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學論文15篇[必備]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寫論文的經歷,對論文很是熟悉吧,借助論文可以達到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目的。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論文該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學教學論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1
新課程教學標準的實施,對教師教學提出了新標準。初中數學定要將促進學生能力的提高、提升學生素養作為落實新課程標準的內在要求,形成系統、科學的理論教學體系。本文對數學有效教學方法和措施進行陳述。
一、樹立新的教學觀,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
教學活動開展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各項能力,促進學生的良好發展,這也是新課程理念實施的目標之一。這些目標的提出,實際上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廣大教師不但要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還要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習慣于“粉筆+黑板”,以書本為主,而忽視了學生的學習情況,限制了學生能力的發展,在這種情況下,廣大教師要不斷探究新的教學模式。在新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主在課堂上獲取知識,指導學生有效學習。在數學課堂上,應加強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讓學生暢所欲言。與此同時,教師要和學生多交流,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及時了解學生的內心思想和感情動態,并給予幫助和引導,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關心,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創設愉快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構建高效的數學課堂。
二、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因此,在小學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自覺地去學習探索。由于學生年齡特點的關系,他們的學習行為和習慣還處于剛剛形成的階段。另外,他們的自控能力不夠,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會給他們的學習帶來一些阻礙。因此,教師要加強對他們的教育,提高他們的辨別能力,使他們能夠明辨是非善惡,走在正確的發展軌道上。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把生活實際和教學內容有機聯系在一起,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比如,待學生掌握了圓的面積計算以后,鼓勵學生去嘗試計算出教室內鐘面的面積;學生掌握計算平均數后,可以讓他們把學習小組內同學的身高和體重求出一個平均數;學了計算長方體面積以后,可以讓學生計算自己臥室的面積。如果能讓學生把學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他們會深深地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意義,并提高學習興趣,進一步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強大動力。
三、整合教學內容,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數學的價值不言而喻,需要每一個學生都認真學習數學知識,掌握基本技能,并在學習的過程中,能自主發現和獲取數學價值。學生的能力不同,在數學學習方面的發展也有所不同,因此他們在學習時會有一定的差異,這就需要教師解決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在設計教學活動或者問題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學生之間存在的問題,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進來,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調動他們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尤其是班級中的后進生,教師要多關心和關愛他們,當他們遇到困難時,不能置之不理,要給予一些鼓勵和指導,讓他們重拾信心,并快速地融入到課堂探究合作中。與此同時,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把各種教學資源進行創新整合,提高其綜合性,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多元化的素材,使原本枯燥的課堂變得富有活力,把教教材變為用教材。比如,在教學統計這部分知識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轉變和整合教學內容,“我們學校準備創建一幢高樓,校長想爭取一下我們同學們的意見,你們認為是創建體育館呢?還是創建科技館呢?”問題一提出,學生馬上就開始進入到了激烈的討論狀態,這樣的教學方法大大活躍了課堂教學氣氛,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吸收知識、選擇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已有的能力和知識水平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四、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新形勢下,我們要重視學生思維實踐能力的培養,要為學生提供動手實踐和自主探究的機會。數學本身具有很強的抽象性,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還比較差,因此,數學學習對他們來說比較困難,如果教師還是按照陳舊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學生在課堂上就會昏昏欲睡、枯燥無趣,不但不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生學習效果也不理想。在這樣的形式下,教師要改革和創新教學手段,努力讓數學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如在帶領學生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可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勢,清晰、直觀地把平行四邊形變成長方形的過程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明白平行四邊形的高和底和割補后的長方形的寬和長之間的聯系,進而為以后學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總而言之,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小學數學教學目標發生了很大變化,如何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是廣大教師研究的重要課題,也是檢驗教師教學水平的重要標準。在數學教學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習慣、基礎知識水平、智力水平等因素都會影響著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因此教師要充分發揮引導者的作用,教給學生有效的學習方法,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他們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提高學習效率,為構建高效數學課堂奠定堅實的基礎。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2
第一篇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論文
一、網絡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在數學課中推廣網絡信息技術,會使教學形式更加豐富多彩,因為使用網絡信息技術能夠生動、活潑、有趣地表現實際生活中的情境,使抽象化的概念不斷變得具體,以加強學生的直觀印象。數學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讓學生在學習中不斷地感悟生活,能夠加強學生對數學的認知,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教師在講解三角形內角和的內容時,就可以直觀地利用信息技術向學生展示不同類型的三角形,然后讓學生去觀察,這時學生就會知道:“三角形內角和等于180度”。
二、網絡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的策略
(一)應用信息技術優化教學內容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應該使教學越來越多地接近生活,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出發,對學生進行教學。值得重視的是,教材中的知識會或多或少的存在滯后性,如果只是一味地按照教材照本宣科,就會限制學生的發展,因為教材中的很多知識與實際生活并不是特別接近。為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擺脫教材的限制,更多地從實際生活出發,尋找學生能夠接受的、有效的實例,從實際出發展開教學。教師應該充分的利用網絡信息技術的優勢,以網絡中豐富的資源為基礎,以教學內容為根本,在網絡中尋找更貼近生活、更有情趣的資源。這既有利于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也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習能夠更加得心應手。
(二)應用信息技術拓寬教學形式
受年齡、性格、成長背景等的影響,小學生大多活潑好動,在教學中,他們根本不可能集中注意力,為此,教師要不斷拓寬教學形式,要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信息技術就是很好的改變教學形式的工具。教師如果應用現代化的網絡信息技術手段來進行教學,就能夠豐富學生的網絡知識,創造出更多適合學生的教學形式,以調動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及主動性。比如在學習不同四邊形的概念時,為盡可能多地調動學生學習的參與性,就可以將課堂轉化為學生自主活動的互動平臺,把小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讓各小組通過網絡信息技術以拼圖游戲來進行互動,這樣能夠有效地鍛煉小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三)應用信息技術創新學習方法
與傳統的學習方式相比,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學生的學習方式應擺脫單一、被動等一系列缺點,要能夠在創新后的學習方式下不斷獲取新的知識。在網絡信息環境下,教師的教學就是讓學生學習開放性、全球化知識的過程。比如教師在講授“有余數的除法”一節時,就可以先為小學生安排課堂練習,練習中學生務必保證計算結果的正確無誤,在課堂上教師就可以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將不同的解題過程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能夠綜合各種各樣的解題方式,這樣一來,在以后遇到此類題型的時候,就可以做到舉一反三,既有利于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也可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分層教學及個性化教學。
三、結語
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網絡信息技術開展教學勢在必行,教師應高度重視網絡信息技術對學習內容及方式的影響。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網絡信息技術,能在最大限度上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教學效率,教師要不斷引導,積極培養小學生通過網絡信息技術自主探究、獲取知識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質。
第二篇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論文
一、有利于學生搜集有關資料
當前的.教育主要以新的教育理念為指導,以新課改的思想為統領,以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為支撐,以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為宗旨,重點是培養具有創新思維的人才。多媒體信息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拓寬了信息傳遞的渠道,強化了信息采集的途徑,豐富了信息資源的內容,增強了信息傳遞的速度,提高了教師和學生的信息利用意識。現在的學生都懂得通過網絡技術去獲取知識,了解有關資料,網絡成為了學生學習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數學教學來說,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去搜集有關數學課堂教學的內容,搜集數學課堂教學的教學手段,從而,為數學課堂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營造濃厚的氛圍。
