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計算機審計的運用參考
在計算機化會計系統環境下,傳統審計技術和方法中的相當一部分仍然可利用,但是計算機數據處理與手工處理有許多不同點,從而產生許多獨特的計算機審計技術和工具。本文擬對計算機審計的過程和具體的審計技術進行討論。
一、計算機審計的過程
與傳統手工審計一樣,計算機審計過程可分成接受業務、編制審計計劃、實施審計和報告審計結果等四個階段。其中重點是計算機審計實施階段,包括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內部控制評價和對計算機系統所產生的會計數據(信息)進行測試評價。計算機審計過程具體可細分為以下主要步驟。
1.準備階段。
①了解企業基本情況,與企業的有關人員初步面談并查閱其會計電算化系統的基本資料,歸納出被審計系統的特點和重點。
②組織審計人員和準備所需要的審計軟件。根據被審計企業會議電算化系統的構成特點,復雜程度可選擇安排有計算機審計經驗的注冊會計師擔任項目負責人,組成審計小組,準備審計軟件。如果對某審計項目需要特殊的審計軟件,還必須組成一個專門小組預先開發好所需要的軟件,以保障審計工作順利開展。
2.內部控制的初步審查。初步審查的目標是使審計人員了解計算機信息系統在會計工作中的應用程度,初步熟悉電算化會計系統的業務流程和內部控制的基本結構,包括從原始憑證的編制到各種會計報表的輸出的整個過程。一般采用如下的檢查和會談:
①審閱上期的審計報告和管理建議書,初步了解上期系統的弱點。
②檢查會計電算化系統的文檔和系統使用手冊,了解系統模塊結構、名稱、數據庫以及相應的功能。
③檢查輸入數據的基本依據(電子數據和有關的原始憑證),初步了解企業會計原始數據產生的內部控制制度的基本情況。
④針對一些基本情況和上述檢查發現的問題,與會計人員、系統開發和維護人員、程序員面談,以便得到與司題相關的背景資料。
⑤初步審查數據處理流程圖,了解原始數據的起點、文件名稱和系統內的代碼、數據經過的單位或部門、數據的終點和保管的措施,以及對產生和使用數據的單位的內部控制,并制作必要的簡明數據流程圖。
同時,審計人員還要對下列資料進行了解:
①系統安裝日期、計算機硬件系統的型號、機房的基本管理設施、系統管理制度、系統的負荷量(數據處理量)。
②系統的組織結構、各級管理的職責,以及計算機系統的負責人和系統管理人員。
③系統內務應用子系統的控制類型和主要經濟業務。
3.初步審查結果的評價。初步審查后,審計人員必須從整個會計信息系統內部控制的角度出發,評價初步審查的結果,確定內部控制的可行性程度,并作出結論。其結論可按以下三種方式之一作出:
①退出審計。由于缺乏實施審計的技術或內部控制不可依賴等許多問題,審計人員可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一些管理建議并退出審計。
②對一般控制和應用控制進一步詳細的審查。這一方式是在初步審查表明內部控制有可依賴性的情況下采取的,實質性測試可作一些簡化。
③決定不依賴于內部控制。作出這一決定可能有兩種原因:一是直接進行實質性測試更容易達到預定的審計目標;二是因為計算機內部控制系統可能不完善,各應用系統的用戶自己增加了一些必要的補充控制,對補償控制進行測試更易于達到審計的目的。
初步審查是通過應用面談、實地檢查觀察、閱讀內控制度和有關系統分析設計的文檔、填制內控制度調查表等方法取得初步審查結果,并對這些結果作出評價,為下一步應當怎樣審計提供必要信息。
4.內部控制的深入審查。與初步審查一樣,審計人員要判斷是否退出審計,或是依賴系統的內部控制進入下一階段符合性測試,或是直接進入實質性測試過程。對于某些應用子系統,審計人員可決定依賴于其內部控制,也可采用其他更適宜的審計過程。
