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學論文(15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論文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提高我們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論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數學教學論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數學教學論文1
一、高數教學里的量化指標與線性關系
要將數學建模應用于高等數學教學中,首先,要取得建模所需的一些參數;其次,要分析出各個參數之間的線性關系;然后,才能建立模型的計算公式,并進行測算、校驗及修正。
在選取參數之前,我們先要明確我們建立模型的目的。在這里,我們建立數學模型的目的是:建立課堂上的教學質量,與期中期末考試之間的某種聯系,從而達到提升考試成績的目的。
經驗表明,教學質量好,學生的整體成績也會好。如果學生的整體成績都不盡如人意,那么在教學的過程中就可能出現了問題。如何從細節上及早分析出教學的過程是否出現了問題,將對考試的成績造成怎樣的影響,正是我們建立這一數學模型的目的所在。
二、分析數學建模中的相關參數
我們分析一下在數學模型中將用到的一些量化指標,也就是模型的參數:
(1)學生的上課簽到情況;
(2)課堂問答的情況;
(3)作業的情況;
(4)測驗的成績。
這四項參數,與考試的成績之間,有著某些必然的聯系。下面我們對這些參數進行逐項分析:
1.學生上課簽到情況。如果簽到率達到100%,那么授課是有保障的。反之,如果降為0(當然這是一種極端的情況),那么除非學生自學成才了,否則教學質量將是沒有保障的。所以,課堂上的簽到情況,與成績之間,有一個乘數關系。
2.課堂問答。課堂問答,包括學生的主動提問,教師的例行提問以及下課后的一些補充問答。課堂問答的多少,與兩方面有關系。第一,是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果學生對學習沒有積極性,那么,主動提問的情況就不多。第二,是教學內容的難易度。如果教學的內容很簡單,一般學生的提問也相對會減少。所以,對于課堂提問的情況,要一分為二地分析。當課堂提問的數量上升時,既有可能是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上升,也可能是教學內容相對有難度。學習積極性上升,則成績有可能提高。但如果是教學內容有難度,則成績反而有可能下降。因此,對于課堂問答的情況,除了進行縱向對比外,還需進行歷史同期數據的橫向對比。
所謂縱向對比,就是這一期學生,在學習高數的過程中,各階段的課堂提問情況。橫向對比,則是與前幾期學生,以及同期別的班的學生相比,這一班學生的課堂問答情況。當然,也有可能出現學生不積極提問,同時教學難度也不大的情況。這時候就要用到下一個關鍵參數——測驗。
3.測驗的成績。課堂問答相當于抽檢,而測驗則是一次小規模的普查。測驗的結果可以較為真實的反映出學生的學習成果。不過,測驗不可能頻繁的進行。因為課時安排主要還是以授課為主。過多的測試,有可能導致本末倒置。
4.作業的情況。除了測試之外,一個比較好的檢測學生學習狀況的方法,就是作業。大學的作業,由于教學安排的原因,不像中小學作業那樣密集。同時,教授的主要工作也不是批改作業。但抽查作業的完成情況,仍然可以對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起到一些輔助作用。
三、建立數學模型
分析了數學建模的相關參數,我們就要著手進行數學建模。盡管模型中的幾項參數,與考試成績之間都是乘數關系,但是各項參數之間并不是簡單的乘數關系,而是相互有一個比例。所以,在建立模型時,我們采用將參數域對象相乘,然后相加,取和,然后在分析與考試成績之間的線性關系。
我們設立這樣一個方程式:
上課簽到情況×參數值A×權重值1+課堂問答情況×參數值B×權重值2+作業情況×參數值C×權重值3+測驗情況×參數值D×權重值4=考試成績。
然后,實際成績進行比對。
在這個過程中,調整參數對象的值,以及四個權重值,推算出接近于考試成績的公式,這樣就可以建立起一個初步的數學模型。
四、對數學模型進行應用和修正
建立了數學模型后,還需要根據實際的教學情況,進行修正,是數學模型與真實情況相接近,從而對教學工作有真正的應用價值。
當數學模型經過修正逐漸完善后,根據各項教學指標,就可以有預見性地調整教學工作。比如,課堂提問數量的上升,作業的情況良好,則教學情況有可能是在向好的方向發展。反之,就可及時進行調整。比如,增加與學生的交流,看是哪些地方還不盡理解,或者有些什么別的因素在影響,及早排查,從而確保期末考試成績不出現大的波動,影響教學質量。
通過在高等數學教學中,融入數學建模的思想,我們可以發現,以往那些不太理解的量化指標,確實是與教學質量之間有著必然聯系的。通過數學建模,我們不僅促進了對科學化的教學方式的理解,也對數學建模這一工具方法本身,有了更多更深刻的了解。
數學教學論文2
摘要:長期以來,數學教學改革偏重于對教的研究,但是對于學生是如何學的,學的活動是如何安排的,往往較少問津。現代教學理論認為,教學方法包括教的方法和學的方法,正如前蘇聯教學論專家巴班斯基指出的那樣:“教學方法是由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運用的協調一致的效果決定的。”即教學方法是受教與學相互依存的教學規律所制約的。為此,筆者在教學方法上進行了如下嘗試。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學習興趣
一、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聽”會的, 而是靠“做”會的,只有動手操作和積極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們不能讓學生在課堂上做“聽客”和“看客”,要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動口、動手、又動腦,親身參與課堂和實踐,包括知識的獲取、新舊知識的聯系,知識的鞏固和應用的全過程。要強調凡能由學生提出的問題,不要由教師提出;凡能由學生解的例題,不要由教師解答;凡能由學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學寫出。數學課堂不再是過去的教師“一言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主動參與、積極引導、耐心輔助,與學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真正地把學生解放出來,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上的主人。
二、營造寬松的課堂氣氛
要想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發揮其主體地位,必須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即學生對于自己學習主體地位、主體能力、主體價值的一種自覺意識。而要喚醒和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必須營造平等、民主和和諧的課堂氣氛。一個良好的課堂氣氛,能促進師生雙方交往互動,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觀念與理念,能真正把教師轉變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把學生轉變為真正學習的主人。營造寬松的課堂氣氛,必須用 “情感”為教學開道。夏丐尊曾經說過:“教育之沒有感情,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所以教師首先要愛生,這種愛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關懷學生的冷暖、喜惡之愛,更有學習上了解學習情況,填補知識缺陷,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多鼓勵,而不輕易否定,恰當指引,想學生所想,急學生所急。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感到老師既是良師,更是益友。
三、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新教材章節的安排呈專題的形式,并增加了許多活動課內容,十分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也有利于開發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可通過新增設的“讀一讀”、“想一想”、“試一試”、“做一做”等欄目,結合教學內容并輔以一些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的知識,鍛煉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
利用“讀一讀”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學以致用。“數學來源于實踐,又反過來作用于實踐”,只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創造合適的情景,使抽象問題形象化、具體化,學生學習由外而內、由淺入深、由感性到理性,使學生不斷產生興趣。新教材的“讀一讀”里安排了一些與數學內容相關的實際問題,既可以擴大知識面,又能增強教材的實用性。
利用“做一做”,指導學生動手操作,從中體會學數學的樂趣。多年來,由于“應試教育”的桎梏,學生學得苦,教師也教得苦,到頭來學生只會依樣畫葫蘆地解題,而動手制作和應用知識的能力卻相當低下,更談不上開動腦筋發揮創造性,“應試教育”嚴重地束縛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充分使用新教材中“做一做”的內容,指導學生利用硬紙、木條、鐵絲等材料制作一些簡易的幾何模型,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有利于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體現了課程標準的要求:“能夠由簡單的實物想象出幾何圖形,由幾何圖形想象出實物形狀。”
利用“想一想”,開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新教材編排上版式活潑、圖文并茂,內容上順理成章、深入淺出,將枯燥的數學知識演變得生動、有趣,有較強的可接受性、直觀性和啟發性,教材安排的“想一想”對開發思維、培養興趣有極大的幫助。
利用“試一試”,培養學生探究知識的能力,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新教材的試用過程中,我們可能會遇到一些暫時難以理解的問題,對新教材的編排會產生一些困惑。按照新課程標準,每學年的教學難度不是很明確,教師只能以教材中的例題和課后習題的程度,來指導自己的教學。這本也無可厚非,問題是新教材的習題配備,并沒有注意按難易程度排列,有些練習、習題中的問題,比章節復習題中的問題還難。
四、鼓勵學生合作交流
為了促使學生合作交流,在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上要變革,由原來單一的班級授課制轉向班級授課制、小組合作學習多種教學的自制形式。教師可指導學生在小組中從事學習活動,借助學生之間的互動,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并以團體的成績為評價標準,共同達成教學目標。在教學中,應注意如下幾個方面:首先,合理分組。為了促進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首先應對全班同學適當分組。分組時要考慮學生的能力、興趣、性別、背景等因素。一般講,應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保證每個小組在相似的水平上展開合作學習。其次,明確小組合作的目標。合作學習由教師發起,教師不是合作中的一方。這種“外部發起式”的特征決定了學生對目標的理解尤其重要。只有理解了合作目標的意義,才能使合作順利進行。因此,在教學中,每次合作學習,教師大致應明確提出合作的目標和合作的要求。