二、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任何課程的學習都離不開興趣的培養,學好一門課程興趣是最重要的老師,教育學家烏申斯基曾經說過:“沒有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結合教育心理學和學生的發展特點,小學生對于有意注意持續的時間是非常短暫的,加上在數學課堂上學生的思維活動相對來說比較緊張,學生的注意力持續的時間是有限的,一旦時間較長,就會極易感到疲倦,注意力就不容易集中,學習效果就會低下。多媒體技術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手段,很容易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它可以將抽象的學生難以理解的內容轉變為形象生動的,學生容易接受的內容,對于提高教學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教學創設專門的情境,使學生多媒體教學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教學中,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效果。
三、有利于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小學數學教學,可以將信息技術的優勢充分應用到數學課堂教學中,計算機作為信息技術的重要工具為新課改下的數學教學改革提供了重要便利。通過計算機可以存儲許多信息,其操作的方式也相對簡單便捷,可以節省教師在課堂上的時間,為學生的留有更充分的時間去學習和思考,練習相關的試題,從而可以加大數學課堂教學的內容,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例如,小學數學教學中,口算教學是必不可少的內容,教師可以采用計算機中的函數編寫算式,按照要求隨機無限量地提供題目,隨時判斷答案的正確性。還可以事先設定時間,如果超過了事先規定的時間,電腦就會自動得出答案,這樣無意中激發了學生的練習的速度性,使學生的興致更加濃厚。多媒體教學手段為數學課堂教學帶來了新鮮的血液,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精心創設情境,讓學生積極投身于課堂教學中,在教學準備中,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技術有目的性地編寫有關練習試題,強化學生學習的手段,使學生由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讓學生在愉快中學到知識,在輕松中得到鍛煉,在興趣中學到本領,提高了教學的方向性,也為教師及時提供學生評價和反饋學生信息,增強教師教學的針對性。
四、結語
總之,信息技術應用到小學數學教學中,是教育教學的重要改革,有針對性地使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提高數學教學的效果,豐富數學教學的內容,使學生在信息技術的教學中如聞其聲,如臨其境,讓學生更加積極地投入到數學教學中,對于拓寬學生的發散思維,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重要的作用,從而,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第三篇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論文
一、小學數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優勢
1.展示過程,訓練思維
一般來說,數學的思維是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可以使這個過程更加的清晰和充分,小學生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可以更加完善地進行思維訓練,可以更加精細地理解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通過這樣的學習與探究過程,學生學習起來更加積極主動,可以更好地培養其觀察能力、歸納能力、思維能力。
2.創設情境,拓展應用
小學數學具有廣泛的應用性,往往學生在學習數學的知識后,要通過把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解決實際情境問題時,才能得以掌握。情景式教學模式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授課老師根據課程安排有計劃地引進一些以形象為主的場景,設定一定的情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點,從而更好的提高學習效率的教學方式。有了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持,教師就能很好地創設情境了,教師把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放到一個現實的情景當中,學生在做此題時,又把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來解決。這樣的情境設計可以充分使數學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改變方式,學會學習
在小學數學的學習過程中,由于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就使得學生動手操作、反復觀察的機會大大增加,在這樣教學過程中,更加有助于學生產生想象,發現規律,探究結果,使學生也加強了學生之間交流討論的機會。傳統的教學手段使教師教得難,學生學得難,教師講解這些抽象的知識,學生難以真正的理解。由于多媒體課件能將圖、文、聲并茂地展現給學生,不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識直觀的顯現出來,而且促使學生的理解,對教學質量有很大地提高。
二、應用信息技術改革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1.利用信息技術改革小學數學教學模式
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中,教師是教學的主體,學生一般都是被動接受,師在課堂上進行知識灌輸,這不利于學生良好個性品質的發展,不利于學生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發揮。而信息技術應用與小學數學教學中,可以大大改變這個局面。在信息技術的應用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地創設新穎的、有趣地教學情境,巧用活用多媒體技術來輔助教學,這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創造性。與此同時,還要充分調動教師主導性。教師在信息技術應用中要充分發揮自身的積極性、創造性、主觀能動性,積極投身于信息技術的應用中。
2.利用信息技術的應用改革小學數學的學習方式
首先,要利用信息技術的應用與演示功能,來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要充分利用計算機教學軟件和多媒體素材作為教學的重要內容,為教師的講解以及學生的學習提供條件。其次,通過網絡條件下,師生、生生之間有足夠的情感與信息交流的機會。最后,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對學習指導因材施教。每個學生的具體學情不同,在同一個學習過程中需要的幫助與指導也各有差異。信息技術可以提供充足的學習資源供學生根據興趣的差異和實際需要而自主選擇。
3.信息技術可以改變小學數學的評價方式
要優化小學數學教學,就要建設合理的評價體系,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改變傳統小學數學的評價方式。通過信息技術,可以使用虛擬教室、公告欄、電子郵件進行教學評價,并且在學習過程中,利用信息技術可以評價學生學習的過程,有利于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的學習效率。因此,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評價方式,更加有效地促進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落實。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3
摘要:小學學習階段是學生形成敏銳思維能力最重要的階段,數學作為小學教育中一門重要的學科,具有有效鍛煉學生思維的能力。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當重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已經具備的能力,訓練其數學思維能力。進而培養學生形成敏銳的思維能力。本文分析了小學生培養思維能力的重要性,進而討論數學思維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體現。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數學思維
1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重要性
小學生學習數學會受先天條件、環境、家庭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因此每一位同學學習數學的能力都存在差異。有的同學有先天的思維能力,對于知識的學習,往往是一點就通;有的學生有較強學習能力,在學習中可以舉一反三,能夠很快掌握所學知識;有的同學在學習數學中,領悟能力較差,勉強可以靠死記硬背公式對一般問題進行解答,但是在遇到較難的問題時則是六神無主,不能結合所學的數學知識進行舉一反三,最后靈活的運用到實際問題中。因此,對于領悟力較差,靈活運用能力較差的這一類同學,則需要依靠后天的思維能力培養,才能使其慢慢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去解決數學知識中一些較難的題目。
2數學思維在小學教學中的體現
2.1數學思維能力與知識和技能密切結合:
小學數學教學并非單純的老師講課,學生聽課,而是對學生素質全方位的培養,小學生物在學習知識的過程,實際上就是通過思維能力解決問題的過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只有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才能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一個較好的理解,否則學生若是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學習,忽略了思維能力的作用,則會不利于學生對今后數學知識的學習。
2.2判斷力體現數學思維能力:
學生通過學習知識,可以對身邊所發生的事物有自己的判斷能力,并且可以根據所學知識對事情提出質疑,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可以利用自己的思維能力,對其事件提出自己的質疑及其見解,進而促進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
2.3數學思維能力可以體現學生綜合素質:
在小學教學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思維能力,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進而對所學知識更加深入、透徹的理解,最后將所學的知識靈活運用。學生在歸納、總結的過程中,需要有極強的發散性思維能力,而學生總結能力的體現,是衡量學生綜合素質的標準。
3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措施
“重視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是我國對數學課程標準提出的明確要求,在小學數學學習中,思維能力主要應用于比較強的推理歸納的能力。要求學生要有豐富的想象力、發散的思維能力、善于觀察的能力。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將思維能力培養貫穿于教學的各個環節。
3.1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生有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就會對數學知識產生好奇的心理,當對數學的好奇心轉變成求知欲時,學生變會產生豐富的想象思維,進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效率。例如:小學數學課題“三角形內角”中,教師可以在上課之前將三角形準備好,在課堂上讓學生手動測量三角形各個內角的度數,并且將每個角的度數記錄下來,老師可以要求學生在課堂任意說出其中兩個角的度數,老師則一口將另一個角的度數報出來。學生則會很好奇老師為什么可以一口就回答上來,進而就會對接下來老師的講解充分興趣,通過此類方式,教師可以成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有效提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
3.2精心設計問題:
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精心設計問題,以提問的方式引入學生進入到思維活動,進而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例如:小學數學課堂“最小公倍數”中,教師可以提問學生:為什么必須要包含各自特有的質因數和共有的質因數呢?學生拿到問題便會開始思維活動,相較于以往老師講解一大堆,學生聽得是是而非的教學方法來說,此類方法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到問題的關鍵所在。并且學生在解答問題時,會積極開動腦機思考,為了將問題的答案找出來,就會將思維變得積極活躍起來,長期下來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4結論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思維能力的培養對學生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應該只是一味的注重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更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應該從提高學生的興趣出發,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探索數學教學創新方法,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并且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精心設計問題,以提問的方式引入學生進行到思維活動,進而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由此可見,小學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不僅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還能有利于展現學生良好的綜合素質能力。
參考文獻
[1]孫艷明.小學數學探究式課堂教學案例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
[2]王雅琴.數學思維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體現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3,32:79.
