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數學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淺談數學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淺談數學教學反思1
通過數學教學使我深深體會到,以往的數學教學是把傳承知識作為主要目的,這種理念已遠遠不能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尤其是知識更新周期日益縮短的現代社會,學生強烈的求知欲、主動探索的精神、終身學習的愿望要比其獲得有限的知識更有價值。為了適應新世紀的發展,真正進行素質教育,切實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我們必須讓教學活起來。教法要活,學法更要活。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我們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模式。
新課程標準的出現,正是配合當前落實素質教育的關鍵環節,是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深化和飛躍。新課程標準旨在建立一種促進學生發展、反映未來社會需要、體現素質教育精神的數學課程體系。要使該教材真正實施到位,必須建立一種符合學生自主發展、融入社會生活、面向學生生活實踐、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精神的教學方法,而這樣的教學方法的實施應體現開放式教學。
一、把社會作為學生學習數學的大課堂
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數學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教學中,應探索與構建生活數學的教學體系。引導學生把課堂所學的知識和方法,運用到生活實踐中;讓學生在社會生活中學習數學,讓學生在解訣問題中鞏固學到的數學知識;鼓勵學生把生活中碰到的實際問題帶進課堂,嘗試著用數學方法來解決。這既是數學學習的價值體現,又有利于培養學生初步的創新能力。如第二冊“元、角、分”的教學,結合教材中的實踐活動,我創設了“小小百貨商店”的情景:把學生的文具、日常生活用品、水果、小玩具等標上價錢。學生四人一組進行買賣商品的模擬活動,讓其中的一人當售貨員,其他的同學當顧客,“顧客”要把選中的商品的價錢準備好再交給“售貨員”,若給的錢數不對,其他同學要指出,角色要互換。然后,我拿著一支標價9元7角4分,讓學生進一步思考:你若想賣這支筆打算怎樣付錢?有幾種不同的付錢方法?同學們情緒高漲,紛紛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學習元、角、分的知識,而且還培養了學生實際運用知識的能力。
二、給學生創設自由開放的課堂空間,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1、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主關系,使學主放膽交流,敢于創新
新課程標準認為:數學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是課堂氣氛的調節者,在課堂教學中,為了營造學生自主發展的課堂氛圍,教師應以平等的態度去熱愛、信任、尊重每位學生,滿足學生的發表欲、表現欲,鼓勵學生大膽創新。
教學中,只有在民主、愉悅的課堂氣氛中,學生的學習才會熱情高漲,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才會更高。可見,創設民主和諧的心理環境和自主參與的教學情境,是學生主動創新的前提。在課堂上應給學生提供大量觀察、實驗、活動的機會,使教學更容易體現“提出問題——相互交流——匯報總結——鞏固、實踐”的開放式課堂教學模式。如,教學“8加幾”時,教師可先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用學習9加幾的方法來學習8加幾,讓學主觀察課件、擺小棒、討論,歸納出8加幾的計算方法,最后通過練習、游戲鞏固本節的內容。
2、創設民主開放的課堂,關注每一位學主的發展
新標準的理念是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因此教師應根據這一理念,精心設計教案、內容及練習,確實落實充分地尊重、關心每一位學生,使他們在課堂上都能生動活潑、健康發展。教材通過發現、探究及認知活動,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課堂中改被動學習為自主學習,改要我學習為我要學習,主動去發現數學問題,積極學習數學知識,探求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并在親身實踐中體驗數學。自由開放的課堂空間使學生保持愉快而興奮的心境,自主明確學習目標,大膽設想,積極地通過書本認證或相互認證自己的見解,尋求達到學習目標的方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
3、組織有趣操作,注重培養學主的語言表述和組織概括能力
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的操作與思維聯系起來,使新知識在操作中產生,創新意識在操作中萌發。通過動手,學生們發現自己也是一個創造者。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經常借用直觀演示、操作、組織游戲。故事導入等形式,營造富有情趣的教學氛圍,盡量給學生動手、動腦、動口以及合作的機會。顯而易見,這樣的教學活動,“不用揚鞭自奮蹄”,讓學生成為問題的探索者和解決者,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在探索知識過程中,學生同桌合作學習或小組合作學習。在合作學習中學生自由地發表自己的見解,聽取別人的見解,合理地補充、調整自己的觀點,達到較完美的認知狀態。如,教學“認識圖形”時,小組合作學習,不同的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得出長方體、正方體角的特征、邊的特征,通過相互交流、補充,就能較完整地歸納出長方形、正方體的特點。然后我讓學生動手拼一拼、拿一拿、摸一摸、猜一猜,進行多次的練習,整堂課氣氛十分活躍,通過游戲,在輕松、愉快、和諧的環境中,學生們學得很開心,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不但學得快,而且記得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教學中教師不僅注重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訓練,同時還關注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組織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這樣才能真正體現素質教育的現代教育觀。如教材中9加幾的這一節,例1式子旁的文字是用文字語言來描述運算方法,通過教師的教讀,學生齊讀,抽讀,同桌互讀,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的表述,然后在例2讓學生自己擺學具,在小組內互說運算方法,進而在例3和例4用填空的.方式,讓學生對運算方法用語言有條理地表述。從這些小細節里面,我深深明白了教材編寫者們的編寫理念,是要逐步培養學生的語言組織和歸納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意會與言傳的必要性,通過對知識的文字語言描述,同學們看法、思維交互推進,完善了自我認識。
4、建立多種評價方式,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學習中獲取成功的體驗