總而言之, 新課改背景下的中學數學課堂不再是封閉的知識集中訓練營, 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遞, 課堂上我們的學生自主學習, 合作探究,思維得以飛揚,靈感得到激發, 我們的課堂越加變得春光燦爛, 精彩紛呈。
數學教學論文3
摘要:新課標改革之后,要求教師上課時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相融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本文就如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研究體驗式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介紹什么是體驗式學習及體驗式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體驗式學習;數學教學;應用效果
隨著新課標在全日制教育中的逐步實施,教師日漸認識到學生主體性的重要性,學校教師和教育領導一致認為體驗式學習對學生主動學習有很大幫助,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自信地學習,學習興趣被激發。體驗式學習一方面能夠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另一方面能彰顯教師的主導作用,這種教學方式正是新課標的要求,是現代教育中值得學習的一種有效教學方法。
1。什么是體驗式學習
體驗式學習主要是在教師授課的時候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憑借自己掌握的基礎理論知識,通過參加實踐活動的方式將教師在課堂上教的知識點反復鞏固練習,每位學生得出自己的總結和反思。體驗式學習有四個特點:第一情境性,雖然小學數學理論知識很少,但是知識點比較難,教師教學的時候應當注重創設情境,一個豐富和真實的情境能夠有好的預期結果。學生在豐富真實的情境中進行體驗式學習,會留下深刻印象,有助于學生理解理論知識點。第二親歷性,學生在體驗式學習過程中全程參與,是體驗式教學的前提條件。學習理論之后,學生通過體驗式學習,將學習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活動中,進一步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第三實踐性,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練習,主動參與其中,在實踐中對理論知識進行理解和吸收。第四情感性,傳統學習重視的是教師的傳道授業,學生被動接受,體驗式學習重視的是學生的自主性,重視學生感情培養,尊重學生情感表達。
2。體驗式學習在小學教學中的應用
2。1情境教學中的應用
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外界一點動靜都會引起小學生的注意,上課很難注意力集中,小學數學是一門枯燥的學科,書本上知識點比較繁雜,理論知識比較枯燥無味,小學生學習起來比較困難,小學生由于年齡太小,思維能力不強,遇到難題容易退縮,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容易開小差,對學習的知識點不能很好地掌握。針對這種情況,老師要進行體驗式教學,讓學生進行體驗式學習,通過創建學習情境,如給學生錢讓學生去商店買文具,通過買文具的數量和價格學習簡單的加減乘除,這樣小學生比較容易接受,在實踐中提高積極性。
2。2探究教學中的應用
隨著新課標的深入,以學生為主題的教學方法已經成為當前教學重要內容,小學教材隨之發上變化,在探究性教學中應用到體驗式學習。學習完每一章基本理論知識后,教師可以適當提出一些具有探究性的問題,讓小學生分成小組討論,小組成員對教師提出的探究問題主動分析,并發表自己的見解。如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有一道探究問題“20以內的退位減法”,固定一個被減數,然后使用十幾減這個被減數,小組學生計算答案并分析總結,在這種情況下學生處于主動狀態,學生在計算的時候不停思考、驗證、探究,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更深刻地認識和理解數學知識。
2。3實踐教學中的應用
不斷進行行動是思維不斷發展的前提,是實踐經驗的結果,也就是說理論知識可以通過實踐進行鞏固和完善,因此,要加強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吸收,需要教師對學生加以引導、實踐,在實踐中鞏固學生所學理論知識。例如學習圓的知識點的時候,學生可以自己畫一個圓,然后剪切下來進行折疊,在折疊實踐中認識到圓的半徑、直徑、圓的周長,在這種實踐教學中,學生能迅速掌握學習的知識,同時在實踐中培養學生學習積極性。
3。結語
體驗式學習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很有成效,體驗式學習是一種重視實踐,將教師教學與學生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還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加深學習印象,便于記住課本理論知識。
參考文獻:
[1]項仲萍。體驗式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成功(教育版),20xx(22):42。
[2]劉芳。淺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指導學生進行體驗式學習[J]。少兒科學周刊(教育版),20xx(4):206。
[3]曾艷妮,陳蘭,邢婧,等。“體驗式學習”理論下的“數學思想與應用”課程教學模式探討[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xx(5):185—186,194。
數學教學論文4
一、更新課堂教學的理念
傳統的教學理念是以教師作為課堂的主體,教師在教學中占有絕對的優勢,學生學習的內容是教師安排的,并沒有全面地考慮到學生是否對這些內容感興趣,這就造成了學生被動學習.初中數學的教學內容完全是由定理定義以及數學公式組成的,教學方式也是教師講、學生聽,死記硬背相關的數學定義和公式,教師認為多做練習題就能夠提高學生的成績.在新課改下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自己作為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關注學生的動手能力,著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應在平等人格上和學生建立朋友關系,以此來改善學生和教師之間的關系,讓學生能夠與教師一起討論問題,交換意見,從而提高教學有效性.
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隨著新課標的深入人心,各種新教學理念的出現,傳統的教學方式的弊端逐漸顯露,這就要求教師轉變陳舊的教學方式,積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全面促進學生的發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也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根本動力.數學教學跟其他課程相比,相對比較枯燥乏味,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是很多初中數學教師需要面對的.教師應該利用多媒體教學,調動學生的視覺和聽覺等,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還可以優化教學情境,將課堂知識和實際生活相結合,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例如,在講“立方根”時,教師可以創設教學情境:小芳想做一個正方體的彩色紙盒當儲物盒,她在商店購買了一些工具后制作出一個體積為729cm的紙盒.提問:
(1)這個正方體紙盒的棱長是多少?
(2)這一紙盒的面積是多少?(可以根據紙盒面積和體積的計算,擴展到平方根和立方根間的關系.)
(3)這個紙盒棱長的相反數是多少?立方根又是多少?(由此可以拓展到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的立方根之間的關聯.)學生根據這些問題進行小組討論和交流,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動手和動腦能力.
三、注重學習習慣的培養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是讓學生學習知識,并養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同時應該注意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數學成績的提高離不開習慣的養成和數學思想的培養.數學學習特別是應用題的探究都離不開“咬文嚼字”的好習慣.如,學習列代數式就需要“咬文嚼字”.列代數式是用字母表示數的拓展,是列方程和列不定式的基礎.要想準確地列出代數式,需要抓住重點詞及字細細品味.要想確定文字語言中各數量間的運算關系,應抓住描述它們之間運算關系的一些關鍵詞語,如和、差、積、商、平方、例數、倍以及幾分之幾等,理解了這些詞語的正確含義,就能搞清運算關系,列代數式也就不難了.又如,列代數式,細辨語序,搞清運算順序是關鍵.語序就是關鍵詞在句子中出現的位置.同樣的關鍵詞,語序不同,反映的運算順序也不同.數學思想方法是從一般的數學知識中提煉出來的精髓,是數學科學建立和發展的靈魂,是將數學知識轉化為數學能力的橋梁,也是分析、解決數學問題的基本思路.在教學中,要逐步完善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和數學思想的養成.以“整式加減”而言,這其中蘊涵著“元”的思想,從“特殊到一般”的思想,“轉化”思想,“本體”思想,“方程”思想等.
四、利用信息化手段輔助教學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逐漸推進,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已經成為一種高效率的途徑.新課標提出,需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積極地豐富學生的數學探索視野.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合理運用信息化教學,積極地改變傳統的課堂,將單一的教學內容變得更加豐富,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多媒體輔助教學比平時傳統的黑板加粉筆的教學手段更具有吸引力,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學生的思維,使課堂氣氛更愉悅.例如,在講“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演示,組織學生自主觀察、分析,并且引導學生將“點和圓的位置關系”的研究方法遷移過來,讓學生對它的認識從感性到理性,指導學生對相關理論進行歸納,“直線與圓有兩個公共點,直線和圓有唯一公共點,直線和圓沒有公共點”,這三種情況都可以利用多媒體畫出來,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有關知識.
