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中綜合實踐能力培養策略論文
摘要:《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將數學實踐活動作為課程的加強內容,旨在通過實踐與綜合運用讓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靠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這一說法實質上強調了數學的學習不只是概念、法則、公式的掌握及熟練過程,更應該是實踐、探索的過程,要讓學生從具體的實踐中經歷數學的學習過程,培養數學意識,提高數學思維水平。動手實踐作為一種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它可以貫穿于數學學習的全過程,課前、課中、課后都可以依據具體的教學內容設計相宜的實踐活動,有利于培養實踐能力與創造意識。
關鍵詞:小學數學;培養;綜合
對小學數學而言,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尤為重要,五年多來,我就如何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以及如何上好小學數學實踐活動課,做了一些探索和嘗試,以下是我的幾點做法。
1培養學生的實踐興趣,使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
數學來源于社會,生活離不開數學,生活處處有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我們的數學教學要盡可能地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的情景,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動,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并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愿望。如:學習“一個數減去一個略小于整百整千數的速算”時,我創設了“商店購物”的真實情景。小明和爸爸帶了300元去買自行車。若買一種195元的,他需要支付兩張100元的人民幣,還應該找回5元,這時還剩105元;若買298元的,需要支付三張100元的人民幣,還應找回2元,還剩2元……這樣通過購物付錢時“付整找零”活動,學生悟出了一個數減去一個略小于整百整千數的速算方法,領略了它的優越性。同時還可以體會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從而產生了學習的興趣和積極參加實踐活動的愿望。
2開展好小組交流活動,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創新意識
在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由于每一個兒童的生活條件、家庭背景、心理水平、思維方式不相同,因此我們在上課時不能過分強求一致;允許每一個兒童用自己不同的思維方式去學習數學。我越來越認識到,開展好小組交流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相互交流中,他們深刻反思、取長補短,能夠非常好的把學生的聰明才智展示出來。
3重視操作指導,發展學生思維
操作是一個手、眼、腦等多種器官協作的活動。我在教學中首先培養學生的積極主動的學習精神,在對學生的操作指導時,同樣要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使學生獲取大量感性認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求知欲。其次,小學生由于受年齡的限制,缺乏操作意識,因此在操作之前,應引導學生弄清楚,操作要解決什么問題,達到怎樣地效果。如:在學習圓柱體的表面積時,如果只讓學生觀察圓柱體的.模型,分析組成圓柱體的各部分,分別求出各部分的面積,繼而求出圓柱體的表面積。那么學生會有所顧慮,不知圓柱體的側面積怎么求。為此,可以創設以下情景,引導學生解決問題。給學生提供長方形的硬紙,進行如下操作:每一個學生拿一張長方形的硬紙,先將其卷成筒,再把它展開。將這個過程反復操作幾次,通過觀察,讓學生思考總結出“圓柱體的側面積展開是長方形(正方形),它的長是圓柱的底面周長,寬是圓柱的高”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得出側面積的計算公式,從而形成圓柱體表面積計算的整體認識。經過老師的指導,學生操作的思維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4積極探索,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小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解決實際問題的實踐活動顯得尤為重要。如:在學習了求平均數之后,就讓學生算一下自己家養的雞每只平均多重,每只平均消耗飼料多少;除去成本養一只雞能掙多少錢。將三個數據與其他同學家的作比較,看能發現什么問題;根據計算向爸媽提出自己的建議:從而使學生體會到了數學問題的生活化。能夠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中輕松愉快地學習。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促進了數學教材教法的改進,提高了數學教學質量。開展數學實踐課,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自己身邊的生活問題,而且還能弘揚學生的主體精神,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個性和諧發展。在以后的教學中,這種學習方法會越來越受到學生的喜愛的,而且我也會逐漸完善它,要把它的優點全部發揮出來。
【小學數學中綜合實踐能力培養策略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