開放式的教學允許學生保留自己的不同觀點,對同一個問題,學生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每一個學生的觀點都是受尊重的。如,教學“認識圖形”時,在鞏固新知識的過程中,教師讓學生用不同形狀的學具擺出一個自己喜歡的圖形,兒童可以根據自己的不同情趣拼出不同的圖案,而每個學生所拼的圖案都是被認可的。
開放式的課堂不再以教師為唯一的評價主體,學生也成為了評價的主體,學生在評價別人的成功和被別人評價為成功的過程中滿足了好奇心,獲得了探求新知識的激勵。教師應發揮表揚的激勵功能,使學生樂于創新。在課堂中應巧妙運用激勵性言語,撩撥學生創新的欲望。如當某位同學提出創造性的解法時,就以他的姓氏命名為“X氏解法”,號召全班同學向他鼓掌,對他說“XXX,你真棒!”;當某位學生的創造性解法不夠成熟完善時,教師下課后和他一起探討;當學生的創造性解法明顯不對時,教師首先肯定他的創新意識,然后幫他分析錯誤的原因。我常用一些彩色的紙,剪成蘋果狀,一個蘋果上寫一個算式,然后請孩子們來,“摘蘋果”,如果孩子答對了,全班小朋友就對他說“對對對,這個蘋果屬于你。”如果答錯了,就對他說“錯錯錯,請你繼續再努力。”通過這些激勵性的語言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保護其創新的熱情。
總之,現代課堂教學不僅僅是讓學生取得一個裝知識的袋囊,而是從多方位、多角度促進學生全方面的發展。如何在教學中更好地應用開放式教學,如何為開放式教學提供更完整的理論體系,如何處理好開放式教學中“放”與“收”的關系,這些都是開放式教學在實施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然而教師在鉆研新教材,把握教學內容的前提下,適當地應用開放式教學,對于學生的自主發展、創新思維的培養、實踐能力的提高都將有較大的幫助,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有效途徑。
淺談數學教學反思2
作為一名高中數學教師來說不僅要上好每一堂課,還要對教材進行加工,對教學過程以及教學的結果進行反思。因為數學教育不僅僅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為關注結果是如何發生,發展的。
一、為什么要進行教學反思
1、什么是教學反思呢?教學反思是指“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反思性教學是西方一些發達國家的師范教育領域里興起并迅速向普教領域延伸的新的教學實踐和理論。也是近年來國外盛行的教學方法之一。現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張揚人的主體性,提倡個性的發展,充分發揮每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及特長,以期取得最大的效益和最高的發展。因此社會、學校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種要求不僅體現在對教師專業知識的追求上,更重要的體現在對教師的綜合素質,教學效益的要求上。
2、教學反思的意義:教學反思是一種非常有益的思維活動,它一方面是對自己在教學中的正確行為予以肯定,不斷地積累經驗;另一方面又是自己同自己“過不去”挑自己的刺,找出在教學實踐中與教學新理念不相吻合的甚至和教學新理念相違背的做法,進行自我批評,并且予以改正,通過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行為使自己以后的教學方法更加完美。一個教師要想成為一名優秀教師,除了具備一定的教學經驗外,還必須具備不斷反思的意識。一個教師不論其教學能力起點有多高,都有必要通過多種途徑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這樣做有利于提高教師的自我教學意識,增強自我評價、自我糾錯的能力,然后再回到實踐進行新的一輪反思,不斷循環,螺旋上升。另一方面通過對反思的探索,構建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對反思基本理念進行確認,將理論回歸實際。這樣才能使自己與時俱進;才能對自己提出更高更遠的目標,向教學藝術的殿堂邁進。
二、對數學概念的反思——學會數學的思考
對于學生來說,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目的是要學會數學的思考,用數學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對于教師來說,他還要從"教"的角度去看數學,他不僅要能“做”,還應當能夠教會別人去“做”,因此教師對教學概念的反思應當從邏輯的,歷史的,關系的等方面去展開。
以數列為例:從邏輯的角度看,數列的概念包含它的定義,表示方法,通向公式,分類,以及幾個特殊的數列,結合之前學習過的函數來說,它在某種程度上說,數列也是一類函數,當然也具有函數的相關性質,但不是全部。
從關系的角度來看,不僅數列的主要內容之間存在著種種實質性的聯系,數列與其他中學數學內容也有著密切的聯系.數列也就是定義在自然數集合上的函數。
三、對學數學的反思
對于在數學課堂每一位學生來說,他們的頭腦并不是一張白紙——對數學有著自己的認識和感受。教師不能把他們看著“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這些“空的容器”里“灌輸數學”這樣常常會進入誤區,因為師生之間在數學知識、數學活動經驗、興趣愛好、社會生活閱歷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這些差異使得他們對同一個教學活動的感覺通常是不一樣的。應該怎樣對學生進行教學,教師會說要因材施教.
可實際教學中,又用一樣的標準去衡量每一位學生,要求每一位學生都應該掌握哪些知識,要求每一位學生完成同樣難度的作業等等.每一位學生固有的素質,學習態度,學習能力都不一樣,對學習有余力的學生要幫助他們向更高層次邁進.平時布置作業時,讓優生做完書上的習題后,再加上兩三道有難度的題目,讓學生多多思考,提高思含量.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則要降低學習要求,努力達到基本要求。布置作業時,讓學困生,盡量完成書上的習題,課后習題不在家做,對于書上個別特別難的題目可以不做練習。
四、遵循教學反思的四個視角
第一是將自己的經歷融入教學過程之中。在教學過程之中,我們常常把自己學習數學的經歷作為選擇教學方法的一個重要參照,我們每一個人都做過學生,我們每一個人都學過數學,在學習過程中所品嘗過的喜怒哀樂,緊張,痛苦和歡樂的經歷對我們今天的學生仍有一定的啟迪.當然,我們已有的數學學習經歷還不夠給自己提供更多,更有價值,可用作反思的素材,那么我們可以“重新做一次學生”以學習者的身份從事一些探索性的活動,并有意識的對活動過程的有關行為做出反思。
第二是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將教學行為的本質在于使學生受益,教得好是為了促進學得好。在新課程實驗中,學習分段函數時,讓學生去了解出租汽車的出租費用,或家長工資中的扣稅標準,并寫出調查報告。在講習題時,當我們向學生介紹一些精巧奇妙的解法時,特別是一些奇思妙解時,學生表面上聽懂了,但當他自己解題時卻茫然失措.我們教師在備課時把要講的問題設計的十分精巧,連板書都設計好了,表面上看天衣無縫,其實,任何人都會遭遇失敗,教師把自己思維過程中失敗的部分隱瞞了,最有意義,最有啟發的東西抽掉了,學生除了贊嘆我們教師的高超的解題能力以外,又有什么收獲呢?所以貝爾納說“構成我們學習上最大障礙的是已知的東西,而不是未知的東西”。
第三就是要多與同事交流因為同事之間長期相處,彼此之間形成了可以討論教學問題的共同語言,溝通方式和寬松氛圍,便于展開有意義的討論。由于所處的教學環境相似,所面對的教學對象知識和能力水平相近,因此容易找到共同關注的教學問題展開對彼此都有成效的交流。交流的方式很多,比如:共同設計教學活動,相互聽課,做課后分析等等.交流的話題包括:我覺得這堂課的地方是……,我覺得這堂課糟糕的地方是……;這個地方的處理不知道怎么樣如果是你會怎么處理我本想在這里“放一放”學生,但怕收不回來,你覺得該怎么做我最怕遇到這種“意外”情況,但今天感覺處理得還可以,你覺得怎樣合作解決問題——共同從事教學設計,從設計的依據,出發點,到教學重心,基本教學過程,甚至富有創意的素材或問題.更為重要的是這樣的設計要為其后的教學反思留下空間.
