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論文15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接觸過論文吧,借助論文可以達到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目的。怎么寫論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論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中生物論文1
摘要:伴隨著新課程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為更好地貫徹落實新課程提出的”以生為本“教育理念,高中生物教師應結合教學大綱對教學模式進行調整與革新。“生活實踐教學”作為一種建構在學生已有生活實踐經驗基礎上的現代化教學模式,倘若能將其作為一種有效手段應用到生物教學思想之中,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基于此,文章就生活實踐教學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這一課題展開探討與分析,以資參考。
關鍵詞:生活實踐教學;高中生物教學;應用
“生活實踐教學”是基于新課程教學改革而衍生出來的一種現代化教學模式,是素質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其強調在教學中實現課本知識與學生生活經驗的融合,理論知識和生活現象的結合。而生物作為高中階段的基本科目,同時也是高考的重點學科之一,如何在素質教育改革浪潮中,引入生活實踐教學模式,聯系生活講生物,把生活經驗生物化,已成為相關教學工作者面臨的重點課題。顯而易見,就生活實踐教學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這一課題進行分析,以改善現有的灌輸式生物課堂教學現狀,將具有十分重要的實踐指導意義。
1實現高中生物教學生活化的重要性
生活實踐教學是以問題為基點,以活動為平臺,綜合應用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各種能力,幫助學生在已有的生活經驗基礎上進行再積累的一種教學活動。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應要把生物學科中所涉及到的理論知識和生活上的實際問題結合起來,體現出生物以生活為基礎、來源于生活的教學理念。所謂的生物課堂生活化,首先符合了生物學科教學改革的發展需要,契合了新課改所提出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原則;其次,實施生活化教學,是為了滿足生物教育發展的內在需要。21世紀的今天已經步入了一個全新的信息經濟時代,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不再局限于課本、課外書,他們可以借助互聯網渠道,獲得更為豐富的信息資源,極大地擴展了高中生自身的視野。高中生物課堂教學如果不轉變呆板、乏味的傳統課堂形象,將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生物教學的效果也難以取得進一步提升。此外,實施生物課堂生活化教學,還有利于幫助學生重新認識生物,幫助他們結合社會實踐經驗形成自己對生物的獨特見解。
2生活實踐教學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2.1激活生活經驗,置疑導思:
著名的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說過:“生活即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而教育。”根據《新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高中生物教師應加強生物知識和生活實際的融合,聯系學生生活經驗,把生物課程中的核心知識點通過我們生活中的某個現象或實例傳授給學生。在此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注意把生物教學知識和學生所熟悉的生活素材融合起來,把學生較為熟悉的“生活經驗”素材作為教學背景材料,并設計相應的生活化問題,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解決問題。當然,問題的設置不僅要真實,還要具有多層次、多角度的思考性;而對于問題的解決與思考,則需要學生通過已有的學科知識和生活經驗加以整合;問題的思想要充滿生活氣息,走進生物課堂。如此一來,就可以通過問題的置疑激活學生對原有生活經驗的注意、理解與思考,讓學生能回歸生活,在真實的生活情景中思考、辨析、加工、總結、提升,讓所教授的知識與學生所熟悉的生活經驗相融合,逐步簡單化。例如:在講完“酶活性受溫度的影響”的知識點時,教師就可以順勢引出以下生活現象和問題:“為什么發燒小孩食欲下降且易消化不良而腹瀉?用加酶洗衣粉洗衣為什么最好用溫水浸泡?”通過這些問題增強學生對酶活性的理解,相信在這些生活內容的輔助理解下,學生也能更深入地理解:低溫、高溫會使酶的活性降低,溫度過高酶失活不再恢復,而低溫引起酶活性降低但在適宜溫度下可恢復。這樣一來,教師就可以有效地把課堂與實際生活整合在一起,不僅解決了生活實際中的一些問題,還能強生物生對知識點持久記憶,實現知識向能力的遷移。
2.2創設生活情境,以探感知:
情境教學法指的是在實施教學活動時,教師能夠從教育心理學的相關理論知識出發,把教材中的內容和生活情境融合在一起,有目的地引入或者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直觀、具體的場景,以調動學生的內在積極性,讓學生能夠充分調動認知活動與自身情感的結合,并在此過程中產生相應的情感體驗。如此一來,學生就能夠在情感的驅動作用下,展開積極的想象和思維,理解教材,擴大知識面,而學生的心理機能在此過程中也能得到相應的發展。顯而易見,倘若教師能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針對知識點創設相關的生活化情境,使教學內容生活化,相信更有利于推動高中生物生活化課堂建設,更有利于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
2.3回歸生活實踐,以用固學:
結合高中生物課程教材得知,課程內容一般都是實踐應用性較強的知識點。高中階段生物課程內容的本質屬性和重要特征是在于“做”和“經驗”,其強調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觀察、實驗、猜測、驗證與交流中提升知識的實踐應用能力,并最終能在實踐中把新知識內化為實用的知識。為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可以把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點,結合生活實際巧妙地創設實踐平臺,脫離傳統的封閉式教學模式的禁錮,形成與學生生活相關的氛圍,讓生物知識更具現實性、生活性,讓學生感覺生物就在生活中,從而強化和發展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結語:
實踐證明,生活實踐教學在高中生物教學活動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它能夠化平淡為神奇。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創新性地應用生活實踐教學法,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具有雙向性的促進作用。為此,相關教學人員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積極引進生活實踐教學法,構筑新的教學體系,改革傳統的教學方式,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讓生物教學課堂在生活實踐教學這劑神奇催化劑的催化作用下,綻放異彩,實現質的突破。
參考文獻
[1]戴豐珍;董新姣;淺談新課標下高中生物教學的生活化[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2年02期.
[2]潘誠慧;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淺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年11期.
[3]戚鳳梅;聯系生活實際,構建高效初中生物教學課堂[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年08期.
高中生物論文2
1多媒體教學的特點
1.1能夠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提高其學習興趣
多媒體技術與我國傳統教學進行有效的結合,可以有效利用動畫、圖形、音頻或者是視頻等多種形式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同時還能夠刺激到學生產生的不同的感官感受,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很大程度地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與熱情,提高其學習效率。
1.2有效將教學從靜態轉化為動態,豐富教學形態
在傳統教學中,老師大多只能夠利用書本中的圖片或者是教學模型進行知識的傳授,在很大程度上并沒有動態的教學過程,而多媒體技術則可以彌補這一方面的不足,將靜態教學轉化為動態教學,更能夠使學生有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能夠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不斷地學習成長。
1.3利用了多元的信息知識,有效降低知識難度
生物這一門學科往往是比較抽象的,很多知識點對于學生來說過于難懂,而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將這些信息轉化為另一種直觀的形式,讓學生們更直接地了解生物的活動,將抽象的事物具體化,讓學生更能夠身臨其境地去學習了解,提高其學習能力。
2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的主要作用
2.1生物課堂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拓展學生的視野
教師在備課、收集資料、檢索信息的過程中能夠充分利用計算機,通過對計算機資源儲備的合理使用來進行課前準備并收集與課程相關的資料,同時還能夠結合當今的來進行授課,從而可以延伸課堂教學內容,能夠將人們的日常生活與生物科學知識有機結合起來。例如在進行孟德爾以及摩爾根等人提出的基因分離、連鎖互換以及自由組合等定律的學習過程中,教師首先將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技術介紹給學生,袁隆平的研究成果為作物育種研究,他使用有性雜交水稻技術替代了原有的無性雜交技術,成功地研究出了雜交水稻,袁隆平的研究使我國成為第一個大面積生產雜交水稻的國家。例如,最近引起熱議的轉基因食品,轉基因食品是在人們不斷提升的食物需求的背景下利用一些現代的分子生物技術在其他物種內轉入其他的生物基因,這樣能夠通過改造遺傳因子來改變們所需的消費品質、營養品質以及形狀等。學生并不能對這些知識有充分的了解,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對多媒體技術的使用將實際生活和生物學知識聯系起來,使學生意識到社會生產與人類生活與生物技術的密切聯系,能夠有效拓展學生的視野。
2.2實現教學資源的有效整合和教學結構的優化
在傳統的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在課程時間的限制下無法對多的教學資源以及設備充分的利用,而通過多媒體技術能夠使課堂的信息量更加豐富,應用多媒體技術還能夠減少教學中用粉筆板書的時間,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簡單的多媒體操作來更加有效快捷地安排教學內容的基本結構。例如將一段小視頻安插在教學之前,將本堂課需要講解的相關知識通過視頻動畫中的文字、聲音以及影像情節引入進來,同時根據本堂課的內容來設置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生物科學的學習。這樣能夠充分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可以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自行播放Flash動畫來進行實驗的演示,例如在進行蛋白質相關知識的講解時,通過多媒體課件教師能夠向學生演示,制作蛋白質基本單位、組成元素以及蛋白質合成過程等,這樣學生能夠從不同的角度來理解蛋白質的相關知識,既能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夠使學生更加有效地記憶知識點。
