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生物教學中的導入論文
【摘 要】“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精心設計的、好的導言,能牽動學生的思緒,立疑激趣,促使學生情緒高漲,步入求知欲的振奮狀態,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新舊知識的鏈接、提高課堂效果都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生物教學 導入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新課的導入雖然只占每節課的幾分鐘甚至只有幾句話,但是這幾分鐘、幾句話所起的作用卻是非常重要的。精心設計的、好的導言,能牽動學生的思緒,立疑激趣,促使學生情緒高漲,步入求知的振奮狀態,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新舊知識的鏈接、提高課堂效果都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課堂教學導入的方式多種多樣,學科不同,方式各異,而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必須根據生物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的迥異采用不同的導入方式。本人就參加工作以來教學中運用的幾種導入方式,談點粗淺的體會。
一 復習式導入法
在生物教材中,絕大部分內容都是前后有聯系的,通過復習前面學過的相關知識導入新課,既復習了舊的知識,又在復習的基礎上注意了新舊知識的銜接,再結合學生的求知心理,便可順理成章的導入新課。因此,復習式導入成為教學過程中最常用的一種方式。
例如,“植物對水分的吸收和利用”一節的教學,我們就可以先復習根尖的結構及各部分功能的知識,指出植物需要的水分主要是通過根尖的成熟區表皮細胞從土壤溶液中吸收來的,那么表皮細胞是如何吸收水分的呢?從而導出“植物對水分的吸收和利用”的有關內容。這種導入新課的方法,符合學生由已知到未知的認知規律,可以起到溫故而知新的效果,進而提高課堂效果。
二 直觀教具導入法
在生物的教學過程中經常會涉及到一些很抽象的知識,比如 “DNA分子的結構”。由于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有限,如果我們單純地講授,學生不容易理解,甚至會越講越迷惑。所以我在講授這部分內容之前先展示“ DNA分子的結構模型”,然后再讓學生回答這是什么?學生說出各種不同的答案,在學生議論紛紛、各抒己見的時候我再把正確答案告訴學生,學生驚嘆不已,在接下來的教學過程中學生也會異常投入。用直觀教具導入法導入新課,可以從一開始就給學生一個富有吸引力的直觀印象,從而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為學習新知識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 謎語導入法
謎語起源于我國古代民間,是古人集體智慧的結晶,是我國的國粹,在各年齡層里都受到極大歡迎,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在講新知識時,以謎語導入,既可活躍課堂氣氛、集中學生注意力、引發學生積極思考,又有利于學生理解所學的生物知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在講“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這部分內容時,講到子房的結構及發育時,我以謎語“麻屋子,紅帳子,里面住個白胖子”導入新課。這個謎面從外到內都形象生動的、科學準確的描繪了花生果實及種子的結構特征。子房發育成果實,即花生;子房壁發育成果皮,即“麻屋子”;胚珠發育成種子,即花生豆;珠被發育成種皮,即“紅帳子”;胚囊里的受精卵發育成胚,即“白胖子”。
四 諺語、民謠、歇后語式導入法
針對具體教學內容引用恰當的諺語、民謠、歇后語等導入新課,既可以增強教學語言的表現力和感染力,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的學習和思考問題。
我用“民以食為天”和“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導入“三大營養物質代謝”;用“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導入遺傳的有關內容;用“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導入變異的相關內容;用“飛蛾撲火——自取滅亡”導入趨性的有關內容等。
五 唐詩導入法
唐詩是我國優秀的文化遺產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燦爛的明珠。巧以唐詩導入,既能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積極性,又能讓學生認識到自然美。在創設了優美意境的同時,導入新課,使學生容易理解并真正把握新內容,化難為易,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在講“生物與非生物的基本特征”的相關內容時,我以詩句“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導入了新陳代謝,應激性,生長、發育和生殖,遺傳,能適應一定的環境并能影響環境等特征。“紅杏出墻”是受墻外陽光的刺激,生物體對這一刺激做出的反應,屬于應激性。“紅杏出墻”一方面是為了吸收陽光,以利于自身的生命活動;另一方面,也為墻外平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這反映了生物既能適應一定的環境,也能影響環境的特性。“紅杏出墻”吸收陽光是紅杏時代相傳的性狀,反映了生物具有遺傳的特性。紅杏伸出墻外,開花結果,反映了生物具有生長、發育和生殖的特性。“紅杏出墻”反映了以上各種生物特性,從本質上講,是在紅杏的新陳代謝作用的基礎上進行的。 六 設置懸念導入法