五、結語
總之,在新課改中,初中數學教師應該注意教學內容要貼近生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跟學生建立友好的關系,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促使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幫助學生獲得更多知識,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數學教學論文5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發展,啟發式教學方法是當前課改的大背景下最有實踐意義的一種數學教學方法。在傳統數學教育枯燥乏味的情況下,啟發式數學教學方法不僅有多種數學教學方式,還對小學生思維的培養有積極作用。隨著素質教育的普及,啟發式數學教學方法得到越來越多小學教師和學校的關注。
【關鍵詞】啟發式數學教學方法;小學數學教學;運用
本文先對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再提出啟發式數學教學方法及。啟發式數學教學方法不僅打破了傳統數學教學的呆板性,還拓展了小學生的思維。本文重點介紹啟發式數學教學方法的與優勢,通過舉例子的方法說明啟發式數學教學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方式,最后闡述啟發式數學教學方法給小學生學習帶來的影響。
一、當前數學教學現狀和啟發式數學教學方法
(一)當前數學教學現狀
數學是小學生在學習上最難理解的一門學科。很多小學教師選擇布置大量的作業題讓小學生學習數學。用種方式學習數學不僅很枯燥呆板,減少小學生課外活動的時間,大量的數學作業也會限制小學生的思維,甚至使小學生失去興趣。大多數小學教師在數學教學的時候,注重小學生對加減乘除等的使用。在解答運用題的時候,很多小學教師會選擇將運用題的條件和問題進行說明后給出數學公式的教學方式,傳統的數學教學方式不僅不利于小學生對數學的學習,更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散。
(二)啟發式數學教學方法的
在啟發式數學教學方法中,小學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角,啟發式數學教學方法是以小學生為主體,采用多種方式調動小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指導小學生獨立思考并得出結論的一種數學教學方法。啟發式數學教學方法打破傳統的以小學教師講解為主、小學生被動接受的數學教學方式。小學生在理解學習內容的情況下,才能將所學的內容進行運用,數學教學質量才能提高。
二、啟發式數學教學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
數學的內容雖然較為復雜和枯燥,但是使用啟發式數學教學方法會使數學課充滿樂趣。啟發式數學教學方法在數學教學中可采用游戲化數學、數學故事、翻轉課堂、交互式電子白板、導學式、電子書包等多種方式。例如,在學習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的時候,小學教師可教小學生辨認小學生所買文具中的三角尺,教小學生拼三角尺并沿三角尺的邊沿畫直線和圖形。啟發式教學在小學數學中的運用,可大量地使用數學教材中的內容,實現新課改的目標。啟發式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運用過程中,也要注意教學內容和教學時間。如果把太多的精力放在啟發式教學上而沒有完成規定的教學任務,會耽誤小學生接下來的學習,小學教師可以合理地安排教學時間。
三、啟發式數學教學方法對小學生的影響及其優勢
(一)激發學習興趣
傳統的數學教學不僅不利于小學生理解數學內容,還使得小學生在以后學習的過程中對數學逐漸失去興趣。啟發式數學教學方法可以根據小學生所具有的知識和生活常識,采用提問的方式,情景創設的方法,游戲互動等多種方式對小學生進行數學教學。例如,某節課上小學教師提出一個游戲。游戲內容是小學教師站在中間,小學生圍成一個圈,手拉手圍著小學教師向右轉,當小學教師說出數字“3”的時候,需要有三名同學牽手,牽手的人數超過3則犯規,小學教師可進行簡單處罰,牽手的人數不足3,則不需進行處罰。小學生立即對這節課的內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全班的小學生都主動參加。
(二)引導小學生主動思考并對教師進行提問
啟發式數學教學方法以小學生為主體,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小學生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培養。數學教學的內容貼近小學生的生活,便于小學生理解。在小學生主動思考數學教學內容時,小學教師鼓勵小學生對自己進行提問,能幫助小學生學習數學內容。小學生能夠勇敢地向小學教師提問,這在小學生未來的學習中也有很大的影響。例如,某節課上,小學教師說到同學們早上來上學的時候有沒有坐公交車的?如果公交車停車的時候,車上原來有4個人,后來又上來了6個人,公交車到了下一站的時候,又上來了3個人下去了2個人,請問同學們,這個時候公交車上有多少人?這個問題不僅貼近小學生的生活,也注重培養小學生對身邊的數學問題進行思考的積極性。
(三)發散小學生的思維
傳統數學教學不僅教學形式呆板,還固定了小學生的思維,傳統數學教學中繁重的作業,加重小學生的煩惱的同時,也將小學生的思維限制了。啟發式數學教學方法中,小學教師可運用數學教學道具,例如正方體,粉筆等,不僅幫助小學生理解和學習,也發散小學生的思維。例如,小學教師講到這樣一個例子。樹上有10只鳥,獵人用槍打死了1只,請問還剩多少只鳥。這時就會有小學生回答0和9。小學教師對回答的小學生進行表揚,并告訴小學生按理說10減1等于9,但是獵人的槍聲把小鳥驚飛了。9雖然不是正確的答案,但是這道題卻可讓小學生的思維發散。
結語
如何提高本班本學校的數學教學水平是每個小學教師和學校都頭疼的問題。如若在教育方式上,學校鼓勵小學教師采用啟發式數學教學方法,小學教師在上課的時候也注意使用啟發式數學教學方法。這不僅能發散小學生的思維,也能讓小學生對當前乃至于以后的數學學習都充滿興趣。
【參考文獻】
[1]單燕紅。游戲化數學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與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
[2]劉玉成,閔凡余。淺析啟發式數學教學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校外教育。
[3]李輝。啟發式數學教學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黑龍江科學。
數學教學論文6
【摘要】學生是社會未來發展的中堅力量,社會的發展離不開有創新能力的人才,而學生擁有創新能力需要教師教學中的培養,學生每一門學科的學習教師用對方法都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筆者本文簡要闡述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論文
小學數學知識的學習需要學生有一定的思維能力,同時還要具有創新能力才能將數學這門學科學好,那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不僅能使數學教學效果得到提升,同時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小學數學教學中亟需培養小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以興趣導入,助推創新興趣的激發
學生如果對知識感興趣,就會愿意對知識進行探索,在探索中多種能力都能得以培養,當然創新能力也不例外,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時首先需要將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引出,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興趣的激發需要從導入環節開始進行,學生從課程的開端就感興趣,那么整節課都能受益。例如在進行“間隔排列”內容的教學時,筆者以這樣的方式進行導入,首先筆者請10名女同學來到講臺前依次排開,并請男同學分別間隔站在女同學間。為這些同學拍好照片投放到多媒體上,隨后筆者請學生選擇兩種自己喜歡的物體來進行繪畫,并要求學生間隔去畫,例如一個蘋果,一個香蕉,學生在這兩個環節中還沒有明白筆者的意圖,因此興趣就被吸引了,想知道筆者究竟要講什么內容,這時教師將學生的作品與照片對學生進行展示,讓學生去分析他們有哪些相似的特點,學生很快會發現每兩個相同的物體間間隔一個不同的.物體,但是總有一種物體會比另一物體少一個,這樣才是間隔排列。這樣的導入使得學生學習的激情得以點燃,帶著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地投入到了新知的學習中來,在學習的過程中表現出了強烈的學習動機與濃厚的學習興趣,他們主動思考,積極思維,創新的火焰得以點燃,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二、以情境引導,助推創新能力的發展
情境法在現在教學中比較常用,情境法可以用到各個教學環節,同時其比較靈活,能達到多種效果。小學數學學習需要學生有一定辯證性思維,因此教師可以運用情境進行來引導學生對情境中內容進行質疑,進而來助推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例如《可能性》這一內容,筆者進行教學時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筆者拿了一個黑色的盒子,里面裝有10個小球,筆者隨機抽取了五個小球都是白色的,于是筆者得出了結論,盒子里面都是白色的小球。筆者在進行了這一情境創設后許多學生贊同筆者的想法,但有的學生卻提出了反對意見,這些學生說要想確定盒子里面都是白球就需要將十個球都拿出來看看,如果都是白的才能像老師那樣說。當學生將自己的想法表達之后,筆者請學生們猜想盒子里的小球到底會有幾種顏色呢?學生通過剛剛的質疑想到了,盒子里剩下的小球顏色有多種情況,它可以有1-5種顏色的可能性。按照這樣的思路筆者請學生自己去設計關于可能、不可能、一定的方案,學生在這樣情境的引導以及對情境的質疑中設計出了多種方案,而且方案多樣,創新性得以體現。在這一內容教學中,因為有了特別情境的依托,學生才會去質疑,才有了創造性的發現,并體現除了自己的創新能力,使創新能力在這樣的教學中得到發展。
