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任務驅動”教學方法在生物課堂中的運用
畢業論文
華東師范大學第1附屬初級中學 / 趙瑛
[ 摘要 ] : 根據中學生物教學的目標和要求,以建構主義為理論依據、以實際教學經驗為基礎,淺談“任務驅動 ” 教學方法在初中生物課堂的應用。
[ 關鍵詞 ] : 生物教學、任務驅動、建構主義、
生物學是1門與日常生活、生產實踐和社會實際緊密相關的自然科學。目前在沒有升學考束縛的情況下,正是初中生物教師大膽革新的時機。近年來我力求在教學中讓學生由“被動學習 ” 轉變成“主動探索 ” ,以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社會需求。嘗試以“任務驅動 ” 教學方法打破原有的教學方式,即教學中通過任務來驅動學習進程,使學生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成為學習的主體,以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建立。
1、“任務驅動 ” 教學方法的內涵
“ 任務驅動 ” 首先必須讓學生了解學習情境,產生完成某1學習任務的動機;其次是了解和分析學習任務,提出完成這1任務的可能方法,探討完成任務的可能手段,制定行動計劃;接下來利用預定的方法、手段獲取信息。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建構真正屬于自己的知識與技能。為讓學生對自己完成任務達到的程度有清楚的認識,教師還應在學生表述完成任務的方法、過程、原理、收獲的同時給出必要的評價。
2、“任務驅動 ” 教學方法的實施
設計好生物學習任務是應用“任務驅動 ” 教學法的關鍵。任務的設計要始終圍繞著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逐步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任務的設計還要適合學生的身心發展及認知規律,使之結構巧妙、邏輯嚴密、井井有條、張持有度,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即鞏固已學過的知識,又必須學習、探索新的知識,循序漸進,逐步提高。即所設計的任務應讓學生通過“跳1跳 ”“ 摘桃子 ” 才可以完成。我的方法如下:
1 、以設計令學生感興趣的“任務 ” 驅動學生學習的動機
興趣和動機密不可分。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的1個重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動學生探求知識和獲得能力的1種強烈的欲望。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就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 所以生物教學的設計如果沒有任何興趣可言,那將會扼殺學生掌握生物知識的意圖。而每節課的問題應依教材而定,既可以當場提出,也可以提前布置。
( 1 )課上直接布置任務如:學習《生物的遺傳和變異》,以介紹遺傳學之父 ---- 科學家喬治 ? 孟德爾在豌豆試驗田里進行的1系列雜交試驗來調動學生興趣,引出生物具有遺傳現象。再講清遺傳性狀的簡單規律,告知控制性狀的基因有顯性隱性之分。學生就會問:如:控制生物性狀的基本單位是什么?其意義何在?連接父母與孩子的“橋梁 ” 是什么?父母是將性狀直接遺傳給孩子?還是將控制性狀的基因遺傳給孩子?等關鍵性的問題。
然后,我讓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將事先收集的小金魚和金魚媽媽的照片發給每組學生,讓學生比較小金魚和金魚媽媽各種性狀,找1找遺傳規律,同時來推測小金魚爸爸的性狀表現。
通過兩代金魚的性狀表現理解生物具有遺傳的規律。再進1步閱讀課本,學生就會在學過的知識小河中搏擊,通過積極思維,最終恍然大悟,從而較好地完成了本節課教學的重點。
( 2 )提前布置任務:可根據生物物候恰當布置學生進行連續1段時間的觀察活動。如在講《無性生殖》時,提前2個多月將虎耳草、吊蘭等植物放置在教室中,由課代表負責管理,全班同學利用業余時間觀察,到春天來臨只見其走莖從葉叢中鉆出,然后走莖上慢慢地長出葉片,將氣生根取下栽種于花盆中又是1棵植物,學生理解了原來新植物的產生并不1定需要經過種子,莖也能進行繁殖,這就是“無性生殖 ” ,此時學生對無性生殖的理解更形象化。