上課伊始,就給學生一種神秘的感覺。由教師提出引人入勝、耐人尋味的問題,創設誘人思考的問題情境,埋設“陷阱”,設置懸念,最大限度地利用誘惑的沖擊力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求知欲。在講授“植物對水分的吸收和利用”一節內容中水分吸收的動力時,我是這樣講的:“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但綠色植物的根吸收的水分卻能從低處往高處流。比如,在夏秋季節的早上,我們常常可以看到植物葉片的邊緣有小水珠要滴落,這些小水珠就是從根部流上來的。植物根部的水分為什么能夠能從低處流到高處呢?”提出了耐人詢問的問題,設置懸念,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好奇心,為新知識的學習做好鋪墊。
七 名人軼事或科學家生平導入法
孟德爾的遺傳定律,學生學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在講孟德爾的遺傳定律之前,我先帶領學生一起了解孟德爾的生平事跡,并著重介紹他的實驗歷程,吸引學生對孟德爾所進行的實驗產生興趣,從而讓他們產生學習的欲望,進而使學生從整體上了解本節所要學習的內容,順利導入新課。
八 “隨機應變”式導入法
在講動物細胞工程之前的課間,有幾個男生打鬧的不可開交,甚至上課鈴響了還安靜不下來,小動作不斷。于是,在接下來講到單克隆抗體的內容時,我說:“同學們,你們有沒有聽說過‘生物導彈’?”好多同學搖頭或者說沒有聽說過,我接著就又說,是像有些同學那樣在生物課上“搗蛋”的意思嗎?大部分同學哄堂大笑,原先搞小動作的同學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在同學們笑過之后,他們又開始好奇到底什么是“生物導彈”呢?于是我順利導入單克隆抗體的相關內容。可見,遇到突發情況,隨機應變,順利導入新課,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九 實驗導入法
生物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利用實驗導入新課,也是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方法。通過演示實驗或者提前給學生布置動手實驗,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實驗結果,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從而導入新課。
例如,在講“根對水分的吸收”這部分內容時,在課前我讓學生自己準備了蘿卜、清水、鹽水等材料進行實驗。在上課時我讓學生講述他們自己所觀察到的現象,并說明為什么在清水中的蘿卜更加硬挺,而在鹽水中的蘿卜卻軟縮了。利用這個實驗很容易的導入新課“根對水分的吸收”。
十 疑問導入法
疑問導入法,就是通過提出一些與新課內容相關的、學生已經了解的有趣問題,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他們對教師所提問題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而導入新課。
針對學生都注射過預防疾病的疫苗這一情況,我通過設置疑問“為什么我們注射過某種疫苗后,就不會再感染相應的疾病?”來導入“特異性免疫”這一部分內容。
十一 典型事件導入法
在講“基因可以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生物的性狀”這個內容之前,我給學生講了一個有關白化病的事例,內容大致是這樣的:在巴西,有一對夫婦都是黑皮膚的非洲裔巴西人,然而他們五個孩子中的三個卻得了白化病。一個家庭同時出現三起罕見的病例,讓原本就貧困的家庭更加困難,這三個孩子還經常受到同學的嘲弄。專家表示,大約 17000人中才有一個人可能患這種病。白化病患者的身體不能產生足夠的黑色素,而黑色素可以使皮膚、頭發和眼睛的顏色發生變化,并且保護身體不受到太陽輻射的傷害。但對于白化病患者來說,沒有黑色素,意味著他們的生命缺乏保障。講完這個典型事件后,我說,為什么白化病患者身體內不能產生足夠的黑色素呢?同學們激烈地討論一番,最后我歸納出結果:其原因是他們身體里缺乏一種酶——酪氨酸酶,酪氨酸酶可以催化產生黑色素。從而導入“可以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生物的性狀”這節課。
十二 練習導入法
在高三的總復習過程中,我常用的一種導入方法就是通過練習導入新課。在開始復習一部分內容之前,我先精選一兩道歷年來的高考題,用幻燈片的形式展示給學生,學生做完后講解相關內容,并指明這些題所涉及的知識點,從而導入相關內容的復習。
總之,導入的方法有多種,不論用哪種方法導入,只要能夠具有針對性、啟發性、趣味性,能夠緊密聯系課堂,能夠有助于學生學習效果的提高就不失為一種好的導入方法。
學習無止境,鉆研無高峰,只要作為教師的我們勤于思考,善于鉆研,相信我們會設計出越來越多、越來越好的簡明實用的導入方法!
【生物教學中的導入論文】相關文章:
數學教學導入分析論文08-22
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導入論文06-24
高中歷史教學中課堂導入策略研究論文09-14
關于初中生物教學新課導入法的論文10-13
生物教學中的生活化論文06-04
中職生物教學中合作小組的運用論文08-19
微課在生物教學中的運用論文10-19
在生物教學中滲透實驗思維的論文06-26
生物教學中探究式教學活動探討論文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