三、以動手操作,助推創新能力的提升
實踐是學生學習時不可缺少的環節,僅僅依靠教師的講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不會深入,而且其創新能力也不會有較大的提升,因此在教學中讓學生對自己有疑惑的內容通過實際動手操作來進行驗證,通過操作來了解其內涵,在操作中不斷的去提升自己的創新能力。筆者在進行“圓”這一內容的教學時,沒有直接告訴學生半徑統一圓內的半徑都相等這些知識,而是讓學生通過操作自己去進行探索的,首先筆者為學生準備了筆和紙張,讓學生徒手去畫一個圓,學生嘗試了多次,畫的都不盡如人意,這時筆者拿出了一些工具,其中包括圖釘,鉛筆、線,引導學生使用這些工具去畫圓,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分析如何用這些工具將圓畫出來,學生在分析時想到畫圓時,圖釘要固定,線繩要拉緊。這反映出學生對圓心決定圓的位置及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距離相等有了豐富的感知。這種感悟不是靠教師的指點去量出來的,而是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與客觀材料相互作用的結果,它比按照教師的安排下被動進行操作獲得的認識要深刻得多,有價值得多。學生依據“畫圓時線繩長度始終不變”的感性認識,概括出“同一圓內所有半徑相等”的理性認識。這就是創新,其間的每一步判斷和推理,都閃耀著學生智慧的火花。四、總結創新能力不是一時間就能培養出來的,培養過程需要教師進行鉆研。創新能力對學生發展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需要在教學的各個環節對創新性進行滲透,以此來促進小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使他們一生受益。
【參考文獻】
[1]郭靖.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
[2]李觀芳.探究小學數學教學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培養[J].亞太教育
[3]何智堯.在小學數學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J].亞太教育
[4]簡淑端.淺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創新教育的實施[J].考試周刊
[5]陳鳴婕.淺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考試周刊
[6]苑紹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發揮學生積極性的探析[J].數學大世界(下旬)
數學教學論文7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制度的不斷改革,義務教育時期的數學教育在理念上也取得了不斷的進步。被動的教學方式,已經逐漸阻礙了素質教育在課堂上的進行,學生的主體性與積極性在課堂上不能很好地體現出來。而教學活動應當以學生為主體,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真正地參與到數學教學活動中,活躍在課堂上,所以,怎樣在自主、合作和活躍的氣氛下進行小學數學教學,已然成了教育制度不斷改革的新方向。就目前教育制度下被動的教學方式的問題,本文在對小學數學教學現狀進行了分析的基礎上,探討了導學式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導學;教學方法;小學數學教學;應用;新課程改革
當今時代為知識經濟和信息時代,數學作為一種抽象化的學科,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出了要求。小學生處于懵懂單純的階段,對萬事萬物都具有好奇心和無盡的想象能力,但邏輯思維能力的欠缺卻影響了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
一、小學數學教學特點
數學作為小學時期的重點學科,是一門以數字為主體的科目。學生學習過程相對枯燥乏味,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較低,缺乏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學習效率受到了極大的影響。而教師的教學方法也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在教育制度不斷改革的背景下,小學數學的教學方法也受到了重視,不斷的修改和完善。然而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調查組的調查結果表明,我國義務教育目前的教與學的方式,以被動接受式為主要特征。而數學的抽象化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接受程度并不高。由于老師教學方式的單一性,學生對事物的形象化理解程度低,更加阻礙了學生學習和發展。
二、導學式教學特點
導學式教學法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老師只作為引導者與合作者,學生成為數學學習的主體,完成教學內容。利用‘導’與‘學’相結合,活躍課堂氛圍,使學生學習更高效。以下為導學式教學的主要特點:
(一)“導”與“學”相結合
小學生處于淘氣的階段,喜歡輕松愉悅的氛圍,在教學過程中,就需要老師營造出一種歡快的教學環境,引導學生學習的方向,使他們將課本知識與現實環境聯系起來,將知識熟練的應用到現實,同時要注重學生之間相互合作,不斷提高學習效率。
(二)強化學生思維方式
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各個方面尚未發展成熟,這時候老師扮演著引導者的重要角色,引導學生走向正確的思考方向,從而讓他們在正確的方向上自主學習合作,以此來培養他們的思維方式。
(三)知識較規范
在教學中,要提高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比較能力,培養他們能夠將所學知識聯系起來的能力,并分析所學知識的不同。同樣在教學中需要選擇一定的教學內容指導學生的行為,通過教導來說明道理。
三、導學式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一)問題情境導入
由于數學學習過程中要求學生有對事物抽象化的思考能力,而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心理和生理均不成熟,長此以往,學生很容易失去學習興趣,對數學產生厭煩,而導學式教學法利用情境導入的方式很好地解決了上述問題,將學生的思維引導到課堂上來,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比如在教學“能被2,3,5整除的數的特征”時,一上課便對同學們說:首先我們以做游戲的方式來開始今天的課堂學習,同學們可以隨意說出一個數字,老師無須筆算就可以判斷你說的這個數是不是能夠被2或5整除,我們可以來試一下。此時大多數學生都會在驚奇之余踴躍參加到這個游戲中,好勝心驅使他們積極發言以期駁倒老師的說法,然而老師卻能夠快速而準確地回答出結果,同學們就會產生好奇心理,急于想知道老師是用什么方法來快速計算出結果,隨后,學生們帶著這種強烈的求知欲開始了新課程的學習,輕松愉悅地進入到學習氛圍中,帶著充分的熱情進行主動學習。當然,教師在創設情境時一定要注意提出的問題或導入點要與課本教學內容緊密相連,問題或導入點要新穎、獨特,且要控制好其難度,教師的提問要有啟發性和吸引力,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和好奇心,促使學生產生主動求知欲,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情境教學導入
作為重要而有效的教學手段之一,激發學生興趣成了現代教學理念的一個重要提升和完善,小學生尚處于兒童時期,天性活潑好動,教育者可以根據小學生的這個共有特性設計出相關的課堂游戲,讓學生把學和玩有效結合起來,學習也會更輕松。教師可以參考小學數學課本中部分游戲設計,如:擲硬幣、植樹問題等,教師可以根據這些課本內容設計出合理有趣的小游戲,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師教學效果。
(三)行動導入教學
小學生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有一個過渡階段,將行動導入教學可以很好地讓學生對問題有一個準確全面規范的理解。例如:在學習加法的過程中,3+2的問題,學生不知道如何理解,就可以采用行動導入教學的方法,讓學生將自己的書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放三本書,一部分放兩本書,然后讓他們把兩部分書放在一起,數一下一共是幾本書,以這種行動的方式來告訴學生加法的運算,這樣就更容易理解了。
(四)最大限度給學生表現的機會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注重學生的自我表現,以學生的性格特點、學習情況等為學生創造表現自我的機會,比如,對于相對較難的習題,若成績較為平常的學生能準確地回答,教師就應進行相應的鼓勵和肯定,鼓勵大家向該學生學習,讓其在老師與同學的肯定中獲取自信,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拉近學生與教師間的關系,讓學生從心底喜歡老師,主動進行學習。
數學教學論文8
閱讀,就是看,并要領會其內容。數學閱讀是指在數學學科內組織學生閱讀課本、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學會學習的教學。
課堂教學本身需要閱讀。 我班有個學生,每次測驗時,做計算題總是漫不經心,等到時間飛快地過去大半,他也全然不急,因為他能在五分鐘之內把所有的應用題做完。結果當然可想而知;還有一位學生,平時看他上課不怎么專心,可成績卻不錯,在交流學習經驗時,他說他課前總會看看所要學習的內容;課后無論做什么題目,都會認真地閱讀思考,然后才動手做。這一正一反兩個例子,不正好說明了數學閱讀的重要性嗎?