第四就是善于利用參考資料,學習相關的數學教育理論,我們能夠對許多實踐中感到疑惑的現象做出解釋;能夠對存在與現象背后的問題有比較清楚的認識;能夠更加理智的看待自己和他人教學經驗;能夠更大限度的做出有效的教學決策。
淺談數學教學反思3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如果確實是在想找到培養和發展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確實是在想找到提高學生學習效果的有效辦法,那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學會教學反思,逐步完善自己的教學藝術,通過數學課堂教學的經驗,我認為數學教學反思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培養學生對“學”的反思
會解決問題是學生學好數學的必由之路,培養學生把解決問題后的反思應用到整個數學學習過程中形成解決問題后進行反思的習慣,養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對提高學生學習效果有積極的作用。培養學生對解決問題后的反思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培養學生反思解決問題的結構特征和解決過程,這樣可以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和創造性進而提高學生學習效果,既有深度,又有廣度。比如在完成解直角三角形“應用舉例”的5個例題后,啟發學生對5個題目的解題過程進行類比性反思,出示反思題目:請同學們再看看例題的解題過程,特別要注意在這些過程中相同方法的的歸納概括,通過類比反思你能發現什么?在教師的啟發下,同學們發現這幾個題目表面雖有不同之處,但卻有如下幾點相同:﹙1﹚它們都有一個實際問題作背景。﹙2﹚都用到了幾何知識。﹙3﹚都用到了銳角三角函數的定義。﹙4﹚都用到方程的知識。在此基礎上老師說:老師通過解這幾個題的過程獲得的反思與同學們相似。我的反思結論是它們都運用了同一個解題思維策略或同一個解題模式,就是實際問題幾何化,幾何問題方程化,而列方程的根據正好是剛學過的銳角三角函數的定義。通過對5個例題后的反思,學生對解決這類問題的思路更加清晰了,并對反思的.對象和方法有了一些體會。
(二)培養學生反思所解決問題的結論,并在反思過程中形成新的知識組快。
這樣可以提高學生數學思維的敏捷性和深刻性,并促進的遷移進而提高學生學習效果。例如:有這樣一個問題,AD是△ABC的高,AE是△ABC外接圓的直徑,則AB×AC﹦AE×AD,在證完題后,我啟發學生對題目本質特征進行反思,發現此題的圓可以不畫出來。因為任意三角形都有外接圓,其外接圓的直徑是客觀存在的,直徑的位置不一定要畫在如圖的位置,只要有三角形的外接圓的直徑出現,就應有上述結論。通過對題目本質的領悟,再用自己的語言對習題進行概述就得到了“任意三角形的兩邊、第三邊上的高和它的外接圓直徑四個量中任意知其中三個,就可以求得第四個”,通過對“三角形兩邊積等于外接圓直徑和第三邊上的高的積”的反思,學生形成了求任意三角形外接圓直徑的一種特殊方法性的知識組快。
(三)培養學生反思作業的解題過程,并作為作業之后的一個反思欄。
這樣能提高學生思維的批判性,進而提高學習效果,鼓勵學生結合解題后的反思,提出問題,并將其指定為反思內容之一,既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又能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教學情境,還能培養學生不斷探索的精神,從而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保護和培養。
二、強化教師對“教”的反思
教師要加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總結教學的得失與成敗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回顧、分析和審視,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自我監控的能力,才能不斷豐富自我素養,提升自我發展能力,進而完善教師藝術。教師對“教”的反思具體如下:
(一)教學活動的反思即備課階段的反思。
(二)教學過程中的反思。
(三)教學實踐后的反思。
總之,科學有效的反思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再創造的沃土和新型的學習方式,為學生和教師的學習注入了活力,適應了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師生將自己的反思互相交流,進一步和諧,融洽了師生關系,激發了教師與學生合作探求知識的愿望,構建師生互動機制,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完善教師教學藝術,為師生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淺談數學教學反思4
數學是一門十分嚴謹的學科,我們教師在教學中,往往由于過于注重教學邏輯和知識的傳授,而導致課堂氣氛壓抑,學生乏味無趣,教學效果低下。可是必須要切實上好一節好的數學課,讓學生聽得趣味、學得簡便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教師在課堂的開頭導入十分重要的事情。如果課堂的開頭導入好了,就能高度激發學生的求知學習興趣,到達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使整個課堂十分的活躍。那么怎樣導入才能到達這樣的效果呢?