[3]龐惠琳.小學數學問題解決教學的課例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
[4]崔靈靈.概念圖在小學數學概念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河南大學,2014.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4
【摘要】數學思想是對數學理論知識的高度概括和總結,在教學過程中,合理滲透數學思想,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的發展。本文通過簡要分析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的重要意義,指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的具體方式,以期能夠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提升學生的數學水平。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數學思想;重要意義;方式
數學思想是對數學知識的有效整合和提煉,能夠指導學生以后的數學學習行為,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滲透數學思想,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成為數學教師提高教學質量的必要手段。在提倡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滲透數學思想,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數學概念和公式,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的重要意義
數學思想是對數學知識的科學總結和簡要提煉,是數學學科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適當滲透數學思想,讓學生更加深入的了解數學概念、數學定理,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可以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很多數學教師傾向于讓學生機械地記憶數學解題方法和解題思路,而沒有詳細地講解數學方法和數學思路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使得學生在實際應用中出現解題方法或者解題思路不符合題目要求的現象,從而降低了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而在教學活動中,適當滲透數學思想,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幫助學生建立系統的知識框架,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利用數學思想,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是數學教師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因此,在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數學理念,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可以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協調發展。
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的具體方式
1.通過備課提煉數學思想
數學知識和數學思想是數學教材中的主要內容,數學知識能夠清晰的呈現出來,而數學思想則分散于數學教材的各個章節。因此,在備課時,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深入研究數學教材,梳理出數學概念、數學方法等知識,理清教學思路,用數學思想整合知識點,以提高教學效率。同時,在設計問題、講解例題、訓練解題和歸納知識點時,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合理滲透數學思想,幫助學生更加容易地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例如,在講解“圓的面積公式”時,小學數學教師可以讓學生把圓片剪成若干等分,然后拼成一個長方形,讓學生計算長方形面積與圓形面積的關系,以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
數學思想具有隱蔽性,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利用概念形成、結論推導、方法歸納以及規律揭示等過程,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分析、思考和歸納,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數學概念、算法等知識點的`學習不同,數學思想的滲透不僅需要一個長期、循序漸進的過程,而且需要考慮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因此,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教學需求,適當滲透數學思想,以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例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時,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圖形剪拼的方式,了解數學思想,然后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學生思考沿著“平行四邊形的高”剪的原因?剪后再拼的原因?讓學生在親自動手操作后,了解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之間的關系,從而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3.在解決問題時掌握數學思想
解題訓練可以加深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和印象,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在課堂教學活動中,一些學生雖然能夠聽懂教師的講解,但是,當出題形式發生變化時,學生往往不能及時找到合適的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因此,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小學數學教師應該適當滲透數學思想,讓學生在反復的練習中,理解和掌握數學思想,以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同時,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養成思考、質疑、總結的習慣,鼓勵學生形成自己的學習方法,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例如,在教學中,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適當滲透化歸思想,讓學生比較、歸納函數問題、幾何問題,以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
4.在練習作業中應用數學思想
數學問題產生于社會實踐活動之中,需要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得到驗證。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利用練習作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布置一些具有開放性、綜合性的實踐作業,讓學生用數學思想去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例如,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安排實踐活動,讓學生自己親自動手制作各種形狀的圖片、紙盒,然后計算其表面積和體積,以鍛煉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總而言之,小學數學教學是學生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具有數學能力的起始階段,嚴重影響著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合理滲透數學思想,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星云.論數學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J].云南教育(小學教師),20xx(03):3-5.
[2]屈佳芬.數學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J].教育探索,20xx(01):41-43.
[3]陳海明.淺談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J].中國校外教育,20xx(04):34.
[4]闕嶺,王海燕.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J].中國校外教育,20xx(13):40.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5
通常而言,小學生思維活動的重點為形象思維,是學生想象力的顯現。小學數學教學主要任務之一即為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在教學當中促使學生進行合理的想象,提升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都應該進行分析與研究的重要課題。
一、充分運用直觀教具
形象思維的基本形式為想象與表象,表象即是對于以往認知和感覺過的現象,在頭腦中形成想象的影像,可借助直觀鮮明的形象展示現實,同時也有部分的歸納性。如果不具備表象,也就無法進行形象思維。數學知識具有抽象性,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盡量將抽象性的數學知識變得實物化,使學生能夠直觀形象地進行認知,能夠進行實物感觸、進行實際操作,在頭腦中形成的想象的影像,能夠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因此,教師應立足于學生的現實生活,應用各種直觀形象的教具與圖片、實踐操作等方式,讓學生取得客觀全面、豐富多彩的表象,提升學生形象思維能力。例如,教學《圓的認識》課時,可由教師預先展示出在現實生活當中的圓形的實物,例如,地球儀、籃球、足球、瓶蓋等,并讓學生列出在生活當中的圓形的實物如水杯蓋、碗、乒乓球、高爾夫球,借助真實感知生活當中的實物,讓學生對于圓形的物體具有直觀形象的認知。立足初步認知,再由教師指導學生認真細致地觀察圓形的教學模型,并對照課本,圓作為橢圓的一種特殊的形式,當橢圓自身的離心率與0相等時,就會使得兩個焦點形成重合,形成了一個圓形。并在教學模型上找出兩個焦點形成的重合點,通過將實物教學模型與課本知識相互結合,使理論聯系實際。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能夠讓學生主動思考、積極參與實際操作,并在學習當中構建明晰的表象,使得思維趨向于理性化。另外,可在教學當中充分應用現代多媒體課件,與動態的影像視聽相互結合,演示出思維發展的趨向,這樣可提高學生在學習當中的主動性,提升教學效率與質量。
