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
小論文欣賞11236:數學語言是一種由數學符號、數學術語和經過改造的自然語言組成的科學語言,是數學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即是對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因此,在教學中要營造和諧環境,讓學生“敢”表達;創造表達機會,讓學生“有”表達;適當有效引導,讓學生“會”表達;注重自我體驗,讓學生“樂”表達;采取各種形式,讓學生發展數學語言在操作中強化學生的數學語言。
一、創造發言的平臺,激發學生說的興趣
從學生進入小學課堂的第一節數學課開始,就可以通過師生互相介紹自己讓每個孩子發言了。讓每個孩子大聲地向小伙伴們介紹自己:“我叫***,今年幾歲,是**小學一年幾班的學生。”個別較活躍的學生還讓他們說說自己的學習理想、學習目標以及對集體的寄言等話題。通過這樣的訓練,讓孩子們第一次體驗到在集體中發言的樂趣,感受到在課堂上發言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是在班級同學和老師面前表現自己的好機會。
二、教師要用規范的語言,對學生施以良好的影響。
小學生具有較強的模仿能力,而且教師則是學生的第一模仿對象。數學語言的特征要求教師要用準確規范,嚴謹簡約的`教學語言進行數學語言的教學。教師的言語和行動,是一種不可估量的無形教材。數學語言是最精確的,在這個方面教師的語言應做表率,教師的語言應力求用詞準確、簡明扼要、條理清楚、前后連貫、邏輯性強。數學語言規范的教師他的學生表達能力也較強,表達也較準確、清楚、簡練。通過教師語言的示范作用,對學生的初步邏輯思維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響。
三、在操作中強化學生的數學語言
操作是學生動手和動腦的協同活動,是培養和發展學生思維的有效手段,而語言是思維的外化,是思維的物質形式,知識的內化與相應的智力活動都必須在伴隨著語言表述的過程而內化,因此,在教學中要重視學生動手操作。在指導學生動手操作時,要注意多讓學生用數學語言有條理地敘述操作過程,表述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把動手操作、動腦理解、動口表達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促進感知有效地轉化為內部的智力活動,達到深化理解知識的目的。例如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 時,為了使學生透徹理解分數的概念和意義,可讓學生動手操作,通過“折、看、涂、想、說”進行。折:讓學生用一張紙折成均勻的四份;看:引導學生觀察①多種不同的分法;②一共分成幾份?③每一份的大小怎樣?涂:涂出四分之一、四分之二、四分之三;想:出示涂色的紙,思考怎樣用分數表示?說:讓學生用數學語言表述自己想的過程?分數的意義是怎樣表述的?等等。這樣,通過動手操作引發思維和用數學語言表達,不僅加深了對分數的意義的理解,還可以檢查學生掌握新知識的情況,同時也培養發展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四、持之以恒地對學生進行說話訓練。
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要抓住每一節課的每個教學環節,結合教學內容,有計劃、有目的、有意識地進行說話訓練,引導學生用數學的語言說算理,說思路,說解題過程,說操作過程,說分析過程。低年級可以要求學生先想后說,用完整的句子來表達。中年級可以要求學生有條理、連貫地表達自己的思維過程。如在應用題教學中,可以利用教具圖表直觀演示,訓練學生運用數學語言敘述應用題的條件、問題,分析思路和解題過程。通過讓學生口頭敘述解題思路,口頭敘述數量關系式,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又提高了解題能力,發展了思維的靈活性。高年級則可要求學生逐步運用數學語言準確、簡練且有根據地進行表述。通過訓練,不僅提高了學生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而且培養了學生思維的準確性。
總之,數學教學中要把握時機,適時為學生提供語言表達的機會,循循善誘,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運用能力,是學生養成科學使用數學語言的良好習慣。
【淺談小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