我認為數學課的導入最好是走近小學生的生活,從他們身邊的一些事例出發,或者設置一些題型、或引用一些數字、或改編一些趣味的數學故事,然后進行教學,學生易于理解、并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高,能使整個課堂教學效果異常好。我校開展學科教學公開課,我們有幸聽了宋小平教師的一節數學課,她精彩的導入一下子把學生興趣激發起來。本來是上一節枯燥的數學課,卻讓她用優美自然的語言把學生帶入一個神奇的境界。整節課學生自始至終情緒高漲,解決問題有針對性,解決了問題又有成就感,教學效果相當好,同時也使整個課堂十分活躍,教學效果也很好。課堂氣氛寬松,不知不覺一節課下了,教學任務圓滿完成了,學生學習熱情也很高。
我們的數學源于生活用于豐富多彩的生活,或許不一樣的'教師有不一樣的數學導入方法,有善于設疑者、有喜于歸納者、有慣于直奔主題者……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學數學最終還要回歸到生活中去,用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越接近我們的實際生活,學生就越容易理解和理解,當然我們的教學效果就越好,學生也能夠對數學產生更大的樂趣。解決實際問題不再是教師主宰、學生跟著教師走,而應是關注學生的一言一語,把自我視為學生中的一員,這樣,根據學生自主學習的情景,隨時調整問題解決的教學過程,設計和組織后續的教學活動,有效地促進數學問題教學改革與創新,提高小學生問題解決的質量,使其理論價值和應用價值得到充分發揮。
淺談數學教學反思5
初中數學新課程已實施了多年,已逐步走入了新課程的軌道。教師們更新理念,積極探索、勇于實驗,數學課堂教學發生了可喜的變化:如學生主動地開展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在新課程改革的實施過程中,一線教師作為課程的建設者、教學的研究者在課堂教學探究活動中面對學生的變化、課程變化、教學形式的變化,考試變化中有著太多的疑問、太多的困惑。這幾年來我一直從事初中數學教學工作,現將我在新課程改革實驗中的一些嘗試、實踐和與其他教師交流過程中的一些體會,產生如下一些反思:
一、教學中的可喜變化
1.學生更喜歡數學了
新課程重視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比傳統教材關注學生的興趣與經驗,更關注學生的現實世界,將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的“自我需求”,密切與學生生活及現代社會、科技發展相聯系,引導學生親身體驗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課堂呈現勃勃生機,教學方式靈活多樣,師生之間平等交流、共同學習的民主關系逐步形成,學生更喜歡數學了。
2.教師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對每位教師來說,既是一種嚴峻的挑戰,也是不可多得的一次機遇,教師是新課程的開發者,是“用教科書教,而不是教教科書”,重新認識、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師們迫切更新理念,提高整體素質,重研討、重實踐、重反思、重互助的新型教研氛圍蔚然成風,新課改有力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
二、教學中的困惑與思考
1.課堂變“集市”,教學過于追求“情境化”
教學情境的創設是引發學生主動學習的啟動環節,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有目的此創設教學環境,不僅可使學生掌握知識、技能,更能激活學生的問題意識,生動形象的數學問題與認知結構中的經驗發生聯系。部分教師在教學中過于追求情境化,“上游樂場分組玩”、“上街買東西”,單純用“生活化”、“活動情趣化”沖淡了“數學味”,忽略了數學本身具有的魅力。新教材提倡設置問題情境、活動情境、故事情境、競爭情境等,但教師不能簡單化機械理解新課程理念和教學方法。“境由心造”——富于時代氣息的情境的設置只有在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及認知規律的前提下,學生才能學會從數學角度觀察事物和思考問題,真正由情感體驗激發有效的數學認知活動。
2.教師由“獨奏者”過渡到“伴奏者”角色錯位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教師的教學方式發生了變化。
有些教師常講“我們要蹲下來與學生對話”,如果是平等的,有必要蹲下來嗎?部分教師常重教案的精心設計,注重從如何教的層面考慮,照“案”宣科時,更關注的是教學進度和當堂的教學效果,忽略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和“做數學”的過程,置學習過程中的“想不到”于不顧,只是形式上的牽著學生去合作、探究,不愿放手讓學生去體驗問題、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淡化探索,重模仿,教師實質上還是“解題的指導者”,走出了新課程倡導的學生是探索知識的“主動建構者”的意境。
3.分組合作學習、討論“熱鬧”充當新課改“標簽”
學生是否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活動,樂于與他人合作交流是新課程教學中評價一個學生的重要指標,但評價要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尤其是定性部分更要關注學生是否真的有效參與、獨立思考,真正獲得解決問題的策略與方法。部分教師刻意追求上課氣氛熱鬧,笑聲越多越好,小組討論流于形式,討論問題數學思維層次低,指向不明,為討論而討論,以問代講,“雙向交流”太多太濫,教學出現盲目性、隨意性,教學過程匆忙零亂,缺乏整體性。課堂教學貫穿新課程理念必須重視“三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學科基本思想方法,重視教學目標多元化: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4.電腦代替“人腦”,鼠標代替粉筆
計算機輔助教學作為現代化教學手段能處理好靜與動、局部與整體、快與慢的關系,適時選取有探索意義的課件和內容能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提高興趣,擴大知識的信息量,啟迪思維,提高效率。有的教師整天忙于制作的課件只是課本搬家,替代了小黑板,有的數學課應用多媒體手段,視聽圖畫晃動頻繁,學生眼花繚亂,僅僅讓五彩繽紛的圖畫增強學生的感官刺激,課件只是一種點綴,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培養和理性思考。教師應把現代化教學手段與傳統的教學手段(教具、學具、黑板)結合起來,優勢互補方能使教學手段整體優化。
5.“課堂教學反思”≠“反思型教師”
常有教師專心課堂教學后記,把教師本人的教學實施過程與教學設計比較,描述課堂中出現的異常與教學目標的狀況差異以及今后需改善之處的一些經驗與教訓,把課后體會混同于教學反思,其實這只是教學反思的一個方面,有專家提出“反思就是行為主體對自身、對實踐活動過程及相關的主體認識的再認識”。可喜的是不少教師以研究者的心態置身于教學情境中。尚需明確的是:真正反思,不僅要對我們采取的那些教育或教學行為進行批判性的思考,而且要對支配這些行為的潛在的`教學觀念進行重新認識。本次課改也是教育思想的“啟蒙運動”,教師不再是“習題的講解者”,作為課程的建設者的教師案桌上除了數學習題集,還應添置的是理念和理論。
