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數學課堂更有生活氣息
摘要:數學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課堂應該是貼近學生生活的,這就使得要讓生活走進數學課堂,讓數學課堂更富有生活氣息。我們可以讓學生觀察身邊的事物,再現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提煉現實生活情境,讓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感到生活與數學之間的聯系,體會到學習數學有趣、有用。
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非常重視數學知識的教學,而很少關注這些數學知識和學生的實際生活有哪些聯系。學生學會了數學知識,卻不會解決與之有關的實際問題,造成了知識學習和知識應用的脫節,感受不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這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很不利的。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滿著數學,正如《數學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數學教學應該從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數學活動經驗。”
基于以上理念,數學教學要密切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從現實中尋找學生學習的素材,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現實生活中。
一、導觀察身邊事物,讓學生感到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
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到處蘊含著數學問題。只要我們稍加留心觀察就會發現身邊到處都有數學,如果能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認知特點、心理特征等,結合教學內容,讓學生觀察身邊的事物,感受數學的存在魅力,他們必定會興趣大增,既而學習數學。例如,在教“我們的校園”時,我們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到校園里邊看、邊數、邊談話,結合具體事物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 教育 。通過這樣的教學活動,讓學生感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促使學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去發現許許多多的數學問題,
二、再現熟悉生活背景,讓學生感到學習數學很有趣
心 理學 研究表明:當學生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新教材更加關注學生的經驗和興趣,新知識的引入幾乎都是利用現實生活中的素材,而且圖文并茂,呈現方式豐富而開放。因此,教師要找準每節教材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切入點”,創設兩者相結合的情境導入新課,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參與的積極性。
例如教“認識物體和圖形”一課時,首先我用“變形金剛”這個學生非常熟悉的玩具引入課題,學生的積極性立刻被調動起來。接著,我給每一個學生一套立體圖形學具,學生接到后發現只不過是一些藥盒、易拉罐、皮球等,如此而已,有什么巧妙之處呢?學生的好奇心、探索欲更加強烈了。這時,我不急于講授新知識,只是引導學生像玩“變形金剛”那樣隨心所欲地在課桌上擺弄,看一看,摸一摸,看能發現什么。那場面可熱鬧了,學生們個個興致勃勃,爭先恐后地拼擺,課堂氣氛非常活躍,然后我再引導學生在小組、全班進行交流,介紹自己發現了什么。學生通過積極主動的參與,對不同形狀的物體的特點有了全面的了解。
又如教《認識人民幣》,一開始我用小朋友經常存錢的儲蓄罐引入并提問:“看到儲蓄罐你會想到什么?它有什么作用呢?當你把自己的零花錢慢慢變多的時候,你打算怎樣用他們?”之后,讓學生猜猜買這個儲蓄罐需要多少錢?由此引到人民幣的認識。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好動力,把兒童生活中的事物和數學聯系起來,引起學生濃厚的興趣,吸引學生,刺激學生的感官,啟迪學生的思維。再讓學生說說日常生活中,見過或用過哪些人民幣?列舉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錢?力圖從學生身邊的事例導入,聯系生活,貼近生活,從而縮短了學生與學習內容之間的距離,使之產生親切感,可以激發學生內在的情感體驗,讓學生感到生活有趣,數學真有趣。
三、提煉現實生活情境,讓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身邊
“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進行教學,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把生活經驗上升到數學知識”。布魯納說:“學習最好的興趣是對所學材料本身發生興趣。”一切 科學 知識都來自生活,受生活的啟迪。小學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在一定程度上,學生生活經驗是否豐富,將影響著學習的效果。因此,在教學時,教師要注重聯系學生實際,借助他們頭腦中已經積累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去學會思考數學問題,從而強化學生的數學意識,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
如教學《人民幣的認識》一課時,探索1元=10角小面額之間的關系,我創設了“好又多”超市這個學生經常去的場所,那里的“存包箱”需要投1元硬幣。教學時我先結合生活實際談話:“小朋友去過好又多超市嗎?老師明天準備去“好又多”超市購物,這里存包需要1元硬幣,可老師沒有1元硬幣,我只有許多1角硬幣,誰能幫幫老師嗎?給老師換一下硬幣。”然后讓學生用1元硬幣換1角的硬幣, 讓學生思考:1元硬幣可以換幾個1角硬幣?
又如教學“連加連減”時,我就創設了一個實際情境……與學生一起做開汽車的游戲。老師當司機,做開汽車動作,老師后面(也就是汽車)有四個學生。汽車啟動,老師問學生現在汽車上有幾個同學(4個)。教師報站名,停車,又上來幾個學生,汽車再啟動,老師問又上來幾個同學(3個),再問汽車上一共有幾個同學(7個)。又到一站,停車,下去了2個學生,老師問現在汽車上還有幾個同學(5個)。這樣抽象出算式4+3—2=5。游戲如此反復輪流做幾次,使每個學生都有參加的機會。這樣的教學讓數學貼近生活,學生就會真正體會到生活中充滿數學,感受到數學的真諦和價值。
四、解決生活實際問題。讓學生感到數學有用
“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學有用的數學。”但在以往教學中,教師非常重視數學知識的教學,而很少關注這些數學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哪些聯系。學生學會了數學知識,卻不會解決與之有關的實際問題,這就造成了知識學習與知識應用的脫節,學生感覺不到數學的作用。生活是學習數學的大課堂,是探索問題的廣闊空間,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是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因此,教師應努力提供讓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機會,引導他們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使其體驗到數學的價值。
例如,在學完“比較”這一內容后,讓學生找與其同歲的人,比自己高的人,比自己輕的人等,培養學生調查、交流、合作等各方面能力這樣不僅充分培養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又使他們充分認識到:學習是有用的。
教學《人民幣的認識》這課,認識了各種面值的人民幣,了解了元、角、分之間的關系之后,我創設小組購物的真實情境,讓課堂成為“購物超市”,課桌前擺放一些課前自己買來的一些真的學習用品,讓人人參與簡單的購物活動,一部分學生充當售貨員,另一部分學生充當顧客買東西,充分體驗如何取幣、付幣,學會與人合作,體驗1元錢可以購買不同的商品,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總之,教師應在數學教學中積極創造條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為學生創設生動有趣的生活問題情景來幫助學生學習,鼓勵學生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養成運用的態度觀察和分析周圍的事物,并學會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實際生活中嘗試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淺談數學課堂更有生活氣息】相關文章:
4.淺談超市數學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