2.3通過豐富的課堂教學手段來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傳統的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主要是通過口述來進行教學,學生只能被動接受教學過程中的生物科學知識,在這種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學生不再主動地去探索知識和自主學習。而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效率比較低下,主要是因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太低造成的,而通過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的單一教學手段,使用視頻、動畫、聲音等多種手段代替原來的冰冷、枯燥的純文字或口述知識輸入,這樣能夠有效地對學生的感知進行刺激,提升學習積極性。例如在生物多樣性內容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海洋生物或者稀有野生動物的優美圖片通過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出來,這樣學生能夠產生濃厚的好奇心,通過多媒體技術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另外在每一章內容的講解過程中,可以利用多媒體對各種典型的習題進行收集,這樣既能鞏固學生課堂上學習的知識,使學生更加有效地記憶生物科學知識,還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4幫助學生對課堂上的重難點進行突破
在高中生物課程中包含著非常多的內容,但是在高中階段生物課的課時是比較少的,因此,如果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就無法對生物教學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進行針對性的教學,而教師通過利用多媒體技術能夠將重點和難點生動地展現出來,使學生更加快速地進行理解,突破了學生學習的障礙。例如在“本木植物莖的內部顯微結構”的學習過程中,由于這一部分為學習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因此教師可以將顯微畫面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投影來展現出來,同時利用課件來進行相關知識的講解。另外利用不同的色彩來表達不同形式的構造,能夠使學生快速地對木質部和韌皮部、篩管和導管、以及木纖維和韌皮纖維等多種容易混淆概念進行掌握。
2.5通過多媒體教學能夠促進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
練習是鞏固學生所學習知識的最重要的手段。在傳統的生物教學過程中主要采用的是題海戰術,實踐證明這種方式并不能達到非常好的效果。利用多媒體技術既能將各種知識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同時,教師通過布置一些探索性的作業可以充分開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樣對于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是非常有效的。
3在高中生物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應注意的問題
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應用多媒體技術具有非常多的優點,但是在教學過程中要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只有這樣才能將多媒體技術的優點充分展現出來。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首先教師應該理性地認識多媒體教學的應用,多媒體只是教學過程中的一種手段,只能對教學起到輔助的作用,由于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實驗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生物教學軟件選擇、制作和使用的過程中應當堅持輔助性、實驗優先、科學性以及高效率等原則。其次,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盲目追求視覺沖擊,從而造成了教學過程中的多媒體吸引了學生太多的注意力,學生并不能集中注意力到課堂內容的學習上,這樣就會使多媒體教學起到反作用,因此應當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來選擇不同的多媒體內容,例如在染色質與染色體形態的轉變的教學過程中,為了比較形象地展示轉變過程,用一根細鐵絲就能實現,可以適當應用多媒體技術來增強教學效果。再次,教師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都是親自對多媒體計算機進行控制,來進行教學的演示,這種教學方式持續下去就會影響學生和教師的交互性,只是將多媒體教學靈活演示的特點發揮了出來,不能有效提升教學效果。針對這種問題,教師在教學軟件設計與制作的過程中應當留給學生足夠的自主學習空間,通過多媒體教學將學生和教師充分聯系起來,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點。另外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對學習內容和方式進行自主的選擇。最后,在課件的制作過程中,教師往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因此,可以采用課件共享的方法,教師只需要在原有的課件上進行簡單的修改,就能夠適用于自身的教學,這樣既能夠節省時間,還能夠將多媒體教學的優點體現出來。
4總結
綜上可以看出,多媒體教學對于高中生物教學效率的提高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為了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優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輔助作用,通過多媒體教學改變沉悶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更加積極和主動地參與到高中生物學習中來,體驗到大自然中生命的神奇與樂趣,后續還應當對多媒體技術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高中生物論文3
摘 要:生物科學是二十一世紀最有發展前景的學科之一,它作為自然科學領域的帶頭學科,將會有極大的發展空間;而且人類社會在新世紀面臨的人口、糧食、資源、環境和健康問題將更加突出,而這些問題的解決,都將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生物科學的進步。所以作為新世紀的高中學生,學好生物這門學科就顯得非常重要。當前有關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的問題引起了教育界和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如何在生物教學中實施成為當前的要務,而研究性學習順應了這一歷史的客觀要求。現存的生物學教學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以研究性學習的方式建立生物學知識框架具有獨特的優勢。積極創新情境,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養成科學探究的能力,是生物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因此本文就此問題結合自己九年的生物課堂教學實踐談幾點看法。
關鍵詞:研究性學習 生物教學 必要性 把握 注意事項
一、在高中生物教學中貫穿研究性學習的必要性
1、新一輪課程改革倡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倡導建立積極的價值觀,倡導“參與式”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培養,這些教育改革的新觀念已引起了教育界和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并成為當前基礎教育改革的一個熱點。研究性學習是由學生在一定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選取專題、設計研究方案,通過主動的探索和研究而求得問題的解決,從而了解和體驗科學探索的過程,養成自主探究。
2、向高中學生傳授科學研究的知識和方法,并在活動課程或課外活動中開展一些課題研究活動,是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因而研究性學習順應了這一歷史的客觀要求。
二、生物教學中研究性學習的初步實踐
1、貼近生活,引入課題,進行推測,提出假設
本教學設計從教師有目的的給出材料――日常生活中的淀粉消化的速度與生產過程中淀粉水解速度比較――直接切入課題,引起學生興趣的同時,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生物體內的催化劑――酶的特點。
材料:人每天都需要吃飯,人體消化的速度相當快。人體內每小時可以水解500噸淀粉,相同質量的淀粉,在有足夠的酸作為催化劑的條件下,全部水解需要十幾天。
這個事實說明了什么問題?
學生回答: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
教師引導:酶是生物催化劑,它和無機催化劑相比,可能具有高效性的特點。怎樣才能知道酶具有高效性呢?
2、點撥啟發,設計方案,實驗探索
教師引導:我們在無機化學當中學過催化劑,怎樣能確定哪種催化劑的效率更高呢?
學生討論得出結論:比較相同化學反應在不同的催化劑的催化作用下,通過化學反應速度可以確定催化劑的催化效率――化學反應速度越快的,催化劑的效率越高;反之,催化效率越低。
教師引導:化學反應速度怎樣才能確定呢?
學生思考回答:通過反應物的消耗速度或者產物的生成速度比較可以看出來。
材料:過氧化氫(H2O2)在 Fe3+的催化下,也可分解成H2O和O2,動物新鮮肝臟中含有的過氧化氫酶也能催化這個反應。據測算,每滴氯化鐵中的Fe3+數,大約是肝臟研磨液中過氧化氫分子數的25萬倍。從數目上看,一滴含有催化劑的容液中,Fe3+數遠遠大于過氧化氫酶的分子數。
如果現在我們想弄清楚Fe3+與過氧化氫酶,哪一種催化劑的催化效率高,那么,我們應該如何設計這個實驗?
問題引發了學生的熱烈討論。面對學生的爭論、教師不急于點評。先讓學生相互點評,最后經教師分析比較,最終篩選出下列設計方案對猜想進行探究――分組實驗。
實驗設計引導:要比較Fe3+和過氧化氫酶的催化效率,設計實驗中的其他條件應該相同,如兩個試管中過氧化氫溶液的量應該相同,Fe3+和動物肝臟也應盡可能同時加入兩個試管中。然后通過產物――O2的產生速度,即氣泡的產生量、帶火星的木條的復燃速度,或者試管溫度的變化――最終確定酶與無機催化劑效率高低。
教師在引導過程中,要注重等量性原則,科學性原則,可操作性原則,單一變量原則等實驗設計原則的滲透。
學生按實驗設計步驟分組實驗。并思考問題:1.你在實驗過程中觀察到哪些實驗現象?2.通過這個實驗你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通過以上的引導,從提問、引導猜想,設計實驗進行探究,環環相扣,有的放矢,學生的求知欲望冉冉升起,為下一步探索研究作了良好的鋪墊。既能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又在實驗的設計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3、實踐拓展,深化認識
通過實驗探究得出結論,酶的一個特性――高效性。
給出生產實踐資料,學生在分析中,深化學生認識,加強學生科學就在身邊的探究思想。
資料:人們在生產實踐中就是利用了酶的這個特性,比如說在污染物的處理上,廢舊塑料的大批量降解利用的就是相關的酶,塑料自然降解需要上百年的時間,甚至需要更長時間,而利用專用酶處理相等量的塑料幾天內就可以完成。
三、在實施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1、研究性學習應該面向全體學生。離開了全體學生這個層面,研究性學習就完全背離了它的初衷。所以,要讓研究性學習避免“貴族化”,走向“平民化”,就得重研究過程,而淡化研究成果。如果成果不期而遇,自然是個驚喜,但不出成果,只要“學會了研究”,也是極大的收獲。
四、研究性學習的意義
通過教學中的教學方式的轉變,驚喜地發現,無論是對老師的教還是對學生的學,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首先,研究性學習從根本上改變了過去那種傳統的教學模式,變老師講學生聽為真正學生自己學、自己發現問題、自己想辦法解決。充分激發了學生的熱情,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學生掌握、運用、分析信息材料的能力,開拓了學生的眼界和思維 能力,學到了許多課本上沒有學到的知識,大大豐富了學生的思維方法,形成了一系列良好的思維品質。第二,研究性學習給我們的教學方式及老師提出了更新的挑戰。研究性學習讓我們的學生大膽探索,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學生人多,思維不受限制,老師的引導如何發揮作用,這就給我們老師的教學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隨著涉及的面越來越廣,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加強學習,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面。
有動力就有進步,研究性學習對推動教學改革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實質上,它將帶來教法和學法一次新的革命。
總之,學好生物科學是相當重要的。倘若就我們的學習喻作航船,勤奮則是輪船的馬達;正確的學習方法便是輪船的方向盤與航線,讓我們駕上這艘希翼之船在知識的海洋中圓游,讓船兒載著我們駛向美好吧!
