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中生物合作教學模式研究論文
一、合作教學模式的應用價值及構成
一是正確對待班級內學生差異。在常態編班下,各班級學生存在個別差異現象,部分學科學的學業成績呈現雙峰現象。分組合作學習最常采用學生能力異質分組,便是運用學生差異,使不同特質的學生各盡所能,各得其所,不僅能降低差異造成的不利影響,更可使學生得到適性發展。這也即是所謂的尊重差異、截長補短、互惠雙贏。二是提升學生參與的學習動機。傳統的教學形態偏向教師單向的講述,學生被動的接受,上課感到無聊,不敢提問,容易分心或打瞌睡,學習動機較低落。分組合作學習則改變教學的形態,使學生從被動聽講轉變為主動積極參與學習。實證研究發現:學生越積極參與學習,學習的成效越好。三是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Vygotsky潛能發展區理論主張:個體的獨立表現和經由協助下的表現,兩者之間的差距,代表個人的“學習潛能發展區”。所謂“協助”,其方式多元化,包括老師對于學生提供的學習框架,學生之間的相互協助,以及經由搜尋學習網絡資源獲益等等。
二、初中生物合作教學模式的實施建議
(一)實質重于形式
進行分組合作學習時,一定要移動桌椅嗎?若是在上課中,為了討論,就開始移動桌椅,這樣的做法是否恰當?因為別班正在上課,搬桌椅難免有聲音。又或者時間上的不允許,有時上堂課耽誤到下課時間,耽誤搬桌椅的時間,移動桌椅是否有彈性的做法呢?在校內的某次研習,請到某初中的老師來進行翻轉教室的演講,講者提到排座位的形式,有些班級愿意,有些班級覺得移動桌椅麻煩,但重要的是這些班級都有在進行合作學習。在今年的六月,也曾北上參訪其他教師的公開課,實際聽課的班級,學生也是圍坐在一起或是并坐在一起,并非一定是移動桌椅排成固定的形式。考慮其他課程,有些課程并不需要移動桌椅,而且若是移動桌椅造成學生的困擾,這樣對學習并無益處,因此我認為在實施活動時,四人一組或活動時間較長,超過半節的時間,會請學生們移動桌椅圍在一起,但若是只有短暫的時間,未達半節時間,例如五分鐘、十分鐘,兩兩互相復習觀念,可以允許學生轉頭,或是相鄰的兩人左右討論。
(二)以座位的形式,從聊天到討論
在實際的教學現場,很多教師可以發現,開放課堂討論,學生們會天真以為可以討論私人的事,而淪為聊天,對于“討論”的界線,似乎很模糊而分不清楚。因此討論時間的控制,并非要完整的一節,可以是五分鐘、十分鐘、十五分鐘,讓學生們學習有效率地討論,應專注于主題,而非離題。甚至是前述所說的座位形式,也可以幫助對討論界線的界定,有移動位置是可以討論主題,回到位置就不可以再無限延伸話題。
(三)應激發教師的教學熱忱,使教學更為多樣化
實踐中,教師多會選用“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配對討論法”及“共同學習法”等教學策略。而在實施分組合作學習后,教師會自覺學生的學習成就感、學習表現及課堂參與等面向上均有提升,在學生間的互動以及師生間的互動也有提升。此外,實施分組合作學習也能增進教師的教學熱忱,使教師的教學更為多樣化,并提升教師的教學專業能力。大部分的教師認為分組合作學習對于班級學習氣氛有明顯地改善。教師們也認為教學前的備課非常重要,課程經過重新解構、分析、審視與不斷修正,使教師于教學時能呈現課程精華,也能留給學生更多的時間互享討論及學習。且通過教師社群的組成,共同備課及觀課,進行專業對話,不僅使教學質量精致化,也促進教師個人的專業能力成長。
三、結語
總體而言,合作教學模式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是培養學生合作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應當依據教學內容合理地選用合作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通過合作探究活動來獲得知識、提高能力,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培養他們學習生物的濃厚興趣,對提高初中生物教學效率非常有效。
【初中生物合作教學模式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高校藝術設計校企合作模式研究論文11-28
國外農村合作社的發展模式及其比較研究論文03-29
我國銀保合作模式研究03-17
對英語教學中合作型課堂寫作教學模式的研究03-18
初中歷史探究感悟式教學模式研究論文11-20
支架式音樂教學模式及其實證研究論文11-17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模式研究論文11-09
開放教育課程情景案例教學模式研究論文12-02
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作用論文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