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電大會計畢業論文:談創新教育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
在數學教學中,應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為學生創設的空間,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通過培養學生的直覺思維能力和求異思維能力,讓學生形成多維型的思維方式。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電大會計畢業論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摘要:本文從創新教育原則、教師創新意識的體現、學習動機和興趣的誘發、學生主體性的體現、思維的培養、動手操作這六個方面來談談創新教育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數學教學;課堂學習;創新教育
科技是社會生產發展的重要力量,創新是科技發展的源動力。江**主席說:“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經濟競爭就是科技競爭,也就是創新能力的競爭。 創新是人類發展的永恒主題,而教育是培養創新人才的基本途徑。要把最好的教育給我們的孩子,那么,這“最好的教育”就是要去培養人才以及創新,這就要求我們要重視教育的創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是教與學的統一。如何在小學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引導學生主動地學習數學,是當前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對于學生來說,通過學生的創新學習和教育,隨著他們認識能力的增長,情感體驗控制能力的加強,學生的能動性、創造性和自主性在不斷提高,來達到小學數學中的一個學習的目標和能力培養。因此,在小學數學中創新教育的應用也占了比較顯著的地位。
1 數學教學中要堅持創新教育的原則
1.1 自主性原則
自主性原則是指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自主性得到體現,去主動積極的學習;通過理解和運用所學的知識,而不是死記硬背、生吞活剝。學生是教育教學活動的主體,因此,學生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的發揮是教學成功的必要條件。學習過程是學生運用已有知識進行智力加工的過程,學生只有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才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理解和掌握知識。學生在是受教育者,但他們是教育的對象;學生只有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體現出自主性的原則,才能真正自覺地獲取知識和實現發展。
1.2 探索性原則
探索性原則,是指教育教學活動為學生創設探索情境,提出探索性問題來培養學生探索精神。學生在教師的引道下通過教育教學活動中不斷地探索,讓學生從探索過程中掌握知識。在教學活動中使用“發現”、“探索”及歸納推理的學習方法以改變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方法。為了讓學生去探索知識和學習,采用了創設探索情境、提出探索性問題的教學方法,把知識內容進行整合,用積極的提問和討論方式讓學生發表個人想法和意見。
1.3 開放性原則
開放性原則是指在教育教學教程中,所有的教育教學活動要面向全體師生和現代社會,勇于面對國內外一切最新的教育理論和成功的教育經驗。開放的目的就是教育資源得到最優化配置,從而促進教育活動的發展。
1.4啟發性原則
啟發性原則是指在教學工作中教師應該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根據學生已經的知識經驗,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獨立思考去掌握知識,并發展能力。孔子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就是啟發性原則的來源。現代教育中的“授之以漁”就是這一教育原則的最好解釋。
1.5民主性原則
民主性原則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一種民主、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圍。這種氛圍,更有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和教學效果的提高。傳統的師生關系是教師怎樣說,學生就怎樣做,不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長期以來,給學生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的正常發展。在實際教學中,要注意了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法的綜合運用,從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出發,不盲目的以教師為中心。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各抒已見,取長補短。在生活中,做到轉變角色,不再把他們當學生看待,與學生成為朋友,平等地交換意見,從一個側面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1.6 因材施教原則
這是我國社會主義學校教育的目的任務所決定的。我們中小學要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就必須向學生既實施全面發展的教育,又盡可能地發展每個學生各自的個性特長。 教學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關注學生存在個別差異,進行因材施教。這是一個重要的客觀的實際,學生在先天的因素、后天環境的不同影響下,會表現出不同水平的差異,這就必須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進行有區別的教學。
2 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首要條件是數學教師的創新意識體現
意識決定行動,只有教師具備創新意識,才能從在教學思想和方法上出現創新,確立創新性教學原則,才能積極主動地為培養出創造性人才。因此,教師注重到自己創新意識,學會轉變教育教學理念,積極學習新理念去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即:教師的角色是調動學生的思維和主動性、積極性。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的組織者、幫助者和引導者,所以根據學生的認知發展,創設情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在教學中要盡量做到:不代替學生能夠自出摸索出來的成果;不暗示學生能獨立發現的知識。讓學生在生活學習中成長,多給學生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獲得成功的體驗,培養他們的自信心。要因材施教,分層次分階段設計教學目標,讓每一個學生的才華得到充分的體現。
