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計量經濟學學習效果的原因分析
【摘 要】 計量經濟學在經濟學中居于最重要的地位。并作為經濟學科的核心課程之一,其重要性越來越得到重視和認可。相對于其他經濟學課程來講,由于高等數學知識的使用比較多,計量經濟學的學習難度相對較大,本文擬結合教學經驗,從影響計量經濟學學習效果的課時安排、教材選用、數學與統計學基礎知識、建立計量經濟學模型的方法和理論以及數據的關系等方面進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應提高學習效果的教學建議。
【關鍵詞】計量經濟學;效果分析;數據;理論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著名經濟學家克萊因說過:“計量經濟學已在經濟學科中居于最重要地位”,“在大多數大學和學院中,計量經濟學的講授已成為經濟學課程中具有權威的一部分”。1998年教育部高等學校經濟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確定計量經濟學為高等學校經濟學門類各專業的八門核心課程之一,從中可以看出計量經濟學課程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對計量經濟學的學習感到困難和頭痛的學生所占比例非常之高,特別是那些數學基礎比較差的學生更是如此。筆者結合自己學習和講授計量經濟學的經歷,從教材的選用、課時安排和學生對數學與統計學知識的掌握以及如何正確認識計量經濟學的藝術性與科學性的關系等方面,深刻地分析了影響計量經濟學學習效果的原因。并提出改進學習效果的建議。
一、教材的選用目前,計量經濟學的教材版本數量繁多,從寫作風格上或作者的國籍上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由國內學者編著,如李子奈、李長鳳、張定勝、王維國等,另一類是國外教材的翻譯本。主要有古扎拉蒂、格林、伍德里奇、平狄克等。國內教材的版本很多。以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和武漢大學的計量經濟學版本為例。相對于國外的教材來說。過分偏重于數學和數理統計學理論的推導,邏輯性強,內容緊湊,數學公式多,但舉例很少,某種程度上跟概率與數理統計學教科書相差無幾,“形而上”的傾向比較嚴重。這樣的結構和內容,一方面,使得數學基礎比較差的學生學習起來難度很大,大多數學生由于對數學公式的推導看不懂,甚至產生厭學情緒;另一方面,也有部分數學基礎扎實的學生,通過學習,對計量經濟學的理論掌握得比較深刻。
為下一步繼續深入學習高等計量經濟學、利用計量經濟學理論解釋經濟現象和進行經濟研究打下了扎實的理論基礎。但不一定能較好地運用計量經濟學作為工具來解決經濟理論和實際問題,畢竟理論和實踐還有一定的距離。國外的教材則偏重于從具體經濟或商業案例入手,沿著從具體到抽象的學習順序,強調用計量經濟學作為工具去解決經濟問題,使用數學和數理統計學的知識較少,通常把數學知識編入教材書每章的附錄。數學推導比較少,相關的文字解釋和說明占了非常大的篇幅,多數例子生動有趣,看待經濟問題的思路新穎別致,可讀性強,入門比較容易,適合那些數學基礎較差的學生學習,但邏輯性不強,個別教材書甚至有雜亂無章的感覺,對培養學生用計量經濟學解決經濟問題的直覺特別是對提高學生建立計量經濟學模型的能力非常有幫助。但由于不重視學生數學理論的學習。影響學生解釋計量經濟學結論的能力和進一步學習高級計量經濟學的效果。很難一概而論說哪一種教材好,總的說來,各有自己的特點,對于第一次接觸計量經濟學的學生而言,國外的教材更適合作為入門教材;對于那些僅僅將計量經濟學作為使用工具的經濟學研究人員來講,國外的教材更具有實用性。對那些數學基礎好、側重于理論方面的教學科研入員來說,國內的教材有其不可比擬的優勢。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想在半年到一年時間.就能對計量經濟學有直觀明確的了解并能用它來解決一些不太復雜的問題,那么伍德里奇的《計量經濟學導論:現代觀點》將是非常不錯的選擇。它雖然沒有對計量經濟理論進行嚴密的推導,但對復雜的計量經濟思想進行了清晰而又直觀的表述。較好地解決了學生在學習計量經濟學概念和問題時容易迷失在錯綜復雜的數學公式之中的難題,同時對計量經濟學的最新發展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做了簡要介紹.能幫助學生最快地了解計量經濟學的發展動態。總之,教材要根據個人的數學基礎和想要達到的目標來適當選用,切忌不顧自己的實際盲目地選用名氣大 的計量經濟學教材。