數學學科本身需要閱讀。學習方法具有適應性,其中一個方面就是要適應各階段、各學科的學習特點。因此,數學閱讀也不等同與語文閱讀,具有自身的特點。數學語言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謹性、精確性,尤其是符號語言和圖式語言跟自然語言差別很大,因此做習題時要求認真細致、反復推敲、勤思多想;要注意內部言語的轉化過程,靈活轉化習題內容,如把一個抽象的內容轉化為具體的或不那么抽象的內容;把用符號或圖式語言表述的關系轉化為文字的語言的形式,及把文字語言表述的關系轉化為符號或圖式語言等,這些對應用題的教學尤為重要。但在我們平時的數學教學中, 比較注重演算步驟、解題的方法與技巧, 而忽視對數學閱讀的指導,使得文本語言無法正常轉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久而久之,部分學生在平時作業或考試時,不愿如此繁瑣地傷腦筋,根本不進行閱讀。
如這樣一道題目:仔細觀察下面的算式,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答案。
33=9 66=36 1313=169
24=8 57=35 1214=168
(1)直接寫得數:
2525=625
2426=( )
(2)如果㎡=a,那么(m-1)(m+1)=( )
像這樣一道題目,需要學生觀察算式,發現第二行算式與第一行算式之間的聯系與區別。這就完全是考察學生對數學、對數字的感知、理解與分析的能力了。如果閱讀能力不強,就只能是靠列豎式來解決了,而對第二小題,只能是抓耳撓腮干著急了。 更有部分學生因此而喪失做此類題目的信心,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閱讀能力差造成的。因此數學教學必須重視數學閱讀。充分利用閱讀的形式,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分析能力。
社會發展需要閱讀型的人才。隨著現代科技日益滲透到人們的生產和生活,社會越來越數學化、數字化,不具備數學閱讀能力是不行的。近年來,與實際關聯十分緊密的題型,已成了考試題型中的新亮點。
如:閱讀改錯。(在原文上修改。)
黃武斌叔叔連續工作幾天沒有休息實在太累了,當他睡醒太陽已經偏西,看看時間是下午四時。他趕緊開動摩托車,摩托車以每小時45米的速度回到單位。他的辦公室在三樓,足有10千米高,由于疲倦登上辦公室已經上氣不接下氣了,天氣炎熱,他感到口渴,于是隨手把一瓶容量為500升的潤田純凈水喝光就馬上開始工作,埋頭苦干終于把所有事情辦妥才下班。下班后來到水果店,看見蘋果又大又新鮮,每個重200千克,挑了兩個高高興興回家去。
閱讀能力強生活經驗豐富的學生馬上就能看出這是單位名稱出錯,可也有部分學生對此類題型感到困惑,不知道該從何下手,又如何能考出自己滿意的分數呢?
那么,在數學閱讀教學中該如何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呢?我的體會是:
1。 老師與學生應重視數學閱讀,認識到數學閱讀的價值。老師在閱讀教學中應該是閱讀學習的促進者、引導者,閱讀課程的開發者,這樣就使老師能主動地將數學閱讀納入到課堂教學環節中。
2。 要盡可能給學生提供數學閱讀材料和閱讀時間,讓學生慢慢養成數學閱讀習慣。要循序漸進,使學生在數學閱讀中逐步達到愿讀、會讀、樂讀三種境界。
3。 在閱讀前老師應對閱讀材料中的重點、難點和關鍵要害問題,列出提綱或編制思考題引發學生閱讀興趣。帶著一定的問題去讀,可以使學生從機械閱讀向意義閱讀轉化。“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 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在學生閱讀之前,老師如果適當地創設一些難度適當的問題情境,則可以誘發和保持學生的閱讀興趣。
4。 由于數學語言的高度抽象性、嚴謹性、精確性,尤其是符號語言和圖式語言跟自然語言差別很大,因此數學閱讀要求認真細致、反復推敲、勤思多想。在閱讀中要注意內部言語的轉化過程,靈活轉化閱讀內容,如把一個抽象的內容轉化為具體的或不那么抽象的內容;把用符號或圖式語言表述的關系轉化為文字的語言的形式,及把文字語言表述的關系轉化為符號或圖式語言等,這些對應用題的教學尤為重要。
5。閱讀后應及時交流、小結。閱讀完一章一節后,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進行多向交流,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歸納小結,要理清脈絡,疏通思維,消除障礙,與所學過的內容進行比較,形成正確概念。
數學教學論文9
1中職學生數學學習的現狀
因為中職學校的學生本身基礎較差,數學概念模糊,所學習的定理公式記憶不清,沒有學習的信心和興趣,所以某些老師認為教學沒有壓力,對學生在課堂的管理上無限制放松,教學的形式只是照著課本的知識宣讀。學生本就對數學提不上任何情趣,如此呆板的教學模式讓他們更加沒有信心學習,導致學生對于知識不能清晰的掌握和理解。中職學生沒有良好的數學學習的習慣和方法,在進行數學學習的時候,通常出現付出和收獲失衡的情況。從而導致學生對數學的學習失去信心和耐心,放棄學習甚至出現厭學的情緒。
2提升中職數學教學的方法
第一,創設符合學生心理的教學情境,加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中職學校數學老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創造符合中職學生心理的教學環境,從而引起學習學習的巨大興趣。老師可以把優秀的學習方法融人到教學方法中,把自己的學習心得融會到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在無意識的狀態下學習,進而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教學的時候,老師可以運用自己的教學技巧,選取幽默流暢的語言傳達學習內容,從而把課堂教學的氛圍靈活的調動起來,活躍學習的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老師可以設立民主的課堂教學,從而讓學生不再畏懼數學課程的學習。老師應該平等的對待學生,確保師生的交流溝通可以暢通無阻,讓學生養成敢于發言提問,敢于闡述自己觀點的習‘慣。
第二,引導學生質疑,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老師要經常引導、鼓勵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提出疑問,耐心地為學生的問題進行解答。如果老師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回答模糊或表現出不耐煩的情緒,就會影響學生提出問題的積極性。哪怕是學生提出的問題沒有多大價值,老師也應該為其找出合理的部門予以肯定。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讓學生高效學習的基礎。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會產生獨特的見解和解決方案,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造意識。
第三,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分層教學。根據中指學校學生學習數學的實際情況出發,老師必須選用因材施教的策略進行數學教學。針對各個學生的學習情況、自身的特點、基礎知識掌握情況等展開有效的數學學習的指導,使得每位學生都可以依照適用于自己的辦法進行數學學習。這種形式不僅可以獲得高效的學習效果,也會讓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創新能力和學習技巧。可以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一樣的教學標準和要求。讓他們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分別做到熟記、理解、掌握的層次。
第四,突出學生占據主體地位的教學活動。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通常占據主導地位,現代的教學理念推出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突出學生的主體位置。數學是一門較為嚴謹的學科,數學教學活動是以改變人的思維為己任。我們所開展的一切教學活動必須以人的認知為依據,不應該是某種臆想或假象的假設。數學教學課程的設計必須符合思維的發展規律,可以有助于學生知識結構的建立。老師設計課程的時候必須認清學生出于整個教學過程的主體地位,把課本的知識和數學史加以合理整合。盡量為學生提供大量的自主思考和共同參與的學習機會,設計數學教學,從而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發現數學的運算規律。老師可以在每節課結束之后,布置幾道少有難度的練習題讓學生課下解答。可以采用發放小獎品或班上表揚的形式,激發學生課下做題的熱情。
3結束語
數學是中職學校最為重要的基礎課之一,中職學校學生數學基礎知識薄弱,自我定位不高,從而致使有些學生對數學的學習失去興趣,。甚至出現厭學情緒。老師必須全面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來進行數學教學課程的編制和設計。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和探索的機會,讓他們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發現新知,提升數學水平。
數學教學論文10
一、問題分析
現在使用的教材是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的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21世紀課程改革規劃新教材《數學》(第一冊至第五冊),但這是一本面向所有專業的統一教材,其中《初等數學》部分(前三冊)的教學要求也沒有專業區分。《經濟數學》或《工科數學》部分(后兩冊)的教學要求雖根據專業有了區分,但就教材而言與專業的聯系均不夠密切。
