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教學在高中數學中的運用
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也是時代賦予教師的新的責任,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數學探究性教學運用的論文范文,歡迎閱讀查看。
新課改在轉變學生學習方式上的一個重要舉措就是強調教學探究。所謂教學探究就是指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積極主動、相對獨立地圍繞某個數學問題,自主探究、學習的過程,這個過程包括:觀察分析數學事實,提出有意義的數學問題,猜想、探求適當的數學結論或規律,并給出解釋或證明等。我們在新課程的教學中應力求讓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探究,以使學生獲得理智和情感的體驗、知識的建構及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切實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本文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如何在數學教學中進行數學探究活動。
一、重視定義、概念的探究教學,養成探究的習慣
教材中的數學定義、概念是數學的精髓、靈魂,是對數學現象的高度抽象與概括,只有正確地理解定義、概念,而不是死記硬背,并對其形成的過程和本質進行探究,才將有助于掌握和運用。
案例1:在映射概念的教學中,教師可通過提出以下問題實施探究(也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去發現并提出問題):
1)集合A中的每個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像嗎?
2)集合A中的不同元素在集合B中的像是否相同?
3)集合B中的每個元素在集合A中都有原像嗎?
解決了上述問題,學生不僅把握了映射的本質(即多對一或一對一的對應),同時對函數概念的認識也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案例2:北師大版數學必修1教材中在講述函數的奇偶性時給出了如下的定義:
一般地,圖像關于原點對稱的函數叫奇函數,圖像關于y軸對稱的函數叫偶函數。教學中教師可以以奇偶函數的定義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展開以下問題的探究:
1)奇函數f(x)為什么滿足f(-x)=-f(x),偶函數f(x)為什么滿足f(-x)=f(x)?
2)奇函數、偶函數的定義域有何特征?
3)f(0)=0與f(x)為奇函數有何關系?
4)既是奇函數又是偶函數的函數存在嗎?存在多少個?試舉例說明。
5)奇函數、偶函數的單調性有何特征?等等。
通過師生互動、學生探究不難解決上述問題,這樣學生對于奇、偶函數就有了比較深刻的理解。
數學教材中有諸多的定義、概念,這是學生進行數學探究的重要載體,即時進行數學探究,可以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探究習慣。
二、重視例題和習題的探究教學,促進數學思維遷移
教材中的例題和習題對數學問題的解決起著示范和啟迪的作用,因而例、習題的教學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環節。縱觀當前的課堂教學多是“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這制約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及個性品質的培養,如果在例題和習題教學的一些主要環節上,創設情景,有的放矢地將例、習題設計成探究問題進行課堂教學,并對學生的做法進行歸類分析,從單一的求解過程提升到類型問題的思考方法和步驟,則可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以及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靈活駕馭新問題的能力,更大限度地發揮例題和習題的問題探究效能。
案例3:北師大版數學必修5的第一章第四節“數列在日常經濟生活中的應用”中,涉及到“分期付款模型”問題。
小華準備購買一臺售價為5000元的電腦,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并在一年內將款全部還清。商場提出的付款方式為:
購買后2個月第一次付款,再過兩個月第2次付款……購買后12個月第6次付款,每次付款金額相同,約定月利率為0.8%,每月利息按復利計算。求小華每期付的金額是多少?
