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雙語教學模式在分子生物學課程中的實踐論文
摘要:實施雙語教學是促進我國高等教育與國際接軌、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的有效途徑。分子生物學具有發展迅速、國際通用性和可比性強的特點,所以雙語教學應成為分子生物學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該文從培養現代生命科學高素質人才的要求出發,基于雙語教學的基本內涵,提出“以專業英語詞匯為切入點、以名詞概念的英文敘述為鋪墊、以部分章節全英文授課為目標”,開展循序漸進式的分子生物學雙語教學。為此,該文認為應在原版教材的選用、課程內容的優化、探究型互動式教學模式和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實施以及課程考核的改革等方面進行探索,以實現專業知識傳授與英語能力提升雙重的授課目的。
關鍵詞:高等教育;雙語教學;分子生物學;課程教學模式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發展和國際學術交流的日趨活躍,我國的高等教育必須充分利用世界范圍內的優質教育資源,借鑒國內外著名高等學府的辦學理念和管理模式,提升教育教學水平,造就大批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復合型創新人才。為此,教育部2001年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指出,本科教育要創造條件使用英語等外語進行公共課和專業課教學,對高新技術領域的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等專業,力爭使外語教學課程達到所開課程的5%~10%,對信息科學、生命科學等發展迅速、國際通用性和可比性強的學科與專業可以直接引進先進的、能反映學科發展前沿的原版教材。目前,雙語教學已成為我國高校教學改革的熱點。各高校相繼在不同專業、不同課程的教學中開展了雙語教學模式的實踐與研究。
針對生命科學所具有的國際通用性和可比性強的特點,筆者從2004年開始在分子生物學課程教學中實施了雙語教學,確定了語能和學能并重的雙語教學模式,并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雙語教學的內涵及模式
雙語教學(bilingual teaching)是指以2種不同語言作為教學語言的教學,一般是指用非母語進行部分或全部非語言學科的教學。在我國和一些亞洲國家,雙語教學一般是指用英語和母語同時進行學科教學。在高校推行雙語教學有利于吸納先進的教育資源、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快速、直接地掌握本學科的世界先進理論和前沿技術,掌握發達國家的最新研究成果;有利于促使教師不斷學習,提高專業水平和外語水平。實施雙語教學可以實現3個層面的收獲:最基本的收獲是學科知識和能力的掌握,直接的收獲是外文專業詞匯和外文水平的提高,更深層次的收獲是引入國外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
雙語教學模式主要有以下3種:一是沉浸型雙語教學模式(Immersion bilingual education),即完全使用非母語的第二語言進行教學;二是保持型雙語教學模式(Maintenance bilingual education),即學生剛入學時使用母語教學,然后逐漸地使用第二語言進行部分學科的教學。三是過渡型雙語教學模式(Transitional bilingual education),即學生入學以后部分或全部地使用母語教學,然后逐步轉變為只使用第二語言進行教學。無論采取何種雙語教學模式,都要綜合考量學生的外語接受能力,都是要使學生通過雙語課程的學習實現專業知識(學能)和外語能力(語能)的雙重收獲。
二、分子生物學課程實施雙語教學的必要性
隨著信息、經濟和知識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國際間的學術交流與合作日趨密切。所以只有掌握國際交往中通用的英語語言,才能較全面地認識世界,拓寬視野,提升自身素質和增強國際競爭力。
眾所周知,21世紀是生命科學的世紀,以分子生物學為先導的生命科學正經歷新的發展階段。分子生物學是從分子水平研究生命本質的一門新興邊緣學科,以核酸和蛋白質等生物大分子的結構及其在遺傳信息和細胞信息傳遞中的作用為研究對象,是當前生命科學中發展最快并正在與其他學科廣泛交叉和滲透的前沿研究領域。其基本原理和研究技術已滲透到生命科學的所有分支,全面推動了生命科學各領域的發展。分子生物學已成為生命科學相關專業的重要基礎理論課。
由于發達國家的生命科學專業較國內起步早、發展快,所以面對高等教育的國際化趨勢,以及生命科學發展迅速、國際通用性和可比性強的特點,國內的高校必須深化分子生物學教學改革,以培養出在創新思維、學識素養、研發技能、人格品質等方面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級生物學人才。而要實現這一目標,雙語教學顯示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雙語教學作為培養21世紀高層次專業人才的重要教學模式,是教育國際化的重要標志之一。在本科教育中開展分子生物學雙語教學,可以有效地利用國外先進的教育資源,創建與國際高新技術領域接軌的教育教學環境,使學生直接接觸本學科的世界先進理論和技術,掌握學科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增強學生直接利用外語從事學習和開展初步研究的能力,增強學生的國際合作意識、國際交流能力和學術競爭力,從而為國家培育國際創新型生物學科研和教育人才,加強我國在這一領域與國際間的科技交流,提升國家的競爭力。