二、鼓勵學生親自動手
教師在教學當中通常會忽視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在課堂教學當中,學生較少能夠親自動手進行實踐操作,而是聽教師進行講解,這樣就造成了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對于知識缺乏感性的認知,這也會使學生難以鍛煉和提升形象思維能力。科學研究證明,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當中學生經過親自動手實踐操作,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識,同時經過親自動手能夠加深對知識的記憶,獲得直觀形象的表象。可提升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并能較為順利地解決問題。可是由于小學生難以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如果在教學當中開展動手實踐,就可能導致課堂教學秩序產生混亂。鑒于此,教師較少開展動手實踐課程。例如,在蘇教版小學數學《位置與方向》一課當中,教學目的為指導學生學習與掌握兩個點之間的位置方向,可由教師經過精心設計,開展動手實踐課程,教師可先將學生劃分為幾個學習小組,發給每個學習小組一張學校平面圖,布置學生學習任務:實地測量校園里的各類建筑物的實際位置,并在學校的平面圖上將測量數據進行標注。借助動手實踐的學習活動,讓學生深入理解位置與方向知識,并進一步認知平面圖的重要作用。
三、有效利用數形結合
數作為抽象性的數學知識,而形為具體化的圖形、實物、教具等。數與形兩者具有密切關聯,學生應該先從形的層面形象思維,認真細致進行觀察、實際動手操作,相互比對,經過深入分析與研究,并基于感性素材抽象化,方可取得有關數的知識。例如,課本當中的`相關例題,在作為數量關系表示時,可合理地應用各種色彩以及現實生活當中的山川河流、動植物、各種現代的科技產品,通過展現這些實物,既能較好地表述數量關系,也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的提升。另外,在數學應用題的教學當中,因為應用題充分融合了文理、算理、事理三個方面的知識,呈現出抽象化的特點,學生看到后難以在大腦中出現直觀形象的表象。借助線段圖可以體現出條件之間的關系,并能將數轉變成形,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解決問題。因此,繪制出正確的線段圖,有助于學生構建正確的表象,使數量關系從復雜轉變為明晰。應用線段圖、數與形結合等教學方法,能促進學生想象力,既提升了學生的形象思維,又達成了抽象與形象兩種思維的相互補充。
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需要應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指導學生進行積極思考,促進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有助于學生培養科學合理的思維方式,提升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能夠讓學生深入理解數學知識,促進小學數學教學效率與質量的提升。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6
一、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現狀分析
在國際數學比賽成績分析結果中,我們發現我們的學生在數學知識比賽中表現優異,成績突出。但是,在數學知識的實際運用中卻低于其他國家的學生。這就說明我們的數學教學中沒有很好地與生活聯系,導致學生也不能將數學知識很好地運用于生活中。
二、如何優化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上面我們已經清楚地分析了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現狀,發現生活化的概念依然處于概念層,教學沒有很好地融入生活中。下面我們將提出幾種優化這一問題的解決方法。
1.我們的教學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
建立新型的數學課堂。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紐帶,傳統的教學方法不能夠讓學生在數學中尋找到生活,因此,改變這一教學方法是相當重要的。例如,針對五年級數學中循環小數的教學。教師可以在備課的過程中收集并整理資料,將大量的生活實例運用到教學中,再采用互動式的教學模式。社會的快速發展,很多知識學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的有所接觸。教師可以利用這一點,在教學中進行學生與教師的有效互動。這樣,會使課堂氛圍相當融洽,同時,教師的教學也會達到一定的效果。
2.對于我們數學課堂來說
良好的課程導入也是相當重要的。教師可以在課堂導入的`環節中采用實際問題進行引入,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比如說,小學數學中關于任意角的問題,教師可以利用體操運動員在單杠上做大回環的例子,與學生進行探討,從而引出本節課的重點內容。這種教學的導入可以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逐漸地明白數學來源于生活,回歸于生活。
3.數學課堂其實不是一成不變的
我們可以用很多方法有效地改善課堂,讓學生感受數學課堂的魅力。教學生活化其實也是為了讓學生感受數學來源于生活,回歸于生活。情境教學法是一種較為開放的教學方法,數學課堂運用這一教學方法也能達到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目的。我們在教學中為學生營造一個生活中的實際情境,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課堂的魅力,從而達到優化數學課堂的目的。
綜上所述,數學課堂生活化對于我們的數學教學有很大的好處。傳統的數學教學無法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其實是很重要的,但是,我們卻忽視了這一點,更注重學生在試卷上表現出的分數。本文所分析的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目的在于培養出將數學運用于生活的學生,培養有創新精神、數學運用意識的學生。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7
向課堂要效率是我們教師一直關注并執著追求的目標。本文試圖從深入解讀教材、優化教學過程、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等三個方面,對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這個問題提出幾點自己的思考:解讀教材是基礎,要注意吃透新課程理念,領會教材意圖;優化教學過程是關鍵,包括優化教學目標、優化教學手段、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注重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等;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則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保證。
教學活動展開的主要場所是課堂。不管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課堂教學都是我們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主要途徑。課堂教學效率就是師生在單位時間內完成的教學任務,即投入的時間、精力與“產出”的關系。它是衡量課堂教學實效的一個重要指標,影響著學生作為社會公民必須具備的基本數學知識的學習、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及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的培養。有些老師想通過延長上課時間、大搞題海戰術來提高教學的質量,可結果對學生的心理和生理帶來很大的壓力,甚至危害到學生的身心健康。用盡量少的時間與精力,讓學生獲得最大限度的學習效益的課堂教學,是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提高自身素質的根本所在。向課堂要效率是我們教師一直關注并執著追求的目標,筆者對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作了以下幾點的思考:
一、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深入解讀教材是基礎
小學數學是一個多層次、多方面的知識體系。課程改革使小學數學教材發生了
翻天覆地的變化。教材是教師和學生進行教學活動的主要媒介,解讀教材成了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基礎。解讀教材即有效研讀教材,把握教材的內涵,以保障教學活動高效的開展。深入地解讀教材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吃透新課程的理念
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滿堂灌教學觀念隨著新課標的誕生,已經逐漸淡出了教學陣地。《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新課程理念倡導“以生為本”的思想,就是讓學生在民主、和諧、愉快的課堂氛圍下積極主動地探索新知識,體會學習的樂趣,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要做到這這些,一定要認真研讀新課程標準,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觀念不改變,相當于換湯不換藥。
比如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有價值說的是這兩個方面:一是學習內容有價值,二是學習方式有價值。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如聽一位老師上的“與11相乘的速算”,這個內容是學生在學習中經常碰到的。學生通過計算、觀察、思考、討論、交流找出規律,運用規律進行計算,在獲得與11相乘的速算技能的同時感悟到科學研究的方法和樂趣。
(二)領會教材意圖
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新課標要求教師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師不能認為讓教材再現就是完成了教學任務,必須經過再加工重新創造,使教材“新鮮出爐”,更大程度上把知識的教學伴隨在培養態度、能力的過程之中。筆者曾聽過一節“認識整時”的課(數學第一冊第91-92)。講課的老師從第91頁的主題圖引出了課題,接著在師生互動中認識整時,動手操作撥“整時”后教師指導正確寫整時,最后以第92頁的插圖來鞏固對整時的認識。整節課知識技能、過程方法落實得很扎實。可講課的老師對插圖并沒有物盡其用,只是看一幅說一幅,缺少了有機的結合起來觀察與討論,難免令人感到浪費了珍貴的教學資源。實際上,教材中的插圖都是經過編寫教材的老師精挑細選,幾乎每一幅圖都不止一層意思。筆者建議授課的老師把第92頁的插圖(一位小朋友一天的生活、學習時間的安排)以“先分后總”方式加以詮釋,即先讓學生自主選擇插圖講解圖意,鞏固對整時的認識,再讓學生綜合起來看這幾幅圖談談自己的感受。盡量讓學生主動的與自己的生活實際經驗結合起來,體驗到數學學習是有價值的,并有意識的建立學生的時間觀念,滲透要養成珍惜時間、遵守時間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