在師生共同分析并解決此題后,教師可引導學生做如下探究:
1)本題可否通過構建數列模型來解決?事實上,只要設第n次還款后還欠款元,則=5000(1+0.8%)2-,(1+0.8%)2-x,由遞推關系求出通項并由條件知=0即得,此解法從本質上體現了數列思想的運用。
2)還有其他解法嗎?如假設小華每期還款x元,則第一次還款x元,其實質不僅還了x元,而且將還x元再其后10個月的利息也還了,因此相當于還了x(1+0.8%)10元,于是得方程x(1+0.8%)10+x(1+0.8%)8+…+x(1+0.8%)+x=5000(1+0.8%)12,等等。
3)按課本第35頁給出的思考交流進行探究。
4)在例3中,指出月利率按復利計算,如果要求月利率按單利計算,結果又如何呢?這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問題,其問題主要表現在:每期還的x元是還本金呢?還是還利息呢?如果本金、利息一起還,那么x元中多少還本金?解決上述問題不僅有趣,而且能力要求較高,充分展示了數列在日常經濟生活中的應用。
案例4:北師大版數學必修5中第二章解三角形,第57頁習題2-2,B組第2題:圓內接四邊形ABCD的邊長分別AB=2,BC=6,CD=DA=4,求四邊形ABCD的面積。這是2001年安徽省文科的一道高考題,學生首先想到的是連AC或BD,利用余弦定理和面積公式得之,接著教師可引導學生繼續探究:
1)計算四邊形面積常用的方法是什么?(割補法)。以上我們采用了割法,可否采用補法呢?(補成三角形,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質求解)。
2)問題中給出的四個數據很特別,結合圓內接四邊形的性質,你能簡解嗎?(在BC上取點E,使BE=2,則可證明三角形CDE是正三角形,從而C=60°,不僅簡捷,而且明快!)。
3)對此教師還可進一步提出問題:圓內接四邊形的面積的表示式具有如此優美的形式,那么對任意四邊形當己知四邊長時可否求其面積?(不能)。需要增添什么條件?(對角之和或其他條件)。又如何計算其面積呢?此問題可作為課內探究的延伸,讓有興趣的學生在課外探究。
例題和習題教學是學生學會思考、養成良好解題習慣的主要途徑。實踐表明,教師直接傳授給學生的技巧,往往難以被靈活運用,而教師摒棄代庖,引導學生不滿足于一得之見,設置航標,積極探究,是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的重要舉措。
在探究活動中,學生的心智充分地參與,激發興趣,開發智力,能有效地培養獨立思考能力,提高數學思維品質。
三、重視教材中“探究”素材的教學,培養學生探究能力
新課程教材區別于大綱版的一大亮點就是增加一定數量的探究素材,開辟了諸如“思考交流”、“閱讀材料”、“課題學習”、“信息技術應用”等拓展性欄目,并獨立地設置了“探究活動”,為有興趣、有特長、有能力的學生提供了探究的空間。教學中教師應有選擇地利用這一亮點引導學生開展數學探究,使課內探究自然而然地延伸到課外,達到課內探究與課外探究有機結合的日的。如北師大版數學必修3第二章《算法初步》中第87頁的“閱讀材料”(物不知數)就是一個很好的探究課題,材料給學生明確提出了三個探究問題,通過探究,一方面豐富了知識、提高了能力,另一方面也使學生領略到我國古代數學家的聰明才智。又如本章第115頁的“課題學習”,這是對本章第二節所涉及內容的補充與提高,同樣指出了需要探宄的三個問題,并且通過引入了二進制明確了問題的答案,從而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美之所在。教材中的探究素材是數學探究不可多得的資源,教師要給予充分地利用,不能以時間緊、內容多為理由而放棄對此的探究,這將讓學生失去對諸多富有思想和人文價值的問題的探究機會,不僅偏離了新教材編寫的初衷,也不符合新課程的理念,當然,這種探究應當切合學生實際,量力而行,不能花費學生太多的精力。
四、結語
“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波利亞語)。這正是數學探究的價值所在。在數學探究中,教師應成為探究課題的創造者,為指導學生進行數學探究做好充分準備,并積累指導學生進行數學探究的資源。在課堂教學中,堂堂搞探究是不可能的,事實上,一個學期能有幾節就不錯了,但經常地每節課有那么一小段探究還是必要的,且不可為探究而探究。需要指出的是,探究學習不存在固定的路徑,也不宜一味地探尋和研究其程序和模式,關鍵在于對其精神實質的領悟,也許學生的探究成果有時顯得簡單或幼稚,甚至有錯,這并無大礙,重要的是學生能從現有的知識水平出發,通過不斷探索,去體驗數學探究過程中執著、不畏艱難、富有理智的創造性思考,培養一種科學探究、實事求是的精神,這正是數學探究所具有的獨特的育人功能和魅力之所在。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蔡旺慶.探究式教學的理論、實踐與案例[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5.
【探究性教學在高中數學中的運用】相關文章:
探究性教學在高中數學中的運用論文10-01
性教學在高中數學中的運用10-26
高中物理教學中探究性學習的作用與運用論文10-15
高中數學解題教學中構造方法的運用07-14
淺談教學在高中數學課堂中的運用10-15
錯題本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論文09-23
高中數學教學中積極心理暗示的運用08-23
高中數學教學中多媒體的有效運用探析論文06-27
研究性學習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論文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