可見,在完成這些任務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建構生物學科的知識結構,更為重要的是這1過程能使學生掌握生物學科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探索、合作、創新的精神,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用生物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1步激發求知欲望。這里,教師要有1張時間表,使學生有足夠的觀察時間,能洞察生物生長的過程,通過他們的親身實踐,追根究源,把生物學“活 ” 了。
2 、以“任務 ” 驅動學生動手實驗、觀察思考、培養完成任務的能力
生物學本是1門實驗科學,實驗是進行生物學研究的重要手段,它能把書本知識由抽象到具體,變無形為有形,有利于學生多種能力的培養。
如:講到《植物體內的物質運輸》中有關莖的輸導作用時:提出莖位于植物葉和根的中間部位,它具有什么作用?能否通過實驗現象來說明。
我事先在每個小組的實驗臺上放置幾盆葉片已經萎蔫草本的植物,請學生想辦法救活這些植物。學生首先想到:立刻給植物澆水。如何澆水?有的學生說:直接澆在葉片上;有的學生說:澆在盆里;還有的學生說:葉片和盆里都要澆。
然后請學生按自己的方案給植物澆水。不1會兒,只見往葉片和盆中同時澆水的植物萎蔫的葉片舒展挺拔的速度最快;其次是只澆盆里的;而只澆葉片的植物萎蔫的程度沒有明顯改變。想1想原因?學生經過1番討論,認為水分1定是由根毛從土壤中吸收,然后由莖輸送給葉片的,葉片直接吸水的能力則較弱。這樣學生不僅了解根的吸收作用,還擴展了葉能吸水的知識。
又如何證明莖具有輸導作用?我在實驗桌上放置顯微鏡、夾竹桃枝條、紅墨水、玻璃瓶、剪刀等的材料,讓學生設法進1步證明。
學生紛紛摩拳擦掌:有的小組將夾竹桃的枝條放在盛水的玻璃瓶中(第2天從橫切面上不易觀察);有的小組學生將紅墨水稀釋以后將夾竹桃的枝條放入其中(第2天發現整條莖的橫切面上被染上紅色的僅僅是1部分);有的小組學生將環割的1圈的夾竹桃枝條插在稀釋的紅墨水中(第2天發現整條莖的橫切面上被染上紅色的也僅僅是1部分);還有的小組學生即將夾竹桃的葉片全部摘除后插入稀釋的紅墨水中(第2天發現莖上部的橫切面上沒有染上紅色)等。
此時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驗結果,找1找實驗成敗的原因,再通讀教材,學生基本上能清楚的解釋:從莖的橫切面及縱切面上可以觀察到莖大致有3部分構成。被墨水染紅的是木質部,原因在于木質部有著向上輸導水分無機鹽的導管等問題。
然后,讓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進1步的分析可知:如夾竹桃枝條放在水中,而水因為是無色透明的液體,所以不易觀察;環割1圈的枝條并不影響水分的運輸,因為輸導水分無機鹽的結構在木質部;摘除葉片的枝條莖的上部沒有染上紅色,我告訴學生在后面的學習中還要學到葉的另1功能:蒸騰作用,其實水分的運輸與葉的蒸騰作用產生的蒸騰拉力有關。
還有的學生提出將置于稀釋紅墨水中的枝條多放幾天情況會怎樣呢?繼續實驗,幾天后將置于稀釋紅墨水中的枝條取出,再看橫切面時,發現橫切面幾乎全部染上了紅色。分析原因可知:夾竹桃枝條放在稀釋的紅墨水中由于時間過長產生了橫向運輸(這是細胞之間存在著滲透性吸水的緣故)。此過程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積極動手動腦,在實驗觀察中得出結論,使學生對新的知識點心領神會,植根腦海,形成深刻的記憶,且激發了學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培養了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
3 、以“任務 ” 驅動學生將學習從課內拓展到課外,增強學生環保意識
生物與環保息息相關,將生物知識滲透到環保教育中,以拓展性課外活動來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擴大視野,為學生探究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智力環境。
如:第8章《生物類群》講到節肢動物甲殼綱時,我以常見且易取材的水蚤為例,介紹目前水蚤在水環境污染監測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并讓學生在顯微鏡下觀察水蚤的心跳。
水蚤真的具有監測水質污染的作用嗎?如何進行檢測?興趣小組的學生對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進行了1番探索。
學生為實驗選擇的液體有:鹽水、糖水、煙絲浸出液、礦泉水等進行實驗。只見學生先用滴管將水蚤吸放在具有凹窩的載玻片上,蓋上蓋玻片,吸取多余水分,在低倍鏡下,找到位于背部的心臟,用秒表計數水蚤的每分鐘心跳數,記錄在事先設計好的表格中;然后將準備好的各種液體分別滴加在載玻片的1側,用吸水紙在另1側進行引流,讓水蚤處于不同的液體中,再記錄每分鐘的心跳數,填入表格中,以便進行比較。每次實驗至少重復 3 遍。最后對實驗收集的數據用算術平均數進行統計,得出結論。