高中生物論文4
高中生物教學中,生命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一項內容,對尊重生命教育滲透點進行研究有助于提升教學效果,使學生對生命有更加深刻的認識。一般來說生命教育包括三個層次,我們應當對每個層次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為學生提供更加全面的生命教育。下面我們就對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的尊重生命教育滲透點進行討論。
一、選取主題進行模擬實驗教育
為了更好地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我們可以借助許多資源來輔助教學。例如,每年都會有各種各樣的節日,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與生命教育相關的一些節日進行模式實驗活動,教育學生要尊重生命。在3月12日植樹節的時候,我們可以帶領學生開展植樹活動,通過植樹活動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因為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植樹造林是為了保護地球環境,對我們的生存有重要的意義。在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模擬相關的情景活動,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如果學校有條件也可以帶領學生走訪艾滋病患者,為他們送去一些生活用品等。
在生物知識中,生命的孕育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知識點,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這個過程,教師可以在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時候結合實驗來滲透這部分知識。例如,在學習“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時候,首先要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了解生命孕育的過程,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一些關于生命科學的教育紀錄片,讓學生通過觀看影片學到更多的課外知識。同時,教師再隨著紀錄片的播放為學生作進一步的講解,讓學生對生命孕育的過程能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二、深化認識端正生命學習態度
由于生活閱歷的原因,高中生對一些生命現象的理解還不夠深刻,這就會導致他們在學習相關知識的時候,不能很好地理解一些知識點。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有意識地采取一些措施來加深學生對生命的認識,培養學生正確的生命觀。教師要多鼓勵學生走進大自然,去觀察自然界中一切有生命的事物,深化學生的生命體驗。然后,教師再結合生物教材中的知識點,帶領學生學習生物知識。這樣學生對生命的理解就會越來越深刻。例如,教師可以結合課本中大量的生物繁殖以及個體發育的知識,引導學生在大自然中觀察與之有關的一些現象,來體會生命的繁衍過程,這樣引導學生學習,可以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要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首先,教師要了解學生的生活習慣和興趣愛好,在進行生命教育的過程中,要能夠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來思考問題,對學生的要求也要根據實際情況來確定。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不會感到壓力過大,能更加積極地投入學習。為了保護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可以定期組織學生到室外進行體驗學習,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根據教材中的學習內容,到室外去尋找我們周圍真實的例子,然后進行實地學習。
三、改變模式完善生命教學方法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我們應當注重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而生命教育正好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教學中,我們應當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高中生物教師應當意識到生物教學和生命教育的統一性,要能夠對生物知識進行透徹的分析,提取出與生命教育相關的教學素材。這樣學生就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既能學到生物知識,又能對生命有更深刻的認識。此外,教師還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拓展,通過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來拓寬學生的視野。
創新教學方法,可以促使生命教育更加順利地開展。作為一門人文科學教育課程,生命教育的實施必定要結合先進的教學方法,才可以適應現代教育的節奏。高中生在接受生命教育的同時,應當積極配合教師,教師也要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另外,教師還要教會學生一些自學的方法,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在課外進行自主學習,從而獲得更多的生物知識,深化對生命的認識。
綜上所述,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尊重生命教育滲透點,就是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并且結合生物教學的內容和要求,為學生提供更加全面的教育服務。生命教育的實施可以加深學生對生命的認識,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義。
高中生物論文5
一、運用啟發式教學首要的原則
在高中生物的課堂中,需要拋棄一些舊思想,比如課堂的獨裁化和過去的死板、封閉的教育方式等,要將課堂的主角交給學生,想要運用啟發式教學,就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才能對學生不造成負面影響,從而提高高中生物啟發式教學的效率.
1.自主性的原則
在以往的高中生物教學課程當中,往往教師都是以一種獨裁的形式進行教課,教師獨自一人進行演講、教導,將課程大部分時間掌握在自己的語言表達里,不給學生思考的機會,這種填鴨式的教學課堂,滿堂灌的教學策略,會對學生的積極性造成極大的影響.
2.獨立性的原則
學生在學習高中生物這個課堂的時候,應當讓學生保持自己獨立的思考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將所學到的知識轉變成為自己能夠運用的能力,因此教師在實際的高中生物教學課堂中,以課本主要知識的講解作為基礎,讓學生自己獨立的思考,并進行提問,然后另外學生答問,出現問題時老師方可出面解釋,這樣不僅讓學生進行了獨立的思考,還鍛煉了學生對問題的分析、解決能力.
3.舉一反三的原則
高中生物課堂中所講到的知識,往往和我們的實際上課息息相關,教師在實際的生物課堂教學中,可以將生物知識進行拓展,將其和日常生活所結合,將課本中的生物展現到現實生活中,提高學生對生物知識的興趣.
二、高中生物中啟發式教學策略
1.培養學生對生物知識的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興趣能夠讓學生自主的去探索所不清楚的東西,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增強學生對生物知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只有在學生對知識富有興趣的情況下,教師所做出的教學才能夠事半功倍.因此,教師欲要將自己的教學效率提升,培養學生對生物知識的興趣是一個不錯的途徑.具體已下3點:進行直觀的教學.生物課堂和其他的科目有本質上的區別,它具有極大的抽象性特征,這種抽象性也是造成生物課堂中不好教學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強直觀的教學思路是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措施;注重生物情感教學.高中學生的內心的感情比較豐富,他們更需要教師的注意,想要提升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進行適當的表揚和情感教育是有一定必要的;開展第二課堂.一個好的老師不僅是在課堂上生動的教學,在課下時,也可以對學生進行一定的輔導和指導,激發學生對生物的興趣,讓學生自主的學習,從而提升學生學習生物的水平、能力.
2.利用直觀的表現和實驗,啟發學生的自主性
生物課堂和其他課堂的巨大不同,在于它主要的教育內容是對生命規律的說明和生命跡象的解析,比其他科目具有更多的實驗性,從一定的角度上來看,生物課程的實驗性比其他科目要強也更容易.所以在實際的生物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可以將教學重點放在實驗上,發揮生物實驗的特性,勾起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在生物實驗中對生物的認識,提高學生對生物實驗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將枯燥、壓抑的傳統教學方式拋棄,創造一個學生更愿意接受的趣味教學.比如,在實際教學“生命活動的主紹承擔者──蛋白質”這部分的內容的時候,教師完全可以將蛋白質作為主體,可以舉行一些比如“生物組織中,蛋白質的檢定”這類實驗,引導學生在實驗室進行實驗,從而提出研究結論,讓學生對于研究結論進行探討,以此來增加學生對蛋白質這個環節的內容的知識和興趣.可以多利用實驗和直觀的手段,促進學生對生物學習的自主性,啟發學生在生物課堂里的學習水平和能力提升.
3.利用生動的語言,將復雜變簡單
高中生物課堂中,啟發式教學對教師的要求比較高,教師是啟發式教學的重點、核心.教師所用的語言內容深淺和技巧會直接影響到高中生物教學的教學質量.往往在實際的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比較沉寂無趣,這會對學生對高中生物的興趣有直接的影響,即使是使用啟發式教育也對教學質量無明顯提升.所以,高中生物教師在教課過程中,應當注意語言的重點和對知識講解,營造課堂中的學習氛圍,啟發學生對生物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比如,我們在對反饋調節這個概念進行講解時,教師應當用比喻的語言進行概念的解析,可以將反饋調節比喻成工廠,從而將反饋調節的生物概念進行生動講解.
隨著時代的進步,高中生物教學的方式方法也同樣需要改進、創新.啟發式教學方法是一種比較先進、科學的教學方法,現已被我國大多數高中教師所接受、使用.生物課堂中,啟發式教學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民主教學思路.啟發式教學方法能夠激發學生對學習生物的興趣,使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自覺性和主動性出發,激發出學生對生物知識的`觀察、閱讀和思考的能力.高中生物及時是使用啟發式教學方法,但是也對教師的能力有嚴格的要求.我們還需加強對生物啟發式教學現狀進行研究,使我國的高中生物教學有更好的發展和提高.
高中生物論文6
一、在課堂教學中積極發揮學生學習新知的主體性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隨著特定情境而變化的,知識的運用不是單純性的復制,而是在特定情境下,對原有知識進行的再創造;對于同種知識,學習者會有不同的理解,這是因為真正對知識的理解是由學習者基于自身原有的知識與經驗建立起來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提倡“以學生為中心”,強調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顯然,在生物課堂上的教學中,教師不能把自己所理解的知識強加地灌輸給學生,要讓學生以他們自己的經驗為基礎,去對新知識進行理解、分析、檢驗,教師在生物教學中積極做好引導者,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使學生主動建構,積極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例如:在講述生命活動的直接能源、能量代謝過程中的關鍵化合物ATP的相關知識時,可以先由學生之前學到的知識進行導課,之前通過細胞分子組成的教學,學生已經知道淀粉和糖元是細胞的儲備能源物質,由此可以向學生提問:“細胞內有直接能源物質嗎?”此外,描述ATP在細胞內的特征,講述ATP在細胞內呈現游離態、含量低且不穩定,再向同學發問:“ATP這樣不穩定,它會是生命活動的直接能源嗎?”這時,教師而不能把答案直接告訴學生,要讓學生主動探索,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與對答案的好奇心,引導學生對ATP是生命能源進行猜測、理解、驗證,培養學生的主動思考能力、探究能力、自主建構知識的能力,這樣對ATP相關知識認識會更加深刻.