二、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優化教學過程是關鍵
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雙邊統一的活動過程。任何學生在走進課堂之前,都不是
一張白紙。根據建構主義的觀點,知識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對于世界的理解和賦予的意義每個人的領受是不同的,學習者在認知、解釋和理解世界的過程中建構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
(一)優化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決定著教學活動的方向,決定著教學內容、方法、手段的選擇,決定著教學效率的提高。傳統教學目標搞“一刀切”,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要為每個孩子量身定做不同的教學目標是不切實際的空想主義,但是制定分層目標是行得通的。可以分成下限目標、上限目標、發展目標。如在教學算法多樣化時,筆者要求能力弱一些的學生只要求掌握基本算法即可,能力好些的學生則要求會運用多種算法,能力更好的學生在會運用多種算法的基礎上學會擇優或想出更好的方法。這樣從學生的認知差異出發來設計差異化的教學目標,最終“促進所有學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應有的發展。”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8
一、前言
當前素質教育所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是怎樣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作為獨立發展的個體,每個學生都具有不同的性格及特點,在教育思想上如果只重視向學生傳授知識,則會導致創新知識能力的缺失。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不同的出發點和角度去看待問題,充分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培養思維的靈活性。數學知識中有著密切的聯系,教師要善于啟發學生進行知識的聯想,活躍他們的思維,有助于調動創造性,增強學習興趣。
二、課堂教學中引入創新實例進行講解
新課改下,數學的教學方法要求結合實例,教師要將思考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引導學生將學習過程和研究過程相結合,鼓勵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索,多方向、多角度去分析問題[1]。應用題在小學數學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它不僅可以通過教學幫助學生加強對數學概念的理解,而且聯系生活實際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平均數問題》一課中,以學生成績為例,已知三名同學的數學期中考試分別是95分、93、及88分,要知道他們三人的平均分,就得結合“總數÷人數=平均數”這一運算公式,先求出總分為276分,再除以3人,最后得到平均分是92分,這個問題就是平均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教師還可以給學生設計一些延伸性的練習內容:假設自己進行了三次跳繩運動,第一次跳了67下,第二次跳了76下,要想三次平均成績可以達到80下,第三次至少要跳多少下?這就要求運用倒推的方法,三次跳繩而平均數是80下,那么總數就是240下,用三次的總和減去前兩次的數目就得出第三次的成績是97下。這是考察學生是否掌握了該知識點,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從多方面創造性地應用知識,在促使學生積極思維的同時,發展學生的創造能力。學生在課后可以根據學到的知識,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創造出有關的數學問題并嘗試解答,就可以逐步發現規律,掌握規律,養成創新能力。
三、設計教學實驗以直觀感受創新教學
由于數學知識的連接非常緊密,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并且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只用文字進行講解,這樣會增加教學難度。教師可以根據數學知識點,設置帶有啟發性與關聯性的教學實驗,讓學生根據實驗中所包含的特點,借助已有的知識去獲取新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數圖形》是小學數學中非常重要的一課,數線段的條數,數三角形的個數等問題,不僅是憑直觀數簡單的數,還要考慮圖形的組合。教師可以在課前布置學生預習課文內容,并向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好奇心和興趣得到進一步升華。借助數學教具可直接觀察圖形的構成,用三3根小圓棍在桌上能擺出一個三角形,而4根小圓棍則擺出了兩個三角形,三根三角形則需要7根小圓棍…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將以上幾種不同情況在表格中列出,擺出的三角形分別用了幾根小圓棍,是否還有其他不同的`擺法,并在旁邊畫出圖形標示,課后可以找找生活中三角形的物體,引導學生加以思考,活學活用,讓他們積極投入到學習之中。而教師應該充分挖掘實驗素材,特別是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教學用具等輔助工具,為學生進行數學實驗創設良好的環境,讓學生在遇到有深度的教學問題時,勤于思考,將知識轉化為具體的問題解決方案,達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目的,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2]。
四、以小組學習方式開展創新教學活動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項重要的教學實踐改革,通過改變傳統授課模式,小組成員之間相互合作探討,能夠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開闊學生的思路,使合作效果達到最優化,為將來更深層次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后,引導組員之間進行討論,有初步想法后再進行探究、交流,制定解決方案。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既促進了組員之間的合作學習能力,又使每個組員都能提高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于學習活動中,在鞏固知識的同時培養創新能力。以《認識人民幣》這一課為例,學生們在課前準備幾張不同面值的紙幣,在課上模擬出生活中買賣商品的場景,小組成員分別體驗顧客和銷售員之間的對話,充分感受不同面值的人民幣及相應的購買力,為學生創造展示自我,表現自我的機會,提高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使學生增強自信心,轉化為學習的動力。還能利用小組成員之間并不相同的學習背景、學習能力和生活經驗,交流各自對于創新思維的心得體會,讓他們勤于思考,擁有體驗成功的機會和喜悅 。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給了學生一定的權力和機會,并留有充分選擇的余地使組員之間的團結協作能力得到經一步提升[3]。教師通過鼓勵學生大膽回答問題,使他們增強了自信心,這樣以后在任何情況中都能勇敢面對,還提高了學生之間的合作能力與學習效率,在各種創新能力的培養中起著重要作用。
五、結束語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首先要樹立自身的教育理念,通過轉變教學模式,時常帶領學生進行思考探究,幫助學生將知識和生活相結合。其次,教師可以組織一些有趣的課外競賽活動,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展示自我的空間與機會,還能培養學生從小樹立競爭意識、勇于挑戰自我及好學上進的精神。此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活躍思維,運用所學知識,通過自己的勞動來解決問題。這樣充分地把學生自主探索、學習創新的習慣引入生活,密切聯系實際,有助于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提高。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9
新課改對基礎教育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提高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但有一點不容忽視,即多元化教學方式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仍然存在問題。一堂課下來,教師在教學方式上千變萬化,課堂教學變成了游戲,更多是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而對于學生的基本運算能力的訓練卻少了,導致學生的數學基本運算能力下降,這是目前小學生數學課堂的問題之一。改革固然重要,但也不能盲目,教學方式的多元化往往導致部分教師失去判斷力,反而阻礙了教學效率。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現狀
(一)無效提問
提問無疑是課堂上師生互動最有效也最直接的一種啟發式的教學方式,運用得好,可以事半功倍。但在課堂上,部分教師為了凸顯提問的重要性,無休止地對學生提出各種問題,學生根本無法集中注意力去思考問題。還有個別教師為了活躍理科課堂的氣氛,提出的問題也沒有下限,指向性十分不明確。例如,“長方形有幾個角,正方形有幾個角,平形四邊形有幾個角,圓形又有幾個角”等,答案是前面三個都是四個角,而圓形根本就沒有角。如此將幾個不搭邊的問題放在一起提問,反而容易誤導小學生。雖然用諸如“圓形有多少個角”這類問題來考驗學生的反應能力,學生再想明白后會覺得好玩,因此起到了活躍課堂氣氛的效果,但該問題指向性十分不明確,難以達到提問的效果。
(二)教師把握教材不精準
同一本小學數學教材,同樣的教學過程,而不同班級的教師教出來的學生卻存在差異,那怕是一個教師教出來的學生同樣也存在個體差異。這是因為教師在教學方式上存在差異,同樣,學生的接受能力也存在差異,還有一部分原因是教師對于教材的把握不夠精準,沒有將小學數學的教材完全吃透,甚至隨意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將教材進行改編,沒能達到教學的效果。小學生畢竟還處在一個開始認知世界的過程,對很多事情無法進行有效判斷,如此一來,甚至會誤導小學生的思維,從而影響到小學生今后數學的學習。
二、小學數學課當教學現狀的解決措施
(一)有效提問的策略性