通過對水蚤在不同液體中的存活時間來監測環境中水質變化的探索,使學生在實驗中初步掌握了科學研究的步驟,了解了科學研究需要周密的考慮,精細的操作,樹立起嚴謹的科學態度;其次,實驗時要邊觀察邊進行計數,學生雙眼觀察顯微鏡的技能也得到了提高。同時,還使學生的環保意識得到了加強。
4 、對“任務 ” 驅動中學生閃耀出的智慧火花應及時地給予評價,使學生自信心倍增
教師應充分發揮評價的導向作用,也就是說只要看到學生積極參與,就要鼓勵;只要學生在努力探索,就要表揚,盡最大可能爭取吸引更多的學生加入探究行列。評價包括來自教師的、學生本人的及學生之間3種形式。
如:上生物的養料貯藏1課時,將胡蘿卜、甘薯、馬鈴薯、慈姑等實物放置于實驗桌上,讓學生找出根與莖的主要區別究竟在哪兒?學生將所學的有關莖和根的知識加以回憶,通過實物比較最終能總結出:莖上有芽和節,根則無。對此教師應馬上給予高度的表揚,然后再讓提醒他們細細觀察,除了莖上有芽和節外,還有鱗片 , 如在馬鈴薯的芽眼里輕輕撥1下就可見微小的鱗片,而慈姑的節上有1圈褐色的鱗片。這樣既有學生自主探究得出的結論,又有教師的點撥,相信學生對莖和根的區別將深留在腦海中。
再如:在上述的水蚤監測水質的實驗中,學生發覺香煙浸出液中水蚤心跳從快到慢以至“夭折 ” 。聯想到馬齒莧具有防止血栓的作用,只見有的學生將馬齒莧的植株包在紗布中,然后將其搗碎取汁,滴加在奄奄1息的水蚤中,來探索馬齒莧的功能,興趣盎然。還有由于水蚤代謝旺盛,選擇載玻片時也經過1番探索,最后選擇帶有凹窩的載玻片讓水蚤有更多的生存空間,使觀察效果更好。
以上這些辦法都是學生在具體操作中積極思維的結果,我馬上給予評價,這樣對樹立學生的自尊、自信都具有積極的意義,同時更能驅動學生強烈的創作欲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學生體驗到成功者的快樂,產生為自己驕傲的情感,從而對主動學習樂此不彼,充滿興趣。同時學生之間相互取長補短,增進了友誼。
3、實施“任務驅動 ” 教學方法的體會
“ 任務驅動 ” 教學是以建構主義為基礎,它強調教學就是要讓所有的學生發出自己的聲音。通過實踐我深深感到:對學生而言,學習是主動建構知識,而不是接受知識的過程,對教師而言,教學是支持建構知識,而不是灌輸知識的過程。在實踐中我的體會如下:
1 、“任務驅動 ” 教學方法的運用,使學生在知識的獲取過程中始終充滿了濃厚的興趣,不再只做教師的“收音機 ” 。
2 、“任務驅動 ” 教學方法的運用,推動了生生及師生之間的互動,更強烈地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我似乎看到了小“法布爾 ” 的影蹤,理想在孕育。
3 、“任務驅動 ” 教學方法的運用,給學生以更廣的思考余地,讓學生自己去發現,生物課生機勃勃,天地廣闊,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4 、“任務驅動 ” 教學方法的運用,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提高自主能力,體驗成功的喜悅。
總之,我在從事“任務驅動 ” 的教學實踐中,常常被學生能以難以置信的興趣投入到生物學習中來,積極的完成學習任務而感動,同時發現學生能更好的掌握有關的知識和技能,并能將所掌握的知識、技能與思維方式遷移到后續的生物學習和自己的生活中去。作到理論聯系實際,關注社會,自覺將所學的知識與社會實際緊密聯系起來,增強了社會責任感和參與意識。可見,“任務驅動 ” 生物教學模式在生物教學領域的運用具有極大的潛力!
[ 參考文獻 ] :
1 、劉作平《任務驅動教學模式探究》
2 、李良枝、吳俊明的《探索 ” 任務驅動 ” 下的化學教學設計與實施》化學教育 2004 ( 25 )
3 、上海教學研究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教學研究室主辦 2003 ( 5 )
4 、《現代學校心理輔導》吳增強等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1998 年 5 月第1版
5 、論文網 www.lwkoo.cn
【淺談“任務驅動”教學方法在生物課堂中的運用】相關文章:
淺談任務驅動法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運用09-05
市場營銷教學中任務驅動法的運用08-26
市場營銷教學中任務驅動法的運用論文09-05
淺談“任務型”教學在初一英語課堂中的運用08-07
淺談植物園在生物教學中的運用10-06
淺談語言機智在課堂組織中的運用10-06
淺談任務型教學法在商務英語課堂中的運用07-31
論任務驅動法在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的運用08-20