二、發揮教師在生物教學中積極引導者的角色
建構主義認為,教師是學生自己建構,自己學習的幫助者,是學生學習的合作伙伴,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灌輸者與強行者.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發揮鼓勵、診斷、指導和反饋的角色,給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鼓勵學生對新知識的主動建構、意義建構.例如:在講述細胞的多樣性與統一性這一章節時,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幾種細胞的實驗,如果學生在實驗教學中觀察不到細胞,教師并不要直接幫助學生調試顯微鏡,而是根據光學顯微鏡的構造與原理,以及使用低倍物鏡觀察積累的經驗,讓學生交流、討論使用高倍物鏡的方法、步驟,通過討論交流取得一致答案后再進行顯微鏡的操作.如果再出現問題學生還是觀察不到細胞,教師可以提出顯微鏡使用常出現的問題與找不到細胞的原因,教師在教學中不是包辦一切,而是起到引導者與輔助者的作用,具體的操作讓學生親身去體驗,這樣才能更好地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提倡情境性教學構建生物課堂的教學設計
生物課堂的教學設計離不開情境性教學的模式,情境性教學是提供學生學習的情景,比較適合生物課堂教學的情境創設主要有真實情境的創設與問題情境的創設.所謂真實情境的創設,可以理解為努力提供真實的學習情境,讓學習者到現實生活場景中去親臨學習,讓學生親臨現場,在工廠、田間、野外等真實的場景中學習,使學到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密切地聯系起來,把書本上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問題情境的設計,通過設置問題與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產生矛盾,通過“同化—順應”這種學習認知的基本過程不斷建構,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繼續學習新知識的欲望.例如:在講授“遺傳規律”時候,以創設問題情境進行導課引入,利用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引導學生對新知識的探索,可以講述為什么父母是雙眼皮,可是生下來的孩子卻是單眼皮,以及故事式的問題情境,例如:講述生物學上家喻戶曉的一則有趣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英國一位大作家,名叫蕭伯納,作品十分優秀,但是外貌丑陋,有一位年輕漂亮的女士十分的欣賞他,對他有愛意,于是,這位女士就給他寫了一封情書,信中寫到:“你是這么聰明,我又是這般美貌,倘若我與你結婚,生下的孩子既有你的聰慧,同時又具有我的美貌,豈不是很好嗎?”蕭伯納幽默的回信說:“也可能生下的孩子,具有你的智慧和我的容貌,那豈不是糟了嗎?”學生對這種說法開始討論不斷,學生就會對這產生極大的興趣,就會想多了解遺傳方面的知識,有利于學生對生物知識的掌握.
總之,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是高中生物教學的重要理論基礎,與生物教學有著密切聯系.在生物教學中靈活運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有利于生物教學的有效開展和學生學習生物知識.因此,應該重視生物教學中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滲透.
高中生物論文7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高中各學科的教學都更加注重學生的探究性學習。對于高中生物的學習,教師的教學重點也逐漸向探究性教學轉變,以更好的激發學生學習時的主觀能動性,有效培養學生的生物科學思維。因此,如何在生物課堂教學時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已經成為高中生物教師研究的共同課題。
一、設置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
教師要善于提問才會引發學生進行思考,只有思考了才能學到知識。作為教師,要充分地認識到提問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在進行新課的一開始,教師要結合生物學科的特點及教材自身的性質,設計一些具有思考性的問題來引發學生的興趣,激發其學習的積極性。學生是探究性學習活動的主體,在學生進行探究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向學生提供幫助與引導,但切不可過多地涉入到學生的探討中。讓學生親身經歷、感受探究過程,在實踐中創新。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可以從已學過的生物知識出發,遵循引導、自主的發展過程,創設趣味性的問題情境,引起學生的興趣,從而引發學生積極地思考,主動參與到探究性學習,進而為學生提供廣闊的思維空間。例如,在教學“基因突變及其他變異”這一章節中“人類遺傳病”這一課時,在對本章前兩節的學習的基礎上,學生初步對遺傳物質引起的遺傳病有所了解,學習人類遺傳病也有了一定的理論基礎。所以在上課初期,教師就可以提出問題,帶領學生進行思考:生活中的人類疾病類型有哪些?什么是遺傳病?遺傳病是先天性疾病嗎?類型有哪些?肥胖癥、高度近視眼是遺傳病嗎?問題提出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進行討論,也可以每個小組選擇其中的幾個問題進行探討。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探究性學習,激發了他們的學習欲望,很自然地將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想要學習的內容,讓他們進行自主分析,促使學生主動獲得新知識。
二、注重實驗操作,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
進行生物學實驗是開展探究式學習的一個很重要的途徑。通過實驗,可以大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可以培養他們的動手實踐能力和觀察能力。高中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實驗基礎和實驗技能,所以,在實驗時,教師要根據教材實驗的要求,真正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操作,讓學生自主探究地進行學習。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掌握科學的實驗方法,研究能力也才能有所提高。學生自己對實驗內容進行設計,由于他們對實驗的現象和結果是未知的,學生便會在實驗的過程中充分體驗探究未知的樂趣。通過自己對實驗步驟的思考和實驗方案的設計,學生不僅完成了相應的實驗目標,而且可以掌握科學實驗研究的方法,進一步理解、掌握了課本知識。例如,在進行《傳統發酵技術的應用》這一章節中“制作豆腐乳”這一實驗時,由于之前已經進行過果酒和果醋的實驗了,所以在進行這個實驗時,教師不用再做過多的指導,只需為學生列出幾個問題,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引導即可。教師可以在實驗前提示學生:1.制作腐乳的過程包括哪幾步?其中每步需要注意的問題是什么?2.根據你目前掌握的知識,你所了解的腐乳有多少種類型?各種類型的成因是什么?3.加鹽的作用是什么?4.如何控制好材料的用量?為什么要這么做?5.在制作腐乳的過程中,你是否掌握了發酵的溫度、發酵的時間對腐乳品質的影響?提示給出后,教師便放手讓學生通過考慮后,對自己的實驗方案進行設計。這樣,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獨立的完成實驗設計,既能夠對學生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進行訓練,也大大地提高了學生自主探究地學習興趣。
三、豐富教學手段,注重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
如今,隨著教學手段的不斷豐富,多媒體教學也越來越多地被生物教學所運用。高中的生物課程,普遍具有抽象性和微觀性,把多媒體教學運用到生物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使抽象的知識直觀、逼真地展示給學生,大大地降低了學習難度,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并可以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加強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將多媒體教學和生物教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可以為學生創造一個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在這樣的氛圍中進行學習,讓學生猶如身臨其境,以探究者的心態真正融入到探究性學習活動中,充分地學習新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生物學素養。例如:在教學“光合作用的過程及原理”這一章節時,教師在新課一開始,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一組優美的風景圖片,同時向學生提問:在大自然中隨處可見的綠色植物就是一個“綠色工廠”,它們是怎么工作的,你們知道嗎?這樣,很自然地引出“光合作用”的概念,那么科學家們到底是怎樣發現光合作用這一生理過程的呢?教師邊講解,邊用多媒體展示光合作用的資料和過程的動畫。這樣一來,學生很容易就明白光合作用發生的過程和作用,比教師只是一味地講解,效果要好很多,有利于提高課堂效率。
四、結語
總而言之,高中生物教師一定要充分認識到探究性學習的重要作用。通過探究式學習,可以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生物的積極性,把被動學習轉變成學生的主動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夠激發高中學生學習生物的熱情,讓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人,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有效提高高中生物教學成效。
高中生物論文8
一、當前高中生物命題中存在的問題
案例一 某市第一學期期末統考高三生物試卷的命題,由市教研室組織了三位高三骨干任課教師和市教研員組成學科命題組。工作初期只是擬定了命題的范圍、題型、主觀題與客觀題的分數分配以及難度,由一個教師主命題,接下來是主命題教師與其余教師審題、磨題和組卷。整個過程沒有雙向細目表,命題質量主要取決于主命題教師的理解、把握和試題框架。
案例二 20xx年某次聯考的生物試卷命題,由一位教師獨立完成,結果某重點中學中90分以上的學生一個都沒有,80分以上的學生也不多(滿分100分),試卷的區分度不足。
以上兩個案例反映了當前高中生物命題中凸出存在的問題,一是教師很少去研究試卷編制,沒有雙向細目表作為技術保障,憑著經驗、跟著感覺走的命題方式成了一種普遍現象。
二是命題鍛煉的機會少。當今各種教輔資料種類繁多,不少學校加班加點,教師平時忙于課堂教學和作業的批改、講評,很少有時間去研究命題,一些單元測驗選用現成的試題。加之期中、期末考試時參加各種聯考和統考又多。這樣,大多數教師(尤其是一些年輕教師)缺少命題鍛煉的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師的專業發展。
三是沒有依據課程標準和本省教學指導意見的要求命題。對課程標準的學習揣摩不夠,對課標中有關教學的目標理解不到位,命題出現“深一腳淺一腳”的現象,往往是一些聯考試卷難度太大,統考試卷過易導致的。如某次幾所省重點中學的聯考,試卷難度超過高考,平均分只有60多一點,而一些地區性的統考中試題難度又太低,平均分最高的學校達90多分。
四是命題只重視知識學習的評價,不重視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評價。從各種統考或聯考試卷看,注重考查知識掌握情況的試題居多,很少有試題體現對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考查。
五是教師普遍缺乏命題的技術常識,命題缺乏參數要求。
總之,從檢測學生知識目標達成看,時下許多考試脫離課標,命題的隨意性大,測試題目不能準確反映課標的認知要求,特別是常常人為地拔高測試難度,使結果評價與課程標準的一致程度低,不能為教師的課堂教學和學生課堂學習提供正確的指導。
二、產生問題的原因
第一,國外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以美國為代表,興起了新一輪的教育評價變革,這輪改革的最大特點是以課標為核心的較為完善的學生學業評價系統的建構,保證了學業成就評價是基于標準的評價。在我國對學生學業評價的研究滯后,近年來在部分師范院校中對基于標準的學生學業成就評價開始有所研究,如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在這一領域的研究中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經驗,但全國各地開展基于標準的學生學業成就評價研究的具體實踐目前還很少,能查到的文獻資料屈指可數,許多只是集中在義務教育階段,高中階段鮮有文獻。正是因為研究的滯后,使新課程實施之初對教師的培訓缺位,強調了新課程的理念和內容標準,但廣大教師嚴重缺乏基于課標的評價的知識基礎以及相應的技術。