6.評價的多樣化與呈現形式與中考指向“短路”
新課標指出:“評價的方式應多樣化,可將考試、課題活動、撰寫論文、小組活動、自我評價及日常觀察等多種方法結合”。數學學習評價多樣化,評價形式要求通過評分+評語形式呈現,而現實的升學壓力和功利性,教師忽視了對學生基本素養的培養,“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怎么教”,“不考,不教”成為課堂主旋律,更關注中考命題走向、題型分值,而對全新的中考命題新框架、新思路、新亮點,部分教師只能“摸著石頭過河”,缺泛細致深入的專業化研究。
隨著20xx年新課程標準的頒布,一輪新的課改又要開始了。我知道,課改的精神、理念要轉化為實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精研、精思,方能曉其義,識其神。深入開展對新課程的研討交流,讓課堂教學與研究“共生互補”的同時,不僅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行為,而且要從主體認識上找根源,樹立“問題意識”,積極實踐,找差距,找問題,找不足,進一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素質,真正走進初中數學新課程,為實現新課程的理想而努力。
淺談數學教學反思6
隨著教學改革不斷深入,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學生數學閱讀理解本事的重要性。鍛煉學生閱讀理解本事,能夠減少學生大腦加工數學概念、作業題目意思出現理解錯誤的概率,提高學生隨機應變理解知識點的水平,發展學生數學綜合本事。本文根據小學生理解力發展水平,簡要闡述了提高小學生數學閱讀的方法。數學閱讀理解本事的提高,有時候比數學計算對學生生活幫忙更大。數學閱讀本事是一種理解知識的本事,不僅僅體此刻理解數學作業題目的本事,也體此刻理解數學知識潛在表達的含義本事,減少學生死記硬背、套公式的學習誤區,讓學生融入到數學當中,跟隨課本的介紹和教師引導,學會“理解數學”。
一、小學數學教學閱讀理解的意義
數學除了具有計算意義的符號,也包含很多語言知識。提高小學生數學閱讀本事,是為小學生終生學習打下基礎。一切知識都離不開文字的傳遞過程,在學習知識文化時,閱讀理解在知識傳遞過程占了很重要的地位。例如:教師解釋“加法”的意義,加法是將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數或者量合在一齊,變成一個數或者量的計算過程。這些涉及數學本質的概念知識就需要學生有比較好的理解力,才能在課堂上理解數學表達的含義。異常是小學生智力發育不均衡階段,不能對學生進行簡單的劃分,認為每一個學生都不需要數學閱讀本事鍛煉,就能理解數學表達的意思。簡單粗暴對那些閱讀理解本事發育較慢的學生給予“笨”的評價,會消耗掉學生學習數學的進取性。
二、強化小學數學閱讀的方法
(一)提高教師對數學閱讀的認識
傳統小學數學教育一向圍繞計算展開教學活動,學生的數學閱讀本事沒有得到開發,這種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數學綜合水平的發展。教師應提高對數學教學閱讀理解的認識,根據小學生的心理活動,在教學活動中加入語言閱讀理解的教學資料,教育學生學會信息加工、信息篩選、信息重新組合,提高學生學習本事。例如:在學習四年級的條形統計圖知識時,除了教給學生認識統計圖,繪畫統計圖本事之外,還要注重對概念和方法的教育,不能將知識單純的變為計算和繪圖,這會脫離實際生活。當教師讓學生畫出一個統計三個蘋果、兩個梨子的統計圖時,要引導學生觀察統計圖所表達的含義,學會用語言表達統計圖的內涵。教師應科學的看待學生的閱讀本事,在數學課堂上適時加入閱讀訓練資料,讓每一個學生數學水平得到提高。
(二)使用科學的方法提高學生數學閱讀水平
數學閱讀教學資料不像語文教學資料一樣貼近生活,數學閱讀教學更專注數學知識,顯得專業性比較強。學生在學習數學閱讀時,一般是根據教師的教學活動和課本知識點介紹,才能理解書本和教師講述的含義,所以,教師在教學當中對于數學概念,要咬文嚼字、圈點化批,逐字逐句教會學生數學語言想要表達的知識資料。例如:在學習除法時,教師說將6個蘋果平均放在2個盤子里面,必須要重點講解什么是“平均”,因為,不是每一個學生都能立即明白“平均”所表達的含義,異常是小學語言本事發育較慢的男孩子,他們對語言的理解本事和成人不一樣,應多理解智力處于發展當中的孩子。教師能夠根據小學生智力發育特點,使用學生能夠理解的.方法講述題目的意思,能夠帶六個蘋果兩個盤子,向學生演示平均分配蘋果的過程,讓學生明白每個盤子放3個蘋果是“平均”,其他的方式都是“不平均”,使用直觀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能夠理解題目中的意思。
(三)師生互動創設多彩的數學閱讀環境
現代教學一向提倡教學質量,主張以學生為課堂的主體,拓展學生的思維本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采用多種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采用繪畫幾何圖形、線段圖形、數量關系式模式,增強學生思維的敏感性,從多個方面激發學生潛在閱讀本事。閱讀教學活動中,語文教學能夠有生活經驗這個切入點,讓學生在閱讀時就能在頭腦中構成一幅畫面,數學教學也能夠借助這種經驗,增加學生生活中數學經驗。數學課堂能夠經過做游戲的方式,幫忙學生理解數學“加減乘除”的含義。例如:教師能夠組織學生做活動,將學生分成小組,拿著課本中的題目,讓學生經過活動表達出課本題目的意思。教師問學生3個學生加2個學生是什么意思,學生經過5人一組,表達出課本中文字所表達的含義,有效提高學生閱讀本事。教師詢問學生:6個人除以2是多少個人?學生迅速組成3人一組,經過游戲過程提高學生對數學本事,能讓學生學會多角度解決問題,每一個孩子思考問題方式不一樣,同一種方式不能奏效,使用另一種方式學生或許就能融入學習當中,提高數學成績。
三、小學數學閱讀對學生數學本事培養的好處
提高小學生數學閱讀本事,能夠提高學生整體思維本事,提高學生對數學課本和題目的理解本事,減少學生概念題、確定題、操作題、應用題丟分情景,提高學生綜合成績。閱讀本事的提高,是一種改變學生思維的過程。很多小學生表示題目會做,可是在看題時,不明白為什么馬馬虎虎、走馬觀花的看錯了題目,原因就是學生閱讀本事不高,根據自我以往經驗理解題目意思,導致出現各種粗心大意的事情。閱讀本事的提高,能有效提高學生的隨機應變的本事,讓學生能根據自我所看到的文字,很快明白題目的要求,理解知識點資料。結束語提高學生數學理解本事,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減少學生在文字加工過程中,題目意思的曲解和錯解概率,幫忙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建立學習數學的信心,讓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有進取的情感體驗。
淺談數學教學反思7
一方面,有助于我們在新課程改革環境中更深入研究數學教學.當代國內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師即研究者”.教學反思中的“反思”,從本質上來說,就是教師的一種經常的、貫穿始終的對教學活動中各種現象進行檢查、分析、反饋、調節,使整個教學活動日趨優化的過程.這無疑會促進教師關注自己的教學行為,深入地開展教學研究活動.