無效的提問對于學生而言是一種負擔,學生總是擔心課堂上回答不上而遭到同學的恥笑,思想負擔過重,提問變成了純粹的為了回答問題而回答問題,思考的目的性和動機都不明確,學生處于被動思考的狀態,回答問題后就忘,從而失去了有效提問的目的性。因此,教師在對學生提出問題之前就要做好考量,熟知每一位學生的學習基礎情況、認知水平,再提一些學生力所能及的問題,有目的地、分層次地提問,讓學生通過回答問題來獲得成就感,激發學習數學的熱情。設計的問題也必須有助于激發學習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由于年齡小,注意力難以集中,容易被新鮮有趣的事物吸引,要想在課堂上使小學生專心學習,激發興趣才是最關鍵的。因此,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多方位考慮,讓問題既能滿足教學目標,又能讓學生感興趣,做到這些,課堂提問才是有效的。
(二)把握好教材內容,優化課堂教學目標教學目標對于整個課堂教學非常重要,可謂是教學效果的靈魂。它是教學的出發點,也是教學的最終目的。教師對于教材內容與知識點的把握是整個教學過程中重要的一環,假如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學效果勢必會出現重復,效果將大打折扣。以小學數學人教版教材為例,五年級的課程中關于“分數的意義”一課,教師讓學生拿出一張紙,將紙張對折兩次,折成原紙張的.1/4大小,或是用鉛筆畫出1/4的線段,通過設置這些教學情境,讓學生對分數有一個清晰的認識。這種教學方式看似效果好,其實是教師對教材的編排意義理解得不透徹。其實,在三年級的課程學習中,學生已對分數有了直觀的認識,還學會了同分母的情況下分數的加減法運算。所以,在五年級的課程中這樣的教學是重復的,耽誤了教學時間。
新課改的開展,對我國基礎教育來說無疑是一項重要舉措。我校小學數學教師都認真學習了相關教學理念,積極推動新課改在基礎教育的實施,且對以往教學方式中的不足進行了深刻的反思與總結,理科教學的方式變得更生動有趣,激發了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豐富了課堂,效果顯著。但也不能忽視這種多元化教學的弊端,小學數學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還應多揣摩,因材施教,如此才能發揮出新課改在小學數學教育中的積極作用。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10
一、打造動態數學課堂,開展多樣學習模式
動態課堂的開展不僅需要教師針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講解學習內容,更需要教師設計合適的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其中,動態生成課堂的創設需要教師通過游戲教學、情境教學等方式開展,讓學生通過多樣學習開發多樣思維。
1.利用游戲教學,促成動態生成性的有效教學
由于小學生剛剛從學前過渡到小學階段,課堂形式也從活動和游戲為主的課堂轉化成正規課堂,因此會因不習慣而產生學習效率低下的問題。教師可以在數學課堂上適當組織游戲活動,讓學生感受到不一樣的學習氣氛。例如,在“乘法”的學習過程中,無概念的死記硬背中只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就可以通過“接龍游戲”和“摸牌游戲”讓學生變相記憶。將全班學生作為參與與游戲的人員,然后利用接龍的方法進行乘法口算,比如說一位學生說出“3×4=12”,那么下位學生就要說出“4×4=16”,以此類推。
2.創設相關情境,讓學生將數學與實際相聯系
小學生對于數學學習往往抱有一定的敬畏心理,這也是造成數學學習困難的原因之一。教師針對這種情況應該在平時的數學課堂教學中多拿現實舉例子,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從而產生親切感。例如在“混合運算”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將課堂布置成“超市”,將學生的角色設定為“收銀員”和“顧客”,通過教師開出的清單進行購買活動。教師可以將清單列出,如“買20元的肥皂,買3袋洗衣粉,買兩袋膨化食品”等,然后給他們一定面值的“紙幣”,通過學生的購買和收銀員的計算,教師會要求購買者計算是否正確,而收銀員不僅會擔任計算工作,對于盈利情況也要進行計算。
3.開展競爭學習的活動,鼓勵小組合作學習
通過教學經驗我們可以得知,小學生都存在渴望被關注的心理,也會在課堂上勇于表現,并且希望獲得老師的稱贊,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這一心理開展數學動態生成性的教學活動。首先,教師要重視學生合作能力的發展,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在課堂學習中可以利用小組學習的力量解決教師布置的數學任務。而對于競爭學習的'開展,需要教師選擇合適的時機組織活動。例如,在一階段的學習結束后,教師可以設計一些相關題目,以小組參賽方式進行“解題比賽”,獲勝的小組和個人都可以得到教師的獎勵。
二、結語
通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踐得知,動態生成性的科學依據在于小學生在該時期所具有的學習習慣和性格特點需要這種學習方式。我們只有將這種課堂模式加以完善、優化才能打造真正適合小學生學習的數學課堂,這也是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的關鍵。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11
隨著我國課程改革工作的不斷開展,小學數學學科的教學工作也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如今我國小學數學教師將生活情境運用在教學工作中的各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教學,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實用性有所認識,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生活情境的運用讓學生對數學知識更好的理解,從而使學生成績及綜合素質得到提高。數學學科是從現實生活中提煉出來的,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可以將生活情境運用于教學工作中,從而讓學生能夠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基于以上內容,教師需要將教學工作和生活建立更多聯系,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最大限度的利用,學生便可以對抽象數學知識進行更好地理解,而教師通過生活情境的運用可以對學生創新及探究能力進行培養。下面我將就運用方面教學工作進行分析。
一、將生活情境運用于例題教學
小學數學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通常會通過例題向學生講授知識點,基于以上情況,我國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將生活情境融入到例題中,從而使學生對例題題意更容易理解,并能夠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習得數學知識。例如,教師在對“比一比”的相關知識進行講解時,可以將全部的'學生進行分組,并讓每組的學生按照身高順序進行排隊。通過這種學生在平時學習生活中熟悉的情境,教師可以將知識的內容更好地進行表述;再例如,教師在對“認識物體和圖形”進行講解時,可以事先準備正方體、長方體、球以及圓柱體形狀的多種商品,然后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分組后,讓學生扮演店員及顧客等角色,教師為學生下達命令。比如,教師要求學生購買球類商品,學生便去挑選皮球、籃球等商品,教師要求學生購買圓柱體類商品,學生便可以去挑選鉛筆等圓柱物體。教師運用“購買商品”的生活情境,可以使學生對各類物體圖形有更加清晰直觀的認識,并且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性有更多認識,充分調動學生對小學數學知識學習的積極性;通過運用生活情境,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其主體作用,更多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提高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建立聯系及在生活中應用的能力。
二、將生活情境運用于小學數學導入教學
若想使小學數學的教學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需要做好教學的導入,基于以上要求,我國小學教師已經將生活情境運用于數學課堂的導入環節中,從而使學生將更多注意力集中于數學課堂,提高課堂效率。通常情況下,教師將生活情境運用到教學的導入環節,學生便可以在教學工作伊始便對本節課教師所要講授的內容產生探究的興趣,并對知識產生更多熟悉和親切感。第一印象對小學數學的教學工作同樣重要,而教師通過生活情境的融入來導入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學生便會扭轉對數學知識枯燥乏味的認識,從而對本節課知識的學習產生更多興趣。例如,教師對“分數的初步認識”相關知識進行講解時,可以將生活中“過生日切蛋糕”的情境向學生進行展示,教師請四位學生來到講臺,讓學生把蛋糕進行切分,學生不知該如何切才比較公平,這時教師沿著蛋糕(圓形的)的兩個垂直對稱軸將其平均的分成四份分給學生。通過此類生活情境,教師便可以對教材中的數學知識進行更好導入,學生可以對數學知識點有更加清晰直觀的認識,在課堂開始時便可以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更好地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三、將生活情境運用于數學思維的培養教學
很多時候教師需要向學生傳授的不僅是知識,更應將方法教授給學生,從而使學生可以將教授的內容更好地應用到生活中的各個方面,解決各類實際問題,基于此,小學數學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需要對學生數學思維方面的培養工作產生足夠重視,從而實現新時期自主學習的教學目標,具體來講,教師可以將生活情境融入思維教學及方法教學工作中,從而使學生可以掌握提取信息的方法,更好地解決學習及生活中的問題。例如,教師為學生布置題目:如何將本班的40名學生分成8組?每個小組由幾人組成?教師在對此類問題進行講解時,學生往往無法對教師講解的內容更好地理解,實際解題過程中更是漏洞百出;然而教師可能發現了一種有趣的場景,在組織班級學生進行游戲時,需要將學生分成8組,這時學生便可以輕而易舉地將學生進行分組,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對以上情況進行思考,發現學生未能將該類生活情境和數學知識建立聯系,未能更好地對知識進行轉換思維式思考,將數學學科和生活獨立開來進行理解,未能形成數學思維。針對以上問題,教師可以將游戲的生活情境引入教學工作中,幫助學生將數學知識和生活情境之間建立聯系,輔助學生形成數學思維,從而使教學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總之,教師可以將生活情境自然、合理地運用到教學工作中,從而使學生掌握利用數學知識點解決學習及生活中各類問題的方法,達到小學數學學科的教學目的。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可以將生活情境融入到教學活動中,從而使數學課堂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本文就生活情境的運用工作進行研究分析,對生活情境在教學工作中的導入教學、思維培養以及例題講解等幾個模塊的應用進行分析,希望可以對我國小學數學的教學工作提供一定幫助,更好地對學生各方面能力進行培養。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12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目的都有了根本性的變化。傳統的數學教學是要求學生記憶小學課程需要掌握的一些計算公式和相關理論并能夠結合數字參與計算。簡單來說,就是記憶和模仿。而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則是針對小學數學的綜合能力的學習。顯然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新課改的要求,新的教育模式—開放式教學模式就在這種背景下產生了。