第二,缺乏對以人為本的教育發展觀正確的理解,把學生眼前的需要等同于學生的終身發展需要。在“一考定終身”的時代,把教育理解為學生眼前的考試升學服務,為了學生一時升學的需要,偏重于學業成績,忽視了學生基本素質的養成,把高考升學率作為教育事業發展的硬性指標。學校成了追求升學率的執行者,學校不補課成為稀罕事物,使得教師的課業負擔重,很少有精力去研究命題。
第三,我國現有的課標以內容標準為主,對教學建議和評價建議籠統模糊,使教師們操作起來有一定的難度,缺乏可操作性。
第四,教研不到位,教師過度依賴于教輔資料,命題能力較低。現在多數教師命制的試卷大多是拼湊的,缺少原創性和地域性。題目陳舊,知識點考查重復,不具有系統性和文體性,難易不成梯度,與課標內容結合不緊,與“考綱”精神不統一。
三、基于課程標準命題的策略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已明確規定:國家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課程標準規定了學生在一段時間之后的學習結果,體現了國家對學生學業成就的期望。這種期望應當成為學生的學習目標,因此也應成為評價學生學業成就狀況的最重要依據。如《教育部關于深入推進和進一步完善中考改革的意見》(教基[20xx]6號)中強調指出:“學業考試的命題要嚴格依據學科課程標準,加強試題與社會實際和學生經驗的聯系,注重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以及在具體情境中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堅決杜絕設置偏題、怪題”。
課堂教學與考試命題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又相互制約的(圖1)。如果課堂教學符合《課程標準》的精神,考試命題就必須符合《課程標準》的精神,否則,考試就會妨礙課堂教學,使課堂教學走向反方向。因此,命題要遵循學科課程標準,以其規定的課程的三維目標作為衡量學生學業發展水平的基本標準,體現課程標準宣揚的新課程理念,為教師的課堂教學和學生的課堂學習提供正確的導向。
四、分清不同考試的目的和性質
現在高中常見的考試有高考、高考模擬考試、會考(或學業水平考試)、模塊考試、期中考試、期末考試等,不同的考試有著不同的目的和性質。
1.高考和高考模擬考試
高考屬選拔性考試。其命題源于課本又高出課本,既重視基礎又突出能力考核,學生成績呈正態分布、各層次都有區分度。可用于重點本科、普通本科和專科學校的分層錄取,兼有教學導向功能。
統計資料的研究表明(圖2),高考試卷的整體難度控制在0.55~0.60,試卷標準差很大,考生分數分布比較分散,試卷區分度很大。試卷中各種難度的檔次一般這樣界定:難度在0.7以上的為容易題,0.4~0.7為中檔題,0.4以下為難題。試卷中易、中、難三種試題的比例為3∶5∶2時比較合適。各題型中,易、中、難題目的比例分別為:選擇題3∶2∶1,填空題2∶2∶1,而應用題一般不安排易題,中檔題和難題的比例為3:2。
2.會考(或學業水平考試)
會考(或學業水平考試)是水平考試,考生成績分布波形呈典型負偏態(圖3),命題側重雙基考查,在低分段有明顯區分度,突出低分段的評價功能,以便甄別學業合格或不合格,同時,有教學質量反饋功能和教學導向功能。
浙江省高中生物會考對考試內容掌握的要求分為3個層次,從低到高依次為:了解、理解、應用,試題的難度一般控制在0.4~0.95之間,整卷的難度控制在0.8左右,及格率在95%左右。試題難度分布掌控為:容易題(難度為0.9左右)約占70%,稍難題(難度為0.65左右)約占20%、較難題(難度為0.45左右)約占10%。
五、用“測驗設計框架”指導基于課程標準的命題
為評價試卷的內容選擇、各知識塊之間的比例安排以及難易控制是否得當、是否基于課標,可用“測試設計框架”指導和打磨試卷。
1.生物學科測驗設計框架(表1)
2.測驗設計框架的特點和優勢
特點一:可以從測試內容上全面體現基于標準命題的要求。這是因為測驗設計框架所包含的內容(如考察內容與考察目標、題型與題量、難度等)能與課程標準(如對知識的認知要求、課時分配等)達成較好的匹配。
特點二:結構上顯示基于標準命題的一般程序。命題先確定明確測試的目的,進而明確試卷的總體難度;確定考察內容與考察目標;明確測試題目的難度,并選擇合適的方法或題型;考察每道題目隱藏的價值取向;最后再確定測試時間和制定各個題目的評分細則。
測驗設計框架的最大優勢是規范了教師基于標準的命題。測驗設計框架以課程標準為依據,全面地反映了課程標準的內容與要求,也體現出命題的一般程序,從而為教師基于標準命題提供了一種分析框架,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命題的隨意性與盲目性。
高中生物論文9
一、探究性學習在高中生物教學中遇到的問題
老師方面首先是探究性學習的時間安排的問題。有的教師只是應付差事,匆匆帶過,學生還沒有真正走進實驗,就開始下一章的講解。而有的教師花了大把時間進行探究性學習,卻發現學生的考試成績大不如以前。其次是教師能力不足,主要體現在教師不能合理控制教學過程。有些教師像一個放羊倌,任由學生在實驗室里折騰,沒有明確目標,也沒有及時進行督導,一節實驗課就成了一節游戲課。最后探究性學習中的實驗評價標準不明確,教師不能夠合理評價學生的成果,造成學生做實驗時漏洞百出。學生首先是沒有正確認識到探究性學習的重要性,只是把做實驗當做游戲,不能真正體驗到科學的價值。其次是學生之間分歧比較大。因為是分小組進行實驗,有的熱愛生物,認真思考,勤于動手;有的只在一旁干等,不愿意參與其中。這樣就會造成成績兩極分化比較嚴重。最后是學生不能夠積極配合教師的工作。有的學生特立獨行,不按照教師的要求做,甚至不聽從警告,故意觸碰危險物品,造成不必要的麻煩。簡單來說,探究性學習在高中生物教學中遇到阻礙,一是因為新課程改革并沒有全面覆蓋,教學設施沒有及時補充,給教師上課造成了一定的麻煩;二是教師在升學成績的壓力之下,不得不減少探究性學習的時間,而且教師不能在實驗課上有效控制課堂;三是因為學生沒有正確對待探究性學習這種方式,不能夠聽從教師安排,給正常的上課秩序造成困擾。
二、合理解決問題,充分利用探究性學習
探究性學習方式能夠促進學生獨立思考問題,提高學習積極性,更深入了解所學知識。有利于減輕教師的教學壓力,優化課堂教學,實現教學目標。對于學校教學器材的不足,需要國家的大力支持。教學器材是最基本的教學條件,在此基礎上教學才能夠順利進行。教學器材需要教師和學生愛惜,每次做完實驗需要清理器具,將其擺放回原位置,不能損壞甚至丟失。教學器材是公用的,需要大家共同愛惜,才能使大家都受益。教師是課堂的主導,面對探究性學習,教師應該合理安排時間,不能過多或過少,要認真考慮學生實際情況,實驗的安排最好是由易到難,使學生能夠循序漸進地接受所傳授的科學知識。而且必須不斷提醒學生注意安全。
高中生雖然已經接近成年,但大部分學生仍舊會忽略一些安全問題。教師要有一定的耐心,不能對學生抱有過高期望。學生畢竟是剛開始接觸科學實驗,有很多東西不清楚不明白,對實驗過程也不是很熟練。教師要多做幾次示范,耐心指導學生,直到學生真正學會做實驗。高中生物課最有趣的內容可能就是探究性實驗了。若是教師對學生棄之不顧,就會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放棄學習生物,也會對教師產生憎恨心理。雖然現在高中生物的探究性實驗并沒有明確詳細的評價體系,但是教師應該根據不同的實驗制定不同的標準,這樣能夠使學生明白實驗的目標,如何能夠有效完成實驗。教師在組織探究性學習時,需要調節好學生之間的關系。探究性學習是分小組合作,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意見,讓他們自由組合,也可以按照學生學習生物的能力層次進行分組。這樣就可以減少不必要的爭吵,以免影響課堂的正常秩序。在學生方面,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首先必須正確認識探究性學習方式,不能簡單地認為只是一種游戲。探究性學習是為了使學生親身體驗科學實驗,通過動手做實驗,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深入理解課本上的理論知識,從而激發學習生物的興趣,提高生物成績。學生要學會獨立思考,不能過分依賴他人,只有自己動手做,才能真正體會到實驗的困難與樂趣。學生必須配合教師的指導,認真觀看教師的示范,不懂不清楚的地方要主動詢問教師,對于危險的物品,不要觸碰,不能因為好奇心而造成不必要的事故。簡單來說,我們需要補足教學設備,滿足教學需求;教師應該提高自我的能力,學會有效管理課堂,耐心細心地教導學生;學生應該自己動手,獨立思考,配合教師安排,促使課堂順利進行,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
總的來說,探究性學習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面臨一些問題,但這些問題都是可能通過一些有效的方法解決的,所以不能一味逃避。探究性學習主要面臨的問題是:教學設備不完善;教師能力有待提高;學生不重視。教學器材需要國家教育資金的投入,教學器材作為基礎設施,是不可以缺少的。但教學設備的保存,需要教師與學生的共同愛護。教師的能力本來就是在教學的過程中逐漸進步,不斷完善的。教師需要在實驗前叮囑學生需要注意的事項,上課時多次示范實驗過程,耐心指導每一個小組,建立合理的評價機制,從而有效完成教學任務。學生需要重視探究性學習方式,勤于動手,勤于動腦,配合教師完成實驗。
高中生物論文10
一、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高中生物是一門讓學生充分了解自然、接觸自然和探索自然奧秘的實驗科學。引導學生從普通生物現象入手,然后通過細致的觀察、分析、探究等方式,進一步熟悉和掌握生物學科的基本理論知識和相關技能。通過筆者對生物課堂教學的研究發現,教師的教學模式存在很多問題。比如,一些教師習慣于強制要求學生硬性地記憶一些枯燥乏味的生物概念和理論知識,如果學生不能理解,也很難記憶,這很容易導致學生失去學習生物的興趣。又如,一些教師只關注學生對書本知識掌握的情況,只關注學生考試成績的情況,很少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和進步,不能給予每一個學生足夠的關懷和重視,師生之間關系并不是很好,這也會嚴重挫傷學生的積極性。針對這些問題,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去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將復雜的生物知識簡單化,將抽象的生物知識具體化、形象化。比如,高中生物中關于生命活動過程的教學內容,因為這個內容很難進行實驗,僅靠教師講解又很難使學生理解。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就可以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比如多媒體教學資源,制作一個生命活動全過程的動態課件,讓學生親眼看到生命活動的全過程,這對提高生物教學質量至關重要。又如,教師在授課開始前安排學生觀看一場球賽,為學生創設情境,激發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致,然后順勢引發學生思考:隊員之間如何傳遞信息?隊員獲得信息后生體機能是怎樣處理信息的等問題。這樣,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優化學生的學習方式
傳統的生物教學方式是教師灌輸,這樣就導致學生的學習方式單一,而且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況都不一樣,教師的“滿堂灌”沒有效率,加上高中生學習的內容繁多,時間緊張,壓力很大,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發展的需要。現代教育技術可以讓學生針對個人的學習情況,直接、準確、快速地找到解決辦法。比如,學生可以利用網絡資源,直接查詢、獲取生物知識信息。不僅如此,現代教育技術還可以靈活地分析處理生物數據信息,進行繪制表格、構建模型、制作視頻教程等,促使學生學習生物方式的多樣化。通過現代教育技術優化學生的學習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效率和質量。
三、結語
高中生物本身是一門很抽象、很難學的課程,但是現代教育技術的出現,為解決生物教學問題帶來了很大的福利。教師要充分認識到現代教育技術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重要作用,要努力掌握現代教育技術,轉變教學觀念,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積極促進現代教育技術與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結合。筆者在文中簡略地探討了現代教育技術對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積極作用,希望能夠為現代科學技術優化高中生物課堂教學行為做出自己的貢獻。
高中生物論文11
摘要:合作學習作為高中生物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非常有創意的學習策略,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學習方法.我國目前的高中教學中合作學習的開展相對不足,沒有完全發揮出合作學習的用處.本文通過對合作學習的簡要概述、高中生物教學中合作學習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以及高中教學中合作學習的實際應用來分析合作學習在高中生物教學上的應用.