二、高職有效的教學方法
1.上好第一次課,使學生初步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縮短師生適應期
對于新接手的班,教師應充分利用第一次課和學生一起探討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向學生介紹學習數學的普適方法(借助名人名言或數學家的小故事),幫助學生初步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同時向學生說明老師上課的特點、教學模式,以及對學生的具體要求等。以便縮短師生適應期。
2.下功夫上好每一堂新授課,使學生學有所得
(1)擴大知識面,改進教學模式
作為高職教師,不僅要對教材中介紹的知識熟練掌握,而且還要努力對其相關專業領域有所了解,不斷加強自身的學習與提高,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在適當的時機展示數學在相關領域的應用,使高職學生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在傳統的“傳授—記憶—模仿”的教學方式(依次講定義、定理、例題等)下,學生的學習比較被動。致使部分學生因為覺得數學枯燥無味,便放棄了對數學的學習。所以,調整教學觀念和改進教學模式很重要。
(2)對教材內容重組,幫助學生打好基礎。
教師應當認真研究所使用的教材,根據學生的現有認知水平,同時注重專業特點,以專業為導向,參考網上的優秀教案,合理制定課程結構和內容。對一些偏、難、繁的內容作適當刪除。基礎課畢竟不是專業課,只要求學生能理解、掌握所學概念,能解決各專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因此,本著“打好基礎,夠用為度”的原則,對概念、性質、定理中比較煩瑣的證明過程等不作“必須”的要求。例如兩個重要極限、洛比達法則等,我只要求學生掌握其公式特點,會套用公式解決具體問題即可。
(3)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以平和的心態學習數學
1)做好鋪墊,順利銜接知識點。原本數學基礎就差的五年高職生對數學有一種畏懼心理。為了幫助他們減輕這種心理,每次講新課時,老師應從用到的相關知識點的復習入手,讓學生產生熟悉感,把心態放平,感到數學并不那么難學,只要學生認真聽,新課內容經常在老師的啟發下自然而然就引出來了。只要一開始就能保持平和的心態,把基礎打好,學生就能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進入數學的大門。
2)引入新課,激發學生興趣。數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基礎學科。在引入新課時,可以采用“問問題”的方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實例和與專業相結合的實例引出問題,明確向學生說明問題的解決要依賴新授的哪些知識,這樣就激發了學生學習的動機。隨著知識點的講解,問題解決了,知識也學完了,學生就會逐漸明白數學的實用價值。
3)讓學生多練,增加學生的成就感。在課堂上盡量避免使用“傳授—接受”的教學模式,盡可能多給學生時間,鼓勵他們交流、討論,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或者選擇一些容易錯的問題讓學生做,如果錯了,先讓自己找錯,如果找不出,在給予提示,最終讓學生自己說明錯誤原因并給出正確解答,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針對學生學習自覺性、主動性差的問題,可以在習題課上加大課堂練習力度,盡量使學生在課堂上“消化”所學知識,減輕學生課外負擔。在練習中,教學要尊重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隨時點撥、引導學生,鼓勵他們獨立完成。這樣,既能增加學生學習的機會,又能使學生嘗到成功的喜悅,進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3.上好每一章的復習課
使學生明白知識的內在聯系每上完一章的內容,教師將知識框架列出,找出它們的內在聯系,和學生一起回顧補充完整,這樣學生就對知識的脈絡有所把握。
4.做好課后的學生答疑工作
使學生及時清理學習障礙安排一定的答疑解惑與學生交流的時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總會碰到各種問題。但由于課時有限,老師不可能每節課都有充裕的時間留給學生問問題,所以,每周可以安排一定的答疑解惑和學生交流的時間,以減少學生學習中的障礙,為他們以后學習新知識打下基礎。根據直接交流,老師可以及時獲取學生的反饋,對今后教學中應注意什么問題,還可以提出什么新的問題都有啟迪作用,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數學教學論文11
一、運用情景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現階段在我國初中數學的學習中,數學成績差距較大的情況普遍存在,這是因為一些學生缺乏對數學的興趣,上課聽講不認真,作業完成情況差,使得無法有效地吸收知識,形成成績差的惡性循環;而一些學生則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效率較高,知識掌握也較好。針對這種差距較大的情況,就可以采用情景教學,通過充滿趣味性的情景模式來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幫助學生更簡單地學習數學,從而讓每個學生都能有所收獲,提高平均水平。例如,在進行《多邊形內角和》這節內容的教學時,首先對學生提出明確的問題,由于在之前的學習中,學生都了解到三角形的內角和為180°,就可以讓學生結合對這一問題的理解推測出四邊形的內角和,可以引導學生采用以下兩種方法來進行推測:方法一:將四邊形的四個內角用量角器來測量,再把測量出的四個度數加起來,就可以得出四邊形內角和為360°這一結論。這種方法非常簡單,但由于學生自己動手測量了,也是具有一定成效的。方法二:讓學生自己裁剪兩個相同的三角形的紙片,將其平湊在一起就構成了一個四邊形,經過測量后,學生可以發現四邊形的內角和就是這兩個三角形內角和的總和。顯然方法二更有助于學生學習,學生通過對三角形于四邊形的認識,不僅回顧了已經掌握的內容,還能做到學以致用,再加上自己動手體驗,這就更加鞏固了知識點,同時也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結合這種方法的具體思路,教師再來告訴學生輔助線這一概念,通過對角線來得到兩個三角形,根據這種思路,引導學生自己得出其他多邊形的內角和。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用靈活的方式掌握了知識點,對各種幾何圖形也有了全新的認識,在今后面對類似的問題時,也能夠運用相應的方法來解題,這就提高了教學質量。
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重視并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是素質教育的內在要求,為了實現這一要求,就要讓學生主動地學習,最重要的就是要讓學生真正地理解各個知識點,數學學科對于理科思維能力要求較高,如果只是讓學生簡單地去記公式,學生必然會覺得數學非常枯燥,由于只是死記硬背,并沒有理解知識點,因而在運用公式時也缺乏靈活性,這樣就使得學習效率低下,也非常被動。初中生的理解和認識能力并不完善,想要讓學生真正理解公式并能夠在各種題型中有效運用,就要創新知識點教學方式,教師可以結合實際生活,讓學生了解相關公式的具體應用。如勾股定理可以被運用在門框結構的規劃上,一元一次函數在消費時可以用于價格的衡量等。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還可以采取小組互助學習的方式,讓各小組成員互相討論,各抒己見,在互相幫助的學習中共同進步,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三、積極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數學教學與思維密切相關,數學能力具有和一般能力不同的特性,因此,發展數學思維能力是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材重點和學生的實際提出深淺適度,具有思考性的問題,這樣就將每位學生的思維活動都激活起來,通過正確的思維方法,掌握新學習的知識。我們在發展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努力中,不僅要考慮到能力的一般要求,而且還要深入研究數學科學、數學活動和數學思維的特點,尋求數學活動的規律,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當學生形成了一定的數學思維能力和解題思路時,學習起來也會更輕松,成果也更明顯,因而就會更加熱愛數學。數學的解題往往具有方式上的多樣性,很多題目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解決,在教學中,教師也要注重培養學生運用多種方式的解題能力,這對于學生形成良好的發散性思維和創意性思維都非常有利。
四、結束語
以上就是筆者分析出來的幾種主要方法,由于數學的靈活性和邏輯性,能夠用于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法還有很多,并且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更新,這些方法也會更加完善。因此,只要能夠合理地運用先進和科學的教學策略和思路,讓學生熱愛數學,積極主動地學習數學,就能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的數學能力,為以后的學習打好基礎。
數學教學論文12
一、高職數學教學現狀
最近幾年,以“工學結合”為行動指導的教學思想應用在高職領域,這個高職教育帶來了福音,并且在不同的專業上都獲得了不錯的成功。但是高職數學作為專業基礎的科目的發展卻是不盡人意,雖然也有改革,但是都沒達到理想的效果。本文就此從以下三方面分析了高職數學教學的現狀:
