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論初中生物課堂的生成論文
一、讓學生通過嘗試促進“生成”
教學是一種有計劃、有目標的活動,對教學進行設計確實是保證有計劃、有步驟地上好課的必要手段。另一方面,教學又應該是開放的、富有生命氣息的,有很多預設以外的東西。過于嚴謹地執行程式化的教學環節,往往會損害教學的互動,扼殺學生的天性。如何處理好兩者的關系呢?筆者認為,課堂的開放性、生成性是根本,教學設計應該為更好地為“生成”服務,我們要善待“生成”,在我們的“預設”中要留給“生成”足夠的空間。案例一:在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玻片標本一節課中,學生一上課就很興奮,沒有等我講完按照教學預設布置的制作玻片標本的工作去觀察,就馬上開始使用桌上的顯微鏡對身邊的物體進行觀察,有拿整個課本放在載物臺上觀察的,有拿自己的手放在載物臺上觀察的,有三五成群扎堆在那里觀察的……我當時想是馬上用紀律來維持課堂秩序上好這節課,還是讓學生自己來探究這個觀察的技能呢?經過一番思考,我選擇了后者。很快,學生的反饋意見出來了:“老師,為什么課本放進去觀察,啥都沒有,黑糊糊的?”“嗯,觀察我的手,結果也是一樣,老師,為什么呀?”接下來,我沒有急于告訴他們答案,而是讓他們復習了上一節課使用顯微鏡觀察的.注意事項。經過復習和討論,有些學生恍然大悟:“老師,我知道了,是光線的問題!”最后,就是我沒有講為什么植物標本要做成薄而透明的,但學生也知道了其中的道理,印象比原來教學預案設計得還要深。課堂是開放的,是生機盎然的,學生們興致勃勃的觀察、凝神的沉思、嘰嘰喳喳的討論、激烈的爭辯……其間折射出了他們的自信和成功感,也讓師生共享了教育的幸福。課后我仍為自己面對課堂中出現的“意外”不壓制、不漠視,而是能巧妙地與預設融合而感到欣慰。一個巧妙的引導使學生們經歷了一次來自他們自身內心所需的探究,在這樣的主動探索中他們獲得了積極、愉快的情感體驗。假如當時只想到我的預設,只想到自己的進度,而把學生們急于探索的熱情撲滅,他們的好奇心、求知欲、主動學習、自我教育的情感將受到多大的打擊啊!
二、創設教學情境引發“生成”
生成性教學往往發生于特定的教學情境中,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熱情情境以引發生成。創設情境是激發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生物學創設情境的方法多種多樣,有實物情境——參觀、演示;語言情境;想象情境;模擬情境。根據教學內容適當地選擇某種情境教學法,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感知欲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案例二:我在教學“輸血與血型”一節的同型血輸血原則時,就運用了情境教學……我在學生表演前先讓他們看書5分鐘,接著將8位學生分成A、B、AB、O血型的獻血者和受血者,讓他們以找朋友的方式進行配對,模擬醫院同型血獻血的原則,讓全班學生在旁邊評論正確與否。我發現,學生們學習的興趣很濃,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利用生活中接觸到的現象設置教學情境,放開手腳讓學生自己去提出多樣性的研究問題,去探索多種研究方法,這樣的課堂使學生們個個躍躍欲試,創造性思維的火花在閃耀、在碰撞、在升騰,這樣的課堂有著許多創意和出其不意,這樣的課堂充滿活力,這樣的課堂讓教師和學生都充分投入自己的情感、智慧、思維和精力。
三、更新教學觀念,增強誘發和駕馭“生成”的意識和能力
一個活生生的、真實的、富有生命氣息的課堂,肯定會有許多預設以外的東西,學生的自由思維會使得課堂中意外生成的資源非常充足。但是,這些資源又是稍縱即逝的,要靠教師及時把握,巧妙地加以提煉、升華,使課堂生成的極具價值的教學資源發揮應有的作用,而這有賴于教師多方面的、較高的素養。案例三:在“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這一節課,我讓學生分別對吸煙、酗酒、吸毒的危害,結合自己所看到的例子,包括網絡、報刊、雜志甚至包括學生生活環境周邊的例子,對當今青少年學生中由于生命倫理觀念的缺失,而導致的一系列社會青少年犯罪問題、行為問題有更多的了解,這樣就不失時機地組織全體同學進行了一次尊重生命的自我教育,讓學生建立“珍愛生命”這樣一個重要的生命倫理觀念。這樣的教育將使他們終生受益,遠比課本上要求的實驗設計訓練重要得多。
【略論初中生物課堂的生成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