5.符合性測試階段。符合性測試階段的目標是尋找證據確定計算機系統的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在發揮作用,以及實際存在的控制制度是否可信賴。除了在前面審查中所用手工收集證據方法仍可用外,在這一步驟,審計人員基本上是用計算機輔助收集證據和驗證審計計劃中已提出的各項控制制度是否可依賴。
6.用戶補償控制的審查和測試。在某些情況下,審計人員可能決定不依賴計算機系統的內部控制,因為應用于系統的用戶采用了一些補充控制來補充原控制制度的弱點。
7.實質性測試。實質性測試階段的目標是取得充分的證據,使審計人員能作出計算機系統在各重大方面是否偏離公允性或存在哪些弱點的最后判斷,實質性測試可分為六類:
①出錯處理的測試;
②數據質量的測試;
③數據一致:性的測試;
④實物盤點與計算機系統中的數據比較測試;
⑤利用外部數據資源對系統內的數據進行的測試;
⑥分析性檢查測試。
8.全面評價和編制審計報告。通過上述的審計步驟,審計證據和對各項目的初步評價結果已經形成,但這些證據和初步評價的結果是比較分散的。全面評價的目的是將收集到的審計證據和初步評價結果進行綜合,篩選出重要的證據和主要的問題,將這些問題和證據作為重點進行綜合評價。評價的范圍包括對會計數據的公允性、內控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以及會計電算化系統的效率性和效益性。在評價結果的基礎上編制客觀公正的審計報告和管理建議書。在報告提供給委托人之前,還應當征求被審計企業的意見,必要時對重大的問題進行追加審計,以保證審計報告和管理建議書有更高的可信度。編制審計報告和建議書的基本過程和方法都與傳統審計一樣。但應當注意的是,應用計算機進行審計,其審計結果匯總評價的許多方面可由計算機自動完成,甚至最終的審計報告也可由計算機輔助完成。
二、計算機審計的種類及其技術
1.審計管理計算機化技術。計算機審計是一件復雜的工作,如果不借助計算機管理整個審計過程,就會出現許多問題并產生不良的后果。因此,應建立必要的審計管理數據和管理軟件,為審計管理決策提供各項管理決策信息。
2.內部控制制度的評價測試技術。內部控制的審查和評價主要是為了找出以下問題的答案:
①系統內的部門和人員是否實施充分的職責分離和監督?
②數據文件。系統文檔和軟件的拷貝是否設有必要的控制制度?
③軟件維護、數據修改是否有控制制度?利用控制則試技術可揭示內部控制的弱點,提出改進建議,保障內部控制制度正常發揮作用。
3.數據庫或數據文件的審計技術。對數據庫或數據文件的審計技術主要是為確保數據的完整性而創立的。計算機審計人員可利用這些技術獲取所需的審計證據,并對這些證據進行評價,從而判斷數據是否真實、可靠、完備、合法、合規。
4.應用軟件的審計技術對用戶的應用軟件的審計主要是要評價一個系統的軟件質量。軟件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數據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為確保系統發揮正常的作用,對軟件的審計,尤其是對軟件的維護審計,是一項重要的經常性的工作。這項審計也是計算機審計中最難的,需要有較熟練的計算機軟件開發維護以及編程技術。
5.系統開發和維護的評價技術。新系統的開發和維護是為了改進原來系統的功能。在開發前一般都設定用戶的目標,開發新軟件就是根據這些目標進行的。但作為系統用戶要清晰了解新軟件是否達到既定的要求,需要對新系統在試運行期間進行必要的審計。所以這一審計技術比較特殊。
【淺談計算機審計的運用參考】相關文章:
淺談計算機審計的運用03-22
淺談計算機輔助審計技術的運用03-23
淺談余額調節表在審計中的運用03-24
淺談Exce軟件在審計實務中的運用04-02
淺談企業計算機輔助審計03-20
淺談計算機輔助審計技術的應用03-24
淺談重要性概念在審計中的運用12-13
淺談計算機在社會審計中的應用03-23
淺談計算機在網絡技術教學中的運用03-17
內部審計淺談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