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數據時代中國出版集團數字化轉型的思考和探索
解釋一: 數字化就是將許多復雜多變的信息轉變為可以度量的數字、數據,再以這些數字、數據建立起適當的數字化模型,把它們轉變為一系列二進制代碼,引入計算機內部,進行統一處理,這就是數字化的基本過程。解釋二:數字化將任何連續變化的輸入如圖畫的線條或聲音信號轉化為一串分離的單元,在計算機中用0和1表示。通常用模數轉換器執行這個轉換。
摘要:隨著大數據技術的發展,大數據的應用正滲透到各行各業,出版業也不例外。本文首先簡要介紹了大數據、大數據分析技術的定義,及其對出版業的影響,進而以中國出版集團為例,分析了集團當前數字化轉型的的現狀,最后結合歐美傳統出版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案例,提出了自己對集團數字化轉型的思考和建議。
關鍵詞:大數據;數字化轉型;中國出版集團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物聯網和云計算等技術的發展,數據以令人驚詫的速度加速累積。2012 年2月13 日,美國《紐約時報》宣稱,人類已經到達了“大數據時代”。大數據的開發與利用已經滲透到社會各行各業。2015年4月9日,《關于推動傳統出版和新興出版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出臺,該意見為推動傳統出版影響力向網絡空間延伸,實現傳統出版和新興出版融合發展指明了方向。對于出版集團而言,如何挖掘利用大數據這座“金礦”,來實現傳統內容和數字技術的融合,用平臺思維助力數字化轉型值得研究和深思。
一、大數據和大數據分析
今日,對于大數據的概念,學術界還沒有完全公認的定義。維基百科對大數據的定義為“無法在一定時間內用常規軟件工具對其內容進行抓取、管理和處理的數據集合”;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這樣定義大數據,“由科學儀器、傳感設備、互聯網交易、電子郵件、音視頻軟件、網絡點擊流等多種數據源生成的大規模、多元化、復雜、長期的分布式數據集”。從以上定義可見,大數據是計算機技術和計算機運用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是繼云計算、物聯網之后的新技術變革,這一技術必將驅動互聯網時代的創新與升級。而大數據技術有效發揮價值的途徑則是大數據分析。
大數據分析(Big Data Analytics,簡稱BDA)包括對大數據的采集、恢復、存儲、管理和挖掘,它通過分發、知識共享等手段最終實現對決策的支持,其實大數據分析就是通過定量分析等方法從海量數據中提取出價值,來揭示一種規律或趨勢。大數據具有海量、多樣和復雜的特性,要從其中獲取所需的有用信息,就必須通過先進的技術手段對其進行整理、歸納、分析和整合,實現數據的互聯互通,進而發現海量數據之下隱藏的規律和價值,順利“打撈”數據為我所用。
二、大數據技術對出版業的啟示
在傳統出版和數字出版融合的當下,大數據對轉型之中的出版業具有相當高的商業價值。通過大數據分析技術,出版企業可以整合各方數據并挖掘各方數據之間的關聯,鎖定目標用戶和市場,掌握出版物研發生產的規律性,從傳統的生產銷售企業逐步轉型為平臺型的內容提供商。具體而言,大數據及其分析技術對出版企業的作用體現在以下方面:
1、優化選題。出版企業通過對自我數據的分析,以及對競爭對手細分市場的數據發掘,可以更為準確地把握本企業的市場占有率和相關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將定量分析從傳統的出版之后前置到選題策劃階段,為優化選題打好基礎。例如,出版企業可與電商平臺合作,分析特定年齡段讀者的用戶數據:地域分布、搜索習慣、瀏覽歷史和購買記錄等,從中發掘用戶潛在的閱讀需求,結合出版企業實際,從這些數據分析中篩選出有價值的作為選題開發的思路,從而提高選題的精準度。
2、提高出版物質量。出版物質量是出版企業的生命線,傳統出版中,出版物質量由編輯和校對環節來保證;大數據時代,出版企業可以應用大數據分析技術,搭建在線編輯平臺,實行機器自動過濾,人員協同審核編輯,建立漸趨完善的新型出版物質量保障體系。目前,一些出版企業已經開始嘗試應用大數據技術探索在線編輯業務。如鳳凰出版傳媒集團的“零距離編校系統”,這個平臺會產生編輯對稿件的修改記錄、編輯與專家的溝通記錄和封面的設計修改記錄等一系列數據。出版集團通過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以此給編輯提供最好的問題解決建議,從而使編輯可以有針對性地應對。
3、激活“沉睡”數據。如前所述,出版企業經過多年經營,已經累積了海量數據,但是,這些數據大多數“沉睡”在出版企業的閉環之中,未能發揮出最大價值。大數據技術正擅長從雜亂無章的海量數據中進行梳理抓取,分析讀者的閱讀取向和購買習慣,幫助企業基于用戶體驗開發出多樣化、個性化的新形態出版物。