1學生成績參差不齊
高職各專業學生的來源大致有以下幾種:普通高中學生,職業高中學生,中專學生。他們的數學基礎普遍較差,學習積極性普遍不高,學生來源的多元化導致高職學生的入學成績總體水平都不高亦或出現層次不齊的現象,這在數學學科上表現的更加突出。現如今,從整個教育背景來看,應試教育仍占主角,這就使得學生缺乏對數學學習的動力及興趣。曾有人就學生的學習興趣、態度及看法做了一次問卷調查,從調查結果顯示:認為高職數學不重要占38.3%;“不喜歡”、“討厭”占47.5%;“難聽懂”占31.7%;“不必看書”占25.2%;“用數學軟件計算數學有興趣”占49.7%從這個調查中可以看出,學生對于應試教育的數學存在反感,而將計算機應用到數學教學中很感興趣,另外在調查中學生出現的這些態度及想法是進行高職數學教學改革所必須面對和改革的。
2教學內容枯燥乏味
長期期以來,高職高等數學教程就是本科教材的袖珍版,教材過分注重知識的系統性,完整性,內容顯得抽象,深奧和學生所學專業脫節,教材中大部分內容是本科版的壓縮,算數學的多,用數學的少,而且老師的講解也是枯燥乏味的,這就使得學生對于學習數學失去了原本的興趣,以微積分為例:老師一般按照函數、極限、連續、導數、微分、、微分方程、定積分、定積分的應用、不定積分這一教學順序來完成教學目標,通過這樣的講學,不僅節約了時間,還使得教學的過程易于控制,但是由于其全部都是理論知識使得高職學生對數學的學習失去了興趣,缺乏學習數學的動力,使得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都被禁錮了,這對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精神很不利。
3教學方法單一、無新意
由于數學基礎及能力相對較差,他們無論在學習能力、學習方法還是學習習慣方面都或多或少存在著問題。接受知識慢,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不高,學生不會學習,被動學習占多數。
而在高職教學中仍然踐行“教師講,學生學”的教學方法,主要以傳授知識為主,并不重視知識的應用和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使得師生之間互動較少,出現一種被動學習的現象,在高職教學中,數學教學所扮演的是在完成一個“教學任務”,并將“學數學”和“用數學”分開來,使得學生對于數學就只停留在無意義的做題和考試中。
二、數學建模融入高職數學教學的探究
高等數學是高職院校各專業開設的一門基礎課程,同時也是對學生的數學思想、數學素質進行綜合培養的重要課程。它不僅為學生后續課程的學習和解決實際問題提供數學知識和數學方法,而且也為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將數學建模融入到高職數學教學中是高職教學改革的必然選擇,也是提高高職教學質量的重要方法,本文從以下三個方面主要論述將數學建模融入到高職數學教學方法中:
1融入到數學原理的學習內容中
數學的教學中,學生學習了無數的定義、定理及公示,可是卻不清楚為什么要學,學習它有何意義,有什么用。因此在講述新的數學知識時先講述所學知識的歷史淵源還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在講述微積分時,可先講述微積分的發展史,講述當時科學家所面臨的什么樣的問題——精密科學需要研究變量的數學,在這之前的數學研究的領域都是固定的有限的,而在這之后數學包含了變化,運動等等,所以微積分可以說是數學史上的分水嶺。
在數學教學中,老師應盡可能地了解數學原理產生的背景,與學生一起探討新的數學思想萌芽的過程,在這過程中,使學生認識到數學原理的發展過程是經過曲折而又漫長的過程,這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有很大的作用。
2融入到數學習題的中
在高職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習題課作用的發揮,高職數學習題課是高職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課堂教學的進一步深化,它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消化課堂所學的知識而且對于發展數學思維的訓練也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從學生接觸數學這門課程開始,做習題一直是學習數學、提高數學成績的有效手段,甚至在數學中還存在“學數學的最好方式是做數學。”然而目前在高職數學教材的習題中涉及數學應用的問題較少,即使存在,也是一些擁有具體答案的問題,這對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很不利。所以為了為了彌補這一缺陷,老師在設置數學問題是盡量選些實際應用的題目,來做建模示例。另外,根據學生的自身情況,可以設置一些具有實際性、趣味性及開放性的習題,這樣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
對于傳統的“老師教,學生學”,在這里可以采用“學生教,老師和學生一起學”,通過讓學生當“老師”,這樣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此外讓學生感覺上數學課是一種享受的過程
3融入到數學考核中
傳統的考試形式單一,學生和老師準備的單一枯燥,而且內容具有片面性,不能將學生和老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體現出來,尤其是學生。現如今更多地提倡“創新教學”,因此,閉卷考試再也不作為評定成績的唯一方法,對于考試的評定應能充分體現學生多方面的能力。例如可將試題可以分成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基礎知識,應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而另一部分則是一些較為實用性的開放性試題。通過這兩部分的試題不僅能考查學生理論的綜合知識能力,還能在開放性試題中挖掘學生的潛力。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把數學建模的思想方法融入到高職數學教學中是創新時代對人才培養的要求,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這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通過實踐,數學建模思想的應用更有利于學生學習和掌握高職數學的基本知識,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而且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另外在當今的理工大學中數學的應用意識和數學建模能力已成為其大學生的基本素質,隨著數學建模對高職數學教學的意義逐漸深入研究,可以看出數學建模思想在提高職高的學生數學素質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數學教學論文13
一、多種表現形式,美感教學展示
信息網絡時代下,高中數學教學可以全面應用多媒體教學方式,把教材中枯燥無味的文字,以圖片、聲音、動畫等多種形式,全面地展示,活躍課堂氣氛、增大課堂容量,提高教學質量.多種表現形式,使高中數學教學從教材開始賦予美感教學展示.例如,在講“立體幾何”時,這一部分的學習可以說是既抽象又形象.具體來講,學生從平面幾何圖形到立體幾何圖形的學習,要求有空間想象力,定義和定理雖然比較抽象,但是數學源于生活,可以在生活中找到立體幾何的原型,這樣講又是形象的.利用多媒體教學,在進入教學前,先播放一些景點的建筑實體、生活中的事物等,如廣場的文化柱、塔、噴泉、亭子、水面、球形建筑等,設計一個輕松、愉悅的情境進入教學,學生也可以更快地進入課堂,他們在欣賞美感教學展示的同時,會慢慢發現圖像的共性,就是都是圓柱、圓錐、球體的實物模型,這時圖片上配以文字說明,增加引入圖片的意義,然后由實物表現轉為模型表現形式,多媒體播放長方形的一個邊固定,圍繞這個邊旋轉一周得到一個圓柱形,一張半圓的卡片,以直接為中心旋轉,得到一個球體.通過演示使學生了解點、線、面、體的關系的同時,也形象地看到了它們的形成過程,對于建立空間想象力很有幫助.
二、靈動情境方式,創設美感教學
改變以往高中數學課程緊湊、以老師講述為主的單一傳輸方式外,精心設計靈動教學活動,鼓勵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在互動和實踐參與下,學習知識,理解應用技能,靈動的情境方式,創設美感的教學環境.在課程教學中,運用靈動的情境,學生踴躍參與,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以最佳狀態進入教學.高中數學教學中,為把抽象化的概念、定義、公式、定理等,可以以靈動的情境方式表達出來,使知識點更加鮮明,更加具有感染力.靈動的情境方式,創設了美感教學.
三、強化動手方式,探究美感教學
高中數學中,強化學生的動手實踐,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在動手操作、合作交流中,同學們自主學習,凸顯高中數學學習過程中動手、探究等的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在實際應用中感受數學的美感.動手實踐方式,是自主探究、全面提升素質教育的需要.通過動手方式,使學生加深了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在實踐操作中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強化學生操作、動手的教學方式,對于高中數學的認知、理解、應用等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動手即動腦,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強化了動手方式,領悟到了高中數學的美感.綜上所述,新課標下,多種方式教學,豐富了教學內容、教學形式,全面多方位地將抽象知識點形象化、直觀化,符合學生學習特點的同時,提升了高中數學的教學質量.