一、開放式教學模式的涵義
所謂開放式教學模式就是指,學校和教師共同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和民主的課堂教學思想,通過和諧的課堂活動和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來使小學生在開放的環境和教學中,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以開放教育空間,改變教學氛圍為手段來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所以開放式教學模式必須具有三個特點:以知識為載體、學生作為教學活動主體、活潑的課堂氛圍。通過環境來影響學生的學習狀態,解放學生本身的創造性。而小學數學開放式教學則不僅是指開放式教學本身具有的特點,還要結合小學數學的內容,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間題的能力和數學認知策略,并為學生學習數學打卜良好的素質和感情基礎。
二、開放式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
(一)創造開放的課堂氛圍
數學是對客觀的數量關系和空間關系的一種表達。歷來,我們要求教學要運用到生活當中去,在教學當中,應該叫抽象的東西具體化會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尤其是小學數學,是數學的基礎,很多學生在接觸數學是會把數學等同于數字。在開放的教學模式中,通過開放的課堂氛圍,去診釋數學是什么。不僅有助于學生了解數學的內涵和學習意義,也能加深印象。在小學數學教學起步中,往往需要借助多種輔助工具來學習,比如小棒、珠算器等,這些工具的運用恰恰反映了小學生希望數學的具體化。開放式教學模式會設定某些情境,這些情境可以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日常需求,讓他們用自己的生活經驗來明確數學的意義和解決策略。
(二)創造平等的師生關系
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和學生有一種不平等的傾向,學生很多時候是要聽從教師的教學而不是學習教師的知識。就比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覺得數學的某些步驟是不可或缺的,那么在考試中就必須要有這個步驟,否則就算答案正確也會丟分。這樣的教學模式會讓學生覺得,教師等于知識。事實上并非如此,教師只是部分知識的傳播者,他們也有不知道的區域。開放式教學模式,就勇于承認教師知識的有限性,教師和學生之間不是教學關系,而是溝通關系,憑借著對知識的熟悉度或者對知識的理解度,教師和學生去交流應該如何做,什么樣的方法才是最佳方法。教師和學生更像朋友一樣,會讓學生在有間題時更樂于跟教師交流,小學數學作為基礎課程,需要學生對其理解透徹。
三、開放式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意義
(一)營造開放的課堂氛圍,培養孩子的上課興趣
開放式教學模式運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不會改變它作為教學模式最原始的屬性,就是在教學的基礎上,改變原有的教學氛圍,即建立開放的課堂氛圍,通過活潑的課堂氣氛引導學生從傳統的教育模式中走出來。傳統的數學教學過于死板,學生完全失去了自己的思維方式,只能一味地跟著公式走,教師的思維方式成為學生思維方式的指南,久而久之,學生在對公式都掌握得差不多的時候,會覺得數學十分無趣。本身數學的'樂趣就在于對于一種問題的解決,傳統的教學模式讓這種解決方式固定化,學生也就沒有了學習的興趣。而開放式教學模式,營造了一種更為平等的教學環境,講究以知識為前提,教師和學生可以更加自如地交流溝通,學生可以通過教師的引導去解放自己的思維,讓他們更有興趣面對課堂。
(二)挖掘小學數學的樂趣,培養自己的思維習慣
一般來說,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賦予學生一種能力,一種能夠自主解決間題、探索間題的能力。而傳統的教學模式只是賦予了學生如何運用已有策略解決一般間題。數學本身就是一個邏輯性較強的學科,無論是小學、初中還是高中,數學都具有一定的連續性。從受教育程度的不同,數學也會間接地發生改變,由淺入深。傳統的教學模式,將數學章節化,以致數學缺乏連續性。而開放式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是培養一種思維習慣和思維方式,并不僅是簡單地記憶公式和代入數據,長久下來,會使學生具有自己的思維方式。每個人思維習慣的不同,決定著他解決事情的手段差異,數學看似是數據和公式的簡單運用,實際上是對邏輯思維的培養。隨著開放式教學模式運用到小學數學中,學生不僅會對數學有不同的認識,也會從中體驗到數學的樂趣,學會用自己的方式去解決數學間題,通過長時間的鞏固和練習,學生會養成自己的思維習慣,這種思維習慣將會成為他們日后解決問題的方式。
四、結語
數學不僅是一門課程,而且是一種思維方式。小學數學則是對思維模式的一種慣性培養。開放式教學模式對于小學數學教學來說,就像是一個引子,讓學生可以了解到數學的樂趣,領著他們走到數學的邊緣,給他們充分的空間,讓他們自己往中心走去。由于每個學生個體的差異,他們會在這個過程中有不一樣的領悟。開放式教學模式就是通過對數學的教學,來發散思維,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以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有助于學生在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發現間題、解決問題。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13
摘要:
在小學的數學教學過程當中,能夠建立明確的教學目標是最為重要的。教學目標它能夠進一步的引導教學方法,并完成教學效果。根據當前教學改革的不斷發展,促使更多的數學教師能夠認識到教學目標的重要性質。本文將根據具體的數學教學案例對數學教學目標進行優化并分析。
關鍵詞:
小學教學;教學目標;案例
在現如今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當中,只有確立明確的教學目標才能夠獲得有效的教學過程,想要使教學工作達到更好的發展那么就需要樹立一個有效的教學目標。好的數學教學目標才能夠給數學教學工作奠定一個好的基礎,從而大大提升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并且在數學教學的實踐當中,對數學教學目標進行好的發展,也是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的關鍵。
1、小學數學教學目標的含義
在教學的理論當中,小學的教學目標是和別的教學目標概念不同的,小學所指意思則是剛剛進入到校園生活的小學生,他們所擔心不是以后的發展怎么樣,而關心的是如何能夠跟上教師的講課速度,是否能夠聽懂等含義,那么,小學生的教學目標則要與具體的實際情況一起進行,對并不是很清晰的目標相結合,進而引導出教學開展的作用,這些便是數學目標的含義了。
2、小學數學教學目標的失落
2.1教師在認識方面的不足
有些教師在認知方面有著很大的不足,他們認為“幾句話就能解決”,并沒有完全的了解教學目標的重要性質,他們認為教學目標僅僅是關于教案設計的一種方法,就好比一個“標簽”一樣,并沒有太大作用。
2.2教師把能力不夠
有的教師也建立了數學教學目標,但是在數學教學目標制定過程中并不是很合理,不是目標過去短淺在不就是目標泛濫,并沒有實際的行動,只是過多地注重于知識和技能性目標,從而致使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沒有給學生留有思考的余地,著急讓學生得出結論,忽視了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更為嚴重地忽視了情感、態度、以及價值觀的雙向培養。而教師自己的修養和知識觀念都是關鍵學生學習能力的基礎,教師應當對自己所樹立的教學目標進行深入的'了解,重新認識到教學目標對教學的重要性質,蘇聯教學論專家巴班斯基一語中的——“明確教學目標”是實現“最優化教學”的基本條件。
3、小學數學教學目標的追求
3.1進行轉變新觀念,樹立正確的教學目標
建立教學目標是能夠完成課程目標和學習目標的關鍵,它也是對于教師在課堂活動中認識到學生情感、技能和能力等方面的轉化,教學目標也是所在課堂的核心問題,它是教學問題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它有著獨立的導向和激勵、評價功能。能夠合理的樹立教學目標是有助于教師明確學生“應該學什么”和教師在學生“學”以后給予的評價,有助于明確教師所掌握的學生學得“怎么樣”和教師“怎么教”的問題。能夠有效的把教學目標準確并正真實現的目標方向。
3.2研讀課外教材,合理的把握住教學方向目標
3.2.1分析出教材的編制體系,進而領悟到教材編排的意圖性質
教師要搞清楚想要講解的課程教學內容在本單元的第幾學段或者本課程在體系中所產生的作用,能夠及時了解并清楚前后、左右之間的相互關系,及時的掌握教學內容。例如,在一般安排單元內容中可以分為三種形式:一是知識分開形式進行講解;二是知識合解法;三是知識遞進法。假若合解法定位低年級的表內乘除法,那么按照幾以內的乘法口訣進行相應的除法,能夠將單元內容分成好幾個部分,而每一個部分的學習過程都相似,從而來引導學生以這類形式進行探索新的知識。
3.2.2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的教學目標
在數學的教學活動當中設立一個在基本水平上的知識考驗,從中了解并研究出學生的學習情況,還要了解學生是否具備了相關的知識與能力。看出學生在學習新的方式時所采取的動機、思維方式等多方面進展,探索出學生的學習規律就可以制定出有效的教學目標了。可以舉一個例子,如教學當中五年級下冊中第二單元的因數和倍數,舉一個5的倍數,并將它運用到日常生活當中來,并要讓學生能夠進行相互的交流,能夠正確的認識到5的倍數。可以舉例子例如10是不是5的倍數、或者7是不是5的倍數,給學生提及問題,并要讓他們進行深入的研究與探討。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的數學教學工作當中,它的作用是為了能夠提升數學教學的效果,能夠對于數學教學目標進行完整的優化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制訂了完整并有效的目標才能夠實現對目標的追求,在小學的生活當中是離不開數學陪伴的,時刻都是需要著數學的,在小學的數學教學課程當中,教師要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充分的了解并認識到數學教學教育的重要性質,能夠積極改變教學模式,進而贏得小學生的喜愛,有效地提高數學教學中的趣味性,只有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才能夠推動學生的綜合性質發展。
參考文獻:
[1]許衛兵.教學目標的現實失落與應有追求——以小學數學學科教學為例[J].課程教材教法,20xx,(5):49-53.