關鍵詞:高中生物教學;合作學習;應用
作為一種教學策略,合作學習起源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在八十年代中期,發達國家的教學課堂上合作學習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隨著我國新課改的推進,自主、合作、探究成為高中生物教學的重點,合作學習在生物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成為代表性的學習方法.
一、合作學習概述
合作學習是在課堂教學中,以小組為基本形式,以小組成員之間相互合作為主體,以達成目標為標準,對小組成績做出評價的一種教學方法.與傳統的教學形式相比,合作學習具有很多自身獨有的特點:任務分割,結果整合;分配角色,分享領導;公平競爭,合理比較;信息交流,信息共享等.合作學習以自己獨有的特點在生物教學中發揮著必不可少的作用,能夠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在集體的學習中,容易擴大信息的廣度和深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高中學生的學習.
二、高中生物教學中合作學習策略的應用
1.高中生物教學中合作學習策略的必要性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合作學習在我國得到關注,并逐漸的應用在教學領域.合作學習作為一種非常注重實踐性的教學策略,能夠在實踐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并且有助于學生之間形成團結合作、互幫互助的學習氛圍.高中生物的教學基礎就是實踐,非常注重學生在實踐中的學習能力,因此合作學習便廣泛應用在高中生物教學上.在我國新課改的推進背景下,我國教育部大力倡導學生的合作學習精神,要求學生主動的參與、交流和合作,打破了傳統教學的弊端,要求同學以自身的學習興趣為出發點,參與到實踐中去,而不是傳統的死記硬背,枯燥的接受教材.這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生物是一門非常注重觀察與實踐的課程,所以培養在生物教學中的合作學習成為重點.
2.高中生物教學中合作學習的重要性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的學習適應性是非常重要的,學習的適應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學習動機適應.學生在高中生物的學習過程中應該適應學習態度、學習目標以及維持學習活動的動因.其次,學習環境因素適應.學習環境因素適應強調適應生物學習的學習場所、學習條件等.最后,學習能力適應.學生學習能力主要包括學生對知識的記憶能力、思維能力以及學習方法.高中生物教學中合作學習作為一種特殊的教學方法,不僅僅在提高學生學習成績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對學生的學習適應能力也很有幫助,主要表現在:第一,合作學習主要表現在小組成員之間相互幫助、相互競爭,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適應能力.第二,小組成員在集體學習的時候相互分配職能,各司其職,還可以互換角色,這樣有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適應.第三,小組成員之間要通力合作,才能使自己的小組脫穎而出,優于其他小組,這就需要一個小組之間的成員關系融洽,有助于學生在學習環境方面的適應能力的提升.
三、高中生物教學中合作學習策略的實際應用
1.實驗假設
假設學生的合作學習為自變量,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習適應能力為因變量,其他干擾變量為學生的學習水平、教師、班級等.通過對合作學習模式的構建,將合作學習引入到高中生物教學中,控制干擾因素的影響,通過實踐觀察學生的合作學習是否會影響學習成績和學生的學習適應能力.
2.實驗設計
(1)實驗方法.采用比較的觀察方法,通過對實驗班和對照班的設計,實驗班采用合作學習,對照班采用傳統教學,并進行研究、觀察.(2)實驗對象.北京市某高中二年級,實驗班60人,對照班60人,學生的學習時間和教師相同.
3.實驗過程
通過設置實驗的時間以及實驗內容,在其他因素保持不變的情況下,通過實驗的進行以及對數據的統計,在實驗進行一段時間之后,對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習適應能力進行統計.
4.實驗結果
通過對這兩個表的觀察,可以說明合作學習引起的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習成績和學習適應能力的差異.
5.結論
(1)合作學習可以提高學生高中生物的學習成績.(2)合作學習策略在學生的學習適應能力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3)合作學習策略作為一種特殊的學習方法,在現代教育背景下,需要大力推廣.
作者:宋飛 單位:內蒙古烏蘭察布市蒙古族中學
參考文獻:
[1]黃小立.分析高中生物教學中合作學習策略應用及效果[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xx,(9)
[2]任恒.高中生物教學中合作學習策略的應用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xx,(27)
[3]劉曉波.淺談高中生物教學中合作學習策略的應用[J].教育界,20xx,(11)
[4]劉璇.高中生物教學中合作學習策略應用研究[J].新課程中學,20xx,(12)
高中生物論文12
高中推行新課程改革幾年來,通過自己不斷學習新課程理念,對新課程有了一定的認識和理解。現談談自己對高中課程改革的一點體會。
1全國統一的 “一標”
高中課程改革后教材趨于多元化,一本教材統領天下的局面被打破。為此教育部組織相關學科專家,結合不同學科的特點,分學科統一制定了各省市必須嚴格按照執行的學科“課程標準”。學科“課程標準”結合自身學科的特點,對學科的課程性質、課程的基本理念、課程設計的思路、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均有相關的說明和要求。課程改革要求一個地區(省市)必須使用不同版本的教材,這就要求我們的廣大教師在備課前,必須認真全面學習本學科“課程標準”,對學科的“課程標準”有一個全面細致的解讀,做到心中有數。從而用好“課標”服務于教學。
2高中新教材與舊教材的不同
以人教社生物學科教材為例,舊教材對學生在高中階段的生物知識的學習是分成了必修上、下冊和選修全冊共三本教材的學習內容。而新教材是把學生在高中階段學習生物學知識分成了六個模塊,其中必修三個模塊,即必修1《公子與細胞》、必修2《遺傳與進化》、必修3《穩態與環境》。選修三個模塊,即選修1《生物技術實踐》、選修2《生物科學與社會》、選修3《現代生物科技專題》。
舊教材側重于學科本位的思想,以致于還有很多地方存在與學生認知規律和社會發展需求不相符合的情況,如有些內容仍顯陳舊,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沒有體現出生物科技的新成就和發展趨勢;編寫多采用注入式寫法,對學生的啟發引導作用不顯著等。這些都不利于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究。
新版教材在學科體系的基礎上進行突破,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精心篩選和編排內容,恰當地確定內容的呈現順序,使之形成結構合理的知識體系,較好的實現了學科體系、社會需求和學生發展的有效統一。教材在《標準》的基礎上進行再創造,從生命系統的視角構建了新的知識結構體系。新版教材正是從生命系統的視角,構建了新的知識結構體系,通過生命系統自身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自身的發生、發展和衰亡的規律,引導學生認識生命活動的規律和本質。由于教材的三個模塊(必修)涉及不同層次上生物學的知識,核心主題不同,培養學生科學方法、科學觀點等的側重點不同,因此,在生命系統這個大框架下又分為三個子系統。
三個必修模塊選擇的都是生物科學的核心內容,同時也是現代生物科學發展最迅速、成果應用最廣泛、與社會和個人生活關系最密切的領域。所選內容能夠幫助學生從微觀和宏觀兩個方面認識生命系統的物質和結構基礎、發展和變化規律以及生命系統中各組分間的相互作用,有助于學生更深入地理解生命活動的規律,理解科學的本質、過程和方法,了解并關注生物科學技術在社會生活、生產和發展中的應用,因此必修模塊對于提高全體高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選修模塊是為了滿足學生多樣化發展的需要而設計的,是必修課程的進一步拓展和延伸,有助于拓展學生的生物科技視野、增進學生對生物科技與社會關系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實踐和探究能力。
新教材與舊教材的最大不同點是增加了許多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內容。新教材每一章節對學生的學習目的比較明確,這就是“本節聚焦”。通過本節聚焦”,教材很清楚地告訴學生這一小節中我們要干什么,具體應把握到什么程度,都一目了然。每一節知識里都有讓學生思考與討論的內容——“思考與討論”,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的良好行為習慣。新教材的編排更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主動建構知識、發展能力、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尤其是發展學生的科學研究能力,幫助學生理解生物科學、技術和社會相互關系,增強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3教師的教法的不同
在新課程背景下,以教學方法的改革與發展為基礎,以適應時代發展和社會需要,教學方法呈現出如下的趨勢和特點:①教學方法的啟發性,②教學方法的“學法化”傾向,③教學方法的探究化、研究化、實踐化和體驗化,④教學方法綜合化和多樣性,⑤教學方法主體化和個性化,⑥教學方法現代化,⑦教學方法心理化傾向。課程改革所產生的深刻變化,將反應在教師的教育觀念、教育方式、教學行為的改變。為些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要認真解讀、領悟新課程體系中蘊涵的思想,合理運用教學原則。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之間的關系,就是一個共同學習的關系。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猶如兩條不斷流淌的小溪,兩條溪流的交匯點,就是學生獲取知識、掌握知識、形成能力的共鳴點。