數學教學論文14
一、檢測預習效果
教學就是要針對問題教,要解決問題,而發現問題又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前提。如果教師只讓優秀生回答或上臺板演,那就會掩蓋問題,后進生的問題就不能在課堂上得到很好解決。如果等到課后再去補差,又會耗時、費力不見成效。一般來說,好學生出錯的情況,都可以在后進生的回答或板演中反映出來。后進生答錯了,板演錯了,問題暴露了,教師對學情就心中有數了。
二、讓學生自覺、主動地學習
數學學科的教育教學活動不單單是灌輸式的學習,而是學生有目的的學習,只有學生在自愿的情形下快樂地學習,才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能使學生的個性得以發展,所以,教師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要善于采取積極的、有力的措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教師要營造良好的環境,讓學生在這種環境中快樂地學習,共同討論,積極探索,讓學習的課堂生活有一種富有情趣的氛圍。教師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建立良好的班級氛圍,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相得益彰,互利互助。
三、讓學生在快樂的情景中體驗學習
每一個課題的研究,每一次新事物的出現,每一節課堂的開頭,都是一次嘗試、一次觀摩,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牢牢把握課堂的開頭對學生掌握知識所帶來的影響,它是一次啟迪、一項工程。正如一位哲人說過,如果讓我再有一次機會,我將從頭開始,努力拼搏、大膽嘗試,認真于每一次開始,貫穿于每一個細節,在教學中如果我們嘗試給學生營造舒適的環境、愉悅的氣氛,讓學生快樂地生活、快樂地學習,這樣將影響學生的一切,它將對學生的學習起到積極的作用。在數學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根據該學科的特點,適當地創造學習氣氛,播放音樂歌曲、課件插圖、體育、物理等知識,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能促使學生個性的發展,使學生在一種快樂的情景中學習和生活。
四、讓學生進行必要的練習
記得一位老師說過,如果讓我重復地做一件事情,并且這件事情對我來說是有意義的,我將會不遺余力地做下去,并且做好它。在我們的數學學習過程中“練習”類似于簡單的重復,簡單的重復看似毫無意義,但它熟能生巧。同一題型、同一知識點,只要我們做大量的練習,必然會起到知識的延展性,會起到觸類旁通的作用。因此,我們在平常的課堂教學中要對學生進行簡單的、大量的練習,這樣會使學生的學習行為正規化、知識問題簡單化、個性發展規范化、課堂教學高效化。數學是一門基礎性的學科,大量的練習是不可缺少的,他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所以,做教師,不但要重視學生個性的發展,又要讓個體和總體融為一體。也就是說,我們既要讓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也要讓學生團結合作,相互交流。
總之,我們在平常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既要將學生已有的知識和即將接受的知識放在同等的位置,使得教學活動與學生的認知水平、接受新事物能力相一致,進一步拓展他們的學習水平和認知能力。其次,學生的發展與教師的傳授方法、社會影響,以及學科特點有著很大的關系,不同的學科、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對同一知識有不同的反應,所以我們要因材施教,做得更好。
數學教學論文15
小班化人數較少,每層人數比大班化要少得多,在小班化教學中開展分層教學的針對性更強,使有效分層教學研究成為一種可能與需要.下面請閱讀關于小班化數學教學論文,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研究背景: 小班化教學是在學生數量控制在30人以下的教學單位面向學生個體,圍繞學生個體發展而開展的教學活動,是當代中國教育發展的趨勢之一。教育的變化總是和經濟社會的變化有著最直接的關聯,小班化的出現就是如此。隨著出生人口負增長、教育資源的充裕和家長對子女接受優質教育期望的提高,被稱為“精品教育”的小班化教育在國內部分大中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漸露風采,成為教育改革新的探索熱點。
研究意義: 小班化教學是國內外教學改革發展之趨勢:世界課程改革的趨勢是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索學習,這就使得大班化教學面臨諸多問題,比如如何面向全體、如何因材施教等,小班化教學就應運而生。1996年,上海市率先開展小班化教育實驗研究,10所小學在起始年級中進行首輪小班化教學試點,此舉被稱為“教學領域的一場革命”。大量的研究表明,小班化教育對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個性發展等起到明顯的效果。對改變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法、優化教育資源等有革命性的突破。晉江市近幾年經濟發展迅速,地方財政投入加大,資源不斷豐富的優勢條件,為小班化教學探究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基礎。
我校為一所備受社會關注的新辦市區重點校,教育硬件條件優越,生源好,為小班化教學研究創設了必要條件。筆者通過幾年的教學實踐,就如何創新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過程以促進小班化的有效教學,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 分層教學
我們深知小班化教育的最大意義在于讓每位學生得到均衡發展,不僅要關注個體認知水平差異,還要關注學習方法差異,進而關注情感、態度、價值觀、心理等和諧發展。小班化教學相對于大班教學,由于班級人數的減少,使教學的時間和空間得以重組,使教師對每個學生的獨特學習風格和方式能有更加深入的了解,這就為開發“分層教學”提供了可能。
《數學課程標準》倡導“大眾數學”這一現代教育理念,明確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在班生規模大的班級中,由于時間和資源總量的限定,人人學到不同的數學我覺得是一種“奢求”。但在小學小班化教學中,這個“理想”完全可以實現。由于班生少,每個學生對教學資源所占的份額大大增加,主要表現在對教學時間、教學設備、活動空間等個體占有比例成倍增長,這就為分層教學提供了基礎。落實到教學實踐中,首先要對學生進行分層。在綜合考慮每位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將學生按一定的比例分為A優秀、B發展、C努力三個不同層次。并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教學目標。例如:“乘法計算”中各步的算理對于A層學生要求條理清晰,語句完整地表述,B層學生清楚達意地表述即可,C層學生能意會方法與算理,能計算就行;“求周長”中 A層學生要求多種解法并清楚說出自主探索的思路,B層學生能找出一種或兩種解法,C層學生能用一種解法就行。
第二是分層備課,小班化環境下的備課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從教學目標、教學過程、能力情感等多個維度來考慮學生個體差異,實施分層備課。分層備課就是指從學生實際出發,根據課程標準和教材,針對學生層次,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設計分層授課過程。我把它分為三個層次:所有學生都能達到的“基本層次”,多數學生經努力后可以達到的“中等層次”,少數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達到的“較高層次”。對學困生適當降低教學起點,要求學會最基本的知識,掌握基本方法,會做基礎題,發展基本能力,如閱讀能力、計算能力、表達能力、實驗操作能力等。對中等生要求在熟悉熟練上下功夫,發展綜合能力,逐步轉變為優等生。對優生要求深刻理解、熟練掌握和靈活運用知識,啟迪思維,培養創造能力,發展個性特長。
第三是教學過程分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層次來設計難度不同的問題,尤其是在設計問題及練習時。例如在教學“周長”這部分知識中,已知長方形的長寬求周長或已知正方形的邊長求周長,這類簡單題請C層學生解答;已知長方形的周長和寬求長,已知長方形的長及長與寬的關系求周長,這類較復雜的題請A層或B層學生匯報。這樣分層設問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練習題設計遵循“低起點,高要求,分層次”的原則,盡量做到全體學生都有適合自己水平的練習。力求使每位學生學有難度,學有所得。這樣能很好地兼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提高學生的思維參與程度,使各類學生都能感受到數學問題的挑戰性和通過自身努力,感受問題解決的快樂。
二、創新教法
(一)教學內容要新。小班化教育中數學課程的內容要“新”,應選取那些對學生來說“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內容。如教學長度單位認識時,叫他們去調查學校到所住社區的距離;教學兩位數乘法時,叫他們和家長走入市場,學會購物,寫數學日記;教學面積認識認識時,叫他們觀察教室的地磚和實地測量小籃球場;教學連乘應用題求幾棟樓住幾戶時,叫他們觀察學校周邊的樓盤,有條件的去詢問調查。通過家長的配合及學生的自我實踐,這些貼近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溝通生活中的數學與教科書上數學的聯系,使生活和數學融為一體。也就是說,應通過教學內容之“新”,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熱愛數學,讓數學成為學生發展的重要動力源泉,從而去學習數學獲取知識,實現數學的再發現和再創造。
(二)教學形式要新。小班由于學生人數少,學生獲得了比以往更多、更直接、更快速的與老師、同學碰撞、交流、角色置換的機會。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要積極利用這些有利因素,創造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讓學生動態地參與到教學中。如認識方向知識時,我請全班到課外上課,讓他們身臨其境,有利于直觀接受,并現場做個別指導;在教學行車幾站時,可叫學生分組合作,排成行車架式,讓學生體會到行車幾站是數間隔而不是數點,然后老師逐個小組參與,幫助他們理解,切實做到突破難點,這也是小班化教學才能容易做到做好。
(三) 導“思”要新。為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提升,教師要通過創設反映數學事實的恰當情境,讓學生通過邏輯思維或操作實證的方法,通過對話等多種形式的交流,使學生的思維與教師的思維產生共鳴,從而使學生所學的知識深化內化。小班化教學空間相對增加,教育關照度增加,讓每個學生都受到等距離教學,讓每個學生充分享受教育資源,充分與老師互動交流,思維就能得到有效的發展。如教學“鋪磚問題”,可讓學生借助學具分組體驗鋪磚情境后,讓他們暢所欲言,提出解決方案,而后讓他們自主探索,認識并找到了大面積(房間)除以小面積(磚)的規律,從而解決了本單元的重大難點;在教學“三角形面積的計算”,課前讓每個學生準備完全一樣的鈍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各一對,以及幾個平行四邊形,進行擺一擺、拼一拼、移一移、剪一剪、看一看能不能通過拼、擺、移、剪成以前學過的什么樣的平面圖形?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并思考: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與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關系?而后交流他們不同的思考成果,從而推導出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因為班生少,學生占有的單位時間和教學資源相對較大,學生的疑點訴求和老師的引導思考才能一一得到有效的表達和突破。
(四)作業輔導要新。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在越受老師關注的條件下越容易取得成功。所以老師要利用作業面批,培養師生情感,提升學習成績。與大班化相比,小班化教育存在著人際交往優勢。人數少,更利于教師深入學生、了解學生,時時處處關心愛護學生,使自己成為學生心中可敬的師長、可親的朋友。學生愛上你,也就愛上了你的課。
小班化教育為實施素質教育創造了一個嶄新而又廣闊的空間,它能讓學生享受多種教育資源,增加接受教育的機會,從而使每一位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21世紀的教育是以培養具有獨立個性和人格,適應現代社會并促進現代社會發展的創新人才為目標。我們有理由相信為適應時代的發展以及人們對高質量教育的需求,小班化教育必將在我國得到迅猛的發展。
【數學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數學教學的論文10-19
數學教學論文11-06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04-16
數學情境教學論文10-08
關于數學教學的論文10-08
數學教育教學論文精選09-17
初中數學教學論文精選12-10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精選12-06
初中數學教學的論文08-26
小學數學的教學論文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