4、精準營銷。傳統出版中,出版企業的營銷目標是促成交易,使銷售額最大化,對用戶的體驗并不關注。但在互聯網時代,閱讀的碎片化、個性化趨勢讓用戶體驗越來越重要,出版企業需要盡可能感知用戶的喜好、訴求,只有這樣,才能推出具有關注度、參與度和滿意度的出版物。通過大數據技術,出版企業可以整合用戶的碎片信息,通過相關計算把握用戶的具體組成和各個階段受眾的心理需要,并重新調整營銷手段,以此來有針對性地提供服務,增加消費者的黏合度,實現精準營銷。
三、中國出版集團的數字化轉型現狀
中國出版集團(以下簡稱“集團”)成立于2002年4月9日,目前是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大眾出版和專業出版集團。集團自2008年以來連續六年入選“中國文化企業30強”,在全國文化企業中名列前茅。近年來,伴隨著企業轉型,集團還陸續設立了中版集團數字傳媒公司、中版數字設備有限公司等面向數字出版業務的企業。
目前,中國出版集團的數字化探索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制定規劃,協調發展。戰略層面上,集團制定了數字化轉型的五年發展規劃,計劃建立國內領先的內容資源總庫、內容投送平臺和產品服務平臺。集團積極布局數字出版,并要求顯著提升數字出版的收益和收入。執行層面上,集團總部是管理中心、規劃中心和決策中心,各所屬單位是生產中心和研發中心,是主體;集團數字傳媒公司負責商業模式的探索和建立。
2、編制標準,打好基礎。針對數字產品格式混雜、標準不一和難以共享的現狀,集團制定了《中國出版集團公司數字化標準規范》,對集團數字內容資源的上繳、入庫、存儲和電子書制作過程中的元數據內容、制作格式、內容標準、電子書標識、電子書流通和銷售方面進行規劃,形成集團內數字化內容的統一規范、與市場接軌的數據、格式和運營等數字化標準體系。
3、抓好資源,打好基礎。集團制定了《中國出版集團數字資源管理辦法》,啟動“中國出版集團數字資源總庫”的建設。該總庫計劃將集團公司歷年來優秀的出版資源進行數字化、格式化入庫存儲,按照“一次制作,多元發布”的原則,實現內容的深度開發和多維應用。集團通過規范的整理、編目和格式轉換等手段,實現內容標準化輸入、存儲和組織,借助相關軟件實現產品的多媒體呈現。同時,結合后端發布渠道,集團可以實現各種格式文檔按照需求進行多種方式輸出,為傳統出版、數字印刷、移動閱讀和網絡閱讀等應用提供內容支持。
中國出版集團目前在數字化轉型上已經取得不少成果。在內容平臺建設方面:集團開通了中國數字出版網(大佳網),作為集團數字化內容投送和營運平臺,逐步實現集團各個平臺的互聯互通、社區自助出版;商務印書館的“辭書語料庫”和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的“百科術語庫”則通過先進的自動化技術對數據庫資源進行整理和標注。在業務轉型方面:集團積極進行傳統出版和數字技術的融合,如人民音樂出版社的“音樂數字平臺”,通過聽、寫、看和學打通數字化轉型之路。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以“中國大百科全書數字版及應用平臺”為契機,通過建立數字化編纂、發布平臺和提供知識服務來實現轉型。在出版服務轉型方面:中國圖書進出口公司打造“易閱通國際平臺”,這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國際數字資源交易和服務平臺,該平臺力求打通國內數字資源的國際傳播之路。
四、對中國出版集團深入轉型的猜想和建議
對傳統出版企業而言,數字化轉型的困難不是政策、資金的支持,也不是數字技術的運用,而是傳統內容和數字技術的真正融合――將傳統優勢資源變為數據集合,開發新形態的出版物,提高產品附加值,實現銷售最大化。我國傳統出版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開始得并不晚,但是很多出版企業在投入大量資源建立數字出版部門并運行一段時間之后,卻往往陷入傳統編印發部門和數字部門之間“無共鳴,無反應”的尷尬境地。在大數據時代下,在出版改革繼續深入之際,出版企業不妨借鑒歐美傳統企業在應用大數據技術方面的經驗。結合歐美傳統出版企業大數據應用案例,筆者談一談個人對集團下一步數字化轉型的看法和建議。
1、利用大數據技術增加內容平臺的含金量。大佳網作為集團數字化內容的投送和運營平臺,是集團數字化轉型的重要組成部分。大佳網定位于“精品閱讀平臺”。“精品”,顧名思義,是經過篩選后的優質內容,那么,這些優質的內容由誰來篩選,篩選的標準界定就成為需要重視的問題。從現有網站資源看,大佳網的圖書推薦仍由網站編輯完成。在大數據時代,這一單向推送的方式難以取得最佳效果,因為它忽略了用戶的體驗和感受,也就很難讓出版企業了解到用戶真正的需求。