[2]劉其君.淺談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性[J].速讀旬刊,20xx,(10):7.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14
一、情境教學法在教學中應用得到的效果
小學生的思維水平比較低,因此學習數學中的難題就是: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強的學科,要他們理解數學這門難懂的學科是不容易的。因此要考慮到小學生的現實情況,利用情境教學法建立情境模型,將很難懂的數學問題轉化為易懂的生活問題。具體化的數學知識,可以更容易地理解與吸收。3.情境教學法聯系科學與實際,激發學生的實踐與探究能力情境教學法能夠發散學生的思維,把數學問題放到情境中來思考。通過這樣的方式,除了便于理解外,還有一個優點就是能夠激發學生的實踐與探究的能力。學生在生活中遇到相類似的情境,不由得就會想起情境教學法中的數學問題,并且會自然使用數學方法來進行思考,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與探究能力,對于以后的數學學習,奠定了難得的思維基礎。
二、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的方式與建議
數學老師作為組織者和引導者,在開展教學活動中,就必須找到合適的教學方式。情境教學法雖有效好用,也需要教師經過多番實踐與探究。課堂上使用情境教學法,能夠引導學生的學習熱情,以下是筆者對于該方法開展的一些建設:
1.情境的設立要貼近生活
小學生最常接觸的情境就是生活,把問題放在生活的情境中,他們能夠對事物進行更快的認識。如果把生活情境與數學知識結合起來,其結果是學生能夠更有效更有興趣地投入到數學的學習中。同時學生也會從情境中得到啟發,以后在遇到生活中發生的類似情境時,也會思考,加深鞏固了數學知識在他思維中的理解。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多多設立生活化的情境,利用生活化的情境教學法,來給學生上課。那么,如何設立生活化的情境呢?這就要求教師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善于思考的腦與善于實踐的手了。教師應該在生活中多取材,多思考,在生活中收集足夠的素材,再把數學知識巧妙地放置到情境中,再引導學生走入情境中,進行思考與學習。當然,教師也應互相討論共同思考,提煉更好的情境。在通過使用貼近生活的情境法教學后,學生能夠很快投入到數學的學習中,并且很樂于進行數學知識的應用。
2.情境的創設要善于發掘教材知識
情境教學法的優勢很大,因此在很多數學教學中,它是被廣泛使用的。一些教師開展課堂活動時,每一節課都一定要開展情境,強行進行情境創設,讓情境教學法流于形式,反而讓學生對數學問題的理解舍本逐末,不便于理解數學問題的本質。所以在創設情境前,要明確一個明題,就是不能為了創設情境而創設。情境教學法是一種教學方法,其本質是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不能生搬硬套,反而讓數學問題很難理解。因此,情境的創設要更著眼于教材,仔細研究教材,提煉出一些適合使用情境教學法的數學知識,要立足于教材中的數學知識,本質上是要讓學生通過情境學習數學知識。
3.巧用情境小游戲,玩中學,學中玩
小學生正處于思維跳躍、喜愛玩耍的年紀,他們的注意力也很容易被分散,如果強行要求他們投入到課堂中,尤其還是枯燥無味的數學課堂中,他們更難進入狀態。不能違背孩子的天性,而要順應這種天性,并且利用這種天性,將數學知識巧妙地融合到情境中,讓他們在玩的同時學會這些數學知識。同時,更激發了他們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創造性思維。
因此,可以設立一些小游戲,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中完成學習任務。比如說,可以適當加入一些競賽的元素,在進行“100內加減法”的學習時,每個小學生會從老師那里拿到數量不等的糖果,老師可以設立問題,要求學生找到合作對象,糖果的加和,正好就是問題的得數,答對最多的學生可以得到更多的獎勵。通過這樣的方法,活躍了課堂氛圍,能夠快速調動學生的游戲熱情,讓全體學生都有興趣投入到其中,同時也鍛煉了他們的數學能力,體會到了“學中玩,玩中學”的快樂,樂在其中,學在其中。對于喜愛玩鬧的小學生而言,面對著枯燥的數學練習不甚熱衷,可是如果將游戲與數學題結合在一起,就可以改變這一局面。小學生會對游戲十分熱衷,并且樂此不疲地玩著數學游戲,既增強了他們對數學知識的熟練度,又加深了他們對數學的觀感,更有興趣投入到數學的學習中。總而言之,情境教學法作為新課標中提出的重要方法,確實是有著種種優勢的。
但是情境教學法的設立也需要老師妥善思考、小心實踐,不能為了使用而使用,反而使簡單的問題復雜化。通過情境教學法,能夠有效地將數學與實踐結合在一起,通過這樣的方法,可以使課堂的氛圍活躍起來,使學生一聽到上數學課就會心中有期待,建立起正向的激勵;此外,還可以使枯燥的數學知識具體化,學生在學習時,能夠更容易理解,減少他們學習的阻力。另外,在使用這種方法時,還可以啟發學生的發散思維、創造性思維,使他們樂于思考,樂于在生活中進行數學知識的思考與使用,培養了對數學知識的實踐與探究的態度。因此,情境教學法的恰當使用,確實可以在教學中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恰當使用情境教學法,可以使教學的局面得到改善。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15
法國有名教育家盧梭說:數學教學應讓學生從生活中,從各種活動中進行學習,通過與生活實際相聯系,獲得直接經驗。主動地進行學習,反對讓兒童被動地接受成人的說教或單純地從書本上進行學習,他認為教師的職責不在于教給兒童各種知識和灌輸各種觀念,而在于引導學生直接從外界事物和周圍事物環境中進行學習,同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從而使他們獲得有用的知識。
生活化的數學學習素材更多地來源于學生的生活當中,既然這樣,如何才能確實達到課堂教學生活化呢?我們在教學中要努力通過以下途徑把數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有機地結合起來。
一、讓教學內容盡可能符合學生的生活實際
生活化的課堂教學方法,就是經過對學生的生活和他們的興趣的掌握,把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作為根據,然后將教學內容實行再次刪減整合,重組學習素材,讓新知識的呈現方式更加接近孩子們的生活實際。例如,在新課標北師大版教材的編排中,編者設計了一些讓學生閱讀的拓展性知識。我們在處理這些教材內容時,轉變了以前對這類教學內容忽視不見的態度,而是踏踏實實組織引導學生汲取這些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素材,因為這些素材既能幫助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還能讓學生真切地領會國家在數學上的偉大成績,從而激發他們的愛國情感。同時,課題組的教師還啟發學生主動挖掘生活中的學習素材:其中包含對學校生活、社會環境和家庭生活中素材的收集和整理。通過對這些資源的`收集利用,讓學生實實在在地體會到數學與他們的真實生活緊密相連,息息相關從而激勵學生活學數學,用活數學。
二、教學過程要生活化
(一)課堂引入要生活化
我們知道,如果學習內容與學生熟知的素材息息相關,那他們主動汲取知識的水準就會更高。基于此,課題組的教師在引入新課時,特別注重根據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設計相關的數學問題,以達到引發學生學習需求的目的,讓學生大膽地加入到探索交流之中,引起學生之問積極有效的思維碰撞。我在執教《平行四邊形》時,為學生創設了這樣的生活情境,用多媒體課件為孩子們呈現了學校電動門伸縮的畫面,在學生仔細觀察的同時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電動門可以伸縮自如,這里面有什么數學奧秘呢?這樣的課堂導入,一下子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很快進入學習的最佳狀態。
(二)數學教學的例題要生活化
我們的教材雖然經過各位專家教師的精心設計和編排,但是,卻難以達到十全十美,完全適應全部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時,我們常常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年齡特點,把教材中學生比較陌生的、離學生生活較遠的、引不起學生興趣的內容和部分情節做適度的調整,而那些大數據則進行必要的刪減,大膽應用學生熟知的、有興趣的、最接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數學問題。如一年級學生在學習了9的分解和組成之后,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猜數游戲,讓其中一個孩子把9枚棋子分別撮在兩只手中,然后由另一個孩子猜一猜,每只手中分別有幾枚棋子,這樣的教學設計,讓學生在游戲中合作,在游戲中發現,交流中總結,在不斷嘗試中,發現其中的奧妙,鞏固9的分解組成,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練習題的設計要生活化
大家知道,我們教學的最終目標就是學以致用。所以說,練習題的設計就是溝通數學與生活的紐帶,設計生活化的練習題,是實施“生活化的課堂教學方法”的一個重要途徑,也是每一位數學教師不可推卸的職責所在。例如,在教學《分數的意義》時,我設計了這樣的練習:讓每位孩子拿出一張紙,要求學生用手中的紙折出自己喜歡的分數,因為練習題的設計就在學生身邊,利用的學具也是學生熟知的,這樣,既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高,又讓學生徹底理解了分數的意義。
三、鞏固應用的要生活化
(一)指引學生用學到的數學知識與技能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例如,在上完“軸對稱圖形”之后,我讓學生回家之后,自己設計軸對稱或者中心對稱圖形,然后,將學生的作品貼在黑板上、班級櫥窗上,然后又啟發學生,用自己的雙手,運用所學的軸對稱的知識布置自己的房問,均得到了良好的效果,特別是在慶六一活動中,學生用自己設計并剪制的勻稱美觀的軸對稱宣傳欄美觀大方,受到了全校師生的好評。
(二)制作數學手抄報
為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師們可以帶領學生將乏味的數學知識應用到有趣的手抄報中,讓學生在制作數學的過程中輕巧地獲取學知識,同時,又可以借此機鼓會勵那些學習成績不夠突出,而動手能力又特別強的學生,充分發揮他們的特長優勢,從而達到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發展的教育目的。
數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我們的日常生活就是學習數學的大課堂,把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踐中,是數學學習的最終目的。雖然我們的做法也許還不完善,還有待更進一步的探索和研究,但是我們的實驗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一如既往,進一步學習相關理論知識,繼續探討生活與數學結合的方式,及時總結,整理經驗,完善各種課型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把學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為本實驗得到的成功經驗得到推廣而努力。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07-15
小學數學的教學論文11-22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11-19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05-17
小學數學的概念教學論文12-09
小學數學教學探究論文11-09
小學數學生成小學數學教學教學論文互動12-08
小學數學創新教學論文11-22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三篇03-28
小學生數學教學論文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