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教學反思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教學反思已經成為了教師自我教學行為反省、自我教學方式矯正和不斷提高知識素養、教學水平的重要過程。教學反思即是教師通過對自己教學活動過程的理性觀察和教學結果的宏觀判斷,查漏補缺,及時矯正,從而提高其教學能力及課堂效率的活動。從事初中數學教育多年,認為要想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就必須在每一節課,或是每一段時間的教育和學習后,針對教學現象和教學結果,對自己的教學過程進行深刻的自我反思。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育質量;課堂設計
目前,中學大部分的教師都來自師范學校,他們接受了一般教學理論和技巧的培養,經歷了短暫的實習,一畢業就承擔起了繁重的教育任務,由于受到各個方面因素的制約,很難將自己學到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結合,教學單調而常規,疲于應付。久而久之,實踐和理論的嚴重脫軌導致教師演變成了操作性的教師,依賴固有經驗教學,日復一日,缺乏對教學的診斷、調整和糾錯的能力,很難滿足當今教育改革的需要。而解決這一問題最簡單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進行教學反思,讓教師接受“再教育”,形成反思的意識,提高對教學問題的敏感度,從而養成自覺反思的行為習慣,掙脫束縛,常教常新,從操作型教師走向學者型教師,提高教學能力和教學質量。
一、對數學觀的反思
要反思數學觀,首先要認識數學。數學是什么?在我們日常的教育工作中,鮮有教師會對這個問題進行有意識的、認真的思考,也不一定能夠做出明確的解答,但是在我們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數學觀作為教學行為的指導思想,直接影響著教學活動的實踐和效果。數學教師的數學觀,不僅直接影響他在教學中的設計思想,在講授中敘述方法和對學生的評價,而且在和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的小細節中,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數學觀的形成。所以,一名數學教師,他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反思并樹立正確的數學觀,積極主動地將現實教學中靜態的、片面的、機械的反映論數學觀轉變成為動態的、全面的、辯證的模式論數學觀。
二、對教育觀的反思
不同的數學觀導致不同的教學觀。傳統的教學模式中,“一言堂”確立了教師權威的地位,在教學中,眼中、心中無學生,只是機械地進行知識的講解,嚴重地忽略了學生的主體認知性;“滿堂灌”,將學生視為接受知識的容器,只關注學生對于知識、技能的掌握,而忽略學生對數學的全方位認識以及對數學價值的體驗。久而久之,造成了學生學習的懶惰和麻木,不愛問、不想問、不敢問,不知道問什么,思維被束縛,創造性被禁錮,最終造就的高分低能者。所以,作為一名合格的數學教師,除了有正確的數學觀,還要建立現代的數學教學觀:以學生為本,一方面關注學生的現在,培養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和創造性,擺正學生的主體地位,愛護并尊重學生,不單純依靠分數衡量學生的好壞,正視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從而提高教學的'質量;另一方面關注學生的將來,除了傳授知識、技能之外,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探索數學發展過程,發現學習數學科學的方法,體驗數學精神,從而養成數學思想,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問題,用數學的頭腦思考、分析、解決問題,讓學生終身受益,這才是真正意義上提高了數學的教學質量。
三、對教學過程的反思
1.反思備課
備課是上好一節課的關鍵和前提,所以,要提高數學課堂的質量,就必須要對備課有充分的認識和反思。精彩的課堂,需要有充分的備課,就像動聽的歌曲,要有唯美的詞曲,就像感人的戲劇,要有動人的劇本一樣。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很多教師對于備課的認識不足:有的教師認為教材簡單,沒有備課的必要。殊不知,教材雖看似簡單,但內涵和外延都很豐富,需要教師幫學生深入地探索和挖掘,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智力發展方面也有質的飛躍;有的教師認為備課費時費力,不如多看寫教案書,摘抄備課就行了。這樣雖然也汲取了很多優秀的案例和經驗,但是一味地模仿,對于課堂上活生生的學生來說,并不一定實用。所以只能是借鑒,而不能代替自己的思考、創新和實踐。有的教師覺得年年教,年年寫,沒必要,就一直沿用舊的備課案例;有的教師只是圖省事兒,就在書上圈圈點點,就算備課了等。所以,教師一定要反思自己的備課觀,重新認識備課的功能和重要性,轉變思想,才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
2.反思課堂設計
課堂設計是教師在研讀教材、積累資料、了解學生情況的基礎上對于教學目標、內容、教學方式的設計和制訂。而課堂設計反思是對教學過程的一個“思想彩排”,是對教學各個環節的計劃性和必然性的思考和衡量。它包括對教學目標的反思,對學生特征了解的反思,對組織教學內容的反思,對師生合作互動的反思,對課堂問題和問法的反思等等,是教師不斷提高自己的有效途徑,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前提。
總之,教學反思是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一種行動研究法,是教師增強教學動力的工具。它不僅能提高數學教學質量,還能將教師發展和學生發展相統一。
【初中數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1.初中數學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