三、分子生物學課程開展雙語教學的實踐
(一)以專業知識傳授為核心,循序漸進地實施雙語教學
專業課的雙語教學目標具有雙重性,其一是使學生掌握學科專業知識,其二是提升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從而培養專業知識和英語能力兼備的高素質人才。因此,為了實現傳授學科知識和提高英語能力并重的分子生物學課程教學目標,筆者在綜合考量學生的英語接受能力以及授課教師自身能力水平的基礎上,以專業英語詞匯為切入點,以名詞概念的英文敘述為鋪墊,以部分章節全英文授課為目標,開展了循序漸進式的分子生物學雙語教學。
1、以學習專業英語詞匯為切入點
分子生物學課程在第5學期開設,此時尚未開設專業英語課程,且上課班級學生的大學英語4級通過率僅為50%~70%,也未參加過其他課程的雙語教學。為了讓學生逐步適應雙語教學,教師以學習專業英語詞匯為切入點,授課時涉及的所有專業名詞第一次出現時用中英文對照講解,再次涉及時則一律用英文讀寫。教師反復讀寫的強化作用對學生掌握專業英語詞匯起到了十分好的幫助作用。另外,教師對專業英語詞匯進行必要的詞素分析,介紹常用的詞根、前綴和后綴,往往可以觸類旁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十分有利于學生快速記憶專業英語詞匯。
專業英語詞匯的學習不僅是雙語教學的切入點,更是開展雙語教學的基礎,必須貫穿于雙語教學的全部過程。學生在雙語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學習分子生物學的專業英語詞匯,而且要學習教學過程中涉及到的其他英語詞匯,特別是生物類英語詞匯。經過這樣的學習,在課程結束時學生可以熟練地掌握500多個常用的分子生物學專業英語詞匯,熟悉1000多個生物類英語詞匯,基本可以閱讀一般的分子生物學類專業文獻。 2、以概念名詞的全英文敘述為過渡
為了使學生盡快地熟悉專業術語和基本概念的英文表述方式,引導學生盡快地適應雙語教學,在剛開始授課時,教師除了讓學生接觸大量的專業英語詞匯外,相關的名詞概念也全部用英文表述。為了避免英文的突然介入使學生難以接受,授課初期教師可以以板書或多媒體同時展示中英文表述,然后逐步過渡到只給出英文表述,對個別難理解的概念做口頭的中文解釋。
3、以代表性章節全英文授課為示范
大多數課程實施雙語教學時使用的是英文版的教材或英文課件。由于完全用英文講述的雙語教學備課量大,學生接受起來難度也大,所以在實施分子生物學雙語教學時,教師只在課程講授后期選取知識難度較低的章節內容開展少量的完全英文講述式教學。例如,“核酸和蛋白質的結構”教學內容在生物化學課程中多有涉及,學生容易理解,所以可以全部用英文講述。這樣,教師講述的重點可以放在語言的敘述上,而不是知識的闡釋上。因此,不會顧此失彼,影響到學生對知識內容的掌握。這一階段的雙語教學,其目的是使學生能夠利用英語掌握分子生物學的專業知識,引導學生運用英語思考問題、表述觀點和閱讀專業文獻,從而增強學生駕馭英語的能力,使學生學會雙語思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
(二)分子生物學課程實施雙語教學選用的教材
實施分子生物學雙語教學,首先要選擇合適的英文原版教材。原版教材不僅能夠反映學科的最新發展動態和研究成果,而且側重于基礎知識、基本原理的背景講解。其以案例教學為特色,強調把學習設置在復雜的、有意義的問題情境中,通過讓學習者了解分子生物學原理形成的科學驗證過程,來學習隱含于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進而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養成自主學習的意識。
從教材的編寫理念、內容編排、涵蓋范圍、前瞻性、易讀性等方面綜合考慮,教師選用Robert F。Weaver編寫的Molecular biology(3e)作為教材。但是,由于教材存在信息量多、科研實驗案例多、篇幅龐大等缺點,所以易使學生產生畏難情緒。為此,教師在認真閱讀原版教材及主要英文參考書的基礎上,對教材進行了精簡,以基因概念為核心、基因本質為主線,以闡述生命現象與功能背后的分子機制為重點,確定了分子生物學雙語教學的主要內容:(1)Introduction;(2)Gene Concept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3)DNA Replication;(4)RNA Transcription;(5)Translation;(6)Regulation of Gene Expression;(7)The Mutability,Repair and Homologous Reeombina—tion;(8)Genomics and Proteomies,從而實現了授課內容的系統性和前瞻性。
(三)構建探究型互動式教學模式
互動式雙語教學是指在雙語教學過程中,師生、生生之間以多種形式互相交流知識、思想,以求不斷提高雙語教學的質量。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為學生創設學習情景,提供學生拓展思維的空間,從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完成知識體系的建構。為此,教師在分子生物學雙語教學中實施了多元化的探究型互動式教學模式。