二、課時的安排計量經濟學之所以使許多學生感到難學,除了一部分學生的數學和數理統計學知識掌握較差這個原因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課時少,沒有為學生深入學習提供足夠的時間保證。計量經濟學是數學、經濟理論和統計學三者的統一,其中經濟理論的學習相對要容易點,數學和數理統計學要難一些,特別是對文科學生更是如此。文科學生在中學階段的數學知識范圍相對理科學生要窄,進入大學后要在一年半到兩年的時間內學完微積分、線性代數和概率論與數理統計,難度可想而知,學過這三門課的人都知道,它們的思想有很大的差別,學習方法和理解思路也有相當的不同。計量經濟學的學習除了認真聽課外,課后的習題練習同樣重要,不做大量的習題,很難深刻理解計量經濟學的理論和方法,這點跟數學的學習方法特別有共性,通過做大量的習題來理解計量經濟學的學習方法,其效果已經過教學實踐多次得到驗證。根據一般大學生掌握的數學知識水平,要想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建議計量經濟學的教學安排以兩個學期為好。因為一個學期(一般為54個學時)對老師和學生而言都過于緊張。
無論是學習的內容、理論知識還是應用能力都很難得到保證,兩個學期的課時安排,將給任課教師充裕的時間安排教學計劃,給學生充足的時間保證做習題,教師可以將計量經濟學的最新理論如動態計量經濟學、非均衡計量經濟學和協整理論、建模的科學性與藝術性的統一等內容介紹給學生,使學生對計量經濟學有比較全面和深刻的理解并掌握較強的應用能力,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處理建模的藝術性與數學理論的科學性之間的關系計量經濟學的主要任務是經濟結構分析、經濟政策評價和經濟預測,而主要任務是進行經濟預測,模型是非常有用的預測工具。構造模型的科學,包括一些用來構造和檢驗真實世界的數學理論和數學工具,它們的發展和使用全都包括在計量經濟學的范疇內。數學和統計學的理論知識無疑是科學,科學的學習方法與藝術的學習方法有本質的區別,科學知識的表述是明確的和有嚴格的邏輯性的,可用文字或定理或公式的形式清楚地闡述,盡管有一定的難度,但經過認真學習和深刻理解領會是可以掌握的。建立計量經濟模型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藝術,即使是簡單的單方程模型,也必須判斷哪些變量應該放進方程,選擇什么樣的函數形式,怎樣鷦釋模型的統計擬合度,以及模型的結果對預測或解釋目的的有用程度。眾所周知,經濟數據一般來說是非實驗數據(實驗經濟學所研究的數據除外),絕大多數情況下人們只能被動地接受,這點與物理學、化學等自然科學截然不同,即便如此,研究者還經常會面對數據短缺或缺失的問題,如何根據已有數據去補全所有數據或者尋找相關的數據來代替缺失的數據,更是一門藝術,沒有現成的理論可以學習和利用,只能按照研究者對計量經濟學的理解去進行。在一定程度上,計量經濟學的'藝術性比其科學性更難理解和掌握,因為藝術性的知識很難用文字性的東西來闡述,更多的是靠研究者在長期的學習和研究中對計量經濟學培養的悟性與直覺。
四、處理經濟數據、研究方法和經濟數據的關系一般說來,用計量經濟學研究經濟問題可分為8個步驟:
理論或假說的陳述;(2)收集數據;(3)建立數學模型;(4)建立統計或經濟計量模型;(5)經濟計量模型參數的估計;(6)檢查模型的準確性;(7)檢驗來自模型的假說;(8)運用模型進行預測。從上述過程可以看出,建立計量經濟模型是研究經濟問題的關鍵,而任何一項計量經濟學研究、任何一個計量經濟模型賴以成功的要素有三個:理論、方法和數據。理論即經濟理論,是所研究的經濟現象的行為理論,是計量經濟學研究的基礎。方法,主要包括模型方法和計算方法,是計量經濟學研究的工具與手段,是計量經濟學不同于其他經濟學科的主要特點。數據,反映研究對象的活動水平、相互間聯系以及外部環境的數據,或更廣義講是信息,是計量經濟學研究的原料,這三方面缺一不可。
一般情況下,在計量經濟學的學習和研究中,方法的研究是重點,方法的水平往往成為衡量一項研究成果水平的主要依據。
但方法的研究也是最難的,因為每一種方法的應用無不涉及高深的數學理論,而高深數學的理解與掌握決不是短期內能辦到的,數學理論水平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的艱苦積累過程。學習計量經濟學同時要重視對經濟學理論的探討,理論模型的設定、樣本數據的收集,必須以對經濟理論、對所研究的經濟現象的透徹認識為基礎,即使是涉及數學方法較多的模型參數估計、模型檢驗等,單靠數學知識也是難以完成的。一個不懂經濟學理論、不了解經濟行為的人,是不可能建立計量經濟學模型和學好計量經濟學的,許多學生雖然數學理論水平比較高,但由于經濟理論水平的制約,而不能深刻領會計量經濟學的內容。剛接觸計量經濟學的人,往往對數據的重視不夠,而是重視經濟理論和研究方法的掌握,實際上,真正從事經濟研究后,就會發現數據問題是決定研究成果的非常重要的因素,目前的實際情況是,數據的可獲得性和質量已經成為制約計量經濟學發展的重要問題。雖然互聯網為我們查找數據提供了極大的方便,但要找到對研究有用的數據目前仍然很難,因為許多數據是不公開或需要收費的。從以上三者相互關系的描述中,就能看出計量經濟學的學習要求是非常全面的,沒有長時間的艱苦努力和認真學習,是很難較好掌握計量經濟學這門學科的。
在認識計量經濟學這門課學習難度的同時,也要看到只要注意以上四個方面的要求,經過循序漸進、扎實認真的學習,絕大多數同學還是能學好計量經濟學的。
【影響計量經濟學學習效果的原因分析】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