3 誘發學習動機和興趣是引導學生自主創新學習的前提
動機是推動人們進行活動的內部動力,是引起人創新的內部驅力,它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對學習保持長久的興趣和增強其創作性。為此,教師要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可加強師生關系的交流,使之“尊其師信其道”,激發學習興趣;教學中可對提出的問題留“尾巴”,讓學生對問題產生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可插講有關的奇人趣事激發學習興趣等等。
4 堅持教學民主,創設愉悅的教學氛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民主的師生關系,能滿足學生表現的欲望的同時還能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維持學生創造的渴求。學生在民主和諧的氣氛中學習,思維始終處于積極活躍狀態,才能去提出發現問題和提出疑問,勇于創新。學生是學習任務的接受者,發現問題的探索者,知識信息的反饋者,學習目標的實現者,他們理應是課堂教學的主人。在教學中,教師要創設一種能讓學生和諧愉悅地學習的教學氛圍。如,教學“梯形的面積公式”的推導時,先引導學生回顧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有意滲透轉化思想,借以暗示梯形的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接著教師用溫和的語氣對他們說:今天這節課,就請大家來當老師,用我們學過的方法推導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看誰的方法最新穎,獨特,有創造性。聽了這些,學生們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了,他們作為一名學習的主人來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去。因為有了舊知識的積累,學生們更加大膽地展開了想象,進行創新。用梯形拼出了長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甚至正方形。還有的用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出了平行四邊形。從而得出了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這節課幾乎完全放手,學生們就能在和諧的師生關系中完成了認知過程,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體。
5 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活躍的思維
學習興趣是學生認知事物的一種心理傾向,能讓他們有選擇地、積極愉悅地學習。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是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是推動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動力。在教學時,努力創設有趣的情境,把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作為教學活動的切入點,使學生迅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激發學生的學習數學興趣也要注意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年齡的水平對學習興趣的影響。例如,在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一課時,這樣引入,猴王為小猴分餅。它把一張圓餅平均分成了4分,取出一份分給猴一,猴二很調皮說,我要吃兩份。猴王說好吧!就把這張餅平均分成了8份,取出了2份分給了猴二 ,猴三看見了著急了,說,我要吃的比猴二多一份,猴王無奈,只好重新分餅,這回,它把餅平均分成了12份,取出了其中的3份給了猴三,猴三高高興興的跑到一邊吃起來。故事講完,提問:同學們你們說它們誰吃得多?通過這段生動有趣的故事,就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過來了,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新知識學習中。積極開動腦筋、觀察、分析,發現這三個分數相等,最終探索出分數的基本性質。
6 動手操作,開啟創新
思維基于動手。動手操作可以使學生通過具體操作獲得感性認識,為學生提供直觀的經驗。小學生正處于具體形象思維逐步向抽象邏輯思維的過度的時期,不易理解和掌握數學概念、定理、法則等抽象的內容等。因此,教學過中,參與直觀演示、動手操作,使學生獲得直接的體驗和經驗,在頭腦中形成豐富的表象,加強他們對抽象的數學知識的理解。
7 總結
在數學教學中,應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為學生創設的空間,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通過培養學生的直覺思維能力和求異思維能力,讓學生形成多維型的思維方式。創新就是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使學生善于創新,樂于創新。激發學生的創造欲望,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讓學生對知識能夠融匯貫通。創新教育在小學數學中的作用不容小視,應大力推行和實施小學數學的創新教育,促進小學數學的快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衛國,盧江.小學數學教材教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2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 [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07
[3]張菊英.認知心理學在概念教學中的運用[J] .小學各科教與學,2009.08:27-30
[4]研制組.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1~2.
【電大會計畢業論文:談創新教育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相關文章:
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創新教育03-20
談模糊數學在員工績效評估中的應用03-19
談門禁系統在地鐵中的應用03-20
談建筑施工中樁基的應用03-18
談QuartusI在教學中的應用03-18
談初中數學教學中的素質教育11-24
現代教育技術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的方式分析03-22
談公允價值在我國會計中的應用及影響03-18
新媒體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探究畢業論文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