考察歐美出版企業的內容平臺,可以發現大數據分析技術已經得到廣泛的應用。例如,美國著名出版商阿歇特、西蒙舒斯特和企鵝集團于2013年2月建立了一個新的網絡書店:書呆網。書呆網的核心是其圖書推薦平臺。它以圖書為中心,結合讀者的個性化體驗,利用機器學習和大數據技術幫助讀者找到下一本適合的圖書。書呆網還將大數據技術應用到圖書知識中,試圖模仿人們提出建議的方式,收集關于圖書的所有描述,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挖掘出圖書相關的重要主題,為讀者提供了一個強大的功能數據集。大佳網可以參考書呆網的圖書推薦平臺,利用大數據技術建立“精品人文書推薦”平臺,將瀏覽用戶、社區注冊用戶的數據,如圖書點擊率、頁面停留時間和搜索記錄等納入推薦指標,通過激勵用戶參與度來改善用戶體驗和鎖定用戶的特定需求。
2、進一步開發智能平臺。作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大眾出版和專業出版集團,中國出版集團具有無可比擬的傳統內容資源優勢。從集團數字出版的現狀中可以推導一個規律――傳統內容資源和數字化轉型呈正相關關系:擁有內容資源越多的企業,其數字化轉型越成功。
中國出版集團重金開發的“譯云平臺”,集“門戶網站”“找翻譯APP”“翻譯助手”“多語呼叫中心”“多語視頻會議系統”等多個產品為一體,初具智能學習平臺的雛形。筆者作為一個新用戶,對該平臺進行了初步體驗,發現“譯云平臺”界面親切友好,使用方便快捷,筆者還將其機器翻譯質量和百度翻譯、Google翻譯做了對比,結果如圖1:
圖1 譯云平臺、百度翻譯、Google翻譯的翻譯質量對比
可見,該平臺的機器翻譯質量不低于百度與Google,甚至更為準確。通過搭建智能平臺,出版企業可以整合線上與線下資源,通過合適的商業模式將內容資源優勢轉化為數據資源優勢,并且向行業外輻射。出版企業不僅通過銷售產品獲利,還通過提供有質量的內容服務獲利。
3、大力推進數字營銷工作。數字營銷平臺的一般構成如圖2。集團在網站平臺、社區平臺和微平臺的搭建上已經有明顯進展,但銷售線索管理平臺和市場營銷平臺則是短板。再以“譯云平臺”為例,該平臺的社區論壇帖子的平均點擊率約為20,相對于平臺的高質量,這一低點擊率實在是缺憾。如果集團有完善的市場營銷平臺,結合近期《復仇者聯盟2》翻譯質量低下的新聞進行事件營銷,或抓住公眾關注翻譯品質的契機,及時推出一項人機翻譯PK的活動,持續收集線上活動產生的各類數據,那么,必然能拓展“譯云平臺”的品牌和影響力。
圖2 數字營銷平臺一般構成圖
近年來,對傳統出版企業發起挑戰的首先是基于互聯網和大數據的電商,并且電商明顯占優勢,其取勝的決定因素正是基于大數據平臺的數據挖掘和分析功能。但是,電商也有內容資源積累相對短缺的短板,如果集團能夠與電商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共同致力于優勢互補,那么,就能在較短時間內補上數字營銷平臺的短板,實現各類數據的聯通,打造一個完整的數字出版價值鏈,并不斷拓展和延伸產業鏈。
以上是筆者對中國出版集團下一時期數字化轉型的猜想和建議,下一個五年數字化轉型是出版集團攻關的重點。《關于推動傳統出版和新興出版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力爭用3-5年的時間,研發和應用一批新技術、新產品和新業態,確立一批示范單位、示范項目和示范基地(園區),打造一批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和市場競爭力強的新型出版機構,建設若干家具有強大實力和傳播力、公信力的新型出版傳媒集團。可見,出版企業誰能順勢而為,取得先機,誰就能獲取更大的商業效益和社會效益,在“華麗轉身”之后成為出版產業升級的領軍者。
參考文獻:
[1]楊曙.大數據時代下的數字出版營銷策略[J].晉中學院學報,2015(4):118-121.
[2]梁瑩.大數據分析在出版中的應用與展望[J].出版廣角,2015(2):15-17.
[3]周清華.數字化轉型是傳統出版業的必由之路[J].出版科學,2014(2):9-11.
[4]劉銀娣. 歐美傳統出版企業大數據應用策略探析[J].中國出版,2014(12):63-65.
【大數據時代中國出版集團數字化轉型的思考和探索】相關文章:
我國報業集團數字化實踐的探索與思考論文(通用9篇)12-26
電信業轉型的回顧和思考03-19
關于多媒體教學的思考和探索03-02
部門預算執行效益審計的探索和思考03-20
從郭小川看中國新詩的探索和發展03-21
Internet時代的網絡出版03-18
分析審美活動的時代轉型03-18
新課標下高中英語教學的思考和探索03-07
地方文獻資源數字化思考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