作為一種學習方式,研究性學習成為時下教學界研究的熱點之一.近幾年,有部分中學開展數學“研究性學習成果”的展示活動;許多教學雜志也刊登了很多關于研究性學習的文章……可見,各地普遍重視研究性學習,需要我們深入、細致的探討.
另一方面,有助于我們在新課程改革下實踐教學智慧.教學的復雜性決定了它不是教師展現知識、演練技藝的過程,而是教師實踐智慧的過程.我在初登教壇時,為了教好數學課,經常通過多講定理、多做習題,但往往學生理解不深刻,不能真正地掌握.通過反思我意識到人的認識是從感性到理性發展的,那么知識的掌握也應該遵循這樣的規律.
一、對理論、專業基礎和日常教學行為方面的反思
數學老師要進行教學反思,固然依賴于自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積累起來的經驗,但是僅僅停留在經驗的認識上是遠遠不夠的,因為教學是一種復雜的社會運動,對教學行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數學知識的教學理論和專業學識為基礎.
1。轉變數學教學理念
教學理念是教學行為的理論支點.新課程背景下,數學教師應該經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學行為,及時更新教學理念.新的教學理念認為:課程是教師、學生、教材、環境四個因素的整合.教學是一種對話、一種溝通、一種合作共建,而這樣的教學所蘊含的課堂文化,有著鮮明的和諧、民主、平等色彩.那么,在教學中如何體現新的教學理念呢?答案是要在教與學的交互活動中,不斷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習慣,提高他們獨立思考、創新思維的'能力.
2。豐富數學專業知識
學科專業知識對于新課程的實施以及開展教學反思至關重要.數學教師如何提高專業修養、豐富專業知識呢?關鍵是多研讀數學名著、數學學術論文、數學著作等.閱讀這些具有較高學術價值的名著,不但可以提高專業素質,而且還具有分析史料、推理證明以及論斷評價等研究方法.
3。對日常教學行為質疑和追問
新課程與舊課程的最大不同就是呈現出許多不確定的因素.過去,教材統一、標準統一、考試統一,數學教師可以依賴一本教科書、一本教學參考書等“走向學生”;而新課程在教學目標、教學結果、個性化教育課程的綜合性等方面都出現了不確定性,要求教師“帶著學生走向教材”.這就需要教師對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手段的創新、課程資源的選用、課堂模式的轉變、自主學習機會的提供、考試與評價方式的更新等方面多加追問和思考.唯有對日常教學行為的質疑和追問,課改理念才能在實踐中體現,教學活動才能在實踐中革故鼎新.
二、教學基本策略的反思
1、數學課案例研究
“所謂案例,其實就是在真實的教育教學情境中發生的典型事例,是圍繞事件而展開的故事,是對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學過程中發生的這樣或那樣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現出來,并對此進行分析、探討.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來源有三個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課堂,并從自己大量的教學實踐中積累一定的案例;而是觀察別人的課堂,從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時注意搜集書面材料中的案例.
2、數學課的聽課活動
聽課作為一種教育研究方式,是一個涉及課堂全方位的、內涵較豐富的活動.特別是同事互相聽課、不含有考核或權威指導成分,自由度較大,通過相互觀察、切磋和批判性對話,有助于提高教學水平.
聽課者對課堂中的教師和學生進行細致的觀察,留下詳細、具體的聽課記錄,并做了評課,課后,再與授課教師及時進行交流、分析,推動教學策略的改進,這在無形中會促進數學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的提升.
3、課后小結與反思筆記
課后小結與反思筆記,及時把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感觸、思考或困惑及時記錄下來,以便重新審核自己的教學行為.新課程下,以數學學科來說,其實平常數學教學中需要教師課后小結、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總之,雖然新課程下關于數學教師教學反思的研究,目前還是個新課題.許多的反思問題都還需要我們進一步深入探索.但數學教學反思對數學教師的成長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是數學教師實現自我發展的有效途徑,也是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新的嘗試,它會促使數學教師成長為新時期研究型、復合型的教師。
淺談數學教學反思8
教學活動是師生雙邊的活動,它是以教材為中心,教師教的活動和學生學的活動的相互作用,使學生獲取數學知識、技能和能力,發展學生思維品質,培養創新意識,并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教育改革中教師是關鍵,學生是主體。同時,教師能力的提高及學生能力的提高,都是在實踐的探究中逐步確立。由此可見,教師與學生要想發展,必須要將實踐與探究融為一體,使之成為促進師生發展、能力不斷提升的過程,而反思則是將二者有效結合。那么應從哪些方面實現師生互動的反思模式構建呢?