4學生的學法不同
《課標》倡導學生的探究性學習,力圖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要求學生主動參與到整個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學生主動地合作學習、自主學習、討論學習、活動學習、體驗學習、掌握學習和自覺探究,要求學生勤于動手和動腦。一改傳統的被動接受而成為學習中的主導者。
高中生物學科是正確了解身體,學習人和環境(植物,動物,自然界)之間關系的科目。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有針對性的合理應用問題教學法、課堂討論法、探究法、演示式教學法。新課程改革下的高中生物教學方式是多元互動、豐富多彩的,除探究學習、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接受學習等方式外,討論學習、活動學習、體驗學習、掌握學習等學習方式也是教學方式變革的主題,要在教學中不斷引導學生質疑、調查、研究,要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高中生物論文13
一、安全隱患產生的原因
1.實驗自身特點
(1)實驗材料方面。有些是有毒的,比如“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中用到的丙酮,其毒性主要是對中樞神經系統的抑制、麻醉作用,高濃度接觸對個別人可能出現肝、腎和胰腺的損害。由于其毒性低,代謝解毒快,生產條件下急性中毒較為少見,大量稀釋后,對人體危害較小。還有石油醚對眼睛、粘膜和呼吸道有刺激性;對皮膚有強烈的刺激性。另外,很多需要加熱的操作中用到的石棉網,石棉本身并無毒害,它的最大危害來自于它的纖維,這些細小的纖維釋放以后,會長時間浮游于空氣中,容易被人體吸入。石棉粉塵進入人體后,在肺部逐漸沉積,導致肺部組織纖維化,胸膜增厚,形成“石棉肺”。有些是有腐蝕性的,如“觀察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中用到的鹽酸。有些是易燃物,如酒精、丙酮、石油醚等。有些是容易致傷的,如制作臨時裝片使用到的刀片、蓋玻片、鑷子、剪刀等。在微生物的篩選、培養、鑒定等實驗中應該特別注意,防止致病雜菌感染人體。(2)實驗操作方面。有些實驗需要酒精燈加熱,如“還原糖的鑒定”“DNA的鑒定”需要沸水浴加熱。有些實驗需要用到電源,如使用顯微鏡時用到電光源。凡是實驗中用到的加熱操作都可能用到玻璃器皿,如果不正確操作會引起玻璃炸裂,或液體沸騰濺出,導致燙傷、炸傷。另外,在使用電器過程中不正確的操作有可能出現觸電的危險。
2.學生方面
(1)學生缺乏安全意識。在實驗室安全事故的發生和預防中,人為因素占據了主要地位。據資料統計,在實驗室安全事故中,人為因素所占比例高達98%,其中安全意識淡薄是導致實驗室安全事故發生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現在學生心中無安全,對自己的行為意識不到嚴重的后果,常常有違紀行為或違規操作。(2)學生缺乏安全知識。學生缺乏必要的防火、防觸電等常識,不清楚使用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的注意事項和相應的防護措施。學生在遇到安全問題時不知道怎么處置,不知道滅火的具體方法。當學生的身體受到安全威脅時部分學生不知道如何應對。
3.教師方面
(1)部分教師安全意識薄弱,認為實驗室安全應該是實驗員或學校的事,自己負責講好課,讓學生掌握實驗原理,掌握相關操作方法就可以了。有這樣的思想自然不可能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安全教育了。(2)教師也缺乏相關的知識,據筆者了解,很多教師并不了解滅火的專業知識,對有毒化學物質的防護知識了解也不多。
4.學校方面
一些學校注重學生生活中的防火、抗震教育以及演練,但很少有專門進行實驗室安全防控演練的,有些學校甚至缺乏必要的通風換氣設備,這無疑給實驗留下了安全隱患。
二、安全隱患的預防措施
1.教師要有強烈的安全意識
每次實驗教師應強調必要的安全注意事項。強調學生應做到如下幾點:(1)實驗前必須認真預習實驗內容,明確實驗目的、步驟、原理,回答實驗教師的提問。(2)要保持實驗室和儀器設備的整齊清潔,愛護儀器設備。未經許可不得動用與使用與本實驗無關的儀器設備及其他物品,不準將任何物品帶出室外。(3)實驗完畢后,要關閉設備的電源、關好門窗、整理好儀器設備,打掃衛生,并經實驗工作人員檢查儀器及使用記錄后方可離開。(4)違反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擅自動用與本實驗無關的儀器設備、私自拆卸而造成事故和損失的肇事者必須寫出書面檢查,視情節輕重和認識程度按有關制度處置。
2.教師應給學生介紹一些應對意外事件的臨時處置方法
例如,如何預防實驗室火災發生,觸電時如何處置,被刀劃傷如何處置,使用腐蝕性藥品不慎接觸皮膚時應如何處置等。
3.學校管理應重視實驗室安全
學校相關負責人制定《高中生物實驗室安全規則》,并且在實驗室醒目位置設置安放。另外,應該定期檢查實驗室通風設備是否正常。在實驗室放置滅火器,并定期檢查更換。在一些需要加熱處理的試驗中,應給學生配備防護眼鏡。
4.實驗分組時指定安全小組長
平時實驗時教師基本上都能安排實驗小組長,但對小組長的職責沒有明確的安全職責要求,因此,建議指派責任心強的學生擔任安全小組長,專門負責實驗小組的安全監管。這種安排可以引起每位學生對實驗安全的重視。
5.教師加強監管
實驗課上教師應該檢查有毒有害液體的使用,防止學生出現不規范操作;實驗前后清點實驗用品,尤其是有毒藥品的數量,防止學生帶走有毒藥品。結合安全小組長的監管把好實驗的每一道安全關。以上是筆者對實驗室安全的一點思考,安全無小事,希望能引起同行的重視,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改進,提出更好的措施,完善實驗中的安全教育,讓我們的學生遠離危險,讓生命之花永遠燦爛。
高中生物論文14
摘要:在復習中如何提高學生的能力和素質,適應高考的改革的要求,是值得高三教師積極探討的問題,本文陳述了從引導學生學會閱讀,學會思考及對知識的靈活運用三個方面來提高復習效率,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素質,期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關鍵詞:生物學復習;閱讀思考;應用
隨著高考的改革的不斷深入,綜合能力測試中,重視能力和素質的考查已成為新一輪高考的聚焦點。高考命題以能力立意為主,它強調學科知識結構中基本的、核心的內容;強調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強調學以致用,理論聯系實際;突出對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的考查。因此在復習過程中,教師已不能再對學生進行大量的知識灌輸和反復的能力訓練,而應該采取積極的手段,引導學生了解學習過程,學會學習,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使學生具備面對復雜的問題在陌生的領域尋找答案的方法和能力。
1、引導學生學會"讀"
1.1學會"讀"課本
知識是能力的載體。高考強調素質和能力,但并不忽視基礎知識的重要作用,能力離不開基礎知識,離開了知識的積累,能力很難形成。因此要培養學生的能力,首先要掌握好基礎知識。而"讀"課本是夯實基礎知識的最直接途徑,這個"讀"不單純讓學生閱讀課本,而是在教師的精心指導下,完成對知識的歸納、疏理,弄清知識點的內在聯系、找出被遺忘的、記憶模糊和理解不透徹的知識點,做好閱讀筆記,逐一攻破。通過閱讀,學生對基本概念、原理和規律的記憶得到加強,對基本原理和規律的前因后果、適用條件的理解更加透徹,同時還可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1.2學會"讀"資料
目前,社會上普遍關注的焦點、熱點問題,許多是與生命科學密切相關的,這些成了每年綜合能力測試的熱門話題,如基因工程(2000年山西綜合卷二、24),克隆技術(2001年廣東河南綜合卷一、13),酶工程(2001年廣東河南綜合卷一、14),胚胎干細胞的應用【2002年北京春季綜合卷二、25(4)】等。因此在復習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學會做生活的熱心人,關注生活,關注社會、關注時事,學會多觀察、廣搜集、勤記錄,把從報刊、雜志、廣播等新聞媒體和網絡系統上閱讀到的與學科內容密切相關的資料,如吸煙、酗酒、吸毒、減肥、疾病的預防、人口與計生、糧食、資源和環境等及時記錄下來。這樣既能豐富學生的知識領域,擴大閱讀視野,又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引導學生學會"思"
綜合科測試把考查學生思維能力放在核心位置,因此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應成為復習教學的重點,通過閱讀加深了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在此基礎上,教師通過精選例題,引導學生分析,教會學生思考,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在解題時,不是單純找出答案,而是讓學生每解一題務必完成四項任務:一是弄清題目所涉及的知識點,尋找解題的突破口,理清解題思路,得出答案;二是弄清題目所考查的知識點是屬于考綱要求的哪一層次;三是進行變式練習,一方面在題干不變的情況下,還可以從哪些方面來考核相關的知識點,另一面當題干中某一條件發生變化時其相關的問題又應如何作答;四是歸納總結,通過做一道題歸納出一類題的解題方法,,以達到觸類旁通的目的。如:1999年上海高考試題第二大題第52題,解題時要求學生首先弄清本題所涉及的知識點:酸雨的形成,大氣污染對生物和人體健康的危害,防止大氣污染的有效措施以及與此相關的化學知識(其能力要求屬于D)。再引導學生聯想到:①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②除SO2污染可以形成酸雨外,還有哪些氣體?③SO2對呼吸系統的危害主要影響呼吸的哪一環節?④SO2和煙塵除對呼吸系統造成危害外,還會危害人體的哪些組織器官?⑤大氣污染物除SO2和煙塵外還有哪些物質?這樣通過舉一反三,既對大氣污染的有關知識進行一次總結,又歸納出與環境污染有關類型題的解題技巧,使學生初步嘗試到結合其它學科知識解綜合題目的樂趣和技巧,同時又對有關知識的內涵和外延有更深一層的理解,能夠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和發散思維能力。
3、引導學生學會"用"
"用"是指學生能夠應用有關原理和規律解釋自然現象和解決與生產實踐和生活實際有關的問題,綜合能力測試正是以現實立意命題,注重理論聯系實際,考查學生利用所學理論知識和方法來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復習過程中,學生通過"讀"和"思",能夠熟練地掌握基礎知識,具有一定的思維能力。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引導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解釋、分析現實問題。