分子生物學是一門綜合性、邊緣性學科。其特點是內容新而龐雜,每一個理論的背后都有一系列的科學實驗做支撐。因此,如何在課堂上既能突出重點,又能將前人的科學研究過程再現于學生面前,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是分子生物學課程教學必須認真探究的問題。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采用啟發式、設問式、討論式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將學科概念、理論等得以產生的起因和研究過程展示給學生,引導學生的發散思維,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的動機,增強學生參與知識建構的積極性和自覺性;通過將“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貫穿于教學全過程,把知識置于解決特定問題的具體情景和科學發展的背景框架中來理解,從研究問題的角度引導學生進入學習角色,使學生通過自身主動的探究來組建學科知識結構。實踐證明,這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科研素養的有效途徑。
(四)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把握課程預習和編寫雙語教學講義
雙語教學的關鍵是在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和英語應用能力的同時,不降低專業課的教學水平。由于專業課涉及枯燥乏味的專業知識的學習,以及學生現有的英語水平使學生接受雙語教學遇到一定的困難,所以實施雙語教學應將傳統的教學方法與現代教育技術相結合。充分利用教學電影、錄像、多媒體課件等聲、光、電的現代技術,借助于實物、圖片、布景等,以生動、活潑、直觀的形式進行教學,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便于學生對課堂講授內容的理解和記憶,從而實現雙語教學應有的效果。將多媒體技術用于雙語教學,一方面促進了教學手段、教學方法的改革,便于生動、形象地表述深奧、抽象的理論知識;另一方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從而有效地提高了分子生物學雙語教學的效果。
此外,提前將多媒體教學課件的內容以講義的形式發給學生預習,對提高分子生物學雙語教學的效果十分重要。任課教師考慮到分子生物學原版教材的價格較高,而雙語教學真正用到的部分較少;而且國外教材在內容編排等方面與國內教材有較大的差距,不便學生直接使用,所以沒有讓學生直接購買原版教材,而是由教師參照原版教材編寫適用的講義提供給學生使用。
(五)采用多元化的課程考核方法
課程考核的目的是引導學生重視知識積累、夯實專業基礎,養成自主學習的意識,增強自身參與知識建構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在分子生物學雙語教學過程中,從培養學生的能力出發,采取了課堂小測驗、專業翻譯、專題綜述、課件制作、期末考試等多種課程考核形式,其中英文考核題目占50%,成為考查和督促學生學習知識、掌握知識、運用知識、培養發散思維的有效措施。
總之,實施雙語教學是我國高等教育實現與國際接軌的重要教學改革舉措。其目的是加強學生的英語能力,使他們從聽、說、讀、寫到理解、思考、討論、撰寫學術論文等各方面都有所提高;培養他們終身學習、就業和社會參與的能力。提高大學生的雙語能力,有助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拓寬他們的國際視野;有助于學生更關心國際事務,認識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從而為他們今后在全球化的社會中生活和工作打下必須具備的文化和語言基礎。
但是,由于各高校的師資、學生和課程的差異較大,所以實施雙語教學的形式和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沒有一個統一的教學模式,大家都是在實踐中不斷地摸索和積累經驗。然而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必須遵循循序漸進、穩步前進的原則。雙語教學不能一開始就大幅度地追求英語的使用率,這偏離了以學科知識傳授為主的課程教學目的,不但教師自身難以勝任,學生也很難接受。因此,從專業英語詞匯人手讓學生多接觸專業英語,不僅有利于促進學生對專業知識和英語的學習,而且也有利于促進教師提高專業英語的水平。然后再通過深化雙語教學研究,解決專業課雙語教學中的教材選擇問題、師資問題和學生語言能力問題,循序漸進地過渡到真正的雙語教學,從而使學習者完成學科專業知識和語言能力的雙重建構。
【雙語教學模式在分子生物學課程中的實踐論文】相關文章:
市場營銷雙語教學模式研究論文08-06
管理類課程教學模式的論文05-28
工程審計類課程教學新模式論文10-22
物流客戶服務課程教學模式探究論文09-15
法學雙語教學課程體系與師資建設的論文09-12
分層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實踐09-17
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教學模式改革實踐論文05-17
歷史專業實踐教學的模式轉換論文07-06
網絡工程課程實踐教學中微視頻的應用論文10-09
新課程背景下歷史教學模式的轉變論文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