一、要求做好課堂簡要摘記
當前,老師講學生聽已成了教學中最普遍的方法。而要學生對教學的內容進行反思,聽是遠遠不夠的。要反思,就要有內容。所以學生就要先進行課堂簡要摘記。課堂簡要摘記給學生提供了反思的依據。學生也能從課堂簡要摘記中更好的體驗課堂所學習的內容,學生的學習活動也成了有目標,有策略的主體行為,可促使老師和學生進行探索性,研究性的活動。有利于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個人體驗,提高個人的創造力,所以課堂簡要摘記是學生進行反思的重要環節。
二、指導學生掌握反思的方法
課堂教學是開展反思性學習的主渠道。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從多方位、多角度進行反思性的學習。學生的實踐反思,可以是對自身的認識進行反思。具體有以下五種方法:
1。在解決問題中反思,掌握方法:解題是學習數學的必經之路,學生解決問題時,往往缺乏對解題過程的反思,沒有對解題過程進行提煉和概括,只是為完成任務而解題,導致解題質量不高,效率低下。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整理思維過程,確定解題關鍵,回顧解題思路,概括解題方法,使解題的過程清晰、思維條理化、精確化和概括化。
2。在集體討論中反思,形成概念:“活動是感知的源泉,是思維發展的基礎”。每個人都以自己的經驗為背景來建構對事物的理解,所以認識相對有限。學生通過集體討論和交流,可以了解同伴的理解,有利于豐富自己的思考方法,反思自己的思考過程,增強遷移能力。概念形成的關鍵是重視意義建構過程,而不僅僅是單調記憶,所以要注重引導學生通過集體討論、爭辯,來促進個人反思,實現自我創新。
3。在回顧知識獲取時反思,提煉思想:在教學活動中,我們教師比較注重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通過操作實踐、合作探究,主動獲取知識。其實,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學生總是根據問題的具體情景來決定解題方法,這種方法受具體情景制約的,如果不對它進行提煉、概括,那么它的適用范圍就有局限,不易產生遷移。
因此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在獲取知識后反思學習過程,引導他們在思維策略上回顧總結,分析具體解答中包含的數學基本方法,并對具體的方法進行再加工,從中提煉出應用范圍廣泛的數學思想。
4。在分析解題方法中反思,體驗優勢:學生在解題時往往滿足于做出題目,而對自己的解題方法的優劣卻從來不加評價,作業中經常出現解題過程單一、思路狹窄、解法陳舊、邏輯混亂、敘述冗長、主次不分等不足,這是學生思維過程缺乏靈活性、批判性的表現,也是學生的`思維創造性水平不高的表現。因此,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分析解題方法的優劣,優化解題過程,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通過這一評價過程,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學生的思維逐漸朝著多開端、靈活、精細和新穎的方向發展,在對問題本質的認識不斷深化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以促使學生形成一個系統性強、相互聯系的數學認知結構。
5。在尋找錯誤成因中反思,享受成功:學生在學習基礎知識時往往不求甚解、粗心大意,忽視對結論的反思,滿足于一知半解,這是造成作業錯誤的重要原因。結果常常出現不符合實際,數據出錯等現象,特別是一些“隱性錯誤”發生頻率更高。因此教師應當結合學生作業中出現的錯誤,精心設計教學情境,幫助學生從基本概念、基礎知識的角度來剖析作業錯誤的原因,給學生提供一個對基礎知識、基本概念重新理解的機會,使學生在糾正作業錯誤的過程中掌握基礎知識,理解基本概念,指導學生自覺地檢驗結果,培養他們的反思能力。
三、從課后學習情況的反思及作業情況的自我反思中加強反思能力的培養
一節課下來,靜心沉思,抽些時間回顧所學的內容,摸索知識之間的一些規律和自己在知識點上有什么發現;解題的諸多誤區有無突破;啟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及時記下這些得失,并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舍。在作業中也要認真反思,尤其是在批改之后的作業,并要求學生仔細分析自己的對題和錯題,寫下自己的成功之處和不足之處,還可以寫下自己的新思路和自己的創新。
四、幫助學生提高反思效果
在經常引導學生反思時,如每次只是這樣簡單地做一做,學生很快就會有厭煩情緒,這就需要我們在每次引導學生這樣做的時候,給與其大量的鼓勵、啟示和評價,讓學生體會到自己這樣做的好處,使他們在這樣做的過程中,得到激勵和啟示,并在后面的學習中獲得成功。如:在平時,每次引導學生反思時,我都會大力表揚那些思考認真的同學,對一些同學能在反思的基礎上提出問題的,就引導大家都向他學習。我經常對學生說:只要是能在反思的情況下比以往有所進步,這就是最大的成功,那么這個學生就是一個勇士了,因為他已能戰勝困難,獲得勝利了。讓孩子們感到自己在不斷地反思后,能夠不斷地成功,能夠經常地、認真地反思,那么學生就會在反思中真正領悟生活和學習的思想、方法,優化自己的認知結構,發展思維能力,培養創新意識。
淺談數學教學反思9
摘 要:高中數學是檢驗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一門重要課程,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數學的教學觀念、教學目標、教學方式等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因此在新的時代背景下,要想提高高中數學教學質量,就要求教師對教學方式等進行不斷反思和創新,從而不斷地提升高中數學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高中數學教學;反思;探討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學理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對于高中數學教學也帶來了很大的影響,教師要想提高高中數學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熱情,就必須對高中數學教學過程進行很好的反思,提出有效的教學策略,這樣才能夠不斷提升高中數學教學質量。
一、教學觀念反思
隨著時代的發展,高中數學教學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教學過程中,逐漸從以教師為教學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教學中心,在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必須要正視這個教學潮流特點,實現教學觀念的轉變,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學會去思考,通過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和探索,從而幫助教師能夠在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做出科學合理的解釋,正確地認識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采取高效率的教學方式加以解決。
二、教學方式反思
教學方式是開展教學活動的重要途徑,在高中數學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教師必須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不斷更新教學方式,針對新的教育背景,將知識實現全面教育,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認識能力,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方式,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學會去創新,加強和教師之間的互動交流,認真和學生進行思想討論,這樣才能夠有效地提升高中數學教學的質量。
教師在選取適合高中數學的教學方式過程中,需要做好課前準備,根據所學習的不同內容,比如,理論性較強的概念學習、實踐性較強的空間圖形認識和學習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適合的教學方式,比如,對于實踐性較強的空間圖形認識和學習等教學指導過程中,可以以建模教學和學習方式來開展數學課堂教學活動,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必須要充分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無形中提高我國數學教學的質量。
三、學習方式反思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需要對課堂問題進行很好的回答,教師可以結合新的多媒體教學設備等對學生的.回答或者提出的問題進行很好的延伸和拓展,讓學生能夠主動去了解更多的語文知識和內容,比如,教師可以設置問題情境,讓學生充分地進入到情境中,然后進行思考,主動去探求問題的解決方式。對于一些學習較差的學生,也能夠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下不斷去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有助于改善學習現狀,這樣學生既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同時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滿足。
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需要經常進行反思,通過對教學方式、教學觀念、學習方式等進行反思,能夠幫助教師和學生認識到自己存在的不足,從而有助于進一步把握教學目標和學習目標,順應時代發展,逐漸提升高中數學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周忠良。淺談對高中數學教學的反思[J]。教育教學論壇,20xx(13):124-125.