一是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把自己平時收集到的有關資料與基礎知識掛鉤,嘗試利用所學的原理來解釋和解決有關問題,如利用新陳代謝的基本原理來解釋為什么"亞洲飲食模式"備受人們的推崇,為什么飲食要講求營養均衡,應如何避免肥胖癥;利用基因突變的原理解釋癌癥的發病原因,應如何防癌等。
二是發揮集體的力量,實現資源共享。因為高三學生的學習任務繁重,課余時間少,個人收集的材料有限,因此我開設交互式討論課,每月組織學生集體討論一次,讓每位同學把本月內收集到的資料朗讀給大家聽,并提出相關的問題讓同學討論。如今年4月份的討論課上,傳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伊拉克戰爭成為同學們討論的熱點,從傳染性非典型肺炎引出: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病因和一般肺炎有何不同?細菌、衣原體和病毒的結構的結構和生理特點有何區別?應如何預防有關病原體的感染?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與環境衛生的關系如何?等等;從伊拉克戰爭引出生化武器、核武器對人和環境的傷害,沙塵暴、環境污染等有關的問題。在討論課上,學生始終處在一個民主、寬松的氛圍中,這有利于開啟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對問題的看法并對問題提出不同的質疑。使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及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得到提高,鍛煉了學生創造思維能力。同時由于所討論的問題跨度大,涉及的內容多,增大了課堂的容量,實現了知一點、串一章、聯一片,因而復習效率大大提高。
總之,只有在復習過程中堅持循序漸進、深入提高的原則,在"讀"中夯實基礎知識;在"思"中培養能力,形成科學的思維方法和問題本質的認識;在"用"中提高素質,形成比較全面、深刻的科學觀眾和生物學思維方式,才能不斷地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能力,使學生在高考中立于不敗之地。
高中生物論文15
學習是一項腦力勞動,過程非常辛苦.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由不了解到了解,由掌握得極少到掌握得極多,是很不容易的.所以教師要探索實用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減輕學習負擔,讓他們輕松地就可以掌握所學內容.而對比教學,就是一種不錯的方法,它可以將多種事物的現象和本質進行比較,然后再經過學生的分析、思考,找出它們的相同點與不同點.對比教學能夠開發學生的智力,擴展學生的思維,如把它巧妙地運用到生物教學當中,可以使課堂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對比教學法,可以幫助學生區分相似的概念
生物是一門研究生命現象和理論的學科,很多知識抽象又科學,不容易掌握.再加上中學生在了解事物的時候,往往看不清事物的本質特征,對它的認識只是停留在事物表面,而那些相似的概念、特征及理論知識,它們既有相似的一面,又有不同的一面,所以有時候很難區分.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對比教學法,就可以幫助學生認識事物的本質,從而準確地掌握知識點,區分出比較相似的概念.例如我在為學生介紹種內關系與種間關系的知識時,就運用了對比教學法.我先為學生介紹了這兩個名詞的概念,并把它們展示在大屏幕上,同時把能夠區分這兩個概念的詞語重點標示出來.如種內關系是同種生物之間的關系,種間關系是不同種生物之間的關系.種內既有競爭、殘殺,又有互利與寄生.種間也是有競爭、捕殺、互利與寄生,并且每個概念的現象我都列舉了相關的例子.這樣,我把兩個概念放在一起進行對比,學生們通過思考,會得出正確的結論,從而掌握所學知識.高中生物教材編著的很精簡,主要是介紹生命體的共性與個性.每個章節都有很多基本概念,這些結論都是科學家們經過反復研究、比較,從而總結出來的.它們之間有著本質的聯系,又有著稍許的差別.對于生物概念的理解與掌握,是生物學習的基礎.學生要想徹底地弄明白這些概念,教師必須要選擇高效的教學方法.而對比教學,則是提高高中生物教學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
二、對比教學法,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新學的知識
孔子曰:溫故而知新.高中的生物教材,有很大的內在聯系,大部分內容是由淺及深,由表及里的.一般前邊所講的舊知識,是后邊新知識的基礎.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前后知識進行對比,新舊知識進行對比,由此及彼,自然而然的引入,不僅可以讓學生復習一下以前講的舊知識,還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即將學的新知識.這樣的教學方法,真可謂是一舉兩得.比如我在講解呼吸作用這一部分內容時,并沒有直接告訴學生們呼吸作用與能量釋放的關系,而是先問了一個問題:我們以前學習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它可以將無機物轉化為有機物,光能轉化成化學能.我們再想一下動物的活動,它在活動中需要很多能量,那么這些能量是從哪里來的呢?這樣的話,學生在學習本節內容的時候,就會自然而然地將兩個過程進行比較,從呼吸作用的場所、過程,還有能量的轉化、物質的變化等幾方面去了解這些內容,從而理解呼吸作用與能量釋放的關系,進而掌握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的特點.在對比中,學生對這部分的內容理解得會更加深刻.這樣的對比素材,在高中生物課本中有很多,有些內容不會出現在同一個章節里面,但是它們之間會有一定的聯系.所以教師在選擇對比對象的時候一定要靈活,不能隨意比較.要根據所學知識點的特點和需要,在以往的舊知識里選取合適的部分.再通過適當的對比,結合學生的思考,教師的講解,牢牢地掌握住新知識.
三、對比教學法,可以幫助學生拓寬知識的領域
每一個學科的知識都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但是各個學科之間,并不是相互獨立的,而是有一定的聯系.生物學科可以與其他多種學科進行對比,將其他學科的知識靈活地運用到生物當中來.同時,生物知識也可以適當地補充其他學科產生的不足,讓學生的知識面不斷擴寬,更加全面地掌握各科知識.所以教師在生物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避免出現過分強調生物與其他學科的界限,而導致生物出現被孤立的局面.比如我在教學種群及其特征的時候,就把這部分知識與地理知識進行了對比.可以將人口增長問題,分布特點進行對比,從而理解種群分布的疏密程度,年齡組成等基本特點.當提到自然保護的內容時,可以與地理中的資源問題、環境問題進行比較.這樣的教學方式,使生物課堂變得更加充實,讓學生了解了不同學科的學習內容,促使學生將生物與地理兩個學科的知識聯系在一起,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不僅如此,高中生物教學還可以與其他學科知識進行對比,讓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更加容易掌握生物學規律,如與化學知識進行對比,將生物知識與化學知識融會貫通,彼此補充.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過分地強調分科教學,割裂學科之間的聯系,要運用對比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幫助學生全面地掌握高中知識.
四、對比教學法,可以幫助學生提高思維的能力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是怎樣了解世界上的事物的?那就是通過對比.對比是我們認識事物的基礎手段,只有在對比中,我們才會看清事物的本身特點;只有在對比中,我們才會了解事物的真正面目.所以,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采用對比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學習生命的本質.在對比中,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從而提高生物課堂的學習效率.例如我在教學光合作用這部分內容時,我就讓學生們與呼吸作用進行了比較.讓他們通過比較,找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區別和聯系.學生們便用了對比的方法,從邏輯上找出了可以對比的幾個方面:作用需要的場所、作用需要的條件,反應物與生成物各是什么?能量又是怎樣轉化的等等.然后再分析出二者的相似點和不同點,最后得出結論.當然,學生們在對比的過程中,看出了二者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制約.如果不將這兩種作用放在一起比較,學生如何會通過思考提高自己的邏輯能力?又如何會將知識分析、掌握得如此深刻?當然,對比方法雖然好,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應用得也很廣泛,但是并不是任意兩種事物都可以用來比較.對比的兩個知識點一定要有意義,要能正確引領學生邏輯思維的發展.更不能將學生們不熟悉甚至是從沒聽過的知識加以比較,這樣會讓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不愿思考,大大降低生物課堂的學習效率.
總而言之,在高中生物教學活動中,能夠形成對比的教學內容有很多,可以參考的對比方法也多種多樣,主要是看教師如何把握和運用.如果利用得當,對比教學就會在生物教學中發揮其獨特的魅力,讓教師教得更精,學生學得更好.所以,教師一定要善于思考和把握對比教學法,將對比教學法的優點融于課堂之中,提高高中生物課堂的效果和質量.
【高中生物論文】相關文章:
高中生物的教學論文10-23
高中生物教學的論文10-24
高中生物教學論文08-21
高中生物論文11-25
高中生物教學的分析論文07-05
高中生物實驗論文11-06
高中生物教學差異論文12-07
高中生物論文優秀11-25
高中生物教學論文開題報告10-10
高中生物教學效率分析論文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