50×4;(2)(95+50)×4+95×2;(3)(95+50)×6-50×2
通過“課堂超市”展示,使我們的`數學走進了生活,使我們的孩子們體驗到了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促使了孩子的思維開放性,培養了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總而言之,引導學生捕捉生活現象,發現數學問題,將數學教學與生活接軌,讓學生從生活中尋找數學素材,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處處有美感,縮短數學與生活的距離,擴大了學生的認知視野,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既滿足了學習和理解數學知識的需要,又體會了數學的價值,培養了數學興趣,何樂而不為呢?為了使數學更接近生活,讓數學教學充滿生活氣息和時代色彩,真正調動起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自主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刻不容緩的教育使命。
【小學數學論文】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論文07-15
小學數學論文07-14
小學數學論文11-23
淺談小學數學論文01-01
淺談小學數學論文06-07
淺談小學數學論文12-04
小學數學論文15篇12-14
小學數學論文(15篇)02-02
關于小學數學論文題目12-04
小學數學論文精編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