淺談數學教學反思10
新的數學課程標準要求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的特點。不難看出,從小學數學過渡到初中數學,學習內容和方法,都是個轉折,尤其是數學思維上產生質的改變。很多初中學生很難快速地適應過來,很難改變以前的數學思維模式。尤其是在課改初期,很多教師的觀念和行為也是需要一個過程去熟悉和深入,這就顯得難免會有些力不從心。
下面讓我們一起討論一下初中課改數學學習下的分化反思。
(一)學習數學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原因
主要表現為學習目的不明確,不求上進,對數學學習失去興趣和信心,注意力分散,上課不認真聽講,思維反映遲慢,情緒消極,作業拖拉,敷衍了事,甚至出現抄襲現象;學習效率低下,學習成績差,考試作弊,違規違紀,對老師的批評和教育無動于衷,甚至產生逆反心理和對抗情緒,導致自暴自棄。缺乏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習意志薄弱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內在心理因素。對于初中學生來說,學習的積極性主要取決于學習興趣和克服學習困難的毅力。學習意志是為了實現學習目標而努力克服困難的心理活動,是學習能動性的重要體現。學習活動總是與不斷克服學習困難相聯系的,與小學階段的學習相比,初中數學難度加深,教學方式的變化也比較大,教師輔導減少,學生學習的獨立性增強。在中小銜接過程中有的'學生適應性強,有的學生適應性差,表現出學習情感脆弱、意志不夠堅強,抵制不了一些網絡游戲的影響。在學習中,一遇到困難和挫折就退縮,甚至喪失信心,導致學習成績下降。
(二)知識、技能掌握不牢,不系統,沒有形成較好的數學認知結構,不能為繼續學習提供必要的認知基礎相比小學數學而言,初中數學教材結構的邏輯性、系統性更強。首先表現在教材知識的銜接上,前面所學的知識往往是后邊學習的基礎;其次還表現在掌握數學知識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須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因此,如果學生對前面所學的內容達不到規定的要求,不能及時掌握知識,形成技能,就造成了連續學習過程中的薄弱環節,跟不上集體學習的進程,導致學習分化。
(三)思維過程、方式和學習方法不適應初中數學學習要求
初中階段是數學學習分化最明顯的階段。一個重要原因是初中階段數學課程對學生抽象邏輯思維能力要求有了明顯提高。而初中學生正處于由直觀形象思維為主向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過渡的又一個關鍵期,沒有形成比較成熟的抽象邏輯思維方式,而且學生個體差異也比較大,有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發展快一些,有的則慢一些,因此表現出數學學習接受能力的差異。除了年齡特征因素以外,更重要的是教師沒有很好地根據學生的實際和教學要求去組織教學活動,指導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促進學生抽象邏輯思維的發展,提高學習能力和學習適應性。初中數學出現了許多復雜的概念、公式、定理等。只靠機械的記憶和直觀思維是不能完成的。小學習題與例題基本相似,而中學的習題與例題相比變化較大,即使學生上課聽懂了,反應稍慢的同學課后仍不會做題。所以學生感到中學課程難度太大,稍一分心就不明白了。
針對以上對數學學習分化產生原因的分析,在教學中我們要注重研究控制數學學習分化教學對策,以下談談筆者在多年教學實踐中總結的控制數學學習分化的有效教學行為。
(一)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動力,學生如果能在學習數學中產生興趣,就會形成較強的求知欲,就能積極主動地學習。數學新課程標準更加重視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可以說,教學的最高境界就是讓學生始終保持學習數學的興趣。做到這一點,他的教學成績一定是正態分布的,如果說有一點分化的話,那也是向優秀的方向分化。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教學行為很多:1、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活動。2、備課時充分考慮數學學習困難生的需要,專為他們設計一些簡單問題(這里要防止優秀生“搶食”),并讓其體驗到成功的愉悅。3、充分認識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創設一個適度的學習競賽環境。4、發揮趣味數學的作用。5、提高教師自身的教學藝術等等。
(二)教會學生學習有一部分后進生在數學上費工夫不少,但學習成績總不理想,這是學習不適應性的重要表現之一。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學習指導,一方面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正確的數學學習觀念;另一方面是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學法指導和學習心理輔導。
(三)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加強抽象邏輯思維的訓練和培養。
要針對后進生抽象邏輯思維能力不適應數學學習的問題,從初一代數教學開始就加強抽象邏輯能力訓練,始終把教學過程設計成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探求知識的過程。這樣學生不僅學會了知識,還學到了數學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培養了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為進一步學習奠定較好的基礎。
在新課改理念下,實施素質教育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要積極實踐共同努力,切實把新課改理念落實到工作中去,為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做出自己的貢獻。
【淺談數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淺談初中數學教學反思11-12
淺談數學教學反思優秀06-29
淺談數學教學反思 精選15篇11-09
淺談數學教學反思(精選15篇)11-11
淺談數學教學反思 (15篇)11-07
淺談數學教學反思集合15篇11-11
淺談數學教學反思(通用15篇)11-12
淺談數學教學反思(合集15篇)11-10
淺談數學教學反思 合集15篇11-09
淺談數學教學反思(通用21篇)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