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論文
一、在備課中體現心理健康教育
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備教材和教法,而且還要備學生,要以學生會有什么樣的問題,什么樣的反應,學生需要什么為中心來設計教案,聯系學生實際,挖掘出各種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結合點、切入點。實現這一點,就等于為“心理健康教育在數學教學中的滲透”打下了堅實可行的基礎。那么如何挖掘數學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點呢?心理健康教育其實是蘊涵在生活中的教育,它與生活的方方面面緊密相關。因此,只要我們充分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帶著新的眼光和思路認真研讀教材,并結合學生自身的特點和出現的心理問題,便可從數學教學中挖掘出有價值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如我們在教《工作總量、時間和效率的關系》時,可聯系學生中出現的懶惰問題,可選用學生自己每天做作業的總量、時間、效率的計算實例,可加入對不同人一天工作總量、時間、效率的'計算,從而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改變做事拖拉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以興趣問題為切入點,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內驅力
在初中數學教材中,有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在教學中挖掘教材,有機地利用它們對學生進行積極心理教育,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初二數學“無理數”的教學中,可以介紹古希臘畢達哥拉斯學派的貢獻及其弟子希勃索斯的命運等相關的數學史。再如:初三數學的“圓”一節中,我們可以組織討論“車輪為何做成圓形”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總結答案,比直接的、空洞的說教“一中同長”要有力得多。我們還可以聯系到祖沖之生平以及他們對圓周率的計算,介紹我國的這項令世人矚目的數學成就,激發他們的民族自豪感。教學中滲透數學的發展變遷,對拓展學生視野,培養民族精神,提高學習積極性都是大有裨益的。根據初中生的年齡特點,普遍具有好奇心。學生往往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求知欲比較強。教師要在課堂活動中創設情境,提供機會,啟發引導學生獲得學習的成功,增強學習興趣和信心。心理健康教育同樣水到渠成地獲得良好效果。
三、培養學生敢于質疑,不盲目崇拜的健康心態
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對于初中生來說,課堂上難免有許多疑惑或困難:包括一些不太容易理解的概念、復雜的公式、抽象的符號以及難懂的邏輯推理,因此不少學生在數學學習時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在教學中,我牢牢抓住這些時機,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品質。如在教學《平面圖形》時,大膽讓學生獨立完成將多邊形分割成三角形的任務。“你能不能把多邊形分割成三角形。”組織小組討論,學生經過討論,暢所欲言。有的同學用了好多種方法分割三角形,也有的同學分成了很多三角形。由于多種結論的產生,學生產生質疑:這些方法是不是都正確?哪種方法最好呢?分割的三角形太多有沒有用?這樣,完全放手讓學生選擇自己的方法,情緒高漲,同時也發現很多規律。
四、維持課堂中學生的良好心理狀態
心理狀態是個體在一定時間內心理活動相對穩定的狀況與水平。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心理狀態是直接影響其學習效率和課堂心理氣氛的重要條件。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觀察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自覺激發學生良好心理狀態,有意識消除不良心理狀態。首先,教師應從學生非言語行為中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即從學生在課堂學習時的表情、目光、動作、姿勢等方面,觀察、了解其心理狀態。其次,教師應滿腔熱情地激發學生產生和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如教師一句熱情而富有鼓勵性的話,一個親切而信任的目光,都可能引起學生的興奮感、愉快感、責任感,產生積極的心理狀態。再次,課堂教學中要不斷消除和克服學生學習中出現的不良心理狀態,如把問題交給學生解決,表揚和鼓勵回答問題的學生以消除學生的自卑心理;讓“活躍分子”示范活動,帶動全體同學參與以克服學困生的恐懼心理等。健康的課堂學習氛圍,能給學生創造愿意學習、樂于學習、勤于學習的環境,能幫助學生愉快地適應學習環境,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從而使學生都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
五、利用教師的言行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發言,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使其學會悅納自我,從而增強自信。對于有心理問題的學生,教師要用積極的情感和真誠的愛心去感染和打動他們,選擇難度適當的問題讓他們解決,要善于挖掘他們的優點,適時加以表揚,緩解他們的心理壓力,消除他們的不良情緒,讓他們伴隨著快樂的情感體驗來參與學習過程,提高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劉彩霞.初中數學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J].中學教學參考